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电影  »  战争片  »  菲律宾浴血战

菲律宾浴血战  热血雄心(港)

635人已评分
很差
0.0

主演:罗伯特·蒙哥马利约翰·韦恩唐娜·里德杰克·霍尔特沃德·邦德马歇尔·汤普森保罗兰顿列昂埃姆斯亚瑟·沃尔什唐纳德·柯蒂斯卡梅隆·米切尔杰夫约克默里阿尔珀哈利·坦布鲁克杰克·彭尼克

类型:剧情战争导演:约翰·福特罗伯特·蒙哥马利 状态:正片 年份:1945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豆瓣ID:1298789热度:2 ℃ 时间:2024-06-11 16:13:57

简介:详情  In the aftermath of the Japanese attack on Pearl Harbor, the members of a PT boat squadron patrol Philippine...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In the aftermath of the Japanese attack on Pearl Harbor, the members of a PT boat squadron patrol Philippine waters and attack Japanese ships. The PT boat initially had little respect from senior Navy officers but their maneuverability and speed however quickly change their minds. As the Japanese advance across the Philippines, the PT boats become essential in evacuating the senior personnel including General Mac Arthur
  • 头像
    远方
    美国大片中,战争片作为一个特殊的类型一直以来深受广大观众们的喜欢,美国的战争片在近二十多年在国内培养了一大批的拥众。观众们在观看美国大片的时候,无不被其中的美国精神所感动。然而当有人告诉你,这样的美国大片,实际上在几十年前,甚至在二战结束不久就已经定型,你除了震撼还会有别的什么想法吗啊?作为观众来说,我觉得应该有,这说明好莱坞早就在几十年前已经确认了电影的核心价值,不是艺术,而是宣传记录。
    为了印证这一点,我们今天给大家推荐一部上世纪的老电影《菲律宾浴血战》。这是一部在1945年上映的美国大片,而且是在二战结束刚刚过去了几个月之后就上映的美国大片。本片不论从情节设定,还是核心价值观确立,都跟今天我们耳熟能详的很多美国战争片如出一辙,如果不告诉你本片上映的年代,当你看完之后,就会自然而然地认为这是一部上世纪五十年代,甚至于当代的美国战争片,这就是本片的价值魅力所在。
    《菲律宾浴血战》讲述的是二战期间的南亚战场,尤其是有着美国军队驻扎的菲律宾战场在抗击日军时候的一点小插曲,原本喝着咖啡唱着歌的美军士兵却在一个阳光明媚的白天被日军轰炸机袭击,恼羞成怒的美军士兵们开始了反击,反击期间,他们大获全胜,他们也有战败,但不论是胜利还是失败,对于美国士兵来说都同样是充满着荣耀的。
    为什么说本片作为美国在好莱坞电影领域的布局而有一定的战略意义。我们看看本片的设定,这种设定一定程度上具有某种前瞻性。好莱坞电影在二战期间逐渐的击败了法国电影,而在全世界开始崭露头角。而这种崭露头角很快的就让美国当局认识到了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媒介所具有的广泛影响力,即使是语言不通的人,他们只是看画面就能明白讲了什么故事。因此,原来美国电影所套用的在国内的影响力部分可以迅速的延伸到国外去。
    好莱坞电影的意义在于将美国精神或者是美式价值观意识形态播撒到世界各地,而这种程度的播撒有赖于美国在二战之后迅速的成长为一个全球性质的超级大国。作为全球性质的超级大国,美国在海外的军事基地高达数百个,而在这些军事基地当中,最需要的就是树立起来美军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这一点仅仅靠着武力是无法确立的,必须用一些看似辅助实际上核心的方式来进行,比如说好莱坞电影。
    这就是本片的意义所在,大家可以看一看本片的片名《菲律宾浴血战》,这里凸显的是菲律宾发生的浴血战,然而在本片当中,我们能找到的菲律宾人基本上都是弱者,他们并不是本片的主角,而是散落在一旁的不重要的角色,比如说妓女,比如说老人小孩等等,即使是中年男人出现,那也是唯唯诺诺的没有任何的雄性激素展现的。在这样的基础之下,菲律宾浴血战的主体就发生了转移,转移给谁呢?当然是美国大兵,因为菲律宾已经没有了能够保卫自己国土的男人。
    这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一种侮辱,然而当好莱坞大片将这种形式的价值观通过电影一点一点一年一年的慢慢的传播到世界各地的时候,我们今天形成的观点——“美国大兵出现在全球的任何一个角落都不稀奇,因为他们无所不能,因为他们的到来是拯救当地的人民”。我们不得不佩服好莱坞作为美国宣传工具的强大,因为营造一个观点并不是简单的事情,而将这个观点营造的刻骨民心更加困难,然而好莱坞做到了。
    回过头来再看看本片,除了将菲律宾人从本片中剥去以外,本片还有一个特性那就是为之后的美国战争片定型。约翰福特作为美国好莱坞代表性导演,他非常善于塑造美国精神,想想《关山飞渡》等一系列美国经典西部片,我们就能看到好莱坞电影对于美国的巨大影响力。
    本片中的美军士兵是作为外来者到菲律宾的,外来者会面对成功,自然会面对失败,当美国士兵失败了的时候,就需要找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来掩饰自己的失败,而本片的借口非常精彩也是后来的美国大片所崇尚的,那就是个人的生命。而面对失败,面对一个超出自己国门的失败,美国人同样可以很自豪地喊出来,I SHALL BACK,这是一句很荒诞的台词,然而本片过去了几十年,这样的台词并没有销声匿迹,反而是在现实中大肆上演。这就是美国对外横行的先行者——好莱坞所梳理美国精神,在一部上映于1949年12月,距离二战结束刚刚三个月的电影中,就真的很传神。
    ……你好,再见

