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未知
类型:纪录片韩国导演:JohnChoi罗布·西克史密斯 状态:全3集 年份:2021 地区:韩国 语言:韩语 豆瓣ID:35610004热度:0 ℃ 时间:2024-06-11 16:17:10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从纪录片的拍摄角度来说其实不错的,没有过度吹捧韩国警方,而是通过还原真实的事件。
甚至将搜查队因为疏忽放跑凶手之后,搜查队管理人员为了保住饭碗,请求其他部门伪造无嫌疑释放文件都拍出来了。
同时,通过受访者说出韩国警方的失误和无能之处,来尽可能的做到客观看待柳永哲事件。
搜查队的那些个就算是04年也让人匪夷所思的降智操作就不说了,但是搜查队队长和其中一位警员对这个事件的态度真的很让人失望和无语。
如果逮捕一名连环杀人凶手是为了升职,如果会想起侦破细节的时候是带着“我是最先发现这条线索”的沾沾自喜,那么这些警察在精神上与柳永哲又有何区别?
当然也有人因此反思和警醒自己,特别是那两位女性警官和局长,谦卑的同时又柔软,能够与被害者共情也能咬紧牙关坚持为被害者做能做的事情。
我一直觉得,有些人特别是处在司法机关和暴力机关任职的人们,比起向上看,向高位看,更应该向下看,看到社会的最底层和最边缘之处。
总的来说,整体不功不过;但是柳永哲的案子其实还是有典型性的,包括暴露出来的当时的社会问题和重大案件引发和衍生出的一系列制度和管理问题,对所有国家都有警示作用。
他甚至给他自己的罪行合理化,他缺乏同情心,像要竞赛似的要成为恶人中的世界第一,对于他来说,他只是单纯的喜欢 杀人,并乐在其中,成为他的一种情感宣泄方式。他隐藏在日常生活中,像你我一样正常。他爱画画,并且画的还不错。
这个纪录片是以采访当时办案人员和一些家属并穿插当时影像资料的方式讲述的。对于那些经历这件事的人来说,它是如此的让人终身难忘,但愿恶梦只做一次,但愿人间少些恶魔。任何人都不应以任何理由私自剥夺别人的权力。
当然,这件事带给我们的是社会制度的改变,然而,社会进步并不应由这样的事情而带来,因为我们是人。
这样的纪录片,让人认识到,阳光并不一定会照到每个人的身上。
“我希望女性们可以学到教训,别再出卖身体。” 听到这里我冷笑三声,真是不知道骂什么好了……这个连环杀手真是厌女的极端典型案例。这部纪录片如果可以更深入地剖析一下各种社会矛盾和杀人犯的家庭背景和心理状况、厌女情节就好了。它只是有点像加长版都新闻一样讲当时发生了啥,那还不如看看维基百科……不过采访了当时侦察队里的一个女性科学搜查官和杀人犯和她共处一室的时候那种十分夸张的反应,可以看出他的厌女程度真的很可怕了。还有当时那个查处红灯区的韩国第一任女性警察局长,顶着黑道给她的两个女儿的性命威胁,还能继续查,真的很勇敢敬业。不过这还是不得不让人觉得或许合法化才是保护性工作者的途径,毕竟节目中一个警察说,(性工作者这种边缘群体被忽略、失踪了也没人管的情况)“到现在还存在”。在加拿大,很多社会组织就一直有各种各样的行动,不只是要从社会角度去污名化,还要从法律(移民法等等)角度去游说政府和相关组织,或许没到合法化的程度,但是朝着让它不那么有严重法律后果的方向努力。长期来说,肯定是要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保障系统、让人们有更多别的道路选择、彻底去除这种带有剥削性质的职业,才是最好的。但是在这个不平等的社会中、在需求存在、并且因为利益的纠葛和不幸(很多人被骗,被迫,但也有人是不得已的选择,或者也可以是自主选择),这种职业就是存在,而非法化会让性工作者无法享有同样的劳动保护、客人有暴力情况她们也没法得到法律援助、还有就算她们失踪了,就像这部片子里的那个线人一样,起初只是以为他手下的女人都“跑掉了”,完全也没有怀疑是被杀害了……短期来看真的要合法化才能暂时解决这种问题啊!
