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西尔维斯特·史泰龙帕斯·贝加塞尔吉奥·佩里斯-门切塔艾德里安娜·巴拉扎维特·蒙雷尔吉妮·金华金·科西奥帕斯卡西奥·洛佩斯奥斯卡·贾恩那达亚历山大·迪米特罗夫亚伦·科恩尼克·威特曼杰西卡·马德森路易·曼迪勒欧文·戴维斯阿塔纳斯·斯雷布雷夫乔治·曼切夫
类型:动作惊悚冒险导演:阿德里安·格鲁伯格 状态:HD 年份:2019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豆瓣ID:10546436热度:1 ℃ 时间:2024-06-11 19:33:27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首发于公众号“影探”
ID:ttyingtan
作者:探长
转载请注明出处
1946年7月6日,美国纽约一家慈善医院的病房中。
一个叫Frank的理发师紧张不已。
他的妻子难产。
医生决定使用一对镊子进行接生。
孩子最终被生了出来,但他哭得龇牙咧嘴,很不正常……
1982年10月22日,36岁的史泰龙有些忐忑。
因为他主演的电影《第一滴血》要上映了。
史泰龙之前看了成片,觉得太过黑暗,颇为不满。
他甚至叫经纪人买回影片的拷贝,想阻止影片上映,但无奈并未成功。
n
36年前,他出生时脸部神经被镊子严重损伤,他左脸下部瘫痪,瘫痪的部位包括舌头、嘴唇和下巴。
这造成他表情僵硬,口齿不清。
谁也没想到,这么一个连台词都读不好的“面瘫”,后来竟凭借自己编写和主演的《洛奇》轰动了好莱坞。n
可是在《洛奇》大获成功后,史泰龙主演的其他片子都反映平淡。n
他害怕这一部《第一滴血》会断送自己的演艺生涯。
结果完全出乎他的意料。
成本仅1500万美元的影片在全球砍下1.25亿美元票房,史泰龙的名字也跟着主角“兰博”(Rambo)一起在全世界家喻户晓。
秉承着“人若犯我,我能忍忍;若再逼我,斩草除根”的原则,兰博总是把敌人虐得一塌糊涂。
他拥有惊人的战争量级的战斗力,如果兰博在乎你,他会为你不惜以一己之力对抗千军万马。
在此后的10年里,兰博成为一种符号,一个传奇,风靡全球。
2013年,英国权威电影杂志《Total Film》评选50位动作电影英雄,兰博名列第6。
探长前段时间盘点了30多位影史最不能惹的江湖狠人(←详细排名请点击),兰博紧随杰森·伯恩(《谍影重重》)和约翰·维克(《疾速特攻》)之后,位列第3。
但《第一滴血》系列的每一部都会引起巨大争议。
喜欢的人对兰博人挡杀人,佛挡杀佛的复仇手段津津乐道,讨厌的人则表示影片剧情简单粗暴,暴力桥段引起生理不适。
就在今年,73岁高龄的史泰龙再度复出,主演了系列第5部——《第一滴血:最后的血》。
片子一在北美公映,就引发轩然大波,口碑两极分化。n
媒体人对其口诛笔伐,在烂番茄打出27%的超低分数。
有人将影片形容为“一坨暴力的shi”,还有人说它“非常政治不正确”,“丑化和冒犯了墨西哥人”。
《第一滴血》小说的原著作者David Morrell都被炸了出来,他直接发推怒批:
我同意这些影评,电影一团糟。我的名字和它联系在一起我都觉得尴尬。
但是,在点赞最高的回复中网友是这么回复的:
我不同意这些影评。
很长时间以来,兰博第一次变得开心。但这份快乐被夺走了,贩毒集团唤醒了他内心的猛兽。作为一名墨西哥后裔,我并不觉得被电影冒犯。n
影评人和网友的争议也体现在评分上。
