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历了炮与枪的考验之后,事实上的首级变成了革命的纪念碑。 After all, it's Danton's idea.n在一场混乱之后,让拉法耶的《人权宣言》总结了一切。卡米尔.德莫兰Camille Desmoulins开始做报纸,这就是新闻自由。同时米拉波在做最经典的片段——他所谓的“忏悔”——年纪大了,只有5分钟。有一句话最好的评价了他“ His noble ideas vanished quickly when a pair of tits comes in sight.”
In September 1789, Desmoulins issued the first number of a weekly publication, Histoire des Révolutions de France et de Brabant, which would run until the end of July 1791.
1790:t
On 29 December 1790 Desmoulins married Lucile Duplessis, whom he had known for many years, describing her as "small, graceful, coy, a real Greuze."
1793:t
The appearance of the Vieux Cordelier in December 1793, although it was dedicated to Robespierre along with Danton and called them both friends, marked the start of a rift between Desmoulins and Robespierre.
1794:t
On 7 January 1794, the Jacobin Club sought to expel Desmoulins from its number.
1794:t
After the condemnation and execution of the Hébertists in March 1794, the energies of the Montagnards (especially of Saint-Just) turned to the elimination of the indulgent faction headed by Danton and voiced by Desmoulins.
1794:t
Of the group of fifteen who were guillotined together on 5 April 1794, including Marie Jean Hérault de Séchelles, Philippe Fabre d'Églantine and Pierre Philippeaux, Desmoulins died third, and Danton last.n4
三级会议(1789.5.5):饥饿,人民要面包,要求废除什一税,王后公卿的奢华生活大大加重平民百姓的经济负担,参与七年战争和美国独立战争使得法国国债达到20亿里拉,国家濒临破产,不得已召开三级会议(贵族代表330名,教士代表326名,第三阶级代表661名)来决定是否加税及税务改革。第三等级要求按人数而不是“加权数”计票。会议争论不休没有结果。第三阶级自行成立国民议会-《网球场宣言》(1789.6.20):国民议会的召开地被关闭。国民议会转到室内网球场,巴伊(Jean Sylvain Bailly)议长带领宣誓《网球场宣言》,国王引来外国兵平定叛乱-财务总监雅克·内克尔(Jacques Necker)被解雇。记者卡米耶·德穆兰(Lucie-Simplice-Camille-Benoît Desmoulins)“被这个解职的消息造成政治上不安的刺激下,跳到巴黎皇家宫殿花园中经常有许多不同政见者光顾的富瓦咖啡馆外的桌子,并向反复无常的人群发表了慷慨激昂的呼吁,这时他摆脱了惯性的口吃,说“拿起武器准备战斗,戴上帽徽以便可以相互辨认”,又说“这次内克尔的免职是对爱国者进行圣巴托洛缪大屠杀的警钟!”再加上在巴黎有大批军队进驻,很多外地的”(“来自瑞士和德意志的雇佣兵,其中大部分人甚至不会说法语”)“,导致德穆兰和其他政治激进分子相信,对在城市中持不同意见者的大屠杀确实迫在眉睫。声称对改革派的屠杀已经在准备中。对这个说法,他的观众也觉得好像有道理的并感受到威胁,他们很快便拥护德穆兰,拿起武器,骚乱在整个巴黎迅速蔓延。群众佩戴的“绶带”最初是绿色,与自由相关的颜色,并且最初从巴黎皇家宫殿花园林立的树上摘下来的叶子。”(后德穆兰发表Discours de la Lanterne aux Parisiens,即挂路灯),科德利埃俱乐部(人权与民权之友会,société des Amis des droits de l'homme et du citoyen或Club des cordeliers)煽动-巴士底狱(1789.7.14):“管理者侯爵德·洛内”(Bernard-René de Launay)“遂与两名来自群众的代表展开谈判,”“留下二人吃午餐”“两名代表保证只要不要与人民为敌”并撤下大炮“,他们就会回去劝阻群众。侯爵答应此事,但民众依然继续进攻”,要求打开大门,侯爵拒绝(“这种要求,让一个身为国王军官的人非常为难”)。(马拉在群众中煽动。)民众打下吊桥。侯爵重新架上大炮。瑞士卫队开枪,造成屠杀。思想倾向于民众的法国近卫军团因在杜伊勒里宫苑与德意志龙骑兵发生冲突转而加入起义。“经过数小时的战斗,巴士底狱于当天下午被攻陷,侯爵洛奈被群中殴打、用刀乱刺直至斩首。他的头被穿在长矛上绕城展示,尽管当时监狱里只有7名囚犯(四名伪造犯,两名因道德罪被收押的贵族,以及一名杀人疑犯)。”让人想起黑格尔对悲剧的论述:The original essence of tragedy consists then in the fact that within such a conflict each of the opposed sides, if taken by itself, has justification, while on the other hand each can establish the true and positive content of its own aim and character only by negating and damaging the equally justified power of the other. Consequently, in its moral life, and because of it, each is just as much involved in guilt (15:523, A 1196, translation modified).
Hegel, G.W.F. Hegel’s Aesthetics: Lectures on Fine Art. Trans. T. M. Knox. Oxford: Clarendon, 1975.