  • 头像
    梁佩直

    很多电影迷,无论对John wayne了解多少,会发现,无论是黑白和早期的彩色电影,他无处不在。二战片,叙事故事片,西部片,好像没有了他就不行,他就像那些师奶们的汤圆。尽管他演技确实不错,大家吐槽他没当过兵,没参与过二战,但拍的二战题材片却是最多的,这其实就是对演员最大的褒奖,就是王刚真做过和珅,他才有资格演和珅吗?这岂不是很荒唐,如果按照这样的逻辑,劳斯莱斯的维修技工和销售人员,家里肯定应该有一台。我不知道John wayne是否会遗憾没当过兵参过战略,但他肯定是自豪,演啥像啥,这不就是演员的终极梦想?

    我以前不喜欢黑白电影的,觉得有了彩色电影,黑白电影就应该抹去,因为黑白灰,无法还原真实情景。而我又偏好于战争片和西部片,所以,真正喜欢黑白电影,主要还是从电影战场 《Battleground》 (1950)开始的,但很明显,《Battleground》又名西线平魔,话剧舞台感很强,很多背景感觉太粗糙,尽管这部电影是我非常喜欢的,里面的台词很多充满哲理,演员表现力十足,所以哪怕粗糙我也看了N次,不断回味其中的演员表现和台词,当然其中也有演员出现在《菲律宾浴血战》中,看到《Battleground》是1949年拍摄的,我顿觉原谅,时代摆在那里,有何强求,我们80年代看到的彩色香港电视剧《霍元甲》,那些道具墙壁,还是纸板糊颜色纸充当的呢。

    但自从看了《菲律宾浴血战》,哇,1945年,尚可拍摄的如此清晰和画面的伸展,角度和背景都充分还原,有种置身其中,而不是看话剧的感觉,不需要脑补其战争场景合理性。真是好太多了,就凭此,足以4星评价以上。尽管美帝拍的早期二战片,估计处于抹平战争创伤,太多表现轻松甚至幽默,和现在那些反战片,血肉模糊的写实片,表现内容相差甚远,哪怕时时面对死亡,都不忘加插不合时宜的感情戏,但电影终归是电影,不像我们春晚也停不了的教育老百姓的作用,所以,应该客观给与高度评价。

