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查德·迈克尔·墨瑞特丽·波洛弗兰西丝·费舍卢克·威尔逊弗朗西斯卡·伊斯特伍德本·布劳德麦迪逊·贝蒂史蒂芬·迈克尔·克扎达雷卡·雷内克洛伊·凯瑟琳·基姆基思·罗尼克卢斯·雷恩斯弥敦·罗素比阿特丽丝·埃尔南德斯马蒂·林赛
类型:剧情犯罪西部导演:JT·莫讷 状态:HD 年份:2016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豆瓣ID:26715795热度:3 ℃ 时间:2022-11-16 15:30:46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不知道是幸或不幸。三个亡命徒敲开了这家的门,知道了这个家庭的肮脏的事情,不知道是处于正义还是真的被那个女孩迷惑,老大决定带那个女孩离开家庭,逃离苦海,临走前女孩杀死了她的姐姐和父亲。对于这样的家庭实在没有什么依恋可言。
这不是一部传统意义上的西部片,没有什么英雄。里面的人物都是邪恶的。女主是家庭的受害者,而后愤然杀死了家人,接着又杀死了三个亡命徒。我相信她是爱着那个老大的,但还是把他杀死了只为了自己能够心安理得的得到那笔赏金。老大是亡命徒的首领,抢劫银行杀人,他曾经说过不杀女人,但是他让手下去杀,他知道自己最后可能会死在女孩的手里,还是毅然决然的带上了她,最后还帮了女孩一把,杀死了手下,然后自杀了。女主的父亲是个禽兽,在她姐姐十一岁的时候让她怀孕了然后逼迫打掉了孩子,从此姐姐不会再怀孕了,之后依然临蓐了两个不懂事的孩子。女主的妈妈知道事情的一切,然而什么都没有做,每天只是抱着本圣经,以为上帝可以拯救她。追查亡命徒的赏金猎人为了赏金死追不放,在教堂的门口见到了精神错乱掉的女主的妈妈,打发掉了同伙,自己打算独吞掉那笔钱,结果死于非命。就像剧中的旁白:我们看似选择了一条对的路,其实我们是错的,然后我们输了,直奔炼狱。
有些事情,无所谓黑白对错。只是角度不同,经历不同,所做就不同。我们认为的对的事情不一定就是对的,也许是错的,然后我们直奔炼狱。
看完此片免不得拿来与昆汀的八恶人做比较,同样是血型暴力,同样是大部分在一个狭小的空间来展开,不同的是你会觉得这部片子的兽性更让人不寒而栗,可是它的主旋律想表达的内核又实实在在的传达到了。
电影所营造的紧张感也是十足,看电影过程中时刻害怕着冷不防提枪一记血肉迸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呢,我觉得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开头路人女一枪毙命的镜头,聊着天突然一枪杀的你措不及防,使你立马进入电影状态,导演的这点带入既凌厉又潇洒。
故事其实很简单,三个匪徒逃亡过程中闯入了一个深藏罪恶的家庭所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很有趣的是看电影过程中你会觉得最讨厌的角色是女主角的姐姐,无时无刻针对这女主角,但是你有没有发现本片没有一个好人的情况下其实姐姐算是罪最轻的一个人?导演镜头下的这种反差让你轻易不会发现但细究发现也甚是有趣。
杀至亲罪不可恕天理难容,可导演给了女主角一个很好的台阶下,她生活在一个阴暗的环境下,父亲的变态行为,母亲的不闻不问,姐姐的针锋相对,全家还自我良好的披着基督徒的外衣,甚至歹徒枪口对准父亲的脑袋时还把责任推给魔鬼(这个锅魔鬼不背😆)
结尾的反转有的人会认为是狗尾续貂有的人会认为是点睛之笔。在我看来我觉得这个结尾其实算得上本片的惊喜,一般应该是男女双宿双飞过上的幸福的日子,可是细究起女主的性格此结局也算是合情合理,女主早就想脱离那个家庭,她需要一个契机,也可以说女主利用了三个恶人帮自己脱离了苦海,也许这计划在这男主进门的那一刻就已经计划好了。
杀了自己的全家又全歼了悍匪,砍下人头领取巨额赏金霸占了劫匪抢到的金币,也许导演想告诉我们一个心机婊的复仇加成功之旅也说不定。
本片是对美国符号的另一种解读方式。
一个边远农家,一个哥特教堂。
非常符号性地展现《美国哥特式》这幅名画。
痛苦就是我的生活选择——这是一种艺术。
《美国哥特式》这幅画,在当下美国本身就是人们自嘲的工具。
它与《自由女神像》,《芭比娃娃》,《野牛镍币》和《山姆大叔》称为美国文化的五大象征。