—. Werke in zwanzig Bänden. Ed. E. Moldenhauer and K. M. Michel. Frankfurt: Suhrkamp, 1970.-新政府(1789.7):巴伊担任巴黎市长,美国独立战争中的英雄拉法耶特侯爵(Gilbert du Motier marquis de La Fayette)担任国民自卫军总指挥。拉法叶:“陛下,热爱自由的法国人民已经选择了红色和蓝色作为他们徽章的颜色,但我又加上了白色代表君权”(在国民自卫军的帽徽上),国王带上帽徽-乡村废除封建剥削,《八月法令》(1789.8.4):“法国国内从首都巴黎到乡村暴动蜂起。贵族家庭遭到袭击,他们的庄园被焚毁。各地的教堂和城堡也有不少受到冲击。一些暴民涌入城市,城市内的抢劫案件不断上升。被称为“大恐慌”。废除封建剥削的《八月法令》(August Decrees)颁布,“我 诺阿耶子爵建议取消贵族的权利和所有特权”“我 博阿尔内子爵提议 今后所有的职业对全部贵族和平民开放”“我 利昂古尔公爵建议 国民议会废除奴隶制 并承认黑人是人类的一员”“我 南锡主教 宣布放弃从教会特权中获得的不公正收入”-《人权宣言》(1789.8.26)米拉波为国王否决权辩护:“治理国家是一个严肃的学问 要做到这一点 你必须于行政和立法之间找到一个一个真正的权力平衡点”“一个不受限制的 无所不能的议会 会酿成大祸的”“因为权力都集中在那里 最关键的是 权力要由国王和议会共享”-宴会事件(1789.10.1):巴黎面包荒,国王王后和贵族们的宴会上有反动言论-十月事件(1789.10.5):巴黎妇女大游行-十月催驾(1789.10.6):“在革命鼓吹者的鼓励下,她们洗劫了城市军械库,并向位于凡尔赛的皇宫游行。群众包围了王宫,通过一系列戏剧性的暴力对抗,她们成功的将要求推到国王路易十六面前。”国王在穆尼耶议长陪同下签署人权宣言,拉法叶劝服国王回返巴黎-断头台(1790.6)-联盟节(1790.7.14)-南锡兵变(1790.8):“他们到底犯了什么错 不过是敢于索要被军官们贪污的已经几个月没有领到的 那点可怜巴巴的薪水” 布耶侯爵(François Claude Amour, marquis de Bouillé)镇压。拉法耶特对镇压表现得很积极。丹东和米拉波收受贿赂操纵议会解职大臣-米拉波病死(1791.4.2):米拉波要拥护君主制。丹东提防拉法耶特军事独裁-《教士公民组织法》与拒誓教士(1790-1791):教皇谴责人权宣言,路易十六受到很大压力-国王出逃(1791.6.20-6.21)-国王出逃事件后续与共和呼声(1791.6-7):要求共和。起初罗伯斯庇尔并不是共和主义者-马尔斯校场血案(1791.7.17):影片中拉法耶特并未直接下令开枪,实际上则是-法国大革命战争爆发(1792.4.20):布里索吉伦特派主战,罗伯斯庇尔指出指出外国民众不会热情地欢迎侵略者。他强调战争会大大限制自由民主,而很容易引向军事独裁-王室叛卖(1792.4.-6):““我们的敌人在法国,我们的朋友在欧洲”-小红帽国王(1792.6.20):第二任市长佩蒂翁(Jérôme Pétion de Villeneuve)-《不伦瑞克宣言》(1792.7)-"祖国危急"(1792.7)-《马赛曲》(1792.4-7)-巴黎公社(1792.8.10)-八月十日起义(1792.8.10)-王权覆灭(1792.8.10)-拉法耶特离去(1792.8)-“勇敢勇敢再勇敢”(1792.9.2):“如果我们有3万个叛徒...”“把这些卡米耶判为死刑的人加到名单上”-九月屠杀(1792.9):马拉煽动。战争时期,以铲除“卖国贼”和“威胁”的名义。司法部默许(丹东担任时任司法部长)。“今天 我们的军队敢于面对普鲁士人 不用惧怕巴黎那些国王的朋友们”-瓦尔密战役与法兰西共和国成立(1792.9.20-22)-圣鞠斯特(1792.11.13)-审判国王(1792.12-1793.1)-路易十六之死(1793.1.21):以387票对334票的多数判处路易死刑-旺代战争(1793.3)-马拉凯旋(1793.4.13)-迪穆里埃叛变与矛盾激化(1793.4-6)-吉伦特派倒台(1793.6.2)-马拉之死(1793.7.13)-王后之死(1793.10.16)-“雅各宾恐怖"(1793.9-1794)-丹东归来(1793.11):“有人与持不同政见的教士说了声“你好”就被关进监狱 或是为米拉波说了一些好话 或是有家人在国外”“我提醒你 我们仍处于战争状态”-埃贝尔派灭亡(1794.3)-丹东被捕(1794.3)-审判丹东 丹东演讲-丹东之死(1794.4.5)-最高主宰节(1794.6.8)-《牧月法令》、弗勒吕大捷(1794.6.10、22):于1794年6月10日颁布的非常法令 该法令规定惩罚敌人只用一种刑罚 即死刑。公共安全委员会转而反对罗伯斯庇尔-雅各宾派倒台(1794.7.27)-大革命结束(1794.7.28)
让我真正放不下的则是片子的bgm。la melodie tense, profunde, et pure,一个法国网友这么评价。我查了一下才知道作曲是Georges Delerue,他曾被法国媒体评为“电影配乐的莫扎特”,但英年早逝,这部电影后三年就去世了。此音乐我在油管上找到多个版本。但没在国内网站上查呢,就随手贴一个吧: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LbrPTD78ek
另外此曲的主旋演唱部分题为 L'hymne à la liberté 。演唱者是歌剧歌唱家Jessye Norman(所以发音有点歌剧化……她本人是美国人,著名女高音)。在电影中出现在第一部结尾攻占特宫的结尾处。我非常喜欢。有个网友在油管贴出了法文歌词,因为法文字母故有乱码,但影响不大,我转帖如下: Toi, Libert?, Libert? que nous aimons Toi, Libert?, Libert? que nous voulons Sois notre espoir et notre force Sois notre joie, notre bonheur Nous pourrons chanter chaque jour plus haut Chanter chaque jour plus loin Chanter joyeusement cet hymne de foi Libert?, Libert?, je crois en Toi Libert?, Libert?, sois notre loi Ô Toi qui peux donner l'espoir Ô Toi qui peux sonner la joie Ô Libert?, Libert? que nous aimons Sois toujours plus pr?s de nous Sois toujours plus pr?s de nos c?ur Loin de nous l'esclavage Loin de nous les prisons Plus jamais de privil?ges Loin de nous famines et massacres Loin de nous le temps des tyrannies Nous chanterons toujours ton nom, "Libert?" Nous croyons en Toi.
