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木村拓哉工藤阿须加川口春奈林遣都葵若菜井之胁海西畑大吾富田望生味方良介村井良大三浦翔平大岛优子
类型:剧情日本导演:中江功 状态:更新至第01集 年份:2020 地区:日本 语言:日语 豆瓣ID:33724072热度:7 ℃ 时间:2025-04-03 02:58:24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这部剧的特色是以警察学校为背景(就是考上警察后,去培训半年拿警察证),一群学员和教官发生的事情。
很少有警察学校为背景的破案剧,所以挺有新意的。但是,成也新意,败也新意,短短半年封闭式管理的时间内,一群成年人要发生案件,但又不能真·杀人,就挺难编的,所以都是小故事。
最大的败笔大概就是,你们这些成年人的恩怨情仇,在外面的时候不解决,非得这半年内带进警察学校里解决,这不是太牵强了吗?所以,正常一点的事件都是自己和自己的心灵和解,顺带升华一下警察的信念。
主演是木村拓哉,他老了也还蛮帅的(当然,肯定不及他年轻时的神颜),他身材管理得很好。
木村拓哉演一个严厉的独眼教官,名叫风间公亲。疾风劲草,一群学员就被他如疾风一样严厉地训练着。
我觉得他的人设有点像《女王的教室》里的阿老师,两个人都是刚见面就记住了所有学生的信息(名字、长相、家庭背景),两个人都喜欢在学生里发展间谍,通过间谍洞悉所有学生的情况,然后实行对学生的管理😂。
还有,两个人都长得好看。
这部剧挺短的,就两集。
最大的收获是了解了一些日本警察学校的知识,和一些基础的警察知识。
去年底,一部讲述中年人追梦故事的《东京大饭店》收获了无数好评,也让该剧的主演——出道30年的木村拓哉再次证明了自己超级偶像的实力。
时隔1个月,木村换下厨师装,穿上警服,又在新剧中饰演了一名冷面教官。
他主演的这部新春特别剧分为上下两集,都创下了收视佳绩,给富士电视台送上了60周年台庆大礼,也为2020年的日剧开了一个好头。
就是这部《教场》。
本文有剧透。
1
故事以神奈川县某警校为舞台。由于前任教官住院,警校临时委派了一位新教官风间公亲(木村拓哉 饰)代为管理学员。他染着白发、戴着墨镜、不苟言笑,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就有一种不怒自威的强大气场。
他表示,任何一位他认为没有竞争力的学员都将会被勒令退学,警校就此变得人心惶惶。
日本的警校有些特别,不只是招应届毕业生,还接收有过工作经验的学员,这使得新学员的组成形形色色。
这其中,就有曾经做过小学教师的宫坂定(工藤阿须加 饰)。
四年前,宫坂在雪山里遭遇了严重车祸,一位名叫平田国明的警察恰好巡逻经过救了他。这段经历让他对警察感激,宫坂后来决定放弃教师职业也要成为警察。
巧合的是,宫坂救命恩人的儿子平田和道和他正好是同批学员,而对方是个胆小自卑的男生,在警校的表现很差,经常受罚。
怀着感激之情,宫坂在警校处处关心帮助他,把他当成好朋友。
然而平田却并不领情,反而觉得自己被人怜悯,感觉相当累。他认为宫坂不是在帮自己,而是瞧不起自己。久而久之,竟对宫坂产生了恨意。
于是平田以请宫坂帮忙练习戴手铐为名,把他真的铐在了房间内,并企图用含有盐酸的洁厕剂和含有硫磺的浴盐混合在一起,制造出有毒气体硫化氢来害死他。
宫坂本以为自己必死无疑,然而没想到的是,混合出来的气体竟然不是硫化氢!
原来风间教官之前无意间得知,男厕所的洁厕剂少了一瓶,又听说有学员从温泉带回了含有硫磺的浴盐,并赠送给其他学员。
凭借多年当警察的敏锐洞察力,他立刻就把这两样东西联系到了一起。
趁着学员们去跑步的空隙,他仔细检查了男宿舍,并偷偷把平田从男厕拿走的洁厕剂换成了水,宫坂才因此逃过一劫。
表面风平浪静的警校,竟然如此暗流汹涌。
2
警校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在上集的开头,风间教官向宫坂发出了这样的提问。
在大家看来,警校是一个锻炼自我、培养能力、为警队选拔出优秀人才的地方。
而在《教场》中,风间教官给出的答案是:这是一个将缺乏警察素质的学员,提前筛出去的地方。
剧中,宫坂无意间看到了同班的南原哲久私藏的自制枪,南原发现后将其打晕并故意拿走了他的警察手册,还以此威胁他不准把自己的秘密说出去,否则就会要了他的命。n
风间教官在射击课上察觉到了宫坂心神不宁的异样,而作为新学员的南原,对枪支不合逻辑的熟悉又引起了他的注意。
南原的手上还粘有金属加工留下的污垢,就更加重了他的怀疑。他便让其他教官暗中对男宿舍进行搜查,最终在厕所里找到了印有南原指纹的自制枪。n
南原作为未来的警察知法犯法,相当于一颗定时炸弹。风间教官的责任是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杜绝这样的人进入未来的警察队伍。
风间教官在剧中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是每一个学员当警察的初衷是什么。
都筑耀太第一次给出的回答是“因为自己讨厌警察”。
都筑的家里之前经营着一家小工厂,由于经营不善濒临倒闭。沉重的赋税压力让都筑的父亲万般无奈之下选择了借高利贷来交税。
在一次放贷人和上门讨税的税务官的纠缠中,都筑的父亲好心劝架不成,反而被不明真相的无良警察直接带走,导致工厂的设备被没收、家中仅有的钱被放贷人拿走、父亲还留下了袭警的记录,都筑由此对警察心生痛恨。
所以他是怀着一种极其复杂的心理进入警校学习的。
而风间教官在亲自去调查了当年的事件后,还原了真相:都筑的父亲是无辜的!并用激将法让都筑终于吐露了自己的心声——他想成为站在受苦之人的身旁守护他们的正义警察。
3
《教场》改编自长冈弘树的同名小说,讲述的是发生在警校的教官以及学员之间的故事。
除有毒气体和藏枪以外,还有恐吓信、纵火、藏毒,每一个事件都节奏紧凑、高潮迭起。
和原著一样,电视剧版的《教场》也同时具有悬疑惊悚和温情两种旋律。
光看剧名,很容易让人想到,这大概又是一部青春无悔、严师高徒的励志剧。看过之后才发现原来不是。在被剧情吸引的同时,很多人的心灵会受到不小的触动甚至震撼。
“教场”一词,不仅指的是选拔警察的训练场,更可以看作是人生的修炼场。
剧中,学员们在风间的教诲下,学会自立、学会尊重、学会放下执念和偏见,为未来做一个好警察做好准备。
对于学员们来说,风间教官是严格的教官,更像是一颗启明星,为尚且迷茫的他们指引着前行的路。
在毕业典礼上,一向冷酷的风间教官也展现了温情的一面。他用简练又不失分量的话语,分别赠与了每一位学员。n
短短的两集特别剧,《教场》还来不及交代围绕在风间教官身上的几个谜团,比如他的墨镜后为什么会有一只义眼?他的搭档又是怎么死去的?
