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在65分钟左右两首歌之间切换的音效是《神秘博士》中Tardis的启动和刹车音。Tardis(Time And Relative Dimension(s) In Space)是博士的飞船,除了这个正常全写以外还有一个比较搞笑的展开Totally And Radically Driving In Space。DW新版曾今让第10任博士穿越到12年伦敦奥运会过,并完成火炬传递的最后一棒(貌似是新版第二季的某一集,我去查下);在剧外的现实中,11任的扮演者Matt Smith参与了火炬在英国境内的传递。
8.导演夹带的《猜火车》私货:69分钟房子上投影了《猜火车》经典的Choose a life段落和畅游马桶的段落(…),同时现场舞蹈的配乐是《猜火车》的原声。原声是和Underworld合作的,《弗兰肯斯坦》好像也用了同一个团队(太晚了我感觉脑子糊了……你自己查证一下吧,在英范儿那期上面应该有篇《弗兰肯斯坦》的剧评,可能会提到这个事)《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在该段落貌似也有夹带(夹带了啥我忘了…)。《猜火车》后面的片段可能是《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有休·格兰特。(《四婚一葬》的编剧理查德·柯蒂斯前后还写了《黑爵士》《憨豆先生》《诺丁山》《真爱至上》《BJ单身日记》《海盗电台》《时空恋旅人》…虽然有的是合作或改编但还是好厉害啊……跟憨豆还有炸休都算是老搭档了)
个人认为皮卡叔是个很有才华的人。学平面设计出身,凭借《弗兰兹·卡夫卡的美妙人生》获得95年奥斯卡最佳真人短片奖(编剧、导演)。不过时运不济,在接下来的十年中职业生涯都比较坎坷,直到05年的政治讽刺喜剧《幕后危机》(The Thick of It,2005-2012)才一举成名,分别于10年和12年获得喜剧类最佳男主角(应该是BAFTA?)。我记得貌似一家美国公司买了TTOI的版权(还是改编权来着?),近年来横扫金球奖、艾美奖喜剧类奖项的HBO政治讽刺喜剧《副总统》(Veep)从画面风格到语言风格都很像TTOI,剧组中也有TTOI的班底(所以我猜应该是HBO买了TTOI的改编权)。
装扮成发明家布鲁诺的英国著名舞台剧演员肯尼斯-布拉纳朗诵了莎士比亚名剧《暴风雨》节选台词:“Be not afeard. The isle is full of noises”。工业革命的暴风雨来了,美好安逸的田园如那棵大橡树被连根拔起,烟囱在烟霾中升起,工人们的脸是黑的,舞蹈动作机械呆板,而绅士打扮的工程师们一副踌躇满志的样子。有人说,英国人是自爆其丑;也有人说,这反映了英国人对那段历史的反思。我爸说,这是给中国人看的。
现场先组成了英文单词GOSH,这既有赞叹的意思,同时也是伦敦著名的大奥蒙德街儿童医院(Great Ormond Street Hospital)的缩写 。英国的国民健康保险制度建立于1944年。值得一提的是,参与演出的舞蹈演员均不是专业演员,他们来自英国国民健康保险制度机构,其中还有600名来自伦敦各医院的护士。
憨豆先生穿越在伦敦交响乐团,和电影‘我的战车’的山寨版之间。“Chariots of Fire” 是1981年发行的英国电影,根据真人真事,讲述了两个运动员如何战胜自我和偏见,参加1924年奥运会的故事。此片获得4个奥斯卡奖项,包括最佳影片。
这是我家儿子最喜欢的乐曲,所以我多做了一点功课,挖出多一点背景细节。比如,这部电影的名字来于William Blake的诗句 ‘”Bring me my chariot of fire,” 也因为被改编为圣歌‘耶路撒冷’而耳熟能详。 8. “Frankie and June say Thanks Tim”
Tim 指的是Tim Berners-Lee, 也就是万维网之父 (world wide web)。而Frankie and June 是一对普通年青人,在舞台上通过一部手机的失而复得,相遇相爱。
这栋房子又象一个魔盒,外墙上不停闪现英国的著名电影(如,Gregory’s Girl , Four Weddings, Trainspotting)和60 年代起的英国流行音乐MTV ,摇滚,朋克,说唱,重金属,样样没有落下。至少包括以下歌曲: OMD, ‘Enola Gay’ The Jam, ‘Going Underground’ The Rolling Stones, ‘(I Can’t Get No) Satisfaction’ The Beatles, ‘She Loves You’ Millie Small, ‘My Boy Lollipop’ Led Zeppelin, ‘Trampled Under Foot’ The Specials, ‘A Message To You Rudy’ David Bowie, ‘Starman’ Queen, ‘Bohemian Rhapsody’ Eric Clapton, ‘Wonderful Tonight’ Sex Pistols, ‘Pretty Vacant’ New Order, ‘Blue Monday’ Frankie Goes To Hollywood, ‘Relax’ Soul II Soul, ‘Back To Life’ Happy Mondays, ‘Step On’ Eurythmics, ‘Sweet Dreams Are Made Of This’ The Prodigy, ‘Firestarter’ Blur, ‘Song 2′ Underworld, ‘Born Slippy’ Dizzee Rascal, ‘Bonkers’ Amy Winehouse, ‘Valerie’ Muse, ‘Uprising’ Tinie Tempah, ‘Pass Out’ David Holmes, ‘I Heard Wonders’ 这节大串烧(Remix)尽情显摆英国流行乐坛的丰硕成果。