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柯琳娜·塞罗文森特·林顿玛丽昂·歌迪亚詹姆斯·提瑞卡特琳·萨米菲利平·勒鲁瓦-博利约弗朗西斯·佩兰
类型:喜剧科幻导演:柯琳娜·塞罗 状态:HD 年份:1996 地区:法国 语言:法语 豆瓣ID:2038228热度:1 ℃ 时间:2023-06-13 16:45:06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这是我第一部看了就想评价的影片,除了幽默之外,最吸引我的就是导演的“恰到好处”,就是每当故事讲到熟悉的人时,就不会继续深入拍摄,随便列举就有主角去到巴黎圣母院取金子时跟小男孩的对话,以及男孩的母亲问他金币时从哪来的;还有就是米拉说巴赫是从绿行星送来的等等,就是这种恰到好处的点到为止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是夏也呀”,欢迎关注~)
你是否想象过美丽世界的模样?
在那个世界里,每一个人都能活得轻松、自由和幸福,每一个人都能活出自己的生命质感。在《绿行星》里,展示了那个世界的一角。
《绿行星》是一部寓意十足的喜剧电影,1996年在法国上映,讲述了外星人米拉到地球探险的故事。通过外星人的视角,揭露人类生活的压力、荒诞和自私,诙谐有趣,又引人深思。
01. 快乐的外星人
电影开篇,是一群正在美丽草地上集会的外星人,哪一家需要什么,就只要站起来提出需求,有对应物品的人会赠送给对方。自己家有什么物品是过多的,也会提出来,需要的人可以免费领取。
他们的生活简单快乐,只吃素,没有金钱,没有房子,没有交通工具,到湖里洗澡,所有物品都是自给自足、相互交换,坚持大道至简的原则,所有人共同管理星球。
大部分人可以活到200多岁,他们用意念、心灵感应进行沟通,可以用意念把自己变成一个球,去到任何地方。这是一个强调合作、着重分享的社会。
在他们眼里,地球原本是个完整丰饶的星球,人类生存其中却把一切都变得分离,地球变得野蛮、危险和落后。当有人提出要送一个人回到地球旅行时,没有人愿意。
女主人公米拉的母亲原是地球人,她很想知道母亲生活的地方是什么样子,一段心理挣扎后,她决定来地球探险,并开始了一系列的搞怪和改变。
02.关于人与人
米拉来到地球,在她的视角里,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表现和行为都变得不再正义。
她看到,很多人都只顾着自己说话,貌似给了别人说话的机会,但是说了什么却没有得到理解和回应。两个人的说话方向不一致,这种交流自然不会有好结果,只是纯粹的自说自话和情绪发泄。
社会一直强调要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却经常忽略更重要的动作是深入倾听。
男主人公一家过着生活充裕,但缺乏幸福感的生活。孩子们因为小事争吵,夫妻因为工作和生活照顾不周而冷淡,彼此间没有倾听,缺乏理解。米拉来到他们家,对男主人进行了意念短路处理(一种外星人特技),男主人公逐渐变得与人亲近,开始注重与家人的交谈,并决定把家里所有数码设备都扔到街上。
孩子当然对他的行为不理解,在街上对他大发脾气。看着孩子,他很无奈地说了一句,“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我怎么会有这样子的表现呢?”。后来,在米拉的帮助下,男主人公一家逐渐变得和谐融洽。
家庭琐事时常在考验我们的心智和耐力,关于人与人的和谐相处,多一些倾听可能就是问题解药。倾听意味着同理心,放下电子产品,面对面地聊一聊,深度倾听,让两颗心更接近。
03.那些最重要的事
生活中对你最重要的事情有哪些呢?我们被社会规则潜移默化,戴着浑身的镣铐跳舞,很多“不能”、“不应该”、“不行”在头脑里埋伏,时不时就会出来影响你的决定。
解开镣铐,只能从心里出发,去突破那些限制性信念,比如情绪困扰,比如认真生活。
头脑的情绪风暴通常来的又急又猛,这个时候只要用上神器“感恩,而不是抱怨”,就可以快速扭转战局,突破情绪的牢笼。
电影里,男主人公的车不小心撞到了一个司机,他立即诚恳地向对方道歉,然而,司机纠缠不休,一直追着他们大骂,甚至还专门停下来车来指责他们。面对司机的情绪状态,男主人公也很大声地说,“为什么你有这么多时间来辱骂我们,却没有好好地去看看你身边的世界?”