不过从下集的片尾来看,新一轮的学员们已经进入了警校。不管是连续剧或是特别剧,我们似乎可以期待风间教官的下一次出场,同时解开这些谜团了。n
对木村拓哉有感觉来源于《检察方的证人》,于是被他的各种拽所吸引,这部《教场》也不例外。
看这部剧的第一感觉,以为是和韩剧《Live》一样,一群年轻人为了生活和不同的人生目标,选择了上警校,毕业后到派出所工作的故事。没想到却是温情不足,惊悚有余带有悬疑风格的剧。
教场,旧时操练和检阅军队的场地。这里指的是神奈川警校培养警察的舞台。木村拓哉饰演警校教官风间公亲,冷漠、教条、思维缜密,一只眼睛是他的特征。他除了正常教学以外,最爱做的事情就是给学员们发放退学申请表。
日本和韩国的警察录取制度与国内有很大的区别。他们只要通过警校招募,就可以进警校培训,合格后即成为一名正式的警察。所以,这些学员在进警校前才会有着不同的身份,可以是小学老师、室内装潢设计师、也可以是拳击手等等。
不管以什么样的心态进的警校,他们和半路出家的人无二,必定对警察的职业有着彷徨和迷茫,如何让适合做警察的留下来,坚定他们的初心,就是警校应该做的事。
警校另一个作用就是一把筛子。风间教场的学员们很复杂,懦弱的,依赖别人的,私藏毒品、违法制作使用枪支的等等。这些人不适合做警察,是风间的一只毒眼将他们成功过滤掉,留下了问心无愧,坚守理想信念和肩负使命的人。
追求自己所爱的职业不仅是在挑战个人极限、同时也是年轻的他们如何成长的故事。他们学会自立,学会放弃,学会珍惜友情,学会不怕输,学会放下执念和偏见,学会如何让自己自信……如果没有风间教官,他们的警察生涯注定不会那么深刻。
而对于风间来说,如果把警察比作天上的星,这一批学员和他教过的学员一样,只是一期数字,是诸多星星之一,照亮需要帮助的人前行之路。他的职责就是找到这些星星,让他们发出应该发出的光泽。像园丁一样,举起盛满水的洒水壶浇灌美丽的花朵。
(本文通过剧本,拍摄,表演三个方面浅析《教场》)
首先这剧的牛逼之处就是用了很多编剧上的写作技巧。
每段小故事发展之前的预告和铺垫设计的非常巧妙,(例如法医课上所讲的伤口类型与后文南原的手上枪伤相呼应。剧中很多这种情节,在此不一一列举)
人物的每句台词都经过精心设计,例如为什么风间一开始就要问宫坂,认为警校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因为宫坂的回答即呼出主题:警校是一个淘汰筛选的地方。而之后的故事也围绕淘汰筛选而展开。一问一答,锁定剧情走向。
角色设计上也能找到起正面,反面,导师,衬托等作用的人物。(正面:学生主角,反面:被劝退的学生,导师:风间,衬托:枝元)
每个主角(正面人物)到最后都有角色的成长,即最终或克服性格上的缺陷,或达成内心愿望。
剧情节奏上每集按照若干个片段独立去看更为适合,每个小片段中就有一主要角色的阶段性成长,基本是一个片段一个独立的故事,为什么有观众觉得剧情零散很难入戏,原因就在于此,这也是该剧作为sp来叙事的一个很大弊端。
再来看看拍摄。
印象深刻的两处镜头语言突出刻画主角人物,首先是风间出场。开篇对于风间的描绘一是脚步特写,二是远景,由特写到远景的景别变化首先勾勒出风间的人物框架(这种氛围非常像天海佑希《女王的教室》,风间教官的人设与阿久津老师有很多相似之处)
而后为增加人物悬念,随即安排风间窗外偷看的中景(此处像极了学生时代经常在后门偷看的班主任)
拍摄到这里,主角人物的神秘性已经不言而喻,进入教室后,风间上台自我介绍前,虚焦+背后全景推镜头再次增强人物的悬疑,直到风间的面部特写说出:"我叫风间公亲。"至此,全剧灵魂人物的出场介绍架构完成。
第二处印象深刻的镜头语言依旧是关于风间。第一集结尾由报纸上风间的面部特写到剑道馆风间的面部特写,此处是一个简单的蒙太奇转场(相似物转场),这种衔接自然过渡到下一个小故事,而后深蓝色调的剪影拍摄不仅突出了风间当下坚韧孤注的人物形象,同时也增加了剧情悬疑的因素,铺垫了之后情节的氛围。
以上两处拍摄看似普通,甚至观剧的过程中会一带而过,但好的镜头语言会塑造人物,有好的人物才会有好的故事。(剧中还有一些镜头语言的运用在此不做细致分析)
再说表演。
对于司机进行职务询问的那场戏,木村拓哉的一个表演细节非常专业,可以说是完美。
回顾一下这场戏的内容:菱沼假扮的司机在车内藏毒,都筑进行询问盘查,最后都筑没有在车内搜到毒品,因为被菱沼藏在了手里。风间的这个细微举动已经暗示他发现了菱沼藏毒之处,但是这种表演细节却最容易被观众忽略。有人可能会觉得,即便是观众忽略了对于剧情有影响吗?当然没有,但对于风间的人物形象塑造必然有影响。一部剧的人物是否真实可信,是否能让观众喜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细节的刻画。
还有一处细节非常用心,请看下图,随便截两张,风间教官的左口袋都是有厚度的。
第二集开篇的情节中,宫坂的警察证丢失被风间发现,风间说:左胸的口袋没有厚度是从昨天早上开始的。而仔细翻看剧中风间教官的画面就能发现,他的左胸口袋一直都是有厚度的。在上方图1的截图中,旁边教官口袋就没有。因此,这种细节的设置也可以看出演员对于人物塑造的细致入微与用心良苦。
当然剧中还有很多可圈可点的情节设置及人物塑造值得学习,比如结尾都筑那段递进式的张力设置,结业式上对于学员精炼的短评与祝福等。
可以说这就是一部教科书式的类型佳片。因为该剧基本的写作技巧一目了然,也适合针对剧本拉片学习。
为什么从专业角度来看没有剧本(剧本包括人物,情节等设置)及拍摄上的大问题但很多观众的口碑却一般?
