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中村锦之助藤冈琢也千叶真一松方弘树
类型:剧情动作历史冒险导演:深作欣二 状态:HD 年份:1978 地区:日本 语言:日语 豆瓣ID:1959045热度:0 ℃ 时间:2023-01-29 21:11:44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冲动暴戾不顾大局的主公,贪图名声不顾手下的家老,头脑简单不顾家庭的武士,赤穗城该当断绝!吉良从头到尾除了嘴碎看不出有什么必死的原因,况且不也当场遭到偷袭开背的惩罚了嘛?
再怎么看当街埋伏趁人不备铁炮偷袭的手段,也比两年后强攻对方严防死守的迷宫堡垒胜算更大一些吧?下作是下作了一点,但这不是你们浅野家的祖传艺能吗?只不过上次人菜瘾大被制裁反杀了而已😂
更不用说作为始作俑者拥有绝对话语权的家老大石,休妻弃子后狠狠地在娱乐场所玩儿了两年,自己的炮灰武士因为伤残负债累累以至于卖妻养家最终家破人亡,却一点也不管不顾!不是大哥你有钱逛窑子不能稍微接济一下你的苦逼韭菜?
还有讲真人家幕府同意延续你们家名被你屡次拒绝是什么鬼?结合你们家主幕府拔刀背后偷袭的混账行为来说,这样的优待是格外开恩了好吧!口口声声为了主公,实际赤裸裸的为了自己的身后虚名吧!
就这样除了自己手下谁也没迷惑到的嗨了两年后,看队伍要散了象征性准备了一下然后就去攻城了?过程中从头到尾站在院里装逼也没见你去拼命,最后一刀时去摘了桃子,大哥有你们这样的leader浅野家不灭赤穗城不断绝真就没天理了!
整部片子明星阵容强大,画面非常华丽,剧情紧凑但机构叙事完整,是值得五星好评的电影。如果不是从一开始看起,我还真以为五社英雄导演的。因为这是五社英雄作品的特征之一。唯一看到不是他作品的证据就是:不够血腥。看过五社作品的观众都会有相同的感受,演员服饰华丽,甚至部分主角自己购置行头以满足导演对作品的理解。这点本片是做到了,但和五社英雄作品很大不同点是,这部片子砍人的时候,不会飙血,喷涌,断手断脚。演员总体脸部是干净的。
当然,不知道会不会到了这部片子阶段,有没分级限制。
复仇题材作品,经久不衰,无论中外,因为早期电影不像现在,基本都是带着爆米花入场的。很多那个年代甚至黑白年代的电影,观众会一边看,一边哭,或者一边骂。而《赤穗城断绝》很符合诸多观众的需求,并且此作品不仅仅是复仇片,而且还是来自真实事件。从片尾就能知道,乃至今天,在日本兵库县的赤穗城还在,并且常年接受拜祭这里的47义士。
我在思考,骂鬼子丑化鬼子的中国电影多不胜数,但对于中国古代或者抗日历史事件的义士和英雄,我们现代中国人,有没给与足够的尊重呢?看不少新闻,在烈士墓前跳广场舞,蹦迪,并且强调自己有锻炼身体权力的老逼登,我们也见的不少。和年轻人争夺篮球场作为自己长期进行广场舞的事件,也屡见不鲜。
我们真的需要把中国历史的英雄,严肃认真地对待和尊重。不能嘴上一套,做事另外一套了。
写了个文字《能窥视当年日本的“小”,但又不得不看见他们的“大”》https://www.douban.com/note/740500068/
元禄赤穗事件始末/赤穗城断绝1978的观看。
赤穗城(あこうじょう)是位于兵库县赤穗市的一座城堡。以故事“忠臣藏”的舞台而闻名。为国家指定史迹、名胜。别名加里屋城、大鹰城。在江户时代是赤穂藩的藩厅所在地。2006年,被选为日本100名城之列。目前正在重建二之丸庭园。
赤穗事件,指的是1701年,赤穗藩主奉命接待天皇使者,然而受吉良愚弄而失礼,赤穗愤而伤害吉良,违背了法律,被判剖腹,之后他的家臣为其报仇的故事。
通过这个事件,也能窥视当年日本的“小”,但又不得不看见他们的“大”。
在东京的泉岳寺,
为主君报仇的47位武士,这个寺庙里就埋着这些武士和主君。院内亦展示了47位武士的相关物品。每到他们复仇成功的12月14日,院里就会举办“义士节”活动,找人扮成武士去主君的坟前祭拜。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这个故事是日本版的刺客列传,距今几千年前我国就有这样的观念了。(人身依附产生的忠信观念,战争时期人与人信任成本太高,所以每个主君都赞赏这种忠信,等于是通用的社交货币,如果一个国家不奖励这种道德观念,战争时的组织能力就远不如他国,所以善待自己的部下,获得部下的爱戴才能防止本能寺被烧烤,而部下获得这种待遇就要在战时报答主君,这已经成为一种制度,这种制度能大大提升一个小国的战斗力和组织力,父死子继,战死光荣,这种制度我们这些后人鄙视地称为封建制度,可能我们都是一些怕死的士的后代,所以能活到现代社会吧。)
下面来聊下本片几个有意思的地方:
1、武士为什么要切腹?
