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电影  »  战争片  »  海狼1980

海狼1980  海狼突击队 / 海狮突击队

117人已评分
很差
0.0

主演:格利高里·派克罗杰·摩尔大卫·尼文特瑞沃·霍华德芭芭拉•科勒曼帕特里克·麦克尼肯尼思·格里菲思帕特里克·艾伦沃尔夫·卡赫勒罗伯特·霍夫曼艾伦·卡思伯森珀西·赫伯特唐纳德·休斯敦杰克·沃森约翰·斯坦丁菲丝·布鲁克

类型:动作战争导演:安德鲁·麦克拉格伦 状态:HD 年份:1980 地区:其它 语言:英语 豆瓣ID:1295346热度:0 ℃ 时间:2023-03-11 08:15:01

简介:详情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政府密令军方潜入一中立港口,摧毁德国军舰。既然是中立港口,英国军官路易斯庞和葛文瓦特决定,任何任务失败的人都需三缄其口,他们故意派出酒醉的老人假扮村民,这些老兵真能立大功顺利摧毁敌舰吗...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政府密令军方潜入一中立港口,摧毁德国军舰。既然是中立港口,英国军官路易斯庞和葛文瓦特决定,任何任务失败的人都需三缄其口,他们故意派出酒醉的老人假扮村民,这些老兵真能立大功顺利摧毁敌舰吗
  • 头像
    不吭声

    今年的香港电影金像奖《打擂台》满载而归,这要归功于梁小龙,陈观泰,陈惠敏,泰迪•罗宾、邵音音等一干老牌港星,他们的集体亮相勾起了观众和评委的许多光影回忆,让这一部小成本电影分量沉重起来,这一箩筐的奖杯与其说是对一部电影的过誉,不如说是对港人怀旧情结的一种慰安。和港人沉湎光阴的故事的感性情怀不同,国外老牌影星扎堆飚戏的时候显得刚健开朗得多,比如《敢死队》展现了老去的肌肉男依然能够拯救世界,比如《海狼突击队》让几位老绅士圆了一回英雄梦。

    二战时期的远东战场,德军在保持中立的葡萄牙领地果阿设立了谍报网,专门收集盟军海上情报,致使多艘盟军船只被潜艇击沉,驻印度的英军路易斯上校和盖文上尉奉命摧毁德军情报站和电台,第一次行动中不慎杀死了德国在亚洲的头号间谍,情报中断,第二次两位老军人决定采取强攻,他们得到了商团团长格雷斯的帮助,率领着退伍老兵组成的业余武装“加尔各答轻骑队”奔赴果阿,终于炸毁了敌台所在的轮船。虽然牵涉到谍战、突击、国仇家恨等比较神秘、严肃、沉重的话题,但整部影片的基调是轻松的,有不少风趣幽默的台词和搞笑的情节,充满娱乐性,一干老演员们也是随意挥洒,颇有看头。
    格利高里•派克、罗杰•摩尔、大卫•尼文分别对应剧中的路易斯上校、盖文上尉和商团团长格雷斯。这三位老牌影星都以饰演高贵优雅的绅士著称,派克在《罗马假日》中英俊温文、在《杀死一只知更鸟》中一身正气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摩尔在007系列影片中的风流倜傥、身手不凡令人叹赏;尼文在《尼罗河上的惨案》等波洛系列侦探片中幽默机敏的绅士明星风范也是令人一见难忘。然而,在本片中他们放下了绅士的身架,化身为军人,操起武器和德国人干仗,此时,派克年过耳顺,摩尔已知天命,尼文古稀有余,都以年迈之躯拍起了动作戏、战争戏,实现了对以往银幕形象的突破,他们身上有着老年浮士德不断探索进取的精神。片中派克折冲樽俎、指挥若定,摩尔风流风趣、奇计百出,尼文沉稳内敛、气度从容,其实还是保有了一份绅士风度,他们那历经了千锤百炼的优雅是怎样也冲散不掉的,这又使得本片和其余的动作片有了高尔夫球和足球的区别。片中的配角,加尔各答轻骑队的成员们,是一伙老顽童,沉迷打马球、酗酒,听说可以参与一项军方的秘密行动,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得知这项行动无保障、无勋章、甚至无记录的情形下,仍然斗志昂扬的要参与,大有唯恐天下不乱的年轻心态,他们谈笑生死、耍宝逗乐,浑身蒸腾着少年意气。而对于老迈这个话题,片中的台词却不乏谐谑,在咖啡馆,格雷斯说:如今我们都是老百姓,脑袋也秃了,肚子也大了,言外之意是不中用了,没人需要他们了,但这句话是用一种满不在乎的口吻说出来的,只是一种自我解嘲罢了,并没有流露出对于老年的恐惧;在船上,看过那条内河船随时会报废的引擎后,格雷斯问路易斯你看过船上的发动机吗,路易斯答道:不看也知道,该送博物馆了,跟我们一样,这句妙语所传达出的幽默感更使话题显得轻松,有一种自娱娱人的智慧通透。可见,他们关于老年的自我调侃,并非意气消沉,既然还有心情开玩笑,其实是表现了一种豁达洒脱的态度,他们老得一点都不可怜,而是显现出玩世不恭的俏皮可爱。

