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刘亚仁金贤珠朴正民元真儿梁益准李来金度允金信禄刘庆秀切斯·玛瑟尔哈里森·徐维多利亚·格蕾丝
类型:恐怖奇幻韩国导演:延尚昊 状态:已完结 年份:2021 地区:韩国 语言:韩语 豆瓣ID:34974555热度:1 ℃ 时间:2025-03-16 22:16:01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因为是漫谈,写得会比较随意。
先说结论,《地狱》这部剧,从原作读者角度来看整体相当中规中矩,不同于《D.P. 逃兵追缉令》在原作者参与编剧的情况下大段改动,作为原作者的延尚昊直接担任《地狱》的导演,竟然会如此保守地对漫画情节、台词、分镜进行复刻。视听语言也相对匮乏,偶有一两处亮点(第五集律师打戏贴身长镜头),但整体还是寡淡。尤其第二季实在太照本宣科地改编,完全可以通过漫画去解读剧版。
漫画版《地狱》是延尚昊(编剧)与崔圭硕(作画)于2019年8月至2020年9月期间在韩国漫画平台Naver Webtoon改编的同名漫画,起源可以追溯到延尚昊作为独立动画人的早期生涯。
两位主创——漫画家崔圭硕和电影导演、独立动画导演延尚昊同为祥明大学毕业,二人虽然是同期生,但一个是漫画专业,一个是西洋画专业,实际并不在同一校区。崔圭硕称真正让他俩走近的正是《地狱:两种人生》,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地狱:两种人生》诞生于延尚昊的动画公司Studio DaDaShow正式成立之前,原本是2003年和2004年分别制作的两部短片,2010年合为一部上线流媒体平台,全长34分钟。
过去延尚昊做独立动画时期,崔圭硕也曾多次负责Studio DaDaShow作品的人设原案甚至原画。近几年因为工作繁忙(延导恰饭)俩人很少能见面。延尚昊想起了当年的那部短片,决定将其重新演绎成漫画故事,于是找到了老搭档。
漫画的剧情虽然与动画全然不同,但依然延续了当年动画的设定,可被视为世界观的延续。来自地狱的天使(一张巨大的面孔)会突然出现在当事人面前,呼唤其名字,告知其几时几分将会下地狱,在指定的时刻当事人会被来自地狱的使者残忍处刑。
“地狱”这一标题含义其实很丰富,既可以指死后所到之处,也可以指在等待死亡之前令人绝望的现实。在漫画中,由新真理教创造的新世界,于某些人也可以视为一种地狱。英文标题hellbound是hell(地狱)和bound(必定的;被限制的)的合成词,“地狱公使”实际是一个相当不准确、带有一定程度偏题的译名,强调了带走人的“地狱使者”制造的恐怖奇观,而弱化了“地狱”本身丰富的象征意味。包括整部剧前期宣发、营销,都在贩卖奇观的部分,对观众难免会有误导。
在漫画中,下地狱的这套流程被新真理会解读为地狱的“试演”——是本作的核心。但实际上,本作意图不在探究使者们从何而来又去往何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以及如何回避这种现象,试演就只是一个设定,重点在于——在无法解释的灾难面前人们的应对机制。所以这部漫画,包括剧在内,定位是奇幻恐怖设定下的伪宗教题材。
在2020年7月第一卷单行本发行时的采访中,漫画编剧延尚昊说,《地狱》涉及到了伪宗教,他认为由于韩国人容易受到“无法承受不确定性”这一人性弱点的影响,所以很多事情都具有宗教氛围,因为“无法承受不确定性”而试图找到一些得以依靠的可确定的事物。很适合做成悬疑惊悚剧。《地狱》如同末日预言般设定在近未来的韩国,这个近未来在剧版被精准地设定为2022年的韩国,四年后第二季结尾准确出现了时间点:2026年12月31日。
采访中,负责作画的崔圭硕将“随机发出下地狱通知的神”描述为宇宙恐怖主义性质的存在,为了让现代人感受到早期人类世界中对未知事物的敬畏感,需要某种无法解释但深深作用于人类意志的现象。宇宙恐怖主义表现出人类最根本的恐惧。所以在观众视角中“下地狱”的流程真相是不能被破解的,这种“无法解释的恐怖感”是整部漫画的大前提和绝对基础。
虽然整体而言是照本宣科的改编,只是通过演员表演强化了个体情感,还是有一些令人在意的改动。
一是把前半部主人公陈京勋(梁益准 饰)的儿子改成了女儿,这段改动对情节发展几乎没任何影响,个人推断就是为了拍第三集陈京勋回到家和女儿拥抱的那个画面。从议长(刘亚仁 饰)设局将世界的未来托付给陈京勋的自律开始,就有一种强烈既视感——很像对朴赞郁名作《Old Boy》结局反派揭露真相的致敬。因为血脉相连的“爱”,所以吴大秀最终割掉了自己的舌头,陈京勋选择替议长殓尸。最后父女抱在一起,《Old Boy》这个镜头也是韩国电影史上的名场面。
二是弱化了试演的残酷性,虽然作为19禁剧集出血量足够大,但相对漫画来说差很远……漫画中接受试演的人内脏会被挖出来(说实话,郑真诛死得实在不够惨……),第六集结尾父母身体被撕烂也死死护住孩子,也许是为了回避残酷性流程被大大简化了。
三是对天使的形象改动巨大,动画和漫画均以女性面貌出现的天使,变成性别难辨的样貌与合成音。不知是不是为了增强恐怖感……说实话显得更有合成特效的感觉了……
整体来看,“下地狱”这个设定是整部作品中最不合理的,但《地狱》的故事情节始终建立在现实条件下,发展是合乎理性的。《地狱》的主旨早在剧版第二集郑真诛(郑晋守的简中译名,非常有象征性的译名)和闵慧珍在朴贞子(朴静子的简中译名)家门口的对话就已经体现了。
郑真诛讲到了日食的故事,将陈京勋比作追逐天狗的猎人。
闵慧珍适时出场,说:“总比宣称日食是天神发怒迫害无辜百姓的祭司来得好。”暗示了苏涂的立场。
最后郑真诛说:“祭司是为人们的生活赋予意义,毕竟生活如果缺乏意义,人类就会自取灭亡。”虽然郑真诛的本意是散播恐惧,却也通过新真理教以一种迫害少数人的方式维持了多数人正常生活的秩序,正因为他用了十几年精心准备为“试演”现象赋予了意义,并成功利用传媒的影响力(网络直播,以及剧中相当有影响力的NTBC电视台),使人们高效地接受了使者存在的事实,得以安心度过“试演”这一超自然灾害频发的四年。
说到这里,作为剧版联名编剧、原作漫画画师的崔圭硕想必功不可没。