英国流行乐是一个巨大的产业, 给英国创造了无穷外汇。在过去40 年中,知名的乐团歌手,层出不穷。
9. “Abide With Me” 荧屏上出现了在2007年伦敦大爆炸中死者的照片。评论员说,‘纪念那些今晚不能在这里的家人朋友’。在Emeli Sandé 轻灵悠远的歌声中,一群舞者在桔黄的灯光中出现。两者相得益彰,感人心扉。在舞蹈结尾, 一群舞者托起了代表希望的小男孩。
歌手Emeli Sandé是津巴布韦裔音乐人,她曾经是格拉斯哥大学医学院学生。她说,要是哪天她在音乐圈混不下去了,还可以回头。而编舞者Akram Khan,祖籍孟加拉国。( “Abide With Me” 歌词如下)
Abide with me; fast falls the eventide; the darkness deepens; Lord, with me abide. When other helpers fail and comforts flee, Help of the helpless, O abide with me. Swift to its close ebbs out life’s little day; earth’s joys grow dim; its glories pass away; change and decay in all around I see; O thou who changest not, abide with me. I need thy presence every passing hour. What but thy grace can foil the tempter’s power? Who, like thyself, my guide and stay can be? Through cloud and sunshine, Lord, abide with me. I fear no foe, with thee at hand to bless; ills have no weight, and tears not bitterness. Where is death’s sting? Where, grave, thy victory? I triumph still, if thou abide with me. Hold thou thy cross before my closing eyes; shine through the gloom and point me to the skies. Heaven’s morning breaks, and earth’s vain shadows flee; in life, in death, O Lord, abide with me.
10. “I Bet You Look Good On The Dance floor” 运动员入场之后,“北极猴子” 激情四溢的“I Bet You Look Good On The Dance floor” 和焰火灯光制造出一幅狂欢的场景。对呀,运动场不就是舞台吗?大家要尽情舞动,更高,更强,更high.
Arctic Monkeys 来自谢菲尔德,他们是一支通过互联网而出名的indie rock乐队。
11.“Come Together” 在蓝色的灯光中,“北极猴子” 又唱起了甲壳虫乐队的‘“Come Together”。他们的舞台下飞出白色翅膀的大鸟(他们说,是鸽子),一只又一只,绕这跑道盘旋,有一只甚至飞上了半空。我一度以为他就是要去点燃圣火了(受北京2008开幕式影响太深)。但这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片段,迷离神秘,歌词也非常应景。‘You know me/你知道我,I know you/我知道你, we come together/我们一起来。。。。I only want to be free/我只要自由’。
12.“Caliban’s Dream” 这是在圣火点燃即将之前。乐队是Underworld , 还有 Dockhead Choir, Dame Evelyn Glennie, Only Men Aloud, Elizabeth Roberts, Esme Smith & Alex Trimble。