《第一滴血5》(后简称Rambo5)的烂番茄媒体评分只有27%(157家媒体),但观众评分是82%(8059人)。
在专业的Metacritics上,同样影片的媒体得分只有26/100分,观众评分却有7.9/10。
n
喜欢片子的粉丝并不在乎剧情简单,而是为最后15分钟的高潮戏摇旗呐喊。n
最后15分钟的动作戏,可以说是血肉横飞,暴躁到辣眼睛。
影片的争议如此之大,以至于史泰龙的官方ins都公开表态:这部电影不是所有人的菜。
看完全片后,探长觉得有个豆友的评价比较贴切:
剧情漏洞有多大,核心价值有多野蛮,动作戏就有多爽。
n
你要问我同不同意电影传达的信息,99%不同意,但要问我看的有没有热血沸腾,100%有。——豆瓣@葱花蛋挞
n
自1982年上映以来,《第一滴血》已经有37年的历史。
这5部作品关联性并不强,而且除了第一部,其余4部的套路都一样。n
作为一个从越南战场归来的退伍军人,兰博会开摩托,会开汽车,直升机和坦克也都不在话下。n
当你觉得留给兰博折腾的交通工具已经不多时,在《Rambo5》中,兰博又开起了挖掘机。
《Rambo5》的剧情极其简单。
故事承接《第一滴血4》,久经沙场的兰博终于回到了他出生的地方,亚利桑那州的一个农场。
电影中兰博的年龄设定和史泰龙的真实年龄相仿,故事发生在第4部的十多年后。n
兰博已老。
兰博的父亲大概已经老去,而他也继承了这个农场,没事就养养花,撸撸马。
安闲且惬意。
此时他唯一的牵挂,就是从“朋友”那里领养的一个女儿。
不料这丫头执意到墨西哥寻找生父,结果到了墨西哥就被当地贩毒集团给掳走了。
她被迫吸毒接客,任人糟蹋。
生性暴戾的干爸爸兰博当然不会让这些人好死,一场血雨腥风就此拉开帷幕……
《Rambo5》爸爸救女儿的段落非常像暴躁版的《飓风营救》(2008),但实际上《Rambo5》的剧本早在2008年之前就写好了。
这个剧本本来是用来拍《第一滴血4》(2008),但最终第4部采用了另一个剧本。n
另外,《Ramb5》的剧本其实部分被用在了杰森·斯坦森主演的《家园防线》(2013)中。
更确切地说,《Rambo5》是一部成人版的《小鬼当家》,或者简化版的《金刚狼3》。
但《Rambo5》的剧情简单到你可以不带脑子就能看,带多了脑子反而不好。
连导演在接受采访时都说,故事只是铺垫了兰博和女儿的感情,兰博的过去并没有交代多少。
不了解兰博的观众甚至不知道他为什么会住在地下隧道里。
至于影片中令人发指的暴力场面,对于兰博粉来说已经司空见惯。
《Rambo5》中手撕肋骨和徒手掏心脏的片段让一些人无法接受,但要知道,这种级别的画面我们已经在第3、4部中领教过了。
那时就已经有不少人对片子进行声讨,但如今看来,史泰龙毫不在意,并且变本加厉。
而对于所谓的“政治不正确”,只能说自从这个词被发明后就被滥用了。n
第一滴血系列从第一部到现在,主角和反派都是采用的二元对立的原则,角色只有好坏之分,并不去探讨人性的复杂和光辉等等。
在这个系列里,好人和坏人的定义很简单:
谁伤害我,谁伤害我在乎的人,谁就是坏蛋,跟国籍和地域都无关。
况且,电影创造本来就是多种多样的,非要每部电影都要展现角色的黑白和灰色地带,岂不是太狭隘?n
n
《Rambo5》确实有故事单薄的缺点,但它最大的问题不在这里,而在角色。
兰博身上有着强烈的时代烙印。n其原著小说创作于1972年,那时的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3年后,战争结束,10年后,《第一滴血》上映。n那时,正是美国反战情绪的鼎盛时期。
