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薇拉莉·邓泽里皮埃尔·德隆尚托马斯·西梅卡伯利·兰内尔维吉妮·拉朵嫣伊莎贝尔·冈德列菲烈·卡特林克洛德·佩隆萨米尔·盖丝米利奥内尔·巴耶尼古拉斯·楚平米歇尔‧邦波露易丝·布莱莎纳尔西斯·马姆阿德里安·巴拉佐尼多米尼克·扎尔迪BenjaminEwersNafsicaLabrakosLéoPouletAstienBoschePaulineSerieysFabriceMichel
类型:喜剧爱情导演:薇拉莉·邓泽里 状态:已完结 年份:2019 地区:法国 语言:法语 豆瓣ID:27666624热度:0 ℃ 时间:2025-04-03 02:59:07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形式杂,夹了点歌剧和舞台剧,内容轻松,影射很多,但毕竟是典型的小资电影,冲突矛盾淡化和喜剧化处理,没有也不可能指望很深刻的揭露,这也没什不好,毕竟社畜八九点回到家还得喘口气不是?
剧中的女市长 女律师 女建筑师代表了法国女士站起来了,三个小孩代表了法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宗教和恐袭永远是巴黎人民心中的针, 还有疫情绝对是神预言!
女主的设计项目胎死腹中,肚子里的孩子顺利岀生,代表了理想主义的法国已不过能生存,只能现实主义苟活。在我看,剧中有政治含义,剧中隐喻女主前前夫是右派,前夫是左派,法国被左派搞得乱七八糟,左派只会抒情撒娇,要生活要吃饭还是靠右派,当然,右派自己也是经过改革过的右派。改造好的右派才是好法国人,圣母才能带你飞~~
影射:女权 宗教保守 政府决策的儿戏和浪费 开放式婚恋 还有不靠谱的法国男人
主题: 旧的法律和秩序已死 新的法兰西历经磨难会在圣母的带领下重新起飞
说真的,经过优秀的义务教育,觉得把电影拆开来分析远不如自己看感觉全面。
董在理(Valérie Donzelli)自编自导自演的新作《圣母院》,乍一看疯疯癫癫的,让人摸不着头脑。
片子的故事不无俗套——
你和我联手对抗世界(toi moi contre le monde),最后迷迷糊糊的女主角如愿抱得“美人”(男主角)归;
情节转折的荒诞、脱线,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而且,片子是好一锅大杂烩,默片喜剧、音乐剧、VR 影片(以 3D 模型呈现),什么都往里头放,味道怪怪的。
可真是奇了,这又俗又怪又杂的,不但令我看得开心,而且丝毫不觉唐突。
怎么办到的?
在我的世界里,我是神。
董在理曾这样谈及她拍片的初衷:
于是,故事中工作和生活的难题越是一个接着一个,董在理越是玩性大发。
她把它们都收服进了她的一致性平面(a plane of consistence,德勒兹语)——也就是爱和信念的层面,在上面畅快滑行,像神一样命名一切、创造一切:
她的设计方案本来不打算提交,竟然长翅膀飞入了圣母院广场重建的设计大赛,还出人意料地中了标;
挺着前夫搞大的肚子,却偏偏有人爱;
疑似恐袭的烟雾把巴黎满大街搞得粉粉的,竟是洗衣店燃料泄露;
最后干脆戏仿《外星人》(E.T.),携夫君仙升——
那些“宁可在宝马车上哭,不愿在自行车上笑”的,你看看人家:
铅笔小姐把自行车上的整个世界都当了车厢。
这叫天高任鸟飞。
她玩到飞起的这个一致性平面,就是心理学家温尼考特(Donald Winnicott)所谓的潜在空间(Potential space)。
哲学家贝尔纳尔・斯蒂格勒(Bernard Stiegler)对此做过解释:
这是“游戏”(playing)的区域、创造性的源泉,人在这里享受自由、幻想、梦想、希望、自在思考。
在这里,世界才得以复魅;再糟的人生,因而也值得一过。
不仅如此,董在理把这一切都转化成了过渡性客体(transitional object,温尼科特语,比如对于婴儿而言,代替母亲的毛毯),即道具化了。
她曾提到自己的拍片之道:
于是我们看到,这部片和董在理一鸣惊人的处女长片《命运的宣战》一样,既是夫子自道,又延续了“梦想照进现实”的风格。
她以自己的导演职业为蓝本,虚构了一个建筑师角色,名字干脆就叫绘图用的“铅笔”(Crayon);
片中的她和前夫纠缠不清,而在现实中,她和前夫杰黑米・埃尔卡伊姆(Jérémie Elkaïm)亲密合作,才有了讲述他们育儿经历的《命运的宣战》;
片中,她的建筑方案成了震惊法国的丑闻,而在现实中,她的前作《玛格丽特和朱利安》也在戛纳收获了一片嘘声。
领受人生,可以点屎成金。
去年的法国,历经了圣母院大火和黄背心运动,空气中似有一股怨恨未平。
人们会追问:面对挫折,怎么重建生活呢?
《圣母院》以宣泄性的喜剧给了残酷的世界一记机灵的回应。
在从天而降的重大任务、“真命天子”和不期而遇的受孕之间,铅笔小姐手忙脚乱的杂耍快玩砸了:
当整个巴黎都盼着她的设计蓝图时,她任由一帮直男工程师把地下入口改成了阳具的样子,最后眼瞅着事业巅峰——一百五十万欧元的大单子吹了;
在老板的淫威、巨婴般的前夫面前,她是只唯命是听的软柿子。
然而,没一句“我太难了”,她的回答很简单:照单全收(adopt)。
所以这片子可以叫“天真女人最好命”。
即便生活复杂到了可能吓退真爱的地步,她还是懒得装逼:
我是“傻”,但我认我的“傻”——你不就是喜欢我的“傻”吗?
就像在《命运的宣战》中,当男女主角发现儿子罹患脑瘤时,他们的态度是:
圣母院这样的装逼圣地,必先亵渎之而后快。
故事中建筑规划的标的——巴黎圣母院(广场),有 800 多年的历史了。人们习惯了把它当佛一样供起来。
但片中的铅笔小姐初出茅庐,连老板都不看好她,却能以小孩拼装玩具一样的游戏之作,拿下圣母院广场这个建筑的大单子,靠的不是对文化遗产的毕恭毕敬,而是对其亵渎(profane,哲学家阿甘本语)的能力。
正如温尼考特所说,董在理变形、玩弄圣母院的电影空间,还有铅笔小姐的建筑图纸和模型,都是使用和保护文化遗产的空间:
在这个空间中,在恣意游戏时的“全能状态”下,文化遗产才能复活。
本来在资本主义经济里,圣母院等一切文化遗产都成了景观。而游戏却将之变为玩具,悬置原有的功能,开启了文化遗产前所未有的界面。
这样也不至落进符号的陷阱,像片中地下入口“一柱擎天”的设计掀起了轩然大波那样。
甚至,圣母院烧掉也没关系,可以从任何一个游戏重新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