接着我又傻了。一群举着VOTE FOR WOMEN的女权运动者出现了……我已经完全一副(*´Д`)的样子了…………腐国人你们是自黑天然呆吧!!!!Suffragette的确是英国历史上很重要的女权运动,但是!!!这运动之所以兴起不仅仅是因为女性的选举权,最早是因为维多利亚时期女性社会地位与角色(几乎是男人的附属物,一个家庭若是男人死了,寡妇只能去当妓女维持生活啊!)就算不说这些,难道不是有压迫才有反抗么?你们看看suffragette运动有多激进,就知道当初女性被压迫有多很了。先不说英国的选举权演变本身就是一部黑历史,单单就女性选举权来说腐国人你们真的不怕在场别国观众嘲笑么……总结一下基本上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分啦什么的都是可以嘲笑的,就连俄罗斯也比你们早…………你们还一副骄傲脸真的很欠打。顺便一提,世界上第一个把主张女权的妇女关进监狱的就是大不列颠呢!真是对你们绝望了……
时值伦敦奥运会五周年,朋友写专题,和她一起拉片一起找梗也是一大乐趣。只不过是大半夜随手写的,多有缺漏,也比较随意。……emmm…以及很厚的粉丝滤镜……
1.导演丹尼·博伊尔,舞台剧导演出身,作品包含电影电视剧话剧,凭借《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拿过奥斯卡。最著名的作品是《猜火车》,今年出了第二部《T2 Trainspotting》(相关的访谈可以看16年末的一期《诺顿秀》)。11年执导的话剧《弗兰肯斯坦》在劳伦斯·奥利弗奖上收获颇丰。(最近发现他还在九十年代导演过老版《摩斯探长》中的几集…)
2.开头现场有一段没字幕的男声,是天气预报,如果没记错的话应该是Shipping Broadcast,早上(貌似是北京时间)可以在BBC radio4听到。
3.出现的第一个资本家(布鲁内尔)的扮演者是肯尼斯·布拉纳,多年来致力于莎士比亚戏剧的电影和话剧改编,人称“当代劳伦斯·奥利弗”。是96版《无事生非》的导演和男主(男二RSL是《豪斯医生》的小薇,《死亡诗社》的男主)。肯爵出场后的朗诵出自莎士比亚的《暴风雨》。
4.NHS段落最终从天而降打败伏地魔的是Mary Poppins,来自童话《欢乐满人间》。迪士尼在1964年出过电影版,最近正在拍第二部。爱玛·汤普森演过《欢乐满人间》作者的传记电影《大梦想家》。弹幕里有人刷的Missy和这部童话没什么关系,Missy是《神秘博士》S8-S10中的反派,我感觉造型有借鉴Mary Poppins(毕竟剧里有说Missy喜欢看儿童节目和卡通片-_-|||…)。
5.憨豆:罗温·阿特金森是毕业于牛津大学的电气工程学博士…(这个大概很多人都知道)。除了憨豆先生这个角色以外,他更经典的剧是82年开播的《黑爵士》,(在开幕式里也有出现《黑爵士一世》的画面)炸休都是后三季的常驻,阿特金森也客串过炸休的经典剧集《一点双人秀》(大概是第二季最终集)。
6.致敬万维网发明者蒂姆·伯纳斯·李的片段,桌上的电脑可能是NeXt的机子(NeXT是乔布斯离开苹果后创办的一个公司),当年蒂姆·伯纳斯·李就是在这样一台机器上写了万维网(不过你得确认一下现场是不是用的这个机子,看起来挺像的)。
7.在65分钟左右两首歌之间切换的音效是《神秘博士》中Tardis的启动和刹车音。Tardis(Time And Relative Dimension(s) In Space)是博士的飞船,除了这个正常全写以外还有一个比较搞笑的展开Totally And Radically Driving In Space。DW新版曾今让第10任博士穿越到12年伦敦奥运会过,并完成火炬传递的最后一棒(貌似是新版第二季的某一集,我去查下);在剧外的现实中,11任的扮演者Matt Smith参与了火炬在英国境内的传递。
(DW09-17年的制片人兼总编剧史蒂文·莫法特同时也是神夏的制片人兼编剧,老和炸叔在各自的节目里隔空喊话…这俩都玩得很欢脱…个人感觉其实魔法特写的剧都是有套路的,比如DW的Missy和神夏的艾琳·艾德勒就是同一类人物)
貌似闭幕式还有一个DW梗,不记得是志愿者穿T娘蓝制服了还是头戴T娘顶灯来着……(印象里是T娘顶灯)。
8.导演夹带的《猜火车》私货:69分钟房子上投影了《猜火车》经典的Choose a life段落和畅游马桶的段落(…),同时现场舞蹈的配乐是《猜火车》的原声。原声是和Underworld合作的,《弗兰肯斯坦》好像也用了同一个团队(太晚了我感觉脑子糊了……你自己查证一下吧,在英范儿那期上面应该有篇《弗兰肯斯坦》的剧评,可能会提到这个事)《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在该段落貌似也有夹带(夹带了啥我忘了…)。《猜火车》后面的片段可能是《四个婚礼和一个葬礼》,有休·格兰特。(《四婚一葬》的编剧理查德·柯蒂斯前后还写了《黑爵士》《憨豆先生》《诺丁山》《真爱至上》《BJ单身日记》《海盗电台》《时空恋旅人》…虽然有的是合作或改编但还是好厉害啊……跟憨豆还有炸休都算是老搭档了)
9.英摇我不是很了解,不过带到的歌手和乐队都是大名鼎鼎(不过我猜当年写音乐梗的应该会很多)。如果讲性手枪的话可以延伸讲一下薇薇安·韦斯特伍德(这个可能会是漏掉的梗);最后保罗·麦卡特尼的压轴曲《Hey Jude》应该很熟了,遗漏的梗是12年英国代表团的团服是他家闺女设计的。
10.12年奥运会的主火炬是10年上海世博会英国馆的设计师设计的。
(大半夜的脑子不清楚,大概想到这几个梗,可能会有不准确的地方,用之前一定要查一下啊啊啊!)
