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电影  »  动作片  »  周处除三害

周处除三害  The Pig, the Snake, and the Pigeon

795人已评分
很差
0.0

主演:阮经天袁富华陈以文王净李李仁谢琼煖陈秉佑曾珮瑜游安顺刘子铨吴奕蓉黄迪扬曾向镇沈威年杨迦恩曾皓泽郑永岳张启乐苏耀庭

类型:动作犯罪导演:黄精甫 状态:正片 年份:2023 地区:台湾 语言:国语 豆瓣ID:36151692热度:10 ℃ 时间:2024-06-11 16:56:53

简介:详情  通缉犯陈桂林(阮经天 饰)生命将尽,却发现自己在通缉榜上只排名第三,他决心查出前两名通缉犯的下落,并将他们一一除掉。陈桂林以为自己已成为当代的周处除三害,却没想到永远参不透的贪嗔痴,才是人生终要面对的罪与罚  影片引...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通缉犯陈桂林(阮经天 饰)生命将尽,却发现自己在通缉榜上只排名第三,他决心查出前两名通缉犯的下落,并将他们一一除掉。陈桂林以为自己已成为当代的周处除三害,却没想到永远参不透的贪嗔痴,才是人生终要面对的罪与罚  影片引用的“周处除三害”典故,见于《晋书·周处传》和《世说新语》。据记载,少年周处身形魁梧,武力高强,却横行乡里,为邻人所厌。后周处只身斩杀猛虎孽蛟,他自己也浪子回头、改邪归正,至此三害皆除。
  • 头像
    李寻獐

    作为帮会题材爱好者,专为这个片子飞了趟香港。一为要见识见识所谓「台湾影史极恶电影」在当下时态的创作语境里究竟有多狠,二是想看看阮经天在内娱蹉跎十年后再剃回圆寸演流氓成色几何。

    以剧情论,冲击感不如当年《艋舺》,故事的价值却远甚之。宗教外衣的花遮柳掩之下,电影其实在讲一个命题:好汉的身价

    1. 好汉的身价

    说到好汉这个词,当然是要上溯人类黑道文学永远的神《水浒传》。

    黑社会文艺的一条金线,就是抛开英雄叙事,专门刻画这些自命「是条汉子」者的强徒的心态

    「英雄」的行事动机是利他,而「好汉」可以只为了自己,但要让观众看到一个有勇武有血性的人格。一言蔽之:好汉是不能被欺负的。受了侮辱与损害,他们敢愤怒,敢铤而走险,并且敢于承受代价,因为男子汉的尊严是更高的原则。

    理解了这个古老而中二的原则,也就理解了《周处除三害》拔群于一般黑道片的亮点所在:冲突的设置完全跳出了「黑吃黑」这个千层锦套头,杀戮不是为了利益,也不为惩戒或报复,只是出于一个亡命汉对自己价值的执念。

    金马60颁奖礼上,最佳男主入围的片段选了陈桂林在警局墙上瞥见【全台三大通缉犯告示】眼神变化的那组镜头,可谓内行看门道。大丈夫的身价不能只是半张黄纸,这种匹夫之怒是足以摧毁一切标准的力量,如关圣帝君的神谕般不容侵犯。阮经天这段演得确实好,眼神压得很静,但带出了角色内心的狷介与怨毒,令人想起勒内夏尔的诗:「愤怒与神秘已轮番将他诱惑烧尽,然后完结他虎耳草之临终的年代到来。」

    这种执着,就是陈桂林的「痴」。

    电影以佛教三毒中「贪嗔痴」来象喻三名黑道罪犯,其实这三人的世界完全不同:

    林禄和的世界是澎湖的仙踪绿野,天涯海角三界外,他要做这个幻境的主;香港仔的世界是一块花花地盘,台中也好金门也好,他在哪里就要这里所有人都怕他;陈桂林的世界最小,就是他身上那件宽大的垫肩黑西装。花絮里说这身衣服是他死去的老大送给他的,是他最值钱的东西——值钱二字自然也是一语双关。

    老鹰乐队的名曲《亡命之徒》里有这么两句:

    And freedom, oh freedom well, that's just some people talkin' . Your prison is walking through this world all alone.

    本来是写西部悍匪的歌词,映射在陈桂林这个二十一世纪的东方古典暴徒身上也很恰当,那件衣服是他的风范,也是他的牢笼。

    在「出来混的」尊严之锁下,最大的恐惧是被轻视,最管用的救赎是杀死另外两个无仇无怨的冤亲债主。至于解救无辜少女,审判披羊皮的神棍,都只是行程窗外的野草闲花,路过顺手一采,给观众一点情感上的刺激。

    2. 同类与异类

    我很喜欢陈桂林杀香港仔那场戏的一个细节。

    香港仔死前最后一句话是:给我一个(杀我的)理由。同样搏斗到狼狈脱力的陈桂林喘着气,不答话,只略移枪管,在自己被划破的眉骨上敲了两下——那是前一天香港仔用剃须刀给他颜色的结果。

    给出这个理由,说明这两条悍兽在此刻互认了同类,因为他们遵循同一套暗黑又磊落的信条:好汉的尊严是不容冒犯的,谁要是羞辱了他,谁就得付出生命的代价。以剧情论,杀香港仔这段故事设计偏简陋,但这个细节的力量足以挽救前面整段。

    电影高潮是杀林禄和的戏,掺进来一些英雄叙事,像爽片,但一门良贱悉数屠戮的设置还是保留了主角人格的野蛮,很好。那句「上天惩罚你玩弄苍生」是和杀香港仔同一个理由的放大版,此刻「上天」和「苍生」都是陈桂林,以荒谬对荒谬,以私刑对私刑。

    观众看恢复血性的陈桂林砍瓜切菜一般排头儿射杀信徒,不觉残忍只觉快意,因为这本质是一种复仇。所有黑道故事的本质都是复仇,不讲恕道是好汉对自己的道德责任。如果没有这场挑战底线的灵修堂大屠杀戏,陈桂林这个角色的含金量要减三分。

