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电影  »  战争片  »  堕落天使2006

堕落天使2006  王牌对决 / 天使降临 / 追凶双雄

874人已评分
很差
0.0

主演:皮尔斯·布鲁斯南连姆·尼森安吉·哈蒙

类型:剧情惊悚战争西部导演:DavidVonAncken 状态:HD 年份:2006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豆瓣ID:1915096热度:0 ℃ 时间:2023-02-12 15:25:20

简介:详情  南北战争爆发后,尼森扮演的南方军官卡弗,带着四个跟班走上了杀人之路,皮尔斯·布鲁斯南饰演的基甸则一路逃窜。双方的战斗从内华达州的洛基雪山开始,一直杀到荒凉的新墨西哥州大沙漠。在这一过程中,卡弗的跟班相继死去,两位主角...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南北战争爆发后,尼森扮演的南方军官卡弗,带着四个跟班走上了杀人之路,皮尔斯·布鲁斯南饰演的基甸则一路逃窜。双方的战斗从内华达州的洛基雪山开始,一直杀到荒凉的新墨西哥州大沙漠。在这一过程中,卡弗的跟班相继死去,两位主角也被折腾了没有人样…  身穿笨重皮衣的基甸窝在雪山上面对火堆取暖,身旁是无精打采的老马和用来保命的来福枪,这哥仨一声不响地倾听着风声,直到卡弗的子弹从基甸的脑袋边上飞过去,才激起了基甸的慌忙逃窜。正当他惊慌失措地向丛林深处跑去时,随后赶到的第二颗子弹还是狠狠钻进了他的左臂。他失去了平衡,踉踉跄跄地从瀑布载了下去……当基甸从刺骨的河水中奋力爬起,用尖刀从血肉中挑出子弹时,一个原始状态下的美国社会,便在这残酷的一幕中表现出来,且向观众抛出了硕大的问号--两人的仇怨因何而起?导演向观众的暗示是:卡弗对基甸的刻骨仇恨,或许正象征了这场内战的爆发根源。
  • 头像
    尘埃
    从gedion首先在战争中死去两个儿子开始,他就变成了战争机器,杀人无数,成为了战争的奴隶,而在误杀了carver的妻儿之后,自我觉醒,想成为自由意志的掌控者,脱下军服,来到了大西部;但与此同时,这种战争的情绪又转接到了carver身上,形成了命运的轮回。

    在本片中大西部的背景本身就可看作是一种人趋向于孤独的困境之中,比如在carver和hayes进入荒漠之前,看到了唱诗班废弃的钢琴和马车,最后一脚把圣经踩在了脚下,也许说明对于荒野来说,上帝已不存在了,上帝不能惠及到每个人了,而在安杰丽卡所饰演的商人角色来看,一个最后拿马换了子弹,一个拿水换了枪,两个人最后都把能是自己逃出荒漠的要素放弃掉了,虽然一个是被动,一个是主动,但是起源都是战争所造成的,而最后两个人在面对生命本身时,都放下了枪,拯救了对方,同时可以想到在之前小木屋里carver曾对那位小男孩说过 nobody can protect nobody in this world. 村上说,人的一生应该走进荒野,体验一次健康又无难耐的绝对孤独,从而发现只能依赖绝对孤单一人的自己,进而知晓自身潜在的真实能量。 也许这能量便是人性本身的善良与寻求陪伴,虽然最后人还是孤独至死,都要分道扬镳。