(有什么遗漏的我以后想起来的话就补充)
疑问:怎么没有两大国宝福尔摩斯和炸叔?(不过想想除了儿童文学,开幕式也没怎么涉及英国文学)
关于DW的一些补充
1.新任博士Jodie Whittaker:54年来首位正剧部分女博士(99年魔法特写的慈善喜剧短片《死亡诅咒》中博士重生为女性,但其时旧版已经停播而新版要到05年才重启)。从目前网上的情况来看,胡粉(Whovian)对女博士的接受度还是很高的。她的其他作品我不是很熟,《小镇疑云》(Broadchurch)相对熟一些。2013年《小镇疑云》播出后非常受欢迎,除英国的原版以外,还有美版(Gracepoint)、法版和德版,其中英版和美版的男主都是DT。此外,现任总编剧魔法特将在17年圣诞特辑后与12任博士一同卸任,接替这一位置的正是Broadchurch的编剧Chris Chibnall。CC此前也为DW写过一些单集,风格比较多样,很精彩。
Broadchurch中参演过DW的演员很多,主要有10任博士DT,13任博士JW,1任博士大卫·布拉德利(在由麦哥编剧的五十周年传记片《时空大冒险》中扮演1任的扮演者,在DWS10E12和17年圣诞特辑中扮演1任博士,DWS7E2中饰演反派),11任博士旅伴Rory的饰演者亚瑟·达维尔,DWS5E2反派的饰演者奥利维亚·科尔曼(小镇的女主,脚灯社成员,今年凭借《夜班经理》获得金球奖最佳女配角奖),DW衍生剧《火炬木》(Touchwood)中歌温的饰演者伊芙·迈勒斯。(还有一些不记得了……)
2.现任博士皮卡叔:14-17年间担任第十二任博士。作为DW铁粉的皮卡叔在此之前参演了第四季中的《庞贝烈焰》一集以及TouchwoodS3(饰演一个悲催的政府职员,危机来临之际被推上台当替死鬼)。
个人认为皮卡叔是个很有才华的人。学平面设计出身,凭借《弗兰兹·卡夫卡的美妙人生》获得95年奥斯卡最佳真人短片奖(编剧、导演)。不过时运不济,在接下来的十年中职业生涯都比较坎坷,直到05年的政治讽刺喜剧《幕后危机》(The Thick of It,2005-2012)才一举成名,分别于10年和12年获得喜剧类最佳男主角(应该是BAFTA?)。我记得貌似一家美国公司买了TTOI的版权(还是改编权来着?),近年来横扫金球奖、艾美奖喜剧类奖项的HBO政治讽刺喜剧《副总统》(Veep)从画面风格到语言风格都很像TTOI,剧组中也有TTOI的班底(所以我猜应该是HBO买了TTOI的改编权)。
(我本来以为皮卡叔只是个中文外号罢了,结果发现在国外也有这个外号P-Cap,还有皮皮什么的就不是很懂了)
然而,2008年同样也并非顺利的一年,汶川地震带给了人们无比的伤痛,火炬传播的风波击打了中国人的民族自尊。面对汶川地震,温家宝沉重得道出“多难兴邦”。
从“多难”的角度看,中国近代以来丧失了持续几千年的文化自信,在时间轴中中国又走了许多弯路。2008年,中国第一次举办奥运会,1908年“那个中国何时派代表团参加奥运会,中国何时能举办奥运会”的期望成为事实。当时间走到2008,中国让全世界看到。中国人把2008年的奥运会赌上了只许成功不许失败,要办最好的奥运会的心态。要办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奥运会(世博会亦如此)。
我们需要让全世界展现我们自己,中国的文化、中国的力量、中国的崛起!所以做大场面出色的张艺谋导演拥有了一个巨大的发挥空间,2008北京奥运开幕式是恢弘的叙事,几千人被组织起来参加表演,气势、自信、恢弘被充分展现,带给国人的是无比的激动。这带给张艺谋导演的也是无比的赞誉与声望(后毁于《三枪》),同样的,中国的声望也在全世界达到新的高度(后毁于毒奶粉事件)。2008,展现的是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恢弘的场景,要让全世界看到国人对自己文化的自信,以及中国作为大国的崛起。
因此,2008北京的叙事无暇去顾及日常的时尚与生活层面。童话、医疗、电影、音乐、信息时代互联网,这一切展现都把生活的亲切与关怀、英国的文化充分展现。2012的伦敦让憨豆先生在台上搞笑,2008的北京则不会有这样选择,或者说这样的事情根本构不成选项。相反,我们把很多事情都上升到了沉重的宏大层面。运动要和民族自豪感联系在一起,“女排精神”这个词汇就是这么出来的,运动本身的快乐在国人这里已经被放到第二位去了,“你是中国人,你出国代表的是中国”这样的话语出于同样的逻辑。沉重是这个时代的中国,也是中国人所承担的。
