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电影  »  喜剧片  »  我爱红娘

我爱红娘  俏红娘 / 你好,多莉!

836人已评分
很差
0.0

主演:芭芭拉·史翠珊沃尔特·马修路易斯·阿姆斯特朗迈克尔·克劳福德MarianneMcAndrew

类型:喜剧爱情歌舞家庭导演:吉恩·凯利 状态:HD 年份:1969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豆瓣ID:1293094热度:2 ℃ 时间:2024-06-11 19:17:08

简介:详情  十九世纪末的美国纽约,精明、干练、泼辣的媒婆Dolly一心一意想为富翁Vandergelder作媒,结果却促成了自己与富翁的婚姻,同时,也撮合了富翁的两个伙计与女帽商及助手、富翁侄女与艺术家的婚事...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十九世纪末的美国纽约,精明、干练、泼辣的媒婆Dolly一心一意想为富翁Vandergelder作媒,结果却促成了自己与富翁的婚姻,同时,也撮合了富翁的两个伙计与女帽商及助手、富翁侄女与艺术家的婚事
  • 头像
    千阳足以荣耀

    从音乐剧过来,这个译名,让我找了好久。不叫《你好,多莉》而叫《我爱红娘》?是的,Dolly这个丰满可爱的角色谁人不爱,虽然有一个热心的居委会大妈的特质但是并不是那种形象。随时掏出名片递给别人,可以是媒婆可以改造形象、可以身材管理、可以舞蹈乐器教学、还能做法律咨询……尤其是28岁的Cornelius说自己不能跳舞的话音刚落,Dolly就对着他掏出印有“教28岁的男士跳舞”的名片,绝了!还有追着Horace唱“So Long”(释义为“我再也不理你了,还不快来挽回我”),表现出恋爱中的女人特有的可爱~话归原题,还是翻译为《你好,多莉!》,与主题曲呼应的好。

    改编自音乐剧《Hello, Dolly》,歌曲都非常经典,尤其是角色歌:

    - 比如Dolly的Just Leave Everything to Me,是一个凡事都能掺一脚(无贬义)的媒婆形象;

    - Horace的It Takes a Woman,道出钻石王老五的婚姻观,想要一个纤细美丽却包揽所有粗活累活的家庭主妇(估计荧幕的年代sweetheart, mistress, wife还不可以不是同一个人,换成现在,同样的大龄未婚男性,同样的需求,却不一定都在婚姻中满足,出个轨就解决);<- 真不知道Dolly看上他哪一点了,跟先夫Mr. Levi比起来差了不止一点;

    Dolly思念先夫(我站这对)

    - Cornelius 和Barnaby的Put On Your Sunday Clothes告诉观众这两个角色的动机就是进城泡妞 <- 也不知道Minnie看上Cornelius哪点,一个有事业的成功女性会在a moment爱上一个没见过世面的穷学徒?

    场景还是服装都非常非常华丽!这才是Diva的衣橱和舞台。还有编舞也很精彩。在奢华的Harmonia Garden饭店,舞蹈高难度却很好笑,Dolly的回归战歌Hello, Dolly! 很惊艳, It is so nice to have you back where you belong。 With the Parade Passing By就真的非常盛大的游行,让人想到另一首《Don’t Rain On My Parade》。

    战歌响起,Diva回归

    所有的Parade都是你的舞台

    结局必然是皆大欢喜,Cornelius 和Barnaby如愿抱得美人归(归Yonkers),Horace的侄女也如愿嫁给艺术家,而Dolly在精打细算中如愿让Horace向她求婚。虽然Dolly一开始是拆散了Horace和Mrs. Molloy的CP,并且Horace与Dolly各方面都截然相反,但是最后大家都得到了自己想要的,Horace的金钱观和婚姻观也为Dolly所改变。要知道,现实生活中,中年男人是本性难移的,比如我爸和前期Horace一样觉得老婆就是一个不用付薪酬的housekeeper,但是花了三十年了才被我妈感化了一丁点……唉

    Horace终于开窍

    电影比音乐剧的剧情更加饱满,情感发展也更合理,但是音乐剧笑点更密集。各有各的特色。有机会一定要去大荧屏和剧院欣赏。

    2017复排音乐剧,Donna Murphy

    Barbra Streisand是Diva中的Diva!!!