论其画的内涵本身就有极大的争议,有人认为它讽刺中西部文化的狭隘和压抑;
也有人把这幅画理解为对美国乡村道德品质的颂扬;
还有人认为这部作品的主题非常暧昧,你看不出画中的人物关系是父女、是兄妹、还是夫妻。
本片展现了教堂边上的一户道貌岸然的美国家庭。
表面上信仰上帝,实际上利用信仰来遮盖自己内心之丑恶。
因为有了宗教解释,所有自己做的禽兽事都可以归罪于魔鬼。
妈妈吃饭时候说:“威士忌里面有魔鬼,(父女乱伦)都是魔鬼害的。魔鬼是不对的,这种事必须制止。”
这时候大女儿像情人一样握住父亲的手。
父亲劝妻子:“亲爱的,别太上火”
仔细看这场戏的布局
这场戏已经提前展现出一个压抑的病态家庭关系。
妈妈同时还说:“夜间百兽降临,年轻的狮子吼叫,向上帝争取食物,它们寻求食物。”
直接为整个影片的故事走向做了提前剧透。
接着,几只野兽(劫匪)真的降临了他们家。让他们家的年轻狮子(小女儿)开始吼叫,开始争取食物(疯狂杀戮)。
后面的情节为整部电影的开篇旁白做了完美诠释
开篇旁白:
何时开始拿起武器
为生活 为生存 为自由
要是幸运,将获得真爱
要是背运,将遭受挫折,变得坚毅
我们违背心愿
我们迫不得已
是啊,他们杀人、他们抢劫,都是迫不得已,都是为了生存,为了自由。
同时,他们被杀、他们被抢,也是迫不得已,也是别人为了生存,为了自由。
老子们恶就恶了,至少恶得坦荡。绝不会冠冕堂皇地披上善良的外衣。
同样是死,死在荒野的劫匪,在感官上,比死在教堂旁边的那些伪君子高大了很多。
导演在这个主题的表达上还不忘随大流对《美国哥特式》这幅画做了一个反向恶搞。
搭配边远农民,荒凉的岩石比做作的教堂看起来更自然和谐一些。
姐妹两练枪间隙,姐姐欺负妹妹。导演用了很直观的象征手法。
欺负妹妹可以打、可以骂,很少看到拿手伸人嘴里抠的。
这场戏一面展现姐姐的变态,同时还明确地表示了姐姐的行为让妹妹作呕,姐姐就是妹妹呕吐的源泉。
直接得不能再直接。
美国有句俚语叫“play chicken”
不是字面上玩鸡的意思,正确的语境翻译应该是“危险游戏”或者叫做“勇气考验”。
影片中的变态父亲就常常被导演安排“play chicken”
导演好像忍不住一样,反复暗示这位父亲的行为在各种花式作死。
包括小女儿也一样,电影开始的时候,小女儿坐在教堂前,也是在“play chicken”。
为了自由,她可以放弃亲情,背叛爱情。
金钱是获得自由的最好的工具。
小女儿为了自由付出这么多,难道不是另外一个角度的积极向上吗?
劫匪觉得自己是正义的,觉得自己有理由抢银行。台词说:我们不是杀人狂,我们是银行劫匪,因为银行一直在打劫我们。劫匪觉得自己是在替天行道。
警察觉得自己追凶是正义的,有个赏金猎人说:”我们不能死啊,死了就领不到赏金了”,然后被警察痛打一顿,因为这话说的太不正义了。最后警察死的很讽刺。
妈妈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最后守护的是钱袋子,放下圣经捡起钱袋。
女主人公杀了一堆人,把自己家“灭门”了,每个人都有该杀的理由,但女主却不是因为正义的理由杀的这些人。是因为仇恨,是因为贪婪,不论赏金多么干净,女主也已经走上了不归路。
片中一直凶残的男主最后打死了胖子,杀了人却得到了救赎,因为什么?----因为爱,因为爱杀了人,并没有因为女主杀他尔怨恨,因为什么?----因为爱。
上帝用爱战斗。所有的人在做一个错误的决定时,都要找一个借口,让自己看起来正义,当你告诉自己这么做是出于正义时,你就已经走上了不归路。心中有爱才是人间正道。佛家有道:天堂地狱一念之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那个凶残的人,你从亡命徒变成天使。
女主杀男主的根本原因是丫没有蛋蛋。小木屋的晚上,女主给男主按摩完后,想和男主发生关系,但是男主拒绝了,说了一番冠冕堂皇的话,相拥而眠。再结合结尾时女主给母亲说的话,说:左轮手枪的第一发一定不能装子弹,否则不小心掉地上会伤了自己,说亨利(男主)讲过有个人伤了自己的蛋蛋,从此以后再也不能打炮了。 所以猜测男主就是这个人。n 女主一想,以后跟着抢劫杀人犯亡命天涯,得时刻提防警察与赏金猎人,而且不能过正常的二人生活,还不如杀了男主赚取赏金,过踏实日子。整部电影非常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