    但也并不是所有情节都这么丝滑。陈桂林这个角色是很复杂的,本质是个狂徒,不需要别人理解,但编剧又必须经常通过台词向观众解释他的疯狂动机,难免失于外露。

    电影前半段的点题情节,陈桂林自首「失败」后,像条炸毛的丧家犬般来到女医师面前进行自我价值的喃喃怀疑,且前后怀疑了两次。女医师作为半个同道,阅尽无聊生死,应该最懂这些江湖草芥人死留名的理想,不需要这样被一再告知。更何况那句:「我不是怕死啊,我是怕死了都没人记得。」

    事关终极焦虑的心魔,直接这么讲出来反而失去力度,更失去做兄弟的体面

    和小美这个角色的关系处理上,有时也让人觉得漏气。比如两个人坐在沙丘上聊彼此的困境,互相问为什么,还问两遍。编剧想刻画同是天涯沦落人又彼此不能理解的孤独感,但忽视了角色的性格。

    陈桂林是自我观念极强的人,不应该对人与人观念不同这件事表示诧异。

    一个好的处理是分别之前,小美问陈桂林,我们还会再见面吗?陈桂林不答,转身顶着海风走掉,像条野犬一样消失在公路另一头,这种冷淡感才是他对外在世界的应答方式。至于最后的剃须送别双泪垂,更是续貂了。

    3. 结尾的失策

    电影结尾这十几分钟,确实比较难评。

    导演需要呈现一个罪犯的伏法,观众也希望看到主角命运的终局,女医师带来的真相加深了故事的讽刺,如果影片结束在陈桂林听闻真相后那个复杂的笑意特写上,结束于观众未来得及转化为遭愚弄之感的惊奇与怜悯中,反倒好了。可惜没有。

    剃须那场戏,如果导演把陈桂林的泪水的含义指向被拯救的惭愧与重新做人的自我治愈,那真是一败涂地。——可惜确实是这样,因为行刑前,陈桂林留给这个世界的遗言是:我对不起大家,对不起社会,对不起。

    这句要命的台词,让陈桂林这个角色垂直从《水浒传》跌进《荡寇志》,如果还有救,就是他没说出来的半句是到底对得起自己,于是还能肃穆地吃完最后一餐饭,抽完最后一颗烟,无怨无悔地接受死刑。但他道了歉即是有悔。

    他不该有悔。

    陈桂林的心里从来只有他自己,就连自首也不是浪子回头,是已逞铅刀一割之用的夫复何求,超出了简单的是非,所以有人生况味。有悔是高贵,无悔是本色,如史书中一笑向风刎颈的古豪客。让他忏悔,俗了。

    不过,结尾有一处设置很巧妙,就是少女与野兽式的麦琪礼物梗。

    对陈桂林来说,人生一世,只感受过来自两个人的温情:奶奶和老大。奶奶留给他一支卡通手表(象喻童年),老大留给他一身西装(象喻男子汉的价值感),这两件东西,相对于他要除掉的「两害」,是他无论如何要留住的「两善」。西装被香港仔划坏,手表被林禄和假装烧掉,那么陈桂林要这两个人的命,也就天经地义了。

    所以,临死之前,小美替陈桂林补好了西装,补的也是这条孤狼空冷的心窝。手表留给了小美,虽然有点矫情,也说得通了,这位过客成为了他生命中的第三次善意,对于观众来说,也是一种弥补。

    最后说一下演员。

    阮经天确实发挥出色,全片没有涣散的地方,担得起两个多小时佯狂难免假成真的大男主戏。他的身形和眼神都极有型格,像破巷里的狼犬,夜雨里的孤鹰,落拓、锋利与癫狂俱在。

    只是片中主要造型和人物生存环境与去年《查无此心》的林佑生有一部分撞款,新鲜感不够,前半段文戏里角色性格模糊,直到开始谋划除三害行动后,那一脸打不服的狠劲儿才逐渐释放出来,高潮部分又出来一种举重若轻的幽默感,一层一层给到观众,确实值得一个金马影帝提名。


    n𝟐.𝟐𝟒 在京看完点映补充下

    内地版比香港上映版本主要改了两处:

    第一想也不用想,灵修堂屠杀那场。镜头大幅替换为陈桂林开枪怼脸和尊者画像特写(这俩镜头反复出现太多次了),去掉了原片里信众们面对枪口千姿百态的反应,以及陈桂林杀了一半坐在舞台上悠闲换弹等等刻画主角心态的镜头,整场戏的荒诞感和爽感都削弱了一些。

    第二是最后行刑前,官方人员跟陈桂林确认身份的台词。只保留了姓名和身份证号这两句,删了一句「生于民国七十五年」,也就是陈桂林终年是𝟑𝟔岁这个信息。(电影时间线是𝟐𝟎𝟐𝟐,小吃摊送𝐱光片那场戏店家墙上日历有写)

    比较明显的是以上两处。还有一些细节镜头似乎有微差别,主要是陈桂林和陈灰开场的打斗戏,香炉刺眼和菜场墙壁刮脸的原始画面我印象里都更血腥,是真的看着就觉得疼。不过这个影响不大。

    整体而言,作为全片最高潮的段落,灵修堂那场戏效果打了折扣,比较可惜,让内地版本的五星直接变四星。


    𝟐.𝟐𝟖 新增一个发自内心的建议:

    评论区很多豆友在问有删改还值不值得去影院看,个人建议:应看尽看。

    内地版影片保留了完整时长和所有场次,从叙事上和主角刻画上都没有丢东西,不影响大家欣赏和消化这个精彩的故事。

    至于部分豆友很在意的「场面震撼感」的削弱,我想说,本片真正的震撼感来自故事核,珍稀的题材,出人预料的情节,不断起伏的冲击,直到结尾依然给人当头棒喝的反转。在如今内娱短视频式宣发生态下,大家早就被剧透到底,这才是观影乐趣与刺激感的最大缺失,远甚于一场戏中部分镜头的缺失。因此,如果连剧透都可以接受,希望不要因为两处删改而错过这部对内地院线来说弥足珍贵的电影。

