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尾逃跑时西蒙鲜血过多产生幻觉,以为自己依靠吸血鬼的超能力飞空逃走,结果重重摔在地上被警察轻易制服。片尾导演在其回想的桥段中借女演员之口一语道破:YOU RE DREAMING。。。然后片子嘎然而止。
其他线索有,酷似Brown Bunny的无背景音乐公路片式开头,摇晃式镜头运用,第一个自杀者带上车的毛毛虫无一不透露了这是部小清新装X电影而不是吸血鬼片。相比他的其他温情作品(情书,花与爱丽丝),个人感觉更接近风格比较压抑的关于莉莉斯的一切。而且他的微博上写到:カミングアウトします。『ヴァンパイア』は変態映画です。(上映了。《吸血鬼》是部变态电影。)So it's never about a vampire...
岩井俊二的电影,七七八八的看过五、六部,燕尾蝶、情书、莉莉周三部都是个人的大爱。 于是,虽然觉得故事看着微妙,虽然IMDB的评分远低于我个人会选择去电影院看的电影的得分标准,虽然看到之前采访提到never let me go时就隐隐感到不妙,但是当去翻HKIFF 2011节目单的时候发觉这部居然还有票残留,还是毫不犹豫地买了。 结果面对一片混乱的日本,岩井本人还是最终决定不来,这大约是最大的遗憾之一。他寄来了一封致观众的信,在电影开播前由staff宣读了一遍。说起来,这是份短小但有点意思的信,以下为两段为节选。
9 然后,又突然转去了一场假装自己很米国风但是一点都不米国风一点都不high的party,主要活动还是一起看现场解说的黑白默片(这场的微妙构图,有没有想到never let me go了?。。。)。。。男主又迅速地被男人看上了,被各种勾搭,各种试图搂抱,各种解衬衫扣子脱衣脱裤挑逗,我们无数次以为那男人要扑上去了。。。。orz~所以原来这是基片么,之前两个妹子都是骗人的么,那苍井优怎么办,不是号称她是女主角么(这是个大骗局。。。其实这片不关她什么事。。)
06-17@天山 nn花与爱丽丝之后,岩井的第一部剧情长片,整整八年nn走在青春尾巴的尾巴上的生物老师,为“研究”引起自杀念头的基因,在相约自杀的“肩并肩”论坛中,假相约之名将数名少女“引导”nn然而在一次险些丧命后,男主角似乎找到了对抗抑郁的方法,只是已经在劫难逃nn影片是岩井本人编剧,导演,剪辑,作曲,包括摄影,想必他也认为没有人能超越筱田升吧n有一些生疏,不过影片也充满了岩井本人的标签nn阳光,树林n捆绑的母亲n每一节都似曾相识的旋律n仿佛回到莉莉周时期,那个见不到笑容的优酱n忧伤的青春,长不大的孩子n等等等等nn那个与男主角全然不搭调的追求者,点醒现实,残酷,还是残酷nn岩井的青春,永远透着淡淡忧伤,不圆满,情书中太晚点破的暗恋,莉莉周的残酷物语,等等n同样是无限青春,高斯范桑特,迷幻公园里的滑板少年们显得更有生命力nnPS.有半颗星是四舍五入的
《吸血鬼》主要讲述了一个外表平凡普通、但实则因为生活平淡,从而在嗜血中寻找自我满足的变态青年西蒙,在网络上寻找有自杀倾向的少女,帮助和促使对方自杀,以满足自己嗜血癖好的恐怖电影。虽然当中遇到了几个不同的女性,他的变态信念产生过动摇,(你可以想象一个vampire能拿着软皮装的圣经murmuring要去帮助金发女孩么),想到过帮助别人生存下来(救活金发妹,给苍井输血)也可以获得精神安慰和满足,得到redemption,但是最后还是没有走出来。