武士作为社会的基石,和现代社会的中产阶级一样,是统治阶级最大的依托,既是经济力量又是武装力量,前者是富,后者是强,一个国家的武士如果贫穷,这个国家就不会富,国家强不强也是同理,富是底子,吃饭是武士的名节维系之基础。作为国家的柱石,当然有责任和义务所在,由于没有全国的警察力量,武士就是地方治安的保证,农业社会只要稳定庄稼汉就愿意种地,就像现在社会安定资本家才会投资一个道理。武士通过这种社会贡献获得了相对对等的权利,由此我们就知道为什么帝制讲究繁密的法条来治理国家,因为王法取消了地方武士的存在必要,法条越细武士的自由裁量权越少,武士对社会的贡献也越少,相对的皇帝的也不需要你来维持地方治安了,你能享受的特权就少了,所以朱元璋敢把贪官污吏剥皮,须知武装的本质不是打仗而是威慑,电影中将军的威慑力还是很强的,所以能剥夺你的家名,但是将军也不敢取缔天下所有藩主,换取的就是藩主对将军的绝对效忠,这样德川家不需要养一支常备军,而是调遣邻近的藩就能镇压你。汉朝就已经有刺史制度,就是把你变成流官,否则像电影中的赤穗城就是该地领主世世代代继承,容易以地方利益反抗中央。所以我们当代的官员调动也是一个道理,毕竟老套路了,其他国家的皇帝在我们这都是小学生,要补课。以上我们就知道权责对等,现代中产阶级讲究信用,武士也讲究信用,现代人有资产来衡量你的信用,家产1000万的人一般也不会为了10万不讲信用,古代武士也需要信用,怎么证明自己的信用好?答曰:切腹。武士如果没有切腹的觉悟,就不配有对等的权责,切腹相当于一次资产的清点。
2、将军为什么不能犯错?
电影中有年轻的武士不懂“武德”,反对将军的仲裁,结果被教育将军不会犯错,确实,就像格里高利七世说的罗马教会从未犯过错误,教皇也不能受审判。皇帝、元首、幕府将军都是职位,这个职位在哪个体系里是不允许犯错的,但是这个人会犯错,这两者的调和,西方用了上帝,中国用了“天”,都代表一个绝对正确的概念(可以把这两个词翻译为“自然正义”),我们常说苍天有眼,指的就是"自然正义对世俗法律的一种注视”。
3、各国的武士道为什么消亡了?
