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电影  »  动作片  »  割喉岛

割喉岛  夺宝纵横

143人已评分
很差
0.0

主演:吉娜·戴维斯马修·莫迪恩

类型:喜剧动作冒险导演:雷尼·哈林 状态:HD 年份:1995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豆瓣ID:1299415热度:0 ℃ 时间:2022-04-25 14:51:30

简介:详情  活跃于加勒比海上的哈里、道格(Frank Langella 饰)、莫迪三兄弟各保存着一份藏宝图的三分之一,道格欲独占宝藏将哈里重伤致死。哈里之女摩根(Geena Davis 饰)接管晨星号海盗船,继承了父亲复仇与寻宝...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活跃于加勒比海上的哈里、道格(Frank Langella 饰)、莫迪三兄弟各保存着一份藏宝图的三分之一,道格欲独占宝藏将哈里重伤致死。哈里之女摩根(Geena Davis 饰)接管晨星号海盗船,继承了父亲复仇与寻宝的遗愿。摩根取下父亲头皮上的藏宝图,却因无法辨识图上的拉丁文而登陆求助,适逢惯偷肖(Matthew Modine 饰)被官方贩卖为奴,摩根依赖肖的翻译能力把他买下,并且很快在官军对自己的追捕中展现了悍女本色。摩根等人寻至莫迪处,不料道格意外出现,混乱中莫迪身死,而肖将第二张藏宝图占为己有。摩根惩治了肖的不忠,但却无法摆脱尾随的道格,最终船员叛变,摩根失去了晨星号,虽然肖协助摩根发现割喉岛宝藏所在,但是在道格和官军的围堵下,取得宝藏谈何容易
  • 头像
    炒作时代

    海盗片的巅峰之作,女主角咋一看很丑,越看越美,到最后竟然爱上了,这片子的风景真是美到极致,而且不像加勒比海盗一样看着困着,这片子跌宕起伏,一波三折,全程紧张刺激,大场面连续不断,连尿尿的时间都没有,好久没有这么爽过了。豆瓣的评论乱的恨,很多垃圾片捧上天,经典片却给了很低的分,从此可见一斑,不知道是豆瓣水平低还是有枪手炒作,反正豆瓣的水分很大。

  • 头像
    Vicky
    刚刚看完一部老片子,挺老了,有10年了,95年拍的一部海盗片,听说当年票房上出乎意料的败走麦城,不过仍然被誉为“男人必看的十部电影”之一,可见电影本身是不差的,而是那时观众对于海盗片的疲倦,使它遭遇了滑铁卢,这部电影就是《割喉岛》。
     
    海盗片的鼻祖要追溯到50年代Disney的《金银岛》,但是那片子太古老了,我无缘一看。《割喉岛》是我看过的最搞笑的海盗片,当然不是纯粹的搞笑,只是在一些小细节上设置得很可爱。故事讲述的是一个俗不可耐的海盗故事,Morgan的祖父留下了一张藏宝图,可是分别由3个儿子各收藏一块,也就是说要3张拼起来才能成为一张完整的藏宝图,可是这个不寻常的海盗家族并不团结,Morgan枪林弹雨的总算得到了藏宝图,然后就带领手下去割喉岛寻宝,其间还纠缠了家族恩怨、正邪之争等等。是个看了开头就明白结尾的故事,但是好莱坞的编剧们就是有本事把同样的故事加进不一样的曲折。
     
    影片比较特别的地方在于海盗头子是个女的,这是以往海盗片中很少见的,一般的船长形象可能是少一个眼睛的或者是一只手是个钩子之类的残疾人,而这次的海盗船长竟然是个美貌的年轻姑娘。男主角Shaw是个时常出没于贵族聚会的小偷,但是不幸被捕,沦为奴隶,女船长Morgan得到的藏宝图是拉丁文的,而Shaw正好会拉丁文,所以被Morgan所救,加入了他们的寻宝之行。
     
    很自然的,被政府通缉的Morgan被影片渲染成了正义的一方,而为了藏宝图而追杀Morgan的叔叔Dawg就成了反面角色。事实上,他们的目的都不纯洁,都是为了能够让他们暴富的宝藏,可是当Morgan是个重情重义的海盗并很不幸的被背叛并且Dawg耍尽各种卑劣手段、残害手足的时候,观众自然而然的就倒向了Morgan那一边。当法律不能成为主宰人们判断对错的时候,感情就成了分辨黑白的基准。
     