剧透:
西蒙是个轻度的嗜血青年,与其他恶魔崇拜者不同,他从不愿意为自己的小爱好从而带给自己负罪感,也反对暴力杀人,相比同样以杀人饮血为乐的邪教信徒而言是个light user。但是长时间的心理作用,使得他自我催眠和外界舆论以为自己是个真正的vampire,但是事实上是一个不具有任何吸血鬼特征的胆小青年。片中多次出现线索,从邪教人士惊笑道自己面前有个真正的吸血鬼,真正杀人时其却产生不适感。其对日光毫无反应,根本不依靠吸血为生,力量孳弱,吸血会呕吐,有着普通人的作息生活。被金发女孩在地铁上嘲笑其自称吸血鬼,然后在医院给苍井优献血时反应十分别扭,感觉到自我欺骗马上会给拆穿。结果验血结果为普通人的常见血型,能够给正常人鲜血。走出医院时精神恍惚,以为自己的生活与别人不同的自我安慰有所动摇。回到家时家门已经被封锁,其藏尸被警方发现,其母亲从窗口跳下大叫着警告自己连环杀手儿子逃走,西蒙落荒而逃。
片尾逃跑时西蒙鲜血过多产生幻觉,以为自己依靠吸血鬼的超能力飞空逃走,结果重重摔在地上被警察轻易制服。片尾导演在其回想的桥段中借女演员之口一语道破:YOU RE DREAMING。。。然后片子嘎然而止。
其他线索有,酷似Brown Bunny的无背景音乐公路片式开头,摇晃式镜头运用,第一个自杀者带上车的毛毛虫无一不透露了这是部小清新装X电影而不是吸血鬼片。相比他的其他温情作品(情书,花与爱丽丝),个人感觉更接近风格比较压抑的关于莉莉斯的一切。而且他的微博上写到:カミングアウトします。『ヴァンパイア』は変態映画です。(上映了。《吸血鬼》是部变态电影。)So it's never about a vampire...
于是影片的开头 都在猜测主角的身份
忘了至哪一段开始 但至少在给一号女主角抽血开始为止
确认了男主角普通人类的身份 好吧 关于“普通”如何界定 就从肉体上界定吧
而至此为止 他的行为 他的理念 其实是和那些认同并帮助患者进行安乐死的医生 有相似之处 从某些更深的层次说 他们理念其实是一致的
关于这点 回溯在车上男主角和第一位女主角的谈话中 关于弥赛亚的那段 可以很清楚男主角的理念了
男主角为何要喝血 可能有其独特的理由在里面 但至少有一点 他并不真正嗜血 无论从心理还是生理上 故在抽完第一位女主角的血 返回途中 他的呕吐不适和排尿均可看出此点
而后的那个貌似是吸血鬼俱乐部的那段 由那个真正可称为bt杀手的人来反衬男主角的理念 加以强调
警察的妹妹劳拉 除了作为给这部电影一个我所不希望看到的结局上起到一个关键的枢纽作用外 似乎也暗示了目前那所谓的普世价值观 对于安乐死的不接受 与其说她走不进男主角的情感世界 不如说她走不进男主角的理念中去(这点我有点牵强 随便说说)
后半段开始 无论是苍井优上吊那段 还是和那从面包车逃生的第二位女主角发生的故事 都可以找到和上述之处契合的地方 他并不嗜血 他只帮助想死的人去死 并且首先是去确认她们想清楚了真的想死
然而男主角理念的裂痕也产生于第二位女主角身上 男主角对其产生感情 而后也动摇了自己的理念(此段我也不是特别确定 因为翻书那段 影院字幕出了问题没跟上)从站在其理念的角度来看 此处他就带有了私心------因对其有感情 而希望其活下去 继而开始给自己找借口(可以算是如此):“为何我不能帮帮(拯救)她呢?”