首先是对于影片类型的定位。尽管这是一部警校题材的短剧,但并不能将其归为传统意义上的警匪片题材。以往此类题材在人物设置上正反人物鲜明,即便剧中的学警或者新兵是刺头,但总体上都是正面人物,反面人物则是社会上的不法分子,重点表现主人公成长。而该剧不同之处在于正反人物皆为学警,而学警在传统类型里不会出现反面人物,比如藏毒陷害这类人就不会以学警身份出现,这难免就会导致一些观众去质疑情节的合理性。
但这样设置就真的不合理吗?非也。因为该剧重点表现的并不是主角的成长,而是想表现人性。其他类型剧可以通过不同背景的人作为依托来塑造故事,但该剧所有人物身份都是警察,没有其他身份的人物作为衬托,因此只能在警察角色上设置不同的情节矛盾来刻画人性主题,所以这种设置从剧本创作的角度是合理的。
还有一些疑问是针对角色,比如为什么一些学员只是收到退学处理而没有被逮捕?只能说这是创作上的技巧,不涉及逻辑及真实性的问题。首先影视中反面人物及其他人物设定均是为了烘托主要角色,无论是被退学还是被逮捕,要看这一角色对于主角的作用是否完成,如果反面角色帮助了主角人物成长,丰富了主角人物的角色塑造,那么这个人物的作用便完成。剧中唯一出现逮捕结局的就是南原,而其他角色没有出现这种画面是否就代表着没有被追究责任?并不是。影视创作中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避免场景重复出现,只要有重复的场景一定要起作用,要么强调背景主题,要么为了塑造角色。该剧有两个场景是重复出现的,一是风间每次发退校届的时候,画面台词景别重复且一致,这里就是为了塑造风间的人物形象,还有一处是每次淘汰学员之后,都有老师来收走名牌,这个场景重复是为了突出主题"淘汰及筛选"。其实每个问题学员遭到退学处理已经紧扣主题,且已完成了对主角的衬托,观众已经从给定的画面推测出事件及人物的后果,因此最后没必要非得出现逮捕或是审判这种既定重复的画面,所以也无关人物结局是否合理的疑问。
对于一部主打悬疑推理要素的剧来说,2集的定量确实仓促。尽管每个人物的故事已最大化精炼,但因为主角人物过多,整体效果还是有些零散。从创作的角度来讲(剧本及拍摄手法),这部剧更接近电影的模式。但如果按照电影的标准去评判,在情节节奏上又稍显薄弱。即便如此,总体上《教场》还是一部非常优秀的良心佳作,基础4★,评分应在8.2-8.7之间。
1月8日,朋友圈里有人分享了一首歌,并配字:“终于等到你”。
刷过去,再刷回来一看...
哦,大神发歌了。
出道28年的国民偶像木村拓哉,终于首度迎来个人solo。
但E君看到这条消息时却心情微妙。
木村拓哉首张个人数字专辑《Go with the Flow》封面
大神为什么叫“大神”?
和同期比,没拿第一就叫输。
也许是接戏太着急,一不小心,混入了些奇怪的内容。
比如。
这部期待半载的富士台60周年台庆特典。
表面是警察学校热血残酷的职业故事,实际却是学员勾心斗角大乱斗——
《教场》
开播前,本剧有个传闻。
“哪个演员突然剪了短发就是要进组了。”
确实,作为畅销小说改编,剧中严格遵守了原作内警校的各项设定。
管你是大岛优子,三浦翔平,林遣都和川口春奈等模特或小生,照剪不误。
而到了木村拓哉...
造型重回颜值巅峰。
他饰演的教官风间公亲,被原作者长冈弘树描述为“眼神迷离的冷酷白发男人”。
气场神秘,自带压迫。
角色本来需要全头漂灰,安上假右眼,属于“扮丑”。
木村束上制服,墨镜手套一戴,俨然威风凛凛魔王本王。
来,彩虹屁准备。
霸道教官X幼崽学员?
可。
背景设定在神奈川某警校,还有4个月就正式毕业的三班,却面临旧教官住院,新教官风间上任的紧急情况。
噩梦的号角就此奏响。n
学员们发现,和这位教官相处,每分每秒都要保持高度警惕。
对话、眼神、小动作...陷阱随时藏在细节处。n
风间美曰其名——竞争力考核,而不合格者,马上退学滚蛋。
他提过两个问题。n
第一,警校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学员耿直回应:锻炼自我,培养能力,为警队选拔优秀人才!
对...个鬼。n
风间采用了淘汰制。n
谁不适合做警察,就要从这里提前被剔除。
第二,你当警察的初衷是什么?n
学员的答案更是五花八门。n
保守派系心怀职业憧憬,大胆派系扬言“因为讨厌现在的警察”。
但。n
真的吗?