春秋末年,也就是公元前几百年,差不多三千多年前,我们国家的武德仍然充沛,那时候也是武士横着走,到哪都吃香,武士那是供不应求,而且行情越来越好,因为接下来就是天下大乱了。豫让这个人报仇未成功,三次被人捉,再去报仇不仅智商堪忧,道德也有污点了,毕竟人家给你三条命啊,所以他受不了自杀了,“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豫让要杀自己的国君,这帮吃国君饭的武士还为仇人的死哭泣?这个赵国是不是要完?当然这只是司马迁的文学语言,实际上是司马迁自己感慨哭泣罢了。为什么呢?因为智伯死只有一个人为他报仇,那智伯手下武士肯定比赵国的多啊,我们只有几百武士的赤穗藩还集结了大几十号人,你一个国家才有一人报仇,说明确实要么智伯人品问题,要么智商确实不在线,但是这也不妨碍人身依附关系的存在,既然食君之禄,这样子的行径总归不齿于人吧,所以人数上这么少,司马迁肯定心中哭泣吧,正是人数少,才要写起来表彰,不让其无声无息。司马迁的笔法,不写智伯家的其他武士,专写豫让,豫让死了有不写智伯家其他武士的表现,专写赵国的武士哭泣,司马迁估计也是把自己当做赵国人吧。赵国人哭,豫让的同伴以及智伯家没人哭,也是对司马迁所在的汉朝的讽刺吧,毕竟被皇帝阉了,也没人替他说公道话啊,曲中之意,难与人言。所以司马迁书里的哭笑,其实都是他个人的愤怒,是他个人的当代史。
所以,武士道即使是武士时代也是人数有限,更多的人是夸耀,而不是实践。武士的存在本身就是人身依附的产物,日本的武士与家主的荣辱息息相关,即使这样也有贪生怕死的武士,应该说是绝大多数武士都不会追随主公于地下,当武士和家主的依附关系不断弱化后,这种道德也不再存在了,智伯能以国士待之,说明当时的大多数家臣只是把自己当上班族,尤其战乱时期很多领主被消灭,很多失去家主的武士就沦为春秋战国 的“食客”,养士三千就是这种,幕末也有很多破落武士,结果就是西乡隆盛造反。
4、日本为什么热衷于侵华,而大清希望“大清的和平”?
武士如果离开战争就死亡了,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侵华可以说是为了延续武士的存在。陆军就是武士意志最大的体现,年轻的下层武士的出路就是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就和农民种地,商人经商一个意思,如果没有战争,这些人就没有出路,没有新兴市场,年轻人就没法创业。
而我国的封建制度太早消亡,帝制时期是历史上最长的,可笑的是很多帝制时期的文人学士还对司马迁的故事津津乐道,至少皇帝是不会喜欢豫让这样的人的,所以中国皇帝消灭了一切自治团体,这样你的所有都是皇帝所赐,你也就只忠于皇帝一个人。皇帝是不会去想着征服的,毕竟自己领的是死工资,征服了还要管理,还容易出乱子,所以很多爱名或者爱折腾的年轻皇帝会去打仗,比如隋炀帝。皇帝的意志不能说百分百,至少百分之八十的皇帝是不喜欢打仗的,即使被揍得最惨的南宋皇帝,也是喜欢游西湖,不喜欢乱打乱杀的,北方人被外族夺取也只是夺取了部分财产而不是部分性命,所以中国人就没法去侵略啊,这就是大清的和平,毕竟半个天下,也是不少家产。
为了一个百万去打仗,那是百姓,为了在自己的一个亿以上再挣一个亿去打仗,那是资本家,为了几千亿以上再增加几千亿去打仗,那是销售副总裁岳飞。可惜这个道理,岳飞不懂,很多人装不懂。
5、从佃农到上班族的时代
武士的时代终究会消失,因为人身依附的弱化,要理解为什么会弱化,先理解为什么会依附?其实这个道理,当事人都懂,因为吃喝拉撒会让他懂。武士投靠领主,靠军事力量维持地方治安获取对等的物质回报,当你不需要靠维持这种地方武装维持国内治安的时候,也就是这种物质回报消失的时候。所以一旦有可能,皇帝就会裁军,本片一开头就说幕府让三万多武士失业,其实这太正常了,君不见百万大裁军吗?自然,这些是募兵,不是武士,募兵就是合同工,打完仗留下一部分功劳大的能力强的继续履行合同,其他的就是遣散。从社会生产力角度也是如此,佃农取代农奴,当社会生产力大大提升时,佃农也就不会饿死了,毕竟人还是需要20年才能再生的资源,之后,不同制度的国家为了相互争斗建立了普遍的国民教育,以此提升自身的劳动力质量,同样的合同工的我们登场了,这是一个崭新的上班族的时代。
七尺男儿
KA
独孤九剑
殊死一搏
谍网追凶
坦克女郎
纵使迷失在黑暗里,也不放弃寻找光明 太平洋...
