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电影  »  剧情片  »  边缘日记

边缘日记  赤子本色(台) / 篮球日记

794人已评分
很差
0.0

主演: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洛南·布雷科玛丽琳·索科尔詹姆斯·马迪欧帕特里克·麦克高马克·沃尔伯格罗伊·库珀维森特·帕斯托雷布鲁诺·柯比JimmyPapirisNickGaetani亚历山大·卓别林本·乔琴森乔什·莫斯特尔朱丽叶特·刘易斯

类型:剧情传记犯罪运动导演:斯科特·卡尔维特 状态:HD 年份:1995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豆瓣ID:1292585热度:1 ℃ 时间:2024-06-11 19:35:34

简介:详情  吉姆(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Leonardo DiCaprio 饰)是一所天主教学校的高中生,同时他也是纽约最棒的高中球队中的一员。他与球队另外三名球员整天厮混在一起,逃课,嗑药,偷窃,斗殴,他们的青春在纽约街头肆意...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吉姆(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Leonardo DiCaprio 饰)是一所天主教学校的高中生,同时他也是纽约最棒的高中球队中的一员。他与球队另外三名球员整天厮混在一起,逃课,嗑药,偷窃,斗殴,他们的青春在纽约街头肆意挥霍。吉姆把自己的生活都记录在“篮球日记”里。随后,吉姆最好的朋友鲍比因白血病而死去,此事给吉姆极大的打击  因为纽琼的一个“惊喜”,吉姆开始接触迷幻药,不久他就沉溺于毒品中。与母亲的缺乏交流,学校教父简单粗暴的教育,球队教练的性骚扰,这一切都让吉姆在自暴自弃中越陷越深。每一次毒瘾发作,他们都会用尽手段搞来买毒品的钱,吉姆跌入堕落的深渊……  本片根据作家兼音乐家吉姆·卡罗的自传体小说改编。
  • 头像
    何宝荣

    01梗概

    《边缘日记》改编自作家兼音乐家吉姆.卡罗的自传体小说《篮球日记》,讲述了街头少年JIM迷茫,堕落,沉沦最终觉悟的青春历程。

    n JIM出生于美国街区,是一名高中生,同时也是当地的明星球员,他和其他三名队员整日厮混在一起,逃课,盗窃,斗殴,在纽约街头肆意挥霍青春,JIM的梦想是成为NBA球员和诗歌作家,他把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思考都记录在他的日记上。直到队友纽琼为他准备了一个惊喜,他接触到了药品,并对毒品上瘾,这时他从小最好的朋友去世,给了他沉重的打击,他更加沉溺毒品。

    与母亲的缺乏沟通,学校教父简单粗暴的教育,球队教练的性骚扰都将JIM推向堕落沉沦的深渊,他和两个队友退学离家加入街头的吸毒群体,为了搞到毒品用尽手段,最终在走投无路回家向母亲要钱时被母亲送进监狱,通过自我反省和黑人雷吉的帮助获得新生。

    02 少年JIM

    n 在我看来,这部电影不仅仅在讲JIM,通过JIM最后的自白,我更倾向于这是一部街区电影,JIM也只是街区少年的一个缩影,而这些放纵自我、挥霍青春的少年是街区文化下的产物,只不过JIM要更幸运一些。JIM的幸运在于他对文字的信仰,我这样说太过于肤浅了,但是一个对文字对诗歌有信仰的人,内心必然不是凶恶冷漠粗俗的。

    n 虽然生活在犯罪、滥交和毒品泛滥的街区,但是他善良明理有底线,会在队友说朋友妈妈是妓女的时候骂他混蛋;会在队友吹牛能以一挡十的时候,清醒的承认自己打不过对手;会去看望长久生病住院的朋友,带朋友出门兜风;虽然对性充满好奇,但是在面对吸毒妓女引诱的时候洁身自好保持底线。

    n 他有自己的骄傲和信仰,会像猎豹一样打球想着成为NBA球员,会仔细认真地体会和记录自己的生活,立志出书;他敏感纯洁的体会自己的每一点感受,会写“小孩子在玩弹弓,弹珠打到太阳,落下光芒万丈,我只想纯洁下去”这样的诗句。