司机顿时有一点懵,在外星人用意念影响他后,司机立马变了一个人,对身边的所有事物表达感谢。他抱着树干说谢谢你,跪下来亲吻土地,拥抱陌生人,拥抱电线杆。
我们常常会跟着头脑跑了,忽视生活中的细节,也意味着错过了很多美丽。
“玩”这个字眼总觉得有点不正面,只顾着玩,好像就是没有做正经事,没有做正确的事。但是电影告诉我们,游戏心态是多么重要。我们总是把生活过得严肃紧张,一件事情仿佛就能影响人生走向和格局。但回想整个生命,可能任何一件事,都无法真正决定你的人生,定义你的样子。
在电影当中,米拉和男主人公去看管弦乐队表演,乐队原本坐得整整齐齐,一丝不苟的按照乐谱进行演奏。米拉觉得有点烦闷,就使用了意念影响乐手,几个演奏家突然解放天性,放弃了原本的演奏模式,即兴表演,还一边说唱,一边跳舞,在椅子上蹦上蹦下,场面活泼、有趣,创意十足。
后来,米拉和男主人公一家观看足球比赛,原本是气氛紧张的足球赛事,米拉利用意念在全场播放了音乐,足球场变成了一个舞池,所有的运动员都跳起了可爱优美的舞蹈,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表情。
游戏原本是人类天性,我们却在成长中逐渐忘记了它。游戏化的心态让人愉悦、轻松,也能让人迸发更多创造力。生活中严肃的事情没那么多,偶尔耍耍宝、搞搞怪也是一种调味剂。
自由和幸福是我们的追求,看完这部电影,发现这种状态也不是遥不可及的,我们可以为自己创造一个“绿行星”。
这个星球不在梦里,而是在我们的心里、手里和嘴里,心里有更多包容和理解,双手愿意去创造和奉献,嘴巴愿意说出更多爱的语言,我们也可以活在“绿行星”。
金臂小子
面孔
音乐奇缘
临时保姆
第一名
机不可失
在芭比乐园里,各种各样的芭比和肯每天都过着童...
播放指数:1306℃
这是我第一部看了就想评价的影片,除了幽默之外,最吸引我的就是导演的“恰到好处”,就是每当故事讲到熟悉的人时,就不会继续深入拍摄,随便列举就有主角去到巴黎圣母院取金子时跟小男孩的对话,以及男孩的母亲问他金币时从哪来的;还有就是米拉说巴赫是从绿行星送来的等等,就是这种恰到好处的点到为止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
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的弊病展现地淋漓尽致。
而电影中的绿星球也在现实中不断涌现出来了,各种生态社区。。希望咱们这个星球会越来越有爱,也唯有如此才能免于一场起于自困的浩劫咯。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是夏也呀”,欢迎关注~)
你是否想象过美丽世界的模样?
在那个世界里,每一个人都能活得轻松、自由和幸福,每一个人都能活出自己的生命质感。在《绿行星》里,展示了那个世界的一角。
《绿行星》是一部寓意十足的喜剧电影,1996年在法国上映,讲述了外星人米拉到地球探险的故事。通过外星人的视角,揭露人类生活的压力、荒诞和自私,诙谐有趣,又引人深思。
01. 快乐的外星人
电影开篇,是一群正在美丽草地上集会的外星人,哪一家需要什么,就只要站起来提出需求,有对应物品的人会赠送给对方。自己家有什么物品是过多的,也会提出来,需要的人可以免费领取。
他们的生活简单快乐,只吃素,没有金钱,没有房子,没有交通工具,到湖里洗澡,所有物品都是自给自足、相互交换,坚持大道至简的原则,所有人共同管理星球。
大部分人可以活到200多岁,他们用意念、心灵感应进行沟通,可以用意念把自己变成一个球,去到任何地方。这是一个强调合作、着重分享的社会。
在他们眼里,地球原本是个完整丰饶的星球,人类生存其中却把一切都变得分离,地球变得野蛮、危险和落后。当有人提出要送一个人回到地球旅行时,没有人愿意。
女主人公米拉的母亲原是地球人,她很想知道母亲生活的地方是什么样子,一段心理挣扎后,她决定来地球探险,并开始了一系列的搞怪和改变。
02.关于人与人
