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菲奥娜·戈登多米尼克·阿贝尔埃玛妞·丽娃皮埃尔·里夏尔埃米·博萨德·普梅拉席琳·洛朗蒂夏洛特·达伯里大卫·帕勒泰诺弗雷德里克·梅特纪尧姆·迪力范菲利普·马茨奥利维尔·帕朗蒂法布里斯·米利奇吉恩·洛森安娜贝尔·科科洛斯布鲁诺·罗密
类型:喜剧爱情导演:多米尼克·阿贝尔菲奥娜·戈登 状态:已完结 年份:2016 地区:法国 语言:法语 豆瓣ID:26457368热度:1 ℃ 时间:2025-04-03 02:59:23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原文链接: 《流浪巴黎》:这是诙谐的电影,更是严谨的艺术
【欢迎关注个人公众号:非正式文艺杂记】
有些电影会让人产生一见钟情的感觉,这部就是。
影片一开始,是朦胧的白雪纷纷的镜头。一个穿着红色棉衣的小女孩和一个穿着蓝色棉衣的大人,遥望着远方的村庄,大人对小女孩说,她要离开这里,去巴黎。女孩说,她也要去巴黎。然后在大概两分钟的片头里,都是白雪纷纷的村庄远景,伴着呼啸的风声。村庄里的彩色房子越来越多,像拼图一样,画面渐渐丰满起来,似乎把人带入一个童话世界。
镜头由远景转入室内。一个看上去年纪略大,但隐藏不住内心的“天真“与”童趣“的女人坐在书桌前。女人穿着一件深绿色的针织外套,里面是浅一些的绿色打底,背景则是一面由绿色往黄色过渡的瓦楞墙面。这样的渐进色搭配,已经奠定了影片的明快色调,让人欢喜。
通过导演的镜头提示,我们知道,这个女人叫Fiona(菲奥娜)。后面要讲的,也是关于她的故事。
这个房子是刚才远景中若干彩色房子中的一栋。画面外一个人开门进来,大风直吹得屋里的人摇摇晃晃。夸张的肢体语言让人明白,这不是一部普通的电影。它一定是“缓慢”的、“模式”化的,有点话剧和默剧感觉的电影。真是让人充满期待。
Fiona收到一封巴黎的来信,她要去巴黎寻找已经分别几十年的姑妈(就是片头的那个大人)了。于是她告别好友,来到了巴黎。
实在是太喜欢女主的这个造型了。翠绿色的上衣搭配橄榄绿的一步裙,加上一双乳白色的运动鞋。很好地凸显了她那轻妙的身材,有一丝优雅,又很随意。枫叶红的方形行李包还要加一个同色系瑜伽垫,再插上一个加拿大的枫叶旗,看上去就像女版的玄奘去西行。很是怀疑导演是不是受到了玄奘的造型启发。
Fiona来到巴黎后的种种迹象都表明她是一个不太“正常“的人。拍着照片,都能从桥边掉下去呢。n落水后的她丢了行李,护照和钱包都没了。
如果影片到这里只是让我们看到了轻松和幽默,那男主的出场,则引入了荒诞的节奏。
一个路边的流浪汉Dom捡到了Fiona的行李包,他惊喜地发现里面竟然有钱,还有漂亮的衣服,于是就美美哒穿起女主的毛衣,背上女主的包包,去了游轮上的餐厅吃饭。
男主进餐的这段很有意思。
餐厅专门为他在厕所门口放了张小桌子,当有人进出厕所的时候,厕所的门必然会碰到这张桌子。干活的工人根本无视他的存在,肆无忌惮地将电线在他身上绕来绕去。他对这些并不以为意,周围的客人也没有对他表示出歧视。只是旁边的一个小女孩默默地看着这一切。
但是这些人真的就将他视为平等了吗?当音乐响起,他邀请在座的女客人跳舞,所有人都拒绝了他。此时就会知道,其实别人也只是在无视他。
然而,到了Fiona这里,她还没反应过来呢,就被Dom拉起来跳起了舞。这段舞依然是默剧般的节奏,缓缓的,又有点暧昧。从他们和谐的舞步看,这里肯定是有爱情发生的。
结束后,Fiona才发现Dom穿了自己的衣服,拿了自己的钱包。Dom即刻逃走,后来又把行李包还给了Fiona。
此后,Fiona继续寻找姑妈。Dom显然是爱上了Fiona,一直偷偷“尾随”着她。
在经历了一场被误解为姑妈葬礼的陌生人葬礼后,本来很“嫌弃”Dom的Fiona终于也爱上了Dom。
在表达二人都强烈地爱上了对方时,导演用了两个分镜头的再合成。二人分别在不同的地方睡觉,但同时深深地思念着对方,在心中燃起熊熊的欲望之火。
其实这里有一段让人不太好理解的插曲。Dom很早就遇到了Fiona的姑妈,但他一直不知道这个老人就是他和Fiona一直要找的姑妈。姑妈甚至还与他睡到了一起。但他和姑妈的“一夜情”似乎并没有影响他和Fiona的发展。
////
Fiona终于千辛万苦地找到了姑妈,在埃菲尔铁塔上面。
三个人坐在铁塔上,姑妈说,她一直很想爬艾尔菲铁塔,不知道为什么一直都没有爬过。在实现了这个心愿之后,姑妈就离开了人世。
影片的最后,Fiona和Dom给姑妈举行了一个简短的葬礼。Fiona也决定在巴黎多待一些日子。
这是一部完全称得上艺术作品的电影。无论是色彩、构图、音乐还是表演,都完全与流水线的商业电影不同。可是,它又与总喜欢探讨人性的“独立”电影不同。
如果想要在这部电影中寻找“深度”和“思想性”,那可能就要失望了。夸张的表演和荒诞的剧情也离生活很远,甚至不太好让人找到“共鸣”。但它会给你一种美好,一种跳脱了生活琐事的轻松与诙谐之美。
巴黎这座被所有人吐槽的城市,为何仍吸引着无数向往之人?纵然有一万个缺点让人无法偏爱,也终逃不过那个热爱的理由……也许那高高耸立的埃菲尔铁塔与傲然振臂的自由女神像早已参悟其中答案。让我们随着菲奥娜寻找姑姑玛莎的脚步,去流浪,去遇见,去寻找……
~
玛莎:“我一直都想在这里看村庄。”
菲奥娜:“我也是。”
玛莎:“菲奥娜,你能保密吗?”
