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杨紫琼许玮伦关继威吴汉章杰米·李·柯蒂斯塔丽·梅德尔珍妮·斯蕾特岑勇康比夫·威夫布莱恩·勒安迪·黎李静苏妮特·玛尼阿隆·拉扎尔切尔西·戈德史密斯克雷格·亨宁森安东尼·莫利纳利丹·布朗帕努瓦特·安东尼·纳纳肯帕诺姆卡拉·玛丽·乔尔简兰达尔·阿切尔埃夫卡·科瓦拉西尤斯奥德丽·瓦西莱夫斯基布恩·平考蒂莫西·尤里齐丹尼尔·施纳特西协美智子蒂莫西·斯科特·拉尔斯顿兰迪·纽曼纳拉亚纳·卡布拉尔D.Y.Sao关家永
类型:喜剧奇幻冒险导演:关家永丹尼尔·施纳特 状态:正片 年份:2022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豆瓣ID:30314848热度:1 ℃ 时间:2024-06-11 19:01:40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这部电影在极富娱乐性的同时却拥有极其硬核的存在主义内核,它远不是一部简简单单嘻嘻哈哈的搞笑电影,更不是所谓爱拯救一切的普世价值宣传片。
我们在定义一个事物时,通常会先从其本质出发,比如苹果(食物),尺子(度量工具)。而这种本质先行的定义在人身上却不堪用,由此引发了我们对于人的存在之意义的探讨。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应该先有存在,才有本质,这对人的定义尤其重要。在脱离宗教神学之后,纯粹的人是因存在、经历、体验才产生意义的,因而我们的每一次选择都是在定义自己的人生意义。那些云淡风轻的日子里我们选择去哪个大学,去哪个城市,遇到什么样的人,与谁成为一生的伴侣,每一个选择都定义了我们人生的轨迹与生活的意义。而你又哪会知道某一天你割伤的手指在未来很多年后会以什么样的方式影响着你的生活,因而每一次新的体验或多或少都在改变着我们人生这部电影的叙事线,这也是电影中很多越轨荒诞的行为的根本。
这种选择的自由是出于人的自由意志的,然而自由并不是无边无际,我们人生中的每一个相遇都会与他人的人生产生涟漪一般的羁绊。所谓他人即地狱,在两个人相遇时,我是他的客体,他也是我的客体,而出于自由意志的人性“自私”之本质,我们在主客体的关系上产生出很多不可调和的矛盾,这几乎是无可避免的,也是一切痛苦之来源。我们的原生家庭中那些爱恨交杂的情感,我们从他人的评价中定义自我,社会道德法律给我们扣上行动的枷锁…我们与他人、与社会、与这个世界存在太多的复杂关联而产生了不断的烦恼。以上皆是我们因存在而产生的羁绊,一种无可避免的宿命。在参透一切时,我们感受到人生的虚无,我们因自由(自由意志)而变得有意义,也因自由而变得不自由(产生羁绊与烦恼),那存在的意义究竟在哪里,自由于我又是否还有意义,那我为何不做一块石头,就静静躺在哪里,成为最纯粹的存在,不需要人际关系,不需要羁绊,终得以解脱。这是电影中女儿感受到的痛苦与nothingness的本质,即存在主义危机。
在面对存在主义危机上,西方宗教以神为核心,展开论述人之为人的意义,从而给人际关系、道德与社会制度加以合理的出发点,从而给人以目的性(生活下去的理由)。而东方禅宗却也有其独到的见解。
首先是关于我们与这个世界的和解。东方哲学中有大量唯心主义的表述,即我们所看到的世界因我们对其进行观察思考与体验才存在。经历体验是很主观的东西,从存在主义的角度来看,我们存在的意义本就由我们的经历与体验来定义,因而一定程度上讲这个世界与我们的关系全决定于每个人的起心动念之间,带有不同的心念,世界也会以不同的方式呈现在你眼前。保持美好的心念,子弹也可以变成googly eyes。在我们试图改变他人与世界的时候,怀疑存在之意义时,又是否想过需要改变的只不过是自己看待这个世界的方式而已。
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这是观音心经的末尾句,去体验吧、去感受吧,去到彼岸,开悟得道解脱。东方哲思不追求彻底的和解与救赎,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冥冥中自有定数。正如电影《降临》中所表达的一样,即便看到时间的尽头,知道未来的一切,我们也不可改变它,只能接受它,并继续前行,继续人生之体验,直到自我与自我和解、开悟,这是才终得解脱(解脱与救赎有很大区别)。
电影中的妈妈看到了一切时空、宇宙的尽头:nothingness。起初她也感受到了生命的虚无与无意义,但转念一想,这不就是人生,这不就是我们存在的意义:活在当下,去体验这一切的美好、幸福、失败、烦恼、痛苦,拥抱一切生活之美,不被其困住,而是如徜徉在自由之海中一般去感受一切的人间疾苦,这便是佛,以慈悲之心俯瞰众生,所以最后一定程度上讲她是成佛了的,哈哈。
我其实很希望电影的最后没有彻底的和解(妈妈与女儿相拥的大团圆式结局),对我来说现在这个完美大结局会略有一点落入窠臼。因为从哲学意义上来讲,和解在你开悟得道之时,自我与自我和解之时便已完成,解脱之时你将不再为任何琐事烦心却也不会再为任何人事物动容,这是一种没有大起大落的情绪状态,心中拥有万物众生却也什么都没有的状态。这种“自我和解”就是真正意义上的解脱,不是一了百了的解脱,而是彼此放过“放手”的解脱。如果是这样的结尾可能会更让我心有戚戚焉。但这样的结尾或许会过于抽象而难以描绘,对于剧作的完整度是会有影响的,而对于一般观众可能更会无法产生心理共鸣,觉得没有最后一个punch,看完心里有一部分是空缺的,所以我可以理解这样的处理方式。
不论如何,这部电影的确是上乘之作,杂糅了东西方哲思在其中,当然还有更多可以探讨的内容。希望各位看后对自己看待人生、看待家人朋友都会有很多思考与帮助。
