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开始于苏格兰的一个小小渔村中,二十三年前,还是天真单纯的少女的乔治(格列塔·斯卡奇 Greta Scacchi 饰)来到此地,这里的一切都让她觉得新奇。在村子里,乔治邂逅了名为嘉文(文森特·多诺费奥 Vincent D'Onofrio 饰)的少年。终日不降的气温让两个年轻人之间的爱火很快就被点燃,然而,这段感情却并没能够顺利的开花结果,等待着他们的,是分离的结局 一晃眼多年过去,乔治和嘉文都经历了他们各自的感情生活。乔治离婚后再度联系上了嘉文,爱火重燃的两人终于意识到他们是彼此最重要的人。然而,这段迟到的感情却并没有一帆风顺。二十三年后,乔治等到的只有嘉文冰冷的墓碑。
镜头回到20几年前,女主乔还是一个妙龄少女,此处请提醒自己不要过于纠结男主和女主的形象,因为影片毕竟是90年代初所拍摄,各种不足还是可以原谅的,反正重点不在这里。
这部电影的主线,是围绕着女主乔对男主盖尔文的爱的变化来进行的,确切的说是她对自己爱的自省进行的。
她从最初对男主的少女式的迷恋,到对面对盖尔文的热情求婚时的胆怯和退缩,反映了她当时对于未来的不确定,尽管她爱,可是她更爱还没有实现的属于她的人生,所以,第一次的巴黎的见面,只能以伤心的离别作为结束,而一般在故事的开头就出现这样的离别,往往最后将是一个悲剧的结局。
时间飞逝,十年过去了,他们各自有了自己的生活,那是成年人的生活,有了自己的伴侣和孩子,此时的他们,看似已经不会再有任何交集。可是巴黎街头的偶遇,让彼此再次回到心头。其实,所有的偶遇都是有原因的,没有遇到并不是因为距离遥远,而是思念还没有在心里积聚到足够的能量,一旦达到,瞬间爆发。只是这次相见,当盖尔文说起他的妻子和他在一起时,陌生感、距离感油然而生,不过,盖尔文还是忍不住给乔打了电话“我得见你”。被压抑的情感,其实脆弱得不堪一击。
起初,岛上的约会那么美好,似乎一切都重新开始了,可是很快矛盾就出现了,两个不同世界的人,不同的审美观,不同的生活,不同的背景,还有男主对家人的牵挂,争吵之后的离别会怎样呢?那就是当盖尔文在机场给乔电话告别时的那句“我爱你”,而当乔说出同样的话时,电话里已经只有挂断后的忙音。乔似乎总是在错过。
母亲的逝世让乔终于明白,这个世界上只有两个人让她无条件的爱着,这个让她学会了人生第一个词的人已经离开,她知道自己不能再失去另外一个了。于是她终于不再回避,不再纠结,她主动的想去了解盖尔文的世界,她在盖尔文的船上,看着那个陌生的世界,在盖尔文的寝室,听到他说“你就是我想要的那种妻子”,听到他告诉自己为什么要去做一个渔夫,“那是因为你喜欢我做一个渔夫”那样的爱让她无比幸福和满足,可是很快盖尔文又不得不回到了家人的身边。此时她才明白,自己错过了他的求婚,错过了和他的生活,错过的太多,以至于在他痛苦和不安的时候,自己只能像一个局外人一样无法真正靠近。
五年过去,他们再次重逢,这次没有争吵和不同背景所产生的距离感,他们亲密无间,盖尔文坐在乔的讲台下,看她那么潇洒自如的讲着关于爱和幸福的课,我想,他一定无数次的在梦中梦到过这样的情景吧…在他的心里,乔是一个完美的女人,他对她的爱是无法超越的。
而乔,直到盖尔文的葬礼,才真正明白自己到底失去了什么。
原来,当卡文唱起那首苏格兰民谣时,并未再次落泪。
原来,那些诗、那条项链,只不过是影片中一晃而过的美丽光线。
原来,记忆用长长的离别狠狠地欺骗了我。