    非常非常明白Barbra为什么是Gay Icon,有谁没有想象过自己穿着华美的礼服,在男服务员的众星捧月中走下金碧辉煌的大堂楼梯呢?

    如果我有再婚的机会,婚礼上一定要在Finale的“Hello Dolly, It's so nice to have you back where you belong”中walk down the aisle.

    婚礼歌单又添一曲

  • 头像
    Munch
    大团圆的结局,故事连接不是很顺畅,歌舞相当精彩,笑料抖露的也不错

    每个演员都有自己独占的出彩篇章,典型的雨中曲的导演风格

    叭叭叭的喜剧天赋是学习的桑德拉 布洛克吗,有时神韵又很像新龙门客栈里面的老板娘乜,风骚又带劲

    里面的服装设计简直无与伦比

    Dolly在里面简直无所不能,华盖全纽约

    金嗓子的叭叭叭,在里面叭叭叭的连珠炮,让人仍俊不禁

    顺便说一句,老太婆从第一部电影就留着长指甲,一直到最近的罪恶之旅,是打算留到以后去抓瞎天神吗
  • 头像
    沈琅

    多莉用一个个谎言,编织起了不同人群的不同美梦。让画家和侄女相信一场舞蹈比赛就能让他们结婚,让两位会计相信他们能用3美元在纽约赢得爱情和浪漫,而她的确做到了,因为买单的是凡德先生。


    第一次看到《你好,多莉》的时候,我还在读小学。

    电视上正放到所有服务员得知多莉即将到来的场景,

    我被华丽的场景和演员洋溢的热情吸引了。

    多莉是谁?为什么每个人都在期待着她的到来?

    银幕上的是什么地方?为什么这么美?

    还没等到答案的我,被老妈叫去睡觉了。

    虽然躯壳已经睡着,但是灵魂仍在做梦,我梦到多莉是一个美丽且魅力十足的女人,她平时过着拮据的生活,积攒金钱每年在那个华丽的地方度过一个美妙的夜晚。

    多年后,当我真正看了电影,才知道事实是多莉曾经嫁给了利威尔先生,在他的陪伴和教导下在这家和谐餐厅中度过了纸醉金迷的幸福生活。

    却在利威尔先生去世后一度远离这样的生活,靠接各种各样的活计维持光鲜的表象。

    直到她遇到了凡德先生。

    凡德先生居住在扬克尔小镇,经营着一个鸡饲料店,颇有积蓄,认为世界上的人都是傻瓜,净做些蠢事,尤其是那个身无分文还想娶自己侄女的画家,真是傻得透顶。为了打消侄女想与画家结婚的念头,他委托多莉来把侄女带到纽约去住上一会儿,好冷静冷静那个沸腾着愚蠢的脑袋。

    但接受委托的多莉醉翁之意不在酒,她来到扬克尔小镇想征服的是凡德先生的心。

    这就引来了我脑中浮现的第一个问题——多莉为什么想让凡德先生向自己求婚?

    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钱吗?

    莫利小姐想嫁给凡德先生是为了钱,因为她不想再经营帽子店了,想把生活变成一场冒险。

    那多莉呢?多莉是为了钱吗?

    多莉真的爱他吗?还是说她只是想要告别寡妇孤单寂寞的生活?