    影片的质量毋庸置疑,去年金马奖入围七项(含最佳男主、最佳导演2个核心奖),今年金像奖入围了最佳亚洲华语电影(创作班底非港人因此不能入围最佳影片,只能走亚洲序列),会是一部十年之后依然被人观看和讨论的作品。

    正如评论区一位豆友所说:每个人喜好不同,满足自己的方式也不同,但到院线看的感觉毕竟是不一样的。

  • 头像
    倪永孝

    主角「陈桂林」,可能是参考台湾犯罪史上知名的重刑犯刘焕荣,他曾名列「十大枪击要犯」,曾担任竹联帮忠堂执事。手法冷血残暴,曾犯下多宗枪击案,但奇怪是他向来针对的都是黑道中人,故被称为「大佬杀手」

    刘焕荣1957年出生于台中市的“陆光八村”,也是眷村子弟。刘焕荣的家庭状况就非常糟糕。家里只是靠着摆摊卖水果维持生计。n那时候的台湾社会环境非常混乱,所以家里的水果摊经常会被当地的流氓光顾,要是只是拿几个水果不给钱还是小事,一旦流氓们心有不爽,就会直接砸烂整个摊子。所以导致家庭状况愈发糟糕。n在刘焕荣高中的时候,也意识到了,要想改变家里的状况,不加入社团是没有发展的。于是便加入了当地的一个小帮派“北屯圆环帮”,以寻求庇护。但是不曾想圆环帮之所以收留刘焕荣,其实只是为了能够免费吃到新鲜的水果罢了,并没有真正地将他看成兄弟。于是刘焕荣又转投“小梅花帮”。

    n进入帮派的刘焕荣在前期还是心存善良的,因为只是为了自己不受欺负,从未想过去欺负别人。尤其一次看见一名被几个青年欺负的小学生,刘焕荣挺身而出,后来更与这个叫张啊明的小学生成为了朋友。n据刘焕荣介绍,之所以会跟一个比自己小11岁的孩子成为朋友,是因为一看就他就仿佛看见了小时候的自己,经常被一些小混混欺负。n因此,他也把阿明当成了自己的亲弟弟,经常鼓励他要好好读书,据说最后阿明在刘焕荣的鼓励下,一直读到研究生。n后来,因为竹联帮董桂森成立忠堂,并大肆招兵买马,于是刘焕荣也就投入了平台更大的董桂森门下。从此开始了他的刀口舔血的江湖生涯。n加入竹联帮的刘焕荣,似乎变了一个人般,异常凶狠,80年代他曾经连续犯案,先后犯下击杀桃源帮的帮主及其中一名大佬,还有大湖帮的帮主等多起命案,震惊整个台湾江湖。n同时,刘焕荣被列为十大枪击要犯之一。

    因为其彪悍的作风,作案不顾后果,并且连续击杀多名帮派大佬,所以被称为“神经刘”,也叫“大佬杀手”。当然了,他的外号还有很多,但是这两个足以说明刘焕荣的彪悍战绩。n命案累累的刘焕荣被台湾当局通缉后,随即与董桂森一同逃往菲律宾,并与董桂森和其他几人犯下了震惊菲律宾及台湾的陈氏灭门血案。案件暴露后,逃亡日本。n逃亡日本后,刘焕荣并未因为身背数案而消停下来,反而变本加厉的开始于当地帮派人员合作走私D品,终于因为此事最后被日本警方逮捕。n1986年3月,刘焕荣从日本被押解回到台湾受审。但是因为刘焕荣所犯下的多起案件由于区域不同,所以手里的法院也不一样。再加上刘焕荣所犯案件除菲律宾陈氏一门的灭门案之外,其他的被害人均是黑道人员。所以在个案分别审理的时候,只被判处无期徒刑。n直到后来台湾最高法院发现后,决定并案处理,经过7年的整理了解,于1993年3月判处刘焕荣死刑。n根据台湾媒体披露,刘焕荣特别重义气,并且心存善念。在狱期间曾以“无名氏”的名义发起对穷人的募捐行为。而起据当时担任监狱教化的工作人员曾说,刘焕荣增加在海山煤矿事件后,将自己的逃命钱捐出。也曾经在台中县看见一家破烂的孤儿院,便去当地抢劫赌场后,协助孤儿院重建。n所以,在刘焕荣被法院判处死刑之后,曾有多名律师及民意代表认为其重义气、真心悔过,且所杀之人大多为黑道人物,希望法院可以枪下留人,给其以改过自新的机会。并且上书台湾当局,希望能够特赦刘焕荣,让他告诫后人。n但最终还是被当时台湾法务部门认定其接连杀害五人,行为严重,情节恶劣,还是于1993年3月批准刘焕荣的死刑执行令,翌日凌晨于台北执行枪决。n据当时看守所狱警回忆,刘焕荣是少数进入刑场不需要搀扶之人,他走入刑场的时候向排队等候的记者说道:我对不起社会,对不起教我养我的父母。并且向记者举手致意。随后便从容走进刑场。n走入刑场后,依然谈笑风生,在行刑前,喝了两大杯啤酒加上一杯高粱白酒,向狱警感慨道:感谢监狱给我的教育,让我成长、懂事。n死后,刘焕荣还捐献出自己的器官,除了肝部位因为存在病变外,角膜、肾脏等均被用于其他病人身上。

    香港仔原型陈新发,绰号“阿龙”,曾犯下50余起重案,其中有两名是刑事警察,1992年4月,台湾当局针对陈新发特意开展“猎龙专案”,在台北市信义区与警察发生枪战,陈新发与两名手下于警方互射,耗尽了台北警局信义分局的所有弹药(片中陈桂林说过),现场弹孔高达两千余发,最后被警方用爆破弹引发煤气泄漏爆炸,而丧命。

    《周处除三害》中癫狂荒诞的灵感来源于现实!这部片从陈桂林在警局看到那份通缉榜才真正开始。陈桂林的重要台词:我要干一票大的,让道上所有的人都知道我是谁。n除掉通缉榜前两名,自首也要以榜一的身份!n陈桂林想当榜一的荒诞不是凭空想象而是来源于现实!