    这部电影的导演一定很钟情海盗故事,其中对于海盗之间的海战有一段将近10分钟的诠释,整个画面很干脆利落,而且对于海盗运用的各种武器体现得十分详尽。
     
    事实上,这真是一部很不错的片子,没有那些戏弄观众的紧张悬念,故事铺展的很自然,至少值得一看。可惜,是部遭遇滑铁卢的好片子,很多人都不知道。
    http://blog.sina.com.cn/u/48f0057b010003hz
  • 头像
    白玉老虎
    这是一部老片,相当年它也算是名声大噪,这名声来自于它是史上最赔钱的片子之一。虽然收过JF的D5,后来又收了DNA的简九,但因其票房惨败的名声,始终提不起兴趣看,03年暑期开始,海盗片、航海片风行,《怒海争锋》《加勒比海盗1》纷纷出炉,我突然想起自己还收过这么一部片子,一时兴起,于是把把它放进了碟机。没想到看得那么流畅。当时对它票房的惨败甚是不解,这样一部片子怎么能赔了钱?同时对自己忽略了这样一部好片甚感内疚。这之后为了一条国配收了MK的D9+D5的《夺宝纵横》,那知拿到后却发现,MK的这套碟里根本没有国配,只是在外包装上错印了“国语配音”四个字,当时虽然有些郁闷,但毕竟还有一张D5的花絮,足以自慰了。前一阵,看到FH的消息树,说凤凰要做这片,这次是真的带国配了,我当时就告诉自己,这次说什么也不洗了,可一见到实物,还是忍不住收了。
    晚上吃完饭,想验一下这片的国配,不自觉的把这片又看了一遍,虽然故事已经很熟悉了,但依然看的津津有味。本来没什么码字的打算,但总觉得这是一部被忽略的片子,至少是被我忽略的片子,如果不写点东西,实在是对不起它,于是乘兴码了些字,也算是为这片在我心目中正名吧。
    两个小时的片子在不知不觉中看完了,不仅再次诧异,这样的片子当年怎会票房惨败呢?这难道不是一部很棒的娱乐片吗?
    有人可能会说:这么老套的故事,能算好片吗?靠,老大,有没有搞错,对这样一部类型片嫩还要求它怎样新颖,个人觉得海盗片无非都是寻找财宝,内讧,官兵追捕,海战,如果说有差异也只是细节的差异。这类娱乐片故事并不是最重要的,只要流畅,吸引人就成,至于老套与否根本不是关键。要讲新颖,就象《加勒比海盗》将海盗加入神鬼?其实在新颖方面,《夺宝纵横》这片也做了尝试,着力表现女海盗的生活,也算是另辟蹊径了,而且对于女海盗的剽悍泼辣,柔情似水刻画的也不错。
    作为娱乐大片,更重要的是场面和动作。从这点看这片完全达到了要求。最突出的两场动作戏应是前半部分的街头追逐和酒店里的打斗,这两场戏紧凑而不局促,紧张而又诙谐,不知大家看了以后什么感觉,我竟然想到了成龙,这分明是女版的成龙。最后的那场海战也拍的很大气,《夺宝纵横》的海战场面不输于《怒海争风》,比《加勒比海盗》我觉得还要胜出一筹。
    这片值得肯定的还有音效,这套碟除国语音轨和一条评论音轨外,还有有两条英语音轨(DTS 1536 Kbps 、 Dolby Digital 5.1 384 Kbps ),尤其是那条满档的DTS表现出色,仔细听了最后那段混战,刀剑相碰,刀剑破空的声音太生动了。

    另外片子的配乐也相当不错,片头摩根策马飞奔,作为背景音乐的那段主题音乐让人印象深刻.充满了跃动的活力,让人热血沸腾.
    真不知道这样一部片子当初怎么会赔钱如斯,纠其原因,大概是前期投入过大,制作费严重超支,后期运作不当所至,看完此片,对其遭遇惟有深表遗憾了,同时也让我记住了:一部片子是好是坏,要自己看后才知道,道听途说是靠不住的。

    不过,FH的这套碟还是感觉有美中不足的地方,这套碟的字幕和DNA、MK的用的是同一条字幕,这条字幕对于一些地名没有翻译,比如片头“JAMAICA,CARIBBEAN 1668”,而我最早收的JF的D5这样的地方就做了翻译,好在这样的地方片中只有两处。
  • 头像
    乌鸦火堂

    今天说一部90年代电影,名气不算大,可能有的朋友看过,也有没看过但听说过的,甚至都没听说过该片。但不要紧,今天就让各位了解一下,这部名气不大的电影,后续影响力有多大。

    电影的名字叫做《割喉岛》,1995年出品,耗资9800万美元,北美票房1017万,全球累计也仅有1500万。

    算上营销费用,该片年度净亏1.05亿美元,依照如今的通货膨胀,该片亏损相当于今天的2.04亿美元。

    这个成绩,被吉尼斯世界纪录收录,“影史亏损最严重的电影”(the biggest box office bombs),哪怕30年之后,在以亏损为美德的好莱坞,《割喉岛》依然能排进历史前五。

    胜败乃兵家常事,做生意就是这样,有赔就有赚。但比起亏损,《割喉岛》的“后劲儿”显然要比亏的这些钱大很多。

    ★该片直接导致出品方卡罗科影业破产。

    ★直接导致詹姆斯卡梅隆版《蜘蛛侠》中途夭折,间接导致卡神版《终结者3》计划流产。
    ★本片导演,当时事业蒸蒸日上的动作片导演雷尼·哈林从此事业走下坡路;他的妻子,本片的主演、当红奥斯卡影后吉娜·戴维斯该片之后无戏可拍(二位两年后离婚)。
    ★一度风靡的海盗题材被视为洪水猛兽,全好莱坞谈之色变,并在大银幕上彻底绝迹,直到03年《加勒比海盗》之后才有所改观。
    ★95年《割喉岛》与《未来水世界》两部史诗级亏损大片,使得“水上电影”被誉为不祥之兆,20世纪福斯要叫停《泰坦尼克号》,要不是在卡神的坚持下,否则我们就看不到这部里程碑式经典了。

