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电影  »  爱情片  »  穷山恶水

穷山恶水  恶土 / 不毛之地 / 疯狂假期

94人已评分
很差
0.0

主演:马丁·辛茜茜·斯派塞克沃伦·奥茨

类型:剧情爱情惊悚犯罪导演:泰伦斯·马力克 状态:HD 年份:1973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豆瓣ID:1297422热度:38 ℃ 时间:2022-05-18 18:08:31

简介:详情  Holly(茜茜·斯派塞克 Sissy Spacek 饰)的母亲去世后,父亲带着她搬家到南达科塔的一个小镇。在那里,15岁的Holly认识了比她大10岁的混混Kit(马丁·辛 Martin Sheen饰)。两人很快成...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Holly(茜茜·斯派塞克 Sissy Spacek 饰)的母亲去世后,父亲带着她搬家到南达科塔的一个小镇。在那里,15岁的Holly认识了比她大10岁的混混Kit(马丁·辛 Martin Sheen饰)。两人很快成了恋人。Kit成天无所事事,打着零工,Holly的父亲十分反对他俩的交往。一天,Kit闯入Holly的家,打包好Holly的行李,想带上Holly远走高飞,遭到Holly父亲的制止。Kit开枪打死了Holly父亲。随后,Kit放了一把火烧了Holly家的房子,伪装成三个人都葬身火海的假象。Kit开着车载着Holly去到一个原始森林,两人过着原始人般的生活。但很快,有人发现了他们的踪迹。他杀死这些人之后,又带着Holly到处逃亡....
  • 头像
    CyberKnight电子骑士

    泰伦斯·马立克也许不那么在乎人,但从来没有一棵树是他不爱的。

    ——Stephanie Zacharek nn“我怎么也没有想到小镇街巷的事情最终会在蒙大拿州的穷山恶水上结束。”女主角霍利一开始的画外音就奠定了全片的基调。

    n看到泰伦斯•马立克的这部片子,你一定会马上联想起1967年的《邦尼和克莱德》,它们是如此相似,但又是如此不同——比如说,后者成为了一个时代的标志性作品,被不断地提及着;而《穷山恶水》则似乎像导演本人一样隐居了起来。

    n与《邦尼和克莱德》类似的,《穷山恶水》的灵感也来自一个血腥的真实故事:19岁的查尔斯•斯塔克韦瑟(Charles Starkweather)在1958年1月,与他14岁的女友卡罗尔•富盖特(Carol Fugate)一起疯狂地杀死了10个人。被捕后斯塔克韦瑟被处以死刑,而他的女友富盖特则被判处终身监禁。在马立克的镜头中,这样一个杀人、逃亡的故事被处理得几乎丝毫不带烟火气,甚至处处都洋溢着牧歌般的散漫甚至悠闲的气息,沉闷和抑郁之情却也在优美空旷的画面下四处流溢。

    n

    影片开始的时候,这不过是一出中西部的廉价青春剧:收垃圾的小伙子基特爱上了受父亲严厉管教的姑娘霍利,他们之间没有什么浪漫的情愫可言,不过是两人都太古怪太不合群而已。他们在美丽的树下约会,你几乎感受不到任何荷尔蒙在迷乱地冲撞,这对年纪太小的男女,就像是最初伊甸园中的亚当和夏娃,纯洁、自我,仅仅凭动物般的本能行事。于是当霍利的父亲成为了他们的阻碍时,基特自然而然地干掉了他,一把火烧了伊甸园,开始逃亡。

    n同样是一个反社会的故事,但《邦尼和克莱德》是热情的、行动的、与社会碰撞的;《穷山恶水》则是平静的、无目的的、背离社会的。两部片子同样以美国中西部为背景,主角同样带着纯真甚至顽皮的气息,如同是美国某种原始的、纯粹的自然动力呈现在了特别的人物身上。前者带着似乎先验的悲剧色彩,邦尼和克莱德就是那个时代的另类英雄——当他们面对一家农夫老小,很亲切自然的介绍说:“我叫邦尼,他是克莱德,我们是抢银行的”时,得到了对方赞美般的热烈回应。《穷山恶水》中的基特与霍利则冷漠而且充满孩子气,每次杀人都不过是个错误——他们对他人永远充满了一种小动物般的怀疑和警惕。在在远离人们的树屋里居住时,两人就像是亚当和夏娃——带着杀人的原罪,然而在自然中生活得如同单纯的动物。一旦与人们接触,无法预测无法控制的暴力就莫名袭来。