  • 头像
    唐宁

    2022.12.22

    又一部约翰•韦恩主演的二战影片,和《火海情涛》一样,依然是海战片。描写美国海军的鱼雷快艇中队在菲律宾浴血奋战,抗击日寇惊险故事,展现美国海军以小博大的英勇无畏精神。此片应该是拍摄于二战尚未结束时,贴近写实风格,因此更真实可信。菲律宾巴丹战役是二战美军的一大痛点。

    1941年末的马尼拉海峡,驻守菲律宾吕宋岛卡维特基地的美国海军官兵在服役三十年的老兵多克退役的欢送会上正要举杯庆祝,广播里传来紧急通知,一个士兵嫌添乱随手把广播给关上了,结果他们错过了一个震惊全体美国人的大新闻,日本偷袭美国的珍珠港。直到有人来到酒吧口头通知了长官,大家才从歌舞升平中惊醒过来,陆续离开酒吧,随即进入战备状态。

    日军飞机来袭,中队长布里克中尉命令所有船只驶出海湾,在海上散开,对空射击,鱼雷快艇倚仗其快速灵活的优势左躲右闪,无一伤亡,反而打下来两架日军飞机。看来飞机打快艇没有打坦克容易。回到基地,到处硝烟大火,一片狼藉,房屋建筑物尽毁,要命的是储藏室被炸,鱼雷、马达、零配件全都没有了。前线传来消息,日军正向仁牙湾进攻。第三中队奉命调到巴丹半岛的西西曼湾,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基地司令布莱克威尔提醒布里克做好牺牲的准备。

    年轻的卫生值日官像模像样的来到厨房对老炊事员指手画脚一番,随手舀起桶里的汤尝了尝,立刻皱起了眉头“不会吧,这些算是汤?”炊事员不紧不慢的回答“不是的,这些是洗碗水”,卫生官尴尬的走了。

    基地司令布莱克威尔紧急召见布里克中尉和拉斯迪•莱恩中尉,这回是战斗任务,日军占据了苏比克湾,他们在巴兰伽堡垒有一艘巡洋舰,威胁到美军基地,只有派鱼雷快艇击沉它,否则美军将面临全军覆没,证明鱼雷快艇能力的时候到了。战争初期的美军还是人人争先参战的,获得上战场机会的趾高气昂,没捞着去的还发牢骚发泄不满。随着战争的延续和残酷无情,身心俱疲,这种积极性不断消退,最终疲塌下来。

    偷袭日军巡洋舰首先要经过雷区,避开岸上的炮兵和巡逻舰,任务还是很艰巨的,风险极大,稍有闪失,功亏一篑。拉斯迪胳膊上的旧伤没好,还有坏死的可能性,但是他决定瞒着不报,坚持等完成任务再去医院治疗。临出发前一刻布里克发现了拉斯迪的伤情严重,下令沙迪的31号艇替换34号艇去执行任务,气的拉斯迪属下马翰想揍31号艇的毛肯。

    两艘鱼雷快艇静默驶过雷区,即将接近日军巡洋舰时,31号艇意外抛锚,检查发现原来汽油里被人蓄意加了蜡,这时候日军探照灯发现了他们,沙迪命令打掉日军探照灯,不想引来岸炮齐发,快艇被击沉,沙迪负伤被救,艇上官兵大部分英勇牺牲。

    剩下布里克的快艇,冒着枪林弹雨勇敢的向日军巡洋舰发起进攻,两枚鱼雷全部命中目标,胜利完成任务。驾驶鱼雷快艇冲锋的水兵可比步兵冲锋的风险大多了,因为他们遭到的是舰炮和高射机关炮的攻击,这些武器主要是用来对付敌方军舰的铁甲的大口径杀伤武器,打在人身上非死即残。只有一艘快艇回到基地,从快艇上抬下来的伤员,冲淡了胜利的喜悦,大家开始意识到了战争的残酷无情,心情沉重。