    不幸的人生各有各的不幸,悲剧的产生也各有各的理由。

    《割喉岛》这部电影其实没啥可说的,但围绕该片的这些前因后果,还是要了解一下,因为比起该片超凡的“后续影响力”,电影的起因也不遑多让,为什么一部电影能搞成这个样子,用一句如今比较流行的词来形容就是——

    抽象。

    这种抽象的故事,还是挺有意思的。


    天不时:破产边缘押错宝

    《割喉岛》这个项目之所以上马,是有着历史任务的。电影肩负着一家电影公司命运,该片成与败,决定了该公司是继续活下去,还是彻底咽气……

    所以先拐个弯,说说这家电影公司——卡罗科影业(Carolco Pictures)。

    该公司成立于70年代,两位创始人——马里奥·卡萨尔与安德鲁·瓦伊纳,都是院线经理出身,早期只是代理一些包括港片在内的外国电影在北美的发行,以及制作一些小成本电影。

    PS,俺曾在文章《詹姆斯·卡梅隆与<终结者>系列版权的35年大战》里,给二位起了个名字,叫超级马里与安猪,本文也这样叫。

    80年代,卡罗科突然蹿红,起因在于成功制作了一部电影叫《第一滴血》,不但票房大赚,且成功将《洛奇》之后找不到调的史泰龙推向动作明星的行列,至此开启了卡罗科影业80-90年代火箭般的蹿红速度。

    《第一滴血》两部续集、约翰·卡朋特的《极度空间》《天魔回魂》、州长的《全面回忆》、龙格尔的漫威电影《惩罚者》、以及《深海异形》《铁鹰战士》《天使之心》……

    在《割喉岛》之前,单看卡罗科公司的片单,名作和票房巨制都不少,且多集中在动作科幻类型,几乎有跟好莱坞“六大”叫板的能力。

    但业内同行对他们家多少有点嗤之以鼻,因为这种没技术没门路的外行开的电影公司,关键就仰仗一个词——

    砸钱。

    比如《第一滴血》,卡罗科依靠从欧洲拿下的贷款,砸下巨资,光是原著小说版权就花了35万美元吓退了竞争对手(1980年),并给史泰龙很高的片酬……

    到了《全面回忆》,更是给施瓦辛格开出了1400万美元片酬的天价,要知道这可是《终结者2》之前的阿诺,引发业界哗然。

    同行们觉得卡罗科影业这种行为扰乱市场,纯属哄抬物价。

    但不得不承认,这家名不见经传的电影公司,正是靠这种手段,牢牢绑定了施瓦辛格、史泰龙、尚格云顿、保罗范霍文、詹姆斯卡梅隆等大咖,老总超级马里也跟他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给钱谁不愿意啊。

    但卡罗科影业的隐藏问题也出现了,该公司没有自己的发行渠道,只是仰仗米高梅和索尼旗下的三星影业(TriStar)发行,所以别看出品了很多票房大片,但票房收益要被院线和发行商分走不少。

    所以他们砸的这些钱,除了票房收益,多数来自贷款。这种不健康的经营模式也带来隐患,导火索就是《终结者2》。

    过程不再赘述,卡神拍《终结者2》严重超支,最终电影耗资1亿,这些大多数钱都是出品方卡罗科影业埋单。

    虽然该片北美2亿、全球5亿的成绩非常亮眼。但票房收益回款,通常不是马上就能收到钱,最起码要等个一两年。但超支的费用可是要算在年度报表里的,加上之前的贷款,所以《终结者2》之后,在美国严格的财务监管制度下,公司马上就不行了。

    处在破产边缘的卡罗科影业在92年就进行了企业重组,拆分了股权,未来几部新片的版权拆分卖给其他公司,好巧不巧,这些片子都大赚了——他们是《本能》《绝岭雄风》《再造战士》……所以卡罗科影业在这些票房大片里也没赚到太多钱。

    他们痛定思痛,决心肥水不流外人田,攒个大招彻底回血!

    当时摆在他们面前的有三个项目:

    ※卡梅隆版的《终结者3》,卡神觉得拍T2超支有些过意不去,看在老友超级马里的面子上才答应(本来他不想拍)。

    在他回归的基础上,包括T-800和康纳母女的演员全部回归,为此卡神还拍了一部3D短片《终结者2-3D》预热,新故事在此基础上发展。

    但此时卡神已经在福斯准备《泰坦尼克号》了,所以《终结者3》暂时开不了,为了解燃眉之急的卡罗科影业只能将其放在长期计划里。

    ※另外俩项目,一个是施瓦辛格主演的古装大片《十字军东征》,另外一个就是雷尼哈林的《割喉岛》。卡罗科影业在权衡之后,放弃了前者,将宝押在了《割喉岛》之上。


    地不利:初代媳妇迷

    《割喉岛》到底有什么特殊之处,能让卡罗科押宝?

