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韩朔刘冠成李美慧张哲浩
类型:动作悬疑武侠古装导演:海涛 状态:HD 年份:2015 地区:大陆 语言:国语 豆瓣ID:26304163热度:2 ℃ 时间:2022-12-01 12:23:30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全文深度剧透,请十部全部看完后观看,否则请勿浪费时间n
转自 侠僧探案传奇@中国夜叉,带图长文。
「李少白的衣服,红色代表普通人,白色是佛,黑色是魔。 不同颜色代表不同心境:侠僧下山,由佛变人又入魔 。」n
看完整个片,梳理了一遍,也许故事,该从上一代皇家开始说起。n
仁宗禅位,但是子嗣尚在,被封王,而这个故事而后就变味了。也许之前禅位本身,也就是个巨大的宫廷阴谋。n
惠能的父亲,也就是大夜叉的爹,作为皇室嫡传,被上一代皇帝逼死。n
而惠能/大夜叉作为皇室嫡系子孙的龙纹玉佩,也被重新刻了一块,变成了旁系子孙的虎纹玉佩。n
年少的宁王被迫躲进少林寺避难,这个时候,一个巨大的计划,就开始酝酿了。n
夜叉,原为阎罗恶鬼,其形丑恶,性暴虐,能食人,后听佛法教化,列为八部天龙众,虔心修佛,一心护法,然仍遭嫉恶,诽谤,人皆避之。n佛善教化,人心险恶,护法食人,又怎怪夜叉。n
夜叉门,就是佛家的护法门,或许,整个阴谋或者说全盘计划,恰恰出自少林。n
不管如何,少林寺方丈收了李少白做弟子,而且作为一个俗家弟子,他精通少林七十二绝技,事实上,本片提过好几次,七十二绝技不是传俗家弟子的,而这时候李少白还没有剃度,学了七十二绝技的少林入室弟子要下山,是要过罗汉大阵的,李少白却已经在山下摆摊算卦了。n
这不合少林的规矩,但,少林方丈却毫不犹豫的推出了这个完全不合规矩的李少白去帮狄八方判案,如果李少白不精通少林绝技,找他去,没意义;如果精通七十二绝技,那在狄八方进少林寺查案的那时,少林方丈惠仁就明显在扯淡。n
好吧,事实上少林方丈是扯淡了,或者说,诓了狄八方。n可为什么要扯淡呢?仅仅是为了,撇清案子和少林的关系么?n无论如何。惠仁隆重的向狄八方推荐了本片核心人物。n
他的六弟子:李少白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我们回过头看这个事情都很奇怪,他是知道李少白是惠能的儿子的,惠能也20多年没见儿子了,那这七十二绝技只可能有两个人传授给李少白。还有一个就是武师父:惠清。n但从这个查案事情上看,为什么不找大师兄二师兄三师兄四师兄五师兄七师兄八师兄,偏偏要找六师兄?很明显六师兄知道七十二绝技的套路手法。n但,六师兄这时候,明显不是个和尚,而是个测字的还留着头发的俗家弟子。而且,已经在山下好久了。。。
容我推断,这个时候,才是李少白进入朝廷和武林视线的时候,但是,这个步骤的关键,恰恰就是没说实话的少林方丈惠仁。n
请君入彀,第一步,达成。n
李少白在追寻第一起案件脉络的时候,曾经去问过武师父,也就是他的义父:惠清n作为当年少林寺三人众之一的他,却语焉不详,甚至给了李少白一个肯定的答案:不是惠能做的。n当然,他甚至都没肯说出惠能的名字,只用了一个惠en...来掩盖。n他也继续说,惠en也不会把功夫传给别人。n他很肯定,要么,他不懂惠能就是大夜叉,要么,他在装傻。n事实上他若真心里没藏事情,那为何要吞吐在惠en这个词语上呢?n若是这么吞吐,难免让我想到,他,也许从一开始,就知道真相,只是,不愿意现在告诉李少白。
武师父/惠清 作为当年事件亲历者,不可能不知道李少白的身份,也不可能不知道齐王的身份,就算他不知道大夜叉是谁,那这么一个高手,看似疯疯癫癫,却给了李少白一个错误的判定,目的又是什么呢?n
事实上,大夜叉/惠能/齐王 本身 也是知道李少白是身负72绝技,至少是个纲要,至少看过全本,不然这一套戏法让谁参透去?最后又怎么能悟出龟息功?n首先他得都会了,才能慢慢理清这个整本阴谋就和少林七十二绝技有关。n那,惠能又是怎么知道李少白已经作为一个俗家弟子却会了七十二绝技呢?n
惠能,惠清,惠仁之间,真的是,一直中断了联系么?n师父,义父,亲父,如果说,后者,一生心血都是为了制造一个巨大的网,来成就李少白。n那,师父和义父,在这个剧本里,又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n难道是蒙在鼓里的好好先生?某左看右看,看似不像。。。n
是什么样一种情怀,让惠清或者惠仁,在李少白还没剃度的时候,就教授了全本给李少白呢?虽然李少白功力还不到火候,但是,72绝技熟读于心已经是铁板钉钉上的事情了。n
n下一个问题:惠仁 当年真的是“逼”死了惠能的妻子么?n惠能真的恨惠仁么?n
用惠清的话来说,惠能是三百年来不世出的天才,就算达摩也得让他三分。n那什么样一种情怀看着自己儿子在仇家那蹲坑,二十年都不出手杀惠仁呢?n带着整个夜叉门,一举歼灭少林,也是可以的吧。n
事实上大结局的时候,死的都是官兵,官兵,以及官兵,地上血肉模糊的,除了方丈那一口,就没有一块皮肉是属于少林僧的。n
惠能真的恨惠仁入骨么?n在惠能和惠仁对决掌力后,惠能并没有进一步下杀手,事实上,下一幕惠仁又声如洪钟的在那讲佛偈了。这就不是一个受重伤的样子,惠清干脆就和喝惠能打成。n少林棍僧的罗汉大阵,惠能是一个也没戳死,甚至,就要戳到某僧的时候还停顿了,总体感觉,就像是武术表演,是的,套路表演。n如果真是生死相搏,楼上那用毒高手莫千里,为何一直袖手旁观?n事实上整个套路里和尚一个没中毒,末了,中毒的却是太子。。。n
这是个很深的疑问,只有一种逻辑说的通。那就是。n少林方丈本就是和惠能,是一伙的,但是碍于少林寺的立场,必须只能顺应朝廷,但骨子里,从头到尾,惠仁都是站在惠能这边的。n
这一口血,不过就是一出戏,关键是,你怎么去看这出戏了。n也许,若干年前惠能离开少林的时候,也不过是一出绝仁断义的苦情戏。n
第9部的时候,庞将军曾经说过一句话:笑书生的实力,不在少林方丈之下。n第10部里,笑书生和绣娘却被一人一掌打飞,当然,明显没死,那到底是方丈实力太强?还是笑书生实力太弱呢?n