    台湾80年代经济起飞,黑帮也迎来了自己的第二春,各帮派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为夺取利益黑道火拼仇杀枪击案频发。

    1984年至1990年间,台湾警方针对重大暴力犯罪份子定时公布在“重大枪击要犯查缉专刊”并加以追缉,名列前十名者俗称为十大枪击要犯。十大枪击要犯其实并非10人,而是随着到案情况不停的补充删减。n1990年以后,警方将十大枪击要犯的称呼撤回,改成十大通缉要犯。因为警方发现这个十大枪击要犯的排名在江湖上流传开来以后,枪击案件竟然因为这份榜单直线飙升,因为这是官方承认的榜单,江湖中人不但不收敛反而更加疯狂!皆以上此榜为荣!

    这些让生活在治安良好时代的我们听起来十分的荒诞癫狂!但那个年代的‘陈桂林’们都想进榜单当榜一确是真实发生过的!

    而随著最后一名名列十大枪击要犯的林来福于1990年11月16日在台中市落网后,“十大枪击要犯”列榜也正式走入历史。

    黑道中人受了刀枪伤是不希望警方知道的,只能去私人医院,久而久之就被坊间称为黑道医院,主要为江湖人士的刀枪伤治疗并收取高额治疗费用。

    据台媒报道,全民医院为台中市水湳地区老字号外科医院,地点近大雅交流道,加上又是私人医院,因此早年是黑道人员受伤就医的首选,甚至有“黑道救命医院”之称。不过岛内健保普及化后,民众就医选择变多,生意大不如前。

    片中的张贵卿年轻时在类似上述新闻中的黑道医院工作过退休后开了药房,所以前三通缉犯以前受过刀枪伤都找过她治疗现实中也是合理的。

    毕竟这不是人物传记电影,应该说导演参考那个混乱的时代为背景进行再创作更为准确,早期的台湾电视节目会播放枪击要犯的生平,个个都是狠人,有些横死街头,有些改邪归正,感兴趣的可以自行搜索。

  • 头像
    郑小艺

    几天没上豆瓣,发现《周处除三害》已经从8.1飙到8.4了,有人说这是近11年犯罪动作类型话语电影最高分。看到豆友们都和我一样喜欢这部片子,我就放心了。

    接下来想和大家聊聊片中的隐喻,看片的时候,就发现片名翻译成英文很神奇,叫The Pig,the Snake,and the Pigeon,就是猪、蛇和鸽子,我一度以为蛇暗指香港仔,只因多处镜头展现了他手臂上的毒蛇纹身。可是回家上网做了功课之后,才发现好像事情并没有这么简单。

    影片屡次谈及贪嗔痴等佛教概念,而佛教之中把贪、嗔、痴归纳成三毒,用鸽子表示贪,用蛇表示嗔,用猪代表痴,恰好对应了影片的英文片名。同时,片中展现的“三害”,即三位通缉犯,似乎也与猪蛇鸽能够产生一一对应的关系。

    其中,在佛教里,与蛇对应的嗔是指对自己不喜欢的起排斥心,古人认为蛇脾气暴躁,容易攻击人,所以会用蛇来代表嗔。这里既有因厌恶产生的嗔恨,因嫉妒产生的嗔恨,也有因得不到产生的嗔恨。结合影片来看,香港仔与蛇的关系,并非纹身图腾这么简单,更深层的关联在于他对小美强烈的占有欲而产生的嗔恨心,香港仔近乎软禁小美,把她当做自己发泄欲望的对象,任何一个男人都不得对她有非分之想。手下小弟看香港仔拍了小美屁股跟着笑,结果瞬间惹恼香港仔,被视作对小美想入非非而遭到威吓;陈桂林监视小美发廊,被香港仔发现,第一时间他并不觉得这个男人是冲着自己来的,反而认为陈桂林是想对小美图谋不轨……妒火中烧,让香港仔不止一次情绪失控愤怒暴走,而这正与佛教中的“蛇”形象相契合。

    然后,鸽子的佛学意象比较颠覆日常认知,在生活中鸽子一度是和平、善良的象征,但古人认为鸽子的特征是贪欲无足,因为鸽子的生理特征令其可以无限量一直吃下去,于是佛教中就用鸽子来喻指凡人永不满足的贪欲。贪,代表的是贪图享受、钱财、名利、女色、美食等物质条件的欲望,由此联系到影片,鸽子更像是代表了尊者林禄和。明明是杀人不眨眼的恶魔,却乔装扮演救世主尊者,一边享受着教徒的信奉崇拜,一边从他们身上搜刮钱财,表面过着简单清贫的日子,暗室却是豪宅配置,美酒在手,美女在怀,尽享尘世奢华……储藏间满坑满谷的盒子,代表着尊者无休无止的贪欲。

    至于猪,在佛教中则用来形容蠢笨,因不明白业力及因果,才会造下种种恶业而导致在六道轮回中受苦。而这与陈桂林有着相似之处,桂林仔之所以成为杀手,很可能就是生活所迫,为了赚钱照顾奶奶,他在葬礼上枪杀黑帮大佬,毫无杀生的愧疚,反而因成功逃脱警察追捕而开心大笑,甚至除掉香港仔、尊者,也并非是为了给社会除害,单纯只是想人死留名,最后干一票大的。在陈桂林身上,可以看到,善恶不辨,是非不明,甚至有一些天真自然、纯任性情的痴言痴行,而这也正好对应了“痴”的寓意。

    不过,个人觉得贪、嗔、痴在“三害”身上似乎也并不能拆分得这么精确,香港仔也有贪欲的一面,贪图小美的身体,欲壑难填,而尊者也有遇事不顺意即生气暴躁下狠手的时候……所谓除三害,既包括除掉三大通缉犯,也有除掉心魔——即心中三毒之意。

    相信很多人喜欢《周处除三害》,正是因为它不仅是一部大尺度、猎奇吸睛的犯罪动作片,更在于其值得细品的隐喻内涵,欢迎豆友留言一起聊

  • 头像
    子戈
    [写在前面]

    我是看的点映,回来写的这篇文章,本来看的已经是删减版,不想,这片儿如今还要拿回去再删一遍。真的是官家删完群众删,还让不让人看电影了?