想明白了自己为什么喜欢《瞬息全宇宙》(《妈的多重宇宙》),又认为它的哲学探索有所欠缺。这部电影想表达的不是“爱拯救一切”,而是一个存在主义和东方禅宗式的问题——你为什么值得活着?我们的人生因为什么而变得有意义?nn《卧虎藏龙》里,李慕白开头说:“我没有得道的喜悦,相反却被一种寂灭的悲哀环绕,这悲哀超过了我能承认的极限。”等到结尾处,他说:“我不要得道,只要看着你。”“我已经浪费了这一生,我要用这口气对你说,我一直深爱着你……我宁愿游荡在你身边,做七天的野鬼,跟随你,就算落尽最黑暗的地方,我的爱,也不会让我成为永远的孤魂。”nn在这里“得道”是一个抽象的宏大意义,而“看着你”是一个源于生活的凝神感受,李慕白开悟,比起宏大却虚无缥缈的道,到头来支撑自己活下去的,实际上是日常生活的凝神时刻、是个体与个体悦纳彼此,产生出具体的爱与包容。存在主义哲学主张“先有存在,后有本质”,甚至本质本身也是一个可疑的词,而人终其一生是在“存在”中活,人的存在本身没有意义,作为“存在”的人,面对的最大敌人是“虚无”,是一个他永远无法理解、无法改变、被荒诞和梦魇般的体验所缠绕的世界。如何克服“虚无”就是存在主义渴望回答的问题,它也是《瞬息全宇宙》的哲学议题——乔布代表的“邪恶力量”实际上是人类内心的虚无,而杨紫琼饰演的伊芙琳需要将女儿从虚无主义中解脱出来,也需要找寻自己的“存在意义”。nn电影试图给出的解药不是“爱”,而是“自我选择”、“充分感受”与“链接之爱”三者的融合。自我选择,是尊重人的自由意志,人是在认清存在本身的无意义后,去重塑自我、创造自我,自己在不断的选择中去发现意义。换言之,存在主义的解法不是“忠实于自己”,而是“创造你自己”,认清到你生命的意义是在选择中完成,所以伊芙琳才要体验如此多的宇宙,感受如果自己当初做了其他选择,生命会有怎样的不同。人类的每一次决定都在改变自己的人生,而意义的坍塌恰恰在于选择的坍塌。女儿的窒息感,表面上来源于母亲,来自于东亚家庭,实际上来自于她只被限定为“伊芙琳的女儿”去做选择,而不是她自己,她的窒息源于自由意志的被收缴。失去对个体选择尊重的爱,通往的是“爱的暴政”。nn所以当两个石头对话时(石头源于《红楼梦》,这里是伊芙琳和女儿的存在象征)当伊芙琳意识到自己和家庭让女儿感到多么窒息,她一度决定放手,可是为什么后面母亲石又要追随孤身落入深渊的女儿石,为什么伊芙琳最终还是不放手,而是在看到丈夫身处生活泥潭依然不断努力,看到自己充分感受所有宇宙依然选择当下后,决定与女儿进行一场关于爱的讨论?nn它仅仅是一场“爱拯救一切”的陈词滥调吗?仅仅是保守主义般的家本位叙事回归?我仔细思考后觉得不尽然,创作者其实在回答——没有“链接之爱”,个体即便拥抱自由意志,走向的仍是虚无。杨紫琼在结尾传达的不是“控制型的爱”,而是“我尊重你的选择”,但“我也需要正视我爱你的感受”,“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你走向虚无”,因为你是值得被爱的,你值得存在,你的存在意义不是因为功名利禄或成为一个多么优秀的人,而是当我看着你,你在我的眼中看到我,我们对于彼此就是有意义的,只要有你一个在乎,就可抵世上万金。这不正呼应了《卧虎藏龙》里李慕白所说——“我不要得道,只要看着你。”nn所以这部电影想说的不是“回归家庭”,不是“爱拯救一切”,而是在探索“自由意志”与“链接之爱”的平衡,是面对世界上这许多的伊芙琳和乔布,我们如何走出虚无主义,再一次爱上生活的哲学命题。nn在这一点上,我非常尊敬这部电影,它仍然在渴望回答终极的问题,而不只是生产速朽的浮躁风景,它是一部看似陈词滥调但内核沉重的电影,它具有真正当下的质感,可很容易被错认。如果有心人意识到它对语言的敏感,巴别塔式的语言困境,通过语言(广东话、塑料普通话、英语、洋泾浜)的多重交织,来折射出一个人去充分理解另一个人究竟多么困难,可我们又为什么依旧又努力跨过困难,去理解一个人。或许就能窥探作者的叙事野心。nn——此处可对比特得·姜《你一生的故事》、滨口龙介《驾驶我的车》。nn因此,这部电影的根本局限不在于“爱拯救一切”,而是在于——在它进行这样深刻的哲学表达时,却在论证过程中——过于强调家,而极少地呈现社会如何导致人的窒息感。nn女性的窒息感不仅仅在于家的父权,不仅仅是因为家庭内部的“爱之暴政”和“父权代表的凝视”,她还源自于整个社会的一整套全景监狱,源于长久以来社会监狱内的规驯、打压和羞辱的言语。女性被要求成为“某种主流女人”,而不是一个政治人、自由人,她被教导成为生育机器、精英模范、男性渴望的对象,但她自我的声音被淹没。这是女性窒息感的重要来源,而家庭只是内化的形式,却远远无法涵盖这种感觉,但《瞬息全宇宙》对于“窒息感”的探索仅仅到“家”为止,它呈现的女儿的窒息,主要都来自于母亲、外公,来自于这个家内部,而社会的层面被抽空,对于议题的探讨也就因此变得层次不够丰富。nn它片面强调“链接之爱”,强调理解与释然的可贵,却忽略了斗争的重要性,在叙事上事实上拒绝了哪吒式的革命、弗吉尼亚·伍尔夫式告别家庭勇敢地出走(《时时刻刻》),这种和解之路也显得一厢情愿,因为根本上它没有对父权的社会结构和家庭结构产生一丝一毫的动摇,它把希望寄托在个体的慈悲与父权的改良,它就无法回应“斗争”对于“现代人自我塑造”的关键意义,无法去自圆其说——nn女性的窒息感来自于社会与家庭的双重压迫,当事实上的压迫与结构性矛盾不变,我们又怎么相信和解是治愈的解药。nn换言之,无论是“链接之爱”还是理解彼此,本身都没有错,但如果不强调社会层面的压迫,不去直面矛盾,不在叙事上指出团结起来斗争(而不是团结起来和解)对于现代人自我意义塑造的可贵,那么对于身处窒息感的人们来说,《瞬息全宇宙》仍是一个空中楼阁般的解法,一个事实上之于被压迫者的安乐死,只不过,它看起来更慈悲和光鲜一些。