    n

    泰伦斯•马立克用了大量极具天才性的美丽镜头来描绘两人逃亡的过程,大远景、空镜头、缓慢地横移营造出空寂、至美甚至洪荒般的气氛,犹如天地之初,人类之始。他没有试图去解析人物的成因:弗洛伊德也好,大变动的时代背景也罢;同样的,他也没有呈现出一种对人物的热心或者辩护的态度(在这一点上,受本片影响的《真实的罗曼史》等作品则颇有不如)。整个电影自然得如同动物世界,荒诞得也正如动物世界。于是我们看到,结尾处基特被带上车时,一个老警察夸奖他真是个可爱有礼貌的孩子,众多的警察与其说在看护不如说在为他送行……

    n

    茜茜·斯帕塞克和马丁·西恩在本片中的表演非常精彩,带着种漫不经心地恍惚。都说那时的马丁·西恩有点像詹姆斯·迪恩,其实完全不需要这样的比附——詹姆斯•迪恩是叛逆的偶像,而在本片中,茜茜·斯帕塞克和马丁·西恩更像是在自己的王国里流浪的亚当和夏娃,最初与最后的人。nn

  • 头像
    Tertius

    《穷山恶水》(Badlands, 1973)是泰伦斯·马力克(Terrence Malick)的导演处女作,以其独特的视觉风格和深刻的哲学探索在电影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讲述了一对年轻恋人基特·卡鲁瑟斯(马丁·辛饰)和霍莉(茜茜·斯派塞克饰)的故事,他们在美国南达科他州的荒凉平原上开始了一段逃亡旅程,尽管影片完成于1970年代,但是它讲述的实际上是一个1959年的故事(它大致改编自 1958 年查尔斯·斯塔克威瑟 (Charles Starkweather) 和他的女友卡里尔·安·福盖特 (Caril Ann Fugate) 发生的现实生活中的谋杀案)。基特是一个魅力四射但心智不成熟的年轻男子,他只有二十五六岁,在社会底层挣扎,似乎有点多动症,渴望通过违背社会规范来证明自己的存在。霍莉是一个天真的十五岁少女,受到父亲的压制(她母亲在霍莉小时候死于肺炎),对基特的叛逆精神感到深深的吸引——当霍莉和她的父亲从德克萨斯州搬到基特居住的小镇南达科他州的杜普利堡时,两人相遇了。他们慢慢地坠入爱河,她不能告诉她的父亲,因为他们的年龄差距和基特来自错误的阶级(霍莉曾说他像是一个垃圾工)。当基特试图带走霍莉时,他一时冲动,开枪打死了她的父亲,在让最初的情绪稳定下来后,霍莉决定自愿和基特一起去,他们试图让这看起来像是他们在一场火灾中自杀。但是他们很快发现他们的计划没有成功,因为有人悬赏要他们的脑袋。他们的旅程充满了暴力和死亡,却也展现了一种变态扭曲的浪漫和对自由的渴望。

    在分析《穷山恶水》中的暴力行为及其对人物心理的影响时,可以看出导演泰伦斯·马力克并没有简单地将暴力作为故事的驱动力,而是深入探讨了其背后更为复杂的心理和社会原因。影片中的暴力行为显得随意且无目的,但并非无的放矢,而是深刻地揭示了人类在极端压力下的微观心理变化和行为反应。霍莉的角色发展尤为引人注目,随着基特·卡鲁瑟斯杀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不受控制,从被动杀人走向主动且毫无顾忌地对人进行伤害,她从一个被动接受命运的少女逐渐变成了一个对自己命运和社会良知有所认知和反思的个体。马力克通过霍莉的内心独白,展现了她如何从对家人的依赖中逐渐解脱,但这种解脱把她推向了一个与江湖混混一起走上逃亡之旅的深渊。这里面掺杂着一定的青春时期的朦胧爱情,也有《无因的反叛》这样的影片所展示的反叛与解脱感,同时还有一种“纯真的邪恶”。

