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电影  »  剧情片  »  围城1972

围城1972  State of Siege / 追杀令 / 戒严令

361人已评分
很差
0.0

主演:伊夫·蒙当雷纳托·萨尔瓦托雷O.E.汉斯雅各布·韦伯让-吕克·比多莫里斯·泰纳克伊薇特·埃蒂耶旺EvangelinePeterson哈拉尔德·沃尔夫NemesioAntúnez安德烈·福尔肯阿尔多·弗朗西亚RafaelBenavente雅克·贝汉FernandoGallardo朱利安·吉约马尔格洛利亚·蒙奇梅尔赫克托·诺圭拉AlejandroSievekingJaelUnger

类型:剧情惊悚导演:科斯塔-加夫拉斯 状态:HD 年份:1972 地区:法国 语言:法语 豆瓣ID:1304076热度:2 ℃ 时间:2023-01-22 11:43:57

简介:详情  本片乃是编导对一起发生在70年代早期乌拉圭的真实事件的个人诠释。一个美国AID官员(他们通常的任务是作为先遣部队前往目标国家训练当地警察人员如何镇压暴乱)遭当地游击队绑架并谋杀。经过调查发现,他原来是美国政府干涉当地...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本片乃是编导对一起发生在70年代早期乌拉圭的真实事件的个人诠释。一个美国AID官员(他们通常的任务是作为先遣部队前往目标国家训练当地警察人员如何镇压暴乱)遭当地游击队绑架并谋杀。经过调查发现,他原来是美国政府干涉当地内政的特派人员,经游击队严刑逼供仍不吐实,于是加以杀害,在这条主线之外,影片也描写了左翼游击队和乌拉圭政府的对抗
  • 头像
    雁渡寒潭

    这部电影首先是可以推荐给喜欢《首尔之春》的朋友。些许是叙述的方式起了作用,本片的悬疑的那根弦一直拉得很紧,一步步牵着观众在走,人物的塑造上面立体可信。同为政治悬疑片,比《首尔之春》高了不止一个台阶。可惜好像知道的人很少。

    以下涉及少量剧透~

    警方全市范围拉起警戒线,几乎出动了全部警力,路上行车驾驶位前方几乎都挂贴了两张打印的A4人脸,路上随便一个都可能是警方的便衣,关卡对所有路过的车辆进行搜查,也包括行人……影片在这种森严紧张的氛围中拉开了序幕。而影片的第一个镜头对准的是一辆停泊的深绿色车辆,那个镜头有1、2分钟之久,然后在搜索一阵以后又回到了这辆车,拉开车门发现有个人躺在那里,据说就是警方搜索的两人之一。此刻他已经是一个死人了,一个被打死的人质,也是整个故事的结尾。

    这个死人是菲利普 迈克 桑托尔,是美国国际开发署驻乌拉圭的一位领导官员,他在大约一周前被革命者绑架,同时被绑架的另一位是巴西驻乌拉圭领事。被绑架后,菲利普 迈克 桑托尔遭遇了很理性的审讯,革命者掌握了他带领乌拉圭警方训练乌拉圭警方对乌拉圭国内政治人士采取暴行的事实,并希望他认罪。同时革命党对政府喊话,期望用两名人质换取政府释放政治犯,并逼迫现任政府辞职。

    审讯最开始,菲利普 迈克 桑托尔表达自己赞同所有人要获得公平的待遇,表达自己想建立公正幸福的社会和革命者并无不同,试图和革命者站在同一战线,但是被革命者一句命中脉门,指出他认同特权的存在,认同道德秩序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剥削,指出他自以为自己是一个管事的人,实质也不过是一个跑腿的人。

    菲利普 迈克 桑托尔并未被击倒,他是个非常经验老道的家伙,既然无法获取革命者的同情,接下来他就誓死抵赖自己参与政治活动,坚称自己不过时个技术人员。然而,当革命者把证据一一摆在他的面前——那些文件、资料、甚至于他历来参与政治参与警察部队暴力训练等照片事实,他百口莫辩之余,有点感叹革命者的情报能力。

    整个审讯过程都没有任何施暴的行为。桑托尔在绑架过程中因意外遭受的枪伤也得到了及时治疗,革命者还对外公布了两位人质的身体情况。这群人到底是什么人呢?

    影片双线叙述,一边是革命者的行动,另一边是政府的应对。绑架发生后,革命者也提出了诉求。政府急忙忙召集会议,先由内务部部长发布不妥协的声明,然后总统不赞同声明可代表政府,无冕之王用一个接一个犀利的问题逼迫政府尽快拿出态度,同时通过正义议员之口表明了革命者的身份“一群反抗压迫、腐败和特权的革命力量”。他们审讯时戴着头套,说明他们都是群众的一份子,有着自己的生活和平凡的岗位;他们掌握证据,训练有素,对待人质有礼有节,他们不是暴徒,他们反对暴力,也不主张以暴制暴。