视频: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H5411R7iv/
《花样年华》
伊芙琳成为打星的宇宙中,伊芙琳和韦蒙在巷子里那段从色调到灯光、风格完全是复刻《花样年华》。
韦蒙和周慕云都是在巷子里,先是抽烟,
然后说了一些话,
最后头也不回地走了。
值得一提的是,韦蒙扮演者关继威曾经担任王家卫另一部电影《2046》的助理导演。
《喜宴》
起初伊芙琳反对女儿的性取向(表面上支持,实际上反对),最后她终于接受了女儿的性取向。
这是致敬《喜宴》,讲述父母对高伟同的性取向从反对到接受。
《瞬息全宇宙》伊芙琳最后终于理解女儿了是因为她发现某个宇宙的自己也是同性恋。
《喜宴》也是一样的,虽然电影没有明说,但有一些高伟同父亲也是同性恋的暗示。
《功夫》
楼梯上打架致敬《功夫》。
《一代宗师》
师父用饼干教伊芙琳打架,致敬《一代宗师》。
乔伊把伊芙琳的头按进贝果里,同样是致敬《一代宗师》。
《杀死比尔2》
师父是女版白眉,致敬《杀死比尔2》。
当然,《杀死比尔2》也是致敬港片。
70、80年代的港片经常都会出现白眉,尤其是和少林寺有关的电影,因为白眉的真实身份是少林五老之一。
比如《洪文定三破白莲教》(1980),左边是24岁的刘家辉,他在和白眉对战。
20多年后刘家辉也演了白眉,而这部电影正是《杀死比尔2》。
《瑞克和莫蒂》
伊芙琳看到了其它宇宙的自己的生活,她开始后悔和韦蒙结婚,她觉得当年如果没有和韦蒙结婚会过得更好。
这是致敬《瑞克和莫蒂》第1季第8集,瑞克发明了一个眼镜,杰瑞和贝丝可以通过它看到其它宇宙的自己的生活。
杰瑞发现其它宇宙的自己在和约翰尼·德普一起玩,而贝丝发现其它宇宙的自己不是兽医,而是真正的外科医生,导致他俩都觉得如果当年没有和对方结婚会过得更好。
伊芙琳可以把收据放在左边,也可以放在右边,从而产生了两个平行宇宙,致敬《瑞克和莫蒂》第2季第1集。
《黑客帝国》
伊芙琳可以使用其它宇宙的自己的技能,并且她瞬间就能学会这些技能,这是致敬《黑客帝国》尼奥快速学习武术。
伊芙琳让子弹静止也是致敬《黑客帝国》。
《2001太空漫游》
热狗手宇宙中,热狗手猿人灭绝了正常手猿人,所以未来的人类都是热狗手。
致敬《2001太空漫游》,会使用工具的猿人灭绝了不会使用工具的猿人,所以未来的人类会使用工具。
《发条橙》
乔伊的妆容致敬《发条橙》。
《头号玩家》
表面上韦蒙在伊芙琳旁边,但他实际上是在阿尔法宇宙的一辆汽车里,并且他戴着一副VR眼睛,远程操控另一个自己的身体,致敬《头号玩家》。
《小丑》
某个宇宙的伊芙琳的工作是转牌子,致敬《小丑》。
不同的是伊芙琳使用这一技能来吊打反派,而小丑是被打的那个。
也有可能是致敬《心灵奇旅》,因为这两部电影讲述的都是灵魂进入错误的身体的故事。
《料理鼠王》(《美食总动员》)
伊芙琳对丈夫、女儿说:你们的身体被其它宇宙的自己控制了,就像《料理鼠王》(《美食总动员》)一样。
因为伊芙琳英文不好,所以她把《料理鼠王》说成了《料理浣熊王》。
结果后来反转了,后来真的出现了这个宇宙,浣熊控制厨师炒菜。
也就是说伊芙琳之所以把《料理鼠王》说成《料理浣熊王》,不是因为她英语不好,也不是她说错了,而是之前她进行宇宙跳跃的时候看到了这个宇宙,所以下意识地说成了《料理浣熊王》。
《王牌特工》
乔伊爆头警察致敬《王牌特工》。
《传说中的故乡》
乔伊可以把脸变到后面去,致敬《传说中的故乡》。
有一点恐怖,胆小的可以跳过。
《闪灵》
迪尔德丽破门致敬《闪灵》。
《星战5》
伊芙琳说:我是你妈妈。致敬《星战5》。
《福尔摩斯二世》(1924)
《瞬息全宇宙》多次出现这样的镜头,伊芙琳和女儿在不同的宇宙间切换,这一过程中她们一直都是保持同样的位置和动作,也就是说伊芙琳和女儿没变,只有背景变了,这一手法是致敬《福尔摩斯二世》(1924)。
《七宝奇谋》
韦蒙经常使用各种各样的东西作为武器,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腰包。
比较浅一点的一层是致敬成龙,相信大家都看出来了。
深一点的一层是致敬《七宝奇谋》里的小男孩理查德,他有许多小发明,比如带吸盘功能的皮带,而这个角色正是年轻时的关继威(韦蒙扮演者)演的。
导演/编剧客串
这个有特殊癖好的人是导演/编剧丹尼尔·施纳特演的。
除此之外他还演了猿人。
由于剧组很穷,只做了两件猿人服装,所以他一人分饰多猿,在山上跑了一天,然后通过后期合成完成了这个镜头。
阴阳
迪尔德丽在收据上画的圈、乔伊的头发、乔伊的信徒的头上的标志、贝果都是黑色的圈。
这些东西把伊芙琳压得喘不过气来,那么她怎么对抗这些东西呢?
答案是在头上贴了一个眼睛贴纸。
她用白色的圈来对抗那些黑色的圈,采用的正是阴阳相克的原理。
猫王和图派克·夏库尔(Tupac Shakur)
大反派乔布·土巴卡(Jobu Tupaki)的名字是致敬图派克·夏库尔(Tupac Shakur),
造型是致敬猫王。
前面这些彩蛋还是比较传统的,接下来要说的两个彩蛋就有点“玄”了,但如果你能理解的话,你会发现《瞬息全宇宙》被低估了。
致敬杨紫琼的真实生活
某个宇宙的伊芙琳是一个打星,这时出现了很多她做打星的镜头,注意这两个镜头,
它们其实是杨紫琼参加《摘金奇缘》首映式的视频。
也就是说,这个伊芙琳成为打星的宇宙其实就是我们所在的宇宙,而这个成为打星的伊芙琳就是杨紫琼。
伊芙琳很羡慕打星伊芙琳,因为她觉得打星伊芙琳的生活比她好得多,其实打星伊芙琳是真实存在的,打星伊芙琳所在的宇宙也是真实存在的。
这意味着什么呢?
