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琼·克劳馥斯特林·海登梅赛德丝·麦坎布雷奇斯科特·布兰迪沃德·邦德本·库珀欧内斯特·博格宁约翰·卡拉丁罗亚尔·达诺弗兰克·弗格森保罗·菲克斯里斯·威廉姆斯伊恩·麦克唐纳特雷弗·巴德特GeorgeBellBobBurrows奇克·汉南法兰克·马洛JackMontgomery罗伯特·奥斯特洛丹佛·派尔RockyShahan谢布·伍利威尔·赖特
类型:剧情西部导演:尼古拉斯·雷 状态:HD 年份:1954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豆瓣ID:1303575热度:0 ℃ 时间:2023-01-21 18:51:04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一部反类型的西部片,甚至是预示“西部”神话走向终结的西部片。
时间上隐去了主角相遇离别、白手起家建客栈的“五年”,聚焦在驱逐和逃亡的“一天”,背后指向的是19世纪的终结,工业革命后火车贯通东西,老西部的土地和产业结构面临变革的危机。
情节矛盾上表面是两男两女的四角恋情纠葛,背后是以反派女二为首的小镇众人和琼克劳馥之间面对“变局”的不同立场,火车来客对于客栈来说是带来商机的消费潜力,对于小镇居民则更多是抢夺资源和土地的“入侵者”。众人对女主的驱逐也可看作另一种以“欲加之罪”开展的“猎巫”,一场给贫困无聊寻找替罪羊出口的党同伐异之争。
尤为独特的是片中倒转的性别叙事,女性角色从被害者和蛇蝎女的套路中走出成为对决的主体,男性成为爱情囚徒和无力无用的守护者。深夜男女主的对白里,男人要的是“爱我,等我”的谎言/故事,女人在乎的则是一砖一瓦的家业建设。从命名方式上,男人也软化为“跳舞的孩子”和“吉他”。本质上两位女性试图杀死的都是一种带有威胁的女性气质。女二最后一枪命中那位典型的浪子,也是杀死“让自己感到还像个女人”的对象,因为西部世界的生存法则就是“像个男人,成为男人”。
但讽刺的是,一开始卸下武装像个男人那样用拳头说话的匪帮成员,最后成为团队的叛徒,以非正义的方式倒戈暗算。另一个孩子形象的角色被“父辈”的法官和警察逼供诓骗,背后是司法和执法的双标陷阱,“大老爷”对子民的制裁。
色彩和服装参与叙事表意的作用也很突出。女主几次登场从男人一样的蓝衬衫到深夜互诉衷肠时代表情欲和女性色彩的粉红色,次日在内心达成阶段和解后的蓝衬衫配红方巾,在一片“黑色秃鹫”的围追堵截里代表无辜者的纯白色裙子,以及逃亡和对决时再次回归鲜红色的主色,化为复仇的火焰。反派角色随大队人马出动时,身着丧服(给自己送终),修女似的头巾掉落,就像卸下了道德卫道士的伪装。
反类型的“反常”还体现在人物的动机和行动走向上。在经典西部片中,常见的结构是主人公作为“闯入者”路过各方力量角逐的小镇,经过一番斗争/守卫后又离开小镇。本片的叙事动力从另一个方向出发,是对抗驱逐的坚守。高潮段落中,汹涌的人群反而静止、停滞,作为旁观者失去行动力,似乎行侠仗义的梦想终将随着火车呜鸣消散,英雄已死,观众常在。
本片可以看作是一次对西部片的颠覆,与传统西部片中的主角牛仔不同,取而代之的是独自一人在荒漠开酒吧的女主角威伊娜,而以往象征文明的小镇(社区),在这里是愚昧排外保守的,甚至个人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警长的无用),私刑与暴力成为他们对抗外来者的手段,而归根结底小镇居民害怕的是以女主角为代表的新技术(铁路)、新移民、新事物。