菲奥娜:“当然,玛莎姑姑。”
玛莎:“我要离开这里,搬去巴黎。”
菲奥娜:“我也要搬去巴黎。”
白天黑夜,黑夜白天……加拿大那座冰雪小镇的纯白不曾改变,只是新建了几栋楼房、拓宽了几条车道、增添了几盏路灯罢了。而单纯又木讷的菲奥娜也只是长高了而已。
一开门,明艳温暖的工作室,瞬间被夹带着雪花的寒风灌满,而被吹得衣襟凌乱的人们却反应淡定从容。戏剧的一幕既体现了加拿大人对冰雪天气的习以为常,也刻画了加拿大人处事不惊、温和从容的性格(据说是与加拿大社会福利优秀有关)。
随着风雪而至的是菲奥娜住在巴黎的姑姑玛莎的一封信。原来,巴黎的社工要将88岁的玛莎送去养老院,可玛莎却内心拒绝,于是向远在加拿大的菲奥娜求救。好笑的是玛莎,您不承认自己老,那您到是别把信投到垃圾桶里啊!
就这样菲奥娜顶着风雪告别朋友,背着行囊向巴黎出发了。巴黎地铁里人们步履匆匆,法国人的“匆忙”“勿扰”都写在脸上,连地铁设施都显得对异乡的背包客不够友好(通道实在太狭窄了)。
帮卡在通道里的菲奥娜解围的也是个加拿大人,在巴黎警察局借调。他乡遇同乡让人倍感亲切,更何况是具有强烈国家认同感的加拿大人。菲奥娜不自主地跟着他,险些走错路。只是那个加拿大人虽然客客气气却好像已经传染上巴黎人以匆忙为掩饰的冷淡。
一路辗转,菲奥娜找到姑姑的住址,却无人应门,她只好在周围闲逛。穿过塞纳河上的铁桥,菲奥娜突然兴奋起来,埃菲尔铁塔就在身后。她叫住路人帮她拍照,却一不小心坠入河中。
被游船船员救起的菲奥娜狼狈不堪,而且手机、背包都遗失不在。她一定想不到自己是在这样的狼狈形象下游览塞纳河。身无一物的她只好再次回到姑姑玛莎的住处。
姑姑的邻居给她讲述了三天前玛莎从接她去养老院的社工眼皮底下溜走的经过,并给菲奥娜寻找玛莎的一个线索:玛莎唯一存世的朋友,诺曼。
新的一天从唤醒脚趾头开始。这个露营在塞纳河边的流浪汉名叫东。
对着游船自我释放之后,享用一根免费的香烟和随缘的早餐,对于东来说,是一天之初最惬意也最稀松平常的事。
这注定与众不同的一天,同样隐藏于那颗从垃圾箱里捡来的甜椒里,而那根勾住甜椒的鱼线仿佛神的指引,让东捡到菲奥娜的行李包。包里的钱足够东扬眉吐气地去船餐厅享用一餐。这实在要感谢他还不相识的加拿大物主。
奇怪打扮的东在餐厅门口买根领带就进了餐厅。邻桌的客人也不把目光落在东的身上。在巴黎,与其说随处是绅士淑女,不如说事不关己目不斜倚,这大概就是巴黎人建立在自命不凡之上的“包容”吧。而东并不在意厕所边的加桌、工作人员的打扰,大概他也学会了“包容”巴黎人不自知的优雅的无礼。
而该相遇的注定不会错过。菲奥娜从加拿大大使馆工作人员手中得到了一张就餐券,正在另一张桌上郁郁寡欢。一次次邀舞,一次次被果断拒绝的东,在菲奥娜眼神中看到一丝犹疑,不由分说地拉起了她。
意想不到的默契。一支舞后,两个人聊了起来,关于舞蹈,关于毛衣……直到东从钱包里掏小费,两个人都还相处的不错。菲奥娜终于认出来自己的包包,一通拉扯,菲奥娜又一次不慎坠水。
浑身湿漉漉又身无分文的菲奥娜在自助洗衣房住了一晚。那两个在洗衣房你拉我扯、眉来眼去折衣服的男女完全视菲奥娜为空气,果然在浪漫之都连洗个衣服都能谈场恋爱,更何况是跳一支舞呢!没错,东已经爱上了菲奥娜。
为了再见到菲奥娜,东到加拿大大使馆还菲奥娜的行李,他还想把一对红宝石耳环送给她以表爱意。菲奥娜再见到东,气愤有加。东只好悄悄尾随菲奥娜。