他以往的作品都是现实主义题材,比如代表作《100摄氏度》(八月抗争)、《锥子》(劳工维权)。长期的工作方法就是从个体经验来构筑整个社会环境,和《锥子》相比《地狱》的节奏比较快,没有太多塑造角色的闲笔,更加偏延尚昊主导。不过虽然是他首次挑战奇幻题材,《地狱》本质上还是一部社会类作品,现实意味浓郁。
如果漫画真的要出第三季(剧版第二季),如果崔圭硕不参加应该会失色很多。
漫画:
韩文版:https://comic.naver.com/webtoon/list?titleId=730465
简体中文版:https://www.dongmanmanhua.cn/SUSPENSE/diyugongshi/list?title_no=1627
繁体中文版:https://www.webtoons.com/zh-hant/drama/hellbound/list?title_no=2771
没抱太大希望看,但连干了四集下来(现在已经追完了)感觉这剧还可以啊,有点萨特境遇剧那意思,导演塑造了一个荒诞的极端世界——“神”不是因为人有罪,而只是随机地惩罚人,把人撕碎,烤成焦炭而已,连橡皮也未曾偷过的男主郑振秀也许是第一个被“神”警告的人,并且他在思索中发现了,神只是随机地惩罚人而已,但如果人类陷入这种随机性的灾难恐慌,那么这个世界的一切秩序都会崩溃,于是他创造了这个邪教,并且通过邪教建立新秩序,将所有人都笼罩在“正义”的恐慌之中。并且,在塑造新秩序的过程中,他利用了这个社会在惩治罪犯方面的秩序漏洞和受害者家属的悲痛。n 这里的神的公使其实就像丧尸,就像恐怖主义,无差别无理由地夺走人的生命,但如果是丧尸之类的,我想人们会团结起来对抗这种灾难。但在被一小部分人用宗教的名义利用后,随意屠杀的神的公使成为了正义,被屠杀的人反而变成了罪人,而所有人对此深信不疑,认为是人的罪招致了灾难,多荒诞哪,想想人类为丧尸建立宗教,说丧尸只吃坏人,被吃是因为有罪的样子——也许人的罪真的招致了灾难,真理教统治下的每个人,赞美着暴行的每个人,都不是无辜的。n 当我们看到剧中的人们对所谓的公使撕碎人的暴行拍手叫好、低头叩拜时,当我们看到煽动人心、实施暴力的邪教信徒们时,当我们看到人们为杀死人类的公使们建立雕像,三叩六拜,甚至不允许对被残忍杀死的人有一点点同情和怜悯时,当我们看到每个人在真理教控制下,因为电脑里有不好的影片而下跪承认自己是罪人时,以及,被地狱公使残忍地杀害还不够,还必须悄悄地死,一个人跑到荒郊野外,乞求跟着过来的人不要告诉别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不连累家人,一个受害者,光是死了还不够,死后还要连坐你的家人一起受罪才行——在这些似乎离我们非常遥远,又非常熟悉的事情中,所感到的那份恐惧。我想这是导演想要传达给人们的,真正的恐怖。
地狱,地狱在哪里呢?被地狱公使带走的人就会下地狱吗?不是这样的,真理会新秩序下的人类社会,就是赤裸裸的人间炼狱。而这很大程度上不是地狱公使造成的,而是人为灾难。
11.20 六集追完补充:我真心觉得后三集比前三集更加精彩,虽然是奔着刘亚仁来的,他的下线让我沮丧,但后三集真的非常值得一看。可以把后三集和前三集看成一个故事的两个独立章节,如果说前三集是所谓通向新世界的序章,而后三集就在全面展示这个真理会统治下,充满恐惧、暴力、压抑、疯狂的新世界,而这就是地狱,人因为不想被带入地狱展开了自相残杀,最终把人间变成了真正的地狱。
不过,前三集后三集必须连贯人物必须单线发展,这是什么古典主义三一律吗,为什么如此执着这个?而且执着于给那三个大猩猩和天使找一个出现的原因——就像丧尸片那样,哪个国家实验室又研制新病毒啦变异啦咬人啦怎么怎么滴,这就是个极端环境的设定,可以解释,也可以不解释,那变形记里人一觉醒来变成甲虫了,难道有原因吗,重要的是这个结构展示了什么我们身处常规世界中不曾觉察过的——极端环境下人会变成什么样子,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会变成什么样,社会又会变成什么样,谁在统治我们,而我们又在相信什么?
关于地狱公使们杀掉的人们再复活的事情,我觉得这个情节也许可以这样思考:被公使们像游戏一样杀掉的人是会复活的,就像游戏一样。但是,在这场游戏中恐惧着死亡,利用着恐惧的那些暴徒杀死的人类,却再也不会复活了。神的地狱可以重返人间,而人为犯下的罪孽,却永远万劫不复,这非常讽刺——神也许无意杀人,而人乐于自相残杀。
Q这三只猩猩到底来自哪里?是什么东西?
A如果你看过卡夫卡的变形计,我想你会知道荒诞这一概念。一觉醒来变成甲虫有原因吗?没有原因,你也不需要知道,这就是一个荒诞的大前提。你只需要知道这个事实存在以后所造成的连锁反应是贴近现实的就可以了。所以这三只怪物究竟是否来自地狱,以及是什么无所谓。剧情只是需要这个设定。来推动后续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尽量使其符合逻辑。从而放大其中作者想表达的东西。如果你问它是什么?那么这几个形容词可以来描述,残酷无情。无差别。难对抗。这还不明显吗?现实中也存在这样的东西。比如天灾人祸等不可抗力,连婴儿也不会放过。
Q为什么要着力凸显它们的残暴?
A其实导演是想表达这样一个意思。残暴是需要榜样的。在真理教建立初期,本身只是一个骗子团伙。并没有多么残暴,但剧的结尾明显暴力的许多。文质彬彬的眼镜祭司。本来是很克制的。最后竟然控制不住当街暴打老人。虽然疯癫却是个普通人的主播,为何会挥刀向婴儿?这种兽性从何而来?从他们的图腾而来。因为他们信的三猩就是残暴的榜样。人会在潜移默化中被榜样所改变。所以设定三猩是残暴的,并着力表现,是十分必要且有深意的。
Q难道这也有现实对应吗?
A回忆一下不久前法国总统马克龙主张的废死运动,为什么西方国家执着于废除死刑?有一个理由就是公共权利不应该自己充当那个残暴的榜样,哪怕以公正的理由,却也会产生不好的影响。说有人曾调查过,未废除死刑的国家犯罪更加残忍。所以公共权力究竟应该怎样执行自己的正义?在本片和西方国家看来,是值得思考的。
Q前三集中邪教头目,为什么要特意提到恐惧这个概念?有什么寓意?
