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有一个像吉尔伯特修士那样的导师,应该十分幸福。尽管导演从来没有告诉观众,他这样杰出的人为什么退出骑士团。临别赠剑,胜过千言万语。In hoc signo vinces,“因此标记,汝当获胜”。典故出自米尔维安桥之战,大战前夜君士坦丁大帝梦见天空出现Chi Rho即基督的标记,于是令人将徽标涂于盾牌之上。最终,盾牌涂有基督标记的铁甲骑兵冲破了马克森提乌斯的禁卫军,君士坦丁得以进入罗马,正式成为第一名信奉基督教的皇帝。
建议此影评与电影天国王朝(Kingdom of Heaven)一起看,其实此影评中提到的很多人是在Kingdom of Heaven中出场的,结合着影评能更好地理解Kingdom of Heaven。Kingdom of Heaven要看导演剪切版的,当然,能把此影评看完的人看Kingdom of Heaven时肯定只看导演剪切版。。
同时,不厚道地链一篇自己Kingdom of Heaven的影评(纯历史,了解Kingdom of Heaven背景之用):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440993/
下面进入正题:
在电影的后半部分,Arn指挥的那次对萨拉丁军队的袭击,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被称为The Battle of Montgisard,当然指挥者不是Arn了。下面是对The Battle of Montgisard的翻译,原文来自wiki,译了半下午。。
背景 1177年,耶路撒冷王国面临继承人方面的危机。鲍德温四世患有麻风病,没有后代。他姐姐Sibylla[2] 的丈夫William of Montferrat病死,Sibylla成了寡妇却怀有遗腹子,王国的贵族试图为她再找个丈夫。此时,佛兰德斯伯爵阿尔萨斯的腓力前往圣城朝圣,他建议Sibylla嫁给他的一个封臣。但是以Baldwin of Ibelin[3] 为首的王国高等议事会成员担心腓力以此达到控制耶稣撒冷王国的目的,故回绝了腓力的请求。另外,腓力和鲍德温四世还打算联合拜占庭王国,经海路攻击埃及(即萨拉丁),但是该计划也无疾而终。腓力转道前往安条克公国。
同时,萨拉丁计划从埃及起兵攻击耶稣撒冷王国。据提尔的威廉所著,在获知萨拉丁的计划后,鲍德温四世带领约375名骑士试图前往阿斯卡隆加强防御,却被萨拉丁的一支分队阻截在那里;而据提尔的威廉所著,萨拉丁的军队有26000人。与鲍德温四世同行的还有1176年刚从Aleppo释放出来的Oultrejordain的领主Raynald of Chatillon[4]。Raynald是Saladin的死敌,由于当时鲍德温四世身患重病,无法亲自指挥,而Raynald代国王有效的统领着军队。此时军中还有圣殿骑士团的大团长Odo de St Amand,Baldwin of Ibelin,Baldwin of Ibelin的弟弟Balian[5],Reginald of Sidon,埃德萨伯国的Joscelin三世。另一支圣殿骑士团军队企图与国王在阿斯卡隆回合,却被围困在加沙。
后果 萨拉丁惟恐埃及与叙利亚附属之间的联盟关系遭到打击,四处宣传说基督教军队才是实际的失败者。鲍德温四世也同样作对自己有利的宣传:在蒙吉萨的战场上,他建造了一座纪念亚历山德里亚的圣凯瑟琳的本笃会修道院,因为11月25日是圣凯瑟琳的纪念日。但是,对耶路撒冷王国这一方,胜利也是建立在巨大伤亡的基础之上的。医院骑士团大团长Roger des Moulins[7],汇报说有1100人阵亡,750人受伤。
