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西部的黑人街区中,暴力与犯罪几乎随时都在发生,街上闲晃的青年与草丛里发臭的尸体点缀着小学生提瑞·斯代尔每天与伙伴们的生活,提瑞性格多话好胜,在课堂上与同学大打出手,为了他的教育问题,母亲将提瑞送到了前夫福瑞斯(劳伦斯·菲什伯恩 Laurence Fishburne 饰)那里,父亲有着强悍的个性,提瑞在他的引导下成长着……七年之后,提瑞(小库珀·古丁 Cuba Gooding Jr 饰)已是一名青年,黑人街区的混乱状况并没有改善,提瑞和他的朋友们卷入了宿命般的街头仇杀中… 本片编导约翰·辛格顿以23岁之龄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提名,保持着最年轻获提名导演的纪录。
电影的中间部分则在侧重描写日常生活,也是导演想要观众注意到的街区里面的事情。比如那个只顾着吸毒而不顾自己孩子的母亲,脑子里只剩下了吸毒这一件事。导演借着Furious表达对社区中产化的担忧,而中产化的基础就在于黑人自己的行为让某一片土地降低价值,而后投机者在此基础上收购土地赶走黑人并进行社区中产化。警察暴力也是一点,在Furious第一次报警后接警的黑人警察和七年后骚扰Tre的黑人警察是同一人,虽然只有两次出现,但都是这个黑人警察先入为主提出看法,根本不是在“保护和服务”(Protect and Serve)。帮派暴力则在本片的反派中体现。本片的反派是一群穿红色服饰,开红色宝马的人,虽然没明说,但是这几个人就是血帮(Bloods)成员。Tre第一次与他们相遇,后排反戴帽子的黑人就拿枪指着Tre,而Tre只不过是不小心在过马路(还是街区里特别小的马路)时差点和他们撞上。之后则是晚上在外面玩时,Ricky和这几个血帮成员起了摩擦,Doughboy只是拿枪吓唬了一下,但为首的血帮成员Ferris则是拿枪朝天空开枪,吓走众人。故事的结局也是因为Ferris一众杀死Ricky,Doughboy为Ricky复仇而告终。
整部片子其实都没上升到种族歧视方面,虽然Furious在谈社区中产化时提到了枪店等因素,但是实际上导演都在表达是黑人残害黑人,是种族内部原因导致的种种问题,连两次警察出现都是黑人警察在威胁恐吓。这要比Spike Lee的《Do The Right Thing》讲得更直白,DTRT的故事发生在一个有韩国人开商店、意大利人开披萨店的黑人社区,而街区男孩的故事则是纯黑人之间发生的问题,在这一点上没法用种族问题来说事儿。而且故事结局里,Doughboy并没有因为成功复仇而高兴,他很清楚接下来他会面对什么,他也在讲电视里播的都是国外的事情,没人关心街区里发生了什么(don't know, don't show, or don't care about what's going on in the hood.)。
第十章 意识形态
C.明示(explicit):主题明确,目标在于教诲劝导以及娱乐。(爱国主义电影、纪录片或政治电影,强调社会性的电影如《刺杀肯尼迪》,这类电影的极端为宣传片) 。
带有种族偏向的影片通常都以真实生活的点点滴滴组成写实风格。本片是成长主题的有力戏剧,以溶贫民窟的一条阴暗脏乱的街道为背景。导演辛格顿以很少的钱,22岁就完成他的处女作。他也是历史上获得奥斯卡提名最年轻的导演。
从黑人街区内部展现gangster,人物形象及其丰满,镜头下人物形象设立的顺理成章,满足了观众所谓的刻板印象,感观顺畅真实。
更特别的一点是从头到尾穿插两个家庭,两代人,在偏贫民街区生存和养育,Tre的父亲毫不犹豫射击窃贼,也会阻拦Tre “End up like doughboy.”。
而邻居兄弟命运更非寻常,小时候哥哥会为弟弟出头要回橄榄球,和结尾呼应,弟弟成绩较好,在家中从小受母亲偏爱,哥哥反应也较为真实,并没有戏剧性的那么互相仇恨,而只是把这层不爽停于表面,刚被母亲拉完偏架,看见仇人的车,也会警觉地立马出去搜寻弟弟,弟弟死后,疯狂报复,会给人一种错觉,这样的热血情义才是街头的上该推崇的。但事实上结尾哥哥和Tre说话时能感觉到他的落寞,亲手解决仇人也换不回弟弟,甚至还有可能葬送自己,甚至整个家。
电影中能看出上一代人对街区的融入和妥协,也带着对下一代走出街区的希望,弟弟死后,母亲抓狂绝望。
导演还加入了一个狰狞的黑人警察的形象,他甚至比任何人都痛恨黑人,大致可以猜测他也是从街区长大,看着一代代人从这种街区成长并融入,他的这种痛恨似乎表现着某种无力感,没人能改变这个街区,至少他不能,但或许街上的孩子可以吧。他恐吓Tre父亲,而转脸又和蔼地和Tre打招呼,似真诚似挑衅。而后来黑人警察对待成年的Tre,他又露出狰狞面容。
真的好.黑人群体的生活,不是暴力毒品这样的样板戏.男主角因为有一个严厉的,上进的父亲从而没有变成街头混混,男主的同学是自己的关系,所以没有变成接头混混.而男主同学的哥哥因为性格原因和母亲对弟弟的偏爱而变成了接头混混.然而问题在于,他们两兄弟都死了.弟弟死在了买面粉的路上,哥哥死于为弟弟复仇.其中的心酸和无奈真的不足为外人道也.印象深的一幕,女主角正在家里做作业,然后枪声,女主角很烦躁.男主角被黑人警察威胁,回去之后很无助,很愤怒.然后立誓离开这里.而死去的同学也有这样的想法,但是无所谓,因为他死去了.还有就是,男主角在朋友死后想的是复仇,手刃仇人,几乎和死者的哥哥一样的想法.父亲劝阻了,他还是去了,不过他半路放弃了.为了某些东西,放弃一些东西,打碎牙往肚里咽.