A恐惧是本片的一个重要概念。这其实也是怪物为什么一定要残暴的一个原因,因为残暴更能引发人的恐惧。而恐惧这种极端的情绪,却最容易成为人的把柄,被有心人所利用。试想一下。如果是哥斯拉出现会和三猩产生同样的效果吗?不会。一来人们知道哥斯拉的底细。恐惧却来源于未知。二来哥斯拉并不残暴。所以虽然也是神迹一般的奇观。却并不会产生片中所示的连锁反应,人们会理性的应对。而本片之所以如此多的悲剧,就是因为恐惧冲击了理性,无论是母亲自投罗网。还是乌合之众冷眼旁观。都是因为恐惧,已经让他们丧失了正常思考的能力。俗话说,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骂那位母亲的网友,可能是低估了恐惧的威力。换位思考一下。你在一个灵气复苏的世界里。恐怕还不如她呢。
Q这片子难道不是讲宗教的?
A不全是。但有关注宗教的部分。如果将片中所有的现代元素都去掉。或者直接放回到史前1万年前。你会发现,这就是一个早期宗教诞生的历史。你大可以将三只怪物想象成三道闪电。每年随机带走两三个原始人。人们不知道闪电的由来。又无法对抗。只能摩拜。这时候有心人就出来组织了,说这就是神呐。
Q难道该片是想说,神那都是骗人的,都是人编造的?
A不,这片聪明就聪明在他并不去探讨神究竟是不是真的。因为无论说真,还是说假,都是不理性的。因为没有证据,而且会触怒观众。导演试图告诉我们的是,无论你是否相信神,都不能选择无条件的相信人。神是怎样的,我们无从知晓,但一定要提防那些以神的名义谋取私利的人。所以你若说他想批判宗教,那真是太浅薄了。既然地狱不在地下。在人间。那么魔鬼也同样如此。什么样的魔鬼能被癫狂的人更可怕呢?什么样的酷刑能比人所能想到的更可怕呢?
Q那这样岂不是直接挑战当今宗教人士的公信力吗?
A不。正统宗教的人士是不惧怕被挑战的。要知道谎言,有恶意的,也有善意的。极端的情绪有恐惧。也有爱。为什么三大宗教能绵延至今?因为他们对于世界的总体影响是正面的,教义也不是邪恶的,谋取私利的。所以这个地图炮打不到他们。被打到的可能是传销。可能是强权。可能是邪教。这也是结尾,为什么要凸显父母亲情的伟大,而那活下来的婴儿,甚至有一丝宗教的圣洁味道,其实作者也是想引导观众联想到如今正统宗教的建立过程,试想下,如果片中的律师以这个婴儿作为救世主的名义建立一个宗教,以毒攻毒拉拢渔民,将邪教连根拔起,这个过程是不是挺像如今正统宗教建立的过程呢?虽然也是依托人们的情绪。调动人们的感情。但这个榜样却是正面的。所以其实这个导演可能是有一些宗教情怀的。该片也并不是为了批判宗教。
Q这么说来,这片子其实矛头指向的是思想控制?
A的确,但我认为本片最严厉反对的并不是思想控制,而是乌合之众。因为进行思想控制的毕竟是少数人,那些精明的家伙,也不会因为你反对与否而改变自己的意志,而只有无辜的普罗大众。才是最值得唤醒的。他们有这样一些特点。虽然朴素,但也天真。虽然爱起来能舍身取义。但恨起来也会失去理智。虽然口头信仰唯物主义,但遇到当今科学所不能解释的现象,不想着去探究奥秘,却只会抛弃三观。虽然有点善良。但这善良,却经不起恐惧的考验。虽然吃穿用度都是科技的产物。却只是活在当代的原始人,并没有科学的精神。哪怕自己亲身验证过,也会因人云亦云而选择盲从。就像一只只活着的行尸走肉。被利用来助纣为虐。明明看见邪恶,却不阻止,也并不能称之为善良。
这才是本片所痛心疾首,想要唤醒的一群人。他们可以是屏幕前的吃瓜群众,可以是无意识间伤害他人的键盘侠,可以是追随某个人的偶像崇拜者,也可以是屈服与权威而不敢表达自我的小民。
Q难道现实中这些人真的有被利用过吗?
A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生的事件正是如此。缺乏批判性思考得普通群众,只懂得追随权威,可如果这权威被不法分子所窃取,很显然,便会演变成灾难。乌合之众也许没有直接作恶,但是一旦狂热而不理性的环境被营造出来。恶人便可以伪装在其中。光明正大作恶。不只是几十年前。哪怕是现在。互联网环境下,狂热的修正依然并未远去。姑且不论多少次网暴被打脸。只说最近的事件,设计师陈漫因作品不符合大众审美而被人身攻击的事,我看到有网民在豆瓣丑化她的肖像,在知乎骂她汉奸,在微博将其上升到乳华政治高度,其中大多数甚至连前因后果都没有了解过,只看一张图就能脱口而出各种脏话,似乎大家都这么骂,就一定是对的。我只想说,当年的红卫小将也是这么想的。权威以及群众,是最容易盲从,最值得警惕的东西。
Q这么说来批判性思考。或者说理性。是本片所推崇的核心理念?不依靠权威和群众,难道只能依靠自己的理性吗?
A没错。这也是为什么主角是冷静飒爽的女律师是本剧的主角。而不是被仇恨所裹挟的警察,被狂热所诱惑的邪教创始人,被恐惧懦弱亲情所裹挟的那对夫妻。因为情绪这个东西,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是理性的反义词。可能加buff,也可能是debuff,而只有冷静和理性,也就是批判性的思考,才是通向清醒的唯一道路。弱者总爱结群,猛兽才会独行。
Q本剧还有哪些闪光点值得你打四星?
A打星是一个对比的过程。流量小,鲜肉傻白甜剧。我可能会打一星二星。那么本剧,哪怕不讨论剧情,无论从演技还是从特效上来讲,都更胜一筹。没理由得一二星,否则,怕就是任性了。因为画面血腥引起不适?那只是因为你欣赏不了暴力美学。因为喜欢的演员早死没有主角光环?那只是因为你套路爽剧看多了。因为类似那母亲的降智操作看的你着急?那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因为看不懂,觉得莫名其妙?那是因为你看得少。因为自己的好恶而不去客观的评判一部作品,这样打分本身就是不理性的,我可以理解但不会采取。所以我打四星,并不是因为我喜欢这部剧,而是我有一套客观标准对所有的剧一视同仁,它达标了而已。无论节奏。情绪调动。视觉冲击力。都有接近电影的水平。剧情也不落俗套。都是闪光点。
Q那么回到你的标题。三猩到底嗷呜了啥?