    不管是绅士风度、少年情怀还是不知老之将至的洒脱,都从西方的传统文明浸染而来,海洋文明孕育的人,性格里都有着阳光的因子,这些老影人都有着不服老的酒神精神和不言老的日神精神。在烈酒与烈日的驱使下,他们借助战争这一最能体现男子汉英雄气概的载体展现其老而弥辣的姜桂之性,路易斯上校深入虎穴,身手矫健的干掉来暗杀他的德国特工,最后还率领老年特工队扫荡敌营,凯旋而归;盖文上尉是穿着军服的詹姆斯•邦德,在谍战中不忘追逐漂亮女人,还能设计调虎离山、釜底抽薪等毒计诱使敌方后防空虚,为战友们创造有利战机;格雷斯亲身犯险、浴血奋战。当然,这些都要观众抱着一种玩味的态度来欣赏,一旦较真就趣味尽失,比如,格雷斯在夺取内河船的时候,怎能以衰迈之躯把粗壮的年轻水手拎小鸡一样制服;比如,路易斯怎能在被套住脖子的情形下干掉两个训练有素的杀手;比如,盖文被杀手伏击只伤到手臂,路易斯被一枪撂下船也只伤到手臂,犹如“好汉从不看身后的爆炸”一样,本片中导演也创造了一条“英雄只会伤到手臂”的规律,这显然是为了叙事方便而采取的省力偷懒的策略。当然,电影只是一场白日梦,小小失真,无需介怀,况且,这些功高德勋的影坛老绅士们有着不被苛责的豁免权。这个二战故事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在影片的结束后的演员列表中,导演将派克、摩尔的定妆照与历史原型人物的肖像并置,使得这个英雄梦更为真切,而德国间谍船爆炸的冲天火光,恰如这些银幕老英雄谢幕的焰火。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影坛老绅士们在银幕外也保持了他们的高贵和魅力,他们戏外的人生也同样精彩,并非像他们在片中自嘲的那样“该送博物馆了”,而是被请上了影史的殿堂。派克被选为百年影史“一百名银幕英雄与坏蛋”头号银幕英雄,其实不仅仅只是为了表彰其演技,更是为了感佩其银幕内外一以贯之的正直高尚人格,他热心公益事业,是一位同情黑人的民权运动参与者,获得过琼•赫肖尔特人道主义奖、杰出人道主义奖和自由勋章。摩尔息影后担任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在人道主义援助和打击儿童拐卖方面成绩卓著,获得过大英帝国司令勋章、爵级司令勋章和基瓦尼斯国际组织全球服务奖章等系列荣誉。至于尼文,除了演艺,同时也是一位作家,他写的自传《月亮与球》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畅销书。

    常常想,如果以后能够老得像克林•伊斯特伍德和肖恩•康纳利那样优雅迷人、老而弥酷,就此生不枉了,现在不妨把想法略为修正补充:如果以后能够像派克、摩尔、尼文在片中的老而弥坚,或者像他们在银幕外的老有所为,也可告慰平生了。



