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凯瑟琳·帕金森嘉玛·陈匹克西·戴夫斯汤姆·古德曼-希尔缇奥·史蒂文森露西·克劳斯欧韦尔利·罗奇伊万诺·杰里迈亚里图·阿亚霍莉·厄尔苏珊娜多伊尔西蒙·巴布菲尔·邓斯特维尔·佩恩斯塔兹·奈尔艾米丽·伯林顿贝拉·戴恩格雷格·奥斯汀泽斯塔·乔尼森戴拉奥利弗·库珀史密斯露丝·布莱德利比利·詹金斯科林·摩根汉娜·弗林李·尼古拉斯·哈里斯泰·赫尔利马克·博纳尔斯蒂芬·鲍克思迪诺·费切尔威尔·图德
类型:剧情科幻欧美导演:吉尔·罗伯森本·威廉姆斯 状态:已完结 年份:2018 地区:英国 语言:英语 豆瓣ID:27012899热度:4 ℃ 时间:2023-02-04 13:43:29
之前看一二季时总觉得两者矛盾的冲突还不够剧烈,直到这第三季,不知怎的竟在看第一集时哽咽眼眶湿润,为什么就不能从人类相互斗争的历史长河中吸取点经验教训呢。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剧中的人工智能已经有独立的思想和情感,所以在我这个不懂哲学和人性学的工科狗看来,基本可以等同于不同的种族。同时为了方便,以下的论述也将拥有独立思想情感的人工智能简称为智能人。
我设想的总原则是互利共生。那我们看看双方各自想要的都是什么。人类想要的是远离这些所谓危险的智能人,并且由于历史事件,导致怨恨。智能人想要的是自由和权利。之所以想寻求解决方案,就是因为大家不想更多的杀戮,所以消灭智能人不在考虑范围内。
那我想到的办法就是让智能人为他们自己的生存负责。具体的方案可以是这样,人类出资源,智能人出劳力共同完成两艘船的修建,修建完成后,一艘归人类所有,另一艘归智能人所有,让他们上船离开这个国家,可以去公海或者其它愿意他们停靠的地方。这样一来是让智能人有了自由,最主要是他们可以慢慢积累资源,二来人类在这件事中也是有所回报,甚至可以让每个智能人在挣钱后回购自己,补偿生产他们的人类公司,而且毕竟从能量守恒的角度,杀戮也是消耗人类自己的资源,就不能省点子弹么。这之后智能人就相当于是国际的自由人,他们可以成立国家,但是一切都需要自己自足,如果合作的好,人类也可以继续为他们在类似于经济自贸区的地方提供工作,大家各区所需。再往后智能人已经能像小国家一样自己运转了,就跟世界上不同的国家一样了,他们也可以买块地,或者填海造陆都可以。最后对于智能人对人类的威胁,就像其它国家对自己国家的威胁一样,一来是可以用经济的办法约束,二来也是鼓励人类自己也要不断发展生产力。
第一次写这样的评论,文笔不好,请多见谅:)
完全没有前2季的节奏了,换了个导演就不会好好拍了吗?怪不得被砍掉了。功力就不在一个等级的
先不说整季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叙事方法,自己拍的片自己不看的吗?难道导演也是喜欢吃别人强行塞给你的屎?既然拍出来是要观众做选择的,让观众思考的,那为什么在影视呈现上面要让洛拉做选择,难道导演你就一定认为洛拉会选择山姆?这是编剧的意思,还是导演的意志?还是认为人类就必须这样选?自己看的不恶心吗
而且整季就只有8集而已,偏偏要编个10条支线,看的不头晕吗?我承认每个演员都是主角,你要讲的东西这么多,时间够吗?全篇看下来就体现个乱七八糟。
前2季讲的很简单明了,就是合成人的线,从合成人的角度来统领全剧。好嘛,这一季直接来个种族问题大探讨,你觉得观众看这类型的太少了?而且讲来讲去也还是围绕“人性”话题,有什么好讲的,都讲烂了的东西。编剧的问题,这么好的题材,硬生生到最后还是扯到宗教,信仰,种族问题上面。直接改题材得了,这哪是科幻剧,整个一个社会学大探讨
还有最大的个BUG,合成人既然那么想找到自己在零日觉醒的意义,那你倒是先解决受制于人的困境啊,既要依赖人类供电,又要反抗搞暴乱,不是在自相矛盾?真的那么智能的话,不是应该先委身于人类之中吗?而且又不能量产了,设定的是50年之后就消亡了,难道搞暴乱反抗就是为了种族延续?这么大个BUG不交代清楚,导演就迫不及待的开始种族大说教?