播放指数:1386℃
冲动暴戾不顾大局的主公,贪图名声不顾手下的家老,头脑简单不顾家庭的武士,赤穗城该当断绝!吉良从头到尾除了嘴碎看不出有什么必死的原因,况且不也当场遭到偷袭开背的惩罚了嘛?
再怎么看当街埋伏趁人不备铁炮偷袭的手段,也比两年后强攻对方严防死守的迷宫堡垒胜算更大一些吧?下作是下作了一点,但这不是你们浅野家的祖传艺能吗?只不过上次人菜瘾大被制裁反杀了而已😂
更不用说作为始作俑者拥有绝对话语权的家老大石,休妻弃子后狠狠地在娱乐场所玩儿了两年,自己的炮灰武士因为伤残负债累累以至于卖妻养家最终家破人亡,却一点也不管不顾!不是大哥你有钱逛窑子不能稍微接济一下你的苦逼韭菜?
还有讲真人家幕府同意延续你们家名被你屡次拒绝是什么鬼?结合你们家主幕府拔刀背后偷袭的混账行为来说,这样的优待是格外开恩了好吧!口口声声为了主公,实际赤裸裸的为了自己的身后虚名吧!
就这样除了自己手下谁也没迷惑到的嗨了两年后,看队伍要散了象征性准备了一下然后就去攻城了?过程中从头到尾站在院里装逼也没见你去拼命,最后一刀时去摘了桃子,大哥有你们这样的leader浅野家不灭赤穗城不断绝真就没天理了!
整部片子明星阵容强大,画面非常华丽,剧情紧凑但机构叙事完整,是值得五星好评的电影。如果不是从一开始看起,我还真以为五社英雄导演的。因为这是五社英雄作品的特征之一。唯一看到不是他作品的证据就是:不够血腥。看过五社作品的观众都会有相同的感受,演员服饰华丽,甚至部分主角自己购置行头以满足导演对作品的理解。这点本片是做到了,但和五社英雄作品很大不同点是,这部片子砍人的时候,不会飙血,喷涌,断手断脚。演员总体脸部是干净的。
当然,不知道会不会到了这部片子阶段,有没分级限制。
复仇题材作品,经久不衰,无论中外,因为早期电影不像现在,基本都是带着爆米花入场的。很多那个年代甚至黑白年代的电影,观众会一边看,一边哭,或者一边骂。而《赤穗城断绝》很符合诸多观众的需求,并且此作品不仅仅是复仇片,而且还是来自真实事件。从片尾就能知道,乃至今天,在日本兵库县的赤穗城还在,并且常年接受拜祭这里的47义士。
我在思考,骂鬼子丑化鬼子的中国电影多不胜数,但对于中国古代或者抗日历史事件的义士和英雄,我们现代中国人,有没给与足够的尊重呢?看不少新闻,在烈士墓前跳广场舞,蹦迪,并且强调自己有锻炼身体权力的老逼登,我们也见的不少。和年轻人争夺篮球场作为自己长期进行广场舞的事件,也屡见不鲜。
我们真的需要把中国历史的英雄,严肃认真地对待和尊重。不能嘴上一套,做事另外一套了。
写了个文字《能窥视当年日本的“小”,但又不得不看见他们的“大”》https://www.douban.com/note/740500068/
元禄赤穗事件始末/赤穗城断绝1978的观看。
赤穗城(あこうじょう)是位于兵库县赤穗市的一座城堡。以故事“忠臣藏”的舞台而闻名。为国家指定史迹、名胜。别名加里屋城、大鹰城。在江户时代是赤穂藩的藩厅所在地。2006年,被选为日本100名城之列。目前正在重建二之丸庭园。
赤穗事件,指的是1701年,赤穗藩主奉命接待天皇使者,然而受吉良愚弄而失礼,赤穗愤而伤害吉良,违背了法律,被判剖腹,之后他的家臣为其报仇的故事。
通过这个事件,也能窥视当年日本的“小”,但又不得不看见他们的“大”。
在东京的泉岳寺,
为主君报仇的47位武士,这个寺庙里就埋着这些武士和主君。院内亦展示了47位武士的相关物品。每到他们复仇成功的12月14日,院里就会举办“义士节”活动,找人扮成武士去主君的坟前祭拜。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雠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这个故事是日本版的刺客列传,距今几千年前我国就有这样的观念了。(人身依附产生的忠信观念,战争时期人与人信任成本太高,所以每个主君都赞赏这种忠信,等于是通用的社交货币,如果一个国家不奖励这种道德观念,战争时的组织能力就远不如他国,所以善待自己的部下,获得部下的爱戴才能防止本能寺被烧烤,而部下获得这种待遇就要在战时报答主君,这已经成为一种制度,这种制度能大大提升一个小国的战斗力和组织力,父死子继,战死光荣,这种制度我们这些后人鄙视地称为封建制度,可能我们都是一些怕死的士的后代,所以能活到现代社会吧。)
下面来聊下本片几个有意思的地方:
1、武士为什么要切腹?