    《边缘日记》

    n 他待人平等温柔,不和别人一样歧视黑人雷吉并且肯定对方的篮球技术;他会和性格强硬的妈妈好好沟通,给妈妈goodbye kiss;他会在女生求爱的时候害羞,寻求女生的意见。

    n 他虽然叛逆霍乱,但是骨子里却异常的温顺有度。

    03 迷茫

    我一直对他保有着信心,我想他一定会有光明的未来,成为一个很有人格魅力的人,哪怕这个时候他吸毒已经无法回头了。

    他不像其他吸毒的朋友一样,他还是有自己的标准,可以抢钱但是绝对不能打老人,可以吸毒但是绝对不能为了钱出卖自己的身体给教练。

    他想停下了,他在日记里写道。他打开心扉向妈妈沟通,努力地表达自己地状况,说我们真的应该经常好好聊聊天,但是回答他的是妈妈一如既往的“我警告你”“你不能这样下去”。

    《边缘日记》

    他去向教父忏悔了,开始他并不愿意去,因为觉得做了很多自己都无法面对和原谅自己的事情,当他虔诚的说出自己的过错和迷茫,向教父控诉朋友死亡的不公,期望从教父这里得到一些帮助和引导,教父只是不耐的关上了门把他没说完的话隔绝在外。

    《边缘日记》

    他一直没有放弃沟通,甚至是虔诚的坦诚的认真的在向外界那些应该值得信任的人寻求帮助。但是妈妈和上帝都关上了门。就像片头的独白,我八岁的时候,邀请上帝来我家看球赛,和他做朋友,但是他没有来。

    他诚然以八岁的纯真对话这个世界,希望得到帮助,但是这次也没有人来。

    04 堕落

    n 终于他因为打比赛的时候吸毒被学校开除了。

    他也不想这样的,他的朋友只是说“太糟糕了,毒品被没收了”但是他不一样,他会说“难以相信,我被学校开除了,再也不能打篮球了”。这个时候他也没有放弃自己,只要谁能救救他就好了。但是回到家里等着他的还是妈妈强硬的命令和警告,妈妈让他离开家里,他也就离开家里了。妈妈固然是爱他的,不然不会那么歇斯底里的责骂他,但是在街区这个地方并不是人人都像JIM一样善于沟通和爱的,可能因为是单亲家庭,妈妈不得不变得外强中干,只会寄希望于上帝,这并不全然是妈妈的错。向上求助无门好像也只能堕落下去了,于是他把冠军的奖杯扔进垃圾桶了,内心依然期望着爱,想着在世界的某个地方还是会有人爱他的。

    《边缘日记》

    n 于是他来到了并不正确的朋友身边寻找归属,成为街区吸毒大众的一员。世界变得阴暗逼仄混乱单一,他游走在罪犯和吸毒者之间,为了吸毒而搞钱,为了搞钱而犯罪,犯了罪被警察追赶,被吸毒者找麻烦,排列组合,循环往复,至死不休。

    距离那个写诗歌的篮球少年好像过了好多年,再也没有篮球,纽约的蓝天,放肆的奔跑,清新的碳酸饮料。

    人适应一种生活是很快的,然后生活会不会就这样下去,这谁也不知道。

    当他看到以前的队友纽崔出现在电视上成为全美高中联赛的冠军,获得了大学的奖学金,他还是在乎的,可能是后悔,可能是痛苦或者怀念,他想回到那个自己发光的黄金时代,他想回去看看他妈妈。最后他也只是远远的看了看他妈妈,可能是因为不想让妈妈看到自己现在的样子,也可能是因为赌气说过再也不会回来了。

    再一次,他想过回头,最终还是没有回头。

    05 沉沦

    n 终于他遇到了关心他的人,和他之前打过球的黑人雷吉,雷吉帮助他戒毒,给予他支持。

    但是在雷吉出门以后他的毒瘾发作,偷了雷吉的钱回到街头复吸。这个时候他的心里还有自己的本性,会因为不得已抛弃同伴感到抱歉、因为纽琼夺冠有所触动、拒绝出卖肉体。nn我之前一直在想为什么后来他堕落的那么彻底,现在可能有了答案。n

    n雷吉是唯一真正在乎他并且为他倾注心力的人,但是他还是偷了钱去复吸。他的自白说:“我是孤独的,每个人都孤独。谁会在终点等我,在这些美好旅途中,这是糟糕的一次。”