同样的是,2008的北京也没有2012伦敦所拥有的那份悠闲与放松。我们一定要办最好的奥运会,所以中国会找2008位士兵去参见演出,军人的纪律与荣誉、完成任务,向全国人民交代;我们没有英国人那种悠闲,童话与医疗那个部分的展现,孩子们、医生护士们都不是演员,是现实生活中的医生护士,但他们一样可以站在这个舞台上,而策划者也给予了他们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向观众鞠躬、谢幕,人性之美带给我强烈的感动,而我们绝无这份悠闲与快乐。
如果说他们享受其中,我们则堵上一切必须去证明自己。
从这个视角上看,2012的伦敦选择生活叙事也是十分明智的。如果要做宏大叙事,没有2008北京的那种条件(人数条件与组织条件),也没有那份沉重的心态。生活叙事反而在突显文化与生活之中感染了我们,把奥运会的和平精神传递给了我们,也让我们看到一个可爱的伦敦、文化的伦敦、温暖人心的伦敦。
英国自工业革命以来,就站上世界强国的位置,有这份悠闲与信息是可以理解的。站在这个时间点的中国,和英国人比没有那份悠闲,和古代中国相比,亦不复有那份安宁、从容与自信,体现出的却是布尔乔亚的那份生机勃勃与浮躁。
仔细想想,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期待一个能告别沉重的中国。
也许你会说,北京开幕式上更没什么头面人物啊。但那些蚂蚁一样整齐划一的群众演员们真的没有一丝主角的感觉,所给的镜头也多数是大远景,力求团体操的俯瞰视觉效果,每个人不过是机器上的螺丝钉,真要说主角那该是那个硕大的LED屏幕吧,非常中国特色。伦敦开幕式上,可以看到每个人都有很大的空间,他们都不是专业演员,例如表达NHS那段都是医生和护士在狂欢,动作并不规整,但都很欢乐,有许多特写镜头,宛如一场大party,每个普通人都是参与者,充满了自由的气息。那一分钟的记忆墙,代表70亿人的70亿张小纸片,也都充分表露了对个体的尊重。点火炬也体现了世界大家庭个体的分量,相当有创意,北京的吊钢丝绕场一周实在有点囧。插国旗的小山感觉也不错。《火的战车》代表英国电影的成就,运动励志主题也很符合,配乐动听;最后《嘿猪的》的全场合唱,感染力更是爆棚。
相比之下北京更急于向世界展现中国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以及今日的现代化新貌,要表达的东西很多,加上对个体的一贯忽视,以及张艺谋的个人趣味,有这个效果差异并不奇怪。而英国的辉煌历史早已为世人熟悉,它如今想要的就是更多的参与性。
另外,伦敦开幕式儿童的戏份很大。一开始来自英国四个地区的唱诗班的天籁童声,NHS模块每个床上蹦跳的孩子们,以及占了很大篇幅的英国童话,彼得潘、魔法保姆,甚至还有库伊拉和伏地魔。让伏地魔在开幕式上占据如此显赫的位置,不得不说也只有英国人做的出来。这表达了对儿童的和未来的重视,相比之下北京貌似只有假唱的林妙可。
在历史选材方面,中国的辉煌多比较久远,例如丝绸之路、唐朝、郑和航海等,写意的东西多;而英国对工业革命前的历史,包括莎士比亚都一笔带过,重点是工业革命后对普通个体影响较大的历史事件,比如影响近几代人的摇滚,比如改变全世界的Internet,也包括了一些现实中负面的元素,比如高耸的烟囱和浓烟,那在开幕式上并不是美好的形象。
伦敦导演丹尼·博伊尔是个很注重镜头的导演,看《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和《猜火车》就能感觉到他独到的机位,因此在现场无法表达的许多东西都用预先录制的电影片段来穿插;而在电影中都爱搞团体操的张艺谋,导演个开幕式那是正中下怀,因此只要人海就够了。
总的来说,北京的开幕式是一场视觉盛宴,场外观众的观感效果比较好。伦敦的开幕式是一场人人参与的大party,参与者比较开心,感染力更强。
微信公众号:肥嘟嘟看电影(feidudumovie)
我以音乐为线,来解读伦敦开幕式到底想要表达什么,想在世人面前展示什么;换句话说,英国人想要“卖”什么。然后, 你来告诉我,你是否接受他们的宣传大片。
1 “I Still Believe”/ 我依然相信
站在绿草萋萋的山坡上,穿了一家松松垮垮格子衬衫的Frank Turner手挥吉他,脚跺拍子,唱了开幕式的第一首歌 “I Still Believe”。
他唱到, ‘我依然相信圣人...我依然相信那可以建起庙堂并把它摧毁的声音...我依然相信吉他,乐鼓和绝望的诗篇都有存在的必要...我依然相信每一人无论成功失败都能找到一首歌...请记住我们不是在拯救生命,我们在拯救灵魂...’
