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集
第02集
第03集
第04集
第05集
第06集
第07集
第08集
第09集
第10集
第11集
第12集
第13集
第14集
第15集
第16集
第17集
第18集
第19集
第20集
第21集
第22集
第23集
第24集
第25集
第26集
第27集
第28集
第29集
第30集
第31集
第32集
第33集
第34集
第35集
第36集
第37集
第38集
第39集
第40集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白月梵星
朱元璋
微微一笑很倾城
你也有今天
外科风云
而立之年
亲爱的她们
迷镜2020
士兵突击
婚姻料理
凡人少女白烁(白鹿 饰)自小寻仙问道,在意外......
播放指数:23523℃
《勇士之城》 第20集在线观看 - 国产剧 - 都想看影院 - 最新抢先电影 - 最新好看的都要看影视电视剧免费在线观看 https://www.douxiangkan.com/bofang/77767/1/20.html
看第一二集觉得剧情很乱,镜头切换太快,搞不懂在演什么,沈小姐太作,很讨厌,后来继续看,百度了一下常德保卫战的历史,这才懂得。以前的抗战剧都是讲共产党如何抗日,一直没有一部描写国军如何作战的,虎贲军精锐八千人,最后几乎全军覆没,壮烈,题材很好,值两颗星。
还有就是演员台词,武器,战争场面什么的了,看了何平安说的那句一开始只是自己想吃饱饭,后来就想让所有人吃饱饭很打动我,沈小姐后来越演我越懂得她不能大喜大悲,她的淡定,她与何平安的默契,她好像宁静!喜欢马潇和雷大虎,很萌。。。讨厌刘世铭,他还是适合演刀客那种混蛋样,演文人看着五大三粗的,五官没有文人气息,声音太有磁性,剧情给两颗星,情节紧扣,不管是真是假,都拍得很真实,值得看!
刚出场的他似乎就“暴露”了——棠德警察、中共地下党员
但这并不影响我被剧情吸引,因为它实在是太过紧凑
他先扮傻——在警察局长张说了长篇大论之后,马上响应,并顺便提一提工资之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狡猾的小人物,但除此之外并没有什么令人称道的地方,也许会在闲暇时感慨一下钟汉良演技之高,甚至连紧张的战争氛围都没有营造出来,这其实有些并不符合战争片或者一篇文章在开始奠定感情基调的规律,但是导演并没有忘记;
紧接着就出现开城门一事——当同为警察局的同僚花皮说要去开城门时,何平安表现出纠结但阻止兄弟去送死的形象,这是符合最开始他小人物的设定的,而根据后来剧情的铺设,我们可以知道,何平安其实是贺龙的三杆枪之一,在棠德隐藏了九年,也可以说过了九年的太平日子,用他的话说,那是一场美梦,而且,何平安也是人,此时他还正睡着,可以说还有些雾气在他的眼前,所以他会挣扎,他的挣扎并不是怕死,而是人之本性使然,这前面的几集,其实就是让这杆枪洗去身上的锈渍,还他本来面目;
而必须提到的一个画面是他连续重复喊了两遍的“五百块,还算不算数?”在表面上,依旧是一个小人物的形象,但在两集之后,却给人一个惊讶,但也是一个释然,仿佛主角本应如此一般。因为从后面看,这是何平安和沈湘菱的第一次见面,是二人感情记忆的开始。但,我想说的并不是这个。根据后文里何平安回忆的一句台词,我们可以知道何平安知道沈湘菱相当于是和难民一起逃难回来的,并且根据他九年来对棠德城的了如指掌,不可能不知道沈湘菱是沈家的主事人,也不可能猜不到沈湘菱身上不可能备有五百块大洋,所有他装作很贪钱的样子,来强调他得到五百块和他开城门之间的必然性,引得沈湘菱用沈家的传家宝作抵押。其实,沈湘菱就算不用传家宝作抵押,也会是一件很重要的物品,并且是随身携带的物品,诸如母亲遗物等等,但她应该不会用她母亲的东西作抵押,而何平安作为一个表面上的小人物,也会市侩地讨价还价,所以,传家宝落到何平安手里是必然的,而沈湘菱为了传家宝而不得不救何平安也是顺理成章的,当然,这也是计划之中的。