我们看《瞬息全宇宙》的时候发现打星伊芙琳是真实存在的,真的有一个宇宙伊芙琳成为了打星,也就是我们所在的宇宙。
同理,热狗手宇宙的人看《瞬息全宇宙》的时候,也会发现《瞬息全宇宙》出现了他们所在的宇宙。
漫画宇宙的人看《瞬息全宇宙》的时候,也会发现《瞬息全宇宙》出现了他们所在的宇宙。
以此类推,说明《瞬息全宇宙》里的所有宇宙都是真实存在的。
《红辣椒》
打星伊芙琳去参加了她的新片的首映礼,演员表显示这部电影的导演叫关家永。
我的意思是电影中电影院放的这部电影的导演叫关家永。
而关家永正是《瞬息全宇宙》的导演。
这是致敬《红辣椒》,《红辣椒》以粉川利美去电影院看电影结束。
电影院里全是今敏的电影,
粉川利美准备看的电影同样是今敏拍的,确切说是今敏想拍但没有拍出来的遗作。
《红辣椒》中途也有一个镜头是粉川利美救了红辣椒,但其实这是一部电影。
《瞬息全宇宙》致敬《红辣椒》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真实存在的关家永拍了一部真实存在的电影《瞬息全宇宙》。
而《瞬息全宇宙》里有个虚构角色叫关家永,他是一名导演,他拍了一部虚构的电影。
既然可以向“内”套娃,自然也可以向“外”套娃。
既然《瞬息全宇宙》电影里有个叫关家永的虚构角色,说明我们所在的世界的关家永也有可能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一个虚构角色。
进一步说明我们所有人都不是真实存在的,我们其实生活在一部电影里,我们所有人都是一部电影里的虚构角色。
《瞬息全宇宙》里有一群人在看电影,但这群看电影的人并不是观众,而是另一部电影《瞬息全宇宙》的一部分。
同样的道理,虽然我们在看《瞬息全宇宙》,但我们也不一定是观众,我们所在的世界也有可能只是一部电影。
《瞬息全宇宙》和《红辣椒》都是关于真实和虚假相融合的电影,让你不断去猜哪些是真实发生的,哪些是虚假的。
所以第二层含义是《瞬息全宇宙》全都是伊芙琳的幻想,或者她做的梦,根本就没有什么多元宇宙、宇宙跳跃、大BOSS、世界末日……这一切都仅仅是发生在伊芙琳的大脑里。
她的丈夫还是以前的丈夫,她的女儿还是以前的女儿,她的生活还是以前的生活。
她之所以突然觉得丈夫更体贴、女儿更可爱、生活更美好了,是因为伊芙琳的思想观念变了。
她的丈夫没变,女儿没变,生活没变,一切都没变,唯一发生改变的是她看待事物的方式。
以下有剧透。
影评只涉及原生家庭这一点。
我来自一个有典型东亚问题的、不太快乐的原生家庭:自负却没本事的自卑父亲;被贬低被使唤的软弱母亲;事业有成严厉不近人情的祖父。一直在闹离婚的夫妻关系;父母对小孩子抱怨、攻击家庭成员;小孩子被孝道绑架、而不得不“顺从”并没多少爱意的祖父。
被贬低、被嘲讽、被家暴、被压迫,是我成长时期的家常便饭。我的苦难没那么深刻,毕竟我虽然一直想、却从未尝试过自杀;可我的苦难也没那么肤浅,因为我从有记忆开始就遏制不住自我贬低与自残,伤害自己让我获得存在的安全感,在心里唾弃自己是我事业学业成功的唯一动力。
祖父很富有,却也扛不住败家的父亲。父亲一辈子没能获得祖父的认可,自己在社会上也没能力赚得基本的尊重。他年少时在祖父荫蔽下读了不少之乎者也,在家境每况愈下之后,便极为喜欢用这几千年的糟粕逼我君臣父子,侍父如侍君。我经常被大男子主义和自负的父亲逼迫到日夜歇斯底里的尖叫,唯一的渴望就是过上宁静的、正常人的生活。
而我的母亲只远远躲在自己的房间,听着我的嘶吼,第二天若无其事的做饭。
每次逼迫我服从,我反抗,被暴力制伏,含恨低头之后,我的父亲总爱强调,他深爱着我,这世上只有他最爱我,社会多险恶,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替社会教育我,无论方式如何,父女都没有隔夜仇。我的母亲则沉默的端一份水果,装作看不到我狼狈的头发、衣服,满脸哭痕,只敦促我别闹了,闹够了就休息吧。
我挑灯看剑,憋着眼泪写作业、复习,终于考上了好大学,远离了故土,又来到美国,总算实现了经济的独立。
第一次离开家时,我其实有很深刻的恋家情怀。我希望我的父母可以送送我。可暴揍我时口口声声最爱我的父亲,却说送我太累了,他吃不消。工作后,我报喜不报忧,父母不仅没帮过忙,我的母亲在我工作第一年向我要他们投资房的首付,金额刚好是我第一年攒的积蓄。
我的父母手握祖父遗产,吃喝不愁,住在他们一辈子工资都买不起的、我祖父赠予他们的、最好地段的房子里,净资产比我多了许多。他们觉得我在美国工资高、现金流充裕,以为我过着人上人的生活,也觉得到了我该回馈的时刻。“不懂感恩的人都不配活着”,我的父亲从小就这么教育我。最爱“替社会教育我”的人,这辈子却从没靠自己找到过一份工,没靠自己攒过首付,没有住过一天出租房。他不知道钱难赚屎难吃,不知道我住在客厅也要出租的合租公寓,也从不知我为了省六十刀打车钱,无数次加班到一点也要乘坐夜班地铁。
我能力不足,的确无法满足他们的欲望。也一直无法接受他们并没有一直给我洗脑的那样“爱我”这件事实,直到一次次的沟通、失望、抑郁、再次尝试、循环往复。。我总算拉黑了他们,却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和虚无。
等不到道歉,无法求得理解,不想被继续伤害,不得不学着自己爱自己、自己做自己的家人、自己重新养育自己。爱他们使我痛苦不堪,可失去他们又让我感到人生的虚无。
这就是我的“bagel”。
一个黑色的、每时每刻都在吞噬我的黑洞。即便我花费数年疗愈童年,积极寻求心理医生帮助,它仍时时刻刻悬在我的头顶,只等着我软弱的时刻,趁虚而入,提醒我、我是一个无家可归的孤家寡人。活着没什么意义,不如去死。
即便拉黑有些年头,我仍会时时牵挂我的父母,打疫苗了吗,国内没有辉瑞,他们可怎么办呢?
他们并非没有我的手机号码,可他们一次都没联络过我。我自诩经济独立的中年人,时至今日却仍在幻想他们主动的关怀。笑掉大牙。
————
杨紫琼的爸爸说:你还不够强,所以我们必须杀掉你女儿。
杨紫琼说:我希望我足够强大,但不是为了杀她,而是为了救她。
我大概从这句话开始哭,因为我的母亲从未“救”我。我理解她,因为她自顾不暇。
————
我的母亲曾被我父亲逼迫到自杀,没能成功。抢救之后,她选择回归了这个逼她寻死的家。面对成年的我的控诉,我的母亲在搪塞、攻击我之后,只疲惫的承认,“对啊,我这一辈子活得窝囊胆小,不配做母亲,那又能怎么办呢?”。
那一刻我只想自杀时带上她。
我不能一个人死,和我一起死,算我杀了她,也算她杀了我。
咱们一起和这个操蛋的世界和解吧,走向“bagel”,再见吧。
————
影片的最后,杨紫琼醒悟了,试图说服女儿:她学会爱人了,她以后会用爱而不是刻薄的讽刺和暴力解决问题。可她的女儿却更加的痛苦,撕心裂肺的哭泣。
我的父亲最喜欢用言语逼迫我歇斯底里,然后大度地说不和我一般计较。很偶尔的,他也会真的反思,真诚的道歉。可目的依旧只有一个,让我相信他是那么的爱我,只有他最爱我。
我太能理解这种“被父母原谅”的痛苦了。为什么要逼迫孩子歇斯底里、却又原谅孩子呢?