有人说实话,有人说假话。
有人说了自以为实话的假话,有人说了自以为假话的实话。
考核关键正在于此。
不仅风间要看透学员,学员自己也要认清本心。
9月时,送到犯罪现场的必须是一支兼具能力与信念的警察队伍。
挑战,分为行动,心理和个性三大块。
坦白讲,这部分确实科普了不少警校干货知识。n
像最近春节回家常见的随身检查,我们印象中顶多开包过仪器,安检人员再扫扫身体即可通行。n
实际上,短短一分钟,你不曾留意的细微尽收他们眼底。n
手插口袋,或许是藏凶器。
打哈欠,或许是借机吞掉毒品。
傻站着开包,更要注意。
谁知道犯人会不会趁机行凶?n
若说作家是天然敏感体,警察简直是条件反射体。n
想防患于未然,身体要在大脑反应前抢先出动,快对手一步。
在审讯室,则相反。n
警察要“想东做西”,凭心理战术击溃犯人,引其说出真相。
方法一:悄悄话。
影视剧里有种桥段,审问到了瓶颈期,犯人死不改口,警察B会突然进门打断,向警察A耳语。n
做给谁看?n
心虚的犯人和好奇的你(观众)。
方法二: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n
好坏警察轮番上阵,对惴惴不安的初犯者极管用。
方法三:干脆式切入提问。n
顺带来考考大家。n
犯人是一名酒后肇事逃逸者,他昨天开着蓝色的车在县厅门口撞了人。n
审问途中,此犯称自己从不饮酒,再三模糊关键证物。
请问,你会如何寻找突破口?
根本不用找。
带着答案提问,就是最好的暗示。n
登台示范的警员跳过了行程审讯,直接以犯人“经过了县厅门口”为前提,具体发问。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日常生活需要的出行防范和社交察人,基本能在这些方法中找到参照与启发。
轮到个性考核关卡。
它比较特殊。n
没有灵活多变,只有统一标准。
未来社区巡逻时,学员会遇到各种挑衅滋事。n
人被缠住,制服被抓起,粗言秽语喷不断...n
该怎么处置?
一名学员义正凛然表示“公事公办”,赢得身后多数同学的附和。
对...个鬼。
风间教官的做法是,放之不顾。n
当你以妨碍公务罪名逮捕此人后,他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50日元以下的罚款,正因不算小罪,所以要填的书面文件包括押送书、受害申报和受害人供词等至少15份内容。n
填材料时,得耗费多久?
与其把时间放在这上面,不如多巡逻一分钟,不错过每个角落的求助与危机,才是真正为社会做贡献。n
对警察而言,“忍”即为理。
考核过程,有个玩味的地方。n
风间教官示范“忍”环节时,他叫一名学员上台对自己做推搡动作。
学员哆哆嗦嗦手一推,啪嗒。n
教官制服纽扣掉了。
学员大惊失色,匆忙捡起道歉。
一位男同学却看出了不对——
教官故意调送纽扣,就为了制造慌乱,形成潜在压迫感。n
他想「控制」学员。
整个考核,也悄悄布满了线索。n
教官是变态?
接下来剧情走向犹如开火车,时不时就突然“震”(雷)你一下。n
你以为的学员,才是大半都有心理问题的奇葩,而教官则负责一一治好或赶走他们。
注意。
前方大型怪味鸡汤准备。n
上文说到的“蓝车酒后逃逸”案中,登台做示范的学员楠本忍和纱织,是一对闺中密友。
准确来看,是楠本守护纱织,纱织信任楠本。
有次绘画课,某男学员偷描纱织身体,楠本当场发作。
课堂上,纱织答不出教官问题时,楠本立刻起身回答,甚至为她和教官顶嘴。
而两人平时对话就有“千万不要背叛我”,“以后也别抛弃我”等姬言姬语...
亲昵打闹时,更有一人坐在另一人身上“摇摆”的奇怪操作...
嗯,很正常。
我绝对没有想歪。
不巧,最近纱织接连收到恐吓信。n
信上暗示,她试图逃避以前犯过的大罪。
纱织情绪受到严重影响,第六次收信时,楠本劝说一起找到寄信人。n
哪想,纱织反常地推开楠本转身离去。n
导演显然懒得留悬念。n
下个镜头,就是楠本在房内用左手掩盖字迹,歪歪扭扭的写下触目惊心的话语。
两年前,楠本的男友逛街时,惨死于一辆红车下。n
楠本辞去设计师工作,顺着蛛丝马迹查到了警察学校,伺机复仇。n
她凭啥断定纱织是凶手?n
仅凭纱织某次意外分享的照片里,她开的车和肇事车辆一样是铁锈红色。n
导演怕我们觉得离谱,就在楠本分析“蓝车案”时,提前给出道理——“你眼里的红和我眼里的红不一样!”
先别吐槽草率。n
更绝的来了。n
纱织拒绝楠本“找寄信人”的假意邀约,是她闻出来楠本身上有和信件一样的薄荷精油味道。n
请问楠本:记得戴手套防留指纹,却忘了使用精油时沾染气味?
女孩被友人的背叛冲昏了大脑。
按常理,告发,当面拆穿或暗地里还击都能理解。
她却奔着弄死对方而去。n
地点还选在警校停车场,趁楠本洗公车时,启动升降装置压住她的半身。
请问纱织:你在警校这段时间学了点啥?n
身为预备警察,既没有高于普通人的敬法守法意识,也没有强于一般犯人的作案手段。
经历完这一波,纱织也不过是退学处理。
最后两人在校外见面,竟然还和好如初谈笑风生。
既弱化人性,又蔑视生命。
E君只有被耍的感觉。
其他学员引发的几起案件也同样离谱——n
A.受不了同学怜悯式的帮助,决定要和他同归于尽。n
B.私藏枪支被同学发现,先威胁其生命再拿走其毕业必需的警察手账。n
C.联合毒贩前辈,在警校开展非法供货生意,募集贩毒资金。n
请问导演:这是拍犯罪集团,还是警校?
以为是“教你做人”的修罗场,实际却是全员皆病态的案发现场。
可惜了。
木村帅出新高度,也救不了这波奇葩。
女风 ~女性需要××××吗?