他的歌声飘扬,山坡下一片田园风光,炊烟袅袅,人民或耕作,或嬉戏。这是农耕社会的英国。
按中国的标准,Frank Turner 绝对是一个“80后富二代”:爸是银行投资客,妈是小学校长。他和他爸都是伊顿公学出来的。他拿了伊顿的奖学金,和威廉王子做过同学,大学在LSE读的历史。已经获得2010年的 Karrang 奖 和2011年的AIM音乐奖(最佳现场和最努力音乐人)。
我觉得,这首歌为整个开幕式定下了基调:乡村和摇滚。英国从一个农耕社会转身为一个依靠工业科技“新”文化的发达国家。英国是一个田园和摇滚共存的国度,乡村是英国人的根,摇滚是英国人的魂。英国人的追求自由,尊崇想象力,和自我反思的特质在60年代起的摇滚音乐中尽情抒怀。
2.“Four Nation Choirs”
接下来是童声合唱的‘四国联唱“, 包括,苏格兰的 “Flower of Scotland” ,北爱尔兰的 “Danny Boy”(曲调是我钟爱的‘伦敦德里小调” /Londonderry Air),威尔士的“Bread of Heaven”,和“耶路撒冷”。
3。 “Nimrod”
在伦敦交响乐团的“Nimrod” 声中,田园英国显得那么和谐美好,女士们撑着小阳伞走来,风吹草低见牛羊,儿童们在五月花柱下跳起了舞蹈。
根据宗教故事, Nimrod 是建造Babel 塔的领袖,他是诺亚的孙子。而这首曲子来自爱德华·威廉·埃尔加的《谜语变奏曲》。
4. “Pandemonium”
装扮成发明家布鲁诺的英国著名舞台剧演员肯尼斯-布拉纳朗诵了莎士比亚名剧《暴风雨》节选台词:“Be not afeard. The isle is full of noises”。工业革命的暴风雨来了,美好安逸的田园如那棵大橡树被连根拔起,烟囱在烟霾中升起,工人们的脸是黑的,舞蹈动作机械呆板,而绅士打扮的工程师们一副踌躇满志的样子。有人说,英国人是自爆其丑;也有人说,这反映了英国人对那段历史的反思。我爸说,这是给中国人看的。
这时的音乐名为“Pandemonium”,出自约翰米尔顿的‘失乐园’,是‘地狱’的意思。现在这个词是“混乱,灾难” 的代名词。
值得一提的是,领衔的打击乐手Evelyn Glennie是一个(苏格兰)艾伯丁的音乐家。她11岁起耳聋,可是能用身体感受音乐,还喜欢光脚表演。她现在是顶级打击乐手,已获得18个大学的名誉博士。音乐的前半段可能受张艺谋08年集体鼓的灵感。强有力的打击乐烘托出工业革命的诱惑,危险,未知和巨大冲击力。
钢铸的五环腾空而起,火光四射。这肯定是开幕式的亮点之一。
接下来音乐渐趋轻灵。不同的人群入场,有拉大旗的女权主义者,两次世界大战的士兵,南亚移民,加勒比海的移民。影射自工业革命后,英国社会所经历的变迁。
5. ‘皇家焰火'和 ‘天佑女王’。
在‘皇家焰火’的轻快乐曲中,007 来到了白金汉宫。
女王的出场很戏剧化,是英国式的聪明幽默 (witty)。 女王成了年龄最大的邦女郎,也让皇室的形象更加亲民。这是英国人最津津乐道的一个细节。
没有光鲜的服装,俊美划一的外貌,可是这些残障儿童合唱的‘天佑女王’可以让人落泪。
6. “Tubular Bells” 和 “In Dulci Jubilo”
现场先组成了英文单词GOSH,这既有赞叹的意思,同时也是伦敦著名的大奥蒙德街儿童医院(Great Ormond Street Hospital)的缩写 。英国的国民健康保险制度建立于1944年。值得一提的是,参与演出的舞蹈演员均不是专业演员,他们来自英国国民健康保险制度机构,其中还有600名来自伦敦各医院的护士。
在台上伴奏的歌手叫 Mike Oldfield 。这位传奇式的英格兰乐手,会至少14种乐器,还会开飞机。他最出名的专辑是1973年发行的Tubular Bells (当时他才19岁) 和 1975 年的In Dulci Jubilo。他虽然在英国成名,却厌倦了逐渐成为‘奶妈政权/nanny state’的英国社会,移居Bahamas。(我在每日邮报上看到一篇他的专访,很有意思。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读一读。)
在Mike的“In Dulci Jubilo”音乐声中,灯光渐暗,护士们为孩子们盖好被子;弯月一轮,小朋友躲在被子里看书,这时J K Rowling 读了一段 ‘Peter Pan’ 的话。这个环节是彰显英国在儿童文学方面的成就。各种邪恶势力出现了(如,伏地魔),危难之时,许多 Marry Poppins 撑着黑伞从天而降,就像在音乐剧和电影里一样,为孩子们赶走了恶魔。
7. “Chariots of Fire”
憨豆先生穿越在伦敦交响乐团,和电影‘我的战车’的山寨版之间。“Chariots of Fire” 是1981年发行的英国电影,根据真人真事,讲述了两个运动员如何战胜自我和偏见,参加1924年奥运会的故事。此片获得4个奥斯卡奖项,包括最佳影片。
这是我家儿子最喜欢的乐曲,所以我多做了一点功课,挖出多一点背景细节。比如,这部电影的名字来于William Blake的诗句 ‘”Bring me my chariot of fire,” 也因为被改编为圣歌‘耶路撒冷’而耳熟能详。
8. “Frankie and June say Thanks Tim”
Tim 指的是Tim Berners-Lee, 也就是万维网之父 (world wide web)。而Frankie and June 是一对普通年青人,在舞台上通过一部手机的失而复得,相遇相爱。
这个单元的开题很大,可着眼点很小。女主人开着红色的迷你车回家,儿子埋头玩手机。一栋房子,一户普通的英国人家,一个典型的星期六晚上。
这栋房子又象一个魔盒,外墙上不停闪现英国的著名电影(如,Gregory’s Girl , Four Weddings, Trainspotting)和60 年代起的英国流行音乐MTV ,摇滚,朋克,说唱,重金属,样样没有落下。至少包括以下歌曲:
OMD, ‘Enola Gay’
The Jam, ‘Going Underground’
The Rolling Stones, ‘(I Can’t Get No) Satisfaction’
The Beatles, ‘She Loves You’
Millie Small, ‘My Boy Lollipop’
Led Zeppelin, ‘Trampled Under Foot’
The Specials, ‘A Message To You Rudy’
David Bowie, ‘Starman’
Queen, ‘Bohemian Rhapsody’
Eric Clapton, ‘Wonderful Tonight’
Sex Pistols, ‘Pretty Vacant’
New Order, ‘Blue Monday’