武士作为社会的基石,和现代社会的中产阶级一样,是统治阶级最大的依托,既是经济力量又是武装力量,前者是富,后者是强,一个国家的武士如果贫穷,这个国家就不会富,国家强不强也是同理,富是底子,吃饭是武士的名节维系之基础。作为国家的柱石,当然有责任和义务所在,由于没有全国的警察力量,武士就是地方治安的保证,农业社会只要稳定庄稼汉就愿意种地,就像现在社会安定资本家才会投资一个道理。武士通过这种社会贡献获得了相对对等的权利,由此我们就知道为什么帝制讲究繁密的法条来治理国家,因为王法取消了地方武士的存在必要,法条越细武士的自由裁量权越少,武士对社会的贡献也越少,相对的皇帝的也不需要你来维持地方治安了,你能享受的特权就少了,所以朱元璋敢把贪官污吏剥皮,须知武装的本质不是打仗而是威慑,电影中将军的威慑力还是很强的,所以能剥夺你的家名,但是将军也不敢取缔天下所有藩主,换取的就是藩主对将军的绝对效忠,这样德川家不需要养一支常备军,而是调遣邻近的藩就能镇压你。汉朝就已经有刺史制度,就是把你变成流官,否则像电影中的赤穗城就是该地领主世世代代继承,容易以地方利益反抗中央。所以我们当代的官员调动也是一个道理,毕竟老套路了,其他国家的皇帝在我们这都是小学生,要补课。以上我们就知道权责对等,现代中产阶级讲究信用,武士也讲究信用,现代人有资产来衡量你的信用,家产1000万的人一般也不会为了10万不讲信用,古代武士也需要信用,怎么证明自己的信用好?答曰:切腹。武士如果没有切腹的觉悟,就不配有对等的权责,切腹相当于一次资产的清点。
2、将军为什么不能犯错?
电影中有年轻的武士不懂“武德”,反对将军的仲裁,结果被教育将军不会犯错,确实,就像格里高利七世说的罗马教会从未犯过错误,教皇也不能受审判。皇帝、元首、幕府将军都是职位,这个职位在哪个体系里是不允许犯错的,但是这个人会犯错,这两者的调和,西方用了上帝,中国用了“天”,都代表一个绝对正确的概念(可以把这两个词翻译为“自然正义”),我们常说苍天有眼,指的就是"自然正义对世俗法律的一种注视”。
3、各国的武士道为什么消亡了?