女性角色的塑造脱离固有的花瓶设计,被凝视的成为凝视的主体,如克劳馥的出场:站在二楼凝视强尼(楼下的男人们),两个女人的对抗也是本片的主线,牛仔则成为旁观者。片中克劳馥的服装设计也有意思,一开场她身穿蓝色衬衫及裤子,但当强尼出现后她换上了突显她女性特质的裙子(像个“女人”一样,当然是传统观念里的女人),而裙子差点使她丧命(火扑到裙子上),于是她换上了裤子,但上衣变得更为鲜艳(红色、黄色)。
“像男人一样”(台词)成为她生存的方式,甚至克劳馥的表演也在朝着这方面发展。初看时觉得美中不足之处正在于此,因为即使主角是女性,但她根本上是一个“假女人”,女性特质在这里成为累赘,“像个男人”才使她生存下去,根本上没有脱离传统西部片的男性叙事。但过了一段时间再想起,发现我之前的观点“女性特质在这里成为累赘”是种误读,我当时浅薄地把裙子=女性特质关联在一起了,更确切地说应该是“传统道德观念所塑形的符合男权社会审美的女性形象是累赘,而这正是女主角所撕破的假面,不需要给特立独行的、坚强的女主角贴上“像男人一样”的标签。
男孩塔奇的角色设计更是对传统西部片叙事的背反,传统西部片里常会出现引导者牛仔(男人)和牛仔的跟随者(男孩)这样的二元的角色设置,比如《搜索者》。男孩最后会成长为男人,成为牛仔的精神继承人,从而完成他的人物弧光。而本片男孩塔奇的出场是标准的“男孩成为男人”的设置,我们猜测他之后可能会在一次英勇的牺牲中得到团队的认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男人。但剧情发展出人意料,他成为了最不耻的出卖者,这简直是对男孩成长叙事的揶揄和反叛。
尼古拉斯·雷的《荒漠怪客》,披着类型片中最包容的西部片的外衣,实则是最直言不讳的性心理情节剧之一。
想一下:电影制作过程捉襟见肘。剧情聚焦在“镇外”一座两层楼高的酒馆里。但除了一个银行的外立面和室内场景之外,我们便无从知晓这“镇子”是什么样的。
同样稀缺的还有布景,尽管核心角色(琼·克劳馥饰)所扮演的客栈老板娘的角色走马灯似的变换着戏服,但我们却从未有到过她的卧室——她出现在主楼的大厅中,从那似神圣的内殿般的二楼浮现出来。
这是一部由共和影业推出的廉价西部片。而且,还是它所处年代里最为大胆与风格化的电影,它怪异、扭曲,带着政治色彩。
克劳馥买下了小说原著的改编权,尼古拉斯·雷在导演合同上签了字,我不知道他们是否曾公开谈论过这部电影隐藏的主题。
其中之一显然是雌雄同体。克劳馥所扮演的老板娘维耶娜据说和约翰尼·吉他(斯特林·海登饰)陷入爱河,但是有五年没有见过他了。
维耶娜可以轻而易举地由硬汉模式切换到娘娘腔男人模式,她的酒保向约翰尼说道,“我从未见过一个比她更像男人的女人。”
而老板娘维耶娜的死对头艾玛(赛德丝·麦坎布雷奇饰)爱上了丹辛·基德,并且由于他爱上了老板娘而妒火中烧。
但是这部电影里,几乎没有一个艾玛挪开狠狠盯着维耶娜的双眼而去注视基德的镜头。
无论这两个女人对男人们作何评价,所有的性能量都发生在她们之间。克劳馥本来想让克莱尔·特雷弗来演这个角色,但是制片厂——或许是因为已经仔细研究过剧本——坚持要用麦坎布雷奇,按照他们的说法,她并非女同性恋,但是在其他电影中演过一次。
这次选角的故事为克劳馥这位坏女人的传奇形象又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据传有一天,她将麦坎布雷奇的戏服扔在一条公路上。
犹如克劳馥和贝蒂·戴维斯在《兰闺惊变》里的冤家路窄那样,这种因厌恶而生的化学反应是显而易见的。
两个女人都穿着恋物癖式的紧身黑皮衣、真丝服装以及牛仔裤,对于1954年的色情作品研究者来说,这种形象再熟悉不过:紧束着腰身、长筒靴、长村衣、紧身胸衣、长长的睫毛与鲜艳的口红,赋予我们《穿高跟鞋的撒旦》中的梅格·迈尔斯的形象。