菲奥娜在退休舞蹈家姑姑住所附近的咖啡厅打听,咖啡厅伙计告诉她,住在附近的一个老舞蹈家刚刚去世,当天下午两点在拉雪兹神父公墓下葬。菲奥娜以为那就是自己的姑姑,便决定去参加葬礼。而东则一路尾随。
咖啡店伙计耐心地给菲奥娜指去公墓的路线。菲奥娜把一肚子悲愤撒到东身上“不许再跟着我”。可巴黎糟糕的交通,没个当地人带路,真的是没办法顺利到达。就这样东陪着菲奥娜一路找了过去。
那是个小型葬礼,看年纪,参加追悼会的大概都是逝者的朋友。场面有点冷清,东自告奋勇地上台发了言,本想诚心表达对逝者的缅怀,却一不小心中肯地吐槽了巴黎人冷漠、挑剔,特别是对流浪汉、黑人的糟糕态度。虽然不够友好,但并不拒绝赠予,这样的评价也算是为巴黎人最后的挽尊。
菲奥娜看着棺椁被推走,忍不住掉了眼泪,可她转过头就发现逝者的照片和玛莎姑姑完全不同,八九不离十是哭错了。东拉着菲奥娜去棺椁存放处确认的时候,玛莎进了追悼会大厅,他们又错过了。
3⃣️玛莎
自从那天慌慌张张连鞋都来不及穿地从养老院社工眼皮底下逃脱,玛莎一直流浪街头。而有些亏欠都在另一些地方得以补偿。就比如说,东捡到菲奥娜行李那天,玛莎遇到了东。东翻看菲奥娜行李时,玛莎拿走了一双菲奥娜的鞋子,还用一对红宝石耳环从东手里换走了一罐菲奥娜行李箱中的加拿大豆泥。而菲奥娜行李里的毯子也给玛莎露宿的夜晚以一丝温暖。
清晨醒来,玛莎发现自己枕了一夜的报纸上刊载了舞蹈家故人去世的消息,而当玛莎赶到追悼会现场时遇到了同样迟到的故人,诺曼。
两个昔日的舞伴,早已白发苍苍,一起坐在墓地的长椅上跳了一支可爱的足部舞,仿佛回到了相恋的起点,那艘载着一对璧人的小船上,俏皮可爱又淡淡忧伤。一支舞罢,他又成了别人眼中,健忘却记得初见时她的样子的他;而她必须离开,她不想被困在养老院中终老余生。
而另一边则闹出来一场乌龙。带菲奥娜去棺椁处确认的东,不小心把领带夹到棺椁的,火化的铃声想起,电动门合起,菲奥娜惊慌不已,想要扒开电动门,却被门夹住鼻子晕了过去。醒来时,不见东,工作人员给了她一罐骨灰,她以为东和那个去世的老人一起被火化了。她在墓地找了一处空地,将骨灰倒出来,平均地分成两堆:“I am sorry both of you”。(我真的是要笑哭了)
殊不知,电动门只是将棺椁运送到底层,并不是直接焚化。工作人员帮东剪断了夹住的领带。当东抱着一个大大的花篮来到菲奥娜面前,“这个送给你”。菲奥娜崩溃道,“我以为你死了”。不知是因刚刚的惊吓还是白白的伤心而愤怒,给了东一记耳光。转身离去,虽然辨不清方向,离开的很不顺利,但她态度坚决地说到“我知道往哪走”!只留下一脸懵懵的东。
哈哈,我的菲奥娜,你知道往哪走,最后还不是一个盲人把你送到警察局啊。在警察局门口,菲奥娜又一次遇到了刚到巴黎时偶遇的加拿大同乡,他正是在这个警察局工作。在警察的帮助下菲奥娜进入了玛莎姑姑的家。徘徊在家门口的玛莎看到驶来的警车,以为是抓自己去养老院的,便匆匆离开。菲奥娜和玛莎姑姑又一次擦身错过。
夜里,玛莎流浪在塞纳河边的自由女神像边(美国人民回赠给法国人民的礼物),她偶遇了被爱情打击、借酒消愁的东。酒精作用下两个人竟互借身体安放了激情。荒唐过后,玛莎依靠在河边抽烟,碰巧发现了垃圾桶里的手机,她往自己家拨了一个电话。
进入了姑姑家的菲奥娜,翻看着玛莎的相册,年轻时的姑姑与她的舞伴们是那样风华正茂,诺曼和她是多么相配,等等,刚刚参加过她葬礼的那位相片下面的唇印和je t'aime(法语我爱你)是太出乎意料了吧!原来她们才是一对。被姑姑爱情故事拨动心弦的菲奥娜正辗转难眠,突然接到了姑姑玛莎打来的电话。
玛莎:“你是谁?”