  • 头像
    黑特-007
    感觉已经很久没有看感触这么大的电影了,如果观点不同还望文明讨论
       说实话,观看的初衷就是因为是摩尔叔叔主演的电影,再加上还有格里高利•派克。没想到看完后却有如此之大的感触。
       影片主要讲述的是二战期间,英国军方发现德国战舰上仍存在着本以为破坏掉的电台,而且还处于公海区域。所以英国军方必须秘密的派人去摧毁电台。
       影片的铺垫部分满是英式幽默,让我本以为这将是一部类似于《虎口脱险》类的冷幽默片子。可没想到第一条线索中断后,话锋就此一转。如果说铺垫部分是让人感到捧腹大笑的话,那么后面的部分必然是让人感到苦中带乐。
       第一条线索中断后,摩尔和派克便打算派一群英国老百姓去破坏电台顺便炸毁潜艇。不过他们物色的“老百姓”其实是将近几十年没有战斗过的一堆老兵。但当这些老大叔们知道将要执行这一项很重要的秘密任务时,无一例外都是带着笑脸。要知道,派克可是告诉过他们这个任务是“成功了没有奖章,失败了没有抚恤”,说白了就是拿命在赌博,但没有一个人会问“为何不让年轻人去”之类的话。他们很清楚自己已是“天天玩乐、大腹便便,早已没有什么实战经验”,却还是表现得如此快乐,一直到之后的任务结束,拍到这些大叔时,他们都是笑着。不禁思虑:究竟是什么在支撑着他们?这其中的苦,又有谁会知道?
        想到这,不免想拿007来分析一下。007《黄金眼》中,大反派006曾说过:“詹姆斯,你就是女王身边的一条狗。”“狗”一直代表的是忠诚,所以与其说007是一个爱国人士,不如说他只是忠诚于自己的国家。而这些老大叔或许也是如此了。我们的父辈和爷爷辈,谈起日本时多数都带有一种鄙视、怒视心理,现在想来,之所以我们对日本的敌视心理淡了,一方面应该是不如他们对国忠诚了。他们经历的年代不可避免的在磨炼他们对国的忠诚,而我们所处和平年代,自然也只会嘴上喊喊“爱国”了吧。
        临近结尾,当摩尔发现自己心爱的人居然是德国间谍时,他毫不犹豫的杀了她,没有一点惋惜与留恋。脑海中又浮现开头派克害怕摩尔这段感情会干扰工作时摩尔说的话:“你知道,我是忠心耿耿的。”不禁感叹真正的“忠诚”的力量竟是如此强大,甚至胜过于情事。
        我本以为最后当岸上的摩尔看到军舰被行动组炸毁时会笑一笑,但他却一直面无表情,突然转身而去,融入黑暗的夜色里。他是否已经想到会有很多人伤亡?镜头突然又转到行动组,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灿烂的微笑。但此时,我已笑不出来了。无数话语早已涌到嘴边,迫使我将其写下。当最终揭晓这是个真实的故事时,这种冲动又更剧烈了。
        观毕,躺在床上,静静回味着每个角色,却才发现,不止是他们的忠诚,包括他们身上的傲骨、自信、乐观以及一切,都是我们现代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虽然我们比他们年轻,但精神已比他们要老朽了。
  • 头像
    笑独行