    双方在几天僵持后纷纷采取了行动。革命者绑架了第三人——美国国际开发署的一名农业工程师,那其实不是他们的目标人物,这次行动对他们没有任何帮助;而政府突发制胜,在革命者一聚会点布局,一举抓获了十几名革命党,其中包括菲利普 迈克 桑托尔的主审人员。一下子平衡被打破,革命者这一方的局势落败了,政府趾高气昂地发布了胜利通报,并单方面中断了谈判,革命者不得已发出最后通牒“如果政府不放人,他们将处死菲利普 迈克 桑托尔”(最后通牒仅涉及菲利普 迈克 桑托尔一人,因为只有他是政府和警察不易暴力施政的负责人)此刻他们已经骑虎难下,如果不杀人质,那是软弱无能,如果杀了,那是既残酷又无能。革命者对桑托尔处死前进行了全员投票,在大多数成员同意的情况下做出了“杀”的定夺。

    知道形势后,桑托尔清醒地判断自己命理劫数难逃,本来准备写信给美国大使做最后的困兽之搏,改为给妻子家人写信了。被革命者说中了,他这个“跑腿的”最终还是一枚弃子。对政府而言,无论是乌拉圭政府还是美国政府,他死比活着更有价值。作为政客,他太了解了。

    听说某些地方已经把“为人民服务”改成了“为大局服务”。什么是大局?政府就是大局。桑托尔的死也是为政府的大局服务。他成了一颗有效的棋子。

    以下为影片中阶段颇有意味的台词:

    1. 革命者对桑托尔第一次审讯部分

    革命者:相信人们有平等权。现在迫切需要创建一个更公正的社会、更幸福的社会
    桑托尔:我也是这么想的
    革命者:不,才不是呢!你接受不公平待遇,你认同特权的存在,其实你真正认同的是统治思想,你所谓的道德秩序其实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剥削
    桑托尔:剥削。为什么?我能得到什么好处?
    革命者:你得到一种幻觉,以为自己是管事人,但你实际上只是个跑腿的

    2. 政府逮捕革命党后,记者对部长的采访

    部长:政府从未改变立场,
    记者:你的意思是内务部部长的公报仍然有效?
    部长:是的。内务部部长的公报一直忠实地反映行政部门的观点。
    记者:如同在其他自尊自重的民主国家里一样
    部长:没错
    记者:那你的个人看法是什么,部长?
    部长:我认为政府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原则而选择了唯一的立场,牵涉在内的其他国家也一样
    记者:你有没有跟大使讨论过
    部长:当然
    记者:那大使有什么反应?
    部长:你应该事先构思好你的问题。无论何种情况,美国大使和巴西大使都充分理解和尊重我们的国家主权。我想提醒各位,行使好行政权才是唯一的出路
    记者:部长,最后通牒还有12个小时就到时间了,菲利普 迈克 桑托尔将会被处决

    3. 桑托尔被决定处死后和革命者的对话

    第二任审讯者:我得通知你一声,你明天有可能会被处决。这并非我们的本意,我们也不希望这样。不是说你不该死,只是我们更想用别的方法解决问题。
    桑托尔:我们之前用我来当谈判筹码?
    第二任审讯者:是的,现在仍然是。
    桑托尔:等等,别走。我们谈谈,我可以帮你们
    第二任审讯者:怎么帮?
    桑托尔:不是你们想的那种方式。但我知道其他人是怎么想的。在谈判中,那是很重要的。
    第二任审讯者:你觉得你有影响力,就写吧!你觉得有必要的话,也可以写给美国大使
    桑托尔:好,我也会这么做。但首先你得告诉我现在的情况。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是发生了什么事,对吧?请坐吧!
    第二任审讯者:昨天之前,我们和政府本来势均力敌。昨天,我们抓住了另一名美国国际开发署官员
    桑托尔:谁?
    第二任审讯者:一个农业工程师。我们占有谈判优势。政府本来会接受谈判条件或者辞职。事实上,他们本来已准备辞职。这个时候警察却逮捕了我们几名同志。
    桑托尔:几名?
    第二任审讯者:好几个
    桑托尔:重要的成员?
    第二任审讯者:我们的同志都很重要。警方宣称他们是最重要的成员。
    桑托尔:那是真的吗?
    第二任审讯者:在某种意义上,是这样的
    桑托尔:政府不会辞职的
    第二任审讯者:对,现在不会了。他们终止了和我们的谈判。内务部部长发表了胜利公报。
    桑托尔:因此你发出最后通牒。
    第二任审讯者:对
    桑托尔:最后通牒只牵涉我一个人?
    第二任审讯者:是的,你是责任最大的一个。我们还有24个小时。你觉得你可以做点什么吗?
    桑托尔:不,我觉得不行
    第二任审讯者:你觉得你的政府不会出面?
    桑托尔:以目前的情况来看,不会
    第二任审讯者:对他们来说,你死了比活着更有用
    桑托尔:是的,我是这样想的。你正处在困境,他们就趁此机会把你铲除。他们会利用你将要做的事。
    第二任审讯者:他们不知道我们会做什么事。
    桑托尔:我不知道你们会怎么做。但我知道他们会怎么做。因为站在他们的立场,我也同样会这么做。什么都不做。
    第二任审讯者:他们从美国找来了100个联邦探员。
    桑托尔:很可能是为了保护领事馆和美国公民,他们对本地警察失去了信心。至于你,你已经别无选择了。如果你杀了我,就会表明你既残酷又无能;如果你不杀我,就是软弱的表现,同样也是无能
    第二任审讯者:我们没多少时间了,你想写就赶快写吧
    桑托尔:好,我会写的。不是写给大使,我要写给我妻子。