    ★海盗复兴

    海盗电影曾经是好莱坞冒险片的至宝,包括《杰逊王子战群妖》《辛巴达航海记》《七宝奇谋》等名作不少,但90年代斯大爷的《铁钩船长》赔了之后,海盗电影就风光不再。

    当时卡罗科影业的两位创始人之一安猪已经外出自立门户,所以影业几乎成了超级马里的独资公司,自然一言堂。他就觉得这个项目必爆,不但能让公司起死回生,更能重振海盗电影的雄风。

    所以他不惜停掉《十字军东征》,公司上下全部资源支持《割喉岛》,要知道,《十字军东征》当时筹备中已经花费1300万美元,为了《割喉岛》的预算,卡罗科影业不惜搁置前者,全力支持该项目。

    PS,当然,随着《割喉岛》失败+卡罗科影业倒闭,《十字军东征》也彻底“被流产”,那1300万的前期投入也打了水漂,但这个项目跟后来改头换面的《天国王朝》是不是同一个,那就不知道了,反正也是亏。

    此外超级马里亲自游说各大公司,让他们为这个“必爆”的项目投钱,最后拉来了发行方米高梅,欧洲投资方Canal+影业等冤大头,一共筹集了6000万美元的预算留给《割喉岛》。

    ★名导+顶流男星

    能让超级马里信誓旦旦的另一个原因,是导演雷尼·哈林。

    雷尼·哈林,属于外国人(芬兰)闯荡好莱坞成功的典型,恐怖电影出道(《猛鬼街4》《鬼哭山河》),随后两部佳作——《虎胆龙威2》《绝岭雄风》奠定了其动作片一线导演的地位,他确实很会拍动作片,且正处于事业上升期。

    《绝岭雄风》正是卡罗科公司出品,超级马里认识了哈林,二者一拍即合。

    此外,电影还未开拍,男主角也定了,同时是老熟人——卡罗科影业出品限制级大片《本能》的男主角迈克尔·道格拉斯。“蚁人岳父”在当年也是魅力无限、号召力极强。

    名导+顶流男星的大制作电影,截至目前,超级马里和卡罗科影业的操作,都是合情合理,然后骚操作就来了。

    雷尼·哈林有个条件,让自己的妻子,吉娜·戴维斯担任女主角。

    看过俺之前文章的都知道,俺写过“电玩导演”保罗·安德森,他为了捧自己的老婆,拍了6部《生化危机》+《三个火枪手》,名副其实的“媳妇迷”,但保罗老师在哈林面前还要甘拜下风。

    吉娜·戴维斯,因89年《末路狂花》而名声鹊起。出演过《变蝇人》《红粉联盟》等票房和口碑双丰收的电影,并且在89年凭借《意外的旅客》拿下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大奖,也算是一线。

    当时好莱坞对吉娜的定位,是文艺+喜剧片女星。雷尼·哈林要捧老婆,希望借助《割喉岛》,把老婆打造成动作女星。

    吉娜·戴维斯是一位相当不错的女演员,但是一部本应拯救一家陷入破产困境的电影,选择她独挑大梁的时候,就有点……

    这就好比,假如国内某影业濒临破产,抵押全部家当拍了一部科幻巨制,大女主戏,女主角是吴君如或赵涛。

    没有任何冒犯的意思,但既不是顶流也缺少路人缘,这个节骨眼,再怎么也该稳重一些吧,哪怕找赵丽颖或马丽呢。

    不是还有迈克尔·道格拉斯嘛?对了,人家不演了,因为两口子把剧本改了。

    迈克尔·道格拉斯拿到剧本之后,发现不对劲,跟签合同的时候不一样,自己的戏份被大大压缩,明白过味儿来了,让我们一帮人捧你老婆?没门!随即辞演。

    老迈不但是顶流,从他老爸柯克·道格拉斯开始,道格拉斯家族在好莱坞也是颇具影响力,能让他们家吃瘪的戏,消息传得比风都快。

    这两口子要开“夫妻店”、所有角色都是绿叶、一切都是为了捧女主角……所以电影还未开拍,风言风语不断,外界对该片“刻板印象”已经传遍好莱坞。

    从汤姆·克鲁斯到基努·里维斯,乃至连姆·尼森、杰夫·布里吉斯、迈克尔·基顿、蒂姆·罗宾斯、丹尼尔·戴-刘易斯,乃至当时刚刚崭露头角的罗素·克劳……全部拒绝出演,至此《割喉岛》男主角,与一线男星无缘。

    最后男主角花落马修·莫迪恩,这个人是谁?

    《鸟人》(1984)《全金属外壳》的男一号,颜值在线,但名气一直不温不火,选择他的原因,也在于这位击剑运动员的经历,对角色打斗戏有帮助。

    根据当时的报道,超级马里和卡罗科影业的上下同僚,此时都非常恐慌。

    片方对导演夫妻档的放任,导致没有任何一个可靠的演员愿意参加这部电影(连反派和配角也没有人气演员愿意演),但开弓没有回头箭,已经没有太多选择,融资的钱已经到位,片方在马耳他搭建的两艘等比例海盗船已经完工,拍摄期已经迫在眉睫。

    但随后的操作,更让人大跌眼镜。


    人不和:片场事故还是故事?