    《海狼》:冒险传奇,永恒经典,可看性和娱乐性极强nn@笑独行[编评]nnnn【影片笑独行解题】nn《海狼》(The Sea Wolfves, or The Sea Wolfves: The Last Charge of the Calcutta Light Horse, or Die Seewölfe Kommen, or Le Commando de Sa Majesté, or Merten Sudet,海狼突击队、海狮突击队,瑞士、英国、美国,1980,1983-中国)nn战争冒险与间谍题材永恒经典。英国导演安德鲁·麦克拉格伦(Andrew V. McLaglen)代表作。根据英国作家非小说类作品《Boarding Party(登船派对)》改编。1943年,一群四十年没上过战场、乐天好战的老轻骑兵志愿者在英军老上校和中年上尉领导下潜入中立国葡萄牙所属南亚港口,为捣毁专为德军潜艇提供英国商船情报的间谍电台而摧毁德国商船的传奇故事:依然揣着英雄梦、不言老也不服输的轻骑兵老绅士,冒险和风流皆在行的英军上尉,知性与性感兼具的德国间谍美女,南亚和印度洋情调的旖旎风景……热血散发正气,乐观洋溢洒脱,一惊一乍,亦庄亦谐,让人感觉战争冒险是一件很好玩很过瘾的事情。线索编排略显凌乱。格列高里·派克(Gregory Peck)、罗杰·摩尔(Roger Moore)、大卫·尼文(David Niven)、芭芭拉·凯勒曼(Barbara Kellermann)等主演。nn笑独行补注:由于基调轻松、情节搞笑,道白对白风趣幽默,一干老牌明星主演的表演又挥洒自如,因而该影片的可看性和娱乐性堪称极强。就“让人感觉战争冒险是一件很好玩很过瘾的事情”而言,有点像中国电影《地道战》(1965)。只是加尔各答轻骑兵老绅士们在让人感觉很可爱很搞笑之余也不免让人有点心酸和鼻酸。该影片导演另有一部非二战冒险题材动作片《野鹅敢死队》(The Wild Geese,1978)亦相当精彩和堪称经典。在下所见为带国语配音的D5影碟,片长为120分钟。IMDb该影片评分偏低,仅为6.3分。nnnn【影片DVD影碟封面与海报】nnnnn【影片影友评论二篇】nn老绅士的英雄梦nn作者:不吭声 nn豆瓣电影 2011-10-11 20:28:59 《海狼突击队》影评nnnn今年的香港电影金像奖《打擂台》满载而归,这要归功于梁小龙,陈观泰,陈惠敏,泰迪·罗宾、邵音音等一干老牌港星,他们的集体亮相勾起了观众和评委的许多光影回忆,让这一部小成本电影分量沉重起来,这一箩筐的奖杯与其说是对一部电影的过誉,不如说是对港人怀旧情结的一种慰安。和港人沉湎光阴的故事的感性情怀不同,国外老牌影星扎堆飚戏的时候显得刚健开朗得多,比如《敢死队》展现了老去的肌肉男依然能够拯救世界,比如《海狼突击队》让几位老绅士圆了一回英雄梦。nn二战时期的远东战场,德军在保持中立的葡萄牙领地果阿设立了谍报网,专门收集盟军海上情报,致使多艘盟军船只被潜艇击沉,驻印度的英军路易斯上校和盖文上尉奉命摧毁德军情报站和电台,第一次行动中不慎杀死了德国在亚洲的头号间谍,情报中断,第二次两位老军人决定采取强攻,他们得到了商团团长格雷斯的帮助,率领着退伍老兵组成的业余武装“加尔各答轻骑队”奔赴果阿,终于炸毁了敌台所在的轮船。虽然牵涉到谍战、突击、国仇家恨等比较神秘、严肃、沉重的话题,但整部影片的基调是轻松的,有不少风趣幽默的台词和搞笑的情节,充满娱乐性,一干老演员们也是随意挥洒,颇有看头。nn格利高里·派克、罗杰·摩尔、大卫·尼文分别对应剧中的路易斯上校、盖文上尉和商团团长格雷斯。这三位老牌影星都以饰演高贵优雅的绅士著称,派克在《罗马假日》中英俊温文、在《杀死一只知更鸟》中一身正气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摩尔在007系列影片中的风流倜傥、身手不凡令人叹赏;尼文在《尼罗河上的惨案》等波洛系列侦探片中幽默机敏的绅士明星风范也是令人一见难忘。然而,在本片中他们放下了绅士的身架,化身为军人,操起武器和德国人干仗,此时,派克年过耳顺,摩尔已知天命,尼文古稀有余,都以年迈之躯拍起了动作戏、战争戏,实现了对以往银幕形象的突破,他们身上有着老年浮士德不断探索进取的精神。片中派克折冲樽俎、指挥若定,摩尔风流风趣、奇计百出,尼文沉稳内敛、气度从容,其实还是保有了一份绅士风度,他们那历经了千锤百炼的优雅是怎样也冲散不掉的,这又使得本片和其余的动作片有了高尔夫球和足球的区别。nn片中的配角,加尔各答轻骑队的成员们,是一伙老顽童,沉迷打马球、酗酒,听说可以参与一项军方的秘密行动,一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得知这项行动无保障、无勋章、甚至无记录的情形下,仍然斗志昂扬的要参与,大有唯恐天下不乱的年轻心态,他们谈笑生死、耍宝逗乐,浑身蒸腾着少年意气。而对于老迈这个话题,片中的台词却不乏谐谑,在咖啡馆,格雷斯说:如今我们都是老百姓,脑袋也秃了,肚子也大了,言外之意是不中用了,没人需要他们了,但这句话是用一种满不在乎的口吻说出来的,只是一种自我解嘲罢了,并没有流露出对于老年的恐惧;在船上,看过那条内河船随时会报废的引擎后,格雷斯问路易斯你看过船上的发动机吗,路易斯答道:不看也知道,该送博物馆了,跟我们一样,这句妙语所传达出的幽默感更使话题显得轻松,有一种自娱娱人的智慧通透。可见,他们关于老年的自我调侃,并非意气消沉,既然还有心情开玩笑,其实是表现了一种豁达洒脱的态度,他们老得一点都不可怜,而是显现出玩世不恭的俏皮可爱。nn不管是绅士风度、少年情怀还是不知老之将至的洒脱,都从西方的传统文明浸染而来,海洋文明孕育的人,性格里都有着阳光的因子,这些老影人都有着不服老的酒神精神和不言老的日神精神。