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说说影片中最喜欢的片段。一段是Nic在donor家里发现了Jules的头发。les的敏感度立刻发现了Jules sleep with him=口= 另外一段就是Jules反省那段(┳_┳)... 台词也经典的没的说,婚姻就是两人一起爬过一堆堆shit!“Sometimes You hurt the ones that you love the most.and I don't know why~”Jules的真情表白。Nic掩面痛哭也让人动容!!
5,大家都太虚了,摩尔那是憋的,但因为没爱,不纠结不流连,听到表白说"Don't“,听到挖墙角挂电话,不耐烦都流于言表,你这doner就是个白萝卜;鲁法罗也并非真的falling for 摩尔,角色扮演得太入戏,真把自己当老子了,谁不希望花天酒地大半辈子,眼看往孤独终老上走,突然有一天就天上掉下来一双儿女,以为有精子者得天下了,心理情有可原,结局活该倒霉
作为一个摩尔的fans从爆剧照。爆海报。爆预告片。各式首映。等到下载。这么一路熬过来。看完后轻松之余,就是感动。
一脸gay像的儿子。叛逆的女儿怎么看都像有问题的。年满18岁想见见自己的sperm donor~结果自己的一个les妈咪居然跟donor有一腿了。一脸受样夹杂着神经质的Jules~金毛眼镜娘帅气的Nic~
一定要说说影片中最喜欢的片段。一段是Nic在donor家里发现了Jules的头发。les的敏感度立刻发现了Jules sleep with him=口=
另外一段就是Jules反省那段(┳_┳)... 台词也经典的没的说,婚姻就是两人一起爬过一堆堆shit!“Sometimes You hurt the ones that you love the most.and I don't know why~”Jules的真情表白。Nic掩面痛哭也让人动容!!
摩尔演的很一般。这点应该无可争议。身为摩尔粉丝。你就不要再过来掐说什么我觉得摩尔演的很好之类。看了那么多摩尔的片子。这部的确绿叶了贝宁。不得不说也由于剧本关系贝宁戏份更容易出彩。显然奥斯卡也认准了这个。不管是公关问题报双女主有问题策略有误。总之摩尔没能第五次提名。连续两年被奥斯卡拒之门外。于是摩尔也八年没有参加奥斯卡提名晚宴了╮( ̄▽ ̄")╭
相反贝宁阿姨确实出彩。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差不多看完了贝宁的全部片子。你会发现她是那么的美丽。性感。潇洒。帅气。神经质。爱痴笑……承认我中毒鸟。但是客观的说。American Beauty那年以13票微弱差距输给在片子中被fuck.各种惨烈的“男主角”Hilary Swank~(果然奥斯卡是重口味!!!!)更心酸的是最佳导演。最佳影片。最佳男主。最佳原创剧本。最佳摄影都被American Beauty所收获。不由得为女主的缺失而感到遗憾。然而。05年的being Julia再次上演了Bening VS Swank~反复看了好几次。如果我选择的话。AB那年毫不犹豫颁给Bening.Being Julia那年确实应该给Swank~
但是今年。尼玛坑爹的奥斯卡!!!!个人觉得是贝宁表演的最好的一次。Nic的坚强。强势。脆弱。难过贝宁都拿捏的游刃有余。特别是和摩尔这对straight women!演的les couple居然可以以假乱真。让人完全没有两人在演的感觉。你会由衷的感慨一句---噢!原来她们就是一对!!!
再次鄙视那些根据前哨乱投票的评委。给了个用力过猛花瓶loli~而我们对奥斯卡对女演员的认可程度再一次大跌眼镜。本以为今年的贝宁会等于去年的姐夫。可是奥斯卡还是开了一个玩笑!贝宁差不多陪坐了一个颁奖季!!!!
Life is hard~I love U!