    到了医院拉斯迪才知道他的伤有多严重,坏血症,再迟来几个小时,手就要锯掉了。一个女护士剪开他受伤胳膊的衣服袖子动作猛了点,本来就带着火气来医院的拉斯迪随口来了一句“很难脱掉哟”,女护士毫不示弱回道“假手也是这样的”,让拉斯迪感觉到这个漂亮的女护士很有个性。

    接着女护士带有命令式的让他躺下,一下子惹火了拉斯迪,问明女护士的军衔是少尉,严肃的告诉她“我比你官衔大,你说话注意点”,真有官大一级压死人的味道。不过女护士并不吃这他那一套,直接动手一把推倒拉斯迪,命令他脱掉裤子。到谁地界服谁管,更何况还是个美女。这时候拉斯迪认怂了,乖乖的躺着床上盖上毛毯,任由女护士和另一个男护士一人一条腿,硬褪下他的裤子。

    日军取得了制空权,对美军来说战争越来越艰苦,医院里躺满了伤员,需要手术的人一个接着一个,每天都有士兵死去。拉斯迪目睹漂亮的女护士珊迪•达维斯超负荷的紧张工作,心里钦佩她们,但是说话还是那么冲,他一口回绝了珊迪邀请的跳舞,撅的像头蠢驴。

    拉斯迪嘴上强硬,心里接受病友空军少校奥哈尔的批评,不由自主的来到了跳舞的长廊,见到珊迪对视一笑,其他护士纷纷和他打招呼,到了这份上,拉斯迪还言不由衷,珊迪一针见血挑明“你会跳舞是吧”,于是珊迪替拉斯迪抓着帽子,两个人一起翩翩起舞。

    一曲终了,两人来到走廊无人处,相拥坐在吊床上,各自倾诉对家乡的思念,有一种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境,远处的隆隆炮声和冲天的火光,让他俩又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布里克的到来打扰了两人的好情致,不过布里克现在可没有时间让他俩花前月下,前方战事紧,拉斯迪只能带伤提前归队。

    在空闲时间,布里克设宴把达维斯请来,让拉斯迪有机会和她相聚。刚刚从医院手术台上下来的达斯迪要打扮一下才能见人,于是几个男人见识了一回什么叫美女加淑女,都笑得咧开了嘴,还有比欣赏美女梳妆打扮更让人赏心悦目的吗?

    晚餐有汤、煎饼和果酱,达斯迪小姐由衷的赞美很不错哟,我们现在只需要有一些音乐了,布里克告诉她“你会有惊喜的”,说完跺了三下脚,阁楼的底下立刻传来真人版口琴伴奏的男声三合唱,达斯迪小姐被感动的留下了眼泪。

    布里克奉命带领剩下的四艘鱼雷快艇护送基地司令布莱克威尔和一行高官撤离菲律宾。临行前去医院看望安迪,大家压抑着沉痛的心情,强作欢笑,谈笑风生,其实都心知肚明,这是最后的告别,极有可能是永别,安迪交给布里克给他妻子母亲的绝笔信和一份遗嘱,两人在悲伤中告别。

    战争是残酷的,离别是痛苦的,鱼雷快艇要撤离了,勤杂人员每人都发一支步枪,去巴丹半岛和地面部队汇合,此时他们还没有意识到,他们将面对的是比战场更残酷的地狱,巴丹死亡行军。

    拉斯迪在撤离的最后一刻终于等来珊迪的电话,当不知情的珊迪一再邀请拉斯迪去她那里时,拉斯迪一再推拖,拉斯迪一句“我想回不来了”让珊迪终于明白了他们要去执行有去无回的任务,这是该说永别了时心都碎了,这个时候电话断了,电话机也被拆走了。