即便父母真的醒悟了,可以前的伤害也已经造成,那又该怎么办呢?也不能送他们去坐牢,他们做错的事情也顶多不过一句道歉。你痛苦到日夜压抑自杀的想法,十几年,可当你翅膀硬了、终于可以逼迫他们好好听你讲话时,最好的状况也不过是得到一句:“对不起”。这三个字远远无法弥补我受过的伤害,可我却已经没有追责的权力了。
我无法停止恨你们、却也无法停止爱你们,面对你们的“原谅”,我痛苦不堪。我只能离开。放我走吧。
————
我拉黑了父母。可被真的抛弃的,其实是我。
我一直不理解为什么我会有被抛弃的无助感,毕竟自己爱自己,起码好过被PUA、GASLIGHTING和伤害。
直到我看到杨紫琼追上女儿,把她从车里拉出来。——我终于明白了。
我哭得停不下来,旁边的外国人却刚刚醒来。
我拉黑父母时,他们未尝又不是松了一口气?成年后羽翼丰满经济独立的我,与一直被保护在祖父荫蔽下的他们相比,是真正的在社会上历练过的职业社畜。当我条理清晰、逻辑缜密的用成年人的方法指出他们对我的创伤时,他们毫无招架之力,只能狡辩、攻击,像披着老年人外套的青少年,丑态必出。对他们来说,倒也不如“被拉黑”,这更有助于他们自我安慰:都被拉黑了,尽力了,没啥可做的了。
因为生活不顺心所以毒打了孩子?我道歉了,我尽力了,这是我对她的爱。虽然我背地里对我的亲戚说,这都是为了树立我的威严,一个男主人没有权威的家庭是会被人看不起的。
因为软弱所以看着丈夫对女儿没理由的家暴?这是他们一家人的破事儿,这个逼我自杀的家族果然都是疯子,狗咬狗。不仅和我无关,甚至有点开心。
—————
哭着请求父母爱的孩子很多,可反过来的例子却很少。这不是因为父母无私,而是因为孩子对父母的爱才是没有条件的。哭诉的痛苦的总是缺爱的人。你们是我睁眼看到的第一二个生命啊,是给予了我生命、赋予我食物、陪我玩、将我养育成人的神啊。我不会说话时,是神教会我说话;我对这世界一无所知时,是我的神外出劳作、带我认知这世界。我爱我的神,我崇拜他们,将他们当做我的天我的地,我摔倒了需要他们搀扶,饿了要依靠他们哺育,我无条件的相信他们说的一切,直到我的神开始伤害我。
父母的“人化”本应是孩子逐步长大路上的重要一环,但这也意味着平等、理解、互相尊重。而父母的“神化”,则像宗教、像信仰,是雷霆雨露,皆是君恩;但保受信仰的神也必须要给信徒一些好处的:送子观音如果不灵,香火也会渐渐淡了;君王若不能给他的臣民以福祉,也早晚会被推翻。
人总得选择一边。如果本来只是普通人、做不到如同“神爱信徒”一样爱孩子,便不该在家里做神。
————
我在片尾久坐不起,我羡慕这片子的圆满结局,却也终于明白,当我这块石头滚下山崖时,我的父母只会留在崖边看着,绝对不会陪我滚下去。
口口声声说着爱的人,原来真的一般是不那么爱你的。
现实生活毕竟不是电影。我在崖底躺了很久很久,一直没等到他们。
————
我虽是一块石头,却也会心痛。
我虽痛不欲生,却也不过是一块不起眼的石头。作为无数石头中的一员,我的故事看似楚楚可怜、却也真的没那么特别。也因此,我那形影相吊的过往亦无法定义我。
我没那么特别,却依然是一颗与众不同的石头,只因我是我。
站在任何一个时间节点,定义我这块石头的,是未来,而非过去。我每时每刻都拥有未来无限的可能性,我可以爱他人、爱自己,传递爱,感受爱。
爱并非索取,而是给予。
为什么杨紫琼决定留在这最不起眼的洗衣机店呢?因为爱永不止息。
。
—————-
一个月后来补充点儿。。
这篇文章是看完电影当天写的。那会儿生活有很多糟心事,负面情绪很多。仅仅一个月过去,我的生活就发生了很多新鲜和快乐的转变:生活真的无时无刻都拥有无限的可能性呢!
而最近的经历也让我发现,在这无限选择里,是没有“唯一解”、“最优解”的。虽然不管选择什么都有可能后悔——这是人性的软弱;但也正因此,“成功的人生”和“失败的人生”,界限也变得越来越模糊。
“爱”并不是仅仅是爱人,也是爱当下的生活、爱自己的工作、爱自己。例如,我在过去一个月正面临着工作A和B的选择,咨询了几十个朋友、前辈,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见解。人到中年,工作的选择已经无法简单的用“金钱”、“发展前景”、“公司名声”来武断决策,最后只能得出“选A选B都是双赢”的结论,并没有唯一的最优解。
我真切体会到,没得选择的时候总觉得当下的工作不如别的好,而有的选择之后,却发现,原来各种可能性,真的也都只是“不同的”,而不是“更好的”、“更差的”。也可以说,所有的可能性都是“一样的好”,“一样的差”,“一样得” 构成了这无意义生命里有意义的我。
或许影片刚开始的时候,杨紫琼的生活是“失败的”。当看尽所有可能之后,她依然选择回到初始宇宙,但这时,已经不能再定义这个宇宙是“失败”的了。抛开我这流水账的原生家庭哭诉,在我看来,这部电影的结局并非“平平淡淡才是真”,而是“人生不是做卷子,没有赢家和输家”。
我在原文中说,我的原生家庭就像一个贝果,每逢软弱就得瑟。然而生活总是宽容。事业上的新动向,就像一阵意料不到的风,把我这崖底的石头吹着挪了挪窝。看到了崭新的未来,也便顾不着往上瞅了。
当然了,人生失意时刻总会不可避免的向上看看,一看就容易沉沦在孤寂困苦的虚无里无法自拔。不过生活本就是起起落落,参差多态,酸甜苦辣咸。
得过且过,苟过每一天,又何尝不是发自内心的、对生命的热爱呢?很多非病理性试图轻生的人都是希望被挽留的,起码我曾经是的——因为即便生活已经那么糟糕了,或许,总归还是比死了好那么一点儿的。
或者说,生命本身无意义,是人的灵魂和思想让它拥有了意义。这倒不是说主观意识可以决定客观的世界,也不是说唯心战胜了唯物。相反,正因为虚无主义的陷阱无处不在,利用主观的意志力赋予自己生命以意义,珍惜此时此地此刻、此人此物此景,才成为暂时的慰藉。
我有位朋友最爱的一句话也差不多是我此时此刻的心境,刚好也非常契合这个电影抛开“原生家庭”、对虚无主义和存在主义作出的答案:
When I say YES to life, life says YES to me.
与君共勉
2023.3.16加更:
感谢乡亲们的喜报🥹,奥斯卡愿望已实现,已经在放鞭炮了。恭喜杨紫琼,恭喜电影主创们🎊🎊🎊。
Dreams do come true.