再次希望两位严格筛选接片质量。相信第五次提名就在不远!奥斯卡如果拒绝你们是奥斯卡的损失=口=
有个颇有情趣的画面,两个Les妈妈看Gay Porn被孩子发现,孩子问为何看GV而不直接看拉拉片,妈妈解释为拉拉片太假GV比较真实。
完全赞同此观点,女同Porn几乎都是拍给男人看的,身为同志的Av女优在观众群体皆为男性的AV界市场较小,大多是直女出演女同题材。我能想到的就有不少只演女同题材的欧美女优,如俄罗斯学院系列的Sandy,Jenna Jameson这样的名优也是已出演LES片为乐的。日本或许也有,但比较少。当然双性恋自然比较占优,也更有激情。所以相比起来,GV的真实就颇显优势,适合腐女和各类同志观摩。不过话说回来,人类的欲望真是件复杂的事情,生理欲望同样如此。
从立项到拍摄,再到试映的好评,没错,这差不多是今年最想看的电影之一。虽说看电影的热情日益减退,每年总有几部能激起好奇心。看片的欲望最初当然是题材,到后来纯粹因为口碑了。这么一部貌似“政治挂帅”的电影,到底好在哪里?到底有多好。
看完这部电影,我毫不犹豫的给了满分,对我而言,the kids are all right,
but the movie isn't all right......
It's awesome.
看这样的电影,如同见证一个奇妙的循环。
10年前,《美国美人》里神经质的安尼特贝宁,10年后,还是个有点神经过度紧崩的女人;
10年前,《爱情的尽头》里偷情的朱利安摩尔,10年后,你还在继续偷情;
10年前,初登银幕的马克拉佛洛,you can count on me里那个被称赞为当代马龙白兰度的小伙子。10年磨一剑,这部女人当家的电影里,最出彩的居然是你。
更重要的是,10年过去,从黑色的、扭曲的、拧八的gay movie《美国美人》,我们终于走进彩虹时代的gay movie,the kids are all right.
我一直担心的过于“卖弄gay theme“完全没有发生,观众不是傻瓜,拿题材唬人从来只是和谐朝专利。这部gay电影,何止not gay enough, 如果把安尼特贝宁的角色换成男人,好看程度丝毫不打折扣。但这仍然是一部gay movie, gay味十足的笑料从头到尾。从一开始的拉拉母亲告诉儿子拉拉a片太难看,因为那都是直女装拉,假的很!到片尾女儿即将离家上大学,两位妈妈难分难舍,傻儿子来一句,你们该不会哭起来吧,老妈劈头训斥:我真希望你是个gay, 那样你会感性的多!
没错,我一直在笑,从头笑到尾。
我没有看过那部经典拉拉片high art, 但我看过导演的上一部电影《月桂谷》。那部有点挑战观众的电影,第一次看吓了我一跳,作风豪放的嬉皮士双性恋母亲居然把儿子的老婆弄上了床。不但我吓到了,美国影评人估计也有点受不了,齐刷刷给低分。于是乎这次导演女士回归家庭,大打温情牌。(说实话,《月桂谷》其实也是外表前卫实则传统的家庭戏。)
评论家喜欢用“教科书级别”来形容好故事,我把这个词也偷来用下。这部5个人的电影,讲的是不新鲜的故事,却象磁铁紧紧吸引住观众,这大概就是好编剧的厉害之处。人物个个鲜活立体,没有刻意的情节转折(那是美剧的专利),没有夸张过火的表演(哎,同样是美剧的专利),一切都那么自然,但又有妙趣横生的台词制造喜感。何止三大戏骨,人人皆有戏,就连小角色也抢镜。那个“性”字不离口的小丫头,曾经在《塔拉共和国》里演过一个完全相反的人物,我爱这姑娘。
故事简单的不能再简单。但从那个土里土气的邋遢男人走进这对标准中产阶级couple的大门起,立刻戏味十足。这部电影里没有直人弯人的矛盾,有的是不同阶层间的矛盾,couple之间的矛盾,两代人之间的矛盾。婚姻是艰难的任务,于是出轨发生了。但家庭永远是最幸福的地方,于是浪荡子开始想要个家,甚至,他心中开始有了爱情。忍不住再说一次,马克演的真好啊。
我想这就是Lisa Cholodenko要的效果吧。在这部电影里,我们看不到同志们摇着彩虹旗上街游行争权益的片段,我们看到的是,白人黑人印度人墨西哥人直人弯人,不分肤色种族性向,他们相爱,他们组成自己的家庭,他们抚养子女长大成人念大学,他们有中年危机婚姻逐渐乏味,有出轨偷情有互相原谅,他们一会儿笑一会儿哭,他们都是普通人,和你我一样。
这个it gets better时代的gay movie, 不再黑色不再扭曲,只剩欢笑和温暖。100分钟里大部分时间阳光灿烂,字幕升起的时候我想起张清芳的老歌(我是有多老啊),
california 的阳光,
让它治疗我的忧伤,
好让我更坚强......