我的愚见是:笑书生和绣娘,压根就不弱,因为如果真要对决方丈,楼上还站了一个深不可测的莫千里,他始终就在看戏。n我们做一个可怕的假设:惠仁和惠能,是一伙的,为了少林的地位,惠仁是不可能和朝廷反目的,至少明面上得做的漂亮,那就得和惠能一战,而这战,是以不损伤少林,却名正言顺的维护了少林正统名声为目的的。n
事实上除了齐王的管家貌似被揍的重了点,笑书生和绣娘压根就不是重伤的感觉。n但不管怎么说,都算是交过手了。n
终究惠仁也吐了一口血,当然这不算重伤,因为他遗言都没交代,然后神清气爽的在大殿里又传佛偈了,惠能也没下杀手,惠能给惠仁的那一掌与惠仁给绣娘笑书生的那两掌,实在是太像了,把对手打飞,但是又没打死,甚至可能都没打重伤。n
从太子在后堂里,那一撇笑容,我们可以感觉到太子是认为 齐王父子这次都算是完蛋了。n至少看到这里为止,我们也以为李少白是算完蛋了。n仁者求仁,恩,可加上太子那笑容,心里就不是个味了。。。n
事实上,最后一幕,李少白好端端的躺在佛殿侧堂里,没入殓,连白布都没盖,就是个睡觉的样子。n惠仁压根就知道李少白没死,如果他用的是龟息功骗过了其他人,至少骗不过方丈。或许压根也就没骗方丈,这本就是一出精彩的剧本。n
只是演给那个还没到最后就笑了的太子。而笑在最后的那个,却是李少白。n惠仁依旧是惠仁,方丈依旧是方丈,从头到尾,少林从来没和朝廷为敌过,而和朝廷为敌的大夜叉,早已经叛离少林,而且少林也和大夜叉打了一圈,神似保护了太子,所以,少林依旧是少林,少林依旧是光明圣殿。n
明面上看,是这样的;可你看到的,未必是实际的东西。n至少,方丈是这么教唆众僧的。n
n让我们来回忆下惠仁的教唆吧。。。
是的,太子你看见和以为的,就是这狭隘的视野了。n所以你娃没有笑在最后啊。。。n
某个意义上说,夜叉门的谋反,就是个骗局,n从一开始,惠能/大夜叉要做的,其实就不是谋反,而是名正言顺的血统论,要杀太子,易如反掌,高手进出皇宫如后堂内院。n
狄八方或者李卫什么的,在高手面前不过三脚猫的功夫。n为何要折腾这么半天,只是给皇帝和太子看,看!有人要谋反了。。。看,死了这么多官,有人要谋反了。。。n
玉玺都这么容易就拿走了,拿你太子个人头,很难么?n
少林寺和夜叉门折腾了半天,目的当然不会是真谋反,红脸白脸的唱了这么久,也只是为了一个道统,或者,血统。n
李少白入世,再成魔,需要的是不光是教唆,还有绝仁断义,也就是入魔,也就是黑化。也就需要看清楚世间的残忍和人性的泯灭。n一个优柔寡断的人,只会在政治的漩涡里死的很惨,李少白必须入魔。n
杀了那么多的忠于皇帝和太子的官,只是为了扫清道路,借谋反的名义,但不是真要造反。n从来也不是,因为真要造反,不需折腾。n但是,当皇帝,需要人心。n那就用佛家的大慈大悲和夜叉的大凶大残来衬托这世人眼里的仁义。n折腾的是夜叉门,原因是纯正的皇族血统,原因是被皇帝逼迫妻死子散,报仇心切,合情合理。只是手段残酷。n父子断义,牺牲自己,阻止杀戮的是李少白,大仁大义大智大勇。n世人看在眼里,百官看在眼里,江湖看在眼里。n
世人看见了仁义,却始终看不穿这代价。n因为,看,一个大仁大义的皇族嫡系子孙,用自己的生命来阻止杀戮。n太子没明白,所以他笑了,老皇帝明白了,所以他临死前哀嚎:还我江山。n
人心所向,众望所归,血统纯正;不是每一滴牛奶,都叫特仑苏。n李少白在雨天的回忆里,早就该想明白了。n
n说完仁义,说武林。n
武林是朝廷和夜叉门之间的武林,武林自己需要权衡利弊,但是从李少白步入江湖开始,武林开始朝李少白倾斜了。n
医五七是代表朝廷的,他的奸计被揭露了,所以他死了。n抗衡朝廷和夜叉门的武林自己本身并不知道,他们也陷入彀中。n
因为十三燕,不仅仅是高手十三燕,他是李少白帮助过的十三燕。n陷十三燕的是夜叉门,帮十三燕的是李少白,在李少白父子断义后,换个角度去想,武林,就是李少白的武林。因为十三燕会义无反顾的支持李少白。n
以及种种,至少,看似武林依旧是原来的武林,但,夜叉门这一棋,已经赢了朝廷。n再着,少林虽然抽身武林外,但是武林至尊的位置却依旧在少林,这是个重要砝码。n
加上现盟主十三燕和前盟主徒弟林志,敢问,武林日后去向如何???用屁股想都知道。n
忠于太子和皇帝的官员,大多死了。n皇权在南,夜叉在北,武林在中间;武林里,已经有了明显的倾向了,当然,明着看,不会倾向夜叉,但是,众望就在李少白了。n
这局棋,夜叉门,用自杀式的绝仁断义,重塑了武林,却成就了少白。n这,是看到最后,才想明白的。n
因为新皇权的路上,人心,武林,缺一不可。n我觉得,少白是想明白了。n
整个剧本里,不光是为李少白获得武林的人心,以及百官的人心,也不光是要为李少白隆重推出嫡传皇子的光环。n更重要的,是要让少白懂得去怎么做一个心狠手辣,绝仁断义的明君。n
是的,这看起来很不协调,心狠手辣,绝仁断义怎么会是明君?n因为这就是政治,这就是皇室,这就是世界。n至少在这个环境构架下,的确如此。n
算算李世民杀兄逼父绝仁断义么?算算朱棣逼死建文帝灭方孝孺心狠手辣么?n可他们就是盛世明君。n因为他们心里,少有私情,而装满的是天下。n当然也有装满了私情的皇帝,比如残暴的纣王,独爱妲己。n比如不残暴的唐玄宗,独爱贵妃。n可你残暴不残暴又有啥区别么?都灭了国。n因为你心里装满了情感,却没了天下。n
大夜叉要塑造的,可不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好好先生。n李少白,必须经历各种生死别离。n所以,菱儿必须得死,龙九必须得死,狄八方也得死,才能让少白伤心欲绝,才能让少白了无挂念。n
哦,他还有2个挂念,少林方丈惠仁和武师父惠清。n所以他快绝望的时候,回少林去,惠仁说:不见。。。n他去找惠清,惠清也藏的好好的。。。n
窜通好似的,或者,就是窜通好了。n李少白,你现在,没有任何可以依靠的,没有任何可以挂念的事情了,你就一孤家寡人,你要自生自灭面对这残酷了。n
回到最初的话题,是的,早就窜通好的剧本。n
惠仁和惠清,负责最后的断念,断后路。n