Vive la révolution!法国大革命228周年祭:肉食者盛赞大革命之伟,然实畏之。Liberté, égalité, fraternité,自由、平等、博爱,若效此,干部待遇何存?帝、后、公卿见斩,领袖安能不惧?然革命苦民亦甚:吉伦特、雅各宾各派轮番倾轧,罗伯斯庇尔、拿破仑接踵而至,民悬命若蜉蝣,血漫涤于巷闾。其人命之践踏、言论之钳压甚于帝时。幸革命精神未衰,民反不绝,终获共和。代价之巨,甚于英人之光荣革命、米人之北美革命远矣。然非此,法人何之?去今228年,自由平等博爱之革命精神亦远逝乎?今观此映画,凡5时,片刻不可懈怠,即为枝末,无些许无用镜头。视角之中立举世罕见:义军虽有理而动,王侯之无辜、民众之残暴亦多有描述。息影回思,感慨万千:Tyranny is the same, whether exercised by a man wearing a crown, or 700 others wearing the tricolor... Tricolor者,革命代表也。
2)t在杜伊勒里宫和其他成员一起,祝贺罗伯斯庇尔入选Committee of Public Safety。 这是唯一可以通过史实,进行合理推测的段落。圣鞠斯特于1793年5月底入选委员会,先于罗伯斯庇尔的7月,故而可能为挚友的入选感到高兴。
3)t“Terror is the order of the day.” 这是一份雅各宾言论大拼盘:“La terreur est mise à l'ordre du jour”出处已无从可考,但一般被认为标志着1793年9月恐怖统治的开始。进入1794年,“恐怖”一词被替换为“公正”。“La justice à l'ordre du jour”语出圣鞠斯特1794年风月23日(3月13日)演讲。而影片中,罗伯斯庇尔在圣鞠斯特话音刚落时,抛出的著名论断 ”la vertu, sans laquelle la terreur est funeste; la terreur, sans laquelle la vertu est impuissante”(“没有美德的恐怖是邪恶,没有恐怖的美德是软弱”)语出1794年雨月17日(2月5日)演讲。
12)t被捕就戮。 片中所描绘的欣慰于宪法等情节,符合亲历者叙述,但仍有一些细节与史实不符。首先,圣鞠斯特于当夜十点前后才由监狱抵达Hôtel de Ville,而非与罗伯斯庇尔在傍晚前后同车抵达。其次,圣鞠斯特身着淡黄色(chamois)外套,由于颜色实在过于夸张,这一细节时常被特意提出。他也是囚车中唯一还能站立的囚犯,其他人均因身负重伤而或躺或坐。在次序上,他排在Couthon和小罗伯斯庇尔之后。
总而言之,不论本片究竟实现了何种高度的艺术成就,它仍然很遗憾地与其他妖魔化雅各宾派统治的作品无异。先于本片7年拍摄的影片《丹东》,曾塑造过这么一个名为圣鞠斯特的嗜血的狂热门徒,他从头到尾之于罗伯斯庇尔就是教唆犯一般的存在,在Committee of Public Safety的会议中,你可以发现他永远只出现在对准罗伯斯庇尔的镜头的背景中,似乎所有十二名委员中,唯独他配不上一张坐席,似乎他从不是这个委员会的正式成员,似乎他就是他的外表所暗示的,异想天开又总在吵闹的拙劣顽童。这让我意识到,圣鞠斯特在影视作品中的最终"平反",在某种程度上要以CPS会议"上桌"始。只不过时隔7年后,在本片创作人员眼中,这个生命如彗星一般短暂的政治家,还是无论如何配不上在杜伊勒里宫那间开创了许多历史的、灯火昼夜通明的房间里,拥有窄窄的一张坐席的。200多年的历史已经证明,历史人物的全貌,未必会随着历史研究的进展而得到展现——偏见和局限的存在,也不能脱离孕育并滋养了它的土壤和温床。
1
罗伯斯皮尔,丹东,马拉,米拉波Mirabeau,这些知识分子,都在即将召开三级会议骚动着。国家财政,控制在瑞士银行家内科Necker手上,他为风雨萧条 财政赤字的路易十六提供经济战略咨询。在抗议不要使用外籍军团无效后,内科辞职了。(这其实特别符合历史,当时大家主要害怕的就是政府破产。一旦出现财政困难,20万贵族和其他平民的负担,是完全不对等的。)
电影的呈现,就像是因果的自然反应,把一切引向攻占巴士底狱,这个法国皇室的大武库。电影表现出愤怒的群众,和一系列信息的误读结合在一起:市长把巴士底狱的大炮后退,却被误以为是填装弹药;士兵挥帽子,百姓却误以为是让他们进入巴士底狱。而那一天国王去打猎了,并且在日记上写下:一无所获。
在经历了炮与枪的考验之后,事实上的首级变成了革命的纪念碑。 After all, it's Danton's idea.n在一场混乱之后,让拉法耶的《人权宣言》总结了一切。卡米尔.德莫兰Camille Desmoulins开始做报纸,这就是新闻自由。同时米拉波在做最经典的片段——他所谓的“忏悔”——年纪大了,只有5分钟。有一句话最好的评价了他“ His noble ideas vanished quickly when a pair of tits comes in sight.”