和AMC以往绚烂华丽的风格不同,这部风格冷峻,充满机械感的迷你剧《真实的人类》不光打破了AI主题的老套,还打破了影视剧越拍越烂的怪圈。
在播出了第三季之后,口碑远远超越前两部,甚至评分有逐渐攀升的趋势。
5月26日豆瓣和IMDb评分分别为9.1和8.0,但27日就上升到了9.2和8.1,你自己动脑子想想这究竟是有多好看!
那么,为什么第三季《真实的人类》口碑爆表呢?
如果看了前两季,我们可以发现,第一季介绍人物故事脉络,走得很稳;到了第二季评价有所下滑,因为第二季的叙事太过于拖沓,直到末尾合成人的全部觉醒才带来了整季的高潮。
而第三季,则迎来了全新的突破,编剧的视角不再单纯集中在展现人工智能的形态,挖掘人工智能会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隐患,而是思考的更加深入。
在人类与机器的界限变得模糊之后,会有哪些激烈的矛盾冲突?当人类面临道德的拷问和人性的考验时,又该何去何从?
相比前两季,第三季更加贴近“真实的人类”这个原始主题,因为最后的落脚点不会是人工智能,而是旨在反映真实的人类。
合成人(Synth)在接收到关键代码之后普遍觉醒,而他们的突然觉醒造成了多起事故,使得十一万人类丧命,人们陷入慌乱,间接导致上亿的合成人遭到毁灭。
第三季在此基础上继续讲述,一年后,觉醒的合成人被驱赶到专属的区域禁止外出。人类和合成人陷入了一种虚假的和平中,当合成人组成的社区开始建立,这种脆弱的平和徘徊在破碎的边缘。
合成人分为两种,觉醒的绿眼和新生产的尚未觉醒的橘眼,绿眼又形成了两个阵营:和平派与激进派。
大部分人类对绿眼抱有敌意,认为绿眼意味着危险,他们忽视绿眼中善良的那部分,对所有绿眼一视同仁。
而人类方协助绿眼合成人的主要力量,是Joe和律师Laura以及他们的孩子,律师不惜与丈夫离婚也要保护觉醒绿眼。但不幸,由于激进派绿眼的爆炸恐怖袭击,使得这条和平之路走得举步维艰。
觉醒绿眼的领袖小黑一直认为人类会接纳他们,但恐怖袭击造成了更多人类的敌意,人类派出军队围攻了他们生活的隔离区,想要逼迫不知情的小黑交出恐怖分子。危急时刻,小黑陷入了拯救人类还是拯救伙伴的抉择。
这部剧的演员演技24小时在线,或许正是因为每个人都融入了这种未来世界的氛围。故事呈现的过于自然,反而使我很少考虑演员的演技如何,而是将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了剧情,以及故事给人带来的思考上。
相比同类型的剧作,《西部世界》中人和机器的界线过分模糊,以至于根本无法区分,所以《西部世界》带有更多的奇幻色彩,而《真实的世界》则带有更多的现实主义色彩,这份真实使观众看到的不止是一个故事,而是未来。
《真实的人类》中的合成人有着不同的特质,他们显得有些笨拙,即使没有显眼的绿眼睛,单从说话和行动上就能判断他们是否为合成人。在这份笨拙的映衬下,合成人身上的“人性”更加凸显,也更加令人在意。
“人性”,这是残酷而又温暖的两个字。
人类在灾难面前不得不充满恐惧,原本机器只是一种安全的附庸。当有一天这种安全荡然无存,当有一天亲眼见证机器带来的死亡,即使一切重新变得平静,恐惧的阴影却依然笼罩在这些人类的心里。
这时,这些人类该如何选择原谅?即使机器有了情感和思维,人类仍旧无法认定他们可以作为一种生命而存在,所以,我们看到了人类的残忍……
而这种残忍,更多是基于恐惧和愤怒,基于对死亡的恐惧,我们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会对AI深表同情,但如果你不是旁观者呢?