A反对思想控制。不要迷信权威。不要盲从大众。不要恐惧不符合常理的现象。要理性,批判性思考。要冷静勇敢。要敢爱敢恨。要直面恐惧。要相信自己。最后,不要买三星。
以上。笔者只是快速浏览本剧写下的比较确定的看法,并没有仔细研究,如有笔误或值得深思的地方,欢迎补充。n
(首发于公众号:霧風誌 ,欢迎关注)
人生是在B(birth)和D(death)之间的C(choice)——让·保罗·萨特
郑晋守说:“人类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什么是正确的,神赋予了每个人这样的能力,只是在选择善与恶的交叉路口,我们人类很难摆脱恶的诱惑而已,选择权不过是名字好听的刑罚罢了。”
简而言之,他认为人类善、恶的选择,需要神的介入。透过从“通知”到“演示”得到的恐惧心理,表面上是警示人类不要作恶、反省恶行。
实际他内心是想把自己20年来遭受的恐怖感,施加在其他人身上。创立新真理教,是郑晋守的选择。
所以前提很重要,故事不是从大黑猩猩一样的生物降临开始的,而是从郑晋守的选择开始的。
所谓“天使”、“地狱公使”、“审判罪人”一开始都是他一人说辞罢了。
郑晋守的选择决定了这是一个荒诞而悲剧的故事。
我不能否定它在主题上的深刻讽刺意义,但我觉得导演拍得不够好看,甚至问题很大!
从整体性来看,割裂感严重是被诟病最多的点。
前3集和后3集,就好像是《釜山行》和《釜山行2》的关系,主角换了,社会背景也变了,表达的内涵自然也有所不同。n
最直接的解释就是,原漫画有两季,导演把两季的故事拼接在一起拍出了6集的剧,并新增了“复活”彩蛋。
前3集的人物线比较多且复杂,郑晋守、警察和女儿、朴静子、律师,几位主要人物环环相扣,郑利用小女孩牵制着警察,作为公开演示第一人的朴静子彻底改变了律师的命运。
每个人物的动机、选择、结果都很明白,加上演员们的出色演技,成功塑造出了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
前面已经分析过郑晋守的选择了,解释了他为何要搞邪教,恐惧是动机。他并非对教义深信不疑,否则就不会活活烧死已出狱的犯人了。
导演这一幕拍得很巧,面向世人的直播大屏将郑的脸分割成4块,这个特写暗示着人物的“分裂”,表面正义、背后作恶。n
郑用特殊的方式宣泄了对世界的愤怒,为什么连一根铅笔都没偷过的人却要死呢?
于是他以“神的旨意”之名散播着恐惧,他的死亡本身就是对教义最大的“背叛”,所以他的死不能公开,他赌上的不是警察对正义的“自律”,而是人伦的困境。
人伦关系的困境是韩影中十分常见的叙事设置,巧妙地将善恶抉择作为暗线放在人伦中表现,正义就会变得复杂,也是对人性拷问的特别之处。
如《釜山行》的父女关系危机,这里的警察和女儿的家庭危机也一样,警察不是英雄人物,他的直接动机是拯救女儿。
所以他只能被郑牵着鼻子走,警察担当“打光师”那一段也很有意思,用手电筒作为主要光源,就像聚光灯一样打在郑身上吗,有一种悲剧人物的光环。
而且郑一直在移动,警察也追着他“打光”,两人之间的牵制关系就在这里说明清楚了。
朴静子这个人物,除了贡献了惊艳的演技,更是点出了舆论的暴力、人们的看客心态。
当人们可以为他人定罪,并无情地“欣赏”他人的死亡,这里的“神放弃你了”,也是绝妙的讽刺,真正该被放弃的人是谁呢?
前3集内容包含了新真理教的崛起,大众相信并开始膜拜、盲从的过程,节外生枝的暴力团体箭镞,陷入人伦困境的正义、走向混乱失序的社会······
如果能够好好展开这些内容,箭镞的呱噪戏份稍短一些,把点到为止的其他部分延长一些,节奏会更好。
如果像原漫画一样分两季不要拼6集就好了。但硬要拼的话,也不是这么生拼。n
后3集的问题很大,尤其人物逻辑,朴正民饰演的PD,究竟为何把刚刚生完孩子的老婆一个人扔在医院,非要从首尔开车大老远到杨平找同事呢?
不这么做,他就无法亲眼目睹“演示”而相信这个事件的严重性,也不会遇到苏涂,也就不会在得知孩子被宣告后与苏涂联手,而发生一系列救孩子的戏码了。
除了推进情节的功能性,实在想不出PD为何那样。
最后的“用爱拯救”虽有感动,但真的蛮俗套的!
结局提出的解决方法就是“爱”,面对灾难的恐惧,转化为韩影擅长的煽情,用母爱、牺牲引起观众的共鸣,获救的婴儿代表人类未来的希望。最后以出租车司机的一句话说教性升华······
至于彩蛋,原漫画没有这个复活情节,我个人感觉是导演给自己留了个后路,万一这部剧在网飞爆了,要找他拍第二季的话,可以借着“复活”的原理把刘亚仁也请回来。
毕竟大家都知道这位导演当初有多么后悔在《釜山行》里把孔刘一下子写没······
当然,《地狱公使》大概率不会有第二季了。
导演展示其价值观的方式如同黄执中的演讲,通过构建其对立面世界,然后一步一步告诉你这样的世界有多么多么糟糕的点,来逐步瓦解这一理论的合理性。
这个剧覆盖了很多社会中尖锐的问题
追求正义(每个人所理解的正义并不一样)是否可以不择手段?
坚持程序正义避免主观定罪的必要性
是否应通过严法惩戒罪犯来让受害者及其家属获得满足?
追求无罪社会应通过酷刑让人恐惧还是加强自律?
宗教是如何构建威望以及教义解释者的出发点是什么?等等
他是少见的与这些年部分韩国影视作品(如:看见恶魔、恶人传)对法律不满追求私刑的对立作品。
我看了一些差评,有的理由是,有必要让三个怪物来虐杀吗?直接弄死不好吗?
这个过程是真的有必要的。因为实际上社会中就是有人在追求虐杀,比如古代的凌迟、腰斩、五马分尸,以及66年-76年发生的事情。
箭镞人的设定既符合这两年的GD份子,打着大义之名,干着欺凌的事。也符合西安9.15反日寻衅滋事案主犯们的行为。
孩子直播检举父母、罪人家属被社会歧视与66-76年的事如出一辙。
任何企图以暴力、酷刑的方式构建和谐社会的人不是骗子就是傻子。
噩梦老师
无血无泪
争锋相辩
狂医魔徒
新兵 第三季
送货员
沉迷研究大脑的天才神经外科医生郑世玉(朴恩斌 饰...