据闻,麦坎布雷奇现实中是一位“养牛大王”(不是女皇),支配着一群牛仔和男仆,在他们面前摆出一种不屑一顾的姿态。
她比他们都矮,但却一直趾高气扬。而他们则都一副畏缩缩的样子。
克劳馥在片中经常出现在她二楼护栏的上方,摄影机带仰拍敬畏着她。忠厚老实、井井有条的管家萨姆很听她的话,即使没有客人,他也要把轮盘转起来,因为维耶娜爱听那个声音。
纵观整部电影,被酒馆所吸引的并非等闲之辈,而全部都是剧情中的人物。
还有哪部西部片中的男主角有本片这样漫不经心?《荒漠怪客》其实讲述的是维那娜和艾玛之间的深仇大恨,斯特林·海登应该也知道这一点。
由于维耶娜担心遭受枪炮之灾,于是请他过来保护她。他声称自己已经金盆洗手,声音柔和,谈到了他过去深爱着维耶娜,他的懊悔之情缺乏说服力,整个人也显得轻松过头, 满不在乎。
斯特林·海登此前很少如此。影评人丹尼斯·施瓦茨回忆道:“弗朗索瓦·特吕弗说本片使他想到《美女,与野兽》,而斯特林·海登是那位美女。”
剧情很荒唐。维耶娜在镇外选了一块地盖起一家酒馆。
我们不确定一位没有什么身家财产的单身女性如何能买下它,但我们记得玛琳·黛德丽在《上海快车》里所说的那句话:“”我经历了好几个男人,才将名字改成了,‘上海莉莉’。”
显然,维耶娜现在已经全额付清了,但是有一条铁路将要穿过这里,镇上的人担心火车将会经过她酒馆门口,这会抢走他们的生意。
这个镇子由艾玛领导的麦基弗斯和他的傀儡治安官控制着。
他们在盘查着维耶娜所知道的一柱驿站马车大劫案。被抢走的现金本来是要存进她哥哥的银行里去。
既然丹辛·基德拒绝了艾玛的爱意,于是他便可以和他的死党们一起抢劫银行。这是站得住脚的理由,不是吗?
约翰尼·吉他大约和他们同一个时间到的银行。这是巧合?想象一下这个画面:臭名昭著、你死我活的老西部,以及一个手上除了一把吉他就什么也没有的牛仔。
好吧,他确实弹过一次。但是这里有一个秘密:“吉他”是五年前,就已金盆洗手的著名快枪手约翰尼·洛根的化名。
维耶娜曽是吉他的恋人,两人的恋情结束于他“还没准备好”结婚这句话。
而治安官麦基弗斯等人,试图诬陷某人——可能是基德——抢劫了驿站马车。他们的怀疑并非无理取闹,因为事实上,这部电影里除了跟在麦基弗斯身后挤进屋子里来的千人一面的傻蛋之外,便再没有其他角色。
他们调查的力度,以及试图迫使镇上居民相互指控,构成了对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House Un-American Actvities Commitee)的直接讽刺,该委员会曾在1954年试图迫使被断言为共产主义者的人互相揭发,“指名道姓”。
本电影剧本就是由其中上了黑名单的本·马多代笔创作的。因此约翰尼·吉他说出他的真名的场景,是一个意味深长的时刻。
这部电影有着许多非同凡响的时刻,其中相当重要的一个是一直穿黑色衣服的克劳馥突然以一袭美艳照人的全白女礼服出现在楼厅中,而且还以现场独秦音乐吓了人们一大跳。
看她和约翰尼打情骂俏也是很享受的一件事。下面是本应出现在彼时谈吐简练的百老汇社会戏剧上的一段对话:
约翰尼:你忘了多少男人?n维耶娜:和你记得的女人一样多。n约翰尼:别走。n维耶娜:我没动。n约翰尼:对我说些动听的话。n维耶娜:没问题。你想听什么?n约翰尼:对我撒个谎。告诉我这些年来,你一直在等着······n维耶娜:这些年来我一直在等着。n约翰尼:告诉我,要是我不回来,你会活不下去。n维耶娜:如果你不回来,我会活不下去。n约翰尼:告诉我你仍如我爱你这般爱着我。,n维耶娜:我仍像你爱我这般爱着你。n约翰尼:谢谢。万分感谢!