    所以以下评论是基于第一个删减版本所写。想想挺悲哀的,我们连二流观众都快做不得了。n

    01

    放在黄精甫的作品序列里,《周处除三害》算不上大尺度。但放在国产院线片的范畴,可以说,它几乎触到了尺度的上限。

    其生猛之处,不仅在于视觉上的暴力,也不仅在于接连发生的肉体损伤,以及对痛感的反复强调,更在于全片所喷发的负能量——那种不留余地的恶与斩尽杀绝的“非义之义”之间的对峙,几乎贯穿首尾,呈现为黑与灰的缠斗。

    影片拍摄于台湾,借壳于经典,又取材于真实人物(“冷面杀手”刘焕荣),最终混搭起一个半架空的寓言世界。

    在这个世界上,黄精甫想要探讨点真东西,关于善恶,关于意义,也关于自我成全。n

    影片中的陈桂林一角取材于真实人物,台湾十大枪击要犯之一,绰号“冷面杀手”的刘焕荣。
    n

    02

    《周处》之前,黄精甫已经有快十年没拍长片了。上部作品,还要追溯到2014年的《恶战》。

    这期间,他也只参与了一个拼盘电影和一部电视剧,都很糟糕,几乎就要泯然于众人。

    这次回归,能明显感到,他铆足了劲,也做足了功课。这个曾经风光无两的明日之星,在经历了众星捧月,又突然黯淡后,似乎终于焕发了能被大众市场所捕捉的光芒。

    他从前作品的缺陷,在于剧作单薄和视觉过剩。通俗讲,就是只会耍酷,不会叙事。且他的镜头之“美”,往往流于表面,没有附着更深的意义,于是愈发凸显了空洞。《江湖》《阿嫂》《恶战》,都有类似毛病。

    到了《周处》中,黄精甫在有意识平衡两者。

    毫无疑问,这是他所有电影里,剧作最讲究的一部。虽然起承转合仍显生硬,人物塑造上,也有“一将功成万骨枯”之嫌,但至少,影片借用了一个松散的公路片结构,去组装黑帮片的情节,起到了缝合和遮丑的作用。

    动作设计方面,黄精甫也收敛了许多。全片一共也就四场大的动作戏,前三场是港片的拿手活儿,追求极致空间内的闪转腾挪与疼痛的直观传递,而最后一场“屠杀”,则一反常态,几乎是用一种冷静到近乎轻佻的态度,呈现大面积的死亡,于是那死亡突然就失去了重量,成了一连串该死的数字。n

    片中的动作戏虽来自台湾武指团队,但还是能明显看到经典港片的影子。

    也正是这场杀戮戏,给影片定了调——它没打算讨好,也不预备原谅。n

    03

    应该说,拍独立电影起家的黄精甫,最具作者性的地方,就是他的冒犯性。

    这在他转型地上,进入电影工业后,已收敛了许多。而在此前的作品里,表现更为突出。

    比如乱伦情结,在他早期短片《我爱水龙头》《青梅竹马》中,都有涉及,前者是父亲对女儿的虐待,后者是兄妹之间的畸恋。在黄精甫的镜头下,家庭不是温情脉脉的所在,而是残忍的温床,是披着笑脸的杀戮。而这种情结在《周处》里也有显露,只是已“退化”成了继父对继女的禁室培欲。

    再比如对于残忍不加遮掩地呈现,那是《江湖》里,懦弱的黑帮分子(陈冠希饰演)被逼和狗交配,也是《复仇者之死》中,杀手剖开孕妇的肚子,把婴儿丢进海里,泡成青紫色的坏肉。显然,在《周处》中,视觉暴力也有所削弱。

    可以说,《周处》是一部全面降低了外在冒犯性的作品,包括画面和情节,这也确保了它得以逃过监视的眼睛。

    但骨子里,它的冒犯性仍然坚固,就在于,它呈现了一群不值得被拯救的人,并且毫不犹豫地杀了他们。n

    黄精甫的几部电影都有类似救风尘的情节,这一部也不例外。片中王净饰演的小美,就是个等待被主角拯救的被动角色。

    n04

    影片主人公陈桂林(阮经天饰演),是个极端人格。正如黄精甫的大部分影片,主角都很极端。

    而极端之人,往往又很天真。或可说,正是因为对世界存有天真的想象,才诱发了极端。

    《江湖》里的左手哥(张学友饰演),看似性格乖戾、喜怒无常,实际只是个安全感匮乏,需要不断用拳头和权势来掩盖内心脆弱的巨婴;《复仇者之死》里的陈杰(麦浚龙饰演),一心复仇,至死方休,他有着常人无法理解的执着,但拨开他的外壳,却可见一颗坚硬的情种。

    陈桂林同样如此。他的出发点也很天真,甚至有些中二。

    当得知自己身患“绝症”,又看到自己只排在通缉榜第三位时,他燃起一个念头,要在临死前干票儿大的,好让所有人记住自己。

    这是个幼稚的决定,可他却格外当真。不料在追杀前两大恶人的路上,心思有了转变。n

    主角陈桂林面临“死亡”,突然萌发了生存焦虑,开始思考起人生价值的大问题,这也促使他开始行动。

    05

    细究这种转变,有不少值得玩味的空间。

    首先它在彰显一种道德激情。即,在真正的恶面前,一个恶人也会被激发出善念。仿佛善恶也遵循某种守恒定律,暗中此消彼长。

    不难发现,片中的三大恶人,尊者(陈以文饰演)、香港仔(袁富华饰演)、陈桂林,就分别喻示着佛教的贪嗔痴,对应符号,即鸽子、蛇和猪,这也是佛教三毒的象征物。而这些图像,也分别以纹身或物件(手表)的方式,标记在了三恶人身上。

