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电影  »  战争片  »  烈日灼人2(上):逃难

烈日灼人2(上):逃难  毒太阳2(港) / 烈日灼身2(台) / Burnt by the Sun 2: Exodus

516人已评分
很差
0.0

主演:尼基塔·米哈尔科夫欧列格·缅希科夫娜杰日达·米哈尔科娃弗拉基米尔·伊林维柯托里娅·托尔斯托加诺娃

类型:剧情战争导演:尼基塔·米哈尔科夫 状态:HD 年份:2010 地区:其它 语言:其它 豆瓣ID:1979131热度:1 ℃ 时间:2024-01-05 09:34:59

简介:详情  《毒太阳2》的故事将延续前作,继续展示展现灼热的、如史诗般的悲剧人生,在充斥着暴力、有如巨大车轮不断碾过的战争里煎熬  1941年,科托夫将军和他的家人发生那个惊天巨变之后已经过去五年了。  战争一开始,科托夫奇迹般...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毒太阳2》的故事将延续前作,继续展示展现灼热的、如史诗般的悲剧人生,在充斥着暴力、有如巨大车轮不断碾过的战争里煎熬  1941年,科托夫将军和他的家人发生那个惊天巨变之后已经过去五年了。  战争一开始,科托夫奇迹般地从营地逃出,也因此而被判刑。因为相信自己一定会被苏联政府判处死刑,所以,他便作为一名私人志愿者被部队招收去前线。在战场上,他无情地打击德国军队。在严重受伤后,科托夫被一再的提供光荣退役的机会,但是因为坚信自己的妻子玛露莎和女儿娜迪雅已经死在劳工营地,他选择留在战友的身边继续战斗。  事实上,事情的发展已经远远超过科托夫的预期。他的妻子和女儿活了下来。女儿娜迪雅,已经成长为一名战地护士,她确信自己的父亲还活着,正在不顾艰难险阻寻找着他。  1943年,克格勃主要领导人阿森提夫——科托夫的克星,这个人负责科托夫的逮捕和定罪工作。命令由斯大林本人亲自下达,一定要找到这位前任将军。  阿森提夫能在这个被战争摧毁的国家找到他吗?更让人不可理解的是,为什么过了那么久,斯大林才下令找他,难道这其中有什么隐情?
  • 头像
    李悠悠
           今天和miss庄在电影院里坐了6个小时,看完了《烈日灼人2》的上下两部。进电影的时候我们俩一人端了一杯咖啡,很怕自己在冗长的俄罗斯史诗般的风光中睡着。但事实证明还好,电影情节很跌宕,画面很震撼。看来比起第一部的深沉,肤浅的我对于直白的表达更能投入一些。
           《烈日灼人2》在俄罗斯国内博得骂声一片,刚刚看豆瓣,有国内的观众也说这是狗尾续貂之作。狗尾续貂,米哈尔科夫也续了5个多小时。2的上部主打战争,下部主要讲happy ending。英雄库托夫被带走之后,在德国入侵苏联之后,离开了监狱,走向战场的故事。《烈日灼人》里的坏蛋阿森提夫成功被洗白,影片一条线讲他如何奉命寻找库托夫,一条线讲库托夫的女儿娜佳在战争中的遭遇,一条线讲库托夫在战场中豁出去的表现,和战争的残酷。
           阿森提夫去少先队营里面找娜佳的时候,娜佳说她无论如何都不会与自己已是“政治犯”的父亲划清界限。
           娜佳和少先队员们上了一艘红十字会的轮船,途中被德军轰炸,娜佳和一位截了肢的大叔抓着个浮球在海上漂着。大叔为娜佳进行了洗礼,然后撒手人寰。娜佳奇迹般地活了下来。
           一群高大英俊可爱的少年们被派到战壕中同犯人们一起坚守防线,他们唱着歌,怀着理想和满腔的热血,德军的坦克碾过,他们化作肉泥。一场雪下下来,污泥和血污,还有那残肢断臂被遮盖的干干净净。
           在准备开展之前,看似混蛋的指挥官默许士兵用宗教祷告的方式来进行心理建设。又在德军碾过之后,说出斯大林是优秀可爱单纯的青年惨死在此的罪魁祸首,说完后自杀。
           一个搞政治工作的军官在审叛徒的时候,在纪要上面胡乱写着:“我是AA普希金,我写过……”
           在一个村庄里面,娜佳和一个女人为了躲避一个德国士兵的强奸,杀死了两个士兵。锱铢必报的德军将全村老少活活烧死。娜佳在山坡上目睹了这一切。
            ……
           上述片段给我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俄罗斯人美好的一面表现在我们面前,坚强、乐观、善良。奔赴战场路上的歌声,空袭中为产妇接生,在影片最后俄罗斯老太婆收留的德军弱智士兵……俄罗斯人混蛋的一面也没有掩饰,将士喝得烂醉下达混账命令……德军虽然大部分时间都是无人性的,但在影片最后库托夫奉斯大林的命带着带领大家赤手空拳走向堡垒的时候,德军指挥官说:“我是一个职业军官,不是屠夫。”
           影片比较扯得地方就是库托夫父女二人在腥风血雨中几乎毫发无损,最后重逢时踩在脚下的地雷也被莫名其妙的排掉。介于如此,影片也可改名叫《命大父女二人组卫国战争中的奇遇记》。
           米哈尔科夫一定是一位极爱自己女儿的慈父。在2中《烈日灼人》中库托夫和娜佳在小河中泛舟,暖阳下父女二人的温情絮语不断穿插在战争的黑色和血污中。娜佳小时候真是难得的可爱伶俐。长大了以后虽说在美艳不可方物的俄罗斯大妞中称不上是美得,但却刚毅有个性。也不算可惜。
           晚十点从电影院出来走在大街上的时候,脑子里都是密密麻麻的炮火下的奔跑的无助的人影,和斯大林阴沉的脸色,KGB逼库托夫在文件上签字,和在柬埔寨参观红色高棉S21监狱时看到的一张怀抱婴儿面无表情女人的照片。
           顿时觉得周围都阴森极了。腥风血雨很多,人命不值钱的很哇!
  • 头像
    老羊
    《烈日灼人》