-
原文
观影建议:这是一部真正适合电影院的电影,所以和麦当劳巨无霸一个道理,屏幕越大越好。
另,反感海外华人的,尤其是心系形象建设的,普及标准普通话的,建议别看,否则会被高口碑“骗”得裤子不剩哈。
文章转载引用请联系作者。
如果你和我一样看过预告片,大概已经了解到这应该是一部有趣的电影。如果你和我一样熟悉《瑞克与莫蒂》或者超英漫画中的平行宇宙设定,可能并不再对多元宇宙的概念感到新奇。
然鹅。即使带着尚好的期待,即使历经近几年越来越多平行宇宙电影剧集的洗礼,我却全然没有预料到《瞬息全宇宙》可以玩得如此出神入化。它让我想起几年前《蜘蛛侠-平行宇宙》的观影体验,但作为真人电影,本片居然投射出同样万花镜般迷幻上头的画风。即便物理规则限制着真人实拍的尺度,即便突如其来的疫情隔离了演员,使其不得不分地拍摄后期拼接,但在两位导演过山车般千奇百怪的脑洞惊天地泣鬼神的快剪时而奇葩时而幼稚时而疯狂时而沙雕搞笑的狂轰滥炸寸草不生中,在惊愕烦躁紧张感动泪流并一路笑出腹肌后,影片给我带来的终究是圣洁到哈利路亚般的生理愉悦。
这是一次想象力的胜利。
或许我夸张了一些。但背对2021年,疫情打击,引进受阻,相比过去电影产出乏善可陈,以及刚过去的奥斯卡上清一色的改编翻拍,加上看腻了自我重复IP扎堆的好莱坞,作为观众的一员我对原创嗷嗷待哺。从久旱逢雨的意义上,《瞬息全宇宙》的爆炸想象力来的正是时候。感谢两位丹尼尔导演。感谢A24。
本片片尾除了英文标题,还有汉字:天马行空。这着实体现了本片的创作者方法论,据说天马行空便是新加坡版本的影片标题,我觉得这比台湾版标题(妈的多重宇宙)更好。最难能可贵的是,在天马行空多到溢血的新鲜创意中,电影依旧有着一条自洽不松散的逻辑线和饱含哲思的主题线,贯穿主角一家人的家庭悲喜。下面带上对电影的爱,我们来梳理这条逻辑与主题线,再消化电影的所谓,天马行空。
【以下含严重剧透,分析不依照电影呈现顺序,强烈建议观影后阅读】
【以下含严重剧透,分析不依照电影呈现顺序,强烈建议观影后阅读】
【以下含严重剧透,分析不依照电影呈现顺序,强烈建议观影后阅读】
多重宇宙观
宇宙不是单一的。我们的每次选择,都是历史的分叉路口;每种可能性,都是一个平行宇宙。
我们的主角Evelyn,爱上后来的丈夫Waymond。为了逃离反对这桩婚事的父亲(片中公公),Evelyn选择与Waymond私奔到美国,生下女儿Joy,经营起洗衣店几十年如一日。
如果Evelyn不选择私奔,不与Waymond结婚,她会习武,她会以功夫女星的身份大红大紫。这是她生活迷茫时也许好奇过的另一个平行宇宙。
这样的平行宇宙无以计数地存在。在其中某一个宇宙(被称为Alpha宇宙),人类发现了多重宇宙的秘密,并发明了穿梭于不同宇宙之间(Verse-jumping)的方法:在形似蓝牙耳机的特殊仪器扫描人生后,做出特定的概率极低的奇异举动(Jumping pad)并按下耳机,可以扰动宇宙的现实,借而通过想象平行宇宙中有着不同人生的自己,跳转到这个分歧的平行宇宙。与原本宇宙中人生的分歧越大,所需要的现实扰动越大,就必须做出概率越低越奇异的举动。
比如,如果Evelyn要穿越到自己在储物隔间的宇宙,与她原本的宇宙很相似,分歧很小,她只需要将左右鞋子反穿(低概率举动),然后想象自己在储物间按下耳机。而如果她想穿越到多年前放弃私奔,选择习武的明星宇宙,那么她需要对想要胖揍她的税务审计员表白(更低概率举动)。为了穿梭更远的宇宙,各神仙角色毫无违和地展开了一场比拼下限的表演,吃唇膏,纸割手,菊花残,满地伤,留下种种三观尽碎的场面。也都是狠人。
而完成从A宇宙穿梭到B宇宙(Verse-jumping A-->B)意味着:
1. A宇宙中的你可以感知和控制在B宇宙的自己,比如来自Alpha宇宙的Waymond(Alpha Waymond)控制了电影主视角宇宙(主宇宙)中软弱的自己和Evelyn对话。
2. 你可以在A宇宙中使用穿梭到的B宇宙中的自己的技能,比如Evelyn通过穿梭可以得到明星宇宙自己的武打技能,也可以得到披萨店宇宙自己杂耍广告牌的技能,以及厨师宇宙自己灵活使用刀具/棍棒的技能,甚至武功修炼到极致的小指一指禅技能。因为Evelyn不停寻求技能对抗敌人,我们得以欣赏到无奇不有的大千宇宙。
而当Evelyn通过不准确的想象误打误撞时,我们则掉进导演们更大的脑洞。比如,Evelyn面对女儿,想要脱开手铐,通过极低概率的尿裤子,便进入了热狗手指宇宙:所有人的手指为热狗,在这个宇宙中,相爱的人要慢动作将热狗手指插入一脸幸福的对方嘴里。。。另外因为Evelyn搞混了皮克斯电影《料理鼠王》片名的法语发音(Ratatoulle),她居然发现自己的厨师宇宙中有着料理浣熊(Raccaccoonie)。。。
碎陶罐,贝果(Bagel)与石头
宇宙穿梭作为一种技能,在Alpha宇宙中被人们开发强化。因为Alpha宇宙中的Evelyn对女儿Joy的过度开发,Joy穿梭到过多的宇宙中感知过载(sensory overload),Waymond说感知过载后心智如同碎裂的陶罐无法修复,导致Joy黑化变成骄横的反派Jobu Tupaki。
成为Jobu后,她拥有了能够随心所欲地穿梭多重宇宙的能力,因此能够出现在无数宇宙中,能够使用无数宇宙中的装扮和技能,正如片名描述: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她甚至可以通过接触周围人,使其体验宇宙的浩瀚,改变他们的现实。
如陶罐破碎般的心智,通过Jobu自己的描述我们发现,也并不是感知过载这样简单。人类的历史,是发现更大世界的探索史;每次我们了解这个世界多一分,我们便意识到人类的渺小多一分。过去我们以为我们是宇宙的中心,是万物灵长;后来有了哥白尼,后来有了达尔文,我们失望地发现,于这个世界,我们并没有像过去自我认知中那样重要。所以,在见识过无穷宇宙的Jobu眼中,人类的渺小无限趋近于虚无。
Nothing matters.