    《边缘日记》

    吸毒是糟糕的,偷了雷吉的钱更是糟糕的。nn 他一方面渴望爱,但是因为毒瘾又拒绝了这爱,只能自我安慰说我们都是孤独的,以减轻自己的负罪感,内心依旧是巨大的情感空洞。这次他不再像离开家时说世界上有人会爱我,而是问有没有这样的人。从这个时候,他彻底迷失,放弃自己。nn 而后他为了毒品出卖自己的肉体,那个时候他是崩溃的,任由自己被毁坏被撕碎。他好像清醒的被定在那里了,痛苦地无可挽回地接受着一种注定毁灭的命运,不得不沉沦下去,也不敢醒过来。

    06 觉醒

    当同伙米奇开枪杀了毒贩,他的理智和底线终于被拉回。伴随着不知所措的脆弱,对安全温暖的需要,他回到了家里求助妈妈。开始可能真的想要找妈妈要钱出城躲祸,最后也变成了想要钱吸毒的借口。妈妈在给他钱还是报警的痛苦和纠结下选择了报警,将他送进监狱。nn 在监狱里,他开始看自己的生活日记,回顾之前的人生,思考自己想要什么,思考着自己如果有教父教母就好了。出狱以后他拒绝了同伙佩佩的邀请,回归生活,将自己的经历分享给别人。

    《边缘日记》

    07 那些少年

    虽然JIM经历了这么多,我还是想说他是幸运的。nn 他有自身根本上的温良明理,自我追求和反思精神,他没有一刻完全的放弃了自己,放弃日记创作;他遇到了雷吉,他被他妈妈送进了监狱。相比之下他的其他两个朋友——真真正正的普遍街区大众少年,米奇没有自己的信仰,对待生活囫囵吞枣,思想简单,没有底线。佩佩虽然心地善良,但是妈妈自身就是妓女,伴随着软弱,随波逐流。最终,米奇因为杀人坐牢,佩佩还游荡在街头。

    n 其实让我们看看这上一代人,哪怕是剧里最正面的黑人雷吉也走错过路。这些街区少年的青春仿佛是一个不断轮回上演的剧场,大多数走向一种必然。nn 电影运用了很多的对比,JIM吸毒前后对妓女和对出卖身体的态度,JIM和身边朋友为人处世的对比等等,这些都很容易解释和理解。但是一个对比深深触动了我,那就是在纽琼吸引JIM吸毒的时候,那对富家姐妹对JIM亲昵美好的态度,我想这对JIM来说就像一个玫瑰色的梦。在JIM染上毒瘾后回去找那对姐妹,她们表示不认识JIM,并且之前用的名字也是假的。此时我想我和JIM都明白了,这一切对富家子弟来说不过是一场游戏,只有自己被葬送了。这也就是JIM最后独白的来源。

    《边缘日记》

    他明白了街区和上层之间的壁垒,明白了自己人生路上引路人的缺失。明白了造成自己如此人生的原因,最后黑人出现在剧场,我猜想他成为了JIM的教父,幸而他找到了解救自己的方法。nnn 解救之法或许在于,在黎明之前保持希望,不要放弃自己,保持清醒努力向上,不要放弃求助,积极的接受别人的帮助。nn 本书的作者后来实现了理想成为了作家和音乐家。不管是不是街区少年,陷入黑暗的你也不要放弃,生命或深或浅,请放心的醒来前进吧。

    《边缘日记》

  • 头像
    淼淼鱼
    片子是吸毒题材的人物传记改编,记录了青春期少年的迷茫、叛逆、成长的痛苦,本片的男主人公Jim,16岁单亲家庭的少年,酷爱篮球,写作,小说,诗,还有对性的迷恋好奇,跟着伙伴们逃课肆无忌惮的玩乐,跟女孩子过夜,大概是第一次的原因,会要求把灯关了。
    Jim心地善良,伙伴嘲笑同伴的母亲在街头拉客,他会鄙视伙伴是个混蛋,最好朋友患病,让Jim十分痛苦,去医院看望朋友,看着骨瘦如材的好友,难过,好友去世以后,内心的痛苦,面对人生的不确定和无法把握的飘忽,Jim利用教堂告解的机会,想向牧师倾诉,被果断拒绝,这所有的缺失,使Jim沉溺毒品,走上了痛苦不堪,撕心裂肺的黑色死路。

    从题材上看,片子本身并不标新立异,导演拍摄也算中规中矩,剧中吸毒少年们为了搞到吸毒的钱。打劫,偷车,什么事都干。
    但我现在要说的是,这些都不是这个电影最耀眼的,最耀眼的就是Leo,这个当年的美少年在青涩时期的力作。

