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元彪洪金宝梁家仁刘家荣麦嘉林正英
类型:喜剧动作导演:洪金宝 状态:HD 年份:1979 地区:香港 语言:粤语 豆瓣ID:1304401热度:1 ℃ 时间:2022-09-11 17:35:36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在此片之前,元彪一直以配角的身份出演师兄洪金宝电影,与成龙的笑拳怪招属于同期作品,但是个人觉得无论在配乐,剪辑,武打设计,剧情,还是配角方面都强于笑拳怪招,而且可以清楚的看出元彪身体柔韧度和动作的流畅方面要强于成龙,但是票房仍不及笑拳怪招(笑拳怪招是当年的票房冠军),不解之余,只能将其归因于那个时代注定是属于成龙的吧。
上个世纪的功夫片,大多数的影评,都集中在当时如日中天的成龙身上。功夫喜剧的风格确实是成龙先行一步,是影史上实实在在的创举。到今天,提到上世纪功夫片,也多聚焦在洪金宝和成龙身上。少有人提及,在当时,元彪,洪金宝,成龙并称为三巨头。那为什么元彪占一块呢?其实这种细分,是按照武打风格来区分的。元彪是有自己的武打风格的。他不同于成龙的技巧安排,也不同于洪金宝的传统艺能。因为元彪的身材纤瘦矮小,所以武打风格更加偏重华丽炫酷。比如这部片里的连翻跟头,跳绳套路。轻盈飞踢不胜枚举。所以要定意元彪的风格,华丽灵动是比较合适的形容词。
今年出了个纪录片叫《龙虎武师》,偏重讲了洪金宝这一支的特技武术指导。但是无论是刨掉成龙这一班人马的贡献,还是刨去元彪这个被遗忘的高光亮点,都是不完整的。要记录那个时代的功夫电影,元彪是跳不过去的一座高山。
殊死一搏
KA
战狼2
谍网追凶
血狼犬
恶战
纵使迷失在黑暗里,也不放弃寻找光明 太平洋...
播放指数:1548℃
在此片之前,元彪一直以配角的身份出演师兄洪金宝电影,与成龙的笑拳怪招属于同期作品,但是个人觉得无论在配乐,剪辑,武打设计,剧情,还是配角方面都强于笑拳怪招,而且可以清楚的看出元彪身体柔韧度和动作的流畅方面要强于成龙,但是票房仍不及笑拳怪招(笑拳怪招是当年的票房冠军),不解之余,只能将其归因于那个时代注定是属于成龙的吧。
《杂家小子》之前,洪金宝导演过《三德和尚与舂米六》、《肥龙过江》、《赞先生与找钱华》,都是功夫加喜剧,前两部还作了主演。《赞》虽以梁家仁打头,他自己列属第三,但扮演找钱华的男二号卡萨伐,面目呆板,实在难敌洪金宝的作怪作态。
《赞先生与找钱华》大打咏春拳,取得了不错的市场成绩。这回,洪金宝找来了他的小师弟元彪,出演男一号。
之前,元彪跑的龙套,比成龙还多。成龙演《少林木人巷》,他在里面露了几回脸,被成龙一顿胖捧。之后,在洪金宝主角的片子里,他依然是走马串场的小弟。
《杂家小子》走的是功夫喜剧路线,即有打斗,又要有不断的笑料。在设计上,他们明显地注重这两点。并且,在打斗中,也尽量使动作连带上嬉笑感。
电影的背景,依然是民初,布景简单,服装粗劣。二十初头的元彪,延续着成龙、洪金宝这时期功夫角色的特色,一幅天不怕地不怕的浑不吝的浪荡小子形象。在《赞生生与找钱华》里面相威严的梁家仁,也鬼马起来,与元彪一块插科打诨,混吃骗喝。作为导演的洪胖子,这次扮成了丐帮人氏,类似洪七公这般的不到关键时候不出手。影片的大反派,由刘家荣来担任,光头佬麦嘉也跑出来晾了几回相。这很显然,之前洪刘麦三人曾组有嘉宝影业公司,由麦嘉作导演拍摄了洪刘主演的《老虎田鸡》。基于帮助动作设计的陈会毅和林正英,此前和之后,他们都有与洪金宝的合作。
