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电影  »  动作片  »  狂雷街区

狂雷街区  疯狂雷电路(台) / Crazy Thunder Road

87人已评分
很差
0.0

主演:山田辰夫小島正資南条弘二

类型:动作导演:石井岳龙 状态:HD 年份:1980 地区:日本 语言:日语 豆瓣ID:1460916热度:2 ℃ 时间:2023-03-11 19:56:40

简介:详情  机车!铁锁!暴力!日本独立影片最高峰,至今仍在狂热爱好者间口耳相传的传奇作品。暴走族“魔墓吕死”的特攻队长Jane,是一位“广受市民爱戴”的暴走族,他同时也是很多伙伴和小弟们奋斗的目标。然而在一次对抗政府的冲突中,他...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机车!铁锁!暴力!日本独立影片最高峰,至今仍在狂热爱好者间口耳相传的传奇作品。暴走族“魔墓吕死”的特攻队长Jane,是一位“广受市民爱戴”的暴走族,他同时也是很多伙伴和小弟们奋斗的目标。然而在一次对抗政府的冲突中,他被斩断了右手。但即使身处低层,他的对抗仍未终止。他穿上战斗服,在狂雷街和敌人展开最后的对抗
  • 头像
    卡里加里博士
    废墟与锃亮的摩托车,废旧工厂与飞车党,杂乱的涂鸦与新潮的面具,颓废的暴走族与贩毒的小孩,类似于这种旧与新的冲突数不胜数。新旧到底代表什么?新制度与旧制度?新思想与旧思想?新人类与旧人类?
    影片1980年5月3日上映,正值日本80年代最大经济危机初期,所谓日本垮掉的一代,人们的思想开始消极,看不到希望。不过这时涌现出大量新思潮作品(冢本晋也《铁男》、石井聰亙《逆喷射家族》等),本片作为其中之一上演了一场华丽的朋克盛宴。
    石井聰亙的电影或多或少都会出现军国主义思想,它的作品也常发生左翼与右翼的冲突,本片中段所表达的祥和景象是秩序的功劳,显然制度占上风,中后段从阿仁出医院那个镜头开始,cult味变得浓重。路人神经质样的无意义动作、稍加快的镜头、无政府主义,让影片变的怪异、荒诞,而后段的的暴乱却又彰显自由,但不论秩序还是暴乱,极左还是极右,就算旧制度崩坏,新制度很快又会被建立,绝对的自由主义是绝对不会实现的。
    影片最后,锃亮的机车会变得破旧,曾经深爱的人也会离开,这个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变化,而我们就像阿仁一样已经骑上了一台刹车坏掉的机车,除非燃油枯竭,否则绝不停歇。
    P.s.孩童吸毒的镜头比《新生代黑社会》中的小学生杀手更令人震撼,这就是独立电影的魅力,这个嚼着口香糖的小孩儿真是演技爆棚,绝对本片最佳演员!
  • 头像
    驹鸣

    转自 http://kff2012.pixnet.net/blog/post/56307098

    聊一聊当初选择「暴走族」题材的主因!

    《疯狂雷电路》起源自当时日本暴走族,他们在社会上引起许多纷争问题,我拍暴走族不是从外部客观地描绘他们,而是从内部来看这个族群,青少成为暴走族,之后很容易直接加入黑道帮派,我很好奇为什么他们会想骑上摩托车成为暴走族,也想知道究竟为何年轻人会想飙车,身为一个导演,我可以藉著拍这种电影来解开心中的疑问,并可以设身处地以一种「非大人」的角度去看待这个现象。这是我大学的毕业製作,该片的演员都是比我更年轻的同辈,我想挑战看看,以视觉表现出骑在摩托车上狂飙的快感。

    请问片中关于暴走族与日本军方(自卫队)的关係为何?如何安排这条叙事线?

    在日本有个现象,不管是那一种反抗社会的冲动或暴动,那些年轻人常会被政治家或政府当成反叛份子来利用,这种现象其实蛮可悲的,想飙车、弹吉他或是拍像这种电影,年轻男生多少都会有这样的冲动,但这种反叛的心情常被当成是坏事或不被允许的恶行,我想把这种纯粹的冲动表现出来,透过电影转化为正面的能量,想把年轻人那股强大的力量用电影呈现。

    电影中出现的军队,是日本政府军或是日本的右翼份子?

    他们并非正式军队,而是极右派份子,实际上那时有许多年轻人被极右派吸收,但其实我在政治上并没有立场,左派、右派对我而言没有一定谁是谁非,我只是认为那群热爱乘风飙车的少年,最后被社会贴上政治化的标签是相当可悲的一件事。我认为想飙车的心情只是一种纯粹冲动,不希望这样就被当成一件坏事。

    请问导演跟暴走族有过多深入的交往,或有没有实际成为暴走族过?

    我没有当过暴走族,我生长于暴走族的前一个世代,我的下个世代才开始出现这个族群,但电影里的一些演员的确是真正的暴走族,我请他们一起演出,但其实我连重机都不会骑,所以要请工作人员来指导骑车的演技。跟大家分享一个秘密,其实裡面很多演员根本没有驾照(笑)。

    导演年轻时是否不喜欢gay?为什么电影中有那么多工业区的景象?

    我并没有不喜欢或歧视同性恋,完全没有反感,我本身就常被误以为是同性恋,身边的朋友也有很多是同志,电影里的桥段安排只是一种表现手法。另外,会使用工业区当作背景,是因为我十分喜欢工厂、废墟等景色,重工业区对我而言是很美的画面。

    这部片是1980年的电影,但在片中出现的年代数字却是1986或1987,这是导演要呈现一种虚构未来的效果?