2,贝神依旧牛逼,不知道举手投足做了多少功课(难道跟变性女儿取的经?罪过罪过),却举重若轻,虽然希望不大,但凭这拿个影后玩儿一点不过誉,一定要演精分才显着有演技么,就不点名污辱某些用力过猛的花瓶了
3,没觉得朱丽安摩尔这次一般,jules这货很有趣,感性的中年风情,又带野性的神经质,跟园丁的两次对话都太好笑了,被逼问时的害怕状非常逼真,贝宁那表情,换谁谁都吓死。本质就是个老少女,事发后还半夜去豁楞俩孩子。同样是中年作女,《饭祷爱》里的嘴姐咋就那么招人咯应呢
4,鲁法罗几乎跟60后70后一线所有女星都合作过,床戏功底也跟理查·基尔不分伯仲,自己却没挣得一点名气,长得就够猥琐,辨识度低。这片里简直脱胎换骨,擅长被动而来者不拒,唯唯诺诺但也不乏自己一套,没攻击性,最容易趁虚而入
5,大家都太虚了,摩尔那是憋的,但因为没爱,不纠结不流连,听到表白说"Don't“,听到挖墙角挂电话,不耐烦都流于言表,你这doner就是个白萝卜;鲁法罗也并非真的falling for 摩尔,角色扮演得太入戏,真把自己当老子了,谁不希望花天酒地大半辈子,眼看往孤独终老上走,突然有一天就天上掉下来一双儿女,以为有精子者得天下了,心理情有可原,结局活该倒霉
6,在解释拉妈为什么要看gay porn时,两人说,因为演lesbian的都是直女演员,矫揉造作!贝、茱两位大神把自己也讽刺在内,会心一乐
7,从头到尾俩孩子从没用过"Dad”一词
8,不梦游了的爱丽丝演技有进步,跟doner的对话,最后的表情都到位
9,有细节,儿子虽然并非gay,但气质阴柔懦弱,在这样的家庭长大难免的
10,最喜欢对孩子、底层、弱势群体全体不避讳不恭敬的调调,这样台词才够劲,越不恭敬其实也越代表尊重平等
---电影《孩子们都很好》(The Kids Are All Right)
美国有很多奇怪的事情,比如19岁的男青年喝酒违法,但捐献精子没问题。保罗19岁那年在大学念国际关系专业,他趁着年轻力壮为精子银行作出了贡献。近20年以后,保罗接到一个电话,精子银行的人说他的孩子希望跟他取得联系。按照保密协定,如果捐精者不愿意,银行无权披露其身份,可保罗愿意。喜剧电影《孩子们都很好》(The Kids Are All Right)的故事由此展开。
保罗主要出于好奇才愿意跟孩子见面。他发现自己当年的捐献已经结出两枚硕果:刚刚高中毕业的乔妮和弟弟莱塞。对这两个孩子来说,除好奇心驱使以外,更为强烈的需求还是寻找父亲。两个孩子在没有父亲的环境中长大,连养父、继父也没有,他们只有妈妈。不只一个,同时有两个。同性恋伴侣妮柯和茱尔斯各自经过人工授精后生下乔妮和莱塞这姐弟俩,四个人共同组成一个家庭。由于精子都来自保罗,所以乔妮和莱塞从生理上来说为同父异母。这个家庭是不是很特殊?如果你指望看到一部讲述同性恋家庭如何与常规家庭不同的电影,那么女主角之一妮柯将非常生气。她奋斗的终极目标就是向世界显示,其实同性恋家庭一切如常。这部电影建构喜剧效果的核心正在此处。
女同性恋者建立的家庭不具备丈夫配妻子的常规结构,但也有阴阳之分。妮柯是个妇科医生,她为全家挣口粮,四个人得以安居在南加州绿树成荫的良好社区,以沃尔沃V70这类高档车代步,就跟其他较高收入的中产阶级一样。茱尔斯学过建筑,但她的精力更多地放在照顾孩子上,职业生涯比较随性。多次改变轨迹以后,她最新的计划是投身园艺。两个有知识、有教养的妈妈各负其责,精心打理着这个家,两个孩子自然健康成长。女儿乔妮门门功课全优,她申请的每一所大学都给她发出了录取通知。一家人遵纪守法,吃得有营养又健康,垃圾也全都分类回收,样样都跟其他体面的传统家庭别无二致,除了没有传统意义上的父亲。
保罗出现以后,一家人原有的稳定生活立即相应发生变化,朝着失去平衡的方向滑去。首先,两个孩子身上潜藏的那一点点野性得以苏醒。乔妮开始顶撞喜欢唠叨的妮柯,她强调自己已经成年,用不着什么都听家长的。莱塞从前老喜欢尾随着一个坏孩子做小兄弟,现在他敢于公然与之叫板。最令人惊奇的变化发生在茱尔斯身上,她竟然跟保罗倒在同一张床上。我无法确定哪种情况性质更严重,女同性恋者与男性出轨或者与另一个女性出轨?但毫无疑问,与男性出轨引出的疑问应该更多,不仅有对伴侣的不忠,还有更为深层的问题:难道她的性取向已经发生漂移?