    《穷山恶水》的视觉风格具有明显的马力克特色,它将自然风光与人物的内心世界巧妙地结合起来,用镜头捕捉荒原的苍凉之美和人物的孤独感,把暴力、血腥、残酷的事件和田园诗般的风景与地平线结合起来,从而创造了半神话—半童话色彩的犯罪故事。电影中的摄影(由特克斯·哈尔逊负责)简洁而富有诗意,强调了人物与环境的和谐共存,赋予一个直白的犯罪故事以“无辜”的视觉特征。据称,这与美国画家马克斯菲尔德·帕里什(Maxfield Parrish)的作品有着深刻的联系。帕里什活跃于20世纪初期,作品常常描绘梦幻般的风景和神话中的场景,具有高度的识别性,特别是那些具有明亮、饱和色彩和唯美主义风格的作品,这极大地影响了后来的美术和插画。尤其是他对光的捕捉和使用深蓝和金色调来营造梦幻般的场景,马力克在《穷山恶水》中使用了类似的光线处理,尤其是在电影的黄昏和日出场景中,使用温暖的金色光芒强调场景的超现实和梦幻感。帕里什也常常展示理想化的自然景观,如宁静的湖泊、宏伟的山脉和广阔的天空,《穷山恶水》中的广阔天空和荒原景观,以及电影中的场景布局,确实与帕里什的画作有着相似的旨趣。马力克的作品常常被描述为视觉上的诗,其中自然界不仅是背景,更是故事的一个活跃参与者,无论是英文片名的“badlands”还是中文片名的“穷山恶水”或“不毛之地”“恶土”,却都逆向地把他们公路旅途上所见到的如画风格命名为邪恶的、穷途末路的景观,这也表明作为逃亡者的主人公和他们所置身的风景之间的心理互动。尽管泰伦斯·马力克密切关注时代的细节,他却不希望这些细节主导整个画面。他曾表示:“我试图将20世纪50年代的风格保持在最低限度。怀旧是一种强烈的感觉,它有可能淹没一切。我希望这部电影像童话一样,超越时间的束缚。”[[[] Walker, Beverly (Spring 1973). "Malick on Badlands" . Sight and Sound.]]这也验证了我的一个判断,即尽管影片是基于一个1958年的真实新闻事件,但是导演想做一个完全不同的讲述,以解释杀人越货这种反社会的行为背后的神话因素——“麻木不仁到了极点,以至于他把用来射杀人的枪视为一种排忧解难的魔杖。”[[[] Canby, Vincent (October 15, 1973). "Malick's Impressive 'Badlands' Screened at Festival". The New York Times. ]]我们需要关注到,导演在开始构思这部影片时,也才27岁(1970 年,马利克27岁时,在一次公路旅行中开始创作剧本)。因此,他想要把他的主要角色基特和霍莉塑造成一种对于自己的犯罪“不自知”并超出了传统解释框架的新类型,让他们甚至觉得自己仿佛是“活在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因为“像《金银岛》这样的儿童读物经常充满暴力。”他希望通过童话般的基调“减轻暴力的尖锐感,同时保留其梦幻般的特质。”[[[] Walker, Beverly (Spring 1973). "Malick on Badlands" . Sight and Sound.]]可以说导演成功地做到了。马丁·辛和茜茜·斯派塞克精彩地塑造了这个时代自私、残忍,甚至可能有精神疾病的年轻人形象,但他们同时又是无辜的,是为了逃避父权的限制而在公路上展开自己的世外桃源生活的普通人,在这个意义上,这部电影不应该被视为《邦妮与克莱德》的姊妹篇,而是一部批判性更强的作品,相比“无因的反叛”,他们反而更清楚地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他们的反叛也有相对明显的理由。它没有那么松散和昂扬,其喜剧元素中带有冷酷的讽刺,暴力表现也更为干练和无情。当它在1973年完成时,对这部电影的大多数初期评论都是负面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在影评人中的声誉不断提高,甚至被普遍认为是美国最引人注目的故事片之一。

    《穷山恶水》通过其角色的阶级背景和行为选择,提出了对美国梦的深刻批判。影片揭示了社会边缘人物如何被迫走上反社会的道路,以及这一过程中潜在的阶级冲突,比如他们路过了富人的别墅,在他们的屋子中短暂地“鸠占鹊巢”,无疑暗讽了美国社会财富分配中的差距问题。(据说,原定扮演按富翁门铃的建筑师的演员没有出现,所以泰伦斯·马利克自己扮演了这个角色。)基特的角色显得天真、纯朴、率性而为,尽管他杀人越货,愤世嫉俗,缺乏同情心,但是在影片的视觉童话中,他被塑造为一个反叛的英雄,这无疑体现了六十年代反文化运动的精神遗产,尤其突出的是詹姆斯·迪恩的影响,尤其是迪恩在《无因的反抗》(Rebel Without a Cause)中的表现,基特被描述为魅力四射但又孤独无奈的青年,这与詹姆斯·迪恩在1950年代美国青年文化中的偶像形象非常相似。所以影片最后一句的台词中,基特被俘获,他身边的警察说,他很有个性,这一点还挺像詹姆斯·迪恩的,而他似乎默认了他们的评价,并对此感到欣欣然。而他和霍莉以情侣关系双双亡命天涯的故事,又和六十年代经典影片《邦妮与克莱德》(Bonnie and Clyde)的男女主人公形象不谋而合。正是这种形象上的越界和对传统恶棍的“天使”化的处理,使影片隐含的阶级矛盾和社会问题也能以较为轻松的方式被观众接受。