兰博是越南战场的退伍士兵,更是他所在小队的唯一幸存者。
他见证过残酷的战争,经历了生离死别,患有严重的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
回到美国后,他无法融入当时的社会。
《Rambo1》中兰博的遭遇直戳当时的社会痛点:n
一个在异国他乡为祖国鞠躬尽瘁,出生入死的退伍老兵,回到家乡后却成为人人喊打的流浪汉。
那时的兰博对抗的是社会的悲哀,但他的哭泣,却是离我们生活越来越远的哀鸣。
在此后的系列里,兰博这个角色并没有停留在单纯的反战层面上。
《Rambo2》中,兰博爱上了一个越南姑娘,那个女孩死后,他彻底成为一个孤胆英雄。
他不再纠结人们如何对待退伍老兵,不再奢望社会的正义和公平,而是选择去守护他在乎的人和事情。
但兰博是个固执的人,他难以融入社会,也始终拒绝被社会同化。
他的价值观,也始终像士兵回答上司只有“是”和“不是”一样,纯净到毫无杂念。
只有了解了这些,你才会知道兰博为什么选择住在地下隧道,因为在那里,他仿佛回到了属于他的战场,找到一份安宁。
你也会明白他为什么会为了一个毫无血缘关系的“女儿”和墨西哥毒枭们死磕到底。
但这些定义了兰博是谁的过往在《Rambo5》中几乎没有交代,这就造成初次看兰博的观众很难找到和角色的共鸣。
而一旦没有了过去,兰博也就成为一个可怕的杀人机器。n
正如第二部中的台词所言:
-兰博是神吗?-不,他不是。神还会偶尔发发慈悲,但兰博不会。
尽管如此,对于兰博的粉丝来说,《Rambo5》的意义就像《金刚狼3》一样。
兰博差不多要和粉丝道别了,他在这一部里找到了最终的归属。
在戛纳电影节上,史泰龙曾表示,如果《Rambo5》获得成功,他将很乐意继续拍下去。
但是后来,他也透露,《Rambo》接下来的故事可能是前传,兰博可能会有其他人扮演。
他所扮演的暮年兰博,可能出现的机会没有多少。
此前和史泰龙同为“史字辈”的史瓦辛格(72岁),同样在《终结者:黑暗命运》中表示:I won't be back(我不会回来了)。
虽然《终结者:黑暗命运》片子一般,但作为粉丝,探长还是有些感慨和惋惜。
月催人老,英雄终迟暮,是这世界上最无奈的事情。n
我们怕是很难再在大银幕上看到这些老牌硬汉了。
n
在目前流出的《Rambo5》版本中,身受重伤的兰博坐在他屋檐下的摇椅上,似乎闭眼长眠,影片结束。
但实际上,完整版的影片片尾还有一段之前系列的闪回。
在短短几分钟内,兰博从意气风发,到暮景桑榆,叫人感慨万千。
在闪回的最最结尾,摇椅上的兰博再次起身上马,奔向远方……
我们不知道他会去到那里,但我们知道,他将永远战斗下去。
因为从残酷的战场,到充满敌意的家乡,再到最后没有任何亲人的家园,兰博从没有放弃过战斗。
这大概就是他能成为传奇的原因吧。
THE END
文/女神的秋裤
史泰龙拍了很多片子,近些年拍的敢死队也是十分精彩,但最爱的,始终是第一滴血系列,因为洛奇屌丝逆袭,特警判官高高在上,只有兰博,没有胜利和失败,有的只是伤痛,这伤痛有国家给的,也有敌人给的。兰博身手了得,杀人如麻,可没有一个人比他更加痛恨战争。在第一部里,看着他哭着对上校说,我亲眼看着战友被炸成碎片,他说,约翰,带我回家,我说好的,可是,你的腿在哪里?兰博心里是痛苦的,也是平静的,他看到了人世的种种残酷,见到了人世种种的邪恶,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汉子,一个真男人,用自己的身躯告诉我们,无论经历什么,他就是他,兰博就是兰博,不会讲大道理,也不会去煽情,从不被邪恶所压垮,也不畏惧生活的苦难,对他来说,认真的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兰博,我心中真正的男人,将来如果我有儿子,我会告诉他,真的男人,就像兰博,不去抱怨,也不去烦躁,坚定的站在那里,坚守自己的人生。