    本片还有许多小细节值得推敲,但主题也许过于宏大或者多元,看完第一感觉有种无力着手的无奈。
  • 头像
    Mr.Monkey
     Pierce Brosnan 与 Liam Neeson 扮演的两个角色其实代表的就是美国南北战争的双方。
    导演想告诉我们的第一点是:在历史上这场战争的赢家是北方,因为北方的确更先进更聪明更厉害。所以在影片中,无论怎么斗,Pierce Brosnan 总是比Liam Neeson 总是要棋高一招。这一点上是符合历史事实的,因为南北战争最终结果是北方胜利了,因为北方代表的先进的资产阶级,南方是落后的奴隶主阶级。
    第二点是:战争就是战争。战争时发生的一切残忍,都是非常时期的极端处理,是情有可原的。在这一点上,导演其实想粉饰战胜方曾今的暴行,所以才用Pierce Brosnan 塑造出一个本质上是善良的军人形象。虽然他用武力和暴力践踏善良和无辜,但在发现自己做错了之后,他立即自己脱下军服归隐山林了。而在影片中的一举一动无不透露出他的善良和智慧。
    第三点是:无论南方还是北方都是美国的一部分,南北应该携手前进。这一思想在影片的结束部分得到了充分体现。Pierce Brosnan 原谅了Liam Neeson 的耿耿于怀,并用博大胸襟把自己的命交给对方处理。而Liam Neeson 也最终被Pierce Brosnan 感动和折服(其实我觉得的用“征服”更贴切)原谅了对方的杀妻、杀子之仇,与他携手走向前方,走向生存的希望。
    总之,本片可以说是在诉说历史、眺望未来。导演想用此片来告诉大家,历史已经过去,一家人不要在说两家话,既然Liam Neeson 都能原谅Pierce Brosnan 的杀妻、杀子之深仇大恨,那么其他还有什么不能原谅的呢?这一切都是美力坚合众国的过去时了,今天大家终究还是要团结一心去生活、去生存。
    描写南北战争的影片不在少数知名的有《乱世佳人》、《冷山》,多以爱情、人性为主线。《Seraphim Falls》一片则另辟稀径,用战争结束以后两个男人的之间的“战争”来表现这场大动干戈的全国性战争的内涵,可以说是以小见大,举重若轻。虽然导演和编剧都是带有主观性色彩的,但是影片也不乏哲理在其中,所以还是部值得一看的影片。
  • 头像
    迷羊@色
    如果把“好电影的标准”放下,用心体会这个电影,也许会觉得无论是开篇的追杀和反追杀,还是篇尾“急转直下”的结局,绝不失为妙手笔。

    两个人的战争集合了战争的一切元素,仇恨、雇凶、被走私者利用、被强盗欺诈、绝境、以及最终无可奈何的和解。没错,战争最通常的结局是和解——有条件的,或无条件的;有胜利方的,或根本没有胜利方的。局势越来越不被战争双方控制,日复一日滑向不可知的深渊。在路人冷酷的眼神中,在勇士凝固的鲜血中,在经济的压力和贫穷中,速战速决的美好愿望渐渐凋败。于是英雄的国度只好搁下最初的计划,寻求和解的可能。原谅他们吧。

    看到导演David Von Ancken用电影的形式将战争讲解地如斯透彻,我的心情只好用“惊艳”两个字来形容。当然,大部头的历史著作也可以告诉我们这些,但是最有用的真理被埋藏在琐碎的人名、地名、事件的坟墓之下。我们可以忘记历史,却忘不掉一篇著名的寓言,这就是简洁的力量。我会给我的孩子看这个电影,在他还没有成年的时候,告诉他拿出一百分的勇气反抗,拿出一百分的勇气战斗,但是同时也要看得清结局。不要轻率地诉诸暴力,因为错误不能修改;因为赢得艰难,却输不起;因为,你不知道谁是真正的罪魁祸首,而无辜者为别人的罪恶付出代价;因为,这是暴力,这是战争。

    如果这也是说教,那么不妨欢迎这样的说教。这样的说教该写进历史教科书,还历史一个真相。

    也许,故事讲述的太过隐讳,只能供熟悉这个题材的人会心一叹。最后的结尾并不是“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而是无可奈何。贵族本质的卡弗无法接受被敌人“赏赐”的复仇。最终,没有选择“你死我活”的两个硬汉,也没有并肩向前,而是在同一个方向上越离越远。他们的未来仍然无法卜知。

    我最欣赏小男孩去偷基甸钱袋的那一段。不管基甸怎样和蔼可亲,男孩就是不发一言。硬汉哭了。后来他说:“怪不得他不说话,原来他在忙着偷钱。”好像松了一口气。

    他有流泪的理由:饥、寒、病、死亡的威胁,但是这些都不可能让他流泪。也许他在想念他死去的儿子,也许他在痛惜失去的尊严,也许他在害怕不被孩子们原谅,也许他在忏悔。观众不知道。