此时,也顺便引出了另一个人物——刘世铭,这个人在以后谈起,这篇先谈何平安。
何平安如果仅仅是这些,也不过是小人物的明哲保身之计,我们也不过说他有些小聪明罢了,但这件事并不仅仅止于此。
何平安见到柳芬——这个他名义上的妻子,实际的嫂子在人群中很危险,他急忙去救,这也是一个给何平安之后遭遇和提前暴露日本人相貌的一个开始。
不得不说,整部戏就像是阳谋中的阴谋,明明灭灭,真真假假,可是剧情依旧紧密。
在何平安要被当众打死的时候,刘世铭来救他了。但说是他救,何平安更应该是自救。因为他找沈湘菱只是要一个突破口,而刘世铭就是这个突破口,只是恰巧刘世铭和沈湘菱有过一段感情,恰巧刘世铭也是个重量级人物。因为何平安需要的并不是一定要有人把他直接提出去,而是要有一个说话的机会。他给了自己一个台阶,给了魏九峰一个台阶,也给了百姓一双耳朵。在这里的何平安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是一个深知官场和人性的市侩形象,也掺杂了一点勇气,因为他的冷静让我们看到他早已算计好一切,并不是单纯地普通人在死亡边缘抓住一根救命稻草的慌不择路,而是找到了一个最巧妙的方法,像打太极,圆滑自如,在这九年的生活里,其实他还是那杆枪,只是不再是那样的年轻气盛。
事情到这里还远远没有结束。在魏九峰在聚福楼吃饭的时候,正巧土匪要杀他,而也正巧何平安一句话暴露了他的所在。在这里还有一句很重要的话要提,就是那句:何爷,您在这条街上一向是最仁义的。这句话只出现过一次是吗?是,但却表现了很多次。比如后来有一段回忆是何平安当警察时,总是被百姓欺负,总是受伤而归。是何平安打不过还是斗不过他们?都不是,因为何平安始终不能忘记他是共产党,而往小了说,他从内心里是不允许自己作出欺负弱小的事情,对于百姓,他只有保护。比如他暗中打死了某某高官亲戚的采花贼、他在日本人飞机的轰炸里用身体护住乔榛、他守护着棠德的百姓……这是侧面。有没有正面呢?有,并且是以魏九峰的口说出的。记得魏九峰在聚福楼一事后称赞他勇、义、仁,这就是正面的夸赞,还有五十七师师长余鹏程说他这个人,能够为别人牺牲自我,这个人留着我有大用。这两个位高权重的人的夸赞,就是对何平安从高位上的肯定,当然,何平安听不见,他也不会很在乎,但他在乎另外一种声音,就是百姓的声音。当他第二次开城门之前,他“答应”了沈湘菱走,到了城门口,他本在沈湘菱的恳求下犹豫,但当他听见城外的百姓都在喊“何平安”时,他毅然再开城门;还有在棠德三条防线保卫战的时候,余鹏程将伤员等的生死置之度外时,何平安痛心疾首,所以,他有着仁、义、勇,和古代侠客一样的匡扶正义,扶贫济弱,他就注定不可能做一个丢卒保车的将军,而是一个勇士,一个孤胆英雄。也许那场棠德保卫战里不需要孤胆英雄,但当最后八千虎贲都做了孤胆英雄,当土匪也在聚福楼舍死一战了,当百姓都拿起身边一切可以称之为武器的东西去保卫家园时,这就有了意义,这就是东方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一场舍生忘死之战,一场真正的全民族的抗战。