女导演Lisa Cholodenko自己是同性恋,她和同伴的孩子也经由人工授精而得来。Cholodenko接受《纽约时报》采访的时候谈到了这个出轨情节,但没有刻意强调与男性出轨或者与女性出轨之间的区别。她说,只要存在性关系就算越界,其原因应该归结到当事人的一种渴望,茱尔斯渴望改变日益平淡的生活。同性恋家庭同样需要面对中年危机,伴侣之间多年相处以后,维系激情已经成为奢望。电影中有一个细节,茱尔斯和妮柯在浴缸边进入准浪漫状态的时候,电话铃突然响起,妮柯的病人需要紧急咨询。等病情诊断结束以后,不仅浴缸里的水已经冷却,茱尔斯的体热也已经退去。
Cholodenko靠着对女同性恋家庭的细致刻画营造喜剧效果,不需要借助于夸张的情节,或者装疯卖傻,更没有对弱势群体的嘲笑。比如,茱尔斯和妮柯亲热的时候需要男同性恋题材的色情电影助兴,非常有趣。更有趣的是儿子莱塞发现了她们卧室里的录像带,他质疑两个妈妈,你们这是为什么?茱尔斯的回答非常认真,她说人类的性行为比较复杂。很多情况下,人的欲望跟直觉刚好相反。她解释的态度越严肃,喜剧效果越强烈。电影院里的观众一律狂笑不止。
美国女演员过40岁以后很难再找到合适的角色,这部电影算一个难得的例外,它给两位演员Annette Bening和Julianne Moore提供了绝佳的舞台。Julianne Moore的形象已经不可能跟从前在Boogie Nights、The Hours、Far From Heaven中那样既成熟又年轻,但每次出现在银幕上的时候,她仍然具有辐射力。Annette Bening的表演同样出色,妮柯对待生活极为严肃谨慎的姿态成功地强化着电影的喜剧效果,以不动声色的方式。导演对其他三位角色也很慷慨,这部电影没有很弱的人物。
很多时候,我习惯从一个故事讲述者的角度来看电影,这样既方便自己从电影叙事中吸取养分,同时也能通过挑毛病找乐。从情节设计上看,这部电影基本上很顺畅,我只感觉到两处例外。为了让保罗和茱尔斯有机会亲密接触,导演让他邀请对方改造自己家杂草丛生的后花园。此前,电影中已经展现过保罗的职业,他是一个有品位的餐馆老板,热衷有机农业。一个到处种蔬菜和水果的人却让自己的后院闲置着,这个安排比较勉强。另一个例外出现在故事走向发生大转折的时候。妮柯在保罗家的卫生间发现了女人的头发,她立即意识到事情的真相:他和茱尔斯有染。我很疑惑,头发怎么就不可能来自其他女人,难道非茱尔斯莫属?我对美国社会一项独特趣味的了解很快派上用场,Julianne Moore长着一头天然的红发。在白人中间,红发相对比较罕见,它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基因突变的结果。绝大多数红发女人属于爱尔兰裔,她们是美国社会男性小资的最爱。
我从前看过的同性恋题材的优秀电影多数是悲剧,至少很悲情,象My Own Private Idaho、Far From Heaven、Milk,当然还有《断背山》,以及最近的A Single Man,高质量的喜剧比较少见。Lisa Cholodenko的这部电影有助于平衡人们对美国社会同性恋者际遇的认识。毕竟,仅从统计数据看,我们的生活中总有10%的同性恋者,他们和她们跟传统性取向者一样有恋爱、婚姻、生儿育女的自由,同性恋家庭也应该得到法律的认可和保护。同性恋融入美国主流的势头已经不可阻挡,只是速度快慢还很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