Jobu滑向了虚无,带着一丝垮掉一代的迷茫与忧郁。为了寻找无数宇宙叠加后的真理,Jobu将她的一切认知,放到了一个贝果上(Everything Bagel)。所谓Everything Bagel,原本是咖啡店常见的一种洒满芝麻胡椒等调味料所以口感丰富的贝果口味,在Jobu字面意义的诠释下,却成为虚无主义的荒诞实体。因为她没有看到贝果上除了虚无外的任何东西,贝果中心的空洞变成黑洞,颤抖着要吞噬这世界的一切意义。
既然存在的意义已死,Jobu毫无顾忌地杀人作恶。贝果的圆圈图案成为了她与追随者的标志,而税务审计员早先在收据上画的圈圈,变成Jobu控制她的咒符,订在额头上使其跳转宇宙获得恐怖蛮力。而Jobu的可怕也迫使Alpha宇宙中形成了抵抗她的组织。Jobu的外祖父,片中的公公便是抵抗军的领导者。Alpha Waymond说,Jobu的邪恶蔓延到多元宇宙,只有找到有着同样力量的Jobu的母亲Evelyn才能抵抗她。
虽然Alpha Waymond曾放弃过主宇宙的Evelyn,但发现这个Evelyn能穿梭到远距离的宇宙后,他开始相信这个Evelyn是独特的:电影用开头十几分钟的快节奏剪辑展现了Evelyn的生活塞满了混乱与噪音,与女儿,与老公,与父亲,与顾客,与税务审计员,她似乎与所有人的关系里都插着倒刺,她在拼命挣扎,却越陷越深。“你不擅长任何事,你是你的多重宇宙中过得最差的版本了。”Waymond如此总结。
不说主宇宙的Evelyn是不是真正混得最差的,我想从她自己的视角应该是这样吧。她看到平行宇宙中的自己光鲜亮丽,眼中满是羡慕。或许她在生活的烦心事中,也会时常回忆起,如果当初做了不一样的选择的幻想吧,因为我们有时也会这么幻想自己吧。生活的怨念,有时叫做错过,有时叫做未得,有时叫做不该放弃,究其本质是一种改变现实的但愿如此。主宇宙的Evelyn内心有多少怨念的疙瘩,而改变不景气现实的愿望助力她进入了越来越多的宇宙。最终陶罐碎裂,她进入了她女儿的状态-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随着主宇宙的她昏迷过去,她的意识开始遍历各个宇宙。
Jobu带领着Evelyn领略多重宇宙之广阔。导演们的想象力此时终于没了拘束火力全开,武侠宇宙,人偶宇宙,卡通宇宙,甚至地球没有生命的石头宇宙。我坐在影院看到巨幕上的PPT时,所有人都倒吸了一口,所有人都失语,直到读出字幕放声大笑。
事实是,Jobu的贝果不是为了毁灭世界,而是处于虚无状态的她的自我毁灭。感知过载的Jobu,喜欢在石头宇宙的净土中化作顽石,但愿逃离形而上学的折磨与吞噬。她遍历多重宇宙寻找Evelyn不是追杀她,而是希望母亲可以体会自己的痛苦,希望母亲帮她找到存在的意义,并轻声告诉她,这个世界还有值得你去爱的东西。
可是,Evelyn做不到。
穿越多重宇宙去爱你
Evelyn与Joy的母女关系是一团乱麻。即便接受Joy相处三年的女朋友,却仍旧在公公面前对女儿的Queer身份感到羞耻。她待人接物颇有微词,紧张时不自主嫌弃起Joy有点发胖,总是忙忙碌碌拒绝与其沟通,使得母女嫌隙愈来愈大。也许在亚洲家庭中这尤其典型。我们可以想象,Alpha宇宙中Joy的黑化可能也是Evelyn高要求而低感情交流的结果。
所以Evelyn不知道如何帮助女儿,并且在感知全宇宙后,她和Jobu一样失去了生活的意义,她开始破坏各个宇宙自己的人生:她在没有Alpha Waymond出现的宇宙中故意忽视税务问题,并在新年Party上打砸了自己的洗衣店,她在热狗手指宇宙中抛弃爱人,她在厨师宇宙中举报同事的浣熊,她在明星宇宙中勾引企业家Waymond,更在主宇宙的税务局刺伤了他。
可怜的Waymond。但还好有Waymond。失去生活意义的Evelyn看到,她的老公拒绝离开自己,被Evelyn刺伤后还在保护她不受公公的部下伤害;他在Evelyn砸碎的洗衣店里劝说税务审计员给予更多时间,他在明星宇宙中向Evelyn表示,善良是他的处世之道,他要善良。确实,Evelyn嫌弃老公的无能,但不能否认,Waymond一直在用他自己的方式努力,他不像Alpha Waymond那样威武霸气,但给审计员做饼干吃,与不满的洗衣店顾客跳舞,仍然都是他接地气的爱与善良。即便拿出离婚协议书,我想Waymond也是假意,实际则为挽回Evelyn对他的忽视与她沟通。
Evelyn坐下询问税务审计员,Waymond是如何说服她网开一面,她说他不过是解释了发生的一切,让她了解了他们的苦难处境。审计员坦白她的人生充满孤独,了解Evelyn一家后,她能够对生活的困顿共情。
沟通与共情,如此简单。但这启发了Evelyn如何拯救自己的女儿。因为过去的她一次次地关闭与女儿沟通的大门,缺少共情的她只能对女儿指手画脚。所以这次,在女儿向她握拳做战斗状后,她选择敞开怀抱。甚至她对阻挠她的每个人都开放了内心去接纳。 有着与Jobu同样扭曲现实能力的Evelyn献上了一段不同于Jobu的残酷却行云流水的战斗方式。就像Jobu的圆圈咒符,Evelyn将Party上的塑料眼睛打到所有人身上,探知他们的平行宇宙,Evelyn带着善意找到并解决了他们各自生活的困扰。
Evelyn感受过Jobu所感受的一切,瞬息全宇宙,却到底并不是Joy所感受的一切。Evelyn还不了解Joy作为自己女儿,向母亲寻求情感支持却屡受挫折的心境。Joy向Evelyn大喊放我走,Evelyn放手了。在石头宇宙中,Joy的石头跌落悬崖。
但Evelyn应该是从来没有放弃拯救Joy,为了宇宙大义,公公让她消灭主宇宙的Joy时,她拒绝。她说,在体验了这么多的光鲜亮丽的多重宇宙后,她仍然想要与Joy在一起。但拯救Joy,Evelyn需要去了解Joy,所以Evelyn的石头也紧随跌落了悬崖。Joy落进了贝果,Evelyn也进入了贝果。有时候,最有效的共情,不是以爱为名抓紧你,而是你若要坠入深渊,我陪着你坠入深渊。
所以,Joy的拯救,只能与其一同坠入深渊。
影片的高潮部分,导演使用炫目凌厉的剪辑在不同宇宙中来回切换。在一个宇宙中Joy跌落贝果,在另一个宇宙她则奔出洗衣店,来到车边即将远走高飞。Evelyn一面跟随Joy跨入贝果,另一面追着Joy来到车边。对于感受到瞬息全宇宙的母女来说,她们的世界是同步的。Evelyn对车边的女儿说,也即是对跌落贝果的女儿说,她要坚定地与女儿在一起,这是她在看过无数更好的人生后,依然愿意选择的。她对女儿的爱穿越了茫茫多重宇宙,给这个nothing matters的世界赋予了奋斗的意义,这是存在主义危机的语境下也无法否定的。
爱作为答案,这样的母题在众多的文学影视作品中被描述过,本不新鲜;但爱超脱虚无,是较少能够成功呈现的解构高度。它既有存在主义的哲学意义,又有家庭关系的现实意义。而且导演们也承认过,他们希望通过描绘虚无隐喻互联网时代的信息爆炸,这都使他们的天马行空能感染的不只有亚裔。以至于有人说,这是一个现实故事,他可以相信一切其实都发生在Evelyn或者Joy的幻想中。电影结尾部分,Evelyn更包容女儿与她的女朋友了,与老公更加恩爱,税务的麻烦也有了改善,一切回归平静,只有在Evelyn脑海的边际,还有着无法打扰到她的多重宇宙。
【补充一则笑话】楼主最近看到两位丹尼尔的一段采访,觉得很好地体现了导演风格。
主持人问:近来漫威在也探索多重宇宙,假如执导拍摄漫威宇宙,你们最想拍的角色是谁呢?