噩梦的不伦温泉
对岸的家务事~这就是我的生存之道
奥特Q
如果她也称之为爱
江户川乱步短篇集:1925年的明智小五郎
编辑部的合同制职员五月女惠(江口德子 饰),在同...
播放指数:854℃
这部剧的特色是以警察学校为背景(就是考上警察后,去培训半年拿警察证),一群学员和教官发生的事情。
很少有警察学校为背景的破案剧,所以挺有新意的。但是,成也新意,败也新意,短短半年封闭式管理的时间内,一群成年人要发生案件,但又不能真·杀人,就挺难编的,所以都是小故事。
最大的败笔大概就是,你们这些成年人的恩怨情仇,在外面的时候不解决,非得这半年内带进警察学校里解决,这不是太牵强了吗?所以,正常一点的事件都是自己和自己的心灵和解,顺带升华一下警察的信念。
主演是木村拓哉,他老了也还蛮帅的(当然,肯定不及他年轻时的神颜),他身材管理得很好。
木村拓哉演一个严厉的独眼教官,名叫风间公亲。疾风劲草,一群学员就被他如疾风一样严厉地训练着。
我觉得他的人设有点像《女王的教室》里的阿老师,两个人都是刚见面就记住了所有学生的信息(名字、长相、家庭背景),两个人都喜欢在学生里发展间谍,通过间谍洞悉所有学生的情况,然后实行对学生的管理😂。
还有,两个人都长得好看。
这部剧挺短的,就两集。
最大的收获是了解了一些日本警察学校的知识,和一些基础的警察知识。
去年底,一部讲述中年人追梦故事的《东京大饭店》收获了无数好评,也让该剧的主演——出道30年的木村拓哉再次证明了自己超级偶像的实力。
时隔1个月,木村换下厨师装,穿上警服,又在新剧中饰演了一名冷面教官。
他主演的这部新春特别剧分为上下两集,都创下了收视佳绩,给富士电视台送上了60周年台庆大礼,也为2020年的日剧开了一个好头。
就是这部《教场》。
本文有剧透。
1
故事以神奈川县某警校为舞台。由于前任教官住院,警校临时委派了一位新教官风间公亲(木村拓哉 饰)代为管理学员。他染着白发、戴着墨镜、不苟言笑,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就有一种不怒自威的强大气场。
他表示,任何一位他认为没有竞争力的学员都将会被勒令退学,警校就此变得人心惶惶。
日本的警校有些特别,不只是招应届毕业生,还接收有过工作经验的学员,这使得新学员的组成形形色色。
这其中,就有曾经做过小学教师的宫坂定(工藤阿须加 饰)。
四年前,宫坂在雪山里遭遇了严重车祸,一位名叫平田国明的警察恰好巡逻经过救了他。这段经历让他对警察感激,宫坂后来决定放弃教师职业也要成为警察。
巧合的是,宫坂救命恩人的儿子平田和道和他正好是同批学员,而对方是个胆小自卑的男生,在警校的表现很差,经常受罚。
怀着感激之情,宫坂在警校处处关心帮助他,把他当成好朋友。
然而平田却并不领情,反而觉得自己被人怜悯,感觉相当累。他认为宫坂不是在帮自己,而是瞧不起自己。久而久之,竟对宫坂产生了恨意。
于是平田以请宫坂帮忙练习戴手铐为名,把他真的铐在了房间内,并企图用含有盐酸的洁厕剂和含有硫磺的浴盐混合在一起,制造出有毒气体硫化氢来害死他。
宫坂本以为自己必死无疑,然而没想到的是,混合出来的气体竟然不是硫化氢!
原来风间教官之前无意间得知,男厕所的洁厕剂少了一瓶,又听说有学员从温泉带回了含有硫磺的浴盐,并赠送给其他学员。
凭借多年当警察的敏锐洞察力,他立刻就把这两样东西联系到了一起。
趁着学员们去跑步的空隙,他仔细检查了男宿舍,并偷偷把平田从男厕拿走的洁厕剂换成了水,宫坂才因此逃过一劫。
表面风平浪静的警校,竟然如此暗流汹涌。
2
警校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在上集的开头,风间教官向宫坂发出了这样的提问。
在大家看来,警校是一个锻炼自我、培养能力、为警队选拔出优秀人才的地方。
而在《教场》中,风间教官给出的答案是:这是一个将缺乏警察素质的学员,提前筛出去的地方。
剧中,宫坂无意间看到了同班的南原哲久私藏的自制枪,南原发现后将其打晕并故意拿走了他的警察手册,还以此威胁他不准把自己的秘密说出去,否则就会要了他的命。n
风间教官在射击课上察觉到了宫坂心神不宁的异样,而作为新学员的南原,对枪支不合逻辑的熟悉又引起了他的注意。
南原的手上还粘有金属加工留下的污垢,就更加重了他的怀疑。他便让其他教官暗中对男宿舍进行搜查,最终在厕所里找到了印有南原指纹的自制枪。n
南原作为未来的警察知法犯法,相当于一颗定时炸弹。风间教官的责任是从源头上解决问题,杜绝这样的人进入未来的警察队伍。
风间教官在剧中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是每一个学员当警察的初衷是什么。
都筑耀太第一次给出的回答是“因为自己讨厌警察”。
都筑的家里之前经营着一家小工厂,由于经营不善濒临倒闭。沉重的赋税压力让都筑的父亲万般无奈之下选择了借高利贷来交税。
在一次放贷人和上门讨税的税务官的纠缠中,都筑的父亲好心劝架不成,反而被不明真相的无良警察直接带走,导致工厂的设备被没收、家中仅有的钱被放贷人拿走、父亲还留下了袭警的记录,都筑由此对警察心生痛恨。
所以他是怀着一种极其复杂的心理进入警校学习的。
而风间教官在亲自去调查了当年的事件后,还原了真相:都筑的父亲是无辜的!并用激将法让都筑终于吐露了自己的心声——他想成为站在受苦之人的身旁守护他们的正义警察。
3
《教场》改编自长冈弘树的同名小说,讲述的是发生在警校的教官以及学员之间的故事。
除有毒气体和藏枪以外,还有恐吓信、纵火、藏毒,每一个事件都节奏紧凑、高潮迭起。
和原著一样,电视剧版的《教场》也同时具有悬疑惊悚和温情两种旋律。
光看剧名,很容易让人想到,这大概又是一部青春无悔、严师高徒的励志剧。看过之后才发现原来不是。在被剧情吸引的同时,很多人的心灵会受到不小的触动甚至震撼。
“教场”一词,不仅指的是选拔警察的训练场,更可以看作是人生的修炼场。
剧中,学员们在风间的教诲下,学会自立、学会尊重、学会放下执念和偏见,为未来做一个好警察做好准备。
对于学员们来说,风间教官是严格的教官,更像是一颗启明星,为尚且迷茫的他们指引着前行的路。
在毕业典礼上,一向冷酷的风间教官也展现了温情的一面。他用简练又不失分量的话语,分别赠与了每一位学员。n
短短的两集特别剧,《教场》还来不及交代围绕在风间教官身上的几个谜团,比如他的墨镜后为什么会有一只义眼?他的搭档又是怎么死去的?
