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黑人青年卡尔(小库珀·古丁 Cuba Gooding Jr. 饰)都将成为美国海军中的一员当做自己的毕生理想,然而,当他真的加入到了海军队伍中去之后,卡尔才发现,现实远不如想象中美好。在种族歧视之风盛行的军队里,卡尔理所当然的成为了众人伤害和排挤的对象,但个性坚韧的卡尔却并没有因此而退缩和气馁,正相反,他通过比别人多百倍的努力和出色的成绩证明了一个人的成功和失败与肤色无关 比尔(罗伯特·德尼罗 Robert De Niro 饰)的出现让卡尔坚定了想要进入潜水艇搜救队的信念,然而,这支秉性白人至上主义的团队中,还未曾有过黑人加入的先例。通过近两年的不懈努力,卡尔终于加入了潜艇队的训练计划之中并最终成为了其中的一员。同时,他和比尔之间的紧张关系也因为一次不幸的事故而产生了质的改变。
《怒海潜将》。8分。
小乔治·提尔曼导演,罗伯特·德尼罗、小库珀·古丁、查理兹·塞隆主演作品。
好莱坞非常标准的剧情片,虽然是传记片,但依然在每一个阶段,都把戏剧的冲突和情感的升华往上推进了一步,直至最后达到冲突的高峰。
20年后的今天,电影人甚至包括好莱坞电影人,似乎突然都不知道怎么制造戏剧冲突了。
黑人青年卡尔从小就有一个潜水的梦想,成为美国海军潜水搜救队的一员是他毕生的梦想和最高的荣誉,但最大的障碍并非来自他本人,文化水平?身体素质?都不是,而反而是那个年代最禁锢的思想——黑色肌肤。
应该庆幸卡尔遇到了罗伯特·德尼罗饰演的士官比尔,这是一个极其强大但经常给领导制造麻烦的能人。他凌辱了卡尔,也激活了卡尔。尤其是当卡尔也获得极大声誉和荣耀但一条腿被截肢却仍然希望以40岁的高龄重回潜水队时,比尔陪同他一起完胜了他们的领导。
罗伯特·德尼罗奉献了和阿尔·帕西诺在《闻香识女人》中最后陈述一样经典的表演。
而且在最后,他深情地吻了查理兹·塞隆饰演的他的女友。
先说一句,这个电影的故事题材确实很好,真实故事本身应该也很励志。但是拍得可谓十分肤浅,比起《绿皮书》和《正义的慈悲》这两部基于真实黑人故事的电影差得老鼻子远。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男主总是一脸“我就是救世主”的那种蜜汁自信的屌样子,好像他已经看过大结局了一样。这种人一万个里面当然总会有一个成功,但剩下9999个人就是那种我们日常生活里最讨厌的普信人群。不知道故事原型是不是真这样,但无论如何,人物形象塑造的确实很失败。
另一方面,咋说呢,感情线没必要拍就别拍进去行吗?对人物塑造和剧情推进毫无帮助,整个故事线既仓促又尴尬。可能直男片不放个完美人妻打辅助就总觉得少了点啥吧。反观《绿皮书》和《正义的慈悲》,完全就是让人家男主好好地专心做事,一句也没提感情线。这样多好啊,为什么非要拉出个女主来当炮灰。可能女人甘心当炮灰也是男人成功的一种标志?
于是,让我们来看一看完美女主是什么样的。
首先,妹子出现的第一幕,在图书馆里。她想要当实习医生,于是花了四年时间在图书馆里自学,为了通过考试。那个年代黑人女性当医生应该是挺厉害的职业,总之妹子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上进,说话声音婉转而性感,还给了带有性感色彩的凸显胸部的正面和丰乳肥臀回眸一眼的侧面镜头。说真的这个黑妹妹我是真觉得蛮惊艳的。
男主是为啥勾搭上妹子的呢?来图书馆为了找人带他读书好通过考试。本意并不是为了撩妹,但是他使用的方法却是拿上一大捧花来求人。我整个人都是???向人寻求帮助没什么问题,但是这个操作可够吓人。见面两分钟,直接表明要求对方帮助自己;对方以时间不够拒绝之后,他就开始道德绑架,“哦,行啊,那你别理我得了,让我自生自灭吧”。如此不可理喻的人,妹子为啥没让他自生自灭,我不得而知。可能我没有导演懂得女人心吧。
第二次见面,可以看出妹子的装扮已经变了。白色小圆领,佩戴小花耳钉,整个人素了很多。这是男主第二次见妹子,妹子钥匙掉在了地上,他捡起钥匙的时候直接抓了人家的手。妹子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还发出了发情一般的急促呼吸。OMG可见没有me too运动的年代是多么的自由解放啊。
然后他俩就给好上了。