Frankie Goes To Hollywood, ‘Relax’
Soul II Soul, ‘Back To Life’
Happy Mondays, ‘Step On’
Eurythmics, ‘Sweet Dreams Are Made Of This’
The Prodigy, ‘Firestarter’
Blur, ‘Song 2′
Underworld, ‘Born Slippy’
Dizzee Rascal, ‘Bonkers’
Amy Winehouse, ‘Valerie’
Muse, ‘Uprising’
Tinie Tempah, ‘Pass Out’
David Holmes, ‘I Heard Wonders’
这节大串烧(Remix)尽情显摆英国流行乐坛的丰硕成果。英国流行乐是一个巨大的产业, 给英国创造了无穷外汇。在过去40 年中,知名的乐团歌手,层出不穷。
在现场演出的那个唱 ‘Bonkers’的说唱乐手叫Dizzee Rascal, 他是地道的东伦敦人,祖籍非洲加纳。从小是个‘坏孩子’,但并不防碍他成为明星。
还有一首歌叫“Nimma Nimma”, 是印度音乐家 Rahman 的作品。他曾经因为‘维多利亚女王2:黄金时代’和‘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电影作曲而获得两个小金人。你可以解读这是 印度文化在英国社会的地位; 你也可以说导演“走后门”,帮衬自己的同事。
现场的房子缓缓升起,出现万维网之父Tim Berners-Lee在电脑荧屏前忙碌。有没有注意到,现场座位上的灯光显示出 “This Is For Everybody!”
这个环节的信息量太大了,电影,音乐,舞台从不同层面试图唤醒观众的记忆,是让你‘躺着也中枪‘ 的良苦用心。当然你也可以说,太乱了,绝对是一场为英国电影和流行音乐的强行市场公关。
9. “Abide With Me”
荧屏上出现了在2007年伦敦大爆炸中死者的照片。评论员说,‘纪念那些今晚不能在这里的家人朋友’。在Emeli Sandé 轻灵悠远的歌声中,一群舞者在桔黄的灯光中出现。两者相得益彰,感人心扉。在舞蹈结尾, 一群舞者托起了代表希望的小男孩。
歌手Emeli Sandé是津巴布韦裔音乐人,她曾经是格拉斯哥大学医学院学生。她说,要是哪天她在音乐圈混不下去了,还可以回头。而编舞者Akram Khan,祖籍孟加拉国。( “Abide With Me” 歌词如下)
Abide with me; fast falls the eventide;
the darkness deepens; Lord, with me abide.
When other helpers fail and comforts flee,
Help of the helpless, O abide with me.
Swift to its close ebbs out life’s little day;
earth’s joys grow dim; its glories pass away;
change and decay in all around I see;
O thou who changest not, abide with me.
I need thy presence every passing hour.
What but thy grace can foil the tempter’s power?
Who, like thyself, my guide and stay can be?
Through cloud and sunshine, Lord, abide with me.
I fear no foe, with thee at hand to bless;
ills have no weight, and tears not bitterness.
Where is death’s sting? Where, grave, thy victory?
I triumph still, if thou abide with me.
Hold thou thy cross before my closing eyes;
shine through the gloom and point me to the skies.
Heaven’s morning breaks, and earth’s vain shadows flee;
in life, in death, O Lord, abide with me.
10. “I Bet You Look Good On The Dance floor”
运动员入场之后,“北极猴子” 激情四溢的“I Bet You Look Good On The Dance floor” 和焰火灯光制造出一幅狂欢的场景。对呀,运动场不就是舞台吗?大家要尽情舞动,更高,更强,更high.
Arctic Monkeys 来自谢菲尔德,他们是一支通过互联网而出名的indie rock乐队。
11.“Come Together”
在蓝色的灯光中,“北极猴子” 又唱起了甲壳虫乐队的‘“Come Together”。他们的舞台下飞出白色翅膀的大鸟(他们说,是鸽子),一只又一只,绕这跑道盘旋,有一只甚至飞上了半空。我一度以为他就是要去点燃圣火了(受北京2008开幕式影响太深)。但这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片段,迷离神秘,歌词也非常应景。‘You know me/你知道我,I know you/我知道你, we come together/我们一起来。。。。I only want to be free/我只要自由’。
12.“Caliban’s Dream”
这是在圣火点燃即将之前。乐队是Underworld , 还有 Dockhead Choir, Dame Evelyn Glennie, Only Men Aloud, Elizabeth Roberts, Esme Smith & Alex Trimble。
13. ‘Eclipse’
圣火点燃之后,火树银花不夜天,陪衬大荧屏上运动员光辉事迹的音乐来自Pink Floyd。“一切就在这里,一切都已过去”。
14. ‘Hey Jude’
大名鼎鼎的保尔出场了,唱的是温情脉脉的 ‘嗨,朱德’。关于这首歌,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是,保尔写给约翰列侬的儿子 (Julian), 安慰当时因为父母离婚而郁郁寡欢的小男孩。另一种是约翰列侬的说法,他认为保尔写给他的。保尔到现在都没有正式说明写歌的初衷。其实,保尔老矣,唱得真不怎么样。有英国人在推特上说, ’老保尔,洗洗睡吧’!
