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部电影我不想多说了,但对这部电影特殊的感情却是因为mel饰演的Benjamin Martin的小女儿susan!nn如果看过这部电影,一定不会忘记那一段:benjamin离开家的时候小女儿susan还不会讲话,等他回来susan的阿姨说susan已经会说很多话了,但每次benjiamin陪着susuan她都默默不语,ben希望susan给他说一个字的愿望都未能如愿,心里很难受!当ben又一次要离开家踏上战场上的时候,镜头对准了susan,小susan的表情开始变化,慢慢的开始要哭泣,然后几乎崩溃的跑过去说“nPapa, don't go! I'll say anything.nI'll say anything you want.nTell me what you want me to say.nI'll say anything.nI promise, Papa. Please don't go.n”n每次看到这个时候,我都会不可思议的流泪!也因此让我永远的记住了这短短几秒钟的画面!n
关于这部电影我不想多说了,但对这部电影特殊的感情却是因为mel饰演的Benjamin Martin的小女儿susan!nn如果看过这部电影,一定不会忘记那一段:benjamin离开家的时候小女儿susan还不会讲话,等他回来susan的阿姨说susan已经会说很多话了,但每次benjiamin陪着susuan她都默默不语,ben希望susan给他说一个字的愿望都未能如愿,心里很难受!当ben又一次要离开家踏上战场上的时候,镜头对准了susan,小susan的表情开始变化,慢慢的开始要哭泣,然后几乎崩溃的跑过去说“nPapa, don't go! I'll say anything.nI'll say anything you want.nTell me what you want me to say.nI'll say anything.nI promise, Papa. Please don't go.n”n每次看到这个时候,我都会不可思议的流泪!也因此让我永远的记住了这短短几秒钟的画面!n
恩,政治的问题我不懂,我把这样的建国思想看做一种梦想,不愿意看到梦想被磨灭的样子。
三父子一起打敌人的那一场不错。
同时影片教给我们,不要锋芒太露。
梅尔吉普森通过《勇敢的心》和这部《爱国者》树立了他的硬汉形象,以至于他在一部很柔的片子《what women want》中扮演不懂女人的角色比诸如Jude Law or Hugh Grant更有幽默气氛。
说回片子本身。
整部片子的主线是主角的精神转变。从一个family protecter 变成一名“爱国者”。刚开始的Martin并不想卷入战争,可房子被烧,儿子惨死,让他意识到自己保护家庭的责任。于是这位参加过对法战争的父亲也参加了军队,为了保护自己的儿子,还有家。再后来儿子也死去了,Mratin几乎对这场战争绝望,可是当看到儿子留下的布袋里面的美国星条旗,他似乎是决定完成儿子未完成的梦想,此时的Martin我觉得还不能算一个真正的爱国者。之后再与英军的决战中,Martin面对拯救溃退的美军和为子报仇之间的艰难选择,完成了成为一“爱国者”的蜕变。
不管是爱国还是爱家,都会在某种程度上要求这个人具有一种牺牲精神,国家要无偿征税,家庭成员要承担起保护家庭的义务。甚至国家会有很多要求你为之牺牲的时候,比如堵抢眼的黄继光,炸碉堡的董存瑞。但在爱国之前先有的感情是,爱家。甚至再在爱家之前的感情是,爱自己。
今天看了一篇文章说上世纪80年代发生的“潘晓讨论”开启了一道中国人从被教育要先爱国到发现是不是该先爱自己的大门。我想,爱自己并不是自私,更应该说是郑重对待自己的生命。中国人有没有个人主义精神?我想大概是没有的吧。就像南宋末年抗元失败,陆秀夫报小皇帝跳海,或者更早的齐国田横一人自杀,五百壮士随之自刎。人死不能复生,西方的上帝都反对自杀。任何一个有浓厚个人主义色彩的民族都不会有这种事发生。但我们不是。我们是一个不知从什么时候就开始被教育,要为国献身的民族。所以主流言论会认为代表国家维和而死去的人是英雄,为了养家糊口挣钱被脚手架砸死的人不是英雄。
爱国并不是一件坏事,可怕的是当爱国成为一种主义,然后就像个人主义一样,有了此主义,别的统统都是错误,要批判,打到的!难道这些情感就一定不能并存么?
《爱国者》有一段很有意思的照应。
开头Martin花了很大力气坐了一把摇椅,当他小心翼翼的坐上去的时候,椅子塌了,他颇为挫败的把椅子砸到一边,镜头远处的角落还有很多把废弃的椅子,看来都是他实验后的失败品。后来Martin去英军阵营中谈判,在主帅的屋里发现一把类似的椅子,Martin又一次小心的坐上去,椅子没塌,于是他赶紧下来研究这把椅子的构造。但英军主帅进来时,Martin脸上露出了小孩被发现私藏的玩具时那种天真的表情。在这部充满血腥与杀戮的片子中,让人看到了人与人之间和睦的一面。这或许也是导演企图表达的一点点反战思想。
自由和平等是美帝国主义历来标榜的精神,比如华盛顿关于奴隶参加满12个月的战争就能获得自由的法令,比如Martin儿子告诉黑奴,我们打仗是为了一个人人平等的世界,比如黑人在获得自由身后以自由人身份参加最后的决战,比如白人开始对黑奴不识字的嘲笑,到最后对他说,能和你一起战斗是我的荣耀。
我的感受是,自由和平等也是先从自己开始的。黑人对自身自由身份的认可,还有傲慢的白人嘲笑华盛顿的政令,都从正反面说明了自由先是自我解放,平等也先是对自身认知的不高不低。空说,是无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