这让我在约翰尼身上看见了白兰度的影子,在维耶娜身上看见了雪莉·奈特的影子。这不是西部片的对话,这是玩世不恭的声音。
有一些场景,留给观众去品味,而且我相信你可能对从瀑布到藏身之处的那条路线,同我有一样的困惑。
但是请注意:每个参与这部电影中的人,都拍过不计其数的电影,他们都知道电影中的刻板套路和陈词滥调,而且一定也知道他们打破了多少。
在拍摄那些显然是对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的控诉场景时,他们是否在想由于电影被用如此滑稽可笑的故事包裹着,因此他们便可以逍遥法外?
它在那时看起来滑稽可笑,在现在看则显得离奇古怪。你对这家酒馆、这座小镇以及在这块无人居住的土地上上演的悲剧思考得越多,你就越会发现他们其实是赌上自己的性命来掷骰子。
转起轮盘来,我喜欢听它的声音。
演员
15年2023
追魂镖
万灵
霹雳甜心
探险迷局
本片为导演何梦华1968年的作品故事描述,青虹大...
播放指数:990℃
一部反类型的西部片,甚至是预示“西部”神话走向终结的西部片。
时间上隐去了主角相遇离别、白手起家建客栈的“五年”,聚焦在驱逐和逃亡的“一天”,背后指向的是19世纪的终结,工业革命后火车贯通东西,老西部的土地和产业结构面临变革的危机。
情节矛盾上表面是两男两女的四角恋情纠葛,背后是以反派女二为首的小镇众人和琼克劳馥之间面对“变局”的不同立场,火车来客对于客栈来说是带来商机的消费潜力,对于小镇居民则更多是抢夺资源和土地的“入侵者”。众人对女主的驱逐也可看作另一种以“欲加之罪”开展的“猎巫”,一场给贫困无聊寻找替罪羊出口的党同伐异之争。
尤为独特的是片中倒转的性别叙事,女性角色从被害者和蛇蝎女的套路中走出成为对决的主体,男性成为爱情囚徒和无力无用的守护者。深夜男女主的对白里,男人要的是“爱我,等我”的谎言/故事,女人在乎的则是一砖一瓦的家业建设。从命名方式上,男人也软化为“跳舞的孩子”和“吉他”。本质上两位女性试图杀死的都是一种带有威胁的女性气质。女二最后一枪命中那位典型的浪子,也是杀死“让自己感到还像个女人”的对象,因为西部世界的生存法则就是“像个男人,成为男人”。
但讽刺的是,一开始卸下武装像个男人那样用拳头说话的匪帮成员,最后成为团队的叛徒,以非正义的方式倒戈暗算。另一个孩子形象的角色被“父辈”的法官和警察逼供诓骗,背后是司法和执法的双标陷阱,“大老爷”对子民的制裁。
色彩和服装参与叙事表意的作用也很突出。女主几次登场从男人一样的蓝衬衫到深夜互诉衷肠时代表情欲和女性色彩的粉红色,次日在内心达成阶段和解后的蓝衬衫配红方巾,在一片“黑色秃鹫”的围追堵截里代表无辜者的纯白色裙子,以及逃亡和对决时再次回归鲜红色的主色,化为复仇的火焰。反派角色随大队人马出动时,身着丧服(给自己送终),修女似的头巾掉落,就像卸下了道德卫道士的伪装。
反类型的“反常”还体现在人物的动机和行动走向上。在经典西部片中,常见的结构是主人公作为“闯入者”路过各方力量角逐的小镇,经过一番斗争/守卫后又离开小镇。本片的叙事动力从另一个方向出发,是对抗驱逐的坚守。高潮段落中,汹涌的人群反而静止、停滞,作为旁观者失去行动力,似乎行侠仗义的梦想终将随着火车呜鸣消散,英雄已死,观众常在。
