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斯维特兰娜·伊万诺娃弗拉季米尔·弗多维琴科夫尤里·库琴科马克西姆·马特维耶夫叶戈尔·别洛耶夫亚历山大·奥列什科阿列克塞·古斯科夫谢尔盖·加扎罗夫阿纳托利·比利莉迪娅·韦列热娃
类型:剧情动作科幻战争导演:贾尼克·法伊济耶夫 状态:HD 年份:2012 地区:俄罗斯 语言:其它 豆瓣ID:10555084热度:1 ℃ 时间:2022-10-31 17:50:01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七尺男儿
KA
独孤九剑
殊死一搏
谍网追凶
坦克女郎
纵使迷失在黑暗里,也不放弃寻找光明 太平洋...
播放指数:1386℃
2.翻译太搞,齐B小短裙都来了!
3.特效场面不比变形金刚差,巷战也是最近看过的最精彩的了!
4.女主角太牛B过头了,能从别人的军营从过去,但是作为母亲的伟大,没有孩子的你们又怎么懂呢!
5.真没想过俄罗斯的电影拍得这么好,虽然剧情有点拖,但是作为科幻+战争片,真不比好莱坞的差!
6.政治就不谈了,站在那个角度看那场战争都是不同的!
尽管除了战争本身,两部片子的制作思路完全不同,但是关于战争场面的描写同样凶残,同样努力放大细节,但是《八月八日》在对战争场面的把握和巷战的拍摄上,的确是完胜美国人。尽管俄罗斯人对于感情戏的处理会让国人摸不着头脑,但是硬到骨子里的战争场面,老毛子一点不比美国人差。片中几场对战戏,两场与坦克的直接对决,几场车辆的追逐系拍摄都非常讲究,下足了功夫。
其实小男孩对变形金刚的渴望应该是本片的一个亮点,但是用得有点过了,显得有点儿二。特别是开头那一段和母亲带着孩子开车穿越格鲁吉亚军营那一段,第一段显得可笑和幼稚,后一段则有些絮絮叨叨。一个孩子心中渴望一个变形金刚般的英雄人物来保护自己,本应是一个极好的桥段,可惜在这样一个硬派的战争片中,毛子的确没有设计好怎么让它们出来,又怎么利用他们。
而对于历史真实性的还原,毛子的确比美国人做得好。曾经到过第比利斯,详细了解过关于那场战争的细节。片中最后毛子说:我们打到了格里,我们赢了。的确,当时毛子打到距离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35公里左右的格里就停下了,没有继续推进。而许多史料也确实证实,当时格鲁吉亚军队有首先炮轰俄罗斯边境的行为。俄罗斯当时反击进入格鲁吉亚时,摧毁了格鲁吉亚所有的军事以及非军事几场和导航设备,但是对格鲁吉亚居民和住所进行了最大限度的避让。这部分史实,毛子没有撒谎。
至于关于女主角的絮絮叨叨,关于他们男女关系的不明不白,关于高加索人那些奇怪的举止,我只想说,在毛子国生活过一段时间之后,你就明白,试图去了解毛子的行为是困难的。看他们的电影,找到那种英雄情结,找到那种大场面的气氛就好了,别把他们片中描绘的爱情和情感用理性去分析。
很多人(包括我老婆)不明白为什么男主要住一晚再走,简要说一下。
先说背景,这场战事是格鲁吉亚率先挑起的。南奥塞梯一直有独立倾向,民众也亲俄罗斯。战争前,俄罗斯和格鲁吉亚均在南奥塞梯驻有维和部队,南奥塞梯拥有准军事武装(非专职军人,但拥有武器,国会大厦那个男人就是准军事武装成员)。8月8日前,格鲁吉亚与南奥塞梯准军事武装有数次冲突。8月8日晚,格鲁吉亚向茨欣瓦利发射火箭弹,非常顺利的占领茨欣瓦利后,才开始攻击俄罗斯维和部队。
现在很好理解了吧?前夫去接孩子的时候茨欣瓦利正被火箭弹袭击,有流弹击中维和部队军营。当晚接到孩子了往城里走么?正被火箭弹袭击呢,白天走是正确的。不过前夫也误判了形势,认为以格鲁吉亚弱小的军力不敢动俄罗斯部队(8日前格和南的冲突均未针对维和部队),忘战必危啊!第二天白天要走时,格鲁吉亚的T72坦克来了,前夫也不慌,下车把帽子正面给坦克看(上面有MC字样),表明维和部队身份。结果被坦克打了。
后面出场的莱希等人,头盔上都没有MC,对吧?那是58集团军,不是维和部队了。
后来莱希给女主吃核桃,也是前面有交代的,他冒险在那个被狙击手瞄准的窗户那里拿的。