就如同关公战秦琼大战五十回合一样,双方开始了撕逼行为。路易十六招来了弗兰德斯的外籍军团,而所谓的奥地利婊子Marie Antoinette公然推行独裁,而且不时与小白脸伯爵偷情。丹东办起的《巴黎之墙》报纸,呼吁:拿起武器,拿起武器,拿起武器。
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国王成了国家财政困难的替罪羊(一开始人民向德莫兰抱怨的盐税 杂役 仕官 就显得次要了)。当20万贵族穷奢极欲的时候,这也到了马尔萨斯说的土地超越了极速增长人口的负载量。三级会议estates general即使是开了,也不能解决问题,不平等已经成为绝对的话语,最后只能分崩离析。愤怒,只能拿国王开刀。
这回到了托克维尔名著的起点,其实当时也没有更加腐败,国王也没有更加无能,只是因为情况变了。当时马尔萨斯也刚刚涌现,还没能够及时为大家吸收,来解释这个现象。
2
国王向教皇效忠,私自出逃,被控制。拉法耶军队的枪指向人民,可谓七月炮火,那是在1791年。马拉Marat也像画里的那样,已经在他的澡缸里躺好了,等着别人刺杀。我这样说是不是有点8年抗战即将开始的感觉?哈哈哈哈哈。(在这部电影中,我第1次知道他的皮肤病,就来自于在马尔斯校场屠杀事件中躲到了下水道中。)
情况是这样的:“德莫兰已经逃往乡下,报纸被取缔,印刷厂已经被捣毁了。罗伯斯皮尔不再是代表了,他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全面大赦已经宣布了。” 所以罗伯斯皮尔,丹东决定抛弃马拉和所有的保皇派,建立一个自己的朋友圈,只有他们是群主。这时,马赛曲唱开了。
国王就像一个深陷泥沼的人,他越挣扎,陷得越深。不过他也多活了几年。他的处境,正如我上一段所说。
在上半部把丹东刻画的很微妙,他属于富裕阶层和米拉波(也非贵族)打的火热,同时开着自己的律师事务所挣大钱,主要事务就是帮别人拿到贵族头衔。就和一直想申请族徽的莎士比亚一样,业务量相当庞大。而这样的丹东,最后投身革命中。n3
几位演员,挑选的很成功。罗伯斯皮尔,丹东,不仅形似,而且神似。这里先说保皇派拉法耶La Fayette吧,他是连接国王贵族和民众的桥梁,并且也是国民议会卫队的最高统帅。他的神情十分镇定,他的思想十分敏捷,他的朗诵具有哲学家的高大上。
我觉得国王特别精彩。既有那种历史的无奈,又有那种小傲娇。同时还有任由皇后摆布的妻管严气质。演员处理的既可笑,但又没有那么可笑,我认为很平衡。
到了下部的恐怖岁月,国王的处境就显得更加微妙。巴黎市民暴动了,所有可能支持国王的人都被他们处死了。在圣于斯特演讲之后,大家就开始讨论处决他的事情。历史就这样被改写。处决的时候用的是第1集提到的,他参与设计的断头台。充满了今天人喜爱的仪式感。n接下来就是吉伦特派和雅各宾派的大对决。也走向了革命的吊诡。
德莫兰简史:n1789:t
In September 1789, Desmoulins issued the first number of a weekly publication, Histoire des Révolutions de France et de Brabant, which would run until the end of July 1791.
1790:t
On 29 December 1790 Desmoulins married Lucile Duplessis, whom he had known for many years, describing her as "small, graceful, coy, a real Greuze."
1793:t
The appearance of the Vieux Cordelier in December 1793, although it was dedicated to Robespierre along with Danton and called them both friends, marked the start of a rift between Desmoulins and Robespierre.
1794:t
On 7 January 1794, the Jacobin Club sought to expel Desmoulins from its number.
1794:t
After the condemnation and execution of the Hébertists in March 1794, the energies of the Montagnards (especially of Saint-Just) turned to the elimination of the indulgent faction headed by Danton and voiced by Desmoulins.
1794:t
Of the group of fifteen who were guillotined together on 5 April 1794, including Marie Jean Hérault de Séchelles, Philippe Fabre d'Églantine and Pierre Philippeaux, Desmoulins died third, and Danton last.n4
我们再谈一点别的。2刷的时候发现道具组做的工作非常细。德莫兰乘坐的马车,从车身到车轮都是旧旧的感觉,上面还悬着早期的马车灯,这简直太牛了。
卖首饰的架子,还有木笼子,鞋匠的木楦,驴身上的草驮篮,法国当时用桕蜡做的白蜡烛。在丧钟敲响的时候,玛丽安东内特戴的假发是白色的。贝利在网球室宣布,三级代表一定要给人民一部宪法,这时候,窗户飘的白布也非常拟真。
在下半部开始的时候也是一种拟真,那时候法国和德国正在进行战争,人民暴动了,到监狱里把每一个有贵族倾向的人都杀了。“9月大屠杀”血腥腥的场面也很真,但是你细看就知道你们用的是假人。n丹东总结道,那是因为国王在法国的德国朋友太多了。后面的圣于斯特的演讲,审判国王,指责马尔斯校场屠杀的罪行。还有你感觉到意见的裹挟,德莫兰和丹东似乎是受到大家或氛围的影响,而给国王投了死刑票。(投票的人有:卡诺,科洛德布瓦,韦尼奥,兰代,马拉,布里索)
全片中第1次启用断头台,执行者对国王喊了一声:“公民你好。” 整个场景似乎是我们小时候教科书的翻版。你会从竹筐里捧出一个五彩的大白菜,那就是国王的头。那就是共和国的代价,法国未来的福祉。
丹东的情人突然死亡,似乎改变了他的态度。在与罗布斯皮尔散步的时候,他们确定要新建一个革命法庭。罗伯斯皮尔说服了丹东,让他去联系吉伦特派党魁、联邦派布里索,后者提出的条件就是逮捕马拉。但马拉无罪释放,布里索来抄丹东,两人决裂。这一切开始恶化。