播放指数:947℃
因为是漫谈,写得会比较随意。
先说结论,《地狱》这部剧,从原作读者角度来看整体相当中规中矩,不同于《D.P. 逃兵追缉令》在原作者参与编剧的情况下大段改动,作为原作者的延尚昊直接担任《地狱》的导演,竟然会如此保守地对漫画情节、台词、分镜进行复刻。视听语言也相对匮乏,偶有一两处亮点(第五集律师打戏贴身长镜头),但整体还是寡淡。尤其第二季实在太照本宣科地改编,完全可以通过漫画去解读剧版。
漫画版《地狱》是延尚昊(编剧)与崔圭硕(作画)于2019年8月至2020年9月期间在韩国漫画平台Naver Webtoon改编的同名漫画,起源可以追溯到延尚昊作为独立动画人的早期生涯。
两位主创——漫画家崔圭硕和电影导演、独立动画导演延尚昊同为祥明大学毕业,二人虽然是同期生,但一个是漫画专业,一个是西洋画专业,实际并不在同一校区。崔圭硕称真正让他俩走近的正是《地狱:两种人生》,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地狱:两种人生》诞生于延尚昊的动画公司Studio DaDaShow正式成立之前,原本是2003年和2004年分别制作的两部短片,2010年合为一部上线流媒体平台,全长34分钟。
过去延尚昊做独立动画时期,崔圭硕也曾多次负责Studio DaDaShow作品的人设原案甚至原画。近几年因为工作繁忙(延导恰饭)俩人很少能见面。延尚昊想起了当年的那部短片,决定将其重新演绎成漫画故事,于是找到了老搭档。
漫画的剧情虽然与动画全然不同,但依然延续了当年动画的设定,可被视为世界观的延续。来自地狱的天使(一张巨大的面孔)会突然出现在当事人面前,呼唤其名字,告知其几时几分将会下地狱,在指定的时刻当事人会被来自地狱的使者残忍处刑。
“地狱”这一标题含义其实很丰富,既可以指死后所到之处,也可以指在等待死亡之前令人绝望的现实。在漫画中,由新真理教创造的新世界,于某些人也可以视为一种地狱。英文标题hellbound是hell(地狱)和bound(必定的;被限制的)的合成词,“地狱公使”实际是一个相当不准确、带有一定程度偏题的译名,强调了带走人的“地狱使者”制造的恐怖奇观,而弱化了“地狱”本身丰富的象征意味。包括整部剧前期宣发、营销,都在贩卖奇观的部分,对观众难免会有误导。
在漫画中,下地狱的这套流程被新真理会解读为地狱的“试演”——是本作的核心。但实际上,本作意图不在探究使者们从何而来又去往何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以及如何回避这种现象,试演就只是一个设定,重点在于——在无法解释的灾难面前人们的应对机制。所以这部漫画,包括剧在内,定位是奇幻恐怖设定下的伪宗教题材。
在2020年7月第一卷单行本发行时的采访中,漫画编剧延尚昊说,《地狱》涉及到了伪宗教,他认为由于韩国人容易受到“无法承受不确定性”这一人性弱点的影响,所以很多事情都具有宗教氛围,因为“无法承受不确定性”而试图找到一些得以依靠的可确定的事物。很适合做成悬疑惊悚剧。《地狱》如同末日预言般设定在近未来的韩国,这个近未来在剧版被精准地设定为2022年的韩国,四年后第二季结尾准确出现了时间点:2026年12月31日。
采访中,负责作画的崔圭硕将“随机发出下地狱通知的神”描述为宇宙恐怖主义性质的存在,为了让现代人感受到早期人类世界中对未知事物的敬畏感,需要某种无法解释但深深作用于人类意志的现象。宇宙恐怖主义表现出人类最根本的恐惧。所以在观众视角中“下地狱”的流程真相是不能被破解的,这种“无法解释的恐怖感”是整部漫画的大前提和绝对基础。
虽然整体而言是照本宣科的改编,只是通过演员表演强化了个体情感,还是有一些令人在意的改动。
一是把前半部主人公陈京勋(梁益准 饰)的儿子改成了女儿,这段改动对情节发展几乎没任何影响,个人推断就是为了拍第三集陈京勋回到家和女儿拥抱的那个画面。从议长(刘亚仁 饰)设局将世界的未来托付给陈京勋的自律开始,就有一种强烈既视感——很像对朴赞郁名作《Old Boy》结局反派揭露真相的致敬。因为血脉相连的“爱”,所以吴大秀最终割掉了自己的舌头,陈京勋选择替议长殓尸。最后父女抱在一起,《Old Boy》这个镜头也是韩国电影史上的名场面。
二是弱化了试演的残酷性,虽然作为19禁剧集出血量足够大,但相对漫画来说差很远……漫画中接受试演的人内脏会被挖出来(说实话,郑真诛死得实在不够惨……),第六集结尾父母身体被撕烂也死死护住孩子,也许是为了回避残酷性流程被大大简化了。
三是对天使的形象改动巨大,动画和漫画均以女性面貌出现的天使,变成性别难辨的样貌与合成音。不知是不是为了增强恐怖感……说实话显得更有合成特效的感觉了……
整体来看,“下地狱”这个设定是整部作品中最不合理的,但《地狱》的故事情节始终建立在现实条件下,发展是合乎理性的。《地狱》的主旨早在剧版第二集郑真诛(郑晋守的简中译名,非常有象征性的译名)和闵慧珍在朴贞子(朴静子的简中译名)家门口的对话就已经体现了。
郑真诛讲到了日食的故事,将陈京勋比作追逐天狗的猎人。
闵慧珍适时出场,说:“总比宣称日食是天神发怒迫害无辜百姓的祭司来得好。”暗示了苏涂的立场。
最后郑真诛说:“祭司是为人们的生活赋予意义,毕竟生活如果缺乏意义,人类就会自取灭亡。”虽然郑真诛的本意是散播恐惧,却也通过新真理教以一种迫害少数人的方式维持了多数人正常生活的秩序,正因为他用了十几年精心准备为“试演”现象赋予了意义,并成功利用传媒的影响力(网络直播,以及剧中相当有影响力的NTBC电视台),使人们高效地接受了使者存在的事实,得以安心度过“试演”这一超自然灾害频发的四年。
说到这里,作为剧版联名编剧、原作漫画画师的崔圭硕想必功不可没。
他以往的作品都是现实主义题材,比如代表作《100摄氏度》(八月抗争)、《锥子》(劳工维权)。长期的工作方法就是从个体经验来构筑整个社会环境,和《锥子》相比《地狱》的节奏比较快,没有太多塑造角色的闲笔,更加偏延尚昊主导。不过虽然是他首次挑战奇幻题材,《地狱》本质上还是一部社会类作品,现实意味浓郁。