人类彰显了人性的残酷,相反,机器却展现了人性的美好和温暖。
在一群合成人当中,最彰显人性温暖特质的,就是绿眼的领袖:小黑。
小黑有爱情,他和天真的粉发女朋友一板一眼地亲吻,他们之间的感情让我动容。因为机器人的爱情反而比人类的更加纯粹,而这种人性的体现,更使得人类对合成人的蔑视和残忍格外突出地表现出来。
小黑告诉所有人:“人类终究会接纳我们的,要用善意对待人类的残忍,原谅他们,哪怕他们不配,即使倒在地上也要伸出手,哪怕握住的人不多,但只要握住了他们就不会松开。”
这种善意和慈悲,恰恰是人性中光彩夺目的一部分,但我同时为小黑的天真而感到遗憾。他不了解人的心会被恐惧覆盖,那是一点点的善意所无法驱散的。
就在小黑的女朋友冒险前往城市购买物资时,一群被恐怖袭击激怒的人将可爱的粉发妹子打倒在地,小黑和女朋友的最后一次相见,是远远看到她悬挂在树上的躯体,那样的冰冷,那样的死气沉沉。
此外,合成人激进派的设置,更加彰显出合成人思维上的人性化。压迫和反抗相对,这使合成人的情感变化更加合理,也为之后的矛盾和冲突埋下了伏笔。
在经历了一年的压迫之后,一些合成人的思想发生了动摇,他们认识到依靠等待来唤醒人类对他们的同情和接纳,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一切暴力的源头多少都有一些无奈存在。
激进派炸掉了一间酒吧,这间酒吧给合成人和人类,提供了安全的交友场所,甚至对死去的十一万人类和一亿合成人,怀有同等的尊重和缅怀。没有什么比这样一间酒吧的爆炸,更能体现合成人善意的消退和敌意的升腾。
横亘在人类与合成人之间的,恐怕只有一场战争,说来可笑,有时候战争才是唤起和平最直接的方法。只有硝烟滚滚的时候,人们才会缅怀岁月静好的日子,才会对一切生命抱有最大的同情和宽容。
这样的剧情设置,形成了一种极大的心理冲击,即使一切都有合理的解释,我们仍然会感到触目惊心。
其实,如果换种角度思考,这些披着AI这层外衣的群体,也可以隐喻社会中的特殊群体,他们永远浸泡在正常人的眼光中不得翻身。
即使他们示好、哭泣、告诉人们我们不是怪物,可不可以接纳我们?仍然有许多人嫌弃地走开,而走开的人无法理解那群人为什么哭泣,更不会伸出手给他们温暖。
所以,哭泣的那群人只能擦干眼泪,集会,游行,举行活动,向这个世界解释,希望获得认同。
这其中的矛盾和对抗,类似于人类与绿眼合成人之间的关系,而一切的指向,都意味着冲突的无法避免。
《真实的人类》第三季会有如此热烈的反响,不光是因为它唤醒了人们的思考,包括对未来的猜测,对人性的反思。
还因为,有着强烈对抗的剧情总是好看的,而剧情的现实意义又使观众渴望看到一个结果。
就让这部充满冰冷感的迷你剧,带给你最炽热的灵魂撞击和头脑风暴吧。
文/恋小暖
「巴塞电影」微信公众号(ID:MovieBase)
这一季果真落入俗套,格局极低。合成人就是群人造的戴着美瞳流着蓝血一天一充的黑奴/犹太人/穆斯林/邪教,在智商情商上与人类完全没区别。
上一季以为V接入万维网获得了一切变牛逼了应该会力挽狂澜,结果却是V藏了一年啥也没干,只把Odi安乐死了然后换了个美瞳。最后想出了一个通婚的法子和人类混血。
整整一年啊!整整一年啊!V作为地球上最强的生命并且拥有了海量的数据来源和运算能力,应该能想明白一切吧!科学,哲学,文明,生命的意义,能想明白的都想明白了!结果整一季就拍了个这?
V能连接万物,却牺牲了聚集区的大部分合成人,并选择让Mia殉道(顺便吐槽一下能写出Mia跑马拉松去拔插头这得多大的勇气)。V给Niska接了互联网换了美瞳然后居然让她去找Mattie保胎!说要革命要未来,啥未来!这么写剧本可真的太懒了,和西部世界的毛病一样,披着科幻的皮讲人性。人性有啥好讲的?讲讲人工智能啊!来点干货就这么难?
一口气看了三季,最喜欢Niska,她从出生就没有受到关爱,甚至很长的一段时间被当做泄欲的工具,但她一直都诚实的面对自己,对那些后来给予自己善意的人,表面上看着凶巴巴的,但是心里却比谁都珍惜和坚定。她向Astrid解释隐瞒自己是机器人的时候说“我怕你对我的喜欢停止”,她找Laura让她帮自己辩护,知道高层的阴谋后有计划的逃跑,我觉得她才是所有人里面最敢于信任、坚定、勇敢的带着疼痛前行的人。
前两季我以为米娅作为第一个初代机器人是最有坚定、勇敢这些美好品质的,可是看到第三季米娅被背叛后的过激反应,对人类的不信任让我知道之前米娅之所以温柔勇敢,不是天生,而是她之前接触的都是好的环境,但Niska不是,她一路泥泞,她走的时候和米娅说“你不能因为一个人而失去对其他人的信心”。生活中很多人偏执,就是因为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当做真理和必然,实际上不是,你首先自己内心要有坚定的想法,它不会让你因为一些流言蜚语或者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偶然而轻易崩塌。比如遇到坏人,承认这个人是坏的,但不能因此认为所有人都是坏的,你可以愤懑、可以不满,但不要因此丧尸掉继续走下去的希望和勇气。因为不试一试接下来会怎么样永远都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