接下来又是马拉开始的大事件。他在北方的雅典卡昂Caen(马拉称为叛徒的巢穴),被称为疯子,人们说他控制了公会,吉伦特派的不满发泄在演讲中,当时听演讲的有一个女神叫科黛,决定用刺杀来改变一切。于是刺杀发生了。
可以说不管是从主观来说还是客观来说,是丹东本人,把这种权力的制衡完全打破了。他主观的嗜血使他把仇恨倾泻在吉伦特派身上,客观来说,马拉的逝去导致了权力的日趋独裁。n5
本片采用法国大革命1789年-1794年热月政变的观点
三级会议(1789.5.5):饥饿,人民要面包,要求废除什一税,王后公卿的奢华生活大大加重平民百姓的经济负担,参与七年战争和美国独立战争使得法国国债达到20亿里拉,国家濒临破产,不得已召开三级会议(贵族代表330名,教士代表326名,第三阶级代表661名)来决定是否加税及税务改革。第三等级要求按人数而不是“加权数”计票。会议争论不休没有结果。第三阶级自行成立国民议会-《网球场宣言》(1789.6.20):国民议会的召开地被关闭。国民议会转到室内网球场,巴伊(Jean Sylvain Bailly)议长带领宣誓《网球场宣言》,国王引来外国兵平定叛乱-财务总监雅克·内克尔(Jacques Necker)被解雇。记者卡米耶·德穆兰(Lucie-Simplice-Camille-Benoît Desmoulins)“被这个解职的消息造成政治上不安的刺激下,跳到巴黎皇家宫殿花园中经常有许多不同政见者光顾的富瓦咖啡馆外的桌子,并向反复无常的人群发表了慷慨激昂的呼吁,这时他摆脱了惯性的口吃,说“拿起武器准备战斗,戴上帽徽以便可以相互辨认”,又说“这次内克尔的免职是对爱国者进行圣巴托洛缪大屠杀的警钟!”再加上在巴黎有大批军队进驻,很多外地的”(“来自瑞士和德意志的雇佣兵,其中大部分人甚至不会说法语”)“,导致德穆兰和其他政治激进分子相信,对在城市中持不同意见者的大屠杀确实迫在眉睫。声称对改革派的屠杀已经在准备中。对这个说法,他的观众也觉得好像有道理的并感受到威胁,他们很快便拥护德穆兰,拿起武器,骚乱在整个巴黎迅速蔓延。群众佩戴的“绶带”最初是绿色,与自由相关的颜色,并且最初从巴黎皇家宫殿花园林立的树上摘下来的叶子。”(后德穆兰发表Discours de la Lanterne aux Parisiens,即挂路灯),科德利埃俱乐部(人权与民权之友会,société des Amis des droits de l'homme et du citoyen或Club des cordeliers)煽动-巴士底狱(1789.7.14):“管理者侯爵德·洛内”(Bernard-René de Launay)“遂与两名来自群众的代表展开谈判,”“留下二人吃午餐”“两名代表保证只要不要与人民为敌”并撤下大炮“,他们就会回去劝阻群众。侯爵答应此事,但民众依然继续进攻”,要求打开大门,侯爵拒绝(“这种要求,让一个身为国王军官的人非常为难”)。(马拉在群众中煽动。)民众打下吊桥。侯爵重新架上大炮。瑞士卫队开枪,造成屠杀。思想倾向于民众的法国近卫军团因在杜伊勒里宫苑与德意志龙骑兵发生冲突转而加入起义。“经过数小时的战斗,巴士底狱于当天下午被攻陷,侯爵洛奈被群中殴打、用刀乱刺直至斩首。他的头被穿在长矛上绕城展示,尽管当时监狱里只有7名囚犯(四名伪造犯,两名因道德罪被收押的贵族,以及一名杀人疑犯)。”让人想起黑格尔对悲剧的论述:The original essence of tragedy consists then in the fact that within such a conflict each of the opposed sides, if taken by itself, has justification, while on the other hand each can establish the true and positive content of its own aim and character only by negating and damaging the equally justified power of the other. Consequently, in its moral life, and because of it, each is just as much involved in guilt (15:523, A 1196, translation modified).
Hegel, G.W.F. Hegel’s Aesthetics: Lectures on Fine Art. Trans. T. M. Knox. Oxford: Clarendon, 1975.
—. Werke in zwanzig Bänden. Ed. E. Moldenhauer and K. M. Michel. Frankfurt: Suhrkamp, 1970.-新政府(1789.7):巴伊担任巴黎市长,美国独立战争中的英雄拉法耶特侯爵(Gilbert du Motier marquis de La Fayette)担任国民自卫军总指挥。拉法叶:“陛下,热爱自由的法国人民已经选择了红色和蓝色作为他们徽章的颜色,但我又加上了白色代表君权”(在国民自卫军的帽徽上),国王带上帽徽-乡村废除封建剥削,《八月法令》(1789.8.4):“法国国内从首都巴黎到乡村暴动蜂起。贵族家庭遭到袭击,他们的庄园被焚毁。各地的教堂和城堡也有不少受到冲击。一些暴民涌入城市,城市内的抢劫案件不断上升。被称为“大恐慌”。废除封建剥削的《八月法令》(August Decrees)颁布,“我 诺阿耶子爵建议取消贵族的权利和所有特权”“我 博阿尔内子爵提议 今后所有的职业对全部贵族和平民开放”“我 利昂古尔公爵建议 国民议会废除奴隶制 并承认黑人是人类的一员”“我 南锡主教 宣布放弃从教会特权中获得的不公正收入”-《人权宣言》(1789.8.26)米拉波为国王否决权辩护:“治理国家是一个严肃的学问 要做到这一点 你必须于行政和立法之间找到一个一个真正的权力平衡点”“一个不受限制的 无所不能的议会 会酿成大祸的”“因为权力都集中在那里 最关键的是 权力要由国王和议会共享”-宴会事件(1789.10.1):巴黎面包荒,国王王后和贵族们的宴会上有反动言论-十月事件(1789.10.5):巴黎妇女大游行-十月催驾(1789.10.6):“在革命鼓吹者的鼓励下,她们洗劫了城市军械库,并向位于凡尔赛的皇宫游行。群众包围了王宫,通过一系列戏剧性的暴力对抗,她们成功的将要求推到国王路易十六面前。”