    带着这样的问题,我继续看了下去。

    我看到吝啬、保守,习惯了自己的生活的凡德先生,被多莉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第一次有了想要结婚的念头,决心到纽约向莫利小姐求婚。

    这就引出了他唱的第一首歌It Takes a Women.这首歌唱出了一个小镇财主心中的理想妻子形象,表明了当时的小镇主妇为了勤俭持家需要过着怎样的生活,需要会修水管、照料动物、打扫卫生,脏活累活一起干……与其说她是一个妻子,不如说更像一个管家。

    然而,在多莉的影响下,凡德先生脑中吸收了关于尽情消费、享受生活的概念,从一开始“娶一个管家回家”的念头,转变为了“钱放在角落里就是一堆粪土,应该用它滋养年轻的生命和生活”, 最终向显然习惯了奢侈生活的多莉求婚了。

    这是为什么?多莉做了什么促成他的转变?

    谎言。多莉的法宝是谎言。

    谎言促成了影片中的一切大事,让侄女与画家结婚,让会计与莫利小姐相遇并相爱,谎言甚至改变了凡德先生的观念,让他不再死守财富,想要享受生活。

    正如这个繁华的社会,一切都构建在华丽的谎言之上。

    正如多莉向每个人打招呼,假装每个人都是她的朋友。

    正如多莉下马车的时候,原本是两匹马拉的马车,被传话为4匹马拉的车。

    正如毫无想法的凡尔德先生,被多莉塞进了那些关于结婚和向自己求婚的想法。

    正如多莉根本不想离去,却对凡德先生高唱着“再见了”。

    多莉用一个个谎言,编织起了不同人群的不同美梦。让画家和侄女相信一场舞蹈比赛就能让他们结婚,让两位会计相信他们能用3美元在纽约赢得爱情和浪漫,而她的确做到了,因为买单的是凡德先生。

    如此一来,一切疑问都得到了解答。

    为什么多莉要征服凡德先生的心?

    为什么凡德先生被多莉改变了?

    为何和谐餐厅里人人都爱她?

    因为多莉本人就像销售着幻梦的消费主义本身,因为人人都爱她带来的美好幻梦。

    那种可以在全城最高级的餐厅大吃一顿也有别人替你支付账单的幻梦;无需努力工作也能得到爱情和享受的幻梦。

    她曾经把这种幻梦带入纽约这样的大城市中,现在也要把这股旋风带入小镇中了。谁能拒绝这样的美梦呢?听听凡德先生唱的那首歌吧!勤俭持家的小镇主妇要过着管家一般的艰辛生活。听听莫利小姐唱的帽子店老板之歌吧,为了避免他人的刺探而不能去看戏、参加舞会,过着这样无趣又辛苦的生活,谁不想做个纸醉金迷的梦呢?

    大家都乘着这样的集体幻梦,加入了资本主义全盛时期的狂欢游行中,殊不知他们预支的是未来……

    多莉真的爱凡德先生吗?

    这与爱不爱无关。

    多莉这个幻梦只是需要一个载体,一个拥有积蓄的人,让他做梦,让他把这场狂欢游行继续下去,让消费主义永不停歇扩展的脚步。

    “多莉再也不离开了”做梦的人这样唱着,跳着,盼望着美梦永远不醒,多莉永远不离开。但多莉总有一天会离开的,因为银行的钱总有花光的一天,人总有醒来的一天,幻梦总有破灭的一天。多莉不也曾经因为利威尔先生的死去而离开过光鲜亮丽的14大道吗?她也会有离开扬克尔小镇的一天。

    但只要仍然有人在贫困中挣扎,只要有人对自己的生活不满足,只要贫富差距还存在,多莉就会回来的。

    我希望她不要再回来了,因为梦就算做一百遍,也不会成真,带来的只是更多的阵痛。在入梦和梦醒的交替来回中,人类只是在一遍又一遍地印证着自身的愚蠢,区别只在于是一个人愚蠢,还是与人们一同愚蠢。

    “会有那一天吗?多莉不再回来,人类不必再做美梦,因为现实就美得像一个梦。”

    我这么唱着,问着,梦着。

本网站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即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1-2025  合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