不过从下集的片尾来看,新一轮的学员们已经进入了警校。不管是连续剧或是特别剧,我们似乎可以期待风间教官的下一次出场,同时解开这些谜团了。n
对木村拓哉有感觉来源于《检察方的证人》,于是被他的各种拽所吸引,这部《教场》也不例外。
看这部剧的第一感觉,以为是和韩剧《Live》一样,一群年轻人为了生活和不同的人生目标,选择了上警校,毕业后到派出所工作的故事。没想到却是温情不足,惊悚有余带有悬疑风格的剧。
教场,旧时操练和检阅军队的场地。这里指的是神奈川警校培养警察的舞台。木村拓哉饰演警校教官风间公亲,冷漠、教条、思维缜密,一只眼睛是他的特征。他除了正常教学以外,最爱做的事情就是给学员们发放退学申请表。
日本和韩国的警察录取制度与国内有很大的区别。他们只要通过警校招募,就可以进警校培训,合格后即成为一名正式的警察。所以,这些学员在进警校前才会有着不同的身份,可以是小学老师、室内装潢设计师、也可以是拳击手等等。
不管以什么样的心态进的警校,他们和半路出家的人无二,必定对警察的职业有着彷徨和迷茫,如何让适合做警察的留下来,坚定他们的初心,就是警校应该做的事。
警校另一个作用就是一把筛子。风间教场的学员们很复杂,懦弱的,依赖别人的,私藏毒品、违法制作使用枪支的等等。这些人不适合做警察,是风间的一只毒眼将他们成功过滤掉,留下了问心无愧,坚守理想信念和肩负使命的人。
追求自己所爱的职业不仅是在挑战个人极限、同时也是年轻的他们如何成长的故事。他们学会自立,学会放弃,学会珍惜友情,学会不怕输,学会放下执念和偏见,学会如何让自己自信……如果没有风间教官,他们的警察生涯注定不会那么深刻。
而对于风间来说,如果把警察比作天上的星,这一批学员和他教过的学员一样,只是一期数字,是诸多星星之一,照亮需要帮助的人前行之路。他的职责就是找到这些星星,让他们发出应该发出的光泽。像园丁一样,举起盛满水的洒水壶浇灌美丽的花朵。
(本文通过剧本,拍摄,表演三个方面浅析《教场》)
首先这剧的牛逼之处就是用了很多编剧上的写作技巧。
每段小故事发展之前的预告和铺垫设计的非常巧妙,(例如法医课上所讲的伤口类型与后文南原的手上枪伤相呼应。剧中很多这种情节,在此不一一列举)
人物的每句台词都经过精心设计,例如为什么风间一开始就要问宫坂,认为警校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因为宫坂的回答即呼出主题:警校是一个淘汰筛选的地方。而之后的故事也围绕淘汰筛选而展开。一问一答,锁定剧情走向。
角色设计上也能找到起正面,反面,导师,衬托等作用的人物。(正面:学生主角,反面:被劝退的学生,导师:风间,衬托:枝元)
每个主角(正面人物)到最后都有角色的成长,即最终或克服性格上的缺陷,或达成内心愿望。
剧情节奏上每集按照若干个片段独立去看更为适合,每个小片段中就有一主要角色的阶段性成长,基本是一个片段一个独立的故事,为什么有观众觉得剧情零散很难入戏,原因就在于此,这也是该剧作为sp来叙事的一个很大弊端。
再来看看拍摄。
印象深刻的两处镜头语言突出刻画主角人物,首先是风间出场。开篇对于风间的描绘一是脚步特写,二是远景,由特写到远景的景别变化首先勾勒出风间的人物框架(这种氛围非常像天海佑希《女王的教室》,风间教官的人设与阿久津老师有很多相似之处)
而后为增加人物悬念,随即安排风间窗外偷看的中景(此处像极了学生时代经常在后门偷看的班主任)
拍摄到这里,主角人物的神秘性已经不言而喻,进入教室后,风间上台自我介绍前,虚焦+背后全景推镜头再次增强人物的悬疑,直到风间的面部特写说出:"我叫风间公亲。"至此,全剧灵魂人物的出场介绍架构完成。
第二处印象深刻的镜头语言依旧是关于风间。第一集结尾由报纸上风间的面部特写到剑道馆风间的面部特写,此处是一个简单的蒙太奇转场(相似物转场),这种衔接自然过渡到下一个小故事,而后深蓝色调的剪影拍摄不仅突出了风间当下坚韧孤注的人物形象,同时也增加了剧情悬疑的因素,铺垫了之后情节的氛围。
以上两处拍摄看似普通,甚至观剧的过程中会一带而过,但好的镜头语言会塑造人物,有好的人物才会有好的故事。(剧中还有一些镜头语言的运用在此不做细致分析)
再说表演。
对于司机进行职务询问的那场戏,木村拓哉的一个表演细节非常专业,可以说是完美。
回顾一下这场戏的内容:菱沼假扮的司机在车内藏毒,都筑进行询问盘查,最后都筑没有在车内搜到毒品,因为被菱沼藏在了手里。风间的这个细微举动已经暗示他发现了菱沼藏毒之处,但是这种表演细节却最容易被观众忽略。有人可能会觉得,即便是观众忽略了对于剧情有影响吗?当然没有,但对于风间的人物形象塑造必然有影响。一部剧的人物是否真实可信,是否能让观众喜欢,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细节的刻画。
还有一处细节非常用心,请看下图,随便截两张,风间教官的左口袋都是有厚度的。
第二集开篇的情节中,宫坂的警察证丢失被风间发现,风间说:左胸的口袋没有厚度是从昨天早上开始的。而仔细翻看剧中风间教官的画面就能发现,他的左胸口袋一直都是有厚度的。在上方图1的截图中,旁边教官口袋就没有。因此,这种细节的设置也可以看出演员对于人物塑造的细致入微与用心良苦。
当然剧中还有很多可圈可点的情节设置及人物塑造值得学习,比如结尾都筑那段递进式的张力设置,结业式上对于学员精炼的短评与祝福等。
可以说这就是一部教科书式的类型佳片。因为该剧基本的写作技巧一目了然,也适合针对剧本拉片学习。
为什么从专业角度来看没有剧本(剧本包括人物,情节等设置)及拍摄上的大问题但很多观众的口碑却一般?
