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电影  »  剧情片  »  金色荣耀

金色荣耀  金牌

628人已评分
很差
0.0

主演:阿克谢·库玛尔穆尼·罗伊库纳尔·卡波尔阿米特·萨特桑尼·考沙尔安德鲁·哈维尔曼吉特·辛格库姆德潘特马诺伊·阿南德托比·阿尔莫理查德·坎宁汉姆ViineetKumarNikitaDuttaChristopherJamesBurtonVarunRajSamSuccoiBhawsheelSahniAndrewAbbottHubertusGeller安东尼·伊洛特

类型:剧情传记运动导演:里马·卡蒂 状态:HD 年份:2018 地区:印度 语言:其它 豆瓣ID:30143853热度:1 ℃ 时间:2022-08-03 20:05:00

简介:详情  塔潘·达斯是印度曲棍球队的一名经理,曾带领英属印度队拿下过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金牌,但他始终梦想着能够为独立后的印度拿到属于自己的金牌。在印度接近独立之际,塔潘发现了1948年伦敦奥运会的消息,他各方游说为即将到来...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塔潘·达斯是印度曲棍球队的一名经理,曾带领英属印度队拿下过1936年柏林奥运会的金牌,但他始终梦想着能够为独立后的印度拿到属于自己的金牌。在印度接近独立之际,塔潘发现了1948年伦敦奥运会的消息,他各方游说为即将到来的奥运会组建了印度曲棍球队,但球队却因印巴分裂被拆散。面对多方阻挠,塔潘最终能否成功组建球队代表国家完成荣耀之战呢
  • 头像
    牛犇

    要了一杯带冰的拔拔凉的冷饮,翻山涉水的走过了漆黑的楼道,我来到了活力城的VIP厅。第一感觉就是。。。好冷!!!我紧了紧厚厚的棉服,将拉锁锁到脖颈,扣子全都扣严,坐到了东倒西歪的VIP座椅上。这真是去过的体验感最差的VIP厅了,坐在这不知为什么总能想到艾米,好久没去了。。。。

    好多人都不喜欢印度电影,可能觉得演员演的浮夸,而且一言不合就跳舞吧。可就这部来讲,水平还在上乘。全员演技基本在线,情节紧张刺激,作为一部主旋律电影,虽免不了一些狗血的部分,但也都在可以接受范围之内。尤其里面涉及了国家分裂时人们的反应,那份不宽容,对非本教的排斥和暴力等内容,是国产电影很难做到的。敢于正视自己的内心的人,才是一个坚强的人;敢于正视自己的历史的国家,才是一个伟大的国家。不得不说,咖喱国也好,棒子国也好,国家的崛起确有过人之处。

    全片最吸引人的部分当然是最后的几场比赛,而其他的最精彩的确是一场歌舞。整场跳下来,无论是歌曲还是舞蹈竟然都不错,而且很符合当时的情景,彻底烘托了气氛。

    当然了,这部电影也有一些印度电影的通病,除了之前提到的,还有局部情节冗长,人物塑造过于完美等,可还是值得一看的。电影也好,生活也罢,总要记住那些精彩的部分,执迷于缺憾岂不是本末倒置,到了结束的时候,想到的都是美好,这才不枉经历一场。

    你能想象戴着衣服上的帽子看一场电影吗。。。。整场结束后我已冻透,要不是比赛火爆可能都坚持不到最后,好一场外冷内热的电影。独自走出电影院。。。。当然是包场。。。这种电影,这种电影院,这个时间还有谁这么无聊。。。。继续走吧,会好过来的。。。

  • 头像
    方聿南

    电影的开头光荣又暗哑。1936年柏林奥运会,印度力克主场德国,拿下曲棍球金牌,但既然是殖民地,注目礼的对面只能是英国国旗。蓄势一拳击入败絮,这是领队塔潘一辈子无法释怀的耻辱。