    从这个角度看,影片实际讲的是三毒的内部较量和瓦解,是痴对于贪和嗔的追杀,而陈桂林之所以这么做,也是因为痴,因为愚昧。

    此中愚昧,又细分为两面,一是不辨善恶,二是不明意义。

    前者在陈桂林目睹香港仔对继女小美(王净饰演)的恶行后,已然开始清晰,此时陈桂林杀香港仔的动机,已经部分发生了转移,由原先的“求名”,向“取义”转化。

    直到在邪教大会上,已知善恶并期待救赎的陈桂林,一度被洗脑,后目睹真相,他也终于见识到了真正的恶。那不是取人性命,而是摄人灵魂,是把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掏空了思想,填进统一的意志,从此说一样的话,唱同一首歌,尊同一个神。

    这种恶,极大区别于黑帮的好勇斗狠,它是无形的,是蒙着温柔的薄纱的,是令人目眩的,是用营造危险来供应安全的。所以它不易识别,善于蔓延。

    于是最终挣脱了洗脑的陈桂林,如“重生”一般,跳出棺材,冲进礼堂,把枪对准了尊者。n

    陈以文饰演的尊者以及由他主导的邪教,也对于台湾的在地宗教现状有所影射,看得人毛骨悚然。

    而影片最为讽刺的一幕,随之上演。只见尊者倒下,不多时,歌声又重新响起来。那首歌叫《新造的人》,歌中反复吟唱着“我们平凡的灵魂,紧紧跟随无需多想”。

    直到那一刻,其实才证明了邪教洗脑的全面成功。

    那便是尊者已经不在了,洗脑者已然缺位,但自我洗脑却仍在进行,片刻不止。n

    06

    这也是全片最狠的一笔,而接下来的屠杀,也就顺理成章。

    此时,黄精甫的态度也已然明了,他实际在说,愚昧是最大的恶。使人愚钝者,自是罪大恶极,但自愚者,也并不无辜,甚至于活该如此。

    从这个角度讲,最后的屠杀,就是献给所有自愚者的审判,是“让他们怨恨去,我一个也不宽恕”。

    也正于此处,影片悄悄展开了另一面。

    它最终呈现的是一个人的自我觉醒,是陈桂林破除“痴”的过程,这个过程,不仅包括明辨是非,识破洗脑术,更在于,他重新辨认出了意义。

    这其中实际隐含着工具理性向价值理性的回归,是从追求“多”到追求“好”的转变,背后是从追求更大的名声,到追求一种道德的生活。

    所以《周处》作为“善恶三部曲”的第二部,延续了第一部《复仇者之死》对于宗教及善恶问题的质询。n

    黄精甫很早前就计划拍摄善恶三部曲,第一部是2010年的《复仇者之死》,第二部正是这部《周处除三害》,两者已相隔14年。

    《复仇》问的是,出于正义的极端复仇行为,真的道德吗?而《周处》则重申了,人的觉醒以及自我裁决的重要。n

    07

    《周处除三害》不是杰作,但可以肯定,它是部个性张扬的作品。

    如果带入元电影视角,将陈桂林躲在隔壁酒店,透过窗子偷窥香港仔侵犯小美的一幕,视为对电影窥淫机制的某种复现,以及,把最后礼堂上的邪教场面,看作电影催眠功能的指涉,会发现,导演实际早已把观众带入到文本中,成为讥诮或警醒的对象。

    这无疑又是另一重冒犯。

    于影片外,《周处》因其特殊身份,还制造了额外的意义。

    它是一部由香港导演带领台湾动作团队拍摄的港片风格的台湾片。这不仅帮台湾电影革新了黑帮、犯罪类型片的制作,也帮台湾本土的武指团队证明了,他们也可以驾驭高标准的动作戏。

    此外,近年来,台港合拍片也成为一种新现象,预示着,面临越发逼仄的本土市场,香港的年轻导演们正在努力寻求新的创作空间。

    最后,对于黄精甫而言,这自然也是一次体面的回归。

    时隔十年,这个几乎失去机会的香港导演,在台湾赢得了重生,如今,这部新作也已登陆大陆院线,实现了三地巡游。

    “我不是怕死,而是怕死了都没人记得。”