印象中韩国纪录片不是很多,关于犯罪的就更没有多少了,不知道是不是没有销路的原因。韩国很多电影都是以一些连环杀手为灵感拍摄的,但是像这样的纪录片貌似还没有。果然这部片子从目前来看人气也不是很高,豆瓣上如此,在韩国也是没有看到特别多的人讨论。
整部纪录片看下来,感受是比较平均的犯罪记录片。当时的参与者,被害者的采访,案发现场还原,当事人对事情的真情流露,对社会的一些批判,再加上犯罪分子的独白,总归该有的元素都有了。内容倒是很符合标题,确实只是聚焦了追缉整个过程,并没有特别的去深入分析犯罪分子这个人,只是从侧面再现了他的异于常人的行为,他可能的精神病,他可能并不和谐的家庭关系。我倒是期待能够对他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有一些更深刻的分析,不过就像影片开头讲的那样,急速发展的经济,巨变的社会本身就造成了很多不同的犯罪动机,原因更加复杂。另外觉得比较遗憾的是,对柳永哲犯案的具体过程没有描述,比如如何潜入富人区的房屋内,如何在没有任何打斗的情况下将被害人杀害的,他是如何选择那些富人的,以及最后一家没有选择杀害1岁的小婴儿的原因等等。
看完以后最大的感受就是 1. 韩国的警察被骂是真的不亏。到手的犯人都能跑掉....说实话要不是柳永哲自招,我看韩国又是要多些未结案了。就像杀人回忆里那样,警察很多时候都是无秩序般的行动,野蛮粗暴没有章法,对真正的犯人能放走,对被害人亲属却一脚踹开,最后搜查课老大本来要被升职的结果降职,嗯,我只能说从这点上来说还算正义,降的好。2. 20年前的韩国女性环境真是令人堪忧,对性工作者的态度,对第一位女警察局长的蔑视,对科学搜查队第一位女警察的轻视。其实也不能说是韩国,全世界女性地位都是在不断提高。而之所以能提高,就是因为太低了。3. 贫富差距的急速拉大真的会改变人们的心理和行为,犯罪的原因也变得更加多样化。现在的韩国贫富差距也不小,犯罪率倒是还好的原因,我想真的是整个系统有所改进,犯罪破案率的提高,社会福利的改善等等。我国现在也在经历经济财富急速扩增的一个过程,不过好歹,短视频,直播(虽然我个人非常讨厌)的出现从一定意义上给予了增加收入和谋生的手段,也算是对差距拉大的一个延缓吧。不过有时想想,经济上是差距拉大速度减少,但是精神上文化上的差距却又被更加快速的拉大,不同群体间的割裂也越来越大了。4.对被害人家属的支援真的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说实话,他们经历过的愤怒,恐惧,不甘对没有经历过的人是不可能感同身受的。如何保证他们的心理健康,使他们能够带着伤痕继续活下去对于整个社会都是一个课题。5. 讽刺的是,最重要的一记助攻其实是一个原先是警察但是后来变成拉皮条的人给的,因为当过警察,所以对失踪的小姐们更加警觉才给原先认识的警察熟人打电话,最终抓住了犯人。对于那些屡禁不止的处于灰色地带的事情,有的时候还是留下线人比较好。这算是黑白联手抓住了犯人吧。
我一直还蛮喜欢看犯罪片的,电影,电视剧,纪录片,书籍等等。我实在是好奇那些人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看下来,只能说杀人犯的塑造也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可是从概率上来看也真的是非常随机,也许就是一个看似普通的人。所以在整个社会体系还无法100%保护我们的时候,只能尽最大的力量保护好自己和家人。
噩梦老师
狂医魔徒
送货员
抓住大运
至诚感天
太阳的新娘
沉迷研究大脑的天才神经外科医生郑世玉(朴恩斌 饰...
