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伊夫·蒙当雷纳托·萨尔瓦托雷O.E.汉斯雅各布·韦伯让-吕克·比多莫里斯·泰纳克伊薇特·埃蒂耶旺EvangelinePeterson哈拉尔德·沃尔夫NemesioAntúnez安德烈·福尔肯阿尔多·弗朗西亚RafaelBenavente雅克·贝汉FernandoGallardo朱利安·吉约马尔格洛利亚·蒙奇梅尔赫克托·诺圭拉AlejandroSievekingJaelUnger
类型:剧情惊悚导演:科斯塔-加夫拉斯 状态:HD 年份:1972 地区:法国 语言:法语 豆瓣ID:1304076热度:2 ℃ 时间:2023-01-22 11:43:57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这部电影首先是可以推荐给喜欢《首尔之春》的朋友。些许是叙述的方式起了作用,本片的悬疑的那根弦一直拉得很紧,一步步牵着观众在走,人物的塑造上面立体可信。同为政治悬疑片,比《首尔之春》高了不止一个台阶。可惜好像知道的人很少。
以下涉及少量剧透~
警方全市范围拉起警戒线,几乎出动了全部警力,路上行车驾驶位前方几乎都挂贴了两张打印的A4人脸,路上随便一个都可能是警方的便衣,关卡对所有路过的车辆进行搜查,也包括行人……影片在这种森严紧张的氛围中拉开了序幕。而影片的第一个镜头对准的是一辆停泊的深绿色车辆,那个镜头有1、2分钟之久,然后在搜索一阵以后又回到了这辆车,拉开车门发现有个人躺在那里,据说就是警方搜索的两人之一。此刻他已经是一个死人了,一个被打死的人质,也是整个故事的结尾。
这个死人是菲利普 迈克 桑托尔,是美国国际开发署驻乌拉圭的一位领导官员,他在大约一周前被革命者绑架,同时被绑架的另一位是巴西驻乌拉圭领事。被绑架后,菲利普 迈克 桑托尔遭遇了很理性的审讯,革命者掌握了他带领乌拉圭警方训练乌拉圭警方对乌拉圭国内政治人士采取暴行的事实,并希望他认罪。同时革命党对政府喊话,期望用两名人质换取政府释放政治犯,并逼迫现任政府辞职。
审讯最开始,菲利普 迈克 桑托尔表达自己赞同所有人要获得公平的待遇,表达自己想建立公正幸福的社会和革命者并无不同,试图和革命者站在同一战线,但是被革命者一句命中脉门,指出他认同特权的存在,认同道德秩序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剥削,指出他自以为自己是一个管事的人,实质也不过是一个跑腿的人。
菲利普 迈克 桑托尔并未被击倒,他是个非常经验老道的家伙,既然无法获取革命者的同情,接下来他就誓死抵赖自己参与政治活动,坚称自己不过时个技术人员。然而,当革命者把证据一一摆在他的面前——那些文件、资料、甚至于他历来参与政治参与警察部队暴力训练等照片事实,他百口莫辩之余,有点感叹革命者的情报能力。
整个审讯过程都没有任何施暴的行为。桑托尔在绑架过程中因意外遭受的枪伤也得到了及时治疗,革命者还对外公布了两位人质的身体情况。这群人到底是什么人呢?