丹尼尔们:嗯,凯文费奇。我们想拍凯文费奇的多重宇宙。如果他愿意当演员的话(笑)。
外延评论:《瞬息全宇宙》让我思考好莱坞应该如何塑造亚裔角色
好莱坞史上第一位华人影星黄柳霜(Anna May Wong)曾告诉记者,她去世后的墓志铭应该是:我死过上千回(I died a thousand deaths)。因为她总在好莱坞电影中扮演边缘化角色,而且总被编剧潦草地写死。
时间闪回当代,绝大部分好莱坞亚裔演员仍没有摆脱这种边缘化的尴尬。根据去年南加州大学的一项统计,从2007年到2019年的1300部好莱坞电影中,亚裔角色占所有角色数目的5.3%,而主角中亚裔的比例则更低至2.2%。在仅有的29部亚裔主演的影片中,出境最多的基努里维斯就占5部,但他只有小部分亚洲血统。更不公的是,女性亚裔主演的电影只有可怜的6部,而超过44岁的亚裔女性则是零部。
在这个意义上,《瞬息全宇宙》的角色设置是新的突破:除了大部分角色由亚裔扮演,杨紫琼更是成为近二十年来首次的妈妈辈亚裔主演。作为在好莱坞摸爬滚打二十多年最为国际知名的华裔女星之一,杨紫琼在演绎过数不清的配角后,今年60岁的她终于在这部A24出品的相对独立的“小”电影中,熬到了扮演主角的机会。在GQ的视频采访中,杨紫琼回顾读到电影剧本的当初,她忍不住流泪,因为这是她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展现自己更多演技的机会。
而扮演丈夫Waymond的关继威也在电影宣传的采访中多次动情,感谢剧组带他重回演艺事业。八十年代,关继威是参演《夺宝奇兵》和《七宝奇谋》的美国著名华裔童星。当记者们问他为什么退居幕后近四十年才重出江湖,他无奈地回答即便热爱演戏,即便他已经在美国知名,身为亚裔的他还是找不到好莱坞需要的角色,最终使他放弃演员事业。可见一斑,亚裔演员的机会常被种族原因所拒绝,大多数角色一开始就设置给白人演员。
这些在好莱坞没有主角机会甚至配角机会都没有的亚裔演员,难道他们没有演技实力吗?
《瞬息全宇宙》告诉我们,不是的。恰恰相反,《瞬息全宇宙》很好地向好莱坞展示了亚裔演员的可塑性。
由于亚裔角色刻板印象,亚裔演员的表演很难有惊喜的空间。从排华的二十世纪初开始,好莱坞的东方形象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被妖魔化。男人羸弱,邪恶如傅满洲;女人蛇蝎,如黄柳霜扮演过的蝴蝶夫人、龙女。虽然后来李小龙带来的功夫热为中国人的正面形象扳回一城,但当今我们看到好莱坞的亚裔仍然以功夫打星和搞笑配角为主。去年上映的《尚气与十环传奇》通过超英和漫威的品牌将亚裔角色的关注度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但仍然没有完全跳脱武打角色和搞笑角色的套路。
但《瞬息全宇宙》有所不同,因为多重宇宙的设定,每位亚裔角色在片中都有着充分的表演空间,每个人都可以千变万化,也可以催人泪下。每一个平行宇宙中的杨紫琼,每一次关继威的无缝变脸,每一套反映Jobu浮夸审美的戏服,仿佛都是勾引演技之神的媚眼,都是对亚裔刻板印象的当头一板儿砖。电影更是通过女儿Joy,以及热狗手指宇宙的Evelyn,探索了亚裔演员对LGBTQ群体的呈现。
要知道,少数族裔平权,不能只是简单的按族裔比例切蛋糕,更不应是不顾艺术本身与演员实力的zz正确硬指标。真正的少数族裔平权,应该是落实到每个演员个人的机会均等,所谓you can be anything。每个演员都有他/她角色的多元宇宙,在亚裔演员奋斗史的一头,是被写死千篇一律的黄柳霜,但现在我们欣慰地发现另一头,还有着everything everywhere all at once的千面杨紫琼。
另一方面,推动《瞬息全宇宙》亚裔题材出圈的基础,是它首先是一部有广泛感染力的电影。导演之一的Dan Kwan结合了自己作为亚裔的家庭体验,他描述的缺乏沟通望女成凤确实是很多亚裔家庭的缩影,但并不是华人特供自说自话,因为故事的价值内核,人生选择与爱的关系,相爱相杀的亲情,有着不论在哪个国家哪个族群都可以共情的普适性。更何况,《瞬息全宇宙》既艺术先锋,又娱乐性十足。它那一百八十迈的超速想象力总能为挑剔的观众带来某种新鲜感。它融合了功夫喜剧,科幻设定,古怪的笑料,以及鬼才知道怎么想出来的各种花花宇宙,总有一款你没见过。《蜘蛛侠-平行宇宙》曾用出色的视听成功推出契合黑人文化的蜘蛛侠故事,我想《瞬息全宇宙》也有着类似的潜力推出契合亚裔文化的故事。
有一些狂热的观众(比如楼主)在看过《瞬息全宇宙》后,喊出本片提名明年奥斯卡,尤其杨紫琼提名最佳女主角的口号。虽然奥斯卡季为时尚早,A24对奥斯卡的宣传造势也总是不争气的疲软,但我至少可以说,若奥斯卡不考虑《瞬息全宇宙》,那便是奥斯卡的损失。
最近好莱坞的亚裔电影出现了罕见的抱团式上映。从皮克斯水准之作《青春变形记》到A24的另一部科幻散文诗《杨之后》,再到吴珊卓的恐怖片《母亲》,尽管这些电影口碑各异,它们在家庭、母女关系的主题上展示了更多不同以往的表现风格。看起来,在zz正确的口号喊了这么多年后,好莱坞乃至全球的亚裔演员与创作者们,是时候闪光了。
参考阅读(英文):
1. 好莱坞亚裔角色分析的文献
The Prevalence and Portrayal of Asian and Pacific Islanders across 1,300 Popular Films
https://assets.uscannenberg.org/docs/aii_aapi-representation-across-films-2021-05-18.pdf
2. 一篇简短介绍亚裔好莱坞奋斗史的文章
Uncovering The Complex History of Asian Representation in Hollywood
https://www.augustman.com/sg/culture/film-tv/complex-history-asian-representation-hollywood/
3. 关于黄柳霜生平的文章
ANNA MAY WONG: A FORGOTTEN HOLLYWOOD STORY
https://www.womensrepublic.net/anna-may-wong-a-forgotten-hollywood-story/#:~:text=When%20I%20die%2C%20my%20epitaph,.%E2%80%9D%20%2DAnna%20May%20Wong.
4. 关继威重回银幕的采访报道
Whatever happened to Short Round? Ke Huy Quan returns to the big screen
https://ew.com/movies/short-round-everything-everywhere-all-at-once-ke-huy-q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