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电影  »  动作片  »  御用金

御用金  Goyokin

840人已评分
很差
0.0

主演:仲代达矢中村锦之助丹波哲郎浅丘琉璃子司叶子

类型:剧情动作冒险导演:五社英雄 状态:已完结 年份:1969 地区:日本 语言:日语 豆瓣ID:1299254热度:0 ℃ 时间:2025-04-03 02:58:11

简介:详情  德川幕府300年统治期间,佐渡出产的金银是政府财政的重要保证,被世人称为“御用金”。金子经过加工,经过千辛万苦才能运到江户,但在三天的路程中,暗礁狂流成为威胁运金船只的主要威胁。天保二年冬天,运金船在越前鲭江藩海上遇...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德川幕府300年统治期间,佐渡出产的金银是政府财政的重要保证,被世人称为“御用金”。金子经过加工,经过千辛万苦才能运到江户,但在三天的路程中,暗礁狂流成为威胁运金船只的主要威胁。天保二年冬天,运金船在越前鲭江藩海上遇难,附近黑崎村村民拾得金银,但不久后全村人离奇消失  三年后浪人胁坂孙兵卫(仲代达矢 饰)遭人追杀,刺客正是孙兵卫当年的好友带刀所派,继而得知,村民消失事件将要再次发生。这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样的秘密?
  • 头像
    Whocare
    五社英雄的武士片,很接近中国武侠片的感觉,但这就有点个人英雄主义过重,缺乏人物在困境中挣扎的苦大仇深感。

    其实主角的设定背景已经足够悲凉,但是对这种悲凉没有深入的发掘。或者说,本来很接地气的困境,被过度的浪漫化了。

    本片中对于武士在忠于家族和义于百姓之间的两难选择,本来是个很好的切入点,但是片中有点蜻蜓点水,浅尝则止。主角更多的是为了维护自己武士的尊严而拔剑……他对于百姓生命本身的悲悯却表现的很有限,缺少内心自我捶问的那种痛苦和挣扎。虽然电影中多处闪回了那群百姓死亡的情景,但有些痕迹过重,以致煽情的有些虚假。
    而后半部分完全是纯粹的武打动作片了……
    丹波所饰的角色,本来也是个苦大仇深的角色。苦大仇深的仲代和苦大仇深的丹波,一个选择了义,一个选择了忠,于是曾经的朋友不得不走向对立,但两人同时各有自己内心的挣扎和无奈,本来也是个很沉重的主题……但是片中对于丹波的无奈也是一笔带过(反而过于突出了丹波的残忍冷酷,营造了一个典型的坏人形象
    ……………………
    好吧,其实说这么多,说不定只是因为我莫名的喜欢丹波。
    也许我觉得主角不够惨,结局居然不是被乱刀砍死或者火器打死233333333
  • 头像
    冲鸭

    五社英雄这一部最好的影片,比起黑泽明次次要的影片都有很大很大的距离。

    丹波哲郎这么好的演员,被他用起来,就是一个没有性格的家伙。仲代达矢演的就像是一个死人,光知道收而没有放开。

    江户时代,佐渡岛发现大量金矿,矿藏量居日本第一,因此德川家康表面上把佐渡岛当作监狱岛,说是避免外人进入,其实是利用犯人来替他挖金矿。历史学家说贡献了大概2万贯黄金。金子被熔成金条,20条一包,40包一批,装到将军的船上,一次运送800根金条啊,去江户的船沿着从左路到下关的西线航行,航程非常危险。