然而其实这私心本身也并不带贬义 没有理念是不能被动摇的 理念本就是一切经历体验的总和 此处 爱动摇了这个理念 尽管这个可以看成是私心------然而依然是 这本身也没有贬义 毕竟 他也确实扭转了那个女孩的若隐若现并且原本就看上去不那么坚定的想法 同样地 之前 他的行为 于某些人来说 也都是正确的 因为与之前相比 他或许可以说 是在判断“对方是否真的想死”上 更进了一步------即使其想死 是否我能去想办法挽救呢?并且是建立在不让其痛苦的基础上(其实影片至此 即主角回家被捕之前 从第二位女主角家里离开之时为止 就结束的话 对我来说 就是个good ending了 当然我没奢望过能这样。。。)
而且谁又能说 之前男主角引导前几个女孩死亡的行为下 没隐藏着自己嗜杀和角色扮演的死心呢 多少也有这种成分吧
于是又是老话题了 其实何来对错呢 对错都是取决于自己的 普世价值只不过是去建立一个能迎合并趋近更多人的价值判断的东西 而这也随着社会变迁和整个人类群体的意识变动而不断被修正着(其实修改比修正更合适)
所谓存在即合理 于是某种程度那个bt杀手也是可以理解的 当然 我们可以毅然决然地选择不接受
最终 主角还是被劳拉发现了所谓犯罪的踪迹而被警察逮捕了(毫无疑问 这是电影初期就能猜到的 不然这片子不可能在中国公映) 讽刺的是 他为了救苍井优而给其捐血 因此在逃避警察追捕时 大概是因脑部供血不足而眩晕摔倒被捕 而如果没这一出呢?会怎样?导演你想表达什么?嗯?
至于最后的那段和芭蕾女的交谈 个人理解 基本上算是阐释主角的理念 并且远不止于此 还有主角的整个世界观 一如那个问答:“这是你的梦么?” “这是你的梦” 所有一切全部浓缩其中
整个影片下来 最大不解的就是主角母亲在片中所处的位置 无论是她和主角 和劳拉 还有最后主角被捕前回家时 从天而降的场景 都不甚明白 唯一所能发出的猜测 是其在设定上的老年痴呆 和主角的价值观之间 会否有着什么关联么
还有个不甚清楚的地方是苍井优缘何进医院?这段我可能开小差了。。。
p.s.吐槽一下 为救苍井优而捐血的时候 从针头扎进男主角手臂直至抽出血为止 整个过程有1至2分钟 不免让人觉得有点长 这会是导演为了给观众开个玩笑 而刻意营造一个短暂的让人会感觉主角仿佛真的拥有VAMPIRE的命运力的氛围么
于是,虽然觉得故事看着微妙,虽然IMDB的评分远低于我个人会选择去电影院看的电影的得分标准,虽然看到之前采访提到never let me go时就隐隐感到不妙,但是当去翻HKIFF 2011节目单的时候发觉这部居然还有票残留,还是毫不犹豫地买了。
结果面对一片混乱的日本,岩井本人还是最终决定不来,这大约是最大的遗憾之一。他寄来了一封致观众的信,在电影开播前由staff宣读了一遍。说起来,这是份短小但有点意思的信,以下为两段为节选。
思い返せば「ラヴレター」を作った年は神戸で大地震があり、
カルトがサリンを東京にまいた年でした。
神戸大地震が1月、サリン事件が3月、そしてラヴレターは4月に公開されました。
「リリイ・シュシュのすべて」がニューヨーク映画祭に招待された半月前が911。
そして今回「ヴァンパイア」もこういう時期と重なってしまいました。
……
「ラヴレター」は僕の個人的な体験が多く反映された作品です。
舞台は小樽ですが、故郷仙台で過ごした中学時代の想い出がたくさん織り込まれています。
仙台と、仙台を含む宮城県、岩手県がもっとも津波の被害の多かった地帯です。いまは津波で多くの街が瓦礫の山になってしまいました。
けどいつかそこにも花は咲くでしょう。花を咲かせたい。
そして僕はその花を映画にしたい。
英文版和日文版的全文内容如下,若能读日文版最好,总觉得英文版的翻译失了些味道。。
http://www.hkiff.org.hk/eng/news/detail/58.html