首先是对于影片类型的定位。尽管这是一部警校题材的短剧,但并不能将其归为传统意义上的警匪片题材。以往此类题材在人物设置上正反人物鲜明,即便剧中的学警或者新兵是刺头,但总体上都是正面人物,反面人物则是社会上的不法分子,重点表现主人公成长。而该剧不同之处在于正反人物皆为学警,而学警在传统类型里不会出现反面人物,比如藏毒陷害这类人就不会以学警身份出现,这难免就会导致一些观众去质疑情节的合理性。
但这样设置就真的不合理吗?非也。因为该剧重点表现的并不是主角的成长,而是想表现人性。其他类型剧可以通过不同背景的人作为依托来塑造故事,但该剧所有人物身份都是警察,没有其他身份的人物作为衬托,因此只能在警察角色上设置不同的情节矛盾来刻画人性主题,所以这种设置从剧本创作的角度是合理的。
还有一些疑问是针对角色,比如为什么一些学员只是收到退学处理而没有被逮捕?只能说这是创作上的技巧,不涉及逻辑及真实性的问题。首先影视中反面人物及其他人物设定均是为了烘托主要角色,无论是被退学还是被逮捕,要看这一角色对于主角的作用是否完成,如果反面角色帮助了主角人物成长,丰富了主角人物的角色塑造,那么这个人物的作用便完成。剧中唯一出现逮捕结局的就是南原,而其他角色没有出现这种画面是否就代表着没有被追究责任?并不是。影视创作中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避免场景重复出现,只要有重复的场景一定要起作用,要么强调背景主题,要么为了塑造角色。该剧有两个场景是重复出现的,一是风间每次发退校届的时候,画面台词景别重复且一致,这里就是为了塑造风间的人物形象,还有一处是每次淘汰学员之后,都有老师来收走名牌,这个场景重复是为了突出主题"淘汰及筛选"。其实每个问题学员遭到退学处理已经紧扣主题,且已完成了对主角的衬托,观众已经从给定的画面推测出事件及人物的后果,因此最后没必要非得出现逮捕或是审判这种既定重复的画面,所以也无关人物结局是否合理的疑问。
对于一部主打悬疑推理要素的剧来说,2集的定量确实仓促。尽管每个人物的故事已最大化精炼,但因为主角人物过多,整体效果还是有些零散。从创作的角度来讲(剧本及拍摄手法),这部剧更接近电影的模式。但如果按照电影的标准去评判,在情节节奏上又稍显薄弱。即便如此,总体上《教场》还是一部非常优秀的良心佳作,基础4★,评分应在8.2-8.7之间。
1月8日,朋友圈里有人分享了一首歌,并配字:“终于等到你”。
刷过去,再刷回来一看...
哦,大神发歌了。
出道28年的国民偶像木村拓哉,终于首度迎来个人solo。
但E君看到这条消息时却心情微妙。
木村拓哉首张个人数字专辑《Go with the Flow》封面
大神为什么叫“大神”?
和同期比,没拿第一就叫输。
也许是接戏太着急,一不小心,混入了些奇怪的内容。
比如。
这部期待半载的富士台60周年台庆特典。
表面是警察学校热血残酷的职业故事,实际却是学员勾心斗角大乱斗——
《教场》
开播前,本剧有个传闻。
“哪个演员突然剪了短发就是要进组了。”
确实,作为畅销小说改编,剧中严格遵守了原作内警校的各项设定。
管你是大岛优子,三浦翔平,林遣都和川口春奈等模特或小生,照剪不误。
而到了木村拓哉...
造型重回颜值巅峰。
他饰演的教官风间公亲,被原作者长冈弘树描述为“眼神迷离的冷酷白发男人”。
气场神秘,自带压迫。
角色本来需要全头漂灰,安上假右眼,属于“扮丑”。
木村束上制服,墨镜手套一戴,俨然威风凛凛魔王本王。
来,彩虹屁准备。
霸道教官X幼崽学员?
可。
背景设定在神奈川某警校,还有4个月就正式毕业的三班,却面临旧教官住院,新教官风间上任的紧急情况。
噩梦的号角就此奏响。n
学员们发现,和这位教官相处,每分每秒都要保持高度警惕。
对话、眼神、小动作...陷阱随时藏在细节处。n
风间美曰其名——竞争力考核,而不合格者,马上退学滚蛋。
他提过两个问题。n
第一,警校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学员耿直回应:锻炼自我,培养能力,为警队选拔优秀人才!
对...个鬼。n
风间采用了淘汰制。n
谁不适合做警察,就要从这里提前被剔除。
第二,你当警察的初衷是什么?n
学员的答案更是五花八门。n
保守派系心怀职业憧憬,大胆派系扬言“因为讨厌现在的警察”。
但。n
真的吗?