如果漫画真的要出第三季(剧版第二季),如果崔圭硕不参加应该会失色很多。
漫画:
韩文版:https://comic.naver.com/webtoon/list?titleId=730465
简体中文版:https://www.dongmanmanhua.cn/SUSPENSE/diyugongshi/list?title_no=1627
繁体中文版:https://www.webtoons.com/zh-hant/drama/hellbound/list?title_no=2771
没抱太大希望看,但连干了四集下来(现在已经追完了)感觉这剧还可以啊,有点萨特境遇剧那意思,导演塑造了一个荒诞的极端世界——“神”不是因为人有罪,而只是随机地惩罚人,把人撕碎,烤成焦炭而已,连橡皮也未曾偷过的男主郑振秀也许是第一个被“神”警告的人,并且他在思索中发现了,神只是随机地惩罚人而已,但如果人类陷入这种随机性的灾难恐慌,那么这个世界的一切秩序都会崩溃,于是他创造了这个邪教,并且通过邪教建立新秩序,将所有人都笼罩在“正义”的恐慌之中。并且,在塑造新秩序的过程中,他利用了这个社会在惩治罪犯方面的秩序漏洞和受害者家属的悲痛。n 这里的神的公使其实就像丧尸,就像恐怖主义,无差别无理由地夺走人的生命,但如果是丧尸之类的,我想人们会团结起来对抗这种灾难。但在被一小部分人用宗教的名义利用后,随意屠杀的神的公使成为了正义,被屠杀的人反而变成了罪人,而所有人对此深信不疑,认为是人的罪招致了灾难,多荒诞哪,想想人类为丧尸建立宗教,说丧尸只吃坏人,被吃是因为有罪的样子——也许人的罪真的招致了灾难,真理教统治下的每个人,赞美着暴行的每个人,都不是无辜的。n 当我们看到剧中的人们对所谓的公使撕碎人的暴行拍手叫好、低头叩拜时,当我们看到煽动人心、实施暴力的邪教信徒们时,当我们看到人们为杀死人类的公使们建立雕像,三叩六拜,甚至不允许对被残忍杀死的人有一点点同情和怜悯时,当我们看到每个人在真理教控制下,因为电脑里有不好的影片而下跪承认自己是罪人时,以及,被地狱公使残忍地杀害还不够,还必须悄悄地死,一个人跑到荒郊野外,乞求跟着过来的人不要告诉别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不连累家人,一个受害者,光是死了还不够,死后还要连坐你的家人一起受罪才行——在这些似乎离我们非常遥远,又非常熟悉的事情中,所感到的那份恐惧。我想这是导演想要传达给人们的,真正的恐怖。
地狱,地狱在哪里呢?被地狱公使带走的人就会下地狱吗?不是这样的,真理会新秩序下的人类社会,就是赤裸裸的人间炼狱。而这很大程度上不是地狱公使造成的,而是人为灾难。
11.20 六集追完补充:我真心觉得后三集比前三集更加精彩,虽然是奔着刘亚仁来的,他的下线让我沮丧,但后三集真的非常值得一看。可以把后三集和前三集看成一个故事的两个独立章节,如果说前三集是所谓通向新世界的序章,而后三集就在全面展示这个真理会统治下,充满恐惧、暴力、压抑、疯狂的新世界,而这就是地狱,人因为不想被带入地狱展开了自相残杀,最终把人间变成了真正的地狱。
不过,前三集后三集必须连贯人物必须单线发展,这是什么古典主义三一律吗,为什么如此执着这个?而且执着于给那三个大猩猩和天使找一个出现的原因——就像丧尸片那样,哪个国家实验室又研制新病毒啦变异啦咬人啦怎么怎么滴,这就是个极端环境的设定,可以解释,也可以不解释,那变形记里人一觉醒来变成甲虫了,难道有原因吗,重要的是这个结构展示了什么我们身处常规世界中不曾觉察过的——极端环境下人会变成什么样子,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会变成什么样,社会又会变成什么样,谁在统治我们,而我们又在相信什么?
关于地狱公使们杀掉的人们再复活的事情,我觉得这个情节也许可以这样思考:被公使们像游戏一样杀掉的人是会复活的,就像游戏一样。但是,在这场游戏中恐惧着死亡,利用着恐惧的那些暴徒杀死的人类,却再也不会复活了。神的地狱可以重返人间,而人为犯下的罪孽,却永远万劫不复,这非常讽刺——神也许无意杀人,而人乐于自相残杀。
Q这三只猩猩到底来自哪里?是什么东西?
A如果你看过卡夫卡的变形计,我想你会知道荒诞这一概念。一觉醒来变成甲虫有原因吗?没有原因,你也不需要知道,这就是一个荒诞的大前提。你只需要知道这个事实存在以后所造成的连锁反应是贴近现实的就可以了。所以这三只怪物究竟是否来自地狱,以及是什么无所谓。剧情只是需要这个设定。来推动后续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尽量使其符合逻辑。从而放大其中作者想表达的东西。如果你问它是什么?那么这几个形容词可以来描述,残酷无情。无差别。难对抗。这还不明显吗?现实中也存在这样的东西。比如天灾人祸等不可抗力,连婴儿也不会放过。
Q为什么要着力凸显它们的残暴?
A其实导演是想表达这样一个意思。残暴是需要榜样的。在真理教建立初期,本身只是一个骗子团伙。并没有多么残暴,但剧的结尾明显暴力的许多。文质彬彬的眼镜祭司。本来是很克制的。最后竟然控制不住当街暴打老人。虽然疯癫却是个普通人的主播,为何会挥刀向婴儿?这种兽性从何而来?从他们的图腾而来。因为他们信的三猩就是残暴的榜样。人会在潜移默化中被榜样所改变。所以设定三猩是残暴的,并着力表现,是十分必要且有深意的。
Q难道这也有现实对应吗?
A回忆一下不久前法国总统马克龙主张的废死运动,为什么西方国家执着于废除死刑?有一个理由就是公共权利不应该自己充当那个残暴的榜样,哪怕以公正的理由,却也会产生不好的影响。说有人曾调查过,未废除死刑的国家犯罪更加残忍。所以公共权力究竟应该怎样执行自己的正义?在本片和西方国家看来,是值得思考的。
Q前三集中邪教头目,为什么要特意提到恐惧这个概念?有什么寓意?