入魔吧,李少白,剩下的,就是你的领悟了。n
n昨天早早睡了,起床补漏下,说起来,既然和少白有感情的都得死。。。比如赵菱儿,比如狄八方,比如龙九,比如丐帮前帮主。n
那为毛线的惠清和惠仁就不用死呢?一个养父,一个师傅,帮李少白绝仁断义还没有够彻底。n
因为惠仁还得接着演,继续推出被救活的李少白,而惠清也得继续演下去,暗着协助李少白继续战斗下去。n
少林一派必须接着光明,并且硬朗,才能挟制住武林的走向。n
突然内心里有一种深深的不安,谁说大夜叉,从头到尾只是一个人呢?n
他始终是带着面具出现的,最后和罗汉大阵对决之前却是没打码的,仿佛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大夜叉,才戴上了夜叉面具。n
你越刻意做什么,就越是你越想给众人表达什么。
这些都是惠能现场告诉你的,你看,面具在我这里,我就是大夜叉。n
可谁告诉你大夜叉平日里不是惠清?又是谁告诉你大夜叉平日里不是惠仁(当然可能惠仁胖了点。。。)n因为有这身武功的,可不只惠能一人,至少还有他两个师兄弟。n
我们只看到这一刹的大夜叉面具下,是齐王,是惠能而已。n或者,大夜叉是两个人,甚至,三个人呢?n
更或,大夜叉只是,一个代号,为了少林而诞生的代号?n
一切回到开始吧:夜叉,原为阎罗恶鬼,其形丑恶,性暴虐,能食人,后听佛法教化,列为八部天龙众,虔心修佛,一心护法,然仍遭嫉恶,诽谤,人皆避之。n佛善教化,人心险恶,护法食人,又怎怪夜叉。n
n休息时间,继续说赵菱儿,赵菱儿的确是死过了,因为齐王的管家没必要和齐王扯淡,至少这个镜头里,没有第三个人存在。n但是第十部的第一幕,却是N年前,赵菱儿看见了莫千里复活一个死人的一幕,赵菱儿被吓到了,摔倒了地上。n赵菱儿的宿命被暗示了,赵菱儿被复活了,虽然有违天理,但更符合人性,这幕里,计划已经安排好了,惠能抱着菱儿说不怕不怕的时候,这一幕,已经就在了计划内了。
n这是设计好的一部分,赵菱儿必须死。n赵菱儿也必定被复活。n不怕不怕,一半是说给赵菱儿听,一半是说给惠仁自己听。n
想来,赵菱儿也是知道这个宿命的。
殊死一搏
KA
战狼2
谍网追凶
血狼犬
恶战
纵使迷失在黑暗里,也不放弃寻找光明 太平洋...
播放指数:1565℃
全文深度剧透,请十部全部看完后观看,否则请勿浪费时间n
「李少白的衣服,红色代表普通人,白色是佛,黑色是魔。 不同颜色代表不同心境:侠僧下山,由佛变人又入魔 。」n
看完整个片,梳理了一遍,也许故事,该从上一代皇家开始说起。n
仁宗禅位,但是子嗣尚在,被封王,而这个故事而后就变味了。也许之前禅位本身,也就是个巨大的宫廷阴谋。n
惠能的父亲,也就是大夜叉的爹,作为皇室嫡传,被上一代皇帝逼死。n
而惠能/大夜叉作为皇室嫡系子孙的龙纹玉佩,也被重新刻了一块,变成了旁系子孙的虎纹玉佩。n
年少的宁王被迫躲进少林寺避难,这个时候,一个巨大的计划,就开始酝酿了。n
夜叉,原为阎罗恶鬼,其形丑恶,性暴虐,能食人,后听佛法教化,列为八部天龙众,虔心修佛,一心护法,然仍遭嫉恶,诽谤,人皆避之。n佛善教化,人心险恶,护法食人,又怎怪夜叉。n
夜叉门,就是佛家的护法门,或许,整个阴谋或者说全盘计划,恰恰出自少林。n
不管如何,少林寺方丈收了李少白做弟子,而且作为一个俗家弟子,他精通少林七十二绝技,事实上,本片提过好几次,七十二绝技不是传俗家弟子的,而这时候李少白还没有剃度,学了七十二绝技的少林入室弟子要下山,是要过罗汉大阵的,李少白却已经在山下摆摊算卦了。n
这不合少林的规矩,但,少林方丈却毫不犹豫的推出了这个完全不合规矩的李少白去帮狄八方判案,如果李少白不精通少林绝技,找他去,没意义;如果精通七十二绝技,那在狄八方进少林寺查案的那时,少林方丈惠仁就明显在扯淡。n
好吧,事实上少林方丈是扯淡了,或者说,诓了狄八方。n可为什么要扯淡呢?仅仅是为了,撇清案子和少林的关系么?n无论如何。惠仁隆重的向狄八方推荐了本片核心人物。n
他的六弟子:李少白
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我们回过头看这个事情都很奇怪,他是知道李少白是惠能的儿子的,惠能也20多年没见儿子了,那这七十二绝技只可能有两个人传授给李少白。还有一个就是武师父:惠清。n但从这个查案事情上看,为什么不找大师兄二师兄三师兄四师兄五师兄七师兄八师兄,偏偏要找六师兄?很明显六师兄知道七十二绝技的套路手法。n但,六师兄这时候,明显不是个和尚,而是个测字的还留着头发的俗家弟子。而且,已经在山下好久了。。。
容我推断,这个时候,才是李少白进入朝廷和武林视线的时候,但是,这个步骤的关键,恰恰就是没说实话的少林方丈惠仁。n
请君入彀,第一步,达成。n
李少白在追寻第一起案件脉络的时候,曾经去问过武师父,也就是他的义父:惠清n作为当年少林寺三人众之一的他,却语焉不详,甚至给了李少白一个肯定的答案:不是惠能做的。n当然,他甚至都没肯说出惠能的名字,只用了一个惠en...来掩盖。n他也继续说,惠en也不会把功夫传给别人。n他很肯定,要么,他不懂惠能就是大夜叉,要么,他在装傻。n事实上他若真心里没藏事情,那为何要吞吐在惠en这个词语上呢?n若是这么吞吐,难免让我想到,他,也许从一开始,就知道真相,只是,不愿意现在告诉李少白。
武师父/惠清 作为当年事件亲历者,不可能不知道李少白的身份,也不可能不知道齐王的身份,就算他不知道大夜叉是谁,那这么一个高手,看似疯疯癫癫,却给了李少白一个错误的判定,目的又是什么呢?n
事实上,大夜叉/惠能/齐王 本身 也是知道李少白是身负72绝技,至少是个纲要,至少看过全本,不然这一套戏法让谁参透去?最后又怎么能悟出龟息功?n首先他得都会了,才能慢慢理清这个整本阴谋就和少林七十二绝技有关。n那,惠能又是怎么知道李少白已经作为一个俗家弟子却会了七十二绝技呢?n
惠能,惠清,惠仁之间,真的是,一直中断了联系么?n师父,义父,亲父,如果说,后者,一生心血都是为了制造一个巨大的网,来成就李少白。n那,师父和义父,在这个剧本里,又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n难道是蒙在鼓里的好好先生?某左看右看,看似不像。。。n