春秋末年,也就是公元前几百年,差不多三千多年前,我们国家的武德仍然充沛,那时候也是武士横着走,到哪都吃香,武士那是供不应求,而且行情越来越好,因为接下来就是天下大乱了。豫让这个人报仇未成功,三次被人捉,再去报仇不仅智商堪忧,道德也有污点了,毕竟人家给你三条命啊,所以他受不了自杀了,“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豫让要杀自己的国君,这帮吃国君饭的武士还为仇人的死哭泣?这个赵国是不是要完?当然这只是司马迁的文学语言,实际上是司马迁自己感慨哭泣罢了。为什么呢?因为智伯死只有一个人为他报仇,那智伯手下武士肯定比赵国的多啊,我们只有几百武士的赤穗藩还集结了大几十号人,你一个国家才有一人报仇,说明确实要么智伯人品问题,要么智商确实不在线,但是这也不妨碍人身依附关系的存在,既然食君之禄,这样子的行径总归不齿于人吧,所以人数上这么少,司马迁肯定心中哭泣吧,正是人数少,才要写起来表彰,不让其无声无息。司马迁的笔法,不写智伯家的其他武士,专写豫让,豫让死了有不写智伯家其他武士的表现,专写赵国的武士哭泣,司马迁估计也是把自己当做赵国人吧。赵国人哭,豫让的同伴以及智伯家没人哭,也是对司马迁所在的汉朝的讽刺吧,毕竟被皇帝阉了,也没人替他说公道话啊,曲中之意,难与人言。所以司马迁书里的哭笑,其实都是他个人的愤怒,是他个人的当代史。
所以,武士道即使是武士时代也是人数有限,更多的人是夸耀,而不是实践。武士的存在本身就是人身依附的产物,日本的武士与家主的荣辱息息相关,即使这样也有贪生怕死的武士,应该说是绝大多数武士都不会追随主公于地下,当武士和家主的依附关系不断弱化后,这种道德也不再存在了,智伯能以国士待之,说明当时的大多数家臣只是把自己当上班族,尤其战乱时期很多领主被消灭,很多失去家主的武士就沦为春秋战国 的“食客”,养士三千就是这种,幕末也有很多破落武士,结果就是西乡隆盛造反。
4、日本为什么热衷于侵华,而大清希望“大清的和平”?
武士如果离开战争就死亡了,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侵华可以说是为了延续武士的存在。陆军就是武士意志最大的体现,年轻的下层武士的出路就是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就和农民种地,商人经商一个意思,如果没有战争,这些人就没有出路,没有新兴市场,年轻人就没法创业。
而我国的封建制度太早消亡,帝制时期是历史上最长的,可笑的是很多帝制时期的文人学士还对司马迁的故事津津乐道,至少皇帝是不会喜欢豫让这样的人的,所以中国皇帝消灭了一切自治团体,这样你的所有都是皇帝所赐,你也就只忠于皇帝一个人。皇帝是不会去想着征服的,毕竟自己领的是死工资,征服了还要管理,还容易出乱子,所以很多爱名或者爱折腾的年轻皇帝会去打仗,比如隋炀帝。皇帝的意志不能说百分百,至少百分之八十的皇帝是不喜欢打仗的,即使被揍得最惨的南宋皇帝,也是喜欢游西湖,不喜欢乱打乱杀的,北方人被外族夺取也只是夺取了部分财产而不是部分性命,所以中国人就没法去侵略啊,这就是大清的和平,毕竟半个天下,也是不少家产。
为了一个百万去打仗,那是百姓,为了在自己的一个亿以上再挣一个亿去打仗,那是资本家,为了几千亿以上再增加几千亿去打仗,那是销售副总裁岳飞。可惜这个道理,岳飞不懂,很多人装不懂。
5、从佃农到上班族的时代
武士的时代终究会消失,因为人身依附的弱化,要理解为什么会弱化,先理解为什么会依附?其实这个道理,当事人都懂,因为吃喝拉撒会让他懂。武士投靠领主,靠军事力量维持地方治安获取对等的物质回报,当你不需要靠维持这种地方武装维持国内治安的时候,也就是这种物质回报消失的时候。所以一旦有可能,皇帝就会裁军,本片一开头就说幕府让三万多武士失业,其实这太正常了,君不见百万大裁军吗?自然,这些是募兵,不是武士,募兵就是合同工,打完仗留下一部分功劳大的能力强的继续履行合同,其他的就是遣散。从社会生产力角度也是如此,佃农取代农奴,当社会生产力大大提升时,佃农也就不会饿死了,毕竟人还是需要20年才能再生的资源,之后,不同制度的国家为了相互争斗建立了普遍的国民教育,以此提升自身的劳动力质量,同样的合同工的我们登场了,这是一个崭新的上班族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