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ri影评##歌剧魅影# n花了一下午看完了《歌剧魅影》(25的电影版),因着震撼的演唱,整部观影中内心都很激烈。n总觉得自己当写些什么,却又不知道如何动笔。nn要探讨魅影的对错么?他是不闻缘由便杀人的魔鬼,他是那骨子里就过分的偏执——似已不容辩驳,再无话可说nn那探讨什么呢?便从主题曲里的一句开始:“nthose who have seen your face,draw back in fear,I am the mask you wear,it's me they hear,in one combined. ”n ——他们听到的是我(魅影)。n人是向光的。那些慕名而来听音乐剧的人,未必都是艺术家,他们只是想寻到一个什么精神的寄托。舞台上的克里斯汀一身光洁的白裙,坠着好看的星形发缀,宛若真正的天使。这样的美,这样圣洁的光明——是观众需要的,也是魅影想苦苦抓住的。n可魅影才是幕后那个人呐。n归根到底,观众听到的是他们所厌恶的鬼魅的声音,最厌恶的恰是他们追寻的——不是么?nn那么,我们平时听到的、看到的又是谁呢?n那些我们所以为的光,真的是光么?n那些我们所以为的暗,又真的是暗么?nn上大学这两年来,我一直贯彻自己的一些理念n一、多看一些,一件事的发生既有内因、也有外因n二、理性的思考、批判与引导,胜过盲目的从众吹捧与惩罚n三、真正的善良使双方都获益nn我想,倘若故事中的人再善良那么一点点,不以他的痛苦为欢乐,有那么一个人彻底地救赎了他,魅影便不会扭曲至此(社会的引导至关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同理:许多案件只站在正义立场上批判罪犯,其中还伴随许多看客的存在,事后的社会秩序却依然糟糕)n倘若魅影再善良一点点,至少不酿成那么多过错。终有一天,也便能从那无尽的黑暗中走出来(毕竟,能创造那么美妙歌声的人,能恶到哪里去?只是脱离真实的社会环境太久罢了)nn当然,这场局终是走向了死局,无解。但故事终于是写给人看的,这脚下真实的世界,又会怎样呢?[/cp]
这个歌词虽然借鉴了原来别人翻译的歌词,但感觉上有了点汉语诗歌的语感美,有个别的地方的翻译可能和英语歌词略有不同,但诗意和情境好像融合了进去(自我感觉,哈哈),下面请赏析吧。
奉上歌词:
歌名: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歌剧魅影
girl:
in sleep he sang to me 在梦中他对我歌唱
in dreams he came 在梦中他向我徘徨
that voice which calls to meand speaks my name 心海响起呼唤我的声响
and do i dream again? 难道我又再次坠入梦乡
for now i find 因为转眸只见
the phantom fo the opera is there 歌剧魅影就在那个地方
inside my mind 在我的心芳
man:
sing once again with me 再次与我歌唱
our strange duet 组成奇妙的一双
my power over you go stronger yet 我支配你的力量日益强壮
and though you turn from me to glance behind 纵然你离我而去,只留惊鸿一眸
the phantom fo the opera is there 歌剧魅影就在那个地方
inside your mind 在你的心芳
girl:
thouse who have seen your face 凡人见你之面容
draw back in fear 蜷缩于恐惧之中
i am the mask you wear 我是你的面具为你妆容
men:
its me they hear 我就是传说的主人翁
together:
my(your) spirit and my(your) vioce in one combined 我(你)的灵魂和声音化作虚空
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is there 歌剧魅影就在那个地方
inside my(your) mind 在我(你)的心芳
he's there,the phantom of the opera 我心中的暗影,歌剧魅影
sing,my angel of music 唱吧,我的音乐天使
sing,my angel 唱吧,我的天使
sing to me 为我唱吧
sing,my angel 唱吧,我的天使
sing to me 为我歌唱
感觉不过瘾,再来一下纯汉语的
女:
在梦中他对我歌唱
在梦中他向我徘徨
心海响起呼唤我的声响
难道我又再次坠入梦乡
因为转眸只见
歌剧魅影就在那个地方
在我的心芳
男:
再次与我歌唱
组成奇妙的一双
我支配你的力量日益强壮
纵然你离我而去
只留惊鸿一眸
歌剧魅影就在那个地方
在你的心芳
女:
凡人见你之面容
蜷缩于恐惧之中
我是你的面具为你妆容
男:
我就是传说的主人翁
合:
我(你)的灵魂和声音化作虚空
歌剧魅影就在那个地方
在我(你)的心芳
女:我心中的暗影,歌剧魅影
男:唱吧,我的音乐天使
唱吧,我的天使
为我唱吧
唱吧,我的天使