国王在穆尼耶议长陪同下签署人权宣言,拉法叶劝服国王回返巴黎-断头台(1790.6)-联盟节(1790.7.14)-南锡兵变(1790.8):“他们到底犯了什么错 不过是敢于索要被军官们贪污的已经几个月没有领到的 那点可怜巴巴的薪水” 布耶侯爵(François Claude Amour, marquis de Bouillé)镇压。拉法耶特对镇压表现得很积极。丹东和米拉波收受贿赂操纵议会解职大臣-米拉波病死(1791.4.2):米拉波要拥护君主制。丹东提防拉法耶特军事独裁-《教士公民组织法》与拒誓教士(1790-1791):教皇谴责人权宣言,路易十六受到很大压力-国王出逃(1791.6.20-6.21)-国王出逃事件后续与共和呼声(1791.6-7):要求共和。起初罗伯斯庇尔并不是共和主义者-马尔斯校场血案(1791.7.17):影片中拉法耶特并未直接下令开枪,实际上则是-法国大革命战争爆发(1792.4.20):布里索吉伦特派主战,罗伯斯庇尔指出指出外国民众不会热情地欢迎侵略者。他强调战争会大大限制自由民主,而很容易引向军事独裁-王室叛卖(1792.4.-6):““我们的敌人在法国,我们的朋友在欧洲”-小红帽国王(1792.6.20):第二任市长佩蒂翁(Jérôme Pétion de Villeneuve)-《不伦瑞克宣言》(1792.7)-"祖国危急"(1792.7)-《马赛曲》(1792.4-7)-巴黎公社(1792.8.10)-八月十日起义(1792.8.10)-王权覆灭(1792.8.10)-拉法耶特离去(1792.8)-“勇敢勇敢再勇敢”(1792.9.2):“如果我们有3万个叛徒...”“把这些卡米耶判为死刑的人加到名单上”-九月屠杀(1792.9):马拉煽动。战争时期,以铲除“卖国贼”和“威胁”的名义。司法部默许(丹东担任时任司法部长)。“今天 我们的军队敢于面对普鲁士人 不用惧怕巴黎那些国王的朋友们”-瓦尔密战役与法兰西共和国成立(1792.9.20-22)-圣鞠斯特(1792.11.13)-审判国王(1792.12-1793.1)-路易十六之死(1793.1.21):以387票对334票的多数判处路易死刑-旺代战争(1793.3)-马拉凯旋(1793.4.13)-迪穆里埃叛变与矛盾激化(1793.4-6)-吉伦特派倒台(1793.6.2)-马拉之死(1793.7.13)-王后之死(1793.10.16)-“雅各宾恐怖"(1793.9-1794)-丹东归来(1793.11):“有人与持不同政见的教士说了声“你好”就被关进监狱 或是为米拉波说了一些好话 或是有家人在国外”“我提醒你 我们仍处于战争状态”-埃贝尔派灭亡(1794.3)-丹东被捕(1794.3)-审判丹东 丹东演讲-丹东之死(1794.4.5)-最高主宰节(1794.6.8)-《牧月法令》、弗勒吕大捷(1794.6.10、22):于1794年6月10日颁布的非常法令 该法令规定惩罚敌人只用一种刑罚 即死刑。公共安全委员会转而反对罗伯斯庇尔-雅各宾派倒台(1794.7.27)-大革命结束(1794.7.28)
值得注意的是法国的“暴民(mob)”政治和巴黎市民的政治投机;和以非常状态和“戒严”名义下成立的“小组”“委员会”实行的专制
大革命时期每个人都叫别人公民,就像那时候叫“同志”一样,例如对(要被审判的)路易十六“公民”、“公民罗伯斯庇尔”等
支持、执行恐怖统治最欢的人转而反对恐怖统治
出场人物表:
Georges-Jacques Danton
Marie Antoinette
Camille Desmoulins
Louis XVI
Maximilien-Marie-Isidore De Robespierre
Gabrielle Danton
André-Boniface-Louis Riquetti, vicomte de Mirabeau
Yolande-Gabrielle de Polastron, duchesse de Polignac
Marie-Joseph-Paul-Yves-Roch-Gilbert Motier, marquis De La Fayette
Jean-Paul Mara, dit Marat
Louis Legendre
Marie-Thérèse de Savoie-Carignan, princesse de Lamballe
L'envoyé du Pape
Abbé Maury
Jean-Sylvain Bailly
Marie-Anne-Charlotte De Corday
Sanson
CLouis-Antoine de Saint-Just
Antoine-Joseph Santerre
Jacques-Nicolas Billaud-Varenne
Maurice Duplay
Lucile Desmoulins
Jacques Necker
Comte Axel de Fersen
Madame Elisabeth
Louise-Félicité de Croy d'Havré, Madame de Tourzel
Madame Royale
Le Dauphin
Le précepteur du premier Dauphin
Simon
FrM. Duplessis-Laridon
Mme Anne-Françoise-Marie Boisdeveix, Mme Duplessis
Charles - comte d'Artois - le futur Charles X
L'abbé Sieyès
Le Marquis de Dreux-Brézé
Louison Chabry
Fournier
Le gouverneur de Launay
Le lieutenant de Flue
Jacques-Alexis Thuriot, dit Thuriot de la Rosière
Clery
Le Duc de la Rochefoucauld-Liancourt
Jean-Joseph Mounier
Brissot
Collot d'Herbois
Simone Evrard
Joseph-Ignace Guillotin
Jean-Baptiste Drouet
Jérôme Pétion
Sauce, Procureur de la commune de Varennes
Le Duc de Brunswick
Vergniaud
Eléonore Duplay
Hébert
Pierre-Louis Roederer
Chambon
Barere
Lindet
L'abbé Edgeworth
Herault de Seychelles
Couthon
Herman
Fouquier-Tinville
Rosalie Lamorlière
Louise Danton
Françoise Hebert