  • 头像
    hook2000

    以出口羊毛和肉类闻名的乌拉圭曾经被誉为“拉丁美洲的瑞士”,随着竞争对手的增加,乌拉圭在50年代末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通货膨胀。此时,蒙得维的亚聚集了一群30出头,信奉社会主义思想的知识青年、律师与活动家,他们有着相似的成长背景——从乌拉圭贫困的农村地区成长,看到偏远地区农民的苦难;青年时期来到蒙得维的亚学习,受到古巴社会主义的激情的鼓舞;大学时期修法学,有强烈的改造社会使命感。刚刚30的佩佩穆希卡就是其中一员,而为首的劳尔森迪克很快将这群志趣相投的人秘密召集到一起,组成了以社会主义改革为目标的政治运动联盟“图帕马洛人”。n森迪克知道,随着经济衰落和政府腐败的自由落体运动,图帕马洛运动将不可能用和平的方式达成。于是,他提出了“言语使我们分裂,行动使我们团结!”的口号,以此为号召的图帕马洛人先后抢劫了数个武器商店和银行,并把抢劫银行的钱分给穷人。有着单纯革命理想的青年人成为了城市里的游击队,他们把自己的政治左派形象塑造成罗宾汉,越来越浪漫,也越来越暴力。随着和当局的对峙越来越严重,他们先后绑架或试图绑架过美国、巴西、英国和本国的数位政治官员,以此获得高额的赎金和释放同伙的条件。n1967年,接替死去的军人总统而上台的豪尔赫帕切科阿雷科开始了自己与图帕马洛人和经济衰退的对抗。在政府的强烈干预下,乌拉圭的经济衰退有所放缓,但是通货膨胀仍然肆虐;越来越多的“图帕马洛人”被捕,并被投入专门关押政治犯的蓬卡雷塔斯监狱。佩佩穆希卡与其他9名积极分子则被投入另一个监狱,在那里过了13年监狱生活。n然而,“图帕马洛人”并没有因此消失,反而越挫越勇。1970年,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将审讯专家丹米特廖内借调给豪尔赫,米特廖内是审讯、刑讯逼供的专家,他的任务是将“审讯”犯人的方法传授给乌拉圭的警察系统。“图帕马洛人”并不知道米特廖内的这一身份,他们以为他只是美国政府借给乌拉圭平息混乱的专员,但他们阴差阳错绑架对了人。他们以人质要求政府释放囚犯,但豪尔赫拒绝妥协,最后米特廖内被处决。这一死亡震动了当时的尼克松政府,而就在一年以后,包括劳尔森迪克在内的111名“图帕马洛人”成员成功地在蓬卡雷塔斯策划了一次越狱行动,这些人部分逃到了阿根廷,还有的如劳尔森迪克则远渡欧洲的西班牙、法国避难。豪尔赫的政府颜面尽失,在一些贫困的农村,人们甚至打出了“图帕马洛人,快来绑架我吧!”这样的标语,政府的合法性不断遭到民众的质疑,豪尔赫在与左派的斗争中并没有胜利。n

  • 头像
    罗宾汉
    没想过政治电影能这样拍,如此紧张紧凑的节奏,悬念百出的情节,简直直逼好莱坞商业大片的架势,光是开头那个策划绑架的平行剪辑场景足以让人叹为观止。Costa-Gavras不愧为政治惊悚片的大师级导演,这部绝对要比《大冤狱》要好看,尽管也是同样的男主角出演。不仅场景变化复杂多变,而且揭露主题的手法相当出色,用误导性的倒叙引入,一步步剥开被绑架人质的真正身份,令观众的对人质的同情感渐渐消失,直至完全转移到绑匪身上。而人质最终的结局则充满了强烈的讽刺意味,在阴险奸诈的政治世界里,不仅人性和道德丧失司空见惯,很可能连性命也会沦为陪葬品。这一点倒是跟《大冤狱》的主题如出一辙,至少我感觉到无论是冠冕堂皇的法律正义审判,还是理直气壮的打击恐怖分子活动,都只不过披上了一件色彩特别的政治外衣而已。没有人在政治世界里可以全身而退。

    导演的左派倾向在片中展露无遗,我颇为欣赏他这种勇气和胆识,尤其是在70年代那个敏感的时期。当然,我也无法想象当时西方社会的宽容度,尤其是影片中矛头所向的美国。从没听说过有哪位总统或政党人士主动跳出来对导演指责和迫害。我猜,这一定跟当时的国际政治环境有密切的关系。
本网站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即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1-2025  合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