在烈酒与烈日的驱使下,他们借助战争这一最能体现男子汉英雄气概的载体展现其老而弥辣的姜桂之性,路易斯上校深入虎穴,身手矫健的干掉来暗杀他的德国特工,最后还率领老年特工队扫荡敌营,凯旋而归;盖文上尉是穿着军服的詹姆斯·邦德,在谍战中不忘追逐漂亮女人,还能设计调虎离山、釜底抽薪等毒计诱使敌方后防空虚,为战友们创造有利战机;格雷斯亲身犯险、浴血奋战。当然,这些都要观众抱着一种玩味的态度来欣赏,一旦较真就趣味尽失,比如,格雷斯在夺取内河船的时候,怎能以衰迈之躯把粗壮的年轻水手拎小鸡一样制服;比如,路易斯怎能在被套住脖子的情形下干掉两个训练有素的杀手;比如,盖文被杀手伏击只伤到手臂,路易斯被一枪撂下船也只伤到手臂,犹如“好汉从不看身后的爆炸”一样,本片中导演也创造了一条“英雄只会伤到手臂”的规律,这显然是为了叙事方便而采取的省力偷懒的策略。当然,电影只是一场白日梦,小小失真,无需介怀,况且,这些功高德勋的影坛老绅士们有着不被苛责的豁免权。这个二战故事根据真实的历史事件改编,在影片的结束后的演员列表中,导演将派克、摩尔的定妆照与历史原型人物的肖像并置,使得这个英雄梦更为真切,而德国间谍船爆炸的冲天火光,恰如这些银幕老英雄谢幕的焰火。nn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影坛老绅士们在银幕外也保持了他们的高贵和魅力,他们戏外的人生也同样精彩,并非像他们在片中自嘲的那样“该送博物馆了”,而是被请上了影史的殿堂。派克被选为百年影史“一百名银幕英雄与坏蛋”头号银幕英雄,其实不仅仅只是为了表彰其演技,更是为了感佩其银幕内外一以贯之的正直高尚人格,他热心公益事业,是一位同情黑人的民权运动参与者,获得过琼·赫肖尔特人道主义奖、杰出人道主义奖和自由勋章。摩尔息影后担任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亲善大使,在人道主义援助和打击儿童拐卖方面成绩卓著,获得过大英帝国司令勋章、爵级司令勋章和基瓦尼斯国际组织全球服务奖章等系列荣誉。至于尼文,除了演艺,同时也是一位作家,他写的自传《月亮与球》是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畅销书。nn常常想,如果以后能够老得像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和肖恩·康纳利那样优雅迷人、老而弥酷,就此生不枉了,现在不妨把想法略为修正补充:如果以后能够像派克、摩尔、尼文在片中的老而弥坚,或者像他们在银幕外的老有所为,也可告慰平生了。nnnn谈谈老译制片《海狼》nn作者:北方影武士(楼主)nn天涯社区 2004-06-13 13:36 影视评论nnnn我一直悄悄的自豪,因为我不是一个骨灰级的军器迷。看电影的时候,别人手里端的什么枪,开的什么型号的飞机,我一样叫不出来。《U571》这样全力强调细节的潜艇片,我也看不出什么厉害,过目即忘。我能记得的潜艇,是《海狼》里出现的。《海狼》是1983年上译出品的老译制片,里面有毕克,乔榛,杨成纯,丁建华。nn那是一群被军队遗忘的老退伍兵,以大卫尼文出演的格雷斯先生为首,不甘在二战的烽烟中作壁上观,他们要以自己的方式,介入这场战争。不是《摩菲的战争》(彼得奥图尔主演),一个士兵在终战日还寻觅屠杀他战友,没有那么孤绝也没有那么惨烈。这些人他们经商多年,组成的商团叫“加尔各答轻骑队”,因为他们活在印度,活在殖民地不沉不落的毒日头之下。一战彷佛是昨天的事情,他们不屑回忆,他们一边听着收音机里播报的战事,一边谈论着遥远的布尔战争——1900年——是的,那才是他们的青春时光。nn如今他们脑袋也秃了,肚子也大了,但是现在要去中立地区,去葡萄牙的领地果阿港。那里有德国人的谍报商船,他们指引着游弋在印度洋里德军潜艇,完成一次次猎杀潜航。nn老商人们为这次远征开始锻炼的段落是最有趣的,包括一个女秘书走进办公室,发现德高望重的老板趴在地毯上做俯卧撑——“先生!您,您……”“没什么,小姐,没什么,我只想静静的发个心脏病(骤然改为吼叫)出去,给我出去!”nn这群老家伙中间还夹杂了真正的浪荡子,中年军官斯图尔特——扮演者是007罗杰摩尔,最近也老迈得封了爵士——不过当时他还是荷尔蒙堵到嗓子眼的样子,在一群力不从心的老家伙中间,旁若无人的追逐异性,一直蹭到德国女间谍克伦威尔夫人的床上。nn老实说我最爱看他们两个人的调情,与《卡桑德拉大桥》里前夫前妻的拌嘴,《逃亡雅典娜》里上校女囚的撩拨相比,这另是一番风味。nn相识是在赌场上——nn“准赢。”nn“说了就不灵了。”nn“……为了庆祝我的输钱,陪我喝杯香槟。”nn还有第二次的见面——nn“我还是叫你克伦威尔夫人,可以吗?”nn“你这么叫我最称心了。”nn“称心的还在后头呢,夫人……”nn女间谍养了条大狗,名字居然叫哈姆雷特(只因为是丹麦种)。于是斯图尔特点酒水的时候就漫不经心的来这么一句:nn“来杯咖啡,再给狗来点人肉。”nn“什么,先生?!”nn“来杯咖啡。”nn这样的对白,我当时听着可真是五体投地啊。nn他们盯上了给德国人做事的印度间谍,从他身上搜出最新情报,关于某只货轮的航线方位,然后感叹一句:“可救了这条船。”这句台词让我想起,这风情万种的异域街头,不是故事的全部,远方的海域里,还有千百生命在如履薄冰呢。nn最近重看的时候,留心到一句台词,说那个印度间谍“一直热心参与印度独立运动”,哦,哦,明白了,拍这部片子的时候,《甘地传》应该是刚刚折桂奥斯卡吧?但是,在《海狼》的世界里,参与印度独立运动还是一个间谍角色才会具备的前史。nn格里高利派克,大卫尼文,他们白发苍苍的头颅,总能牵动我的视线,我钟爱他们扮演的角色,但是,我也会记得,他们扮演的角色,年轻时举枪瞄准土著布尔人,老了依然是用老殖民者的眼光斜睨着这个逐渐不太驯服的世界。nnnn(2018年11月根据2009年8月以前编撰解题大幅增补)nn