倔强、正直、勇敢的韦伊纳似乎应该是本片主角,睿智的她预见了火车开通将带来的客流和财富,在荒漠中建成了自己的沙龙坐等发达。但最终沙龙被仇人艾玛所毁,自己被出卖险些送命,幸得归来的前男友及时相救。最后艾玛杀掉了追求韦伊纳的现男友,韦伊纳杀掉了艾玛,韦伊纳和前男友在水帘洞前热泪拥吻,终成眷属。不得不说,这都是什么鬼。
西部片的看点是跑马和枪战,而四角恋之二的两位女主角当然只能演文戏,嘴炮大战。有意思的是,艾玛所扮演的充满仇恨的形象是典型的中产阶级厌女症(扮演女人的男人),以守护各位乡绅老爷的仁义道德为己任,而男士们则显得宽容大度,似乎他们的枪只为正义而战。韦伊纳原本有理有据有节的斗争哲学在艾玛的破坏下节节败退,成就一番事业的理想最终被与前男友复合的幸福替代,于是才明白,嘴上说着事业事业心里想的却是爱情爱情呢。从这个意义来看,与其说这是一部反类型西部片,不如说是一部爱情主题的仿西部片。
当然,女性主角在西部片中的确是凤毛麟角,尤其是最终的决斗也刻意让男性角色退避,只在韦伊纳和艾玛之间展开。一天一夜的故事紧张紧凑。韦伊纳和吉他之间的对话也写得非常漂亮,饱含旧爱嗔怪后悔嫉妒压抑和真情。而韦伊纳正义勇敢有情有义的女性形象也是非常大胆,衬衣加丝巾/带的形象设计英气逼人。然而都帅成这样了,片名竟然还是Johnny Guitar。前男友什么的,真是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呢。
<图片1>
<图片2>
<图片3>
本片可以看作是一次对西部片的颠覆,与传统西部片中的主角牛仔不同,取而代之的是独自一人在荒漠开酒吧的女主角威伊娜,而以往象征文明的小镇(社区),在这里是愚昧排外保守的,甚至个人权力凌驾于法律之上(警长的无用),私刑与暴力成为他们对抗外来者的手段,而归根结底小镇居民害怕的是以女主角为代表的新技术(铁路)、新移民、新事物。
女性角色的塑造脱离固有的花瓶设计,被凝视的成为凝视的主体,如克劳馥的出场:站在二楼凝视强尼(楼下的男人们),两个女人的对抗也是本片的主线,牛仔则成为旁观者。片中克劳馥的服装设计也有意思,一开场她身穿蓝色衬衫及裤子,但当强尼出现后她换上了突显她女性特质的裙子(像个“女人”一样,当然是传统观念里的女人),而裙子差点使她丧命(火扑到裙子上),于是她换上了裤子,但上衣变得更为鲜艳(红色、黄色)。
“像男人一样”(台词)成为她生存的方式,甚至克劳馥的表演也在朝着这方面发展。初看时觉得美中不足之处正在于此,因为即使主角是女性,但她根本上是一个“假女人”,女性特质在这里成为累赘,“像个男人”才使她生存下去,根本上没有脱离传统西部片的男性叙事。但过了一段时间再想起,发现我之前的观点“女性特质在这里成为累赘”是种误读,我当时浅薄地把裙子=女性特质关联在一起了,更确切地说应该是“传统道德观念所塑形的符合男权社会审美的女性形象是累赘,而这正是女主角所撕破的假面,不需要给特立独行的、坚强的女主角贴上“像男人一样”的标签。