《第一滴血》已经算是比较长寿的系列了,而主角自始至终都由史泰龙担任更是让能够与之相比的系列电影少之又少,记得当初听说《第一滴血5》即将上映时,我还是非常期待的。原因有二:一是七旬的史泰龙亲自上阵延续自己几乎可以说是最有代表性的IP,二是官方宣布《第一滴血5》是这一系列的最后一部,让我们这些热爱前作的观众们担心会像大多数续集作品一样狗尾续貂,又抱有一丝丝的侥幸,希望能够得到一番惊喜,两种相反的心情交织在一起,更是让我对于这一部翘首以待。
电影以一场风暴开始,一队警察冒着暴雨雷电在树林里寻人,从混乱的剪辑里我们隐约感受到了现场的失控。从警察口中我们得知有一名“志愿者”请求自己去救人,随后一大段借警察来衬托兰博过人的野外生存技能我也不必多说。时隔11年,我又一次见到那张熟悉的面孔、听到那个熟悉的名字的时候,身体里就像通过一阵电流,那种感觉,让我恨不得告诉我身边的人:“嘿!那个兰博!他又回来了!!”
这一部电影的场景大体可以分为两处,一是兰博父亲的农场,一是墨西哥毒枭的根据地。
农场作为兰博的家,同样也是对于兰博的一种隐喻。
兰博作为越战老兵,在这一部里也是安静的在农场里享受着自己的退休生活,他已经老了,就像现在大多数老人一样,他也开始对现代的科技和生活感到了陌生,在他的潜意识里,他认为现在人靠写信联系,于是花了点心思给Gabrielle亲手做了一把开信刀;他改不了自己当兵时喜欢盯着别人看的习惯,以至于Gabrielle朋友不敢来自己的农场开派对;他和Gabrielle聊天也无外乎聊一聊关于刀、马以及车子等话题,多数情况下Gabrielle和兰博聊天更喜欢问一些能够满足自己好奇心的问题,像一个典型的退休老人。
兰博建议Gabrielle带朋友来自己的农场开派对,为了使Gabrielle不再尴尬,主动提出Gabrielle可以带朋友参观自己从来不让外人去的地道。
前面所说,农场在电影里代表着兰博,而农场的地道,则是兰博内心的隐喻。他作为二战老兵(此处应为“越战”属于笔误,感谢豆友提醒--2019.12.7),参与过无数的任务,杀死过无数的敌人,更是遭受过数不清的惨无人道的折磨,那是他的经历,也是他的创伤,同样更是他最不为人知也最不想向外人敞开的一面。在这一部里,兰博有了玛利亚,有了Gabrielle的陪伴和关心,虽然有的时候对于自己已经尽力的行为感到愧疚,有的时候眼前依旧是自己最不想面对的过去,但是他依旧在努力的走出来。毕竟他说,“想彻底停下来是很难的”。
既然说隧道代表兰博的内心,那么隧道(严谨的说为“地道”,依旧感谢细心的豆友——2019.12.7)里Gabrielle的涂鸦,则暗示Gabrielle已经作为兰博的亲人走进了他的心里那充满杀戮和恐怖的地方。
看了看这部电影的豆瓣评分,目前来看和前作不相上下,也算是正常发挥,不过作为这个系列的特色,依旧少不了兰博的灵魂拷问。
在墨西哥,兰博质问失去妹妹的记者,