    岁月流转,昔日的荣光从未逝去,雄心壮志从未熄灭。但宝剑蒙尘,天之骄子沦落为酒鬼流氓骗徒浪荡子,当年的英雄鹑衣鹄面,落魄不堪。

    跪伏在阴沟里苟延残喘,是奥运两个字让英雄投袂而起。像塔潘那样的男人,一雪前耻真的是一种无比强大的渴望。

    复仇这道菜,冷的才好吃,从柏林到伦敦,12年光阴飞逝,球员更迭换代,从前的殖民地已挺直腰板,一切都足以让这道菜活色生香。

    遭到质疑的时候,塔潘斩钉截铁:我不是在谈论我的名声,我谈的是国家荣誉!掷地有声,一锤定音,于是将死的奥运之梦再次熊熊燃烧起来。

    这个体育电影重点不是在说如何训练球员,一个事实是,当年的印度曲棍球就像如今中国乒乓球,本身就不乏虎穴摘金的神级实力。

    但荆棘无处不在,王者之师命途多舛。明星球员刚愎自用,团队内部争锋不合,官僚的多番阻挠,国家层面的政治动荡更是一次釜底抽薪的重创。

    再强的单兵实力,不能聚力出击也只是一盘散沙。为了聚沙成塔,塔潘披荆斩棘,而命运的天平也终于在近乎绝望时倾斜过来。他谷底翻身,重新出征奥运的那一刻,振奋丝毫不亚于任何一次球场得分。

    跟英国队的决赛不乏此消彼长的悬念,但彻底摒弃了体育片惯用的最后一秒延长营救,也无意把那个来之不易的胜利,夸张到多么煽情和戏剧性十足。

    抛开对历史的还原,这更像是一种精确的点题,当他们心手相应就像一个整体,当天时地利人和终于齐备,金色的荣耀就如同探囊取物,水到渠成。

    对曲棍球一窍不通的路人也会在这个结局尝到热血。这就是体育电影的动人之处。它让胜利璀璨夺目,让观众心潮澎湃,让所有的荣耀属于目睹这一切的所有人。

  • 头像
    后天

    中国电影再不努力哎!国足 职篮 都一样的路子像是逆水行舟不进反退,问题出在哪里?中国人不适合?不对这些领域我们以前都是有过成绩的。问题出在哪里跟以前比较一下哪里不一样了不就行了!不是缺了点什么,就是多了点什么!就像人的身体这些零件组成一个健康人缺了什么是病,多了个东西也是病得治!

  • 头像
    绯色_神仙

    《金牌》讲述了一个名叫塔潘·达斯的领队,历尽千辛带领印度国家曲棍球队,在1948年夏季奥运会上夺得金牌的故事,是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

    首先得聊聊印度曲棍球。

    众所周知,印度并不是一个体育大国,近三十年来他们一共在奥运会上只拿到了1块金牌、4枚银牌、8块铜牌,这与其庞大的人口和瞩目的经济发展是十分不相称的。

    究其原因不外乎两点:数目众多的吃素人口、国家对体育产业投入的不足,这两点在阿米尔·汗的卖座热片《摔跤吧!爸爸》里都提到过了。

    还有另一个原因则是因为印度全民都痴迷板球。

    据说,印度有7亿半的人口一年至少打4次板球,有高达85%的人关注板球赛事。板球是印度当之无愧的国球,印度板球队也是世界一流强队,可惜板球不是奥运项目,而印度对板球的过度关注,也阻碍了其它体育项目的发展。

    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印度曲棍球曾统治世界很多年。

    从1928到1956年,印度男子曲棍球队曾连续6次获得奥运会金牌,随后又在1964年和1980年两届奥运会上夺冠,堪称王者之师。

    其中,1936年柏林奥运会上夺冠的印度男子曲棍球队,甚至被誉为“神一般的存在”。

    因此,在片中当印度曲棍球明星运动员下车时,一旁有德国女球迷尖叫,应该不是印度人的意淫。

    如今,印度曲棍球队已经没落了,再结合印度在其他体育项目上的乏善可陈,你能想象曲棍球在印度人心中会处于一种如何微妙的位置。

    体育比赛一直都是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好载体,在印度社会民族自豪感爆棚的当下,选择拍摄曲棍球的往日辉煌战绩,就和中国人回顾大唐盛世,差不多的意思了,你懂我也懂。

    故事是从1936年柏林奥运会讲起,当时印度的民族意识已经觉醒,正在积极寻求独立,希特勒却发表了不支持此举的演讲,惹得印度人民群情奋起。

    比赛场成了最好的宣泄之地。

    印度在决赛中遭遇了东道主德国队,显然印度人可以用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并从某种程度上报复一下德国。

    在一场异常激烈的比赛过后,印度板球队如愿夺冠!就当他们以为自己可以出一口恶气时,猛然意识到印度尚未独立,自己代表的依然是殖民国英国。

    空旷的赛场上,“神一般的存在”的印度曲棍球队,只能站在英国人的国旗之下唱国歌,这种滋味真是难受极了!