结果,这封信的内容,倒成了观影后给我留下了最深刻印象的东西了。
**
以下内容纯吐嘈,个人感想请见18条起至文章末,想到什么写什么,想起什么补什么,拍砖请轻拍,水平有限,怕无力还手=-=。。。
以及,评两星不是认为这片拍坏了——我觉得岩井大概还是大致拍出了他要的东西~~只是代表,我真的不喜欢这片而已。
又,此篇所谓评论逻辑不清,指代不明,严重剧透,慎读=-=~
**
1 本片以无比小清新的取景开场,不过我还留有其实这风格也可以是公路片的幻想。。。结果,在第一场谋杀前,从泰式餐厅拍出去的那镜头彻底确认了这片的小清新风格和跑米国取日本景的路线。。。那一幕是何其眼熟呀,蹲在水泥地上的loli(伪)什么的。。。话说这位少女,各种食物不好吃,死前要吃顿好食物的报怨。。。这是在卖萌吧。。。以及,你要再闹我就让你以你最讨厌的跳桥死的方式死掉哟的威胁。。。为什么这么有莫名的喜感。。。orz~
2 姑娘息了怒回头来跟男主和好时,打开车门伸出手说我给你带了东西的时候,我不由一惊,这无比穿越的小清新场面是怎么回事!!心想,千万别是小花小草什么的,如果是贝壳我脆弱的玻璃心也承受不了。。。结果,看到手心中那油光发亮的毛毛虫的时候。。。我发现我还是承受不了。。。orz~而且姑娘说,它也想跟我们一起走,男主接过来放在车头,结果,那毛毛虫,它爬了。。。它真的在挣扎要爬走。。。orz~
3 失控马有什么象征意义么?
4 放血的镜头。。很小清新。。。。喝血的镜头。。。更加小清新。。。。。
5 缠满气球的妈妈出场。。。那枝枝节节满屋的绳子,顿时让我想到了爱的捆绑,心里又叫一次不妙,这次不仅一头小清新,而且是走玩符号路线的。。。我以为岩井在新世纪已经不玩这套了。。。。
6 于是,苍井优MM漂亮的侧脸终于出现来治愈久等的我们了~~话说,这教室安静的,这一问一答规整的,太不米国风了吧=-=~
7 然后然后,情节突然超展开了,它突然变成基片了。。。男主被巡警勾搭要电话了有没有,还被邀请周末一起去钓鱼了有没有,还有什么我警察的直觉告诉我你是好人有没有,然后河边钓鱼还来了两个顺、逆时针90度旋转的奸情特写有没有。。。。。以及,原来男主是个闷骚小傲娇么。。。
8 接着警察妹妹出场,立马痴迷男主。。。这是怎样的气场,兄妹俩通吃呀。。。话说,这位彪悍的妹妹,让人感叹警察学校的孩子你伤不起呀。。。看时边上某孩子边看边不断吐嘈说,这就是跟踪狂吧,这就是跟踪狂吧。。。。orz~
9 然后,又突然转去了一场假装自己很米国风但是一点都不米国风一点都不high的party,主要活动还是一起看现场解说的黑白默片(这场的微妙构图,有没有想到never let me go了?。。。)。。。男主又迅速地被男人看上了,被各种勾搭,各种试图搂抱,各种解衬衫扣子脱衣脱裤挑逗,我们无数次以为那男人要扑上去了。。。。orz~所以原来这是基片么,之前两个妹子都是骗人的么,那苍井优怎么办,不是号称她是女主角么(这是个大骗局。。。其实这片不关她什么事。。)
10 接着,勾搭男带着男主出门狩猎去了。。。。这段突然就变成criminal minds了。。。话说,这种镜头剪接风格,虽然是故意弄得零碎晃动而无美感,理论上应该是要令人纠结作呕的吧,结果但莫名地给我一种荒诞想笑的冲动。。。。话说,这部的三级应该就是因为这段了~
11 男主继续勾搭少女去了(还好,原来不是基片。。。),什么把你的血给我吧,你不觉得这样你的死可以变得更有意义么,能拯救跟你一样痛苦的人,对人类都是件很伟大的事情么。。。。。这传销风格不就是~跟我缔结契约成为魔法少女吧(◕‿‿◕ )<。。。。。
12 然后又有新妹子出场,淡金发少女,这种卖天然呆卖萌是怎样!!话说,男主到底是怎样呀!后宫金手指全开呀!!怎么一个个软妹子萌妹子都自愿跟你走跟你死,这个还主动要做你粮食呀!!