结构性,这个总是用来形容中国的形容词,其实用在这些人身上也很合适.他们身处一个巨大的循环之中,而能够打破循环的,只靠内部是不够,然而外部也没什么指望.一代又一代的人只能重复同样的事情,想男主这样的希望通过教育脱离的,要付出的努力,要克服的挫折比其他族裔要高,结果可能是某一天莫名的死去,也可能只是普通白人家庭的水准.那些逃离这个循环的人,也无法打破这个循环,所以感觉有些时候,美国对于黑豹党的处理,确实是为了世代的压迫黑人.
首发于机核网,ID为PlusLoco
讲述了主人公Tre和父亲Furious生活过程中的故事,他在这一路和同社区好友Ricky还有Doughboy经历了一个黑人能在洛杉矶平民区经历的所有事。Tre在父亲Furious的严格教导下成长为一名普通青年,和同街区女生Brandi互有好感。Ricky是一名高中橄榄球运动员,凭着橄榄球天赋可以拿奖学金上大学,Doughboy则是他混迹黑帮的同父异母的兄弟。在经历了警察骚扰和险遭枪击后,Tre决定离开洛杉矶。最终,Ricky被与之前起了摩擦的帮派分子枪击身亡,Doughboy为他的兄弟复仇。Doughboy在复仇的两周后被杀身亡,而Tre和Brandi则双双考上远在亚特兰大的大学。
整个片子拍得比较松散,毕竟是导演John Singleton在他23岁那年拍出的作品,有的观众可能看不下去这种偏日常生活和说教的内容。主要是反映当时的普通年轻黑人的生活环境,暴力是主题,又融入了黑人觉醒、警察骚扰、社区中产化等等现实议题。片子开头就在讲每年在美国都有多少黑人被杀,其中大部分是被黑人杀害的,接着第一个镜头就是一个大大的“Stop”道路指示标。故事结束时,屏幕上打出了本片的标题,下面接了一行字:“促进和平”。
Tre、Ricky和Doughboy代表了三种类型的人:普通人、可借自身优势踏出街区的人和永远困在街区里的人。Tre的父亲Furious在其成长中的青少年阶段主要抚养他,而Ricky和Doughboy一家则是他们的母亲Brenda照顾他们。Furious和Brenda就是两个对比,Furious爱看书,接受了非洲中心论,并且在教育孩子上并非传统的对孩子大喊大叫,而是很有耐心讲道理,但是关键时刻也不会退缩;而Brenda则是对两个孩子区别对待,她也会口不择言,甚至直接甩很过激的脏话。这样就使的Tre受到了相对得体的教育,Ricky也成功完成学业并且加入了橄榄球队,但是Doughboy则是因偷窃在1984年就和朋友Chris进了监狱。三人基本上在电影没拍的这七年里,为自己的未来定下了基调。
电影的中间部分则在侧重描写日常生活,也是导演想要观众注意到的街区里面的事情。比如那个只顾着吸毒而不顾自己孩子的母亲,脑子里只剩下了吸毒这一件事。导演借着Furious表达对社区中产化的担忧,而中产化的基础就在于黑人自己的行为让某一片土地降低价值,而后投机者在此基础上收购土地赶走黑人并进行社区中产化。警察暴力也是一点,在Furious第一次报警后接警的黑人警察和七年后骚扰Tre的黑人警察是同一人,虽然只有两次出现,但都是这个黑人警察先入为主提出看法,根本不是在“保护和服务”(Protect and Serve)。帮派暴力则在本片的反派中体现。本片的反派是一群穿红色服饰,开红色宝马的人,虽然没明说,但是这几个人就是血帮(Bloods)成员。Tre第一次与他们相遇,后排反戴帽子的黑人就拿枪指着Tre,而Tre只不过是不小心在过马路(还是街区里特别小的马路)时差点和他们撞上。之后则是晚上在外面玩时,Ricky和这几个血帮成员起了摩擦,Doughboy只是拿枪吓唬了一下,但为首的血帮成员Ferris则是拿枪朝天空开枪,吓走众人。故事的结局也是因为Ferris一众杀死Ricky,Doughboy为Ricky复仇而告终。
整部片子其实都没上升到种族歧视方面,虽然Furious在谈社区中产化时提到了枪店等因素,但是实际上导演都在表达是黑人残害黑人,是种族内部原因导致的种种问题,连两次警察出现都是黑人警察在威胁恐吓。这要比Spike Lee的《Do The Right Thing》讲得更直白,DTRT的故事发生在一个有韩国人开商店、意大利人开披萨店的黑人社区,而街区男孩的故事则是纯黑人之间发生的问题,在这一点上没法用种族问题来说事儿。而且故事结局里,Doughboy并没有因为成功复仇而高兴,他很清楚接下来他会面对什么,他也在讲电视里播的都是国外的事情,没人关心街区里发生了什么(don't know, don't show, or don't care about what's going on in the hood.)。
所以街区男孩,乃至街区电影(Hood Film)这个分类,都是在让非街区里成长的观众一窥一群人过得另一种生活,让从街区里走出甚至是还被困在街区里的人得到一点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