    主角塔潘·达斯作为领队,亲历了这一切。

    这段经历不仅激发了他的爱国情怀与民族自尊,更让他意识到,印度人必须以独立的身份赢得一枚金牌,尤其是要在独立后的第一届奥运会赢得金牌,因为这证明了,没有英国人,印度人也能很好的管理自己的国家,反之则......

    这一心愿直到1948年——印度独立后第二年——才得以实现。这期间,印度经历了著名的“印巴分治”。

    导演Reema Kagti说,影片不仅仅是要重现1948年的这场胜利,还要着重描述印度历史中这关键的12年。

    而个人认为,影片始终是围绕着曲棍球队在展开,历史部分只是浮光掠影罢了,但它却给了整个故事一个非常好的命题——团结。

    印度独立前夕,塔潘·达斯在说服高层组建国家曲棍球队后,事情进行的很顺利,眼看着已经成队,“印巴分治”却导致许多穆斯林队员离开,去了巴基斯坦,球队瞬间分崩离析。

    影片没有过多描述“印巴分治”中发生的惨烈悲剧,而是强调了这种分裂对印度实力上的削弱,而这恰如其分地映射在了塔潘·达斯的球队上,它从一个世界一流强队变成了几乎无法出战的残余部队。

    企图坐收渔翁之利的英国人

    这件事告诉人们:若不团结,便是虚弱。

    事实上,印巴分治得以实施,关键不在于英国人有多坏,而正是在于印度内部的不合,让别人钻了空子。

    随后的故事,便一直围绕着“团结”二字展开。

    重新组建的队伍中,队员只知道自个儿训练,却不懂团队战术,效率低下;嫉妒塔潘·达斯才能的官员使坏,导致他失去带队权并取代其位,让整个队伍一度陷入混乱;两位球员因私人恩怨,互相争吵,无法配合;技术出色的明星球员,只想着自己多进球,从不传球给队员,让队伍缺乏多点进攻的灵活性。

    这一系列导致球队受挫的事件,其实都反应了“不团结”,当然也都一一拧了回来,变成了“团结”,最终赢得了胜利。

    比较戏剧性的是,印度队在决赛中遇到的正好是前殖民者英国队,真是冤家路窄。

    不过,影片中,英国的存在感并不强烈,大多时候只是作为一个外部威胁的符号存在,而在整个故事中,印度人战胜的其实也不是英国人,而是自己的“不团结”,这很像是对“印巴分治”的一次回应。

    “团结”主题的设定以及对英国的符号化处理,让这部颇具民族主义意味的电影,少了仇恨的色彩,多了自省的基调。

    阿克谢·库马尔扮演了主角塔潘·达斯,虽然戏很多,但并不出彩,因为这个人物就像是片中的英国人一样,太像一个符号了,一个象征“团结”的符号,不够生动。尽管编剧为他设定了嗜酒的毛病和怕老婆的性格,但最后都是沦未无用的装饰,只是无故的拉长了片时。

    相比较之下,阿米特·萨特扮演的明星球员倒是有点意思。

    他是一个天赋型的选手,并且乐善好施、热情开朗,唯一的缺点就是太过于为自己的才能沾沾自喜,太急于表现自己,缺乏大局观和集体意识,因此教练一再不让他担任主力进攻的位置,搞得他非常茫然,心里的OS大概就是:哥这么优秀,居然不用哥?

    是一个很有烟火气息的人物。

    最后,他从喜欢单枪匹马进攻,到开始主动为队友传球的转变,也正好呼应了“团结”的主题。观感上,他比塔潘·达斯更像是一个传达主题的人物。

    豆瓣上,有网友是在印度观看了这部电影,据说现场反响不错,结尾国歌响起,又全场起立了。(哎?我为什么要说“又”?)

    有人说,中国的体育比印度强得多,为什么拍不出一部好的体育电影。

    我只想说,如果中国人把体育电影拍成这样,票房会扑街的......

    中国人也不团结,但强调团结却已经是个过时的话题了(尴尬),没人要看的。体育方面,中国人则更倾向于在真实的比赛场上找民族自豪感,而不是去影视剧里找。

    唯一的出路就是拍成偶像剧了。

    其实,前段时间鹿晗和关晓彤拍的《甜蜜暴击》,就是体育题材的偶像剧,看过之后,你就知道中国的偶像剧里真的只有偶像,其他什么也没有。

本网站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即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1-2025  合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