男孩塔奇的角色设计更是对传统西部片叙事的背反,传统西部片里常会出现引导者牛仔(男人)和牛仔的跟随者(男孩)这样的二元的角色设置,比如《搜索者》。男孩最后会成长为男人,成为牛仔的精神继承人,从而完成他的人物弧光。而本片男孩塔奇的出场是标准的“男孩成为男人”的设置,我们猜测他之后可能会在一次英勇的牺牲中得到团队的认可,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男人。但剧情发展出人意料,他成为了最不耻的出卖者,这简直是对男孩成长叙事的揶揄和反叛。
尼古拉斯·雷的《荒漠怪客》,披着类型片中最包容的西部片的外衣,实则是最直言不讳的性心理情节剧之一。
想一下:电影制作过程捉襟见肘。剧情聚焦在“镇外”一座两层楼高的酒馆里。但除了一个银行的外立面和室内场景之外,我们便无从知晓这“镇子”是什么样的。
同样稀缺的还有布景,尽管核心角色(琼·克劳馥饰)所扮演的客栈老板娘的角色走马灯似的变换着戏服,但我们却从未有到过她的卧室——她出现在主楼的大厅中,从那似神圣的内殿般的二楼浮现出来。
这是一部由共和影业推出的廉价西部片。而且,还是它所处年代里最为大胆与风格化的电影,它怪异、扭曲,带着政治色彩。
克劳馥买下了小说原著的改编权,尼古拉斯·雷在导演合同上签了字,我不知道他们是否曾公开谈论过这部电影隐藏的主题。
其中之一显然是雌雄同体。克劳馥所扮演的老板娘维耶娜据说和约翰尼·吉他(斯特林·海登饰)陷入爱河,但是有五年没有见过他了。
维耶娜可以轻而易举地由硬汉模式切换到娘娘腔男人模式,她的酒保向约翰尼说道,“我从未见过一个比她更像男人的女人。”
而老板娘维耶娜的死对头艾玛(赛德丝·麦坎布雷奇饰)爱上了丹辛·基德,并且由于他爱上了老板娘而妒火中烧。
但是这部电影里,几乎没有一个艾玛挪开狠狠盯着维耶娜的双眼而去注视基德的镜头。
无论这两个女人对男人们作何评价,所有的性能量都发生在她们之间。克劳馥本来想让克莱尔·特雷弗来演这个角色,但是制片厂——或许是因为已经仔细研究过剧本——坚持要用麦坎布雷奇,按照他们的说法,她并非女同性恋,但是在其他电影中演过一次。
这次选角的故事为克劳馥这位坏女人的传奇形象又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据传有一天,她将麦坎布雷奇的戏服扔在一条公路上。
犹如克劳馥和贝蒂·戴维斯在《兰闺惊变》里的冤家路窄那样,这种因厌恶而生的化学反应是显而易见的。
两个女人都穿着恋物癖式的紧身黑皮衣、真丝服装以及牛仔裤,对于1954年的色情作品研究者来说,这种形象再熟悉不过:紧束着腰身、长筒靴、长村衣、紧身胸衣、长长的睫毛与鲜艳的口红,赋予我们《穿高跟鞋的撒旦》中的梅格·迈尔斯的形象。
据闻,麦坎布雷奇现实中是一位“养牛大王”(不是女皇),支配着一群牛仔和男仆,在他们面前摆出一种不屑一顾的姿态。
她比他们都矮,但却一直趾高气扬。而他们则都一副畏缩缩的样子。
克劳馥在片中经常出现在她二楼护栏的上方,摄影机带仰拍敬畏着她。忠厚老实、井井有条的管家萨姆很听她的话,即使没有客人,他也要把轮盘转起来,因为维耶娜爱听那个声音。
纵观整部电影,被酒馆所吸引的并非等闲之辈,而全部都是剧情中的人物。
还有哪部西部片中的男主角有本片这样漫不经心?《荒漠怪客》其实讲述的是维那娜和艾玛之间的深仇大恨,斯特林·海登应该也知道这一点。
由于维耶娜担心遭受枪炮之灾,于是请他过来保护她。他声称自己已经金盆洗手,声音柔和,谈到了他过去深爱着维耶娜,他的懊悔之情缺乏说服力,整个人也显得轻松过头, 满不在乎。