[1]鲍德温四世,即天国王朝中由Edward Norton饰演的国王Baldwin。 [2]Sibylla,即天国王朝中由Eva Green饰演的公主Sibylla。 [3]Baldwin of Ibelin。Balian of Ibelin的哥哥。天国王朝中Balian of Ibelin与Sibylla的爱情实际上是发生在Baldwin of Ibelin与Sibylla之间的。 [4]Raynald of Chatillon。即天国王朝中的Reynald de Chatillon,但是从他成功的指挥了耶稣撒冷王国军队来看,他并不像天国王朝中反映的那么鲁莽无知。 [5]Balian。即天国王朝中由奥兰多布鲁姆饰演的那个铁匠。但在实际历史中,Balian of Ibelin是Barisan of Ibelin(即天国王朝中由Liam Neeson饰演的Godfrey de Ibelin)的儿子。他也参加了哈丁战役, 并指挥了耶稣撒冷守城战。 [6]真十字架。根据基督教历史,真十字架是耶稣被钉死所在的那个十字架,是基督教的圣物。1187年哈丁战役真十字架被萨拉丁夺到后消失了,但在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十字军攻陷君士坦丁堡后,发现了一些真十字架的碎片。 [7]Roger des Moulins。此人参加了1187年的哈丁战役,并在该战役中战死。 [8]的黎波里伯国的雷蒙德三世。在鲍德温四世和鲍德温五世(即Sibylla的遗腹子)两任国王中担任摄政。
雖然是愛情片, 但是片的武戲也一樣精彩, 甚至可以說跟<<天朝王國>>媲美, 雖然沒有<<天朝王國>>裡面的大場面, 但是正因為沒有那麼宏大的特技, 給人感覺更真實, 更入戲. 文戲就不多說了, 女主角很漂亮, 男主角也帥. 男主角的設定, 成長和性格過度都很自然, 合理. 加上影片的場景, 語言很多元, 是甚麼話就說甚麼話, 感覺更加真實, 帶入感更強. 取景, 服裝, 建築, 化妝, 美術都很一流. 很好很強大.
很美的一部史詩愛情片, 希望大家都能跟我一樣體會到那種美.
最后的战役中被刺死的男孩应该还是个学徒,还不是真正的骑士,那个年代学徒总要跟着自己的师傅——骑士上战场,无论是经验还是技术都不如师傅,却常常要当炮灰。不过这里导演安排他死去,一是表现战斗的惨烈,二是代替男主角去死,可以说,如果不是他牺牲,男主角就得挂掉,这差不多是电影里的惯例了。
我一直比较喜欢圣殿骑士、也许历史上的圣殿骑士并不像电影中刻画得那么富有正义感,但是他们的的确确象征着一种伟大的为信仰而战的理想。
BTW,在《天朝王国》和《圣殿骑士》里,萨拉丁的形象都还算不错,这部的伏击战中,更有了曹操的感觉,讲信义,懂权术,总能在大局上获得优势。他输了这一场,就像曹操输了宛城一样,迟早要回来的。
总而言之,男女主角中没有任何一个死于非命,就意味着他们有机会回到一起,我深深地为他们感到高兴。
天国王朝作为好来乌作品有明显的普世和现代价值观取向——对十戒的批判性继承——通奸没问题不算犯罪,乱杀人就不行。人们不是把追求天上的财富,而是憧憬着在耶路撒冷建立一个muslim和Christian可以和平共处的人间天国(其实第一次十字军圣城屠城几十年后,耶路撒冷已经回复各教朝圣络绎不绝和贸易发达的景象).......