如果,约翰列侬还在,他一定会唱 ‘Imagine’ 吧,小女子我窃以为更适合这个开幕式。
导演 Danny Boyle 以拍“贫民窟的百万富翁” 的功力来烹饪这个近4个小时的开幕式大餐,他用音乐,荧屏,现场,灯光来讲故事,讲一个英国社会变迁的故事。 这个故事里没有主角,每个出场人的都有自己的情节,充斥着英国式的细节。细节里闪烁着智慧的幽默,自我反省,和创造力。这个故事试图向世人标榜英国的先进文化:工业科技,免费医疗,儿童文学,现代电影和流行音乐。他的关键词是多元文化,关怀弱者,和寄希望于青年人。
开幕式后听广播,有一个英国人这样评论开幕式,“这是一个非常英国的开幕式。作为一个民族,我们时刻在问自己:我是谁?我在做什么?”
是的, 我们老祖宗也说过,”吾当三省吾身“, at the end of the day, we are not THAT different!?
但是从树被拔起工人出现我就开始有不好的预感。当看到一群人拿着篱笆出现的时候,脑子里立刻就是“卧槽你们不至于吧!”圈地运动是工业革命以及城市化的发端,没错!意义深刻,没错!但是圈地运动还能让人想到,贵族、强制拆迁、垄断、饥饿、贫穷等等,英格兰人你们是要恶心人家爱尔兰人么!当初逼走多少爱尔兰人饿死多少爱尔兰人啊!
然后烟囱平地而起。好吧好吧,我知道你们是想表现维多利亚时期的工业发达。但是你们明明可以用很多其他的方式展示,为毛要用烟囱??!!觉得“我们腐国的空气污染曾是世界上最最严重的!”或者“那时候我们的城市可不是一般的脏哦!”很自豪么??腐国人你们确定不是在展示黑历史么…………
接着我又傻了。一群举着VOTE FOR WOMEN的女权运动者出现了……我已经完全一副(*´Д`)的样子了…………腐国人你们是自黑天然呆吧!!!!Suffragette的确是英国历史上很重要的女权运动,但是!!!这运动之所以兴起不仅仅是因为女性的选举权,最早是因为维多利亚时期女性社会地位与角色(几乎是男人的附属物,一个家庭若是男人死了,寡妇只能去当妓女维持生活啊!)就算不说这些,难道不是有压迫才有反抗么?你们看看suffragette运动有多激进,就知道当初女性被压迫有多很了。先不说英国的选举权演变本身就是一部黑历史,单单就女性选举权来说腐国人你们真的不怕在场别国观众嘲笑么……总结一下基本上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分啦什么的都是可以嘲笑的,就连俄罗斯也比你们早…………你们还一副骄傲脸真的很欠打。顺便一提,世界上第一个把主张女权的妇女关进监狱的就是大不列颠呢!真是对你们绝望了……
然后战争缅怀什么的我不多做评价,英国二战的确不容易,但一战就呵呵呵呵了。
对,我得吐槽一下那些敲鼓的,你们是瞧不起苏格兰么!为毛没有裙子和风笛。记得看BBC版2008开幕式时,解说的确是嘲笑了苏格兰的风笛(当时被请来在运动员入场时演奏)。
然后是“指环王”也不多说。
女王那段视频的确挺好,英国人在电影上还是没得说的。(女王家的管家个头真高呀!(⊙ˍ⊙)
NHS槽点太多,我实在是不想说什么,后面的童话部分,先不说那些梦魇真会让人做噩梦,那个伏地魔也让人郁卒啊,最后那个睡着的大头瘪娃娃!!!妈蛋吓死我了!
憨豆部分很赞。但是你们不要广告植入好么!!!多缺那点儿钱啊!!!!
然后mini cooper也来了(多少广告费啊亲?
再接着电话月抛部分我就不多说,但是我真的很在意腐国人把oasis,radiohead,coldplay当死的!!!!哦,还有整场貌似就放了一句阿呆,在某个国家入场时,然后立即被切换到stayin alive了…………
我也不多罗嗦了,整个开幕式演出大体分为三部分:Part I 腐国黑历史;Part II 文化自黑;Part III Party与演唱会的结合体。
对腐国人绝望了。
======================
我真的不是黑腐国!我是脑残粉!但是腐国自黑的趋势谁也挡不住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