尤哈1999是由阿基·考里斯马基执导的一部拍摄于1999年剧情,喜剧,爱情片在其它上映,主演由萨卡里·库斯曼嫩,卡蒂·奥廷宁,安德烈·维尔姆斯,马库·佩尔托拉,叶琳娜·萨罗,Ona,Kamu,欧提·马纳帕,Tuire,Tuomisto,Tatjana,Solovjova,埃斯科·尼卡里,Jaakko,Talaskivi,Safka,Pekkonen,Sami,Kuoppamäki,Juuso,Norlund,Anssi,Tikanmäki,Jari,Yliaho,彼得·冯·巴赫,Pentti,Auer,Pertti,Nieminen,卡拉斯-奥韦·布鲁恩,Erja,Dammert,Timo,Sal领衔。 尤哈(萨卡里·库斯曼嫩 Sakari Kuosmanen 饰)和玛利亚(卡蒂·奥廷宁 Kati Outinen 饰)是一对生活在幸福和平淡之中的老夫少妻,两人住在他们经营的农场里,离群索居不问世事。一天,一个名叫辛麦卡(安德烈·维尔姆斯 André Wilms 饰)的男人来到了农场,他的车抛锚了。善良的尤哈邀请辛麦卡在农场过夜,哪知道就此为自己找了个麻烦 原来,辛麦卡是一个油嘴滑舌的花花公子,他花言巧语诱惑和哄骗了玛利亚,最终,玛利亚决定和辛麦卡私奔。然而,来到了大城市后,辛麦卡才露出了自己的真面目,他将玛利亚卖到了一家妓院里替自己工作。当尤哈得知了玛利亚的近况后,他决定向辛麦卡寻仇。
太喜欢这个片子的名字,爱是生死相许。只可惜总是会许错了人,女主角许给了一个恶棍皮条客,男主角舍命换来她的自由,和恶棍的报应,但是她却连一个拥抱也没有给他,她走了。然后他孤独的死在垃圾场里。
影片开始开始时是那样的温馨,结局总是惨白无力。人生也是如此吧。
芬兰电影较少观看,最近的大概是描写二战,抗击俄罗斯红军的《血战1944 》。呵呵!
本剧没有那么大历史背景,这里是平常人家---女人--妓院----
于是:为了夺回妻子,他带着斧子上路了,当他看到辛迈卡的时候,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一场恶斗无法避免,一直喜欢给人意外的导演这次会给我们怎样的结尾?
什么结尾?大家自己看吧!
人不能没有希望,但是欲望多了,未必是好事!
1、人們說尤哈(Juha,1999)是二十世紀最後一部默片,確實如此,想想千禧年之後出生的孩子,可能人生中目前尚未看過默片,這部電影是最接近他們的一部了。
2、這電影讓我想到崑曲爛柯山,崔氏的逼休書和女主角留給丈夫的分手信如出一轍,然後在電影女主角的妄念下,其一生與機會失之交臂。然而也同爛柯山一樣,雖以佛家空性展開故事,結局仍回歸以儒家的仁義,朱買臣為投江而死的離妻崔氏立碑「愛妻崔氏」,在阿基的電影中,男人將鄉村的房子與財產留給遠走,甚至為他人生子的妻子,以生命為代價從夜總會救出故事女主人公,展現他的深情與溫柔。
尤哈,用喜剧覆盖的悲剧:尤哈成片于1999年,基本上是阿基导演的导演生涯尾声作品了,有媒体将其称为20世纪最后的默片,指代其没有语言对话的电影特色。尤哈原著由18世纪芬兰天才作家阿霍所写,本来讲的是一个异族间的复仇故事,阿基继续进行最擅长的现代化改编,改成了一个家庭妇女引发的复仇故事。电影音乐特别好,我不知道是芬兰音乐影响了日本,还是日本音乐影响了1999年的阿基导演。活泼的音乐,演员夸张的表演,甚至某些时候对着镜头的调皮注视,种种说明这是一部阿基愿意“玩”的电影,关键在于音乐,关键是听。同时也延续了阿基对资本家的批判情绪。
影片最后玛利亚的丈夫裘哈报了夺妻之仇,自己也受了枪伤倒在了城市的垃圾填埋场里的镜头是对当代社会人心荒漠的暗喻,而对于宗教导演以一个细节就说明了自己的感受,当裘哈和玛利亚结婚仪式后神父点烟镜头说明了宗教神圣性的削弱。这部关于引诱后背叛的题材其实就是生命经常的困惑,而宿命的本身往往是开始自己对于自己的迷失。影片获得1999年柏林电影节新电影论坛奖
独立影评人:卡夫卡·陆KavkaLu
版权所有,请勿私自转载
联络方式:MSN:[email protected]
邮箱: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