是什么样一种情怀,让惠清或者惠仁,在李少白还没剃度的时候,就教授了全本给李少白呢?虽然李少白功力还不到火候,但是,72绝技熟读于心已经是铁板钉钉上的事情了。n
n下一个问题:惠仁 当年真的是“逼”死了惠能的妻子么?n惠能真的恨惠仁么?n
用惠清的话来说,惠能是三百年来不世出的天才,就算达摩也得让他三分。n那什么样一种情怀看着自己儿子在仇家那蹲坑,二十年都不出手杀惠仁呢?n带着整个夜叉门,一举歼灭少林,也是可以的吧。n
事实上大结局的时候,死的都是官兵,官兵,以及官兵,地上血肉模糊的,除了方丈那一口,就没有一块皮肉是属于少林僧的。n
惠能真的恨惠仁入骨么?n在惠能和惠仁对决掌力后,惠能并没有进一步下杀手,事实上,下一幕惠仁又声如洪钟的在那讲佛偈了。这就不是一个受重伤的样子,惠清干脆就和喝惠能打成。n少林棍僧的罗汉大阵,惠能是一个也没戳死,甚至,就要戳到某僧的时候还停顿了,总体感觉,就像是武术表演,是的,套路表演。n如果真是生死相搏,楼上那用毒高手莫千里,为何一直袖手旁观?n事实上整个套路里和尚一个没中毒,末了,中毒的却是太子。。。n
这是个很深的疑问,只有一种逻辑说的通。那就是。n少林方丈本就是和惠能,是一伙的,但是碍于少林寺的立场,必须只能顺应朝廷,但骨子里,从头到尾,惠仁都是站在惠能这边的。n
这一口血,不过就是一出戏,关键是,你怎么去看这出戏了。n也许,若干年前惠能离开少林的时候,也不过是一出绝仁断义的苦情戏。n
第9部的时候,庞将军曾经说过一句话:笑书生的实力,不在少林方丈之下。n第10部里,笑书生和绣娘却被一人一掌打飞,当然,明显没死,那到底是方丈实力太强?还是笑书生实力太弱呢?n
我的愚见是:笑书生和绣娘,压根就不弱,因为如果真要对决方丈,楼上还站了一个深不可测的莫千里,他始终就在看戏。n我们做一个可怕的假设:惠仁和惠能,是一伙的,为了少林的地位,惠仁是不可能和朝廷反目的,至少明面上得做的漂亮,那就得和惠能一战,而这战,是以不损伤少林,却名正言顺的维护了少林正统名声为目的的。n
事实上除了齐王的管家貌似被揍的重了点,笑书生和绣娘压根就不是重伤的感觉。n但不管怎么说,都算是交过手了。n
终究惠仁也吐了一口血,当然这不算重伤,因为他遗言都没交代,然后神清气爽的在大殿里又传佛偈了,惠能也没下杀手,惠能给惠仁的那一掌与惠仁给绣娘笑书生的那两掌,实在是太像了,把对手打飞,但是又没打死,甚至可能都没打重伤。n
从太子在后堂里,那一撇笑容,我们可以感觉到太子是认为 齐王父子这次都算是完蛋了。n至少看到这里为止,我们也以为李少白是算完蛋了。n仁者求仁,恩,可加上太子那笑容,心里就不是个味了。。。n
事实上,最后一幕,李少白好端端的躺在佛殿侧堂里,没入殓,连白布都没盖,就是个睡觉的样子。n惠仁压根就知道李少白没死,如果他用的是龟息功骗过了其他人,至少骗不过方丈。或许压根也就没骗方丈,这本就是一出精彩的剧本。n
只是演给那个还没到最后就笑了的太子。而笑在最后的那个,却是李少白。n惠仁依旧是惠仁,方丈依旧是方丈,从头到尾,少林从来没和朝廷为敌过,而和朝廷为敌的大夜叉,早已经叛离少林,而且少林也和大夜叉打了一圈,神似保护了太子,所以,少林依旧是少林,少林依旧是光明圣殿。n
明面上看,是这样的;可你看到的,未必是实际的东西。n至少,方丈是这么教唆众僧的。n
n让我们来回忆下惠仁的教唆吧。。。
是的,太子你看见和以为的,就是这狭隘的视野了。n所以你娃没有笑在最后啊。。。n
某个意义上说,夜叉门的谋反,就是个骗局,n从一开始,惠能/大夜叉要做的,其实就不是谋反,而是名正言顺的血统论,要杀太子,易如反掌,高手进出皇宫如后堂内院。n
狄八方或者李卫什么的,在高手面前不过三脚猫的功夫。n为何要折腾这么半天,只是给皇帝和太子看,看!有人要谋反了。。。看,死了这么多官,有人要谋反了。。。n
玉玺都这么容易就拿走了,拿你太子个人头,很难么?n
少林寺和夜叉门折腾了半天,目的当然不会是真谋反,红脸白脸的唱了这么久,也只是为了一个道统,或者,血统。n
李少白入世,再成魔,需要的是不光是教唆,还有绝仁断义,也就是入魔,也就是黑化。也就需要看清楚世间的残忍和人性的泯灭。n一个优柔寡断的人,只会在政治的漩涡里死的很惨,李少白必须入魔。n
杀了那么多的忠于皇帝和太子的官,只是为了扫清道路,借谋反的名义,但不是真要造反。n从来也不是,因为真要造反,不需折腾。n但是,当皇帝,需要人心。n那就用佛家的大慈大悲和夜叉的大凶大残来衬托这世人眼里的仁义。n折腾的是夜叉门,原因是纯正的皇族血统,原因是被皇帝逼迫妻死子散,报仇心切,合情合理。只是手段残酷。n父子断义,牺牲自己,阻止杀戮的是李少白,大仁大义大智大勇。n世人看在眼里,百官看在眼里,江湖看在眼里。n
世人看见了仁义,却始终看不穿这代价。n因为,看,一个大仁大义的皇族嫡系子孙,用自己的生命来阻止杀戮。n太子没明白,所以他笑了,老皇帝明白了,所以他临死前哀嚎:还我江山。n
人心所向,众望所归,血统纯正;不是每一滴牛奶,都叫特仑苏。n李少白在雨天的回忆里,早就该想明白了。n
n说完仁义,说武林。n
武林是朝廷和夜叉门之间的武林,武林自己需要权衡利弊,但是从李少白步入江湖开始,武林开始朝李少白倾斜了。n
医五七是代表朝廷的,他的奸计被揭露了,所以他死了。n抗衡朝廷和夜叉门的武林自己本身并不知道,他们也陷入彀中。n
因为十三燕,不仅仅是高手十三燕,他是李少白帮助过的十三燕。n陷十三燕的是夜叉门,帮十三燕的是李少白,在李少白父子断义后,换个角度去想,武林,就是李少白的武林。因为十三燕会义无反顾的支持李少白。n
以及种种,至少,看似武林依旧是原来的武林,但,夜叉门这一棋,已经赢了朝廷。n再着,少林虽然抽身武林外,但是武林至尊的位置却依旧在少林,这是个重要砝码。n
加上现盟主十三燕和前盟主徒弟林志,敢问,武林日后去向如何???用屁股想都知道。n