圣殿骑士起码有这几处完胜天国王朝:
1,宗教氛围。很真实的信仰状况。天国王朝人物打着天主教的幌子,但看得出来依然是没有宗教底蕴来做铺垫,当然,好来乌不需要太浓的宗教氛围——不然与普世价值观相悖。而Arn虽然是小说改编,但对信仰的表现相当到位。比如,主人公开场秒杀三人之后,没有耍帅,而是跪下祷告;再比如,蒙吉萨会战前所有的圣殿骑士都在一起祷告.......要知道,中世纪一个骑士在被册封前夜可是要通宵祷告的,对一个基督徒来说祷告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天国王朝则是把祷告的时间都省下来拍其他场景了。
2,中世纪骑士战斗方式:
Arn片头战斗很好地刻画了一个骑士“夹枪冲锋”的模式。要知道诺曼人把夹枪冲锋战术带给整个西欧人之后这可就是骑士的标准战斗模式了,骑士列队全速冲锋犹如排山倒海,“连巴比伦城墙都可以撞开”(安娜科目宁)。天国王朝里呢,完全没这个场景。在这里顺便鄙视下好来乌拍的所有古罗马背景的电影,要知道罗马军团可都是在战斗前扔标枪的(一人2支),这2轮标枪不但破甲而且对对方士气和肉体杀伤极大——电影里全没了,只剩清一色的大方盾和西班牙短剑。
3,Arn里婚前性行为被惩罚了,当然了,按圣经的原则这也算在奸淫的范畴里,天国王朝里巴里安这个所谓”完美骑士“和耶路撒冷公主——一个有夫之妇——通奸还自以为义,反正性已经很开放了,又是一个典型的好来乌式的”价值观穿越和强加“的做法。
当然天国王朝(当然是director cut)是部大片,也是我个人最喜欢的史诗片,音乐,画面,片头片尾中场,大气而肃穆。除了奥兰多这小子的气质完全不合适(你丫的还是去演特洛伊的2王子吧,你就是为帕里斯而生的,哈哈),不过我是把撒拉丁和鲍4当主人公来看的,所以完全没蛋疼的感觉。
PS: Arn的第2部完全是狗尾续貂,不值一评。起码应该比第一部少一颗星
他把脸转向西班牙。
他回想起件件往事:
回想起他所征服的地方,
回想起法兰西和他的族人,
回想起查理王,养育他的恩主
忍不住潸然泪下轻轻哀叹。
他还是忘不了这些往事;
他忏悔罪恶,请求上帝宽恕:
“天父啊,您从来不说假话,
您曾让圣拉萨尔死而复生,
您曾从狮口救出达尼埃尔,
拯救我的灵魂,让我避开一切厄运,
我此生所犯的罪将给我以灭顶之灾。”
他伸出右手,把手套献给上帝,
圣加百列用手接了过去。
罗兰用手臂支起垂下的头颅;
双手合一,走向他的黄泉。
上帝给他派去了二品天使,
以及危海中的圣米伽勒。
圣加百列与他们一同来临,
众人带着伯爵的灵魂上了天堂。”
-《罗兰之歌》
诞生于中世纪的北欧,成长于朴素而神圣的修道院,在家族纷争与腥风血雨中变的成熟,在尔虞我诈中见识了爱情,以忏悔罪恶之心走向圣地,最终成为一名伟大的骑士。
这是一个精彩而富有传奇性质的故事。在这里,我们看到一个真实的黑暗中世纪。封建贵族互相内战,家族恩怨纷纷扰扰,教会的虚伪极端,因妒恨而生的悲剧时刻上演。幸好在这黑暗之中,仍有信仰之光。昏暗的修道院,闪烁着善,美与虔诚。鹅毛笔留下的一行行拉丁文,透露着智慧;庭院内的剑击声与马蹄响,充满了勇气。
能有一个像吉尔伯特修士那样的导师,应该十分幸福。尽管导演从来没有告诉观众,他这样杰出的人为什么退出骑士团。临别赠剑,胜过千言万语。In hoc signo vinces,“因此标记,汝当获胜”。典故出自米尔维安桥之战,大战前夜君士坦丁大帝梦见天空出现Chi Rho即基督的标记,于是令人将徽标涂于盾牌之上。最终,盾牌涂有基督标记的铁甲骑兵冲破了马克森提乌斯的禁卫军,君士坦丁得以进入罗马,正式成为第一名信奉基督教的皇帝。