    电影开拍之后,该片的预算从原定6000万,飙升到了华丽的9800万。因为出现了很多事件。所有矛头几乎都指向了导演雷尼哈林和主演吉娜·戴维斯两口子——

    但话又说回来,虽然这些报道都来自于当时主流媒体,但您也知道,好莱坞向来有欺负外地人的习惯,更何况雷尼·哈林这种没背景没根基的外国导演闯荡好莱坞,还为了捧老婆得罪了名流,所以有的是给你穿小鞋的时候,江湖嘛。

    如下内容您知道个大概就行了,至于谁对谁错,当时真实情况如何,就不做讨论了。

    ★雷尼·哈林来到马耳他片场之后,第一件事就是下令将两艘船摧毁并重建……

    他给出的理由是,由于自己在专心面试演员,没有监督道具,回来发现这俩船完全不合规格,没法开展戏份。

    但据内部人士透露,此举只是导演为了甩掉那些不断试图干涉自己工作的卡罗科片方负责人。

    是的,雷尼·哈林确实以强硬派观点而闻名,但卡罗科影业,尤其是老板超级马里喜欢干预创作,在业内也是臭名昭著,所以这事儿没法说理。

    ★随后,曾出演老版《金银岛》《三个火枪手》的老牌动作男星奥利弗·里德,因喝醉酒在酒吧闹事、并对导演老婆做出不雅动作而被片方解雇。

    但也有熟络的人说,这位传奇的英国演员向来酒量惊人,没见他喝多过,他之所以这样,完全是瞅导演夫妻二人组的各种特权不满,故意找茬……

    PS,这位老演员遗作是《角斗士》,饰演主角的角斗士教练普罗西莫,拍摄中途去世。

    ★电影开拍第一周,原任摄影师奥利弗·伍德从起重机上摔下来,摔断了腿,赔了不少医药费,剧组不得不重新聘请了一位摄影师;

    过不了多久,首席摄影指导尼古拉·佩科里尼也撂挑子不干了,因为他跟导演雷尼·哈林产生严重的纠纷,于是电影开拍没多久,摄制组就完全换了个遍。

    ★再后来,片场水管道破裂,未处理的污水流入演员们游泳的水箱中,致使几十名当地演员罢工+退出剧组,并向片方提出赔偿……

    ★而卡罗科影业总部没闲着,自打电影开拍以来,大量的投诉和举报信如雪花一般飞向了老板超级马里的办公室,内容基本上都是投诉导演+主角他们两口子的。

    比如说两口子片场花钱大手大脚,导演雷尼·哈林以“糟心事太多,寡人身心疲惫”为名,雇私人飞机多次飞往伦敦度假休养生息,当然这些钱都是从电影预算里扣。

    投诉片场存在过度的铺张浪费现象,许多道具装饰品都是反复被破坏和重建,以及数量巨大的 V8 果汁——这是导演和女主角两口子的专用饮品。

    V8 果汁数量多到连男主角马修·莫迪恩都去吐槽了,因为电影杀青之后,还有好几卡车未开封的“好果汁”,要这么多这玩意干嘛,难道要开设副业嘛?

    因为《割喉岛》的预算超支将近4000万,让在破产边缘的卡罗科影业雪上加霜,为了填补这个窟窿,卡罗科不得不出售了正在热映的《星际之门》《艳舞女郎》等片的版权,又忽悠某投资方追加了800万预算。

    以至于拍摄中途需要改剧本和拍摄计划,公司再也掏不出一分钱了,最后还是雷尼·哈林自己垫付了100万美元。

    正所谓眼不见,心不烦,1995年4月,由于无法偿还5500万美元债务的利息,卡罗科影业申请破产保护,并于同年11月彻底破产,此时距离《割喉岛》公映还有1个月。。。


    结局,世界纪录

    公司都没了,片子表现如何也没人在乎了。

    1995年12月22日圣诞节档期,《割喉岛》公映,出品方卡罗科影业都没了,仅剩下发行方米高梅也嫌这玩意晦气,且当时米高梅也自身难保,正在到处“卖身”,所以发行姿态也处于完全躺平。

    电影公映首周,仅位列当周票房榜14位,一部新片连票房榜前十都没进入,丢人啊。

    而该片算是前期筹备和营销费用,累计耗资1.15亿美元,最终北美1017万、全球1500万的成绩,净亏1.05亿,随后就被计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影史亏损最严重的电影”。

    但阴差阳错的是,一方面可能电影从主创到出品方量级不太够,另一方面同年还有一部《未来水世界》,耗资1.75亿,声势大演员强,结果北美8800万,亏损震惊好莱坞。

    其实算上全球2.64亿的收益,《未来水世界》核算下来没亏多少,但架不住媒体造势,这片稀里糊涂就被抬上了宝座,导致《割喉岛》这部影史最亏没多少人关注,这个吉尼斯世界纪录也上了个寂寞。

    要论电影本身,《割喉岛》不算差,也就中规中矩,观众评价是B-,评论界也有所反映。(如今该片烂番茄评分已经不行了)