综合来看,立场总体客观,细节经得起推敲。
战争片是我爱好的电影类型,但该类电影实在不多,更新较慢,主要是好莱坞出品。为什么呢?首先战争片耗资巨大,而作为类型片,市场相对狭小,同时除了美国,也没几个国家天天打仗,没有太多素材可以挖掘。
俄罗斯可以说是除了美国之外,近20年来战争经历最多的国家了。于是2000年以来,俄罗斯战争片也涌现了不少杰作。《第九连》、《八月八日》、《布列斯特要塞》都堪称经典之作。
《第九连》讲述198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十年征战最后一刻发生的事情,年轻的小伙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一切皆虚无。《八月八日》发生在2008年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因为南奥塞梯独立而爆发的五日战争,片子里穿插着母子的各种突发想象,有一丝丝南联盟电影《地下》的魔幻现实味道,此片也是这三部片子里唯一有反战情结的一部。《布列斯特要塞》标准二战电影,纳粹越过波兰边界线,突袭苏联,载歌载舞妻肥子硕的边境要塞瞬间成为敌军包围中的孤城,各种奋战,各种牺牲,为了俄罗斯母亲,毛子拎板凳爆砸纳粹等等。
俄罗斯战争电影,真实感略强于好莱坞战争电影,在这个电脑特技大行天下的时代,好莱坞似乎有迷失于特效的倾向,过于强调画面和声效的感官刺激,而使得银幕上的场面过度娱乐化,有损整体的故事感和真实性。新世纪的俄罗斯战争电影,并未花过多笔墨浪费在描写子弹的呼啸而过、炮弹的飞驰而来等等,大家早已耳熟能闻的桥段上,却把特效和故事很好的结合起来,让观众能更好的感受故事中人物的感情冲击,而不是尝试去躲避子弹的来袭。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生产托尔斯泰、柴可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俄罗斯民族也有其令人着迷的因素。俄罗斯,双头鹰之国 —— 一张忧郁而悲天悯人的东正教圣徒面孔之侧,是另一张孔武凶猛侵略成性的金帐可汗怒容。
爱国主义在俄罗斯电影里根本就不是用来被强调的内容,只是一个默认的故事背景,从一副圣人面庞的红军犹太人政委,到阿富汗战场上不羁的小混混,没有任何人质疑过为国献身的意义。首长请不愿去阿富汗的人出列,即便已经计划串通好的人,也因为荣誉感而未曾跨出那一步。当然,你说羞耻感也可以,荣誉感本身就是为不荣誉而羞耻的一种感情。
爱情历来不在战争片里有过多席位,不是说战士们没感情,只是时间有限,无瑕多述而已。看看国内那些垃圾战争电视剧,各种2B女在里面卖骚,实在是让人感叹,除了《我的团长我的团》之外,国内再无战争片啊。
《布列斯特要塞》里简单的描述了快递员和售货女的爱情,结局悲惨;《第九连》里牙医的女儿,刚开始以为是脑子有问题,但画家和她对话时,她显示出智力完全正常,她称所有去她哪里的小兵哥是客人,可见这个妹纸果然是女神,看到此处,我也禁不住想膜拜一下;《八月八日》的女主为了救儿子,历经艰难,但我还是觉得她有点花痴,不过她的小小花痴反而勾勒出一个个领便当的大兵的勇猛俊朗吧,导演为了让观众有点遐想,就只好让女主见一个暧昧一个了。
看俄罗斯战争片,要记住两条:1、不要没事往苏联往事上靠拢,你有苏联情结,不代表导演也有,更不代表每一个俄罗斯人都有,苏联解体20年了,一代人都成长起来了;2、俄罗斯人不是美国人,民族性格,审美观点未必一致,在好莱坞大秀猛汉的时候,俄罗斯片努力让猛汉有点人性,可见两个民族情趣各异,反过来也说明美国事实上也没什么猛汉,俄罗斯猛汉实际上也没什么人性吧。
总之,观影要持平和心,忘掉自己,忘掉自己的民族,忘掉自己的国家,忘掉自己是人类,就当自己是一个遨游太空偶遇地球的外星人,坐在飞碟上随便看一部地球上渺小人类所摄制的艺术品吧。
20120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