基本上从第一次见面的那一幕之后,这个妹子的外貌形象就再也没有显示出过第二性征。女人跟男人在一起之后,她的形象所担负的职责也发生了变化——在一起之前,她是欲望对象,是性感的、美丽的、迷人的;在一起之后,她就要被塑造为安分的、顾家的、为男人忧心忡忡的对象。妹子的服饰设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且她的表情大部分时候不是忧虑就是悲愤交加。
更有意思的是,妹子本来跟男主说好,如果他不好好学习去酒吧的话,她就再也不屌他了。然后妹子在酒吧捉到男主跟教官打赌憋气,并且是堵上了自己的全部前程。首先,怎么说呢,这种打赌行为竟然是值得称赞的吗?一方面,男主一旦输了的话努力全部付之东流,尤其也对不起一直陪她复习的妹子;另一方面,教官上了年纪,肺也坏了,你跟人家打赌,就算赢了也不知道光荣在哪里。总之打赌结束之后,妹子很生气,要跟他分手。妹子说:你不明白吗?我不像你,我只想追求安稳的生活。男主直接来一句:那你的整个人生都会白白浪费。
。。。
好的,都是你对。妹子坐上出租车走了。这里就是教科书级别的把妹终极法宝——如果你把一个女人气晕了,怎么挽回她呢?升级给她的好处就行了。于是男主追车求婚,妹子下车了,俩人和好了。女人果然是没什么脑子。
结婚以后男主继续为了梦想天天跑危险的任务,一出海几个月不回家。终于有一天,他的腿被弄断了。我们的妹子终于又有了镜头。她现在的装扮是这样:
本以为男主可以好好待着了。结果男主决定带着残障的身体继续上前线。妹子表示阻止,男主惊为天人来了一句:我要是回家除草,坐在轮椅里,我儿子会怎么看我?这个片子的逻辑真的是吓人,所以一个好爸爸的标准就是天天在外面干大事,不着家,当然可能给家里寄了很多钱,然后儿子就会觉得你是榜样了是吗?哇,明明完全是为了自己,却还要装出一副为了家人的样子。妹子自然也不买账,于是!男主摘下了结婚戒指,重新恢复了训练。不知道为什么这一幕拍得好像他割舍了天大的东西多么崇高的样子,挺神的。
最后,男主在庭上要求复职。以这个片子的尿性,离婚的妹子当然也还是带着儿子屁颠屁颠来看了。看看这欣慰的笑容,仿佛只要男人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她这辈子都值了。再次注意妹子的着装,再次强调一句,她的人物形象已经完全不是欲望对象了。
真励志。
还记得马丁•路德•金高昂的说出那伟大的句子:“我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红山上,昔日奴隶的儿子将能够和昔日奴隶主的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谊。”而Carl的梦想却并不仅仅是一个诗意的图景,也不仅仅要求走出农庄,改变父亲那作为一个佃农的身份;他要得更多,也更实际——海军潜水军士长,这是从童年便开始酝酿的梦想。
对于一个群体,抗争或许是残酷的,但由于这样的痛被分散到了每一个人身上,其真切的感觉不论身体上或是心理上,都会减轻很多;而对于一个人,抗争一个群体那种痛却是不可分担的,唯一抵抗的办法就是将自己变得更好、更强。于是,抗争在Carl身上化成了与自己的对抗,而Carl所做的,就是不惧得努力、前进并最终得到成功,成为美国的英雄!
然而,单纯从故事本身而言,《怒海潜将》是一部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电影。它没有任何异于同类电影之处。将其放到美国电影大集合中,有无数的类似电影,2003年的Radio,或是早一些的Rudy,都是这个类型。《怒海潜将》不知是出于将主人公放到了军营的氛围,或是刻意的将笔墨仅仅围绕到其执着的描写方式,使得Carl缺少了很多作为荧幕人物的饱满感。再加上其本身就是在对于单一事件的叙述,使得情节多少有些单一。
导演仅仅在将Sunday的低迷生活与Carl串联起来讲的时候给电影添了几笔看点,但两者从电影初始就牵扯不断的关联让人看起来毫无悬念,目的显表如昭。
总而言之,在整部影片中,人物被塑造成了他们应当是的样子——Carl是勇往直前的,不论面临怎样的挑战一样会继续为了梦想奋斗,甚至没有过丝毫的迟疑;Sunday是不断被降职、不满于对待的二战英雄,一次次上军事法庭但依然我行我素;Hanks是最令人厌恶的上司,不论遇到怎样的情况,只会不断说NO;Jo和 Gwen则是期待自己创造自己小小幸福,抱有女人的小小期望的好女人。仅此而已。难道这些如此单面的,或者说单向度的,人真的能够在现实中存在?很显然,这是不可能的。然而电影并未对他们做出饱满的描绘。这一点笔者认为,在很大程度上成为这部影片仅仅局域“一般般”行列的很大原因。