忠于太子和皇帝的官员,大多死了。n皇权在南,夜叉在北,武林在中间;武林里,已经有了明显的倾向了,当然,明着看,不会倾向夜叉,但是,众望就在李少白了。n
这局棋,夜叉门,用自杀式的绝仁断义,重塑了武林,却成就了少白。n这,是看到最后,才想明白的。n
因为新皇权的路上,人心,武林,缺一不可。n我觉得,少白是想明白了。n
整个剧本里,不光是为李少白获得武林的人心,以及百官的人心,也不光是要为李少白隆重推出嫡传皇子的光环。n更重要的,是要让少白懂得去怎么做一个心狠手辣,绝仁断义的明君。n
是的,这看起来很不协调,心狠手辣,绝仁断义怎么会是明君?n因为这就是政治,这就是皇室,这就是世界。n至少在这个环境构架下,的确如此。n
算算李世民杀兄逼父绝仁断义么?算算朱棣逼死建文帝灭方孝孺心狠手辣么?n可他们就是盛世明君。n因为他们心里,少有私情,而装满的是天下。n当然也有装满了私情的皇帝,比如残暴的纣王,独爱妲己。n比如不残暴的唐玄宗,独爱贵妃。n可你残暴不残暴又有啥区别么?都灭了国。n因为你心里装满了情感,却没了天下。n
大夜叉要塑造的,可不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好好先生。n李少白,必须经历各种生死别离。n所以,菱儿必须得死,龙九必须得死,狄八方也得死,才能让少白伤心欲绝,才能让少白了无挂念。n
哦,他还有2个挂念,少林方丈惠仁和武师父惠清。n所以他快绝望的时候,回少林去,惠仁说:不见。。。n他去找惠清,惠清也藏的好好的。。。n
窜通好似的,或者,就是窜通好了。n李少白,你现在,没有任何可以依靠的,没有任何可以挂念的事情了,你就一孤家寡人,你要自生自灭面对这残酷了。n
回到最初的话题,是的,早就窜通好的剧本。n
惠仁和惠清,负责最后的断念,断后路。n
入魔吧,李少白,剩下的,就是你的领悟了。n
n昨天早早睡了,起床补漏下,说起来,既然和少白有感情的都得死。。。比如赵菱儿,比如狄八方,比如龙九,比如丐帮前帮主。n
那为毛线的惠清和惠仁就不用死呢?一个养父,一个师傅,帮李少白绝仁断义还没有够彻底。n
因为惠仁还得接着演,继续推出被救活的李少白,而惠清也得继续演下去,暗着协助李少白继续战斗下去。n
少林一派必须接着光明,并且硬朗,才能挟制住武林的走向。n
突然内心里有一种深深的不安,谁说大夜叉,从头到尾只是一个人呢?n
他始终是带着面具出现的,最后和罗汉大阵对决之前却是没打码的,仿佛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是大夜叉,才戴上了夜叉面具。n
你越刻意做什么,就越是你越想给众人表达什么。
这些都是惠能现场告诉你的,你看,面具在我这里,我就是大夜叉。n
可谁告诉你大夜叉平日里不是惠清?又是谁告诉你大夜叉平日里不是惠仁(当然可能惠仁胖了点。。。)n因为有这身武功的,可不只惠能一人,至少还有他两个师兄弟。n
我们只看到这一刹的大夜叉面具下,是齐王,是惠能而已。n或者,大夜叉是两个人,甚至,三个人呢?n
更或,大夜叉只是,一个代号,为了少林而诞生的代号?n
一切回到开始吧:夜叉,原为阎罗恶鬼,其形丑恶,性暴虐,能食人,后听佛法教化,列为八部天龙众,虔心修佛,一心护法,然仍遭嫉恶,诽谤,人皆避之。n佛善教化,人心险恶,护法食人,又怎怪夜叉。n
n休息时间,继续说赵菱儿,赵菱儿的确是死过了,因为齐王的管家没必要和齐王扯淡,至少这个镜头里,没有第三个人存在。n但是第十部的第一幕,却是N年前,赵菱儿看见了莫千里复活一个死人的一幕,赵菱儿被吓到了,摔倒了地上。n赵菱儿的宿命被暗示了,赵菱儿被复活了,虽然有违天理,但更符合人性,这幕里,计划已经安排好了,惠能抱着菱儿说不怕不怕的时候,这一幕,已经就在了计划内了。
n这是设计好的一部分,赵菱儿必须死。n赵菱儿也必定被复活。n不怕不怕,一半是说给赵菱儿听,一半是说给惠仁自己听。n
想来,赵菱儿也是知道这个宿命的。
我一直很喜欢看电视电影。
国内的武侠电视剧已经完全没落成魔幻奇葩雷剧。
只有电视电影里才能找到我们脑海里的那一些画面。
完成我们少年直至现在关于江湖的梦想。
不得不说的是,这个剧名真的很俗辣!
友人在微博上刷的时候,我一直很淡定,觉得这是什么鬼。。。
前二天在剧荒的状态下去刷了第一集。
第一集我全程是这个状态的。
哈哈哈哈。这个男主长得好阴柔啊。这个长相扮成女的完全秒杀好多人啊(后来我才知道他也演过梅兰芳)
哇哇哇哇。这个男主好像很牛B啊。你看他的武功分分可以秒那个老找人算命的赌徒好像还加上那个很MAN的捕快啊(后来发现他是个战五渣!)
我靠,这就是女主?长得略奇怪啊不不不不完全是在我审美里她就算是个丑的啊颜值好低啊这妹纸怎么当上女主的!!!!
我靠,那个男配颜值原来更低啊啊啊啊居然还是盗圣什么鬼武功还不弱什么鬼(结果发现也是个战五渣。。)
我靠。。这台词虽然不错很古龙风可是为毛我老出戏呢大概是因为演员们的配音好弱鸡比武功还要弱!!大概随便找网配都能比他们好,我到底要不要原谅他们!
快八十分钟时觉得这剧情弱爆了,堪比柯南!我好想跳进剧里跟他们说,少年们,他就是凶手啊啊啊啊啊啊。这有什么好头大的!!!
剧情这么弱,看完这一集我该弃了。。
结果我看完了又忍不住去看了第二集。。
第二集我依然是啊啊啊哇哇哇靠靠靠就这么过来了。。
第三。啊啊啊哇哇哇靠靠靠。
第四。。啊啊哇哇靠。。。
第五。。。。
大概也就在这时骤然发现。
导演的镜头好多都好美(此处不插图了。)
比如,俯拍在深山中的少林。空镜下的荒漠草原。海岛上凉亭上美人背影。。深夜里客栈撑伞赤脚少女。红伞绿衣,雨夜潇潇。还有几乎每集都会出现的醉仙楼那些转动的屏风。
又发现武打场面也非常好,虽然因为这少林七十二绝技看起来好像都都差不多。。但至少是真打啊。多难得的一个真。比起那些一刀劈过来都带着闪电光效的好太多!!!最好看的当然是第八集开封府里绣娘房里的那一场。以及最后少林混战。。
看到最后的时候,突然发现,再怎么吐糟演员的颜值低配音弱,可是到了女主那句我漂亮么时还是想回答,漂亮。。别哭了妹纸站起来。。呃————
龙九被割颈时还一遍遍自动脑补了他与男主的所有戏码。腐女气质彰显无疑!