菲奥娜:“我是菲奥娜,我来巴黎了。”
玛莎:“菲奥娜,能听到你的声音太好了。我刚刚喝了香槟,还和一个帅哥睡在了一起。”
菲奥娜:“哦,不错,你在哪?”
玛莎抬头看了看四下,映入眼帘的是自由女神像,便答到“大概是纽约吧。”随后她听到警笛声,马上扔了手机溜走了。
“纽约?”菲奥娜说出目的地,出租车司机也是醉了,一边猜测着坐车的一定是个疯女人,一边猜测着巴黎里的纽约元素,敷衍的把菲奥娜放在塞纳河边的自由女神像边。竟误打误撞地蒙对了。
在自由女神脚下,菲奥娜见到的只有满地酒瓶和东。菲奥娜问道“玛莎呢?香槟,纽约。帅哥呢?不会是你吧?No wey”。东懵圈半秒回,酷酷地说“Yes we”。
东扯下菲奥娜的睡裙裙角,让流浪狗追寻上面残留的玛莎的味道。狗狗一路追到埃菲尔铁塔下,一只一只梯子搭在树与铁塔之间,正是玛莎的杰作。
然后,东和菲奥娜各种花式攀塔,省略100种精彩。终于到达了塔顶。
在塔顶,菲奥娜终于拥抱到了玛莎。
玛莎:“我一直都很想爬埃菲尔铁塔,不知道为什么一直都没有爬过。”
菲奥娜:“我也一直都很想爬埃菲尔铁塔。”
东:“我的腿酸了。”
跟随他们的视线,俯瞰还未醒来的巴黎,此刻还看不到灯红酒绿繁华、疯狂的交通、例行公事的游船、匆匆的脚步、傲娇的脸庞以及街道某处的狗屎……一切都是这座城退去彩妆的素颜样子。
而此刻坐在塔顶的88岁的巴黎客人,玛莎,也许才是那个活出巴黎灵魂的人:那不必是追逐摩登、时尚流行,也不必是流浪街头、放任德行,那不必是雏菊碎花连衣,也不必是香奈儿的小黑裙,那不必是塞纳河岸咖啡书香,也不必是蜗牛鹅肝与香槟……那更应该是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处世之道,不被陈规杂音限制,不受他人眼光左右的人生选择。就像巴黎自由女神像与埃菲尔铁塔的建造初衷:崇敬自由、仰望爱情。
非常值得爱的一部电影。
今天中午吃饭想看个电影抚慰一下来姨妈的心情,就找到了这部,随便找的,没想到好对我口味呀!今天中午看得可开心了!
风格是比较荒诞的黑色幽默,但是不冷,我好几次笑出声来,男女主演绎的非常自然、合理,就更好笑了。镜头很美,配色明亮鲜艳(我又要学来用作穿搭了),滤镜是典型的法国电影,疯狂截图!故事很可爱,没有太多的套路,经典的HE,但还是会有很多出人意料的意外,尤其是在三个人物线都交汇在一起的时候,还有那些笑点的设计。
男主好可爱哈哈哈,追女主的时候小心翼翼的。女主也很可爱,好美好美哦~姑妈更是可爱极了!
因为女主是加拿大过来的,不会说法语,我终于看到这种讲到法国完全不懂的样子的电影了,法语语速初学者也能听懂哈哈哈。
下面又是我的存图时间了。
生活总是一个接一个都不如意,可是这样才是生活。在每一个难过的时刻哭哭啼啼哔哔赖赖,大骂生活,又在每一个阳光明媚欢声笑语的日子里大喊我爱你,这样才是生活呀,所幸我们总会被那些美好治愈,还是会因为雨后的阳光,清晨的微风而感到幸福。会因为看到可爱的小猫小狗而感到幸福,会因为好吃的午餐而感到幸福。所以呀“欢迎来到糟糕的现实世界,但你会爱他的”。
金臂小子
面孔
音乐奇缘
临时保姆
第一名
机不可失
在芭比乐园里,各种各样的芭比和肯每天都过着童...