影片的后半部剧情进展过快,有些不连贯。许多事情并未交待清楚。主角的最后一战,蒙吉萨尔,是圣殿骑士团史最为光辉的一战。历史上,身患不治之症的幼主鲍德温四世亲率375名耶路撒冷王国骑士,连同80名圣殿骑士,对萨拉丁的3万大军发动突袭。是役,圣殿骑士团大团长,圣阿芒的奥多领导80名圣殿骑士在真十字架下向萨拉丁的亲卫队发起冲锋,撒拉逊人伤亡惨重,萨拉丁本人不得不向埃及方向落荒而逃,差点渴死于大漠。电影这一战表现的太过短暂,毕竟本片预算有限,所以令人有些意犹未尽。然而十字军骑士冲锋的气势却表现出来了。主角最后很有可能从圣地回到了故乡,尽管导演对此没有明示。至于其余那些战死在圣地,永远无法返乡的十字军,“愿上帝保佑他们的灵魂”。
同时,不厚道地链一篇自己Kingdom of Heaven的影评(纯历史,了解Kingdom of Heaven背景之用):
http://movie.douban.com/review/1440993/
下面进入正题:
在电影的后半部分,Arn指挥的那次对萨拉丁军队的袭击,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被称为The Battle of Montgisard,当然指挥者不是Arn了。下面是对The Battle of Montgisard的翻译,原文来自wiki,译了半下午。。
http://en.wikipedia.org/wiki/Battle_of_Montgisard
蒙吉萨战役爆发于1177年11月25日,交战双方为耶路撒冷王国和萨拉丁。当时16岁的耶路撒冷王国国王鲍德温四世[1] 饱受麻风病的折磨,却领导基督教军队以少胜多击败了萨拉丁,伊斯兰一方损失巨大,仅有小部分得以逃脱。
力量对比
耶路撒冷王国军队:375名骑士,80名圣殿骑士,几千名步兵
萨拉丁:约30000人
背景
1177年,耶路撒冷王国面临继承人方面的危机。鲍德温四世患有麻风病,没有后代。他姐姐Sibylla[2] 的丈夫William of Montferrat病死,Sibylla成了寡妇却怀有遗腹子,王国的贵族试图为她再找个丈夫。此时,佛兰德斯伯爵阿尔萨斯的腓力前往圣城朝圣,他建议Sibylla嫁给他的一个封臣。但是以Baldwin of Ibelin[3] 为首的王国高等议事会成员担心腓力以此达到控制耶稣撒冷王国的目的,故回绝了腓力的请求。另外,腓力和鲍德温四世还打算联合拜占庭王国,经海路攻击埃及(即萨拉丁),但是该计划也无疾而终。腓力转道前往安条克公国。
同时,萨拉丁计划从埃及起兵攻击耶稣撒冷王国。据提尔的威廉所著,在获知萨拉丁的计划后,鲍德温四世带领约375名骑士试图前往阿斯卡隆加强防御,却被萨拉丁的一支分队阻截在那里;而据提尔的威廉所著,萨拉丁的军队有26000人。与鲍德温四世同行的还有1176年刚从Aleppo释放出来的Oultrejordain的领主Raynald of Chatillon[4]。Raynald是Saladin的死敌,由于当时鲍德温四世身患重病,无法亲自指挥,而Raynald代国王有效的统领着军队。此时军中还有圣殿骑士团的大团长Odo de St Amand,Baldwin of Ibelin,Baldwin of Ibelin的弟弟Balian[5],Reginald of Sidon,埃德萨伯国的Joscelin三世。另一支圣殿骑士团军队企图与国王在阿斯卡隆回合,却被围困在加沙。
战役过程
萨拉丁认为鲍德温四世以这点兵力不敢追踪他,故仍按原计划向耶稣撒冷进军,并袭击了拉马拉,Lydda 和阿素夫。但是他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认为耶稣撒冷的军队构不成威胁,故将兵力分散在一个很大的区域内进行掠夺。但是萨拉丁并不知道,他派往堵截耶路撒冷王国军队的分队并未完成任务,鲍德温四世的部队和圣殿骑士团的部队正准备在萨拉丁到达耶路撒冷之前中途截击他的军队。