    究竟能有多少人能忠实于自己想表达的,不怕忤逆“艺术规律”?David Von Ancken做到一次。这样的作品,如果还有几分吸引人,我认为这就是成功。给五星,为一种叫做“品质”的东西,力荐。
  • 头像
    午夜梦回
        我之喜爱这部电影,有一部分原因是它牵动了我对美国的南方情结。
        南北战争已经结束,尼森扮演的南军上校被遣散回家,皮尔斯扮演的北军上尉带兵前来盘查质问,皮尔斯问你的部下呢,尼森说我让他们回家了;皮尔斯问大炮呢,尼森说留在ATLANTA了。最后,北军对南方的仇视导致尼森家破人亡----房子被烧毁,妻儿葬身火海。两人自此结下血海深仇,一个是北军上尉,一个是原南军上校。此为本片的背景。
        我在学《英美概况》的时候,读到美国内战结束后,整个南方被彻底毁掉了,胜利的北方派大批的军政人员接管南方诸州,推出“重建”政策,但所谓的“重建”政策实质上是大肆迫害原南方参与反叛的人员,凡曾经同情、支持、参与反叛的南方人普遍受到压制和迫害。十年的“重建”时期非但没能使南方重建起来,反而使南方更加衰败,以致以后几十年南方都无法恢复。流毒至今,南方始终落后于北方。
        这段历史令我感慨万千,也就是从那时起,我产生了对美国南方的情结,对南方总有种特殊的关注与好感,阿拉巴马、佐治亚、路易斯安娜、得克撒斯……
        一国内战,两个对立的政权彼此拼命厮杀,最后总会一方胜利、一方失败,战争惨烈,水火不容,当得胜的一方最终获得政权后,又怎能饶得了对方?!美国内战是这样,而对一个中国人来说,他对这种情形想来也不会陌生。想想1949年之后,共产党是怎样对待原国民党人员的,你就会发现“胜者为王败者寇”是一条绝对的规律,中外皆同。
        最后,再回到美国内战。世间之事,皆是环环相扣,因果相连。牛仔文化是美国历史上非常鲜明的一个特征,它的渊源也与内战有关。内战结束后,南方士兵被遣散回家,但受到严重的迫害,他们中的很多人被迫走向荒芜的西部,受雇于人,看羊护牛,成为牛仔的源头。
  • 头像
    虎珀鱼
    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能保护得了谁,你越早认识到这一点越好。

    这部电影从结尾走向来看,更像是一则寓言,关于战争,关于其带来的仇恨,复仇,冤冤相报。

    导演找了两个爱尔兰人来演一部美国西部电影,就说明了这是一部别样的西部片。

    电影的故事设定看似是简单的复仇追杀,但是时代背景却选在了美国南北战争结束三年之后。

    两个主人公的身份又是绝对对立的设定。

    连姆·尼森饰演的是寻仇的原南军上校卡弗,皮尔斯·布鲁斯南饰演的是被追杀的原北军上尉基甸。

    卡弗雇了四个人同他一起追杀基甸,影片开场便是对基甸的狙击。

    一行人从寒冷雪山追到荒芜草原,又从荒芜的草原追到了炙热的沙漠,这一路穷追不舍的复仇中,雇佣的人一个个死去,也渐渐道出两位主人公的纠葛往事。

    可基于这样的人物身份设定,又不仅仅只是两位主角的纠葛,而是整个美国南北战争双方的纠葛,战后表面上的和解绝非看上去的那么风平浪静。

    放下了枪选择了安定生活的卡弗还是避免不了妻儿葬身火海,家破人亡的结局,虽然这并不是基甸的初衷,但也是他间接导致了这场悲剧。

    于是有了这场穷追不舍的仇杀,这似乎是战争悲剧的延续。

    可基甸真的是这场悲剧的罪魁祸首吗?当他质问部下“你说屋子里没人”,部下只是冷冷地回了一句“他们只是南方佬”时,他就该明白这场战争最后带来的是什么,他背着冲天火光扔掉了枪,脱下了军装。

    但是这样并没有阻止仇恨的产生,或者说,战争最后永远都是让无辜的人付出惨痛的代价。

    卡弗放下了武器也还是避免不了被清算,而基甸虽然扔掉了枪可摆脱不了自己良心的谴责与卡弗的追杀。

    沙漠之中两人最后的对决,他们各自用当时最重要的东西做了交换。基甸用马换了子弹,卡弗用水换了枪。

    但是他们最后和解了。

    从始至终,基甸虽然被追杀但是一路还是处于上风,注定卡弗是报不了这场仇的,“我想该由你来做决定”,他也接受不了这种“施舍”的复仇,所以他没有能开了这一枪。

    有人说两人之间的和解就好比如天龙八部里萧峰父亲与慕容复父亲之间的结局,可那两人之间的化解都是在扫地僧点拨之下佛家所说的顿悟,诸如“立地成佛”之类。

    而卡弗与基甸呢,怎么看都带着过多的无可奈何,无论是面无表情的对视,还是和解之后的渐行渐远。

    导演用西部片这样一种形式,如此地剖析了战争,虽然不见得有多么成功却足够耐人寻味了。

本网站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即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1-2025  合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