播放指数:1306℃
准确的说,应该是带有默片印记的狂想剧。这对比利时夫妻导演的作品风格一向如此,之前看过他们的《伦巴》颇为有趣。这部新作将背景转到了巴黎,依然带有浓烈的舞台剧色彩。幽默感来自演员的肢体动作以及不同语言间的错位碰撞。木讷僵硬的肢体动作引出的喜剧效果很容易让观众联想起雅克·塔蒂和阿基·考里斯马基的奇妙融合,两场歌舞场景的动作编排也相当独特,餐厅里的探戈和墓地里的摇摆爵士舞步都让我眼前一亮。而在台词方面也下足了料:声称是加拿大人的女主角说着蹩脚的法语,同时混杂着英语的语音语调更是让我忍俊不禁,用英语的发音来读法语单词更有一种无伤大雅的嘲讽意味。
三位演员的卖力表演是最大看点。当然不能不提,影片里将真实的巴黎场景与略为荒诞不经的情节扭结在一起,竟也没产生出太过违和的意味。印象最深刻的莫过于在自由女神像下露营拾荒的情节,三人夜登巴黎铁塔,以及最后那个渐渐远离小岛的镜头,都足以证明两位导演的构思和场面调度渐趋纯熟。另一方面,似乎也能证明电影中的巴黎是个包容力越来越大的城市,既能见证美丽浪漫的爱情,也容得下身份卑微的流浪者与异乡人。
原文链接: 《流浪巴黎》:这是诙谐的电影,更是严谨的艺术
【欢迎关注个人公众号:非正式文艺杂记】
有些电影会让人产生一见钟情的感觉,这部就是。
影片一开始,是朦胧的白雪纷纷的镜头。一个穿着红色棉衣的小女孩和一个穿着蓝色棉衣的大人,遥望着远方的村庄,大人对小女孩说,她要离开这里,去巴黎。女孩说,她也要去巴黎。然后在大概两分钟的片头里,都是白雪纷纷的村庄远景,伴着呼啸的风声。村庄里的彩色房子越来越多,像拼图一样,画面渐渐丰满起来,似乎把人带入一个童话世界。
镜头由远景转入室内。一个看上去年纪略大,但隐藏不住内心的“天真“与”童趣“的女人坐在书桌前。女人穿着一件深绿色的针织外套,里面是浅一些的绿色打底,背景则是一面由绿色往黄色过渡的瓦楞墙面。这样的渐进色搭配,已经奠定了影片的明快色调,让人欢喜。
通过导演的镜头提示,我们知道,这个女人叫Fiona(菲奥娜)。后面要讲的,也是关于她的故事。
这个房子是刚才远景中若干彩色房子中的一栋。画面外一个人开门进来,大风直吹得屋里的人摇摇晃晃。夸张的肢体语言让人明白,这不是一部普通的电影。它一定是“缓慢”的、“模式”化的,有点话剧和默剧感觉的电影。真是让人充满期待。
Fiona收到一封巴黎的来信,她要去巴黎寻找已经分别几十年的姑妈(就是片头的那个大人)了。于是她告别好友,来到了巴黎。
实在是太喜欢女主的这个造型了。翠绿色的上衣搭配橄榄绿的一步裙,加上一双乳白色的运动鞋。很好地凸显了她那轻妙的身材,有一丝优雅,又很随意。枫叶红的方形行李包还要加一个同色系瑜伽垫,再插上一个加拿大的枫叶旗,看上去就像女版的玄奘去西行。很是怀疑导演是不是受到了玄奘的造型启发。
Fiona来到巴黎后的种种迹象都表明她是一个不太“正常“的人。拍着照片,都能从桥边掉下去呢。n落水后的她丢了行李,护照和钱包都没了。
如果影片到这里只是让我们看到了轻松和幽默,那男主的出场,则引入了荒诞的节奏。
一个路边的流浪汉Dom捡到了Fiona的行李包,他惊喜地发现里面竟然有钱,还有漂亮的衣服,于是就美美哒穿起女主的毛衣,背上女主的包包,去了游轮上的餐厅吃饭。
男主进餐的这段很有意思。
餐厅专门为他在厕所门口放了张小桌子,当有人进出厕所的时候,厕所的门必然会碰到这张桌子。干活的工人根本无视他的存在,肆无忌惮地将电线在他身上绕来绕去。他对这些并不以为意,周围的客人也没有对他表示出歧视。只是旁边的一个小女孩默默地看着这一切。
但是这些人真的就将他视为平等了吗?当音乐响起,他邀请在座的女客人跳舞,所有人都拒绝了他。此时就会知道,其实别人也只是在无视他。
然而,到了Fiona这里,她还没反应过来呢,就被Dom拉起来跳起了舞。这段舞依然是默剧般的节奏,缓缓的,又有点暧昧。从他们和谐的舞步看,这里肯定是有爱情发生的。
结束后,Fiona才发现Dom穿了自己的衣服,拿了自己的钱包。Dom即刻逃走,后来又把行李包还给了Fiona。
此后,Fiona继续寻找姑妈。Dom显然是爱上了Fiona,一直偷偷“尾随”着她。
在经历了一场被误解为姑妈葬礼的陌生人葬礼后,本来很“嫌弃”Dom的Fiona终于也爱上了Dom。