A恐惧是本片的一个重要概念。这其实也是怪物为什么一定要残暴的一个原因,因为残暴更能引发人的恐惧。而恐惧这种极端的情绪,却最容易成为人的把柄,被有心人所利用。试想一下。如果是哥斯拉出现会和三猩产生同样的效果吗?不会。一来人们知道哥斯拉的底细。恐惧却来源于未知。二来哥斯拉并不残暴。所以虽然也是神迹一般的奇观。却并不会产生片中所示的连锁反应,人们会理性的应对。而本片之所以如此多的悲剧,就是因为恐惧冲击了理性,无论是母亲自投罗网。还是乌合之众冷眼旁观。都是因为恐惧,已经让他们丧失了正常思考的能力。俗话说,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骂那位母亲的网友,可能是低估了恐惧的威力。换位思考一下。你在一个灵气复苏的世界里。恐怕还不如她呢。
Q这片子难道不是讲宗教的?
A不全是。但有关注宗教的部分。如果将片中所有的现代元素都去掉。或者直接放回到史前1万年前。你会发现,这就是一个早期宗教诞生的历史。你大可以将三只怪物想象成三道闪电。每年随机带走两三个原始人。人们不知道闪电的由来。又无法对抗。只能摩拜。这时候有心人就出来组织了,说这就是神呐。
Q难道该片是想说,神那都是骗人的,都是人编造的?
A不,这片聪明就聪明在他并不去探讨神究竟是不是真的。因为无论说真,还是说假,都是不理性的。因为没有证据,而且会触怒观众。导演试图告诉我们的是,无论你是否相信神,都不能选择无条件的相信人。神是怎样的,我们无从知晓,但一定要提防那些以神的名义谋取私利的人。所以你若说他想批判宗教,那真是太浅薄了。既然地狱不在地下。在人间。那么魔鬼也同样如此。什么样的魔鬼能被癫狂的人更可怕呢?什么样的酷刑能比人所能想到的更可怕呢?
Q那这样岂不是直接挑战当今宗教人士的公信力吗?
A不。正统宗教的人士是不惧怕被挑战的。要知道谎言,有恶意的,也有善意的。极端的情绪有恐惧。也有爱。为什么三大宗教能绵延至今?因为他们对于世界的总体影响是正面的,教义也不是邪恶的,谋取私利的。所以这个地图炮打不到他们。被打到的可能是传销。可能是强权。可能是邪教。这也是结尾,为什么要凸显父母亲情的伟大,而那活下来的婴儿,甚至有一丝宗教的圣洁味道,其实作者也是想引导观众联想到如今正统宗教的建立过程,试想下,如果片中的律师以这个婴儿作为救世主的名义建立一个宗教,以毒攻毒拉拢渔民,将邪教连根拔起,这个过程是不是挺像如今正统宗教建立的过程呢?虽然也是依托人们的情绪。调动人们的感情。但这个榜样却是正面的。所以其实这个导演可能是有一些宗教情怀的。该片也并不是为了批判宗教。
Q这么说来,这片子其实矛头指向的是思想控制?
A的确,但我认为本片最严厉反对的并不是思想控制,而是乌合之众。因为进行思想控制的毕竟是少数人,那些精明的家伙,也不会因为你反对与否而改变自己的意志,而只有无辜的普罗大众。才是最值得唤醒的。他们有这样一些特点。虽然朴素,但也天真。虽然爱起来能舍身取义。但恨起来也会失去理智。虽然口头信仰唯物主义,但遇到当今科学所不能解释的现象,不想着去探究奥秘,却只会抛弃三观。虽然有点善良。但这善良,却经不起恐惧的考验。虽然吃穿用度都是科技的产物。却只是活在当代的原始人,并没有科学的精神。哪怕自己亲身验证过,也会因人云亦云而选择盲从。就像一只只活着的行尸走肉。被利用来助纣为虐。明明看见邪恶,却不阻止,也并不能称之为善良。
这才是本片所痛心疾首,想要唤醒的一群人。他们可以是屏幕前的吃瓜群众,可以是无意识间伤害他人的键盘侠,可以是追随某个人的偶像崇拜者,也可以是屈服与权威而不敢表达自我的小民。
Q难道现实中这些人真的有被利用过吗?
A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发生的事件正是如此。缺乏批判性思考得普通群众,只懂得追随权威,可如果这权威被不法分子所窃取,很显然,便会演变成灾难。乌合之众也许没有直接作恶,但是一旦狂热而不理性的环境被营造出来。恶人便可以伪装在其中。光明正大作恶。不只是几十年前。哪怕是现在。互联网环境下,狂热的修正依然并未远去。姑且不论多少次网暴被打脸。只说最近的事件,设计师陈漫因作品不符合大众审美而被人身攻击的事,我看到有网民在豆瓣丑化她的肖像,在知乎骂她汉奸,在微博将其上升到乳华政治高度,其中大多数甚至连前因后果都没有了解过,只看一张图就能脱口而出各种脏话,似乎大家都这么骂,就一定是对的。我只想说,当年的红卫小将也是这么想的。权威以及群众,是最容易盲从,最值得警惕的东西。
Q这么说来批判性思考。或者说理性。是本片所推崇的核心理念?不依靠权威和群众,难道只能依靠自己的理性吗?
A没错。这也是为什么主角是冷静飒爽的女律师是本剧的主角。而不是被仇恨所裹挟的警察,被狂热所诱惑的邪教创始人,被恐惧懦弱亲情所裹挟的那对夫妻。因为情绪这个东西,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是理性的反义词。可能加buff,也可能是debuff,而只有冷静和理性,也就是批判性的思考,才是通向清醒的唯一道路。弱者总爱结群,猛兽才会独行。
Q本剧还有哪些闪光点值得你打四星?
A打星是一个对比的过程。流量小,鲜肉傻白甜剧。我可能会打一星二星。那么本剧,哪怕不讨论剧情,无论从演技还是从特效上来讲,都更胜一筹。没理由得一二星,否则,怕就是任性了。因为画面血腥引起不适?那只是因为你欣赏不了暴力美学。因为喜欢的演员早死没有主角光环?那只是因为你套路爽剧看多了。因为类似那母亲的降智操作看的你着急?那你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因为看不懂,觉得莫名其妙?那是因为你看得少。因为自己的好恶而不去客观的评判一部作品,这样打分本身就是不理性的,我可以理解但不会采取。所以我打四星,并不是因为我喜欢这部剧,而是我有一套客观标准对所有的剧一视同仁,它达标了而已。无论节奏。情绪调动。视觉冲击力。都有接近电影的水平。剧情也不落俗套。都是闪光点。
Q那么回到你的标题。三猩到底嗷呜了啥?