    影评人们一致认为,该片企图重振海盗电影的雄风,在场景和服化道方面是顶级的,动作场面上也有所建树,但剧本过于公式化且杂乱无章,尤其是演员也不行。

    果不其然,评论家也将矛头都指向大女主吉娜·戴维斯。

    不少观点认为,吉娜·戴维斯在片中的表现根本不像个德高望重的女海盗王,其气场和魅力无法撑起角色和全片,男女主角没有CP感。当时女性电影的声势远不如今日,不知该片放在如今公映,大女主的海盗电影是否会让大家改变观点。

    但还是不少影评人喜欢这部电影,已故著名影评人罗杰·艾伯特表示支持该片,“虽然没有超越类型片范畴,但效果确实令人满意”。

    但再多好评或差评,也无济于事,公司倒闭,发行方自身难保,电影亏成这个样子,从内到外在座的各位都有责任。


    后续影响:大船差点未启航

    《割喉岛》这部“影史亏损最严重的电影”,在当年虽然声势没起来,但后劲儿那是相当大。

    被影响最大的当属詹姆斯·卡梅隆。

    卡神是卡罗科影业的长期合作伙伴,但《割喉岛》的后续,干掉了他两部电影,还有一部差点夭折。

    ★首先便是《蜘蛛侠》,作为小虫的铁粉,这是卡神心心念念的项目,在拍完《终结者2》就全身心投入其中。

    投资方当然是卡罗科影业,并且他们已经拿到了小虫的版权(当时蜘蛛侠版权被Canon影业从漫威集团买下,但还没拍公司就破产了,卡罗科影业在卡梅隆的敦促下,从Cannon把小虫版权弄到了手)。

    进度是剧本已完成,演员找好了一半,施瓦辛格饰演大反派章鱼博士。

    但中途卡神在好友施瓦辛格的推荐下,“插队”拍了一部《真实的谎言》,《蜘蛛侠》项目只能先搁置,回来一看,卡罗科影业都没了,跟小虫的改编权自然也回归漫威,这个项目就彻底黄了。卡神随即就去福斯拍《泰坦尼克号》去了。

    ★然后就是《终结者3》,这是詹姆斯·卡梅隆为了还人情才答应开拍。

    但由于卡神没有《终结者》的版权(当时拍第一部的时候他把电影版权以一美元的价格卖掉了,为了换取电影的全权控制),所以当卡罗科影业倒闭的时候,旗下所有电影版权都会被法拍。

    卡梅隆觉得这正是个机会,可以把自己电影的版权买回来,并联系了20世纪福斯影业,一起竞标回购《终结者》版权。

    没想到老板超级马里留了一个心眼,他与合伙人安猪二位近水楼台先得月,自己把公司最赚钱的项目《终结者》版权,抢先一步收入囊中。

    他们的观点是,卡梅隆你《终结者3》在哪拍不是拍啊,我们现在“帮你”拿下了版权,老朋友以后还能继续合作,肥水不流外人田。

    但这个举动,惹恼了卡梅隆,认为他们是“偷了自己的孩子”,随后跟超级马里与安猪彻底决裂,《终结者3》老子也不拍了,谁爱拍谁拍。

    所以2003年的《终结者3》跟卡神没有任何关系,是版权所有者超级马里与安猪自己的项目。亲生父亲被踢出局,施瓦辛格也一度辞演,但州长在卡神的“教唆”之下,问两位制片人狮子大开口,要了“3500万+票房分红”的超级片酬,也算是卡神间接泄愤。

    ★《割喉岛》的惨败,把20世纪福斯吓坏了,他们正在筹拍《泰坦尼克号》。

    95年《割喉岛》《未来水世界》的接连惨败,导致这种“搭建布景+水上电影”的类型,一时间成为霉运的代名词,各大片商都觉得邪的不行,各种传言众说纷纭。

    恰好《泰坦尼克号》也属于同类型。

    福斯高层一合计,要么咱也别拍了,要知道《泰坦尼克号》初定预算1亿美元,这要砸锅了估计咱都得吃散伙饭了……

    而接连折戟的詹姆斯·卡梅隆听到这件事后,一蹦三尺高,当下就找福斯理论。具体过程咱也不知道,大概是卡神在总裁办公室里天天“坐地炮”来着。反正《泰坦尼克号》好悬没被终止,最终还是放行得以开拍。

    当然了,《泰坦尼克号》最后耗资2亿美元,比预定超支1亿美元,最后福斯还拉来了派拉蒙做北美发行,换取了6500万的投资,这才补上亏空。

    《泰坦尼克号》无论多么经典,票房多么高,但在公司高层眼里,这种(超支)行为是极度危险,卡罗科影业就是前车之鉴。

    因此电影结束之后,卡神也被“扫地出门”,他与福斯将要合作的下一部电影——《决战猩球》也交给了蒂姆·波顿,《真实的谎言2》也因此流产。反正卡神跟福斯再度合作,要等到《阿凡达》时期了。