在表达二人都强烈地爱上了对方时,导演用了两个分镜头的再合成。二人分别在不同的地方睡觉,但同时深深地思念着对方,在心中燃起熊熊的欲望之火。
其实这里有一段让人不太好理解的插曲。Dom很早就遇到了Fiona的姑妈,但他一直不知道这个老人就是他和Fiona一直要找的姑妈。姑妈甚至还与他睡到了一起。但他和姑妈的“一夜情”似乎并没有影响他和Fiona的发展。
////
Fiona终于千辛万苦地找到了姑妈,在埃菲尔铁塔上面。
三个人坐在铁塔上,姑妈说,她一直很想爬艾尔菲铁塔,不知道为什么一直都没有爬过。在实现了这个心愿之后,姑妈就离开了人世。
影片的最后,Fiona和Dom给姑妈举行了一个简短的葬礼。Fiona也决定在巴黎多待一些日子。
////
这是一部完全称得上艺术作品的电影。无论是色彩、构图、音乐还是表演,都完全与流水线的商业电影不同。可是,它又与总喜欢探讨人性的“独立”电影不同。
如果想要在这部电影中寻找“深度”和“思想性”,那可能就要失望了。夸张的表演和荒诞的剧情也离生活很远,甚至不太好让人找到“共鸣”。但它会给你一种美好,一种跳脱了生活琐事的轻松与诙谐之美。
巴黎这座被所有人吐槽的城市,为何仍吸引着无数向往之人?纵然有一万个缺点让人无法偏爱,也终逃不过那个热爱的理由……也许那高高耸立的埃菲尔铁塔与傲然振臂的自由女神像早已参悟其中答案。让我们随着菲奥娜寻找姑姑玛莎的脚步,去流浪,去遇见,去寻找……
~
玛莎:“我一直都想在这里看村庄。”
菲奥娜:“我也是。”
玛莎:“菲奥娜,你能保密吗?”
菲奥娜:“当然,玛莎姑姑。”
玛莎:“我要离开这里,搬去巴黎。”
菲奥娜:“我也要搬去巴黎。”
白天黑夜,黑夜白天……加拿大那座冰雪小镇的纯白不曾改变,只是新建了几栋楼房、拓宽了几条车道、增添了几盏路灯罢了。而单纯又木讷的菲奥娜也只是长高了而已。
一开门,明艳温暖的工作室,瞬间被夹带着雪花的寒风灌满,而被吹得衣襟凌乱的人们却反应淡定从容。戏剧的一幕既体现了加拿大人对冰雪天气的习以为常,也刻画了加拿大人处事不惊、温和从容的性格(据说是与加拿大社会福利优秀有关)。
随着风雪而至的是菲奥娜住在巴黎的姑姑玛莎的一封信。原来,巴黎的社工要将88岁的玛莎送去养老院,可玛莎却内心拒绝,于是向远在加拿大的菲奥娜求救。好笑的是玛莎,您不承认自己老,那您到是别把信投到垃圾桶里啊!
就这样菲奥娜顶着风雪告别朋友,背着行囊向巴黎出发了。巴黎地铁里人们步履匆匆,法国人的“匆忙”“勿扰”都写在脸上,连地铁设施都显得对异乡的背包客不够友好(通道实在太狭窄了)。
帮卡在通道里的菲奥娜解围的也是个加拿大人,在巴黎警察局借调。他乡遇同乡让人倍感亲切,更何况是具有强烈国家认同感的加拿大人。菲奥娜不自主地跟着他,险些走错路。只是那个加拿大人虽然客客气气却好像已经传染上巴黎人以匆忙为掩饰的冷淡。
一路辗转,菲奥娜找到姑姑的住址,却无人应门,她只好在周围闲逛。穿过塞纳河上的铁桥,菲奥娜突然兴奋起来,埃菲尔铁塔就在身后。她叫住路人帮她拍照,却一不小心坠入河中。
被游船船员救起的菲奥娜狼狈不堪,而且手机、背包都遗失不在。她一定想不到自己是在这样的狼狈形象下游览塞纳河。身无一物的她只好再次回到姑姑玛莎的住处。
姑姑的邻居给她讲述了三天前玛莎从接她去养老院的社工眼皮底下溜走的经过,并给菲奥娜寻找玛莎的一个线索:玛莎唯一存世的朋友,诺曼。
新的一天从唤醒脚趾头开始。这个露营在塞纳河边的流浪汉名叫东。
对着游船自我释放之后,享用一根免费的香烟和随缘的早餐,对于东来说,是一天之初最惬意也最稀松平常的事。
这注定与众不同的一天,同样隐藏于那颗从垃圾箱里捡来的甜椒里,而那根勾住甜椒的鱼线仿佛神的指引,让东捡到菲奥娜的行李包。包里的钱足够东扬眉吐气地去船餐厅享用一餐。这实在要感谢他还不相识的加拿大物主。
奇怪打扮的东在餐厅门口买根领带就进了餐厅。邻桌的客人也不把目光落在东的身上。在巴黎,与其说随处是绅士淑女,不如说事不关己目不斜倚,这大概就是巴黎人建立在自命不凡之上的“包容”吧。而东并不在意厕所边的加桌、工作人员的打扰,大概他也学会了“包容”巴黎人不自知的优雅的无礼。
而该相遇的注定不会错过。菲奥娜从加拿大大使馆工作人员手中得到了一张就餐券,正在另一张桌上郁郁寡欢。一次次邀舞,一次次被果断拒绝的东,在菲奥娜眼神中看到一丝犹疑,不由分说地拉起了她。