元彪初担大任,自然卖力非常。他在影片里窜上跳下,走高伏低,拳脚并施,一刻也不安闲。其中练武的段落,将他的身体技能作了详尽的展示。绑竹签倒空翻,一边跳绳,一边耍出各种招式。虽然,这摆脱不了卖弄的嫌疑,可香港功夫片的黄金期,就在这种迎合市场的讨好卖弄里发韧。
功夫喜剧片的情节,大多简单明了。盲目无知地受挫,一番艰苦的习练,最后手刃仇敌,完事。《杂家小子》也不例外。而其中一些常见的噱头,比如挨了一脚的人说:“你不是说不打我了么?”那出脚的的人就会说:“是啊,我是说不打你,但没说不踢你。”
还有,在打斗中,一个人脑袋中拳过多,脑子发晕,人家已经收了手,他仍不停地条件反射样地晃动自个的头。这些都是经常见到的笑料,不知是不是首次出现。
元彪在片中施展的功夫,以腿为主。他的身手灵活,看起来并不逊于成龙,但缺失的是自己的风格。片子的打斗很密集,有着少年的急切,也是香港电影的急切。虽说是“杂家小子”,元彪所修习之功夫,在结尾的地方没能得到统一的施用,仅跳绳一段,算是扯上了关系。
上个世纪的功夫片,大多数的影评,都集中在当时如日中天的成龙身上。功夫喜剧的风格确实是成龙先行一步,是影史上实实在在的创举。到今天,提到上世纪功夫片,也多聚焦在洪金宝和成龙身上。少有人提及,在当时,元彪,洪金宝,成龙并称为三巨头。那为什么元彪占一块呢?其实这种细分,是按照武打风格来区分的。元彪是有自己的武打风格的。他不同于成龙的技巧安排,也不同于洪金宝的传统艺能。因为元彪的身材纤瘦矮小,所以武打风格更加偏重华丽炫酷。比如这部片里的连翻跟头,跳绳套路。轻盈飞踢不胜枚举。所以要定意元彪的风格,华丽灵动是比较合适的形容词。
今年出了个纪录片叫《龙虎武师》,偏重讲了洪金宝这一支的特技武术指导。但是无论是刨掉成龙这一班人马的贡献,还是刨去元彪这个被遗忘的高光亮点,都是不完整的。要记录那个时代的功夫电影,元彪是跳不过去的一座高山。
《杂家小子》偏偏有些意外,只有不多的几条好汉看过,而且评价以“还行”居多,无一五星。这情形让我有一瞬怀疑了自己的选择,只好静下心来在脑中重过一便画面,还好,结论依旧是这是一部好电影,功夫喜剧的标杆。功夫喜剧,这个黄金期港片的产物,顾名思义就是半篇儿功夫,半篇儿喜剧。《杂家小子》这两篇都做足了功课,还有一个靠谱的故事起承转合,不给高分都不成。
一对儿混混兄弟,原本也生活惬意,逗点儿坑蒙拐骗,打架斗殴的乐子。后又遇猛人授业,习得花拳绣腿,更是威福百倍。谁料突生奇变,兄长惨死,小弟再历一番寒彻骨,终得报仇雪恨。短短92分钟的剧情,完全没有冷场,几乎每5分钟就有精彩的对打: 蔡李佛收拾赌场打手,哥俩被贾午刀教训,修习花拳绣腿并找人练靶,合力迎战漆友,捕快蔡李佛对贾午刀洪拳,猴拳练功,双杀boss蛇拳。大大小小十余场动作戏毫无重复,元彪,梁家仁,刘家荣,洪金宝等人对这些融合了武术和京剧的动作设计驾轻就熟,每一拳每一脚都清晰呈现,展现出了一种近乎写实,又有几份写意的爽快动作场面。至于逗趣的光头麦嘉,轻松随心的包袱(个人最欣赏神打的五字真言)更是为本片作了精彩的补充。经典动作戏剧就此诞生,其水准当在同期的《蛇形刁手》《醉拳》之上。稍微有些不满意之处算是结局的boss战吧,以多打少,不够那么百分英雄。
最后说说主角元彪,成龙的小师弟,在做了几十部替身或是龙套之后,第一次出演一号就在本片中特别是被洪胖残酷折磨练功那段,充分亮出了扎实的动作功底。从此红透银幕,风头一时无让成龙。转眼三十年已过,最近看到元彪亮相恰巧也是同成龙合作的动作喜剧《宝贝计划》。三十年间香港电影或喜或悲,都已是过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