  • 头像
    唐宁

    2021.02.19

    经典的英国二战谍战影片,明星荟萃,大牌云集;故事情节跌宕起伏,一波三折;人物刻画活灵活现,惟妙惟肖,堪称二战谍战片的楷模和典范。

    一群英国老头围在一架破旧的收音机前收听英国BBC广播关于二战的报道,他们插科打诨,不时的爆发出阵阵欢呼雀跃声,可以看出他们很渴望为二战中的英国出把力,经过争取终于如愿以偿。他们在军方的帮助下,经过选拔和简短的训练,被委派从印度孟买出发,去葡萄牙属果阿中立的莫尔穆冈港,袭击炸毁德国商船上的间谍电台。整个胆大而富有英式创意的军事行动为本片增添了惊险刺激的情节和妙趣横生的趣味性。

    罗杰·摩尔扮演的英国特工,风流倜傥,招花引蝶,赌场邂逅一美女,就勾搭上床了 不想这美女是德国间谍。英国特工和德国女谍本想一夜风流,不想被意外搅黄了,还杀了个人。恰好被回来的英国同伴路易斯上校撞个正着,一句“你受惊(精)了吧?”一语双关,尽显诙谐幽默的英国绅士风度,德国女谍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还认真狡辩“受惊?我一点没受惊”,这也是实话。