意想不到的默契。一支舞后,两个人聊了起来,关于舞蹈,关于毛衣……直到东从钱包里掏小费,两个人都还相处的不错。菲奥娜终于认出来自己的包包,一通拉扯,菲奥娜又一次不慎坠水。
浑身湿漉漉又身无分文的菲奥娜在自助洗衣房住了一晚。那两个在洗衣房你拉我扯、眉来眼去折衣服的男女完全视菲奥娜为空气,果然在浪漫之都连洗个衣服都能谈场恋爱,更何况是跳一支舞呢!没错,东已经爱上了菲奥娜。
为了再见到菲奥娜,东到加拿大大使馆还菲奥娜的行李,他还想把一对红宝石耳环送给她以表爱意。菲奥娜再见到东,气愤有加。东只好悄悄尾随菲奥娜。
菲奥娜在退休舞蹈家姑姑住所附近的咖啡厅打听,咖啡厅伙计告诉她,住在附近的一个老舞蹈家刚刚去世,当天下午两点在拉雪兹神父公墓下葬。菲奥娜以为那就是自己的姑姑,便决定去参加葬礼。而东则一路尾随。
咖啡店伙计耐心地给菲奥娜指去公墓的路线。菲奥娜把一肚子悲愤撒到东身上“不许再跟着我”。可巴黎糟糕的交通,没个当地人带路,真的是没办法顺利到达。就这样东陪着菲奥娜一路找了过去。
那是个小型葬礼,看年纪,参加追悼会的大概都是逝者的朋友。场面有点冷清,东自告奋勇地上台发了言,本想诚心表达对逝者的缅怀,却一不小心中肯地吐槽了巴黎人冷漠、挑剔,特别是对流浪汉、黑人的糟糕态度。虽然不够友好,但并不拒绝赠予,这样的评价也算是为巴黎人最后的挽尊。
菲奥娜看着棺椁被推走,忍不住掉了眼泪,可她转过头就发现逝者的照片和玛莎姑姑完全不同,八九不离十是哭错了。东拉着菲奥娜去棺椁存放处确认的时候,玛莎进了追悼会大厅,他们又错过了。
3⃣️玛莎
自从那天慌慌张张连鞋都来不及穿地从养老院社工眼皮底下逃脱,玛莎一直流浪街头。而有些亏欠都在另一些地方得以补偿。就比如说,东捡到菲奥娜行李那天,玛莎遇到了东。东翻看菲奥娜行李时,玛莎拿走了一双菲奥娜的鞋子,还用一对红宝石耳环从东手里换走了一罐菲奥娜行李箱中的加拿大豆泥。而菲奥娜行李里的毯子也给玛莎露宿的夜晚以一丝温暖。
清晨醒来,玛莎发现自己枕了一夜的报纸上刊载了舞蹈家故人去世的消息,而当玛莎赶到追悼会现场时遇到了同样迟到的故人,诺曼。
两个昔日的舞伴,早已白发苍苍,一起坐在墓地的长椅上跳了一支可爱的足部舞,仿佛回到了相恋的起点,那艘载着一对璧人的小船上,俏皮可爱又淡淡忧伤。一支舞罢,他又成了别人眼中,健忘却记得初见时她的样子的他;而她必须离开,她不想被困在养老院中终老余生。
而另一边则闹出来一场乌龙。带菲奥娜去棺椁处确认的东,不小心把领带夹到棺椁的,火化的铃声想起,电动门合起,菲奥娜惊慌不已,想要扒开电动门,却被门夹住鼻子晕了过去。醒来时,不见东,工作人员给了她一罐骨灰,她以为东和那个去世的老人一起被火化了。她在墓地找了一处空地,将骨灰倒出来,平均地分成两堆:“I am sorry both of you”。(我真的是要笑哭了)
殊不知,电动门只是将棺椁运送到底层,并不是直接焚化。工作人员帮东剪断了夹住的领带。当东抱着一个大大的花篮来到菲奥娜面前,“这个送给你”。菲奥娜崩溃道,“我以为你死了”。不知是因刚刚的惊吓还是白白的伤心而愤怒,给了东一记耳光。转身离去,虽然辨不清方向,离开的很不顺利,但她态度坚决地说到“我知道往哪走”!只留下一脸懵懵的东。
哈哈,我的菲奥娜,你知道往哪走,最后还不是一个盲人把你送到警察局啊。在警察局门口,菲奥娜又一次遇到了刚到巴黎时偶遇的加拿大同乡,他正是在这个警察局工作。在警察的帮助下菲奥娜进入了玛莎姑姑的家。徘徊在家门口的玛莎看到驶来的警车,以为是抓自己去养老院的,便匆匆离开。菲奥娜和玛莎姑姑又一次擦身错过。
夜里,玛莎流浪在塞纳河边的自由女神像边(美国人民回赠给法国人民的礼物),她偶遇了被爱情打击、借酒消愁的东。酒精作用下两个人竟互借身体安放了激情。荒唐过后,玛莎依靠在河边抽烟,碰巧发现了垃圾桶里的手机,她往自己家拨了一个电话。
进入了姑姑家的菲奥娜,翻看着玛莎的相册,年轻时的姑姑与她的舞伴们是那样风华正茂,诺曼和她是多么相配,等等,刚刚参加过她葬礼的那位相片下面的唇印和je t'aime(法语我爱你)是太出乎意料了吧!原来她们才是一对。被姑姑爱情故事拨动心弦的菲奥娜正辗转难眠,突然接到了姑姑玛莎打来的电话。
玛莎:“你是谁?”