    马力克的非线性叙事结构和对自然环境的哲学反思开启了美国电影中的一个新纪元,对后来的独立电影制作人和视觉艺术家产生了深远影响。将《穷山恶水》与马力克的其他作品(如《生命之树》)进行比较,可以看出马力克在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内心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冲突等方面有着一贯的风格和主题,尽管其处女作仍然在叙事上可以被归类为一部公路片和成长电影,他们驾车穿越美国中西部的多个州,包括路途中的逃亡、自我发现以及对自由的探索。公路旅行不仅是物理上的逃离,也是心理上的逃避现实和摆脱社会规范的方式,某种意义上,他们也与公开的社会制度短暂地“决裂”了。它在电影中具有罕见的抒情性,塑造了具有超验性质的时刻.....他们脱离了文明,他们知道绞索正在收紧,他们已经离开了道路,穿过荒原。你可以听到茜茜·斯派塞克讲述各种故事,她正在谈论访问遥远的地方。与其他当代导演的作品相比,如昆汀·塔伦蒂诺的《低俗小说》和大卫·林奇的《蓝丝绒》,《穷山恶水》在叙事和视觉风格上展现了更多的内敛和深沉,对人性的探索也更为细腻和深入。

  • 头像
    牛奶眼修理工

    没有官方原声,从外网搜集整理了一下做了个歌单,比spotify那个全一点,Carl Orff那张Musica Poetica是核心,Satie那几首可能和电影里版本不同,但曲子基本一致

    分享撸拉牛肉的歌单《Badlands(1973) OST电影《穷山恶水》原声》http://music.163.com/playlist/3139694228/97411230/?userid=97411230 (@网易云音乐)

  • 头像
    1984年春

    射杀仓库老板拿走他的风干羊头n少女雀斑丛生的脸上有天真笑容n住在半空中抬头是宇宙n流星却不刺穿你们的喉n听风浅浅低吟你们来到唐朝盛世n梦中你爱上东方女人因为你的马子太瘦n日出晴天你在棕榈叶上读起新闻n阳光下放起西班牙舞曲飘来肥皂气息n野人游乐园好过城市屠宰场n你在电椅上死去伴随看客唏嘘n警察们爱上了你 你是新的詹姆斯迪恩

  • 头像
    woodyfalchion
    #穷山恶水#(Badlands,1973)可能是七十年代最重要的美国电影之一。不看最后的演职员表猜不出来这竟是Terrence Malick的作品,还号称是【公民凯恩】以来最伟大的导演处女作。电影根据真实事件改编,难免会被拿来与【邦尼与克莱德】作比较,感觉还直接启发了后来的【天生杀人狂】,甚至【末路狂花】。影片表达导演最才华横溢之处在于,以一个15岁少女漫不经心的画外音,及真挚温馨甚有童趣的配乐,讲述了一个野蛮残忍而狰狞的故事,用极其现代的手法带出存在主义哲学的命题。影片对待生命的态度难免会惹起争议,但正是这份敢于走在风口浪尖的坚持和勇气极好地契合了主题,质疑当代美国人的身份和生命。Martin Sheen和Sissy Spacek的表演都超级精彩,前者明显模仿James Dean的造型让人想到凯鲁亚克笔下跨掉的一代,后者毫无表情和眼神的空洞茫然又正是存在主义最佳的表达,对抗虚无,他们狂奔,杀人,再狂奔,却始终敌不过孤独和无奈。影片广袤的镜头和讲究的摄影依稀可见马力克日后风格的端倪,还有他对广博土地,对自然和生物无限深情的爱。公路电影很难把握,弄不好就像韩寒那样成为公路段子集合。本片故事感不强,形散神不散,全靠演员出色的表演,独特的画外音和配乐使镜头故事与思想内在高度统一,不多的对白已多少透露出导演日后哲学诗人的味道。★★★★☆
本网站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即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1-2025  合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