Vadier
Goethe
Le marseillais
Le marchand de brochures
Le Marquis de Blacons
Le délégué de l'hôtel de Ville
Le colonel de la garde suisse
L'amie de Mirabeau
Le crieur du Palais Royal
L'élu de Guise
Bellon
Le Duc De Noailles
Mme Drouet
Mme Desmoulins
L'apprenti charpentier
Hullin
Romeuf
Le premier Dauphin
Le marchand d'Estampes
Le Duc d'Aguesseau
L'Evêque de Nancy
Le lieutenant
Le Président du Conseil Municipal
Le vicomte de Beauharnais
L'orateur breton
Desmoulins, jeune
Le vicomte de Montmorin
Le premier commissaire
Clerc
Garage National
François-Christophe Kellermann
L'Archevêque de Paris
Boissy d'Anglas
Catherine Evrard
Carnot
Jean-Baptiste Coffinhal
Maillard
Barras
Général Hanriot
参考:
wiki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RJ41117Te?p=41
imdb
正像我在第一部的短评中所说,整个作品中规中矩,是面面兼顾的主旋律,限于篇幅,很多地方只能是点到为止;看了下部我还说,大的冲突全剧都要来一笔,但有些深层次的社会冲突不是很容易影音-叙事化的。
但只要这部片子拍到的地方,可以说历史还原度都极高,对我这个层次的历史爱好者来说已经相当惊艳了。我出于好奇查了一下,历史还原的准确和细致也是这样一部投资不菲且多国完成的电影当时所受到的主要称赞。
据说,这个片子受到的主要批评恰恰是:史观过于中立,几近无立场,造成一中庸局面。在重要的纪念年份,对哪怕在学术上也极具争议性的历史进行再现,主创的这种中立态度并不难理解。但仔细看,我觉得所谓中庸也构成了一种立场。不消说,作品肯定革命,在革命右翼(君主立宪),它同情米拉波,在革命左翼(共和),它同情丹东。这两个人物都被塑造为有血有肉可亲可敬的人物。这种中道不就是一种史观吗?还是追求我们这个后革命时代的政治的最大公约数吧。其他个别人物则确实有点单薄,比如德穆兰戏份不少,但比较平。而正如上一篇影评评主所纠结的,和许多b站朋友所指出的,圣茹斯特在下部戏份也多,却有点沦为颜值担当。
片子出来据说最受肯定的人物塑造是路易十六和罗伯斯庇尔。这也不奇怪,这两位都那么有争议性、戏剧性,容易出彩。尤其是罗伯斯庇尔的主演,令人信服,细节也赞,我后来发现是Andrzej Seweryn。他是德国-波兰人,国际影坛的熟脸,但我没看出他的戏份是配音,也许真是原音(波兰人会说法语倒也不足为奇)?
让我真正放不下的则是片子的bgm。la melodie tense, profunde, et pure,一个法国网友这么评价。我查了一下才知道作曲是Georges Delerue,他曾被法国媒体评为“电影配乐的莫扎特”,但英年早逝,这部电影后三年就去世了。此音乐我在油管上找到多个版本。但没在国内网站上查呢,就随手贴一个吧:https://www.youtube.com/watch?v=5LbrPTD78ek
另外此曲的主旋演唱部分题为 L'hymne à la liberté 。演唱者是歌剧歌唱家Jessye Norman(所以发音有点歌剧化……她本人是美国人,著名女高音)。在电影中出现在第一部结尾攻占特宫的结尾处。我非常喜欢。有个网友在油管贴出了法文歌词,因为法文字母故有乱码,但影响不大,我转帖如下:
Toi, Libert?, Libert? que nous aimons Toi, Libert?, Libert? que nous voulons Sois notre espoir et notre force Sois notre joie, notre bonheur Nous pourrons chanter chaque jour plus haut Chanter chaque jour plus loin Chanter joyeusement cet hymne de foi Libert?, Libert?, je crois en Toi Libert?, Libert?, sois notre loi Ô Toi qui peux donner l'espoir Ô Toi qui peux sonner la joie Ô Libert?, Libert? que nous aimons Sois toujours plus pr?s de nous Sois toujours plus pr?s de nos c?ur Loin de nous l'esclavage Loin de nous les prisons Plus jamais de privil?ges Loin de nous famines et massacres Loin de nous le temps des tyrannies Nous chanterons toujours ton nom, "Libert?" Nous croyons en Toi.
最后请允许我来一句: Vive la Republique!
1)t一位无人知晓的来自Aisne省的代表,做出一番语惊四座的、支持路易十六获判死刑的演讲。
这段情节所反映的圣鞠斯特身份之籍籍无名,与其立论之言之凿凿的反差,相对符合历史。但有失可信度的一点是,这段发言连隶属雅各宾俱乐部的罗伯斯庇尔等代表也震撼住了,这是无论如何不可能的。圣鞠斯特在演讲之前已经在雅各宾俱乐部活跃了数月,一种历史观点甚至认为,圣鞠斯特的一鸣惊人,背后就有雅各宾俱乐部的精心安排。而影片的设置抹除了圣鞠斯特作为新当选代表,甫至巴黎,即具有的派别属性。
2)t在杜伊勒里宫和其他成员一起,祝贺罗伯斯庇尔入选Committee of Public Safety。
这是唯一可以通过史实,进行合理推测的段落。圣鞠斯特于1793年5月底入选委员会,先于罗伯斯庇尔的7月,故而可能为挚友的入选感到高兴。
3)t“Terror is the order of the day.”