    不只这部,我其他很多部片都有一些预言式的手法。事实上这部片是1979年拍摄,1980年公开,但电影设定的年代会稍微脱离现实,把时间设在往后推几年的近未来,因为整部电影的时间很短,无法把所有的要素都放进来,若要讲现代的故事就必须加入一些虚构的剧情,才能在短时间内把故事讲好,如此也能让观众感受到一些趣味与深意。这部电影另外也受到日本漫画与流行音乐的影响。

    石井导演从石井聪亘到石井岳龙的改名理由?

    最重要就是想重新出发。很多摇滚乐团解散后重组也会重新取个名字,很多艺术家为了重新开始,也都有改名的倾向,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我很喜欢名字里有「龙」这个字。

    导演是很难得有大量作品的导演,不知道是因为资金很充裕,或是自己本身很努力拍片找资金?

    我觉得我的拍片量还算少,心里还有很多想拍的作品尚未完成。之前大约有十年没拍电影,就因为我找不到方法做出心中想拍的电影,这样的状况曾碰到两次,都是因为碰到瓶颈而无法继续拍片,但现在我改变了模式,因为自己开了公司,就能以独立制片的形式,就算只有低预算也好,慢慢把自己想拍的故事一一完成。今后希望一年至少有一部长片能公开给大家观赏。

  • 头像
    四方田犬彦在《创新激情——一九八零年以后的日本电影》中把石井聪互放到了北野武之后,作为该书论及的第二位电影作者,评价也挺高。下面就是四方田犬彦对石井聪互的《反季节花开雷电路》相关的一些评论——

    故事背景
    石井聪互1957年生于九州博多,他的出道之作《高中大恐怖》与后来的《水中的八月》都明确地讲故事发生地设定在博多,片中人物的骂人话和客套话都是博多口音。而在《反季节花开雷电路》这个故事里面,虽然导演没有点名,但很容易推想出该故事发生在北九州的某个大城市。石井这种把博多看做自己创作根据地的意识,使他后来在以东京为故事背景地进行创作时产生了微妙的偏差。

    出道经历
    石井曾在东京的日本大学艺术系学习电影。1976年,他独立制作完成了8毫米作品《高中大恐怖》,因其表现暴力冲动的新鲜尝试引起日活关注。1978年,他以和泽田幸弘联合导演的形式用35毫米的胶片翻拍了这个作品。与日活新动作片老牌导演的合作,加上他对美国新电影的向往以及对朋克摇滚的关注,他的初期作品获得了支柱性资源。

    困境中的创作
    日活的新动作片作为一种类型片,在当时已经成为明日黄花,浪漫情色片成为了日活生产的主流电影类型。而在石井拍摄的镜头所展现的影像中,持续表现了对暴力和破坏的冲动。从《反季节花开雷电路》到《爆裂城市》、《逆喷射家族》,石井以一种日本电影孤儿的身份,在作品中充斥了过剩的暴力,洋溢着无政府主义豪情。这令观众亢奋不已,产生了对他和他电影个人崇拜式的情感。然而好景不长,随着日本社会整体呈现出犬儒主义倾向,无可否定,他的热情呐喊在观众面前屡屡遭遇无人喝彩的尴尬,从1984年开始,当日本进入泡沫经济的高潮,石井因感到自己在方法论上陷入困境,遂息影多年,直到1993年再次复出。

    故事
    反季节花开雷电路是石井所创作的第二部作品,主人公是一个青年飞车党,石井通过这个人物正面表现了青年向绝望的毁灭狂奔的情形。
    阿仁对自己所属的“族”被强行解散深感不满,于是带领伙伴搞起派别活动,到处引发冲突。一气之下他投奔从前的前辈、现在的右翼团体干部,前辈收留了他和他的伙伴。但阿仁对右翼团体感到厌恶,愤然出走。他遭到与之对立的飞车党团伙的殴打,失去了一只手和一只脚,但他坚持不放弃复仇。如同科幻片中的合成人一样,他全身铠甲上阵,用反坦克火箭筒向右翼团伙和飞车党发起攻击。战斗到最后只有主人公一人活下来,他浑身伤痕累累,骑着摩托车踏上逃亡路。片子的开头曾交代,在阿苏山的火山口附近红褐色的荒野上,横躺着一辆摩托车的残骸。看到这里就会明白,这是在交代主人公的最后结局。

    风格
    在这部片子里,石井生动的描写了从事漫无目标破坏活动的飞车党如何被右翼团伙吸纳进去的过程。只有阿仁一个人对入伙表示了片刻犹豫。于是他被要求拿起模型枪,如同被催眠了一样向着训练用的假人发起猛烈攻击。在这个场面里,画面瞬间被用上了红色滤镜,接下来这红色巧妙地与成了右翼团体一员的阿仁衬衫背后映着的太阳旗叠印在一起。
    但是,石井与《17岁》的作者大江健三郎不同,他对因同性恋情节而与右翼结为一体的主体兴趣不大,而是始终把关注点聚集在主人公阿仁的无政府主义冲动上。镜头随着风景粗暴地转来转去,最后让人觉得仿佛还原为无机的色彩运动。镜头以惊人的速度累计叠加。当速度达到最高时,如何达到突然的绝对停止?这就是这部电影要讲的故事。摄影和画面衔接都体现了对这一运动的模仿。这部电影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是展现了光的影像。片子一开始就是黑色柏油路上的积水反射出来的红、蓝、绿等色彩斑斓的油花。接下来还有暗处发出的闪光、枪战时的炸裂光,对于散乱之光的变幻,石井感受到了特别的魅力。他的这一特点后来在90年代的作品中以更加静谧、精炼的形式出现。
本网站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即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1-2025  合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