    英国帅哥最终还是泡到了德国女谍,不过却是“图穷匕首见”,前一秒床上含情脉脉,后一秒兵戎相见。在酒会上两人尽情的柔情蜜意,表露心迹,反身痛下杀手,刺刀见红,英国特工高人一筹,反杀了德国女谍。这些桥段堪比相声,让解除思想禁锢,久违的中国大陆人大开眼界,饱了眼福。

    璀璨群星扮演的英国老兵更是一群风趣搞笑的老顽童,为了任务保密,瞒着家人,但是反常的举动还是让家里人察觉到,哪能瞒得了,甚至引起妻子的无端猜疑,那也不能说。这些老兵尽管人老珠黄,体能令人堪忧,但是一颗勇于担当的爱国之心让人肃然起敬。

    紧张的时刻难免出点小错,发起攻击前说好一人喝一大口酒,第二口漱漱口吐出来,结果一个老兵不小心给咽下去了,一本正经的解释“我不是有意吞的,真的”。尤其是撤离的危机时刻那个一脸油污的轮机工,在众人焦急的注视下憨态可掬的狂喷一句“这不是在修吗?”让人忍俊不禁的笑出声来。

    当然,战争是残酷的,尤其是谍战,更是冷酷无情,前一刻还温情脉脉,情意绵绵,转身就你死我活,兵戎相见。德国人自以为是,犯了个致命的错误,在甲板上堆满了汽油桶,这倒是让英国人省事了,炸船过程惊心动魄,死伤惨重。通过这部电影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的西方影片,严谨又不失诙谐,丰满又不复杂,轻松愉快,幽默风趣,寓教于乐,寓学于趣。

  • 头像
    Blóðughadda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独裁者安东尼奥•萨拉查博士统治的葡萄牙采取中立政策,因此葡属果阿的莫尔穆冈港(Mormugoa)在战争一开始就成为来不及返回本土的德国商船的避难所。1939年8月底,莫尔穆冈港内已经有三艘德国汉萨海运公司的货船停泊下锚,分别是7846吨的“布劳恩菲尔斯”号(Braunfels)、6342吨的“德拉肯菲尔斯”号(Drachenfels)和7752吨的“埃伦菲尔斯”号(Ehrenfels)。这些船的船员后来都搭乘葡萄牙商船返回德国,每条船上只留下了一个看管小组。尽管葡萄牙当局拆下了船上的无线电,但是德国国防部谍报局在印度的特工设法将备用电台带上了“埃伦菲尔斯”号,向印度洋上的德国潜艇和袭击舰发送盟国船运情况的情报。

    从1942年末起,英军监听部门发现在孟买以南四百英里处有一座神秘的电台,向外发送密码电报。经过分析和实地观察,英国特种行动执行局(SOE)认为这是“埃伦菲尔斯”号发出的电报。SOE准备对这条船采取行动,但是丘吉尔严令必须尊重葡萄牙的中立地位。最后SOE印度站的负责人策划了一次大胆的袭击行动。通过私下接触,SOE设法招到了一批原属于加尔各答商团(Calcutta Light Horse)的业余军人。这些成天酗酒、年过半百、大腹便便的家伙可以以老百姓的身份去袭击德国商船,即使被葡萄牙当局抓住,也可以以“酒后闹事”之类的借口来解释自己的行动。

    为了躲开孟买港的轴心国间谍,这些人在加尔各答港登上了一艘古老的蒸汽驳船“菲奥比”号,沿着印度海岸南下,然后在科摩林角北上进入阿拉伯海,驶往果阿。1943年3月9日,这些人把驳船停在了“埃伦菲尔斯”号的船舷旁边,然后强行登船,制服了船上的德国发报组,在船舱内安放了炸药,然后离船。几分钟后,“埃伦菲尔斯”号在猛烈的爆炸声中沉没了。

    由于这次行动破坏了葡属果阿的中立地位,因此在战后很长一段时间里英国情报当局和当事人对此事都缄口不语,直到1978年英国作家詹姆斯•莱索尔写了一本有关这次秘密行动的书,此事才首次被公诸于世。1980年,好莱坞根据这本书拍摄了一部惊险电影,由大卫•尼文、罗杰•摩尔和格利高里•派克等人主演,电影的名字叫《海狼》。电影的片尾字幕中提到,在1943年3月的头11天里,印度洋上有12艘盟国船只被德国潜艇击沉。而在奇袭“埃伦菲尔斯”号的行动之后,盟国在这个月其余的时间里只损失了1艘船。

本网站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即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1-2025  合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