斯特林·海登此前很少如此。影评人丹尼斯·施瓦茨回忆道:“弗朗索瓦·特吕弗说本片使他想到《美女,与野兽》,而斯特林·海登是那位美女。”
剧情很荒唐。维耶娜在镇外选了一块地盖起一家酒馆。
我们不确定一位没有什么身家财产的单身女性如何能买下它,但我们记得玛琳·黛德丽在《上海快车》里所说的那句话:“”我经历了好几个男人,才将名字改成了,‘上海莉莉’。”
显然,维耶娜现在已经全额付清了,但是有一条铁路将要穿过这里,镇上的人担心火车将会经过她酒馆门口,这会抢走他们的生意。
这个镇子由艾玛领导的麦基弗斯和他的傀儡治安官控制着。
他们在盘查着维耶娜所知道的一柱驿站马车大劫案。被抢走的现金本来是要存进她哥哥的银行里去。
既然丹辛·基德拒绝了艾玛的爱意,于是他便可以和他的死党们一起抢劫银行。这是站得住脚的理由,不是吗?
约翰尼·吉他大约和他们同一个时间到的银行。这是巧合?想象一下这个画面:臭名昭著、你死我活的老西部,以及一个手上除了一把吉他就什么也没有的牛仔。
好吧,他确实弹过一次。但是这里有一个秘密:“吉他”是五年前,就已金盆洗手的著名快枪手约翰尼·洛根的化名。
维耶娜曽是吉他的恋人,两人的恋情结束于他“还没准备好”结婚这句话。
而治安官麦基弗斯等人,试图诬陷某人——可能是基德——抢劫了驿站马车。他们的怀疑并非无理取闹,因为事实上,这部电影里除了跟在麦基弗斯身后挤进屋子里来的千人一面的傻蛋之外,便再没有其他角色。
他们调查的力度,以及试图迫使镇上居民相互指控,构成了对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House Un-American Actvities Commitee)的直接讽刺,该委员会曾在1954年试图迫使被断言为共产主义者的人互相揭发,“指名道姓”。
本电影剧本就是由其中上了黑名单的本·马多代笔创作的。因此约翰尼·吉他说出他的真名的场景,是一个意味深长的时刻。
这部电影有着许多非同凡响的时刻,其中相当重要的一个是一直穿黑色衣服的克劳馥突然以一袭美艳照人的全白女礼服出现在楼厅中,而且还以现场独秦音乐吓了人们一大跳。
看她和约翰尼打情骂俏也是很享受的一件事。下面是本应出现在彼时谈吐简练的百老汇社会戏剧上的一段对话:
这让我在约翰尼身上看见了白兰度的影子,在维耶娜身上看见了雪莉·奈特的影子。这不是西部片的对话,这是玩世不恭的声音。
有一些场景,留给观众去品味,而且我相信你可能对从瀑布到藏身之处的那条路线,同我有一样的困惑。
但是请注意:每个参与这部电影中的人,都拍过不计其数的电影,他们都知道电影中的刻板套路和陈词滥调,而且一定也知道他们打破了多少。
在拍摄那些显然是对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的控诉场景时,他们是否在想由于电影被用如此滑稽可笑的故事包裹着,因此他们便可以逍遥法外?
它在那时看起来滑稽可笑,在现在看则显得离奇古怪。你对这家酒馆、这座小镇以及在这块无人居住的土地上上演的悲剧思考得越多,你就越会发现他们其实是赌上自己的性命来掷骰子。
转起轮盘来,我喜欢听它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