米拉来到地球,在她的视角里,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表现和行为都变得不再正义。
她看到,很多人都只顾着自己说话,貌似给了别人说话的机会,但是说了什么却没有得到理解和回应。两个人的说话方向不一致,这种交流自然不会有好结果,只是纯粹的自说自话和情绪发泄。
社会一直强调要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却经常忽略更重要的动作是深入倾听。
男主人公一家过着生活充裕,但缺乏幸福感的生活。孩子们因为小事争吵,夫妻因为工作和生活照顾不周而冷淡,彼此间没有倾听,缺乏理解。米拉来到他们家,对男主人进行了意念短路处理(一种外星人特技),男主人公逐渐变得与人亲近,开始注重与家人的交谈,并决定把家里所有数码设备都扔到街上。
孩子当然对他的行为不理解,在街上对他大发脾气。看着孩子,他很无奈地说了一句,“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我怎么会有这样子的表现呢?”。后来,在米拉的帮助下,男主人公一家逐渐变得和谐融洽。
家庭琐事时常在考验我们的心智和耐力,关于人与人的和谐相处,多一些倾听可能就是问题解药。倾听意味着同理心,放下电子产品,面对面地聊一聊,深度倾听,让两颗心更接近。
03.那些最重要的事
生活中对你最重要的事情有哪些呢?我们被社会规则潜移默化,戴着浑身的镣铐跳舞,很多“不能”、“不应该”、“不行”在头脑里埋伏,时不时就会出来影响你的决定。
解开镣铐,只能从心里出发,去突破那些限制性信念,比如情绪困扰,比如认真生活。
头脑的情绪风暴通常来的又急又猛,这个时候只要用上神器“感恩,而不是抱怨”,就可以快速扭转战局,突破情绪的牢笼。
电影里,男主人公的车不小心撞到了一个司机,他立即诚恳地向对方道歉,然而,司机纠缠不休,一直追着他们大骂,甚至还专门停下来车来指责他们。面对司机的情绪状态,男主人公也很大声地说,“为什么你有这么多时间来辱骂我们,却没有好好地去看看你身边的世界?”
司机顿时有一点懵,在外星人用意念影响他后,司机立马变了一个人,对身边的所有事物表达感谢。他抱着树干说谢谢你,跪下来亲吻土地,拥抱陌生人,拥抱电线杆。
我们常常会跟着头脑跑了,忽视生活中的细节,也意味着错过了很多美丽。
“玩”这个字眼总觉得有点不正面,只顾着玩,好像就是没有做正经事,没有做正确的事。但是电影告诉我们,游戏心态是多么重要。我们总是把生活过得严肃紧张,一件事情仿佛就能影响人生走向和格局。但回想整个生命,可能任何一件事,都无法真正决定你的人生,定义你的样子。
在电影当中,米拉和男主人公去看管弦乐队表演,乐队原本坐得整整齐齐,一丝不苟的按照乐谱进行演奏。米拉觉得有点烦闷,就使用了意念影响乐手,几个演奏家突然解放天性,放弃了原本的演奏模式,即兴表演,还一边说唱,一边跳舞,在椅子上蹦上蹦下,场面活泼、有趣,创意十足。
后来,米拉和男主人公一家观看足球比赛,原本是气氛紧张的足球赛事,米拉利用意念在全场播放了音乐,足球场变成了一个舞池,所有的运动员都跳起了可爱优美的舞蹈,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表情。
游戏原本是人类天性,我们却在成长中逐渐忘记了它。游戏化的心态让人愉悦、轻松,也能让人迸发更多创造力。生活中严肃的事情没那么多,偶尔耍耍宝、搞搞怪也是一种调味剂。
自由和幸福是我们的追求,看完这部电影,发现这种状态也不是遥不可及的,我们可以为自己创造一个“绿行星”。
这个星球不在梦里,而是在我们的心里、手里和嘴里,心里有更多包容和理解,双手愿意去创造和奉献,嘴巴愿意说出更多爱的语言,我们也可以活在“绿行星”。
医生太太说,这东西能使自己显得更加迷人性感,充满吸引力。
米拉问,吸引谁?
医生太太说,所有人,这样他们就会爱上你。
米拉说,那这是一种让别人爱上你的药物咯?!
米拉拿起医生太太全家福的照片,认真看了一下,说:这上面是你的家人和孩子么?你很爱他们?
医生太太说:是啊!