    这句出自陈桂林之口的话,也像是黄精甫说给自己听的。n

  • 头像
    王俊俊

    从猛虎爪下救出少女,少女却不知何谓自由。n在蛟龙窟中劝返信徒,信徒宁死也盲从迷信。n尊者口言放下贪嗔痴,但不放下真金火炼。

    信徒抛开世俗物质,却抛不开自我催眠。

    子弹卡壳的奇迹近在眼前,自欺欺人的鞋胶更加捷径。

    n每个人都在自恋、意淫和幻想中,渴望救赎重获新生,再造新的自我。

    n然而路径和真相,比凶猛的虎,狡猾的龙,还要更胜一筹。

    n哪怕是除三害的周处,也无法逃避如此命运。

    营销教科书《影响力》里有一个案例,我记忆很深刻,当时就在知识星球分享。n说两个教授因为个人心境抑郁,便报名参加了一个冥想灵修禅修的课,但是去听课后发现这是一个迷信、神棍、骗局。n于是博士就站起来反驳主持人,有理有据,字字珠玑,清晰明了,把行骗的主持人驳的哑口无言。n甚至主持人自己都承认,自己逻辑站不住脚了。n然而,奇异的事情发生了,接下来是见证奇迹的时刻——n在场的那些听众,报名参加这个骗子灵修冥想的人不仅没有变少,反而变多了,甚至争先恐后。nn你们猜猜,这是为什么?nn答案我先写《周处除三害》,边写边告诉你们。nn昨天紧急通知,《周处除三害》今天29号,最后一天点映,明天正式上映,就会换拷贝,打马赛克,删减。nn但其实点映版的高潮部分,也是有删改的。最高潮的部分射杀鞋胶徒的血腥场面,会有很多特写被剪成静态镜头,只保留声音,所以高潮的力度和讽刺度都有减弱。nn现在就期待说网飞版可以是一秒不删,一秒不改。nn说到这个高潮,真的是成功的让我,直接在电影院放肆的大笑。nn尤其是阮经天去而复返的时候,那个表情那个演技,真的演出了那种迷惑、不解、愤怒、却又好笑的幽默感。nn以下开始解读,注意会涉及剧情nn周处除三害,猛虎,蛟龙,和周处。nn香港仔,尊者,陈桂林。nn对应电影英文名,pig,snake,pigeonnn尊者毫无疑问是snake,是周处搏斗了3天3夜的那只蛟龙。(此处有误,我对应的是典故原文,电影应该是对应佛教贪嗔痴,并且有纹身,一刷没注意纹身,二刷再仔细看看。)nn一个犯下50多次枪击案,杀了6个警察的通缉犯,竟然摇身一变,变成了尊者,鞋胶头子nn用豆瓣网友评论,通缉榜榜一大哥把榜三骗得团团转。nn我自然是一秒都没怀疑过的,当然是神棍啦,因为我从小耳目有染,读过也见识过太多了,而且也是好奇过跑去传销窝点体验然后又跑出来的人。nn电影整个第二幕,就是导演在给观众下套,让你犹豫尊者到底是不是骗子,但凡你有一丝动摇,那恭喜你,传销诈骗和迷信,你又白嫖一课,涨经验接受教训了。nn不过我也要老实坦白,我以为孩子妈妈会扎陈桂林一刀。nn我觉得会扎刀,还是因为我太傲慢,总提防蠢货会害人,忘记了蠢货首先会害己。nn没想到自杀了,震撼,却非常真实且合理。nn随后陈桂林的复仇,便进入比较有意思的解读空间。n陈桂林拿出枪的时候,信徒就集体转身,这意味着权力的倒转,而信徒是没有自我主体的,谁强,他们就听谁的。陈桂林占有绝对武力,所以就必须恭敬的听他讲话。nn陈桂林说跟关公许愿九次,所以也给尊者九次机会,赌一赌他的枪卡不卡壳,这又是导演在给观众下套儿。n一把枪连续9个子弹卡壳,概率是多少?奇迹好吗?n但这个地方,但凡你有一丝犹豫,以为尊者真的可以九枪不死,你都是对现代文明的不尊重,恭喜你,传销诈骗和迷信,你又白嫖一课,领经验包吧。nn我当时马上就在想,尊者第几枪死,我直觉是第四枪,总之不可能是五枪以后,毕竟不能太离谱。没想到3枪就死了,我忍不住一下笑出来。nn导演真的太会拍了。nn然后进入认知失调阶段。nn陈桂林杀完尊者,最大的失误就是没有下命令,没有以强者的身份,给这些信徒一个“确定感”。n因为哪怕是“我要举报你们都去坐牢”“我要和你们同归于尽,也好过什么话都不说。nn对于信徒来说,他们为什么信?因为他们没有主体,没有责任,也没有目的地,尊者说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尊者给了他们存在的理由,你可以说是意识形态的缝合接入,也可以说是自欺欺人的偶像崇拜迷信崇拜,甚至是饭圈或者鞋胶精神控制,都可以解释,本质是相通的。nn没有主体的人,不会为自己的人生负责买单,谁率先说服他们,他们就信谁。就好像是落水者,你丢给他一个稻草,他也拼命地去抓住。nn他们甚至会主动进行自我欺骗,所以尊者其实不需要多么高超的技巧。nn正如开头《影响力》灵修冥想班的案例,那些人看到主持人被博士驳倒,反而争先恐后的买课,明知是骗局也要上当受骗,是因为他们害怕如果买的晚了,理智占了上风,就错过被骗的机会了。nn仔细想想吧,对于没有主体的人来说,错过被骗的机会,是一件多么恐怖的事情——nn它将被迫面对现实的荒野,并再也没有借口拒绝承担责任。nn这比杀了他们还可怕。nn所以这么多年我一直说,人类最大的弱点就是逃避回避,逃避可耻且没用。逃避是一种作恶的潜在忧患。nn人类最大的美德和赞歌就是勇气。罗翔老师对此说过很多名言。nn项飙老师说过一句话叫“认命,但不要认输”。nn「你出生在一个差劲的家庭里,做这么一份工作,不要把它看成是要逃避、要超越的东西,而是要把它充分拥抱住,看清楚,为什么你出生的家庭会是这样的?你究竟为什么是在做这样一件事?出生不是一个个体层面上的随机事件,这个命是结构性地摆在那里的。你要把自己的命想清楚,也就能够从里到外对社会形成新的理解,然后你不是要超越它,而是去把住它、改善它。不认输,就是不要放弃自己的努力。」nn接受那些确定的东西,拥抱那些不确定的东西。nn但是很显然,又要第n次说那句伏尔泰名言了——nn古往今来所有的智者都说着同样的劝告,但所有的庸人都过着同样的生活,从未听过。所以,何必再多费口舌?

    n若是道理实在说不通,贫僧也略通些拳脚。nn当然了,去迷信的人除了人格上的巨婴不负责之外,对一些生老病死的事情也是另一种无奈。这是无法改变的,和明明可以自食其力却懒惰愚蠢的信徒,略不一样,这个苦难得另算。nn比如尊者让孩子不能死,但也不能活,借此吊着孩子妈妈。孩子妈妈虽然愚昧孱弱,但也是因为孩子所以才会病急攻心被逼无奈,最终选择了自杀也不害人。nn这就更显得尊者的恶毒,专挑苦命人骗,你越苦越弱,就越是要骗你害你剥削你。nn杀掉尊者,陈桂林前脚刚走,后面又唱起颂歌,前面解释过了,这些人必须要有主体,要自己变成润滑剂,以一种自欺欺人的方式,去粘合意识形态的接入点。所以哪怕尊者死在眼前,他们也还是会用一种认知失调的姿态完成自己的任务。nn对,迷信是一种任务。nn这一点在封建时期的基督教尤为明显,你的罪和你的信仰,都要求你必须完成上帝给你的任务才能偿还。nn在资本主义再消费型模式下也一样,娱乐和放纵是一种任务,是一种责任,如果你不参与娱乐和狂欢,你会有一种负罪感,内疚感。因为消费主义的意识形态早已对你的心产生了影响力,并且每天都在下达指令。nn同样的叙事,在程小美身上一样应验。nn程小美的妈妈被香港仔从另一个男人那里救了,所以她妈妈就愿意为香港仔顶罪,并引以为豪——nn恰好前天介绍《可怜的东西》写过了,女人不存在,女人只是男人的延续。nn因为没有主体,所以她必须要找到一个主人,在男人之间流转。nn陈桂林从香港仔手底下救了程小美,程小美就非常主动的说,“我们接下来去哪?”nn又是典型的父权社会,一个男人从另一个男人手里解救了女人,于是女人就自动的追随成为附庸,没有主体。