有人说实话,有人说假话。
有人说了自以为实话的假话,有人说了自以为假话的实话。
考核关键正在于此。
不仅风间要看透学员,学员自己也要认清本心。
9月时,送到犯罪现场的必须是一支兼具能力与信念的警察队伍。
挑战,分为行动,心理和个性三大块。
坦白讲,这部分确实科普了不少警校干货知识。n
像最近春节回家常见的随身检查,我们印象中顶多开包过仪器,安检人员再扫扫身体即可通行。n
实际上,短短一分钟,你不曾留意的细微尽收他们眼底。n
手插口袋,或许是藏凶器。
打哈欠,或许是借机吞掉毒品。
傻站着开包,更要注意。
谁知道犯人会不会趁机行凶?n
若说作家是天然敏感体,警察简直是条件反射体。n
想防患于未然,身体要在大脑反应前抢先出动,快对手一步。
在审讯室,则相反。n
警察要“想东做西”,凭心理战术击溃犯人,引其说出真相。
方法一:悄悄话。
影视剧里有种桥段,审问到了瓶颈期,犯人死不改口,警察B会突然进门打断,向警察A耳语。n
做给谁看?n
心虚的犯人和好奇的你(观众)。
方法二: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n
好坏警察轮番上阵,对惴惴不安的初犯者极管用。
方法三:干脆式切入提问。n
顺带来考考大家。n
犯人是一名酒后肇事逃逸者,他昨天开着蓝色的车在县厅门口撞了人。n
审问途中,此犯称自己从不饮酒,再三模糊关键证物。
请问,你会如何寻找突破口?
根本不用找。
带着答案提问,就是最好的暗示。n
登台示范的警员跳过了行程审讯,直接以犯人“经过了县厅门口”为前提,具体发问。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日常生活需要的出行防范和社交察人,基本能在这些方法中找到参照与启发。
轮到个性考核关卡。
它比较特殊。n
没有灵活多变,只有统一标准。
未来社区巡逻时,学员会遇到各种挑衅滋事。n
人被缠住,制服被抓起,粗言秽语喷不断...n
该怎么处置?
一名学员义正凛然表示“公事公办”,赢得身后多数同学的附和。
对...个鬼。
风间教官的做法是,放之不顾。n
当你以妨碍公务罪名逮捕此人后,他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50日元以下的罚款,正因不算小罪,所以要填的书面文件包括押送书、受害申报和受害人供词等至少15份内容。n
填材料时,得耗费多久?
与其把时间放在这上面,不如多巡逻一分钟,不错过每个角落的求助与危机,才是真正为社会做贡献。n
对警察而言,“忍”即为理。
考核过程,有个玩味的地方。n
风间教官示范“忍”环节时,他叫一名学员上台对自己做推搡动作。
学员哆哆嗦嗦手一推,啪嗒。n
教官制服纽扣掉了。
学员大惊失色,匆忙捡起道歉。
一位男同学却看出了不对——
教官故意调送纽扣,就为了制造慌乱,形成潜在压迫感。n
他想「控制」学员。
整个考核,也悄悄布满了线索。n
教官是变态?
接下来剧情走向犹如开火车,时不时就突然“震”(雷)你一下。n
你以为的学员,才是大半都有心理问题的奇葩,而教官则负责一一治好或赶走他们。
注意。
前方大型怪味鸡汤准备。n
上文说到的“蓝车酒后逃逸”案中,登台做示范的学员楠本忍和纱织,是一对闺中密友。
准确来看,是楠本守护纱织,纱织信任楠本。
有次绘画课,某男学员偷描纱织身体,楠本当场发作。
课堂上,纱织答不出教官问题时,楠本立刻起身回答,甚至为她和教官顶嘴。
而两人平时对话就有“千万不要背叛我”,“以后也别抛弃我”等姬言姬语...
亲昵打闹时,更有一人坐在另一人身上“摇摆”的奇怪操作...
嗯,很正常。
我绝对没有想歪。
不巧,最近纱织接连收到恐吓信。n
信上暗示,她试图逃避以前犯过的大罪。
纱织情绪受到严重影响,第六次收信时,楠本劝说一起找到寄信人。n
哪想,纱织反常地推开楠本转身离去。n
导演显然懒得留悬念。n
下个镜头,就是楠本在房内用左手掩盖字迹,歪歪扭扭的写下触目惊心的话语。
两年前,楠本的男友逛街时,惨死于一辆红车下。n
楠本辞去设计师工作,顺着蛛丝马迹查到了警察学校,伺机复仇。n
她凭啥断定纱织是凶手?n
仅凭纱织某次意外分享的照片里,她开的车和肇事车辆一样是铁锈红色。n
导演怕我们觉得离谱,就在楠本分析“蓝车案”时,提前给出道理——“你眼里的红和我眼里的红不一样!”
先别吐槽草率。n
更绝的来了。n
纱织拒绝楠本“找寄信人”的假意邀约,是她闻出来楠本身上有和信件一样的薄荷精油味道。n
请问楠本:记得戴手套防留指纹,却忘了使用精油时沾染气味?
女孩被友人的背叛冲昏了大脑。
按常理,告发,当面拆穿或暗地里还击都能理解。
她却奔着弄死对方而去。n
地点还选在警校停车场,趁楠本洗公车时,启动升降装置压住她的半身。
请问纱织:你在警校这段时间学了点啥?n
身为预备警察,既没有高于普通人的敬法守法意识,也没有强于一般犯人的作案手段。
经历完这一波,纱织也不过是退学处理。
最后两人在校外见面,竟然还和好如初谈笑风生。
既弱化人性,又蔑视生命。
E君只有被耍的感觉。
其他学员引发的几起案件也同样离谱——n
A.受不了同学怜悯式的帮助,决定要和他同归于尽。n
B.私藏枪支被同学发现,先威胁其生命再拿走其毕业必需的警察手账。n
C.联合毒贩前辈,在警校开展非法供货生意,募集贩毒资金。n
请问导演:这是拍犯罪集团,还是警校?
以为是“教你做人”的修罗场,实际却是全员皆病态的案发现场。
可惜了。
木村帅出新高度,也救不了这波奇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