看完十集大结局后,居然还想着要写个观看感,你们说,这不是一部有魔性的电视电影是什么。。。
到此为止,,吐糟完,下面说点认真想说的。。
曾在微博上吐糟过,说男主因为没有办法拼武功卓绝只好拼爹。但看到最后,觉得他更像是我喜欢过的陆小凤楚留香之类的前半生。
陆小鸡老臭虫之类的男主,一出场就气象万千了,他们成熟,对这个世界人情世态都有着很清醒的认识和距离。他们强大。不管是曾把酒言欢的朋友变成了BOSS,还是喜欢的姑娘也是敌人之一。他们都能一笑而过。他们的本身就是传奇。完美
李少白和他们不一样的地方是,李少白仍是一张白纸。他给人测字算命。想要了解这个世间,这个江湖。他对一切都有好奇,他仍相信人性。仍对背叛绝望。他不够强大,不够完美。。。
他很像我们自己。只是芸芸众生中想要知道个为什么的自己。
导演给他的设定是亦佛亦魔。一念之间,天堂和地狱,多像我们。在面对选择时,不由自主,仿若棋子。所幸的是我们面对的东西还没有他那么艰难。
但一样能理解他在剧中的最后睁开眼睛,突然失心疯般的笑。
是安排好的棋路,还是冥冥中天意弄人。抑或只是无心插柳?
心中怀有黑暗的人看到了阴谋,心中光明更甚者看到了虚妄。
一切始于未知,一切止于未知。
一元复始。让我们期待第二季。
(泪目:第二季能拿到更多的钱去找几个好点的配音么。(颜什么的就不追求了,)剧情可以更紧凑点么)
李少白从少林出来时还是个游戏人间笑看天下的俗家第子,笑的十分潇洒。
和狄八方惺惺相惜,和龙九玩闹嬉戏,和菱儿一路相伴,李少白的心澄明似水。
可是这个江湖却不是话本里诗意的江湖,杀戮,死亡,阴谋,常常伴随着他,李少白一点一点陷入了最深的黑暗地狱。
暴雨之夜里闪电劈开亮光,这个故事拉开序幕。李少白奉师命下山协助查案,正式卷入江湖风雨中去。而后的白马镖局,阴山王陵,洛阳花会,开封府,将军府……
一桩一件将他彻底淹没。
最开始的李少白虽然潇洒淡泊,骨子里却仍是侠肝义胆心怀天下。他会为误入歧途的恶魔唏嘘,为无辜枉死的人悲痛,为世事变幻人心莫测而感慨。他也会和狄八方惺惺相惜默契配合,偶尔和龙九调笑几句,就像真正的江湖游侠意气风发。他也会捉弄捉弄菱儿,看着她气急败坏的模样而嘴角上扬心情大好。那段日子里,他就算心里有化不开的忧愁和疑惑,也是个肆意人生充满希望的少林俗家弟子。
可是江湖侵染从不留情,渐渐地他连笑都笑不出来了,眉梢眼角都是愁云惨雾,曾经自由放荡的灵魂永远的被束缚了。
他挣扎却挣扎不开,最后还是输给了这染血的江湖。
最后的镜头里,李少白仰面躺着,先是面无表情,而后是痛哭,最后是笑。这一幕实在太过心惊胆颤,从噩梦中中醒来没有惊讶,可见这一切包括假死都是他事先知道的。为什么李少白“死”了,方丈还让小和尚守着呢?李少白平静地躺了一会又开始痛哭,他在哭什么?哭的也许就是曾经的岁月和永远无法回头的自己吧,终是输给了这个江湖。最后又是大笑,笑的又是什么?造化弄人人事难逃,他要变成另一个自己了。这江湖这天下,将是他李少白的了。
沉重,压抑,这是我看完电影的感受。一句句沉痛的台词,少林的重重梵音,李少白无数次泪流满面怀念的菱儿,满天暮色,晦沉的色调。少白溃不成声时心心念念的菱儿,那种时候总是伴随着大雨。原来,这个看似漫不经心沉稳内敛的人用情如此之深。可是最后他们都没死,他们却也永远不能在一起。世界上最痛苦的不是得不到,而是得到后再次失去,生离远比死别更痛苦吧。
从第一部看到最后一部,越看越沉痛越压抑,江湖就像一个黑洞,吞噬了所有。
起初,李少白只是俯视人间烟尘的观望者——一个在闹市中算卦的先生,终日听各色人讲述自己的故事与祈愿。也许他是想通过只言片语来感知别人的悲欣冷暖。
关于探案的小说,或者是影视作品,主角作为侦探必须自己独到的一面。比如常人难以企及的知识量,敏锐无比的洞察力,丰富而跳跃的想象力,这些是技术层面的硬件要求。最好还要善于察言观色,懂得一番“心理学”,方能火眼金睛看出嫌疑人的破绽。偶尔还要附加几项人无我有的特殊技能,例如逆天的嗅觉和听觉。最重要的是,任何一个侦探,都不能单枪匹马——要有合作搭(ji)档(you)。夏洛克有华生,包拯有公孙策和展昭。李少白如果没有几个小伙伴,如何能愉快地组团打怪呢?