在聚福楼时,他展现了他的急智:他在发现土匪们的预备刺杀时化身为伙计,在被人识破后,用自己曾经和土匪打交道的经验告知自己的“真实身份”——土匪,而在有人认出他是警察时,他就将计就计,将常人都会以为自己对魏九峰的不满作为自己的掩护,上演了一出碟中谍,让人感叹。而后又展现出他和沈湘菱认识三天就有的默契——面粉救人,两人合作演的一场戏,救了魏九峰,也救了棠德城。而这里又出现了一个新的故事:后面魏九峰和何平安在牢中对话时,曾经有过对往事的回忆,二人回忆了彼此的缘分,才知道其实他们的缘分并不是从聚福楼开始的,也并不是从菜市口开始的,甚至也并不是如魏九峰所知道的从何平安当警察开始的,而是从何平安逃到棠德城开始的,因为何平安肯相信他,甚至在后来肯把人头借个他的知己情分是因为当魏九峰刚作棠德城的县长时,何平安和柳芬、小猴子一家逃到棠德却被拦在城外,是魏九峰出面帮他们进城,魏九峰当然不可能知道何平安是共产党,他也不可能知道何平安身手过人,他不可能预知以后的事情,他只是因为何平安等人是百姓才放进城中,而一言之恩,何平安记了九年,这一换就是一颗人头,一条命。还记得何平安当时在牢中以手掩面,不过3秒就给出生命的承诺:我这颗人头,借你了!男人之间,其实并不需要有过多少时间,有时成为知己,甚至过命的兄弟都只要时机到了就好。
但,此时也能看出何平安性格中的另一面——轻视生命
他看中别人的生命,却没能学会珍惜自己的生命
他始终隐隐地却又很明确地把自己限定在“英雄”这一个角色里,他自己表面上可能装作小人物,可能装作谦虚平静,但这种曾经少年轻狂的少年英雄,骨子里是抹不掉的英雄情结。所以就导致了他长久的纠结
他是从九年后开始纠结的吗?我认为不是的。因为在后文中他一直重复着一句话:九年前也是这样,我的战友们都死了,只有我活了下来,为什么?为什么只有我活了下来?九条命并不是真的有九条命,他的命,都是兄弟们换来的;我其实早就该死了,我欠我的兄弟们的命早就该还了……他其实这九年来一直备受煎熬,而且别忘记一个人——柳芬,她是何平安生死兄弟余子扬的妻子,是他“死去”战友的妻子,他怎么可能忘记的了。而且这是一个有担当的男人,他怎么可能真的允许自己逃避,所以,这九年,他的活着,一直是他心里的一根刺,不敢触碰,却又舍不得拔出,他之所以说做了一场美梦,是因为他为了他的嫂子,他必须要照顾的嫂子,他唯一活下去的理由,他活生生地将这根刺压入心里,他痛得已然麻木。而在和藤原景虎的第一战中,他坦言,那一烧,让我把过去都想起来了。其实,与其说他是想起来了,不如说他从未遗忘。他只是将更加强烈的国仇家恨的一块烙铁,烙在心上,这更痛,也让他的心又活了……
对于何平安在对待柳芬这一事情上,我只能说,他动不了那个心。他见到柳芬,不是想起花前月下,也不是想起孤男寡女,而是心里的一根剧痛的刺,这痛让他清醒。而且,他是个男人,是个汉子。汉子不是多么粗暴、多么粗俗,而是在自己的心里有铁一般的准则,不容许自己僭越。有一句古话是朋友妻,不可欺。在许多书籍中却是都变成了反面的封建残余。我想说,其实这是一种真男人的坚守。还有就是,别忘了,何平安一直认为自己该死,他心里其实只剩下自己为了嫂侄而活的理由,没有了活下去的坚持。九年,让他似乎磨去了尖锐的棱角,但磨不去他心里的准则;同时,他装的了圆滑世故,但他跨越不了自己的心。
但,我认为这就是这个人物性格的可爱之处。
他有自己的坚持,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变通,有自己的成长。
但到了最后他也没有什么变化,他从九年前到九年后,经历不过是从一个少年英雄走向沉寂,又重新变回了那个敢打敢拼的九条命。但我之所以说他没有什么变化,是因为他消沉是因为重情义,因为他把无数兄弟的命背负着;而他成为别人眼中的勇士其实还是因为别人,他其实并没有真的超越自己的心,他还是那个为了别人而活的何平安。岁月带走了他的青春,带走了他的不加粉饰,但带不走他已经融入骨血的个性和准则,他注定为别人而活,也注定是个勇士,是个英雄。他之前曾为了自己能吃上一口饱饭而加入共产党,而后为了别人也能吃一口饱饭而拼命,但他的行为已经暴露他当年并不是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他只是一个出色的孤胆英雄。