少时情怀随你的离去,定格。
感情不再变迁,连你的样貌也不再随岁月的改变而改变。
我魂牵梦萦那么多年的素洁心情,简单地被记忆扭曲成一剂廉价的迷幻药。
梦想,应该永不再逢,人生事,最惨莫过渴望至极变波澜不惊。
多么怀念,少时,听见那首苏格兰民谣时落泪的心境啊。纯白,易感,永志不忘。
二
刚刚再度重温这部片子,原来,我还是我。
原来,卡文的歌仍能如此直入我的心魄;
原来,我多年中清晰记得的几个落泪场景还是能再次让我落泪:
她丧母后,上他船来找寻这世上唯一安慰,于他,已深深厌倦并恐惧出海生涯,面对她茫然的询问,他只有这样一句回答:只为,你曾说过你只喜欢我渔夫的身份。他用了一辈子来担待起这句话。
他们初次相约时,她在他面前不经意地吟颂过半首诗歌,他却用了半生的时间来寻觅,熟读,并深烙于心中,在他最后离她而去前,他终于在她震惊的眼光中,完整地吟颂出那诗的下半段。
她隐身于他的葬礼上,他的妻子仍即刻发现,并默默交与他留下的一封信笺,大意如此:人之一生,便知有死。只是,因为你,我才真正了解了自己。我只知你常常出现在我梦中,占据我的心。美好的想象是存在的,有时,思想是多余。为了我,请你好好地生活。。。。。。
为了我,好好地生活。十多年间的每次电话,你总不忘叮嘱我这一句。
那么多年,我是那么努力。
只是,每一次,电话中你说起这一句时,我其实都想大哭一场。没有你的日子,我活得多么地累啊。
但,我记得,事实是我每次都微笑回答你:好的。
三
生活在这个时代,城市人大多都已爱无能了。
我们掌控所谓的爱或喜欢,进退自如,拿捏得当,可,可以控制自如的怎会是爱呢?
我们的理由是:怕受伤。
卡文打开女主角与我们心灵的钥匙是一样的:
他的眼中,爱就是那么简单,就是长相厮守,就是“我要娶你”那么简单。
那么,和女主角一样受过良好教育的我们呢?我们要复杂的生活,要世俗的认同,我们其实要的是不快乐的人生。
若没有卡文执着一生的简单深厚爱情,那个受过良好教育的高贵女子,一样,与我们一样,是爱无能者。
能健康地爱人并为人所爱,并能为这世界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这样的人,才是心理健康的人,这是WHO的届定。
环视四周,又有几人能如卡文般透明与执著呢?
与商业气息浓重的中文译名相比,影片的英文名字颇有诗意,其实这原本就是引自原著中女主人公为她的水手写下的第一首情诗:
面向大海,
坐着两个纯洁少年
你腼腆得像个没有读过纪德的小小男子汉
夜色温柔如斯
而我冷得像那第一位女子
我们停留在时间边缘
在欲望边缘
与我体内的那位女子比肩
你是男子而我是女孩
僵硬而冷静
人们在二十岁时有时就会这样
读过纪德的我
常常回到拉格奈斯
想要找回你难以捉摸的眼眸
还有你野性而颤抖的嘴唇
今天的我温柔如那第一位女子
而夜却寒冷如斯
然而今夜我多想紧紧抱你
沉醉在我们皮肤上的海盐味里
在爱尔兰大海上航行的你
疾风骤浪间 险象环生
你离我的二十岁如此遥远
离你带我去的那片温情海滩如此遥远
却是为了捕捉那条
还未现身的大家伙
而你 是否也会偶尔回来
缅怀我们未曾献给彼此的一吻?
(引自小说中文版《心航》)
看过小说,再看电影,感觉不够尽兴,毕竟电影篇幅有限,只能将两人绵延几乎一生的迷恋缩减成零星片段;而小说中有关年华流逝的感慨和思索,甚至比他们的故事更让我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