这是一份雅各宾言论大拼盘:“La terreur est mise à l'ordre du jour”出处已无从可考,但一般被认为标志着1793年9月恐怖统治的开始。进入1794年,“恐怖”一词被替换为“公正”。“La justice à l'ordre du jour”语出圣鞠斯特1794年风月23日(3月13日)演讲。而影片中,罗伯斯庇尔在圣鞠斯特话音刚落时,抛出的著名论断 ”la vertu, sans laquelle la terreur est funeste; la terreur, sans laquelle la vertu est impuissante”(“没有美德的恐怖是邪恶,没有恐怖的美德是软弱”)语出1794年雨月17日(2月5日)演讲。
4)t在听取秘密警察有关丹东、埃贝尔相争的汇报后,征求罗伯斯庇尔的意见。
对秘密行动的热衷,是后人无端加与圣鞠斯特的一个普遍误解。即使在1794年夏,一个在职能上可类比秘密警察的机构真正建立之后,也没有证据表明圣鞠斯特对此是热衷的,更何况在埃贝尔尚未遭清洗的时候,不存在圣鞠斯特可以长期利用的秘密机构。
5)t建议罗伯斯庇尔铲除德穆兰;暗示雇佣秘密打手,暴打德穆兰以儆效尤。
影片剧情在下三滥的套路上已经越走越远。没有任何史料支持圣鞠斯特曾经雇佣打手,打伤德穆兰。德穆兰尽管与圣鞠斯特结识很久,但由于风格志趣相异,关系很快变得冷淡。德穆兰给予圣鞠斯特的主要是讥讽,而圣鞠斯特给予德穆兰的主要是轻蔑。
6)t在委员会动议铲除丹东,劝导罗伯斯庇尔下决心。
影片仍把侧重点放在圣鞠斯特如何劝导罗伯斯庇尔放弃德穆兰,尽管事实上并无太多证据证明,罗伯斯庇尔与德穆兰在进入1794年后,依然保持着在文学影视作品中广为描述的,从学生时代即建立的深厚友谊。
7)t为坐实丹东罪案提交伪证据,遭到Lindet反对。
影片中,圣鞠斯特向委员会出示了不利于丹东派被告的证据,罗伯斯庇尔草草一瞥即交由旁边人传阅。而在这一表象背后,本片创作者无意向观众交代的史实是,对于坐实丹东罪责的问题,罗伯斯庇尔一直比圣鞠斯特更积极、更热忱地收集证据。此外,Robert Lindet确实曾经拒绝签署丹东的逮捕令,但此处移植为拒绝签署吕西尔德穆兰的逮捕令。Robert Lindet形象的塑造也有明显的前后不一致。在此前几分钟的剧情中,这个竭力呼吁尊重宪法和法律的Lindet还曾给Hanriot吃定心丸,重申"(丹东案的)陪审团都是精挑细选的",并通风报信,阻止丹东一伙颠覆审判结果。
8)t最高主宰节黄粱一梦。
此处为史实谬误。圣鞠斯特在最高主宰节即将到来的时点,决定返回北方监军,没有出席在巴黎举行的庆典。由于最高主宰信仰对于罗伯斯庇尔意义非凡,圣鞠斯特的有意缺席之举,一般被解释为在牧月后与罗伯斯庇尔观点的分裂。
9)t在罗伯斯庇尔因牧月法令受攻讦时,为他的处境而忧愁。
牧月法令是1794年,雅各宾派在统治过程中,布下的最后一枚狂热的棋子。法律的精神被亵渎得如此严重,甚至激怒了圣鞠斯特本人。史料表明,他在弗兰吕斯监军期间听到这个消息,当场怒不可遏。然而在影片中,罗伯斯庇尔因为饱受争议的牧月法令,受到委员会同事的围攻,在一旁没有插话的圣鞠斯特显得忧心忡忡。假如历史真的曾经发生这一幕,圣鞠斯特未必见得对此抱同情立场。
10)t在委员会与Lindet争吵,恶语威胁,愤然离席。
本片将太多事情移花接木到了Robert Lindet身上,而他不过是一位年近五十、性格沉稳、相对比较不温不火的委员会成员。与圣鞠斯特产生争执者是Lazare Carnot。罗伯斯庇尔也并非因病缺席,而是故意称病不来。争执后离席的做派,更符合他的风格。与罗伯斯庇尔相反,圣鞠斯特在进入1794年7月后的大多数时候,反而是委员会中对立两派的斡旋者,更极少言语威胁。
11)t把守讲台,维护罗伯斯庇尔热月发言。
圣鞠斯特本人是当日(热月9日)的发言者,影片显然将此前一天罗伯斯庇尔的演说移植到此处。不存在任何史料证明,圣鞠斯特在罗伯斯庇尔的任意哪段发言过程中,乐于如此积极地“保驾护航”。就罗伯斯庇尔热月8日(7月26日)长达四小时的演讲而言,圣鞠斯特在整个过程中未发一言,有研究认为,这表明罗伯斯庇尔的突然“剖白”,也出乎圣鞠斯特的预料,显示二人在热月的立场分野。
12)t被捕就戮。
片中所描绘的欣慰于宪法等情节,符合亲历者叙述,但仍有一些细节与史实不符。首先,圣鞠斯特于当夜十点前后才由监狱抵达Hôtel de Ville,而非与罗伯斯庇尔在傍晚前后同车抵达。其次,圣鞠斯特身着淡黄色(chamois)外套,由于颜色实在过于夸张,这一细节时常被特意提出。他也是囚车中唯一还能站立的囚犯,其他人均因身负重伤而或躺或坐。在次序上,他排在Couthon和小罗伯斯庇尔之后。
总而言之,不论本片究竟实现了何种高度的艺术成就,它仍然很遗憾地与其他妖魔化雅各宾派统治的作品无异。先于本片7年拍摄的影片《丹东》,曾塑造过这么一个名为圣鞠斯特的嗜血的狂热门徒,他从头到尾之于罗伯斯庇尔就是教唆犯一般的存在,在Committee of Public Safety的会议中,你可以发现他永远只出现在对准罗伯斯庇尔的镜头的背景中,似乎所有十二名委员中,唯独他配不上一张坐席,似乎他从不是这个委员会的正式成员,似乎他就是他的外表所暗示的,异想天开又总在吵闹的拙劣顽童。这让我意识到,圣鞠斯特在影视作品中的最终"平反",在某种程度上要以CPS会议"上桌"始。只不过时隔7年后,在本片创作人员眼中,这个生命如彗星一般短暂的政治家,还是无论如何配不上在杜伊勒里宫那间开创了许多历史的、灯火昼夜通明的房间里,拥有窄窄的一张坐席的。200多年的历史已经证明,历史人物的全貌,未必会随着历史研究的进展而得到展现——偏见和局限的存在,也不能脱离孕育并滋养了它的土壤和温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