他独上土匪寨子,一言不合毫不保留地踢死老寨主,在他眼里,只有对或不对,只有组织和敌人,没有其他,那时的他单纯、勇敢。而后来他懂得和国民党处好关系,但在我眼里,他也并不是改变了英雄情结。他结交国民党,一方面是出于共产党本身的利益,另一方面则是出于对国民党军队的欣赏和过命的交情,和一起打鬼子的大势所迫。也许我理解的何平安较之于革命先烈并不是那样的完美入圣,但我觉得有情结,才有了英雄的理由,才有了何平安之所以能称为人的尺标。而他的英雄情结我并不想赘述,因为那太多太多。
到全剧的结局,和我想象的并不一样。一般这种战争剧最后会写出死亡的各种惨烈来突出它的壮阔的史诗性,但这部剧咋一开始给人一种虎头蛇尾的感觉,但其实并不是,它有它的韵味。这在于希望和继承,在于转折,在于启示。其实这部剧的线索有很多,其中我单捡“唤醒”两个字说。从何平安这个做了一场大梦的人的苏醒,到全城人民的苏醒,由纠结于自身的私利而伤害别人到为自己的家园而奋起,作出扑火的举动,其实就是一个民族的唤醒。而到后来何平安的那句被很多人转载的话:男人打仗,就是为了女人和孩子活下去。这其实是最朴实的人性。人们当遇到与自身利益切切相关的事情,就会拼死一战,为了后代。就像当年抗日战争时期鼓舞了多少人慷慨赴死的口号一样“不能让子孙作亡国奴”,可见一斑。而最后何平安在炮火中赴死,并没有结果,而是在余鹏程的执意寻找之下,在发现女人和孩子这希望之后,又推出何平安的死讯,真可谓是一波三折。并没有一时的壮烈感慨,而是有了更深沉的思考和震撼。
但结尾我能看到曾经出现的一句话:烈士不死,虽死犹生!其实他们执着的并不是何平安个人的生死,而是一种执念,一种不死的信仰。
我能说这是一部好剧,很难得的好剧。
我之前不忿于把这部戏标成是偶像抗日剧,把他和有些神剧并称,我真的替导演和演员感到委屈
而看到这部戏的标签时,我不禁鼻翼一酸
这是战争、言情剧?!!!
难道所有有女主的剧都是言情剧吗?
这部剧不是靠爱情的缠绵来吸人眼球的
战火中的爱情,是一种财富,是一种珍贵
应该惹人留恋,让人珍惜
现在却成了人们吐槽的理由
把这部戏吐槽为神剧
我其实真的不想批判谁
因为他们习惯了
我也习惯了
他们习惯于不去思考地站在高处去抹杀别人的成果
而我也习惯了这茫茫的黑暗
但我依旧想奉上我的绵薄之力
为了勇士之城
也为了我自己心中最美好的一抹希望
人往往在刀横脖项的一刻才真正了解的自己的性格。
七十年前,中华民族的脖子上就横着一把刀。是生是死,是战是降?考验民族性格的时刻到了。
1943年冬,日军精锐第十一军在湘西土匪引路下攻袭常德。薛岳意图请君入瓮,重演天炉战术的辉煌,然而意图却被日军提前识破。国民党第五十七师困守孤城迎战。风寒如刀,空气里凝着湿冷。火药点燃了那个冬天。
调阅描述那段往事的史卷,顿时炮火声怒吼声厮杀声充斥在整个时空。我的手指开始无意识的敲击着,那一时间,似乎不是我来写常德保卫战的故事,而是被裹在历史之棺里的无数灵魂试图寄宿于我,想要张口呐喊。
可是不行,我把书本合上了。一瞬间,耳边的喧嚣停止了。我回归冷静,告诉制片人,这样是写不了的。
政治门槛、历史门槛、戏剧门槛,一个个门槛横在眼前。
众所周知,国民党五十七师的八千虎贲子弟用生命成就了常德一战的辉煌。而由于蒋介石在湖南地区绝佳的排共政策,光明正确的共产党人在这场大战里遗憾的缺席了。
再说历史,常德之战的动机因果一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连战果都有不同说法。这到底是场胜仗还是败仗?日军主动撤出常德,是被迫之举,还是早有预谋?身临此战的预十师参谋长葛先才有个大胆的推测:日军的真实意图并非是打开西南门户,夺取洞庭粮仓,而是要以常德为饵,将国军的机动力量消灭在平原上!