Gabrielle就像兰博的救命稻草,是唯一能够帮助他脱离过往的折磨的事物。被他人夺走、毁灭,怎能不气愤?每当这种情况,人们总是会说,向前看吧,生活还要继续。但是,说的人很轻松,也觉得自己在理,但是对于受害者们,能有几个可以真正做到抛弃过去的一切苦闷和痛苦,可以头也不回的看向还要继续的生活?如果失去的东西是唯一能够让自己感知这个世界仍然是美好的,又有多少人能够看得开?口口声声生活继续,还有大好前程,谁能做到。
就像Gabrielle被兰博救走后在回家的路上,她已经很虚弱了,兰博也一直在告诉Gabrielle,“保持清醒,别闭上眼,我们马上到家了,你还有大好前程。”此刻的兰博,希望Gabrielle能够活下来,他拼命地想要抓住这根稻草,而对于Gabrielle来说,自己成了妓女,被强暴,被强行注射毒品,她是年轻,但是她能面对自己的过去吗?她的世界已经崩塌了。亦如失去Gabrielle的兰博,对他来说,这个世界再没有美好可言,他体会到了当初Gabrielle的心情,也许这个时候的他能够意识到,死亡是最好的归宿,既是对于Gabrielle,也是对于自己。
在结尾,Gabrielle去世,玛利亚离开,兰博已经复仇,隧道被自己炸毁,整个农场只有自己父亲曾经待过的房子,和父亲曾经躺过的摇椅,中弹的兰博躺在上面,天边的落日和黄昏的映衬下,迟暮之年的兰博,身边依旧没有人,命运的不公和满世界的孤独似乎冲破了屏幕的桎梏,直击我们的心底。
但是不要忘了,这是一部动作片,如果一味地去渲染感情讲讲大道理,又怎么能够少了血肉横飞的场面?兰博第一次找到墨西哥的毒枭,可以说是一种商量的态度,被暴打一顿,脸上还被人划了两刀做了标记,不过毒枭们犯了一个最大的错误,那就是放走了兰博,众所周知,根据我们看前作的经验,但凡是放走兰博的混蛋们,没有一个能够活过一个小时。而同样作为一个系列的收尾,不够暴力,不够血腥,怎么能够满足观众的欲望?
经过了长达一小时的感情铺垫,最后半个小时也迎来了这部电影、也是这个系列的高潮。一把锤子走到底,一锤子一个人头,血浆四溅看的甚是解气,不过这只是开胃小菜,是导演用来提醒观众这是一部动作片。最后的十分钟才是荷尔蒙飙升的时刻,兰博充分发挥了自己游击战专家的能力,不过这一次地点不是以往的丛林,而变成了农场的隧道,似乎可以认为,这是兰博用自己仅存的心力所完成的一场屠杀。地雷、弩箭、地刺、飞刀、炸药……兰博几乎用尽了毕生所学,无所不用其极,只为了一个目的,像他之前所说“我要让他们尝尝我们的悲伤。”兰博徒手掏出毒枭头子的心脏那一刻,毒枭死了,仇也报了。
真正的兰博早已经死了,看着近乎毁坏的农场,他那满目疮痍的心,在他躺在摇椅上的那一刻,也真正地离开了。
史泰龙的代表作,除了《洛奇》,还有经典的《第一滴血》系列。
n
今年的《第一滴血5:最后的血》,已经距离1982年首部《第一滴血》有37年的时间了,史泰龙也从当年的36岁打到现在的73岁。
你能想象吗,73岁的史泰龙还依旧拍着硬核狂暴的动作片,而且史泰龙还保持着每年2部动作片的节奏,继续为观众卖力输出动作类型片。
《第一滴血5》上映以后,也成为了恐怕是今年最审美隔离的电影。
去年审美隔离榜首的,没记错应该是《毒液》。
在烂番茄,《第一滴血5》专业番茄评分仅为30%,大众爆米花则高达85%。在评分最苛刻的metacritic也一样,专业评分仅为29分(满分100分),大众评分为8.5分(满分10分)。
我大概看了些专业影评人的点评,基本上对《第一滴血5》的评价是“乏善可陈,黯淡无光”(当然是翻译过来)。
而大众对影片的评价,大部分留言是:“不要相信专业的点评...”