第一个朋友是狄八方,这个故事中第一个出场的核心人物。官府背景,开封总捕,兼大理寺少卿,直接受命于太子。开封总捕,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北京市刑侦局局长,大理寺少卿,也就是中国人民最高法院副院长。这么大的两个官衔,真能压死人,也难怪狄八方说自己在官场上摸爬滚打了几十年。虽然从外表上看来,他是一个面冷心硬雷厉风行的铁汉,但实际上却有着一颗朴素而文艺的心,比如经常凝视着狱中烧的暗红的刑具,长吁短叹道“想得明白就好活些,想不明白就难活些。”这叫反差萌。
女主角赵菱儿,是一个脾气火爆古灵精怪的女孩儿。偶尔卷入了“聚义钱庄”案,认识了少白和狄八方,便成了朋友。相处久了,难免生情。甚至到了“十指不沾阳春水 , 今来为君做羹汤”的地步,想她长在富贵之家,能亲自下厨,不论厨艺如何,这份情意总是难得。
最后一位是龙九,在整个故事的四人核心中属于比较酱油的角色,主要负责搞笑和打下手。他自称地龙一派的传人,说白了就是盗墓贼,所以为了方便跑路,练得一身好轻功,奈何是个路痴。性格上萌萌哒,人贱嘴贫,喜欢吐槽。由于他“贼”的身份,和为“官”的狄八方有些“火花”。
四人行成功组,接下来要去刷副本了。
探案or侦探类的作品,完全可以走单元剧的形式。比如柯南,成为名侦探之后,他在全日本随时随地地破案,所到之处,无不死伤,至今已有二十年。或者同一风格,也是朝廷台出品的《陆小凤传奇》系列电影,一集打一个boss,可以一直这样愉快地玩耍下去,续集或前传也可以无线拓展开来,只要编剧愿意写。
但第一集“聚义钱庄”案被破之后,凶手陈奎在牢中的种种言行,显然不像是一个boss该有的风范。他只是一枚棋子,受命于真正的幕后黑手。《侠僧探案传奇》一共有十个小故事,其实也是一个大故事。
尽管很喜欢这个系列,但是不得不说,在破案方面,推理显然不够细致严谨。遇到疑点,全靠主角一张嘴。这也使得故事结构多少有些头重脚轻,而节奏也因此略有松散。比如“大兴赌坊”案。大兴岛岛主,尔康他爸,哦不,韩天佑,就是天下赌王,不仅赌技了得,而且会做生意,自己不赌,反而专门开赌场,赚别人的钱。这可是一本万利,朝廷当然要查。在这一集的开头,导演特意渲染了欠债不还的人被迫卖子的悲惨场面,血亲相残,惨不忍睹啊。我想这里面一定有天大的阴谋,谁知到最后是韩天佑搜罗了这些被卖掉的孩子来培养杀手的原因。可是,这一集里哪里有杀手出现啊?这难道不是虎头蛇尾吗?女N青青姑娘也是被父母卖掉的,她怎么就成了赌徒,说好的培养杀手呢?这样不明不白的事情,几乎每一集都有。
这是单集里的漏洞,还有更大的疏忽之处。比如,大夜叉,作为本剧的终极boss,他早年入了佛门,犯了色戒,生了儿子,死了老婆,然后转身黑化,成为一代夜叉门主。但是,刚出生的儿子怎么就仍在少林寺了呢?难道他不怕那些将他赶出少林的弟子再对自己的亲生骨肉做出什么事情来?还是他打定了念头,少林寺一定会将儿子抚养成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少年?如何确定二十年后能顺利父子相认呢?人人皆学萧远山,留个儿子在少林。
大夜叉没有抚养自己的儿子,反而收养了一个来历不明的女儿,视若珍宝,又拜名师,宠爱异常。冥冥之中自有天定,养女偏偏和亲子混在了一起,虽说他们没有血缘关系,但是你这做爹和干爹的的,至少也要表示一下吧?
还有一点,我必须吐槽。关于武林中各个门派和高人的排名,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在这部戏里,也有五大门派:少林,丐帮,华山,恒山,点苍;五大高手:慧仁大师,笑书生,燕十三,庞将军,丐帮帮主乔上舟。笑书生与绣娘效力于夜叉门,李少白与绣娘交手后称其武功深不可测,笑书生曾经以一招震慑庞虎,而慧仁大师又瞬间秒杀绣娘和笑书生。同为武林前五,这彼此间的差距怎么就这么大呢?这么轻易地碾压对手,其实是不断推翻了前期的设定,也让戏中的武力值的对比没有可信度。同样可疑的是剧中的各种招牌,比如天下第一神医裘善德,不仅治病救人,还修了一门武功的双学位,甚至超过了许多正经的江湖人士,当然,他也免不了被秒杀的命运。还有天下第一毒王莫千里,天下第一赌王,天下第一剑客……
容我吐槽了这么多,但我还是这部戏的真爱。在国产剧江河日下的现在,还能有这样内容翔实耐看的古装武打剧,而且并非翻拍金庸古龙,我已经很满足了。上一次这么满足,是《绣春刀》。如果要整体评价,那就用“不俗”二字。
哪里不俗了呢?首先是文艺的镜头。第一集《聚义钱庄》案的开篇,雨夜电闪雷鸣,镜头跟随着凶手的身影,从山丘一跃而下,踏枝穿林,急行而入。整个动作流畅自然,干净利落,一气呵成。这才是一个杀手该有的轻盈风范。再如《洛阳花会》中,女主角赵菱儿以身试毒,其实是为了刺探少白对她的感情,验证了心上人也如此在意自己时,想必喜不自禁。镜头通过了赵菱儿面前的粉色珠帘,摇摇晃晃,朦胧一片,恰如她此时的小儿女心意。电影中像这样的镜头很多,作为观众我能透过屏幕感受到摄制剧组的用心揣摩。
动作设计方面,几位主演分别有自己独到的长处。李少白武功并不高,但他往往能巧中取胜,四两拨千斤。狄八方用的官刀,招式厚重凌厉,大开大阖,也与他硬汉的形象相符。龙九轻功最佳,赵菱儿灵活活泼。这一点与《绣春刀》亦不谋而合。最精彩的当属最后一场十八罗汉围攻大夜叉的武戏,真是前所未有,大开眼界。从前的电影电视剧中,也出现过罗汉阵,但大多都是花拳绣腿式的车轮战,摆几个姿势而已。这里的武打设计却人叹为观止,耳目一新。据说是少林寺武僧团的弟子出演,难怪有如此身临其境的真实感。武僧的跳、腾、转、挪都是实打实的真功夫,三人一组急攻,九人一合围攻,各式各样的阵型,真让人看花了眼。
对于考据狂来说,本剧中的道具场景也是颇得我心。李少白半个出家人,蓑衣麻鞋,质朴无华。赵菱儿作为女主,妆容清淡,衣衫素雅,总比其他武侠剧中的红绿配要好得多,只是台词掩不住的港台腔调,略显出戏,要是能配音就更好了。印象最深刻的是醉仙楼上的随风转动的屏风,精致可人,添了几分北宋的风流韵息。
值得一提的还有演员的表演。几位主演可圈可点。笑书生尤佳,将一个略带病态,时而安静时而狂躁的武林高手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饰演莫千里的是大家熟悉的猪八戒,马德华老师。
这种电影虽然不是投资巨大,明星云集,也不是无可挑剔。但是它有品质,有追求,不流俗,不媚俗,作品中流露出的是真心对待电影的工作态度。结合最后一幕李少白醒来的癫狂大笑,和太子即位之后的病重吐血,希望这一系列电影能够再出前传和后续,将这十部戏没有讲完的故事继续下去。
这片真他妈该叫《怎样摧毁泯灭一个侠客》
我先在此哗众取宠地说一句:可能有七成甚至更多的观众,没看懂大夜叉的结局,至少从影评和b站弹幕来看,大抵如此
赵菱儿为何没死又为何欺骗李少白?太子继位为何吐血?李少白为何没死还在狂笑?再往前了说,大夜叉一向深谋远虑,难道真的会以为在文武百官面前杀了太子就能当上皇帝?惠任方丈对齐王的过往如此了解,却丝毫没有猜到夜叉门的真相,甚至不对李少白进行提醒?白发老爹为何在李少白向他大喊的时候,止不住的颤抖并说:“喊吧喊吧喊吧我才不可怜你呢”?李少白是齐王亲生儿子,却交给他无比仇恨的惠任方丈抚养长大?