由国王领导的基督教军队,沿海岸线跟踪穆斯林军队,最终在靠近拉马拉的蒙吉萨追上了穆斯林军队,令萨拉丁大吃一惊。萨拉丁的军队在长途行军后十分困乏,编队混乱不堪,在慌乱中,匆忙编成几条阵线。此时基督教军队却一片寂静,鲍德温四世命令在阵前竖起圣物“真十字架”[6],国王被服侍下马,跪倒在十字架前,他向上帝祈祷胜利并鼓励他的军队。就在萨拉丁的军队匆匆准备好时,鲍德温已经率军开始冲锋。
耶路撒冷王国的军队迅速冲入匆忙准备好的穆斯林军队中,对对方造成巨大的伤亡。国王缠着为掩盖麻风病伤口的绷带,却处于战斗的最中央。而萨拉丁的军队很快就被击垮、四处溃散,却难以逃脱基督教军队的追击,萨拉丁仅靠一匹很有脚力的骆驼得以逃生。
鲍德温四世获得了巨大的胜利,他彻底摧毁了穆斯林入侵的军队,夺取了萨拉丁的辎重,还杀掉了萨拉丁的侄子,Taqi ad-Din的儿子Ahmad。
鲍德温四世一直追击到黄昏,然后回到了阿斯卡隆。在被大雨浇了整整十天,途中还被贝都因人袭击后,萨拉丁逃回了埃及。萨拉丁几乎损失了90%的兵力,还有他的马穆鲁克奴隶近卫骑兵,仅有10%的人跟他回到了埃及。
后果
萨拉丁惟恐埃及与叙利亚附属之间的联盟关系遭到打击,四处宣传说基督教军队才是实际的失败者。鲍德温四世也同样作对自己有利的宣传:在蒙吉萨的战场上,他建造了一座纪念亚历山德里亚的圣凯瑟琳的本笃会修道院,因为11月25日是圣凯瑟琳的纪念日。但是,对耶路撒冷王国这一方,胜利也是建立在巨大伤亡的基础之上的。医院骑士团大团长Roger des Moulins[7],汇报说有1100人阵亡,750人受伤。
同时,的黎波里伯国的雷蒙德三世[8] 和安条克公国的Bohemund三世与阿尔萨斯的腓力一道征伐叙利亚的Harim。对Harim的围困一直持续到1178年。而萨拉丁在蒙吉萨的失败使他无法帮叙利亚解除被围困的局面。相对的和平仅仅持续了一年,1179年萨拉丁又一次开始了对耶稣撒冷王国的进攻,并在该年的Marj Ayyun战役中获胜。蒙吉萨战役标志着耶稣撒冷王国与萨拉丁之间持续了十年的战争状态的开端,而萨拉丁的胜利在1187年的哈丁战役中达到了顶峰。就像坦能堡战役之于条顿骑士团一样,哈丁战役对圣殿骑士团而言是一个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1]鲍德温四世,即天国王朝中由Edward Norton饰演的国王Baldwin。
[2]Sibylla,即天国王朝中由Eva Green饰演的公主Sibylla。
[3]Baldwin of Ibelin。Balian of Ibelin的哥哥。天国王朝中Balian of Ibelin与Sibylla的爱情实际上是发生在Baldwin of Ibelin与Sibylla之间的。
[4]Raynald of Chatillon。即天国王朝中的Reynald de Chatillon,但是从他成功的指挥了耶稣撒冷王国军队来看,他并不像天国王朝中反映的那么鲁莽无知。
[5]Balian。即天国王朝中由奥兰多布鲁姆饰演的那个铁匠。但在实际历史中,Balian of Ibelin是Barisan of Ibelin(即天国王朝中由Liam Neeson饰演的Godfrey de Ibelin)的儿子。他也参加了哈丁战役, 并指挥了耶稣撒冷守城战。
[6]真十字架。根据基督教历史,真十字架是耶稣被钉死所在的那个十字架,是基督教的圣物。1187年哈丁战役真十字架被萨拉丁夺到后消失了,但在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十字军攻陷君士坦丁堡后,发现了一些真十字架的碎片。
[7]Roger des Moulins。此人参加了1187年的哈丁战役,并在该战役中战死。
[8]的黎波里伯国的雷蒙德三世。在鲍德温四世和鲍德温五世(即Sibylla的遗腹子)两任国王中担任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