在此尤为想要一提的地方在于,导演想将本片作为一种普通人——甚至比普通人还承受歧视对待的人——通过努力也能实现梦想,他却忘记了作为普通的任何一个人最重要的情感。Carl毕竟不是一个偏执狂啊!没有人能够真正做到丝毫不怀疑,尽管当他获得了成功,他的路会被人美化到“英雄”的作为。然而这些路上的苦痛对于那个人自身是不会鲜见而难以遗忘的。而正是这些犹豫、伤感、失意、退缩的负能量体现了一个普通人走向“英雄”的路。而如果说这样的励志片的最终目的是教化,那也只有这样才能真的让观众感同身受,并触动人们的心。但这一点却正是在《怒海潜将》中难以找到的。
再此,还有另一个原因,对于主题的界定。这部片之所以被归于一部励志片,的原因就在于其将爱情、种族、英雄等等主题作为情节或是前提出现在影片里面。笔者并非期望一部电影应当阐述所有的话题——这必然是不可能的。但是这样的主题植入使得本片显得有些破碎。在农场的Carl和作为厨师的Carl是种族主义压迫下的Carl;而在水下的Carl则瞬间变为了英雄的Carl;而只有当Jo出现的时候,Carl身上才会显示出关于爱情的感情。这些在Carl的日常生活中并没有贯穿起来,在一定意义上使得Carl并非生活在电影所铺陈出的故事里,而是仅仅生活在舞台上。当情节要求他成为“谁”的时候,他周围的人就配合着抱以什么样的态度,而这些态度本身是根本上断裂的。尽管或许导演认为主人公的努力可以串联起这些断裂的态度,而使之成为合情合理的剧情。然而在反复观看全片之后,更多的确实断裂感——而这样的断裂在本片中是不适宜出现的。
最后想说的是,本片在笔者来,普通,普通,还是普通,仅仅是可以一看而已了。
或许通过上面简单的剧情介绍还不足以显示小古巴古丁饰演的卡尔在追求梦想的奋斗中所付出的一切。第一次当海军,营房里所有的兄弟不愿意和他住,只因为他是黑人;第一次去海军潜水学校,迎接他的是敌意的眼光和一口浓痰;第一次去海军学校报道,欢迎他的是在校门口漫长酷热的一天的等待;第一个睡眠夜里,他的梦被总队长得高压水枪打醒。但是他坚持过来了,就像在面对着自己未来的爱人时他证明给她的努力,只是因为那些白人认为他不能成为一个海军潜水员。
海军学校毕业考试上,别人可以在顺利通过。他在深海里等到的是被预先割破的工具袋,于是在冰冷的海水里熬了九个小时完成了考试课程。在特殊的一次执勤中,他冒着被敌国潜艇毁于轮下的危险,找到了失落的导弹,但是一条腿被突破事故打断。
梦想做一名总潜水员,对于一个白人来说太简单,对于一个黑人来说无异于黄狗吃天。就在最艰难的时候,一直打压他的总队长被深深感动,主动帮助他。影片的高潮部分由此而来。
他一瘸一拐的恢复体能,装着假肢的身体要面临的是最苛刻的考核,喘着海军最新设计的更为笨重的潜水服走十步,那套海军服是被四个壮汉抬起考场的。这十步,对于一个正常人已经很艰难,对于他这样的一个残疾人就更不可想像。稍有不慎,巨大的自重可能压断他的另一条腿。就在所有的不信任下。他坚持着走完了十步。成为了美军海军史上第一位海军黑人潜水队长。
电影里感人的是卡尔德父亲,一个朴实的黑人父亲,一个善良但自强不息的农夫,他鼓励儿子,无论如何不能放弃,要努力;最感人的是卡尔自己,在面对着精神的打压,面对天灾人祸的时候,他艰难的挺住,以大无畏的精神,以超常的信念实践自己的人生理想。
胜利的时候,他的微笑让我感动。
窗外的雨依旧,卡尔的故事还在继续。我们为了理想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上当也罢,受骗也罢,失败也罢,坚持自己,超越自己就一定能战胜未知的一切。看完这部影片,我喜欢上了这个可爱的黑人演员,当然对罗伯特德尼罗的演技更加佩服。
他饰演的总队长看似蛮不讲理,但实则充满正义。人这一辈子,一定要与人为善,做一些对得起自己,不危害别人的事情。所以,他们的友谊如大海般坚固。
很奇怪,欧美的励志电影总是可以看的人热泪盈眶,那种真实的振奋决不是通过口号或者音乐营造的,而是真实的人性的交流和发散,使得我们隔着荧屏和陌生,也能被深深地鼓舞。面临所有苦难的时候,所有的不顺利的时候,这样的影片往往给你力量。
也是在另一部电影里我学会了这句终生受用的预言:“所有未曾将我们置于死地的力量,都将是我们前进的动力”。我们的生命中尽管阴霾重重,尽管有那样非人的欺骗和伤害,但是,我相信,这一切终将被战胜,被坚强的仍在脑后。
笑着看那些跳梁小丑的表演,也是人生最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