播放指数:947℃
从纪录片的拍摄角度来说其实不错的,没有过度吹捧韩国警方,而是通过还原真实的事件。
甚至将搜查队因为疏忽放跑凶手之后,搜查队管理人员为了保住饭碗,请求其他部门伪造无嫌疑释放文件都拍出来了。
同时,通过受访者说出韩国警方的失误和无能之处,来尽可能的做到客观看待柳永哲事件。
搜查队的那些个就算是04年也让人匪夷所思的降智操作就不说了,但是搜查队队长和其中一位警员对这个事件的态度真的很让人失望和无语。
如果逮捕一名连环杀人凶手是为了升职,如果会想起侦破细节的时候是带着“我是最先发现这条线索”的沾沾自喜,那么这些警察在精神上与柳永哲又有何区别?
当然也有人因此反思和警醒自己,特别是那两位女性警官和局长,谦卑的同时又柔软,能够与被害者共情也能咬紧牙关坚持为被害者做能做的事情。
我一直觉得,有些人特别是处在司法机关和暴力机关任职的人们,比起向上看,向高位看,更应该向下看,看到社会的最底层和最边缘之处。
总的来说,整体不功不过;但是柳永哲的案子其实还是有典型性的,包括暴露出来的当时的社会问题和重大案件引发和衍生出的一系列制度和管理问题,对所有国家都有警示作用。
他甚至给他自己的罪行合理化,他缺乏同情心,像要竞赛似的要成为恶人中的世界第一,对于他来说,他只是单纯的喜欢 杀人,并乐在其中,成为他的一种情感宣泄方式。他隐藏在日常生活中,像你我一样正常。他爱画画,并且画的还不错。
这个纪录片是以采访当时办案人员和一些家属并穿插当时影像资料的方式讲述的。对于那些经历这件事的人来说,它是如此的让人终身难忘,但愿恶梦只做一次,但愿人间少些恶魔。任何人都不应以任何理由私自剥夺别人的权力。
当然,这件事带给我们的是社会制度的改变,然而,社会进步并不应由这样的事情而带来,因为我们是人。
这样的纪录片,让人认识到,阳光并不一定会照到每个人的身上。
“我希望女性们可以学到教训,别再出卖身体。” 听到这里我冷笑三声,真是不知道骂什么好了……这个连环杀手真是厌女的极端典型案例。这部纪录片如果可以更深入地剖析一下各种社会矛盾和杀人犯的家庭背景和心理状况、厌女情节就好了。它只是有点像加长版都新闻一样讲当时发生了啥,那还不如看看维基百科……不过采访了当时侦察队里的一个女性科学搜查官和杀人犯和她共处一室的时候那种十分夸张的反应,可以看出他的厌女程度真的很可怕了。还有当时那个查处红灯区的韩国第一任女性警察局长,顶着黑道给她的两个女儿的性命威胁,还能继续查,真的很勇敢敬业。不过这还是不得不让人觉得或许合法化才是保护性工作者的途径,毕竟节目中一个警察说,(性工作者这种边缘群体被忽略、失踪了也没人管的情况)“到现在还存在”。在加拿大,很多社会组织就一直有各种各样的行动,不只是要从社会角度去污名化,还要从法律(移民法等等)角度去游说政府和相关组织,或许没到合法化的程度,但是朝着让它不那么有严重法律后果的方向努力。长期来说,肯定是要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会保障系统、让人们有更多别的道路选择、彻底去除这种带有剥削性质的职业,才是最好的。但是在这个不平等的社会中、在需求存在、并且因为利益的纠葛和不幸(很多人被骗,被迫,但也有人是不得已的选择,或者也可以是自主选择),这种职业就是存在,而非法化会让性工作者无法享有同样的劳动保护、客人有暴力情况她们也没法得到法律援助、还有就算她们失踪了,就像这部片子里的那个线人一样,起初只是以为他手下的女人都“跑掉了”,完全也没有怀疑是被杀害了……短期来看真的要合法化才能暂时解决这种问题啊!