13 至于之前放出剧照的森林一段。。。。我们是互相拔过水蛭吸过腿上血的亲密关系了哟><~~话说这一个大森林里的,哪来得水蛭。。。以及。。。这森林到底为什么也长得这么日本!!!
14 少女看着地下室的自制蓝色天花板说,这是小鸟们的天空的时候,我脑中自动补完出sora。。。。结果完全没有违和感嘛~这片的剧本其实是日文写好了拿去翻的英文吧!!还有什么把它们放出去会被乌鸦吃掉的。。。。好好的城市哪来的乌鸦呀!!所以这里其实就是日本吧!!!你们到底为什么要浪费钱去米国拍片呀!!
15 接着还以为又有三级片断要来了,结果。。两人坐在床上,男人抽泣着,少女抱着他的头的场景,有没有各种各种各种熟悉感?。。。母亲与恋人形象的重合什么的。。。。你能稍微假装一下自己不是那么日本片么。。。而且不觉得这个镜头实在太各种穿越了么。。虽然姑娘挺漂亮的。。。orz~
16 最后的追捕,看看男主曾经的小基友那纠结的小眼神。。。话说我瞬间的感想是,你看你看,果然日本片就是要街头狂跑吧,你以为到了米国找了米国人演就不用了么~太天真了!!高潮就是要在街头狂跑呀,弃车狂奔才是正道呀!!某孩子顺便吐嘈说,男主头发太柔顺了,可以做洗发水广告了=-=。。。至于逃跑到飞起来的幻像那段我都不想吐嘈了。。。这片是上个世纪的岩井自己穿越过来拍的吧。。。
17 最后结尾的定调彻底固定死在小清新路线上,什么临死前的少女关着脚在雪柜上跳芭蕾啦,拿个白气球哼哼唱唱啦,还用了手持dv效果来一段人为什么要走路,我喜欢听人走路的声音啦~之类的。。。。这个长着西人的面孔做着日本少女做的事的状态到底是想怎么样啦。。。我那从头到尾期待着情感爆发的一刻的玻璃心都要碎一地了。。
18 这片就是有玩宗教概念,说救赎与对救赎的态度(又想到陈英雄的那伴雨行了。。。orz~)~借用宗教话题的指向很明显~~~例子很多,比如一开场上车的对话男主就说我讨厌弥赛亚;比如中间放弃谋杀那场男主先拿起圣经翻了两下又丢在地下,最后跪下来祷告;还有最后结局那场,少女拿出个苹果递给男主说吃苹果吗,男主接过来清脆地咬了一口,少女最后的话还是我们会在天堂相见吗。。。再想想吸血鬼这个形象本身最早不就是反基督教(广义)的产物之一么=-=。。。
不过这片又其实没有什么宗教味,与其说反基督教或者否认救赎,不如说反一般性“道德”和拒绝社会的捆绑。。。至于很多人认为的此片讨论自杀,个人倒觉得这里”自杀“本身也是社会规范道德反抗的一个符号而已。这片对于自杀的描述多从男主的眼中观看,一个纯审美的角度,没有触及因果,更没有触及其中复杂纠结的思考和情绪。
不过说实在,这个主题岩井说的实在太观点性太符号化了,而且表达过程完全是想纯用审美和情绪收买观众,这种做法起码半点都没触动到我,反倒让我觉得是监督在那自我沉醉地不明呻吟=-=~~
19 所以这部到底为什么要找一群米国人来在米国拍?是日本演员难拍出宗教味么。。。但是这片显然米国演员都被调教地跟日本演员似的,卖萌的路子都是日式审美。。。难道因为吸血鬼还是要金发么。。。orz~以及,苍井优这个角色谁来演都无所谓嘛,还要折磨人家说那几句痛苦的英文。。。根本就是友情客串的客串嘛~~