最难的还是戏剧门槛。将观众早知结局且不足二十天的沙场血战变成一个几十集的曲折故事,谈何容易?我们要表达什么?难道只是告诉人,这段历史值得纪念吗?
更何况常德地区已经有大量饱含感情的讴歌之作。放眼望去,山重水复。
艺术总监李洋老师决定披荆斩棘:
“我们从小人物写起,写小人物在战争时代的人物状态。”
因为他这一句话,历史终于对我们打开了后门。
出版于民国四十年的《常德抗日血战史》中,我读到了戴九峰的故事。
戴九峰,安徽绩溪人,时任常德县长。在常德保卫战时,坚持不退,率二百余名警察协助守城。
如果说虎贲们是最无愧天职的民国好军人,那戴九峰就是百姓最理想的民国好县长。
一个画面浮现了:
余程万写下《保卫常德文告》,通告全军“我们要有最大牺牲的精神,和日寇战至最后的一个人,最后的一颗子弹。即使我们虎贲全体将士为这个神圣的使命而牺牲了,常德也是要存在的。”他向全军昭示必死的决心。
戴九峰沉吟着,拿起毛笔,在告示上加了一句:“把握时机,争取前途吧——”
他搁下笔,向着余程万说:“还是给兄弟们留个生的希望吧。”
这是历史上真实出现的文告,字里行间却透出执笔者内心的矛盾。
我宁可相信这文告是两人合写,最后一笔是由戴九峰加上去的。就因为戴九峰的这一笔,历史变得不再遥远,故事中的人物变得有了烟火味,终于伸手可触。
那么主人公是戴九峰吗?不,他文气,浮沉宦海老于世故,主人公不会是他,而是一个更年轻,更灵动,更有鲜活血液的人。
宰相起于州牧,将军起于行伍。落实了戴九峰,我把目光投向了他的身后。
这时,就隐约看见了一个人。
那是在二百名警察中间,他不特别高,也不特别壮,隐藏在黑衣的丛林里,毫不显眼,是最普通警察的一员。更真切的感觉是,他在隐藏着他的光芒。我不知道他的名字,索性先叫他何平安。一个乱世里随处可见毫不显眼的名字,又隐藏着一份愿望。
所有英雄的故事,都是和他自身命运对抗的故事。
在此必须感激恩师刘和平先生对我的告诫:
“戏不是编剧想出来的,戏是编剧找出来的。”
我开始翻阅常德的地方史志,在每一寸乡土里寻找这个英雄的命运。
常德保卫战的九年前,即1934年,贺龙曾经率工农红军兵困常德。
那也是一次围城!
这就是那个黑衣小警察何平安的命运:曾经的攻城者,如今必须守住这座城!
他的信息一点点的涌现:
他是个受伤而被迫留下的共产党人。
他九年来无时无刻不想着战友们重夺常德。
他照顾着不属于他的妻儿。
他有着小警察的标准特征,三分世故,三分干练,三分调皮,还有一分天真。
有点像我心目中的南霁云。在睢阳城外满身创痕,满衣沧桑,却还能大笑的南八。
他该是个满怀心酸,蒙着尘垢,却从没放弃希望,笑起来像个太阳的男人。
禅宗无门关有句:“若是个汉,不顾危亡,单刀直入,八臂哪吒拦他不住。”
“剑刃上行,冰棱上走,不涉阶梯,悬崖放手。”
追着藏在警察群中何平安的身影,不知不觉间,三道“门槛”竟已在身后了。
纪伯伦在《沙与沫》中写道:“一位妇人说:这当然是场正义的战争,可是我的儿子在战争中死了。”
这句话是高一时读到的,十几年过去,仍旧萦绕不散。受此影响,我始终无法歌颂一场战争,哪怕是一场拥有正义之名的战争。
我充满困惑,向李洋老师求教。
曾经操刀多部经典抗战剧的李洋老师感慨:
“世界上最好的战争片,内涵都是反战的。但是抗战剧这个名词,让我们的战争剧更多在关注战争的正当性,缺少了对战争的反思。如果将我们的抗战剧视角提升为二战剧,或者就能注入更多对战争本身的思考。”
战争是人类最大的灾难。
日军挑起的侵华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沉痛最惨重的灾难。它的伤害范围之广,伤害时间之长,远超洪水,远超火山,远超地震。这是人祸,人心之祸会像瘟疫一样蔓延,至今不绝。