    当事人:树倒猢狲完

    因《割喉岛》惨败,受牵连最大的是导演和演员,确切地说,是两口子。导演雷尼·哈林,他妻子兼影片绝对主演吉娜·戴维斯。

    围绕二位的风言风语和片场霸权,自《割喉岛》前后都是小报记者和八卦报刊的常客,再加上票房惨败令卡罗科影业倒闭,他们致使名声急转直下。

    ★受牵连的新片

    直接“受害者”便是次年(96年)的《特工狂花》,雷尼·哈林导演,吉娜·戴维斯主演。

    这位说了,既然两口子都整垮一个公司了,怎么还有片方找他们搭档?可说呢,因为《特工狂花》立项是在《割喉岛》之前,94年二位就签订合同了。

    这部电影的编剧,是后来《钢铁侠3》的导演沙恩·布莱克,剧本相当出色,失忆特工成为家庭主妇,为了保护家人激活记忆重出江湖。

    这个故事,堪称后来《谍影重重》与《疾速追杀》的结合体,当时多少片方都在抢这个剧本,最后新线影业以400万美元(相当于今日的790万美元)的天价,竞拍下这个剧本。

    导演选定为雷尼·哈林,当然后者的条件是带上自己老婆,这都是《割喉岛》之前的故事。

    但没想到随后《割喉岛》栽这么大跟头,令第二年《特工狂花》前景蒙上阴影,新线也不得不采用“回避式”宣传,尽量淡化“夫妻档”。该片于96年10月公映,耗资6500万,北美3300万,全球累计9000万,虽然不算太好,但比起《割喉岛》强太多了。

    电影口碑不错,剧本和动作场面获得了广泛称赞,观众评分为A,而吉娜·戴维斯的女特工形象也远好于女海盗,电影在后来多次“动作片排行榜”上,都榜上有名。

    另一位主演是塞缪尔·杰克逊,这位“神盾局局长”在日后访谈中,曾表示过自己演得这些电影中,最喜欢的就是这部。

    对了,《特工狂花》也曾引进国内,1997年2月内地公映。

    ★演艺生涯断崖

    《割喉岛》直接断送了吉娜·戴维斯的演艺生涯,这句话毫不夸张。

    一位拿过奥斯卡的影后,在该片之前,定位一直都是偏文艺和喜剧类型的女星。

    除了《末路狂花》之外,90年代她还拍过跟达斯汀·霍夫曼合作的剧情片《无名英雄》,豆瓣评分8.2分;跟汤姆·汉克斯合作的体育竞技片《红粉联盟》,票房1.32亿美元;跟迈克尔·基顿的爱情片《爱得没话说》等。

    所以吉娜·戴维斯此前一直是这种类型片的演员。要说让她成为一部大制作动作片的女主角,其实是可行的,因为她有功底。

    从事演员之前,吉娜是一位运动员,曾有机会参加奥运会,所以在《特工狂花》里她的打斗场面的身段还是不错。

    但一旦转型失败,就再也没有回头路了。

    《割喉岛》惨败,吉娜·戴维斯也一蹶不振,该片之后她再也没有接到过像样的角色,也就是在《精灵鼠小弟》这种片里演小男主角的妈妈,都是这些配角中的配角。

    而她与雷尼·哈林的婚姻也走到了尽头,是丈夫出轨在先,1998年两人正式离婚。

    2005年之后,吉娜·戴维斯转向小荧幕,并在美剧《三军统帅》里有过不错的发挥,但再也回不到过去了。

    多年之后她接受采访,表示自己并不后悔,因为自己想跳出舒适圈,尝试一些全新的角色,“哪怕没有成功”。但言谈话语之间,充满了惆怅。

    ★导演发展受阻

    一部《割喉岛》史诗级亏损,再加上围绕该片和导演本人的风言风语,让正处于事业上升期的雷尼·哈林,处境非常尴尬。

    其实这是一位比较有才华的导演,《割喉岛》虽输,但他对动作类型电影的驾驭能力,从之前的《绝岭雄风》到随后的《特工狂花》也是有目共睹。

    多年后,看完《加勒比海盗》的我们,返回头再看该片,发现二者有不少相似的地方,包括个性鲜明的配角、结尾双方海盗混战、弃暗投明的英国军官等,除了动作场面(太多慢镜头)有着时代因素的限定、以及主角魅力差异外,电影拍得还是比较大气。

    还记得《泰坦尼克号》中,沉船时坚持演奏的乐队吗?《割喉岛》也有类似的桥段,双方海盗混战中,一位小提琴手在坚持演奏,该片可比“大船”早两年啊。但随着项目的惨败,这些原本的亮点也没有出圈。

    而雷尼·哈林也不至于至此消沉,《特工狂花》之后他休息了两年复出,又导演了一部我们非常熟悉的《深海狂鲨》。

    该片一度是1999年暑期的话题电影,因为西方同类电影都是中小成本,但片中用大量CG镜头打造的基因鲨鱼,成为一部用顶级制作手段打造打造的B级科幻惊悚片,当年还是非常新鲜的。

    雷尼·哈林再度与《泰坦尼克号》产生联系,卡梅隆为了拍大船在摄影棚里搭建了一个巨大的蓄水池,该片是该布景在《泰坦尼克号》之后迎来的首部电影。

    值得一提,《深海狂鲨》也是影史首部用CG制作海浪的电影,这项技术如今早已被发扬光大。

    《深海狂鲨》耗资6000万(加上营销成本一共8200万),北美票房7300万,全球1.65亿,票房不算太好,但评论界对该片评价相对友好,观众口碑非常不错。可见,《特工狂花》《深海狂鲨》两部电影算是雷尼·哈林“正名”之作,一度让人们忘了《割喉岛》的阴霾。