20 至于期待小清新猎奇片的可以歇了。小清新是绝对的了,猎奇嘛。。。唯美的要死的仪式般的放血过程哪里猎奇了。。。唯一勉强跟猎奇擦边的就是那段三级的奸杀,完全一个cm的穿越=-=~暴力震撼血腥丑陋感完全都不到水平。。。当然,可以说这么唯美淡定地正面描写一个连环杀手的故事本身就是猎奇,不过想想着是一部日本片,不觉得也没有多么惊人了么=-=。。。。。。当然当然,还是可能因为这东西我从头到尾无法入戏,所以自然也没找到情节情绪高潮在哪,完全旁观的心态也无所谓被猎奇到什么的了=-=
嘛,不过总的来说,这片虽然琐碎要死各种流水账,不过不是导演脑抽拍失手的类型,最多只能批评没有最高水平发挥吧。所以,相信有一批口味的人会很喜欢这片的,以及如果它不是那么小清新的话,还会有多一批人来爱它的。。
只是,我本来就不怎么喜欢这种把玩符号玩概念拼凑象征元素视为己任的片子,而且个人认为玩符号本身也不是岩井的长处(他感动过我的大多在于小细节小情绪和人物微妙的复杂性上),再加上这片主题立意咱是完全不感冒,甚至是反感=-=~于是,抗拒就是抗拒,没办法=-=。。。。。
拍摄《吸血鬼》,岩井俊二选择了异国背景创作,以外国演员为主体,全部英文对白。不同于无国籍的《燕尾蝶》,《吸血鬼》的主题似乎更加小众,影片糅合了CULT片风格,但在主体上却依然是小清新的风貌。岂不料,它们就像两种无法融合的血型,彼此不搭。可以比较下朴赞郁的《蝙蝠》,韩国人的吸血鬼完好地消化了CULT片,也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翻出了新意,还把恐怖题材拍出了黑色幽默,里面的闪光细节和绝望的爱更是叫人难忘。可面对《吸血鬼》,我们轻易看出了岩井俊二在异国的水土不服,同时还有对主题本身的无法掌控。
三月份在香港电影节放映,《吸血鬼》并未收获到期想中的掌声,这几乎被认定是一部比较失败的岩井作品,它甚至无法像《花与爱丽丝》那样,适时地推出新人演员,做一些情绪调整。影片拿到上海来放映,岩井本人也出席了见面会,可惜效果依然一般。大概是受不了故事压抑,当晚不时有人起身退场。
应该说,许多人还是能够发现,《吸血鬼》保留有岩井的很多东西,像干净的小清新画面,光线充足;弦乐和钢琴配乐,反复出现,烘托情绪;一些特别设置的细节,像毛虫、绑气球等等,但是当岩井一人独揽制作大权,他就放任了自己,迷失在了宅男的情绪里头。说得再明白点,《吸血鬼》无非还是个迷失在网络的故事,年轻人活得空洞虚无,寻求自杀,结果岩井就把他们跟“吸血鬼”这一形象挂上了钩。岩井自己也把影片称为变态电影,中间随便挑选路人当下手对象,一整段都拍得相当变态,让人很不舒服。
不舒服并不足以让《吸血鬼》元气大伤,但与此同时,岩井也暴露了许多短板不足,比如摄影和剪辑出现了诸多问题,他出现了严重的自我断裂。尾声部分,女人推开了主人公的秘密之门,其实观众早已猜到里面会有什么,结果在交代完献血事情后,大概过了整整有十分钟,故事才又重新切回了家中。再到结尾,电影又画蛇添足,多了一段你在做梦之类的呓语,实在大倒胃口。
如果是把岩井作品当做一个体系来看待,《吸血鬼》已经严重偏离了他的形式与风格,主角站立不稳,配角形象更是轻飘飘的。这恰好也反应在一个地方:苍井优居然是出来打酱油的。自《花与爱丽丝》后,岩井俊二已经有七年没出过剧情长片。中间他有拍纪录片《市川昆物语》,参与编剧过《彩虹女神》、《前路漫漫》以及《绷带》,然而大都反响一般,无法复制以往的流行风潮。毋庸置疑,传说中的创作瓶颈已经落到了岩井身上。有人把原因归为2004年筱田升的去世,当岩井失去了他的御用摄影师,这一残酷事实对他造成了很大打击。这个负面效应也直接体现在了《吸血鬼》身上,画面看了让人有些烦躁,加上糟糕的剪辑手法,电影看起来相当抽搐。