    麦克阿瑟将军神一般的出现在鱼雷快艇中队的码头,让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原来所谓的一行高官就是麦克阿瑟一家人,当然大家不知道他是撤离,也就是逃跑的。蓄势已久的日本军队在太平洋战场发动势如破竹的猛烈攻势。东南亚战区的盟军部队准备不足、遭到迎头痛击,高层指挥官纷纷通过各种方式撤离战区,以求与日军择日再战。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高级指挥官们都会选择搭乘飞机从空中快速撤离,或者选择搭乘潜艇从水下安全而又隐蔽地离开。谁也想不到,美军东南亚战区的最高指挥官、向来以桀骜不驯而闻名的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将军,选择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撤离方式:搭乘鱼雷快艇,从水面上直接突破日军的封锁线!可见麦帅对鱼雷快艇的情有独钟确有其事,不是空穴来风。

    送麦克阿瑟安全抵达棉兰老岛的卡格杨河,中队集体获得银星勇敢勋章,不过大家好像并不关心这件事,因为有一堆更重要的操心事在等着他们,只有那个喝过洗碗水的年轻少尉在那自得其乐,沾沾自喜。来的路上,32号艇掉队了,至今未归。完成任务后中队列入马丁将军的队伍,他们要回到巴丹,开展游击战,自主接敌。屋漏偏遭连阴雨,偏偏这个时候,35号艇意外搁浅在珊瑚礁上,机件损坏,不能开动,只能拖进船坞修理了。

    马丁将军带来情报,日军一艘莫伽米等级的巡洋舰还有驱逐舰相伴,正驶往这里,威胁到美军的运输船,布里克带领唯一完好无损的41号快艇和带伤的34号快艇出发了,发现日军巡洋舰,两艘鱼雷快艇再一次冒着密集的炮火,先后抵近巡洋舰发射鱼雷后撤离,再次抵近发射鱼雷后撤离,八枚鱼雷全部命中日军巡洋舰,引起爆炸,燃起大火。

    刚刚脱离险境的34号艇又遭遇日军飞机的袭击中弹,勉强驶回驻地抛锚,日机追杀而至,彻底摧毁了34号艇。

    拉斯迪在岛上教堂安葬了死难的战友。广播里传来巴丹守军投降的消息,让他们更加忧伤。布里克的快艇被马丁将军调给陆军另作他用,现在他们也都成了一人一杆枪的步兵,加入到撤退大军中。

    就在这时,马丁将军找到他们,命令他俩坐飞机飞往澳大利亚,准备组建一只新的鱼雷快艇部队。两人又一次面对和战友生离死别场面,相对无语,只有好运,保重之类的祝福。想起了一首中国的电影主题曲“送战友,踏征程,默默无语两眼泪……”。

    机场遇到住院的室友空军少校奥哈尔,从他那里也没有打听到珊迪的消息,也许在山里打游击,也许在蹲监狱。飞机起飞的前一刻,拉斯迪冲动的要下飞机不走了,被布里克喝止。地面上的人望着最后一架飞机飞走,是心中充满无尽的惆怅。

  • 头像
    鼓浪青蛙
    你们要求得难道不觉得太多吗?
    为什么要彩色的?为什么要高清?
    看美帝痛揍倭寇,反被痛揍依然乐此不疲的乐观主义精神。看昂扬的攻击战术和有条不紊的撤退。看美女和帅哥们简陋又浪漫的晚宴,最夸张的是一群路人甲士兵甘当长官们脚底下的背景音乐,多么慷慨的战友情谊,多么富于牺牲的基督精神。卧槽,难道这些还不够吗?
    兄弟们要去巴丹了,是个地球人都知道最后的死亡行军起点就是从巴丹开始的。你妹啊!都火烧眉毛了,妹子们也要遭殃了,兄弟们要被屠了。而悠扬的音乐依然在阳光明媚的画面外响彻心灵。这还不够么?
    实打实的道具,货真价实的情节。1945年拍摄的二战电影。。。。 你们一辈子还能有几回闻?

    最后飞机上让座的那一段。真实朴素,感人在画外。
本网站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即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1-2025  合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