    但真正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2001的《极速竞赛》。

    由于是个赛车迷,拍一部一级方程式赛车电影是雷尼·哈林的愿望。最初他想拍传奇赛车手艾尔顿·塞纳的传记片,但无法获得版权。而史泰龙这边,自己写了一个赛车题材的剧本,正在找导演,二位随即一拍即合,继《绝岭雄风》之后二搭。

    但当时两位的共同点,都是由于失败的商业片和场外问题,导致在好莱坞有些声名狼藉,两人的合作,没有负负得正,反而“负负更负”。

    《极速竞赛》不算难看,顶多中规中矩。但这部耗资7200万的电影,当年全球票房仅为3000万,血亏。

    评论界也拿出了痛打落水狗的姿态,烂番茄新鲜度史诗级的14分,在当年金酸梅大奖上勇揽7项提名,当然最差导演、最差角色这些是跑不掉的。

    至此,刚刚起势的雷尼·哈林,再度跌入低谷,好莱坞又想起了被《割喉岛》支配的恐惧,让他再也没有执导大制作的机会。

    此后雷尼·哈林都拍些什么片呢?都是一些小成本和边角料。

    2003年,他作为“救火导演”拍了《驱魔人:前传》,只能在前任导演被否的素材之上,补拍新的内容。

    2004年,也是作为候补导演,导演小成本惊悚片《八面埋伏》。这部电影在国内比较著名,豆瓣7.6分,看过的小伙伴都说不错。可惜该片在北美仅有400万票房(成本2000万),口碑稀烂,烂番茄新鲜度24%。这个成绩,不得不怀疑雷尼·哈林是不是被针对了。

    可见,一旦一个人名声臭了,干什么都是错的。

    好莱坞混不下去,雷尼·哈林后来成为了著名的“流浪派”导演。

    比如他去俄罗斯拍了一部伪纪录恐怖片《迪亚特洛夫事件》,再度证明,这种大导演拍小电影简直手到擒来,该片是俺看过最好的伪纪录恐怖片之一。

    他还来过中国,并且还定居了6年,是他多年流浪生涯呆的最久的地方。

    期间,雷尼·哈林导演了成龙《绝命逃亡》,该片口碑虽然一般,但好歹票房成绩不错,再加上他前好莱坞名导的身份,一时间内地片约不断,包括上影集团的古装奇幻片《悬棺》,太空科幻片《Solara》,还有一部中国特种部队大战索马里海盗的电影。

    但是,他执导了2018年国庆档电影、由王力宏、宋茜主演《古剑奇谭之流月昭明》,票房仅1400万人民币,口碑也稀烂。

    随后他又导演了张家辉、杨紫主演的《沉默的证人》,票房1.81亿,但口碑砸锅,此后他也离开了中国。上述那些未开拍的项目也彻底黄了。

    对了,这位拍《古剑奇谭》惨败的新闻,还上了好莱坞新闻头条,内容也是以嘲讽为主,看来好莱坞还没忘20多年前的《割喉岛》那茬。

    如今这位“流浪”到了保加利亚拍电影。


    彩蛋,票房炸弹

    《割喉岛》是90年代亏损最严重的电影没有之一,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亏了1.05亿,按照通货膨胀率计算,这个数字相当于今日的2.04亿美元。

    在电影行业,如果一部在影院大规模上映的电影在收支平衡方面存在严重亏损,有一个专有名词叫做“票房炸弹”(box-office bombs)。

    但并不是每部亏损电影都配享有这个名字。

    因为在好莱坞有着严苛的税收和破产政策,在如今人力物力成本越来越高的前提下,很多电影的实际开销(包括营销费),要比公开的成本高,那么每年好莱坞各家出品和发行方,都要聘请华尔街的高级会计师,给电影做账,他们会把账面做得非常漂亮,用来回避一些税收。

    这样也解释了为什么“拍电影超支”是让各家片方谈之变色的地方。

    电影除了票房收益,还有流媒体、电视点播、周边售卖等附加收益,所以哪怕一些电影纸面上是亏损,但计入这些收入,电影其实不算亏。

    著名的例子就是上文提到过的《未来水世界》,当年该片的巨大成本(账面上是1.75亿,但据说实际支出要比这个高),和不太行的票房(全球票房2.64亿),一时间成为各大媒体头条,标题都是“史诗级巨亏”。但如今随着附加收益,再加上环球主题公园该片的水上项目,电影早已实现了盈利。

    《割喉岛》可没有这种待遇。

    这也是好莱坞为何持续不断拍“大片”的原因。

    但是,“票房炸弹”,指的是那种让“华尔街之狼”们放弃治疗,让片方在附加收益上看不到希望的巨亏电影。

    榜单“头部影片”如下,截止2023年,最新加入的是《夺宝奇兵5:命运轮盘》,净亏损1.34亿美元。但榜单没有《惊奇队长2》,看来该片实际支出远低于对外公开的3亿成本。

本网站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即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1-2025  合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