平成年(1989年)开始,日本电影出现了一股浪潮,独立电影界冒出了许多新人,他们通过长短不一的片子崭露头角,迎来了属于他们的时代。这其中有拍广告出身的,像冢本晋也,沉迷于CULT片的海洋;有通过拍短片、在PIA影展出身的,像河濑直美,现在已经是戛纳之女;有在映画学校出来的,像三池崇史,目前是最重要的日本导演之一;有从专业大学出来的,像立教新浪潮的黑泽清、周防正行以及青山真治,他们深信作者电影的能量;有从演员、作家等其他领域改行拍起电影的,像北野武、SABU,他们起起落落,水平不一;还有重要的一拨是从电视圈转战电影圈,其中涌现出来的佼佼者就包括是枝裕和、岩井俊二等人,影响深远(众所周知日本的电视台势力强大)。一直到2001年《关于莉莉周的一切》,岩井俊二一直都是日本电影的热门人物,作品两度入围了《电影旬报》年度十佳。
经过一二十年的时间变动,这些人的发展道路,各不相同。以是枝裕和为例,他一直坚持文学和映画创作一体,对周围社会有着深刻洞察力,自我总结反省。他的作品散发着强烈的人文关怀,手法平实,真挚动人。现在的是枝裕和依然处于上升期,坚定地走在电影节路线上,在国际范围内都备受瞩目。
再以风头最盛的北野武为例,他在上世纪90年代得到了国际评论界的欢迎,红火了十来年。结果在《座头市》以后,北野武也陷入了严重的创作瓶颈,一直没能缓过来。私下更是有把《双面北野武》、《导演万岁》和《阿基里斯和乌龟》并列一起,笑称它们是创作者的焦虑三部曲。一直到去年的《极恶非道》,北野武依然在尝试不同的死法,听上去就觉得不大对劲,与巅峰时代更是难以对比。
巧合的是,《吸血鬼》里也在讲究死法。一边有人说,岩井俊二关注年轻群体,关注他们的精神世界。但另一方面,它正好也说明了创作者的关注领域,一旦选择了比较压抑灰色的主题,多少带有他们内心的投射。
在岩井作品中,《情书》是一个致敬加创新的经典作品,《关于莉莉周的一切》比较难以下咽,但爆发出来的力量非常惊人。而像《爱的捆绑》就是不太成功的异样小品,《梦旅人》又会更加讨人喜欢一些,再到《四月物语》,那基本就是量身打造的,不需要故事,只需要清新画面人物情绪。某种意义上,《吸血鬼》落入了像《爱的捆绑》一般的处境,想法太多,但反响不大。
如果再细分一下平成年的日本导演们,90年代和00年代其实差别很大,比如在90年代,三池崇史还不大入流,但在00年代,他成了非常重要的一名导演,不仅涉及数量惊人的类型片,还开启了作者电影的光环。在00年代,山田洋次等导演变得老而弥坚,但对岩井俊二来说,他在00年代实在不算成功。这恐怕跟岩井的创作方式有关系,他太关注人物的内在情感,处于一个比较封闭和绝对自我的状态,不大愿意跟外界沟通。对比更有社会意义的是枝裕和,岩井俊二在这点上确实欠缺太多。这不是搞什么影迷会、办个电影节所可以解决的。由于这种封闭,这还会导致创作者陷入痛苦和纠结,他们难以跟外界沟通,尝试新事物。透过《吸血鬼》,我们可以看到岩井俊二的改变努力,可惜,他做的并不成功,一直在主流和小众间痛苦选择。所以,重看《情书》,我们依然会感动于岩井对情感切入是如此准确,然而再看《吸血鬼》,当年那封情书只能被无奈退回。【精品购物指南】
注:……不是评论,一个被命题的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