    1994年,尼基塔·米哈尔科夫以一部《毒太阳》惊动当年世界影坛,在戛纳大获好评,赢得了评审团大奖和天主教人道精神奖。
    这部政治题材影片并未以直接的严厉批判的态度指摘前苏历史上,那段晦暗的斯大林整肃岁月,但是却在一片看似安宁和谐的苏联田园风光中,暗藏杀机,隐隐的将政治高压下的压抑与绝望呈现,一举夺得次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影片开篇,向我们描述了在乡间别墅和生活优渥的家人们一起渡假的地方某部队将军,为了村民们麦田不被演习的苏军坦克摧毁,通过联系直接指挥员而下令,终于挽救了小小收成未被毁!

    影片大段描述了各类生活中的琐碎杂事,无疑是为了展现二战前夕那宁静的庄园生活与人性啊、人民啊等等,当然更多的是歌曲、吃喝与弹唱等俄罗斯特色。
    目的或许是为了展现和平是宝贵,也或许是为了展现主人公是多么地平常、平易吧!
    于是可以引发之后时代与主导层对于其施加的各类手段都是缺乏公正的!

    霉运来了,终于打破了宁静,将军等待克格勃的抓捕!因为那时斯大林领导的大清洗运动!
    这样,第一部就结束了,我认为,抛弃清洗斯大林的那种感情色彩后,本片不出色!