    Leo在本片中光芒四射,以神一般的演技撑起了整部电影,从吸毒前的叛逆纯真到吸毒的不可自拔,到毒瘾发作被折磨的面目狰狞,撕心裂肺,一个青春期少年的另类成长之路,Leo的演绎,能把观众完全带到电影所力图表现的氛围之内,这个就要完全依靠演员的功力,Leo向世人证明自己从来都是演技派。
    如果没有Leo,这部电影不会这么好看。
    通过此片也发现,Leo很擅长这类边缘角色,弱智的,吸毒的,情绪颠簸,抑郁神经质,歇斯底里,Leo跟他们丝丝入扣,天生的演员。
  • 头像
    蓝麦田
    看完就想起刺猬这首歌的这几句了

    不要去习惯谁 叛逆就不要后悔
    不要去埋怨谁 尽管没人能体会
    不要去习惯谁 叛逆就不要后退
    不要去埋怨谁 再后悔也无所谓
    也许青春就是残酷的啊

    Jim一次次的鼻青脸肿
    他离开学校后叼着烟的满脸迷茫
    他戒毒时的痛苦扭曲

    这些都令人难受 但真正让人感到心疼的
    是他在Reggie家镜子里看到自己的那张沧桑堕落同时写满孤独的脸
    是他在酒吧的电视里看到曾经的玩伴打全美高中联赛时的眼神
    是在紧闭的家门后的声嘶力竭的哭喊
    i will be a good boy
    i will be a good boy
    每一段叛逆混乱的青春背后 藏着的都是一张孩子般单纯的脸吧

    奖杯被丢进垃圾桶 但你以为你能那么轻易的就忘掉从前 放弃那些汗水闪耀的梦吗
    你太习惯故作坚强 年轻时 我们可以不停高估自己 fuck everything
    但只限于说说而已
    一旦你试图把现实往你希望的方向改变一点点 你就可能走上与一切背道而驰的道路
    与家人 与社会
    总有一天 也会与那些一起嗑药一起打架一起放荡
    一 起 打 篮 球 的 朋友们
    也就真的再也无法回头了
    事情总是朝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向进行
    似乎只是一觉醒来 就猛然发现一切都无法挽回
    我们就再也回不到从前

    Jim不想在糖果店丢下醉倒的同伴
    不想让卖假货的毒品贩死掉
    不想离开篮球
    但最后留给自己的总是一脸的茫然无措和一声嘶哑的No
    所以 真的别再无法控制自己的年龄随心所欲
    现实真的是会回击的
    这让我们这些旁人看了都会特别心疼


    年轻时候的leo太妙了
    个人总结是
    罗密欧与朱丽叶 致命快感里的leo最帅
    全蚀狂爱 篮球日记 恋恋情深里的他最精彩
  • 头像
    尼玛

    一个流氓男孩细腻私密的路程。他演得真好。哭的时候那么难过,那么难过。妈妈不忍心差点拿钱给儿子,忍着泪水拽着钱,又边打电话给警察。一个母亲该下多大的决心,才能把自己的儿子送进监狱啊。。。 日记的习惯真好。我有半年没动日记本子了,半年了。。。这个习惯已经被我丢了。 我喜欢这段:我喜欢这样,把脚放在发软的沥青上,微风吹过你的身体,特别是胯下。在星空下光着身子感觉很强大,整个城市的人都穿戴整齐。车水马龙,穿梭在你的指缝间。这个时候我什么都不想,尤其是以往在家里冒出的性幻想。有我的裸体和星星喘息着,很美好。年轻的时候时间过得真的很快。还有最后一小段关于毒品在各层不同人身上的不同影响

  • 头像
    玛丽莲孙女士
            疯狂的代价究竟是什么?是金斯堡那《嚎叫》中“我看见这一代最杰出的头脑毁于疯狂。”对于我这样沉浸在中庸之学明明德的人来讲,那疯狂的一切只存在书本之上、图片之间,隔岸观火隔空打穴的无痛无痒,那疯狂才真的意味着是疯狂,因为风马牛不相及得找不到任何共同之处,只好暗自垂叹,如果我有个性,世界将会怎样?
            