印象中韩国纪录片不是很多,关于犯罪的就更没有多少了,不知道是不是没有销路的原因。韩国很多电影都是以一些连环杀手为灵感拍摄的,但是像这样的纪录片貌似还没有。果然这部片子从目前来看人气也不是很高,豆瓣上如此,在韩国也是没有看到特别多的人讨论。
整部纪录片看下来,感受是比较平均的犯罪记录片。当时的参与者,被害者的采访,案发现场还原,当事人对事情的真情流露,对社会的一些批判,再加上犯罪分子的独白,总归该有的元素都有了。内容倒是很符合标题,确实只是聚焦了追缉整个过程,并没有特别的去深入分析犯罪分子这个人,只是从侧面再现了他的异于常人的行为,他可能的精神病,他可能并不和谐的家庭关系。我倒是期待能够对他的家庭背景,成长环境有一些更深刻的分析,不过就像影片开头讲的那样,急速发展的经济,巨变的社会本身就造成了很多不同的犯罪动机,原因更加复杂。另外觉得比较遗憾的是,对柳永哲犯案的具体过程没有描述,比如如何潜入富人区的房屋内,如何在没有任何打斗的情况下将被害人杀害的,他是如何选择那些富人的,以及最后一家没有选择杀害1岁的小婴儿的原因等等。
看完以后最大的感受就是 1. 韩国的警察被骂是真的不亏。到手的犯人都能跑掉....说实话要不是柳永哲自招,我看韩国又是要多些未结案了。就像杀人回忆里那样,警察很多时候都是无秩序般的行动,野蛮粗暴没有章法,对真正的犯人能放走,对被害人亲属却一脚踹开,最后搜查课老大本来要被升职的结果降职,嗯,我只能说从这点上来说还算正义,降的好。2. 20年前的韩国女性环境真是令人堪忧,对性工作者的态度,对第一位女警察局长的蔑视,对科学搜查队第一位女警察的轻视。其实也不能说是韩国,全世界女性地位都是在不断提高。而之所以能提高,就是因为太低了。3. 贫富差距的急速拉大真的会改变人们的心理和行为,犯罪的原因也变得更加多样化。现在的韩国贫富差距也不小,犯罪率倒是还好的原因,我想真的是整个系统有所改进,犯罪破案率的提高,社会福利的改善等等。我国现在也在经历经济财富急速扩增的一个过程,不过好歹,短视频,直播(虽然我个人非常讨厌)的出现从一定意义上给予了增加收入和谋生的手段,也算是对差距拉大的一个延缓吧。不过有时想想,经济上是差距拉大速度减少,但是精神上文化上的差距却又被更加快速的拉大,不同群体间的割裂也越来越大了。4.对被害人家属的支援真的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说实话,他们经历过的愤怒,恐惧,不甘对没有经历过的人是不可能感同身受的。如何保证他们的心理健康,使他们能够带着伤痕继续活下去对于整个社会都是一个课题。5. 讽刺的是,最重要的一记助攻其实是一个原先是警察但是后来变成拉皮条的人给的,因为当过警察,所以对失踪的小姐们更加警觉才给原先认识的警察熟人打电话,最终抓住了犯人。对于那些屡禁不止的处于灰色地带的事情,有的时候还是留下线人比较好。这算是黑白联手抓住了犯人吧。
我一直还蛮喜欢看犯罪片的,电影,电视剧,纪录片,书籍等等。我实在是好奇那些人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看下来,只能说杀人犯的塑造也是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可是从概率上来看也真的是非常随机,也许就是一个看似普通的人。所以在整个社会体系还无法100%保护我们的时候,只能尽最大的力量保护好自己和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