    注意看这里,程小美问了陈桂林两个为什么?陈桂林也问了程小美两个为什么?nn因为他们都在各自的牢笼里,互相不理解对方被支配的任务。

    被挖掘车包围的镜头语言,也暗示囚笼,精神上的不自由。

    nn但是陈桂林做了一件超脱的事情:nn他对程小美说,车给你,你自由了。nn自由,意味着拥有自己的主体,意味着自己没有主人,正如尼采杀死了上帝,从此人类的存在不需要上帝的许可,也不需要上帝的任务,人类有了权力意志,你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你是自由的。nn那既然自由这么好,为什么还有人在文明的社会选择不自由?nn前面说过了,因为存在主义的标准定义就是你可以随心所欲的存在但必须自己为自己负责全责,权利和责任相等。nn但是对于那些不成熟的灵魂来说,要独自面对责任承担现实的残酷,比杀了他们还难,他们需要主人,需要一个尊者,一个父,一个爹。这就是父权。nn庸人喜欢沉迷在幻象中,喜欢自欺欺人,喜欢让意识形态和偶像成为自己的主人。nn庸人,离不开一个爹。区别只在于,他们的品味最终找了谁当爹。

    子弹卡壳的奇迹近在眼前,自欺欺人的鞋胶更加捷径。nn义人唤醒不了索多玛,只有天火可以。nn陈桂林不可思议的看着这些信徒,又迷惑,又好气,又好笑,简直就是迷惑人类大赏。nn然后,一边悠闲地装子弹,一边一枪一个的屠杀他们。

    子弹卡壳的奇迹近在眼前,自欺欺人的鞋胶更加捷径。nn这些执迷不悟、死到临头的鞋胶分子,确实是死有余辜。此刻,导演又给观众下套,如果你觉得他们没有罪,那么显然你忘记了10分钟前他们刚刚合谋逼死一个人,杀死(未遂)一个人,并且在这之前不知道杀了多少人,在这之后不知道还会杀、骗多少人。nn平庸之恶是极恶,觉得平庸之恶无辜是极蠢。nn当然,虽然是恶,却也不至于说是屠杀,因为法律也没有这样规定。但是很显然借助陈桂林这个屠夫的手,导演让全国的厌蠢症患者都享受了极致病态的症状,当场高潮。

    真理在子弹射程之内。nn最后,是陈桂林本身。nn他不是英雄,因为他也沉迷在自己的幻象中。

    陈桂林初始动机是要“干票大的扬名立万”,以及看到通缉名单,榜一榜二名字和脸是全的,自己的脸被小广告粘住了,撕下来也只有半张脸。

    此处镜头给了他一个狂狷邪魅的表情。这个表情在杀香港仔的时候有回应,就是香港仔说给我一个理由,他用枪口敲了敲自己被刀挂了刀疤的眉头,匪气尽显,杀你就是不爽。nn他要扬名立万,要浪子回头,要悔过自新,要去自首。但其实,他只是在享受自己的自恋,享受一种超我淫荡。nn超我是淫荡的,超我需要依靠主体违反规则来实行律令的惩罚,所以他会勾引主体去违背律令,他始终是“我”的计谋的一部分,只有在谴责自我、惩罚与赎罪后,才更能心安理得的沉沦下去。nn所以陈桂林依附尊者的时候,他以为他大彻大悟了,实际上他沉沦的更深了,陷入了无底洞般的幻象里。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nn但是当他死而复生,看到尊者空荡荡的棺材后,释怀的笑了,此刻他才真正的回到实在界,并对那些依然在幻象中的人进行屠杀。nn结局,自然也是坦然面对自己的死刑,并在死前,真正的彻悟。nn因为此刻,他没有主人,没有幻象,他是他自己,他的名字叫陈桂林,他是自由的,他自己选择了自首,不为名利,不为心安,不为关公祖师,只因为他“对不起社会”,愿意赎罪。nn存在,还是占有?

    平生不修善果,只爱杀人放火,钱塘江上潮信来,今日方知我是我。nn尊者教他虚假的舍弃的物质,但是他学会了真实的舍弃人生,把最珍贵的手表送给有缘人,随后放下屠刀,以死殉道。nn说几个细节。

    1.医生脱口而出,奶奶不要插管,是因为此时她已经知道自己肺癌,所以代入了奶奶。插管很没有尊严,宁愿死去。这是一个伏笔。

    2.饭菜下毒也有特写,桂林吃饭是第一次,小胖吃饭桂林送饭是回应。暗示鞋胶发展一个就去害下一个,毒药在受害者中传递。

    3.尊者情妇为什么唱歌赴死在公号详细写了,也分析了她的地位其实比尊者高。

    网上有人说其实她才是教主,我比较认同。也不一定说她才是教主这种显性身份,只不过她的精神状态很值得分析。

    4.枪是格洛克17,有人说是埋在土里下雨受潮,但和朋友讨论后,感觉更有可能是子弹底火问题。‍‍‍‍

    我又想起来一条,山上彻也在给鞋胶受害者论坛版主写信的时候说,想要一把枪,想的快要从喉咙里长出手来了。后来他杀安倍的自制枪是电池激发,应该没有底火问题。nn最后,附上我的短评,以及去年在某乎写的,为什么现代文明这么发达还有人迷信宗教。

    声明:系国内各平台签约的读书影评人,律师团队保护,全网抄袭必究,被起诉不要和我联系,没用我管不了。

    如果你也喜欢读书看电影,可以扫码和我交个朋友。

    公号:世上最孤独的读书俱乐部
本网站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即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1-2025  合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