为我歌唱
#yuri影评##歌剧魅影# n花了一下午看完了《歌剧魅影》(25的电影版),因着震撼的演唱,整部观影中内心都很激烈。n总觉得自己当写些什么,却又不知道如何动笔。nn要探讨魅影的对错么?他是不闻缘由便杀人的魔鬼,他是那骨子里就过分的偏执——似已不容辩驳,再无话可说nn那探讨什么呢?便从主题曲里的一句开始:“nthose who have seen your face,draw back in fear,I am the mask you wear,it's me they hear,in one combined. ”n ——他们听到的是我(魅影)。n人是向光的。那些慕名而来听音乐剧的人,未必都是艺术家,他们只是想寻到一个什么精神的寄托。舞台上的克里斯汀一身光洁的白裙,坠着好看的星形发缀,宛若真正的天使。这样的美,这样圣洁的光明——是观众需要的,也是魅影想苦苦抓住的。n可魅影才是幕后那个人呐。n归根到底,观众听到的是他们所厌恶的鬼魅的声音,最厌恶的恰是他们追寻的——不是么?nn那么,我们平时听到的、看到的又是谁呢?n那些我们所以为的光,真的是光么?n那些我们所以为的暗,又真的是暗么?nn上大学这两年来,我一直贯彻自己的一些理念n一、多看一些,一件事的发生既有内因、也有外因n二、理性的思考、批判与引导,胜过盲目的从众吹捧与惩罚n三、真正的善良使双方都获益nn我想,倘若故事中的人再善良那么一点点,不以他的痛苦为欢乐,有那么一个人彻底地救赎了他,魅影便不会扭曲至此(社会的引导至关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同理:许多案件只站在正义立场上批判罪犯,其中还伴随许多看客的存在,事后的社会秩序却依然糟糕)n倘若魅影再善良一点点,至少不酿成那么多过错。终有一天,也便能从那无尽的黑暗中走出来(毕竟,能创造那么美妙歌声的人,能恶到哪里去?只是脱离真实的社会环境太久罢了)nn当然,这场局终是走向了死局,无解。但故事终于是写给人看的,这脚下真实的世界,又会怎样呢?[/cp]
在曼哈顿的Majestic Theatre看的英文版。首先不得不承认自己听力实在是渣渣,严重影响了观影体验感。其次,抛开听不懂的剧本,这部剧真的很棒,特别是配曲,还有演员和场景的感情渲染。eg.各种配曲的和声达成了美妙的harmony,让人心旷神怡;所有演员的高音和声线都让人折服;BGM的感情渲染,真的可以让人瞬间毛骨悚然或者感动落泪;场景布幕的布置也十分壮观,配合原有的舞台风格,使得总体画面非常壮观,特别是烟雾上漂浮的小船,真的美到醉。n就情节而言,女主不断地变心,使得男主挺惨的,总体而言是一个轻悲剧吧,也让人感受到了人生的宏伟和壮观。
音乐无国界
n真的要努力学好英语,才能用这钥匙更好地感受这个美好的世界啊
剧情大致和04年的电影相似,应该反过来说,不过我先看的后者嘛,下同。
人们在后台谈论幽灵让我想起小时候,在外婆家,天黑后吃罢饭人们聚成一堆讲鬼故事,真真假假添油加醋一惊一乍。一群芭蕾舞姑娘们飘动着白色的纱裙,被吓到跳跃着蹦开好似吹散的蒲公英。音乐字幕恰如其分,悬念丛生吊足胃口——是那种“虽然故事已经烂熟,还是禁不住揪心”的感觉。
诱拐那段在音乐剧中是主题曲唱响的高潮,默片里同样讨喜,颇有爱丽丝漫掉进兔子洞的诡异。有个细节我很喜欢:Christine穿过镜子走进地府正惊异于眼前所见,画面左侧有一只手伸出,想要拍她的肩膀却又颤抖了一下缩回,最终一根指尖轻触了她的衣服。
女主满怀欣喜地回头,惊恐地缩到墙角,终于出现了主角的真相:这Phantom的面具并没有音乐剧里那么威尼斯风情,只是一张粗粗画了五官的纸蒙在脸上,一幅可怜巴巴的奇怪模样,跟优雅迷人毫不相干。
跟电影里强大气场吸引女主追随他的脚步不同,这版大天使是连哄带骗连拖带拽把姑娘引向他的巢穴(背景乐竖琴撩拨的真美啊),没有任何个人魅力的展示,直接对惊吓过度的姑娘表白,像个真正的猥琐男那样。
这段自我介绍很重要:“以前我叫Erik,但自打营穴居生活,名字不名字的已经无所谓了。”从此字条署名不再单一,给姑娘的情书就写Erik恶意卖萌,恼了就自称Phantom来吓唬人。
假面舞会上黑白的画面突然有了色彩,那年代给黑白胶片上色相当于现在后期转3D罢?确实凸显一袭红衣,夜空中飘荡的披风,鬼面上的痛苦和愤怒,那个镜头真够经典。
Raoul跟那个扑克脸一同下地窖找Christin桥段好玩的很,像寻宝冒险那样提心吊胆又跃跃欲试。令,Erik家的狮子型预警撞钟太有趣了,比过电影里的铙钹猴子,好想给我家也装一个呀。
扮Erik的演员据称是个化妆大师,那一副鬼脸画的的确有够惊悚,查了下,他的一生相当传奇。
Christne娇小活泼又迷人酷似情迷六月花里的那个小女人,可惜只留下这一部片子。
记得04年的电影片头的明信片上写着1919,而这电影是1925年的,那在当时应该算是时装片啦,查了下卡司,不少演员在我父母出生前就作了古,而我今天还能为之赞叹连连,胶片真奇妙~
相對於2004年版Phantom和Christina的浪漫和默契,作於1925年的同名默劇則表達更多的是人們(包括K)對於魅影的恐懼,包括魅影對於K的邀請都像是一種誘拐和強迫。當然,默片中魅影露怯、露馬腳,讓我們更覺得他是個心理陰暗的人。“社會仇恨讓我成為魅影,你對我的愛則是救贖”,這倒是新舊版本不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