    然后是《毒太阳2》!
    1994年之16年后,导演尼基塔·米哈尔科夫以更大的投入,倾力打造了本作续集,将视野放到了二战时期的卫国战争背景下,试图将这部被称为俄罗斯历史上最大投入的电影打造成一部史诗之作。
    影片被冠以俄罗斯历史上投入最大的影片,据制作方称,投资高达5500万美元。而在俄罗斯上映后,第一个周末档收获了不到400万美元的票房,与其投入相比,显然这不是一个令人乐观的成绩。
    由于有摘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优良口碑前作,本片本是影迷和媒体热情期待之作,然而,本片在俄罗斯上映后,却面临恶评如潮的尴尬境地。在IMDB评分上,本片至今在3到4分徘徊,观众给予的评价也令人震惊的“恶毒”,“这是我所能见到的最糟糕的电影”,“如果你想了解俄罗斯在二战的战史,不要看这部影片,它展示的完全是‘米哈尔科夫自己演义的历史’”。

    目前本片的争议主要在于:
    一、这是一部几乎没有什么剧情的影片,跟前作更关联不大,就像战争短片的集锦。
    二、本片被认为侮辱了为国牺牲的俄罗斯人民,片中的战争场景缺乏逻辑性,让俄国士兵显得呆滞愚蠢。
    尽管米哈尔科夫在《毒太阳》中表现了对斯大林时代的反思和抨击,但是近年来,他的政治立场被舆论认为愈加保守,且有民族主义倾向。以至于,当他的这部《毒太阳2》被宣布进入2010年戛纳主竞赛单元角逐时,激起了一番争议,甚至有人发起联名请愿书表示抗议。
    米哈尔科夫在当天发布会上透露,《毒太阳2》的创作缘起是受《拯救大兵瑞恩》的启发,影片真正主题是从父女之情中表现出的人性。此外,片中的故事其实只讲了一半,剩下的部分将放到《毒太阳3》中。

    我想,写出上述评论的,要么没有看过本片,甚至《毒太阳1》,要么是站边思维,所以不能接受影片中描述的一些苏军现象,比如新兵初期表现怯懦,坦克兵临死前想要一睹女护士胴体,驱赶平民打前锋......
    这些难道就不能是残酷战争中的真实描述吗?影片中不也展示了外表强悍,内心虚弱,屠杀村民的法西斯吗?
    我想,恰恰是这些真实地展现交战双方,才可以让本片成为又一部陈述那段历史的佳作。《2》在艺术性和现实性上,远胜《1》。
    而导演的比喻叙事,诸如堡垒往往从内部被攻破等等,就见仁见智吧!


    不是烈日来灼人,而是灼人需烈日。



  • 头像
    不幸浅爱
    总之,这个很难。以苏联愈发被揭示出的复杂角色,米哈尔科夫经历着历史观的大考,冗长和繁杂却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
  • 头像
    文文周
    这部据说是俄罗斯史上投资最大的影片,具有非常强烈的地域性。不仅仅是体现在其战争历史题材上,就连视听语言以及镜头内外的调度,都十足俄罗斯风情。影片史诗风格,磅礴大气,视听非常成熟,许多单场戏不论是气氛还是人物情绪都调度得张力十足,戏剧和视听元素结合得可谓完美。但剧情稍显散漫,段落太多,整体结构把握得似乎不够紧密。揣测是导演心中的影片过去庞大与完美,在实施过程中难免有所缺失。谁让电影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 头像
    黑择明
    看完这部2,就知道什么叫2,就知道什么叫“狗尾续貂”了。但即便如此,还要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其实在一个大的文化语境中,俄国文化界已经开始“重读苏联”,开始反思,在这段历史中也有很多珍贵不容抹煞的价值。比较之前将整个苏联视为“癌病房”的观点,这当然是更为冷静的,70年,总会有珍宝留下来。但是,看完这部影片,我更加质疑尼基塔。当初的《烈日灼人》,其中蕴涵的巨大俄罗斯文学人性魅力哪里去了?变成了一个拾好莱坞牙慧的所谓“大片”(这种倾向,在《西伯利亚理发师》中就已经表露无遗)。他的表演,也越来越油滑,越来越“好莱坞”。想想他当年在《两个人的车站》中只有几个桥段,就轻松演绎出苏联时代的一个精明无赖。莫不是为了推出他的女儿?但是那段脱戏,实在差强人意。
    如果反思苏维埃,我更愿意去看苏维埃时代的电影。在那种意识形态以及官方话语钳制下,所透露出人性的温暖与光辉,是如此真实,如此质朴。
本网站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即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1-2025  合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