            青春总是被冠以叛逆,但往往叛逆并不足道,因为叛逆并不属于青春,中年甚至老年的叛逆更胜过青春,所以青春是扛着一面反抗的大旗,在那里招摇撞骗得想让人人都知道,这是他妈地青春,青春就该这样的疯狂地去反抗,管他是不是正确的,或者不是正确的,因为只有在自己的眼中成立的,那才是正确的。这张莱昂纳多的海报,我看了许多年,但从来没有想过要找来这部电影,直到最近时光网的一友人写了篇“男色尊荣欧美男星演技变化史——莱昂纳多”,我才意识到,我怎么都无法绕过这部电影。
            
            青春最残酷的不是青春本身,而是自以为可以控制好一切,不失去自我又能让世界围绕着自己运转,似乎一切都是可能的,没有限度没有底线没有局限,一切看上去都需要我们去拯救,一呼百应的英雄式的历史是可以重演的。往往,这是最残酷的。
            
            电影开篇,1995年时的莱昂纳多,一如记忆中的抑郁、碎裂的自由、天真无邪与邪气满溢的双眼便如同后期的罗密欧般出场,那一刻,我如同穿进了时光隧道,重回了那个带着强烈后现代主义的时代,比起现在这些消费制胜,用一些谈笑风生自我充斥垃圾的无为时代而言,我更喜欢这样的后现代,因为它还算纯洁也还算有底线,不论从色彩、镜头风格以及场景转换上和音乐配比上,都充实而真实。
            
            有谁会为了阻挡这个滚滚洪流而伸出螳臂之手?这滚滚洪流让一头笨重磕着迷幻药的大象开始跳起踢踏舞,只为了证明自己是无所不能的一头象。
            
            吉姆在一家教会男校学习生活,全世界的教育体制都存在可被诋毁之处,一声又一声的敲打声带出了那僵化而缺乏一切自由的空气,而莱昂纳多莎士比亚式的独白就在这闷响中开场,背景萦绕着唱诗班的风琴和飘渺的女声男声吟唱,那这样的氛围中,我们不难窥视出即将引带而出的故事情节。四个好友过着只有学生时期才能拥有的兄弟同穿一条开裆裤的友谊时光,而他们最好的好友鲍比却因罹患白血病躺在医院的床上等待奇迹。电影的情节在我们预想的结构前行,于是我看到了1995年那时的莱昂纳多带着之后罗密欧的诗意、兰波的呓狂、杰克的张扬另类,在鲍比死去的那夜雷电交加中肆意张扬。与其说,是青春赋予了人们拯救世界的狂想,不如说是拯救一切的冲动赋予了生命价值。
            
            吉姆最终没能成为一个NBA的最有价值球员,也将那熠熠生辉的篮球日记带进了黑暗的地下室,他没能成为美国漫画中实现梦想幻想的英雄,却倒在了物质世界地域之火中的小小毒品营造的空想世界中,背负着理想的隐疾,带着艺术家般的从世界打捞希望的美好,却让这无所不能的狂想崩溃在了帕拉图式的自我意淫之中,美国从不缺乏拯救世界的英雄主义式的幻想,也从不匮乏这些只为短暂燃烧的实践者,但却只有极少数者能够成功登顶,他们最终不是丧失了自己,便是丧失了未来,成为了城市里犄角旮旯里面等待社会铲除的老鼠。当吉姆被学校开除、被母亲赶出,他被本该担负责任的一切人及机构抛弃,那时除了强力保留最后的理想之地,别无选择。
            
            “他们被逐出学院因为疯狂因为在骷髅般的窗玻璃上发表猥亵的颂诗”
            
            同性恋的教练、不教类的老师、只懂得求上帝的母亲,校园屠杀的幻想,却在一个街头篮球场认识的黑人雷吉那里得到最初的帮助,最后清醒在一个街头流浪者的死亡中。那时,才发现自己这反抗竟然如此无力,我们被夸大的力量成为了生计和物流世界里面的调味品。因为,我们就连昨晚睡在那里都不知道,就更无法得知更多的信息。
            
            幻想主义死亡了,理想主义早已被证明那是古人的玩具,而我们这些正在经历着可能类似的人来讲,我们是该更加的疯狂,还是不足以疯狂?我想,都可试想一番。我耳边再次回想起柯特的“where did you sleep last night”,最后那撕心裂肺的呐喊,是疯狂,还是最后的无望?我唯有,长长吁一口气,因为太稀薄的缘故,故太珍惜。
            
            2011-2-22
            
            
本网站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即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1-2025  合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