影片双线叙述,一边是革命者的行动,另一边是政府的应对。绑架发生后,革命者也提出了诉求。政府急忙忙召集会议,先由内务部部长发布不妥协的声明,然后总统不赞同声明可代表政府,无冕之王用一个接一个犀利的问题逼迫政府尽快拿出态度,同时通过正义议员之口表明了革命者的身份“一群反抗压迫、腐败和特权的革命力量”。他们审讯时戴着头套,说明他们都是群众的一份子,有着自己的生活和平凡的岗位;他们掌握证据,训练有素,对待人质有礼有节,他们不是暴徒,他们反对暴力,也不主张以暴制暴。
双方在几天僵持后纷纷采取了行动。革命者绑架了第三人——美国国际开发署的一名农业工程师,那其实不是他们的目标人物,这次行动对他们没有任何帮助;而政府突发制胜,在革命者一聚会点布局,一举抓获了十几名革命党,其中包括菲利普 迈克 桑托尔的主审人员。一下子平衡被打破,革命者这一方的局势落败了,政府趾高气昂地发布了胜利通报,并单方面中断了谈判,革命者不得已发出最后通牒“如果政府不放人,他们将处死菲利普 迈克 桑托尔”(最后通牒仅涉及菲利普 迈克 桑托尔一人,因为只有他是政府和警察不易暴力施政的负责人)此刻他们已经骑虎难下,如果不杀人质,那是软弱无能,如果杀了,那是既残酷又无能。革命者对桑托尔处死前进行了全员投票,在大多数成员同意的情况下做出了“杀”的定夺。
知道形势后,桑托尔清醒地判断自己命理劫数难逃,本来准备写信给美国大使做最后的困兽之搏,改为给妻子家人写信了。被革命者说中了,他这个“跑腿的”最终还是一枚弃子。对政府而言,无论是乌拉圭政府还是美国政府,他死比活着更有价值。作为政客,他太了解了。
听说某些地方已经把“为人民服务”改成了“为大局服务”。什么是大局?政府就是大局。桑托尔的死也是为政府的大局服务。他成了一颗有效的棋子。
以下为影片中阶段颇有意味的台词:
1. 革命者对桑托尔第一次审讯部分
2. 政府逮捕革命党后,记者对部长的采访
3. 桑托尔被决定处死后和革命者的对话
以出口羊毛和肉类闻名的乌拉圭曾经被誉为“拉丁美洲的瑞士”,随着竞争对手的增加,乌拉圭在50年代末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通货膨胀。此时,蒙得维的亚聚集了一群30出头,信奉社会主义思想的知识青年、律师与活动家,他们有着相似的成长背景——从乌拉圭贫困的农村地区成长,看到偏远地区农民的苦难;青年时期来到蒙得维的亚学习,受到古巴社会主义的激情的鼓舞;大学时期修法学,有强烈的改造社会使命感。刚刚30的佩佩穆希卡就是其中一员,而为首的劳尔森迪克很快将这群志趣相投的人秘密召集到一起,组成了以社会主义改革为目标的政治运动联盟“图帕马洛人”。n森迪克知道,随着经济衰落和政府腐败的自由落体运动,图帕马洛运动将不可能用和平的方式达成。于是,他提出了“言语使我们分裂,行动使我们团结!”的口号,以此为号召的图帕马洛人先后抢劫了数个武器商店和银行,并把抢劫银行的钱分给穷人。有着单纯革命理想的青年人成为了城市里的游击队,他们把自己的政治左派形象塑造成罗宾汉,越来越浪漫,也越来越暴力。随着和当局的对峙越来越严重,他们先后绑架或试图绑架过美国、巴西、英国和本国的数位政治官员,以此获得高额的赎金和释放同伙的条件。n1967年,接替死去的军人总统而上台的豪尔赫帕切科阿雷科开始了自己与图帕马洛人和经济衰退的对抗。在政府的强烈干预下,乌拉圭的经济衰退有所放缓,但是通货膨胀仍然肆虐;越来越多的“图帕马洛人”被捕,并被投入专门关押政治犯的蓬卡雷塔斯监狱。佩佩穆希卡与其他9名积极分子则被投入另一个监狱,在那里过了13年监狱生活。n然而,“图帕马洛人”并没有因此消失,反而越挫越勇。1970年,美国联邦调查局FBI将审讯专家丹米特廖内借调给豪尔赫,米特廖内是审讯、刑讯逼供的专家,他的任务是将“审讯”犯人的方法传授给乌拉圭的警察系统。“图帕马洛人”并不知道米特廖内的这一身份,他们以为他只是美国政府借给乌拉圭平息混乱的专员,但他们阴差阳错绑架对了人。他们以人质要求政府释放囚犯,但豪尔赫拒绝妥协,最后米特廖内被处决。这一死亡震动了当时的尼克松政府,而就在一年以后,包括劳尔森迪克在内的111名“图帕马洛人”成员成功地在蓬卡雷塔斯策划了一次越狱行动,这些人部分逃到了阿根廷,还有的如劳尔森迪克则远渡欧洲的西班牙、法国避难。豪尔赫的政府颜面尽失,在一些贫困的农村,人们甚至打出了“图帕马洛人,快来绑架我吧!”这样的标语,政府的合法性不断遭到民众的质疑,豪尔赫在与左派的斗争中并没有胜利。n
导演的左派倾向在片中展露无遗,我颇为欣赏他这种勇气和胆识,尤其是在70年代那个敏感的时期。当然,我也无法想象当时西方社会的宽容度,尤其是影片中矛头所向的美国。从没听说过有哪位总统或政党人士主动跳出来对导演指责和迫害。我猜,这一定跟当时的国际政治环境有密切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