菲奥娜:“我是菲奥娜,我来巴黎了。”
玛莎:“菲奥娜,能听到你的声音太好了。我刚刚喝了香槟,还和一个帅哥睡在了一起。”
菲奥娜:“哦,不错,你在哪?”
玛莎抬头看了看四下,映入眼帘的是自由女神像,便答到“大概是纽约吧。”随后她听到警笛声,马上扔了手机溜走了。
“纽约?”菲奥娜说出目的地,出租车司机也是醉了,一边猜测着坐车的一定是个疯女人,一边猜测着巴黎里的纽约元素,敷衍的把菲奥娜放在塞纳河边的自由女神像边。竟误打误撞地蒙对了。
在自由女神脚下,菲奥娜见到的只有满地酒瓶和东。菲奥娜问道“玛莎呢?香槟,纽约。帅哥呢?不会是你吧?No wey”。东懵圈半秒回,酷酷地说“Yes we”。
东扯下菲奥娜的睡裙裙角,让流浪狗追寻上面残留的玛莎的味道。狗狗一路追到埃菲尔铁塔下,一只一只梯子搭在树与铁塔之间,正是玛莎的杰作。
然后,东和菲奥娜各种花式攀塔,省略100种精彩。终于到达了塔顶。
在塔顶,菲奥娜终于拥抱到了玛莎。
玛莎:“我一直都很想爬埃菲尔铁塔,不知道为什么一直都没有爬过。”
菲奥娜:“我也一直都很想爬埃菲尔铁塔。”
东:“我的腿酸了。”
跟随他们的视线,俯瞰还未醒来的巴黎,此刻还看不到灯红酒绿繁华、疯狂的交通、例行公事的游船、匆匆的脚步、傲娇的脸庞以及街道某处的狗屎……一切都是这座城退去彩妆的素颜样子。
而此刻坐在塔顶的88岁的巴黎客人,玛莎,也许才是那个活出巴黎灵魂的人:那不必是追逐摩登、时尚流行,也不必是流浪街头、放任德行,那不必是雏菊碎花连衣,也不必是香奈儿的小黑裙,那不必是塞纳河岸咖啡书香,也不必是蜗牛鹅肝与香槟……那更应该是一种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处世之道,不被陈规杂音限制,不受他人眼光左右的人生选择。就像巴黎自由女神像与埃菲尔铁塔的建造初衷:崇敬自由、仰望爱情。
非常值得爱的一部电影。
今天中午吃饭想看个电影抚慰一下来姨妈的心情,就找到了这部,随便找的,没想到好对我口味呀!今天中午看得可开心了!
风格是比较荒诞的黑色幽默,但是不冷,我好几次笑出声来,男女主演绎的非常自然、合理,就更好笑了。镜头很美,配色明亮鲜艳(我又要学来用作穿搭了),滤镜是典型的法国电影,疯狂截图!故事很可爱,没有太多的套路,经典的HE,但还是会有很多出人意料的意外,尤其是在三个人物线都交汇在一起的时候,还有那些笑点的设计。
男主好可爱哈哈哈,追女主的时候小心翼翼的。女主也很可爱,好美好美哦~姑妈更是可爱极了!
因为女主是加拿大过来的,不会说法语,我终于看到这种讲到法国完全不懂的样子的电影了,法语语速初学者也能听懂哈哈哈。
下面又是我的存图时间了。
生活总是一个接一个都不如意,可是这样才是生活。在每一个难过的时刻哭哭啼啼哔哔赖赖,大骂生活,又在每一个阳光明媚欢声笑语的日子里大喊我爱你,这样才是生活呀,所幸我们总会被那些美好治愈,还是会因为雨后的阳光,清晨的微风而感到幸福。会因为看到可爱的小猫小狗而感到幸福,会因为好吃的午餐而感到幸福。所以呀“欢迎来到糟糕的现实世界,但你会爱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