那么,史泰龙的《第一滴血5》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电影呢?影片为何产生如此大的评价差距,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些问题。
要了解《第一滴血5》,最好还是先大概要了解约翰.兰博这个人物。
在1982年的《第一滴血》中,兰博是一位越战退伍军人,在回到美国后,受到各种歧视和不公正的待遇,还被无良警察老大羞辱和追杀,两方展开激烈对抗。
最后兰博的上校过来调和,事件得以平息,兰博入狱。
1985年《第一滴血2》,上校和官方达成一些灰色协议,骗兰博出任务,他再次回到越南。
兰博到达越南后,装备武器全部丢失,身处逆境的兰博,绝境重生,逃出生天。
1988年《第一滴血3》,又是上校again,找到了在泰国隐居的兰博,想派兰博前往阿富汗,被拒绝,上校只能自己被抓,逼着兰博出山,到阿富汗营救他,然后又是一顿火爆动作打戏。
2008年的《第一滴血4》,这次没有上校了,兰博隐居在了缅甸,某日一支教会义工小队想提供人道主义,结果遭到当地军人袭击。
教会总部得知后,组织雇佣兵,和熟知当地环境的兰博一起前去营救。
于是,兰博又一次化身热血战士,秒杀一众敌对势力。
解救完义工小队后,兰博终于踏上回美国的路途,回到了自己的家。
今天现在要聊的《第一滴血5》,就是接着《第一滴血4》的结尾,兰博在他的老房子过着自己老年生活,还有带着自己一直挥之不去的PTSD综合症。
和兰博一起住的,还有一直照顾兰博起居的某个亲戚阿姨,她是谁不重要,重要的是兰博原来还有个被父亲抛弃的侄女。
侄女为了去墨西哥找到自己父亲,结果被墨西哥黑帮绑架,兰博不得不再次延后自己退休生活,出面解救自己侄女,粉碎黑帮团伙组织。
别担心被剧透,对于动作打戏为主的《第一滴血5》,剧情简单到全部都可以写在预告片里了。
由于兰博硬汉形象存在了几十年,已经深入人心,尤其是《第一滴血1,2》,在作品深度和品质上,在今天看来都有一定的时代意义。
《第一滴血1》的片尾,兰博最后在被警察包围时,硬汉男人掉下眼泪,哭诉着自己从来没有要求过越战,越战都是别人要求他去做的。
但当越战结束兰博回国时,却在美国被排挤和不受欢迎,越战军人在美国受到的不公正待遇等等,这些都是兰博最后暴走的真正原因。
《第一滴血1》的片尾,升华了一部纯粹动作片背后要表达的含义,控诉了美国对越南发动战争的质疑。这也是影片经典的原因所在。
《第一滴血2》则是反讽美国政府的一些所作所为,虽然想试着挖掘深度,但已经没有第一部如此惊艳了。
到了3和4,该系列就仅变成了纯粹动作爽片炮制出来的续集。
到了今天的《第一滴血5》,距离4已经有11年了,影片的目的再明显不过,就是不想放弃这经典的IP,让兰博的血继续滴。
所以《第一滴血5》在某种程度来说,是针对性很强的粉丝向电影,喜欢的人会一直为兰博爱豆充值,不喜欢的人可能在《兰博3或4》的时候就已经放弃了。
情怀牌和动作爽片,是《第一滴血5》两大法宝,尤其是影片最后30分钟的大暴血浆的超燃枪战戏,断骨断头飙血挖心脏什么都来,这也让《第一滴血5》成为《第一滴血》系列最血腥的一部。
我相信很多观众给予这部作品肯定,很大部分原因是最后30分钟值回了票价。