其实,当我看到莫千里对“门主李少白”提起七十二绝技的时候,我以为我看懂了整个故事。
李少白是齐王儿子——皇室玉佩、菱儿身世等线索早已暗示,狄八方更是直接怒吼道出真相
太子一脉来位不正,齐王有谋反的动机,所以我以为整个阴谋是
齐王串通少林寺,合谋造反。事成之后,佛教为国教、少林为国寺、李太白封为太子
然后在大结局部分,我在一头雾水中被狠狠的打脸了
不是,齐王你要找慧任方丈寻仇?他帮你养大了你娃诶!你俩有仇的话你孩子为啥交给他抚养?
啥?你还要当着这么多文武百官的面杀了太子?这么做你就能当上皇帝?你当大夜叉只要武力值不要智商了?
卧槽你还戴面具??你戴上面具就能闯得过罗汉大阵??你的面具是有什么BUFF加成吗?
啊李少白你要自杀对不对,这确实也是唯一的办法了,问题是你死了前面的坑呢!!前面的坑呢!!!谁出来解答下啊!!!
然后我一脸蛋疼地思考问题,直到我看到最后两分钟
最后两分钟,就两件事
1.太子在登基大典上,咳嗽,再咳嗽,然后吐血了
2.李少白,躺在少林寺中一个小屋的床上,醒了后先流了一滴泪然后狂笑,守在旁边的小沙弥去通告方丈
这两分钟交叉剪辑(注意这两件事是交叉剪辑)把我看得是鸡皮骤起,冷汗不止、恍然大悟,大呼真他妈黑
一个个解读下
首先太子吐血了,可能是得病了(但之前剧情没有提到太子有病),也可能是中毒了,但是不管怎么看,都活不久了
李少白这个尤其值得解读,请注意几个细节:
1.李少白躺在少林寺屋里的床上
2.旁边有小沙弥在看着,醒来后去通报师父(也就是少林寺方丈)
3.李少白醒来,流了滴泪,然后狂笑
这三个细节我觉得想想的话很简单了:
1.李少白知道自己不会死(不然重伤醒来后会是其他动作 )
2.方丈知道李少白没死,所以在他旁边安排了小沙弥,让他在李少白醒了后通知他
另外请注意,刚才说了,太子吐血和少白狂笑这俩事,是交叉剪辑的,是交叉剪辑的,是交叉剪辑的
你仔细看的话就会注意到镜头是这样的顺序
太子吐血后,惊慌地向左右看了看
文武百官开始下跪
李少白开始得意地狂笑
这他妈就是镜头的魅力啊,导演用镜头把一切都告诉我们了
李少白早就知道自己不会死了,更知道了太子会吐血,也就是太子会死,而文武百官跪下的对象,是那个知道了一切并狂笑着的李少白
懂了吗?李少白要当皇帝了
你也许不相信,但是想一想,如果说太子死了而且无后(电影里没提到太子有儿子),而李少白有皇室血统,皇位本来就是他们家的,李少白更是用自己的英勇献身阻挡了一次谋逆案,这他妈的真是要血统有血统,要身份有身份,要大义有大义
真他妈绝
这就是整个阴谋,这就是故事的结局,这也完美的解释了之前的太多太多疑点。
整个齐王针对太子的谋杀,不过是计划的一部分,甚至慧任方丈和齐王的对打,李少白的大义献身,都是计划的一部分。
这场完全合理的谋逆大案,也许从十几年前齐王被逐出罗汉堂,就开始进行了
夜叉门,就是少林寺
金佛,就是夜叉
大夜叉,不止一个
-------------------------------------------------------------------------------------------------------
觉得我是阴谋论的可以去翻下我之前提出的几个问题了,那些都是根本性的问题
下面我说点散乱的思绪,对照前面的剧情,也可能有错误,却是我觉得比较合理的解释
1.太子要死了,死因中毒,下毒者可能是莫千里或赵菱儿,总之是夜叉门人为李少白登基铺路
2.赵菱儿是夜叉门人,身份以及心思过于复杂,后面说四大人物的时候再提她
3.片里面提到了“达摩闭息功”,陈奎、李少白应该都是用的这招假死的
4.慧任方丈也是大夜叉之一,齐王负责作恶谋逆,慧任负责洗白立牌坊,他和齐王,各自作为夜叉门的光和影所存在。
5.白发老爹早就知道了前因后果,所以才狠下心来不回答李少白,他也可能是大夜叉之一
6.这场谋划,可能在齐王“叛逃”少林寺的时候就计划好了,这是一场长达二十多年,纵贯李少白一生的“皇帝养成计划”,李少白就是最重要的棋子
7.李少白是什么时候醒悟的呢?大概是莫千里提醒他门主、七十二绝技的时候吧,至于李少白的心路究竟经历了什么样的历程,我不得而知,只有莫千里的一句话,说的着实没错:李少白,你心里的魔性已经滋生了,和我们一样
-------------------------------------------------------------------------------------------------------
写着写着是真心累,就这些吧,最后说下几个人物,实在是令我唏嘘
看完第一集的时候,我以为这是个像陆小凤一样的故事,就像陆小凤有花满楼西门吹雪司空摘星
第一集里,李少白交了几个朋友,狄八方、赵菱儿、龙九
结果几乎个个不得善终
狄八方,捕头。忠厚精练,执法严苛,结果兄弟副手惨死,结果在和李少白交战后被杀死。就像他说的,他只是一枚棋子
龙九,摸金校尉,性情潇洒,最后被逼得谋杀命官,盗取玉玺,更是在大夜叉利用完之后,被一刀滑喉而亡,而他曾经的朋友李少白,没有回头
赵菱儿,毒王弟子,夜叉门人。我想她开始接触李少白,应该是出于师父莫千里或者父亲齐王给予她的任务吧,但是在中途慢慢地喜欢上了李少白,最后不得不诈死,只为了让李少白坐上皇位。她应该是爱上了李少白,她的两次眼泪应该是真的——我宁愿这么相信。她也许这辈子都不会再见他了,毕竟亘在二人中间的,是一次期瞒
李少白,少林俗家弟子,侠僧,聪慧机警,古道热肠,却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全然已经被人写好,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朋友被抓,被杀,最后堕入心魔,彻底沦为一个阴谋家
-------------------------------------------------------------------------------------------------------
我看完电影后,去B站看弹幕,去豆瓣看影评,却鲜少有人提到最后的阴谋,短评中有几位显然是彻底看透,然而长评中,竟然还有期待拍续集的
可惜故事已经结束了,结局就是——
李少白当上了皇帝,至于原先那个热血侠义、怜悯生命的侠僧,已经死了
活着的是懂得了人命轻贱、不甘为棋的帝王李少白
他躺着床上狂笑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自己今后的道路,然后他的笑声逐渐消融
是因为帝王不能喜形于色?
还是他想到了从前的自己?
我不得而知,只知道一件事:
侠僧故事系列,正式完结
方丈曾言:
世人更多是如此,只相信双眼所见,却以为这狭隘的视野,是唯一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