米拉:但他们没涂口红啊。。"
我突然觉得,是不是确实像影片中所说的,我们由于不进行人口控制,真实根本不够人类体验,所以一大部分人必须生活在虚假之中,其中包括欲求虚假,制造虚假,享受虚假,热爱虚假。
比如前阵的金融危机,金融衍生品一定意义上也是虚拟虚拟在虚拟的产物(不过它解决了美国一批人的住房问题)。目前还在不断影响全球。
但我觉得,如果所有的救火都是建立在不信任,利己主义之上的话,这种危机是没有办法结束的。
我们人类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是因为目前所处的资本主义社会晚期综合症么?
影片中对政治,家庭,社会当中的失调现象都进行了讽刺。
美好世界是怎样的?
人与人之间满是笑容,珍惜拥抱,感恩生命。
用心灵来交流。
聆听自然的声音,吃简单纯净的食物。
没有杀戮,没有暴力,没有统治,绝对自由。
所有自然间的生灵绝对平等。
爱水,与水嬉戏。连接宇宙之间的各种能量,我们晒太阳,去水里游玩。
没有汽车,没有工业制造。喜欢行走。但可以去到任何想去的地方。热爱土地,没有公路。我们光着脚丫,因为地上不会有便便。也不再惧怕踩到小虫子,因为自然已经是这样了:)或许,根本不再有这样的烦恼,没有负面的能量。也许也不会有那样聚集起来的生物。
拥抱树(原来竟是那样熟悉)vivida说,可以感觉到树的体液在流动。
每天干什么呢?做各种有趣的游戏,欣赏着人们的艺术创造,不需要屏幕,就可以看得到你脑海中的图像,可以看得到你创作的电影。
听最纯净的音乐,不再嘈杂,不再狂燥,进入音乐中,身体随音舞动,我们没有思想束缚。
也不再有肉体的束缚。可以不用衣服。不用在意为穿着或者妆面来取悦那些重视仪表的人。我们就那样自然的披着头发,你的卷发也如此动人。你本来就是那样了呀。
没有金钱,没有买卖。大家享用着自然原本赋予我们的生存物质,各取所需。共同创造,彼此因为帮助对方而快乐
。。。。
当我们意识到自己的生活存在着方方面面的问题时,便会开始寻找。寻找自己的内心,循着爱的道路。
我想绿行星并不是最完美的星球。我的内心中,最好的人类居住的地方,我们不再需要食物,以天地之精气为生。沐浴阳光。
在阳光下读书。欣赏文字,感受情绪,不断的思考宇宙,思考存在。甚至,不再需要文字。既然觉得那是一种羁绊。只要体会,体会超越于文字间的真理。
聆听,绘画,钻进声音中,钻进色彩里。
宇宙间没有什么是终级的。都在不断的突破,不断的有新的感悟,新的状态。绿行星的状态,是众阶段中的一种。
我梦想着有人能将我带去那样的星球,谁都会被和平美好而吸引。
但其实地球也如此美丽,有很大的树,有各种各样的水,有平静的沙漠,有神奇美好的人。只要多些人开始省思,完美的世界就在身边不是么。我们可以创造,如果人人互相关爱,地球也是一个绿行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隐于世,多么充满诱惑的生活状态。是的,只是单独的一个人,只要避世,那就可以成为个人的美好世界,有树有鸟叫有风有果子没有纷争没有喧嚣没有暴力没有虚荣,一切都可以遁入虚无,你可以随时随地静思。其实原本就是这么自由。
但若真的只是为寻求内心的平静,那么众生的苦难又是什么呢?可以置之不顾吗?我总以为那叫“独善其身”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使命。我感受到生命的苦难时,为何不去帮助呢?即使路漫漫,但存在的意义不就是为了感受到存在吗?
那种状态,究竟是什么呢?享受的,是永恒的宁静,还是片刻的?
不得不说,宁静有时更接近于一种“无情”的状态,能量满满,但爱心却越来越高,脱离愉悦真的好吗?当看到别人因受自己帮助而愉悦时自己内心的那种满足充满爱的情感,与静思感受到的宇宙之爱是一样的吗?当然是不一样的。也许我更喜欢的是后者,但自己能在这样的状态下一直呆下去吗?至少目前是不可以的。所以我有自己的路要走,有自己的使命要完成。就在这个阶段,去帮助,去散发爱。内心的修行是在去行为的时候自我进行的,专门的修行于我而言不是必要的。。。
——————————————————————————————
那么,依然如此,
请用心的聆听,听所有生命的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