而对于专业点评的人来说,他们要考虑的因素和角度就会很多,爆米花爽片很难在专业评分上捞到好处,除非那部爆米花爽片惊艳十足。
比如同样简单故事的《疾速》系列,但该系列动作戏和枪战戏都十分出色,拳拳到肉枪枪暴血,没有一句废话,彻底反转了传统的打斗废话过多的诟病,让观众新鲜感爆棚,这种作品是很少见的。
但如果细细品味《疾速》系列,虽然主线故事简单,但故事背景却如同洋葱层层剥开,最后你会发现《疾速》世界,充满着复杂和猎奇。
所以坦白讲,《第一滴血5》如果稍微去中肯点评的话,影片整体确实水分太多,尤其是前半段,虽然影片只有短短100分钟,但居然能在前面半小时演着一些有的没的剧情,对白比白开水还要纯净。
而且看一场戏就能猜到后面十场戏的剧情,哪怕一点点的惊喜都没有。
比如兰博侄女说想去墨西哥找父亲,兰博不批准,但我们都知道,侄女一定会去,之后影片又专门再安排一场第二天的戏,再一次强调不让侄女去墨西哥。
然后!侄女找借口开车离开,又专门开一场戏描写侄女心理如何矛盾,到底要不要去墨西哥。
影片整整用了三场时长不短的戏份,去告诉观众侄女势必会去墨西哥。
影片像这样啰嗦和没有营养的戏份还有很多,所以剧情都是为了引发让兰博和黑帮的冲突。
并不是说这样的戏份在做无用功,但可不可以做得不要那么...无聊。
应该这么说,《第一滴血5》除了动作戏份,文戏简直就是小学生阅读理解,这样长短腿的搭配,也就造成了专业评分和观众评分的差距。
所以,如果你喜欢兰博,喜欢不用脑回路直接看最后30分钟爽片的,那么《第一滴血5》值得你去电影院爽一爽。
但如果你想追求惊艳无比的《疾速》系列,或者一部比一部不可能的阿汤哥系列,那还是省省你的票钱吧。
哦对了,《第一滴血5》副标题叫“最后的血”,但我猜不会是系列最后一部,官方也没说是最后一部,只要史泰龙继续活在荧幕上,第一滴血系列应该还会一直持续暴血。
一码归一码,史泰龙今年已经73岁高龄了,对于如此敬业的动作演员,史泰龙在影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也是应该值得大家尊敬的。
如果你想专程为如此敬业的演员献上自己的票房,也是值得的。
载具6辆SUV:3辆5座奔驰G,3辆7座雪弗兰
死亡共:39人
按时间顺序
地面:12人
7人随车被炸死
1人进屋被机关箭射死
1人在门口被散弹枪打死
3人在谷仓门口被炸,后各挨一枪打死
地道中:27人
1人先被机关耙子扎伤,后被散弹枪爆头
1人先被散弹枪正面喷倒,头部被补枪
2人被散弹枪从背后喷死
1人被钢矛穿头
1人被钢刀断腿、刎颈
(6人死后,兰博在地道中放起音乐🎵)
1人被钢刀断头
1人踩陷阱被斧头飞劈后脑
1人被钉子木桩砸中,并被补枪
1人被标枪刺死
2人被散弹枪射死
3人被机关炸死
2人掉落陷阱,被铁钎刺穿
1人被飞刀扎死
(兰博拿枪瞄中头目未开枪,头目愤怒开枪打烂喇叭,音乐停)
1人踩中钉板被补枪
1人被机关铁丝木桩砸中脸,并被补枪
1人被机关手雷炸死
1人被机关砸烂脸
1人被镰刀刨腹
1人被机关手雷炸死
3人被兰博弄塌的地道埋葬
(兰博受伤)
1人(头目)被4箭射中、钉在木板,心脏被掏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