处于战争汪洋中的常德,就像是载满形形色色人群的铁达尼克号。它注定要沉没在那个苦难的时代。
我终于知道我该描写什么了。
写出常德沉没的时刻里,那些生命所发出的声音。
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声音。
战争无法毁灭爱情,即使生命消逝,爱情依然不会消失。
正如铁达尼克沉没,杰克永眠海底,但海洋之心依然闪耀。
正如,再汹涌的浪涛也吞噬不了月亮的照影。
海豚跃出海面,身形就像是一弯弦月。或许海豚真的在模仿月亮。
所以《勇士之城》的真实定位,是灾难爱情片。
于是何平安的对面,出现了皎如明月,冷如新月的沈湘菱。
爱情的天敌似乎是时间和空间。
时间太少,难以酝酿发酵,时间太长,又容易稀释淡忘。
空间太近,呼吸会困难;空间太远,交流会困难。
剧作的难题也是时间和空间的控制。
《勇士之城》决定采用封闭的时间和封闭的空间。时间是战争的短暂20天,掐头去尾;空间是常德地区,绝不越界。规范严格的创作边界就像是密封的坛子,有助于故事和人物的酿造。
黑云压城城欲摧。
石破天惊逗秋雨。
战争已迫在眉睫,故事却因一场意外的寒雨而开始……
大半年的时光,我和我的团队与虎贲将士们一起开始了这场战争,写下了这个另类的战争片。
何平安是个可悲的角色。他不是超人,他只是卷入虎贲激流里的一滴水。他试图和虎贲一起对抗这场灭顶之灾,但到头来,他没能拯救德山,没能拯救战友,也没能拯救危城,甚至不能拯救自己。他也没能过瘾的杀死敌酋或逼降对手。真实参与常德会战的酋首里,主将横山勇1952年卒于狱中,而参谋三笠宫崇仁亲王则已届百岁,身体康健。他作为原型人物在影视剧中死了很多次,但事实上却成为侵华战争的活化石,曾数次为侵华战争做公开道歉。
余程万将军在常德会战后即被逮捕,为了把这点写进戏里,我们不细在结尾用了倒笔。
何平安所完成的小小奇迹,仅是让一个女人和两个孩子性命平安,活着捱过城破的四天。
他仅仅证明:男人用生命创造历史,女人用生命延续历史。
所幸,路途再崎岖,我们依然把这个信念带到了故事的终点。
影视创作无疑是一场博弈,弃子争先的时候不少。角色们的命运就在这博弈间波涛起伏,他们在纸外的命运比纸上更凶险。
有些初衷像何平安,坚守到最后一刻;有些念头像雷大虎,半路上壮烈牺牲。
死了又何妨?纵死犹闻侠骨香。
疏、失和伤、肿,是到达终点的代价。
故事最终定名为《勇士之城》。
编剧是弓,剧本是箭。瞄准的靶心是观众的心。
箭射出去了,弓已经没法再改变它的方向。
《勇士之城》开机发布会时,我曾说了一句“每个人都是勇士”。这句话里,首先是指国民革命军57师的将士们。对于虎贲的荣耀,我们没有歪曲一笔。剧中他们个个是英雄好汉,没有一个懦夫。
其实,这句话里也赠给我们的剧作团队。
感谢他们。感谢李文强、张帆等战友为勇士之城所付出的每个昼夜。
孟子认为勇有三重境界。
北宫黝之勇是锻炼自己的勇力,磨练身体,不受任何屈辱,即使面对君王,也敢于反击。
孟施舍之勇是保持自己的勇气,不求必胜,但求无所畏惧。
曾子之勇则是锻炼勇志,恪守义理。违背义理时,面对稚弱也退让;遵从义理时,纵千万人吾往矣。
一箪食,一豆羹,何平安就这样渡过了漫长的九年,不改其乐,亦不改其志,直至生命最灿烂的一刻。
希望我们能恪守义理,怀着勇志,面对漫长人生和纷杂喧嚷,守住“梦想”这方寸孤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