A反对思想控制。不要迷信权威。不要盲从大众。不要恐惧不符合常理的现象。要理性,批判性思考。要冷静勇敢。要敢爱敢恨。要直面恐惧。要相信自己。最后,不要买三星。
以上。笔者只是快速浏览本剧写下的比较确定的看法,并没有仔细研究,如有笔误或值得深思的地方,欢迎补充。n
(首发于公众号:霧風誌 ,欢迎关注)
人生是在B(birth)和D(death)之间的C(choice)——让·保罗·萨特
郑晋守说:“人类每时每刻都能感受到什么是正确的,神赋予了每个人这样的能力,只是在选择善与恶的交叉路口,我们人类很难摆脱恶的诱惑而已,选择权不过是名字好听的刑罚罢了。”
简而言之,他认为人类善、恶的选择,需要神的介入。透过从“通知”到“演示”得到的恐惧心理,表面上是警示人类不要作恶、反省恶行。
实际他内心是想把自己20年来遭受的恐怖感,施加在其他人身上。创立新真理教,是郑晋守的选择。
所以前提很重要,故事不是从大黑猩猩一样的生物降临开始的,而是从郑晋守的选择开始的。
所谓“天使”、“地狱公使”、“审判罪人”一开始都是他一人说辞罢了。
郑晋守的选择决定了这是一个荒诞而悲剧的故事。
我不能否定它在主题上的深刻讽刺意义,但我觉得导演拍得不够好看,甚至问题很大!
从整体性来看,割裂感严重是被诟病最多的点。
前3集和后3集,就好像是《釜山行》和《釜山行2》的关系,主角换了,社会背景也变了,表达的内涵自然也有所不同。n
最直接的解释就是,原漫画有两季,导演把两季的故事拼接在一起拍出了6集的剧,并新增了“复活”彩蛋。
前3集的人物线比较多且复杂,郑晋守、警察和女儿、朴静子、律师,几位主要人物环环相扣,郑利用小女孩牵制着警察,作为公开演示第一人的朴静子彻底改变了律师的命运。
每个人物的动机、选择、结果都很明白,加上演员们的出色演技,成功塑造出了立体丰满的人物形象。
前面已经分析过郑晋守的选择了,解释了他为何要搞邪教,恐惧是动机。他并非对教义深信不疑,否则就不会活活烧死已出狱的犯人了。
导演这一幕拍得很巧,面向世人的直播大屏将郑的脸分割成4块,这个特写暗示着人物的“分裂”,表面正义、背后作恶。n
郑用特殊的方式宣泄了对世界的愤怒,为什么连一根铅笔都没偷过的人却要死呢?
于是他以“神的旨意”之名散播着恐惧,他的死亡本身就是对教义最大的“背叛”,所以他的死不能公开,他赌上的不是警察对正义的“自律”,而是人伦的困境。
人伦关系的困境是韩影中十分常见的叙事设置,巧妙地将善恶抉择作为暗线放在人伦中表现,正义就会变得复杂,也是对人性拷问的特别之处。
如《釜山行》的父女关系危机,这里的警察和女儿的家庭危机也一样,警察不是英雄人物,他的直接动机是拯救女儿。
所以他只能被郑牵着鼻子走,警察担当“打光师”那一段也很有意思,用手电筒作为主要光源,就像聚光灯一样打在郑身上吗,有一种悲剧人物的光环。
而且郑一直在移动,警察也追着他“打光”,两人之间的牵制关系就在这里说明清楚了。
朴静子这个人物,除了贡献了惊艳的演技,更是点出了舆论的暴力、人们的看客心态。
当人们可以为他人定罪,并无情地“欣赏”他人的死亡,这里的“神放弃你了”,也是绝妙的讽刺,真正该被放弃的人是谁呢?
前3集内容包含了新真理教的崛起,大众相信并开始膜拜、盲从的过程,节外生枝的暴力团体箭镞,陷入人伦困境的正义、走向混乱失序的社会······
如果能够好好展开这些内容,箭镞的呱噪戏份稍短一些,把点到为止的其他部分延长一些,节奏会更好。
如果像原漫画一样分两季不要拼6集就好了。但硬要拼的话,也不是这么生拼。n
后3集的问题很大,尤其人物逻辑,朴正民饰演的PD,究竟为何把刚刚生完孩子的老婆一个人扔在医院,非要从首尔开车大老远到杨平找同事呢?
不这么做,他就无法亲眼目睹“演示”而相信这个事件的严重性,也不会遇到苏涂,也就不会在得知孩子被宣告后与苏涂联手,而发生一系列救孩子的戏码了。
除了推进情节的功能性,实在想不出PD为何那样。
最后的“用爱拯救”虽有感动,但真的蛮俗套的!
结局提出的解决方法就是“爱”,面对灾难的恐惧,转化为韩影擅长的煽情,用母爱、牺牲引起观众的共鸣,获救的婴儿代表人类未来的希望。最后以出租车司机的一句话说教性升华······
至于彩蛋,原漫画没有这个复活情节,我个人感觉是导演给自己留了个后路,万一这部剧在网飞爆了,要找他拍第二季的话,可以借着“复活”的原理把刘亚仁也请回来。
毕竟大家都知道这位导演当初有多么后悔在《釜山行》里把孔刘一下子写没······
当然,《地狱公使》大概率不会有第二季了。
导演展示其价值观的方式如同黄执中的演讲,通过构建其对立面世界,然后一步一步告诉你这样的世界有多么多么糟糕的点,来逐步瓦解这一理论的合理性。
这个剧覆盖了很多社会中尖锐的问题
追求正义(每个人所理解的正义并不一样)是否可以不择手段?
坚持程序正义避免主观定罪的必要性
是否应通过严法惩戒罪犯来让受害者及其家属获得满足?
追求无罪社会应通过酷刑让人恐惧还是加强自律?
宗教是如何构建威望以及教义解释者的出发点是什么?等等
他是少见的与这些年部分韩国影视作品(如:看见恶魔、恶人传)对法律不满追求私刑的对立作品。
我看了一些差评,有的理由是,有必要让三个怪物来虐杀吗?直接弄死不好吗?
这个过程是真的有必要的。因为实际上社会中就是有人在追求虐杀,比如古代的凌迟、腰斩、五马分尸,以及66年-76年发生的事情。
箭镞人的设定既符合这两年的GD份子,打着大义之名,干着欺凌的事。也符合西安9.15反日寻衅滋事案主犯们的行为。
孩子直播检举父母、罪人家属被社会歧视与66-76年的事如出一辙。
任何企图以暴力、酷刑的方式构建和谐社会的人不是骗子就是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