    但其实更出名的是后来宫崎骏拍了千与千寻,用了神隐少女的概念。现在到新泻县仍然去可以去这个地方旅游,还可以体会里面的太鼓(第110分钟)和吃霸王蟹。

    光看这个地方的地貌特征,岩石突起的形状,葡萄球状的岩石,就知道它是火山喷发所造成的孤岛。从这个所谓的男岬和女岬也能知道这里的为什么旅游搞得这么好。

  • 头像
    且相忘于江湖

    听说当年御用金票房收得不错,看来粗放的剧本搭配有冲击力的画面加上不错的打戏,这个配方确实好使。

    不过虽说这个剧本远称不上精巧也还算有些回味。我觉得比较有意思的是几个迂回的地方。一是九内伸出的手。之前带刀质疑他杀孙兵卫的主张时,他摆出很多义正词严的道理。如果说纺车旁的奚落不能代表什么,他濒死时伸出的手终究暗示了他为公的表态下藏了多少私心。二是带刀种种网开一面的举动。就算他把孙兵卫绑到树上放着狠话,还是反手一镖把绳子切了,顺便为孙兵卫逃走留下了工具一件。不管这一镖是本意助孙兵卫逃走还是被孙兵卫恰好利用,可以说,带刀是真的不想杀他,不然孙兵卫早没有命在。带刀这个人从设计的毒计到表面的言谈看上去都冷酷无情,但对孙兵卫这个朋友,实际相当有情有义。至于最后的决斗,象征意义过强,大约是你我都是武士,所以必须打一场。其实在那个计划破产的夜里,他就已经输了,即使赢得决斗也不再有多大意义。三是孙兵卫把刀插在带刀的刀旁边。孙兵卫之前说过此行是为了做回一个人,找回失去的荣誉。但要说他最后有没有达成这个目的,我倾向于认为没有。电影中多次提及,产生矛盾的原因是藩内无法承担高额的赋税, 孙兵卫出于人道考虑拒绝伤及无辜, 固然是完全无视现实存在的财政问题,带刀用卑劣的手段一时谋得金钱,显然也不是长久之计。只要幕府制度存在,这个危机就始终是高悬的利剑。如此看来,两人信念冲突的对决何其虚无。所以电影最后安排密探藤卷发出辞职的宣告,同时借主角孙兵卫之口点出所谓武士的葬礼。随后孙兵卫和从神隐之村幸存的女子一起无言地观看那场给劫后余生者的祭典。他们是存活者,也都几乎失去了一切。这段沉默胜过任何台词。

    不过,由于这个剧本前面太有个人英雄主义色彩,导致最后这段时代的悲剧显得有点薄。其实正统的孤胆英雄是一个过于经典的形象,很难有什么额外的惊喜了,倒是带刀和密探更有挖掘的余地,尤其是密探,完全可以再多一点发挥空间,不知道是不是和换演员时间紧张也有关系。带刀的妹妹志乃因为两难的立场,本来也可以是个更有意思的角色,可惜剧本根本不重视她,也非常可惜。

    听说五社英雄会模仿黑泽明,还很仰慕小林正树,可能他和两位之间的差距就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剧本吧。不过他要是真把两位学得惟妙惟肖也就无趣了。说不定这种仁者无敌英雄色彩虽然显得不怎么“深刻”,反而有一种亲切感吧。

  • 头像
    Loudun

    五社英雄的电影特色总是把打斗镜头与景物联系在一起,构成一种物外之景的浮世绘美感!在五社导的Yakuza系列电影《出所祝》 《鬼龙寺院花子的一生》里运用的更为常见也更亲民(不那么过份艺术化)。似乎王家卫导演还深得其五社英雄导演的暴力美学精髓!《堕落天使》里的开枪镜头 《东邪西毒》里的夕阳斗剑 《一代宗师》中东北火车站雪夜下的八卦掌与形意拳。都是那么的异曲同工,绝妙的点似乎刚好一样。😄😄

  • 头像
    淹然
    浪客行
    ——说说日本电影里的那些浪人

    [四十七浪人]刚上映,从预告片看,复仇和魔幻是电影的两个关键词。忠臣藏的故事被日本人翻来覆去拍过N遍,但好莱坞看重的只是其中的复仇,忠义与礼教统统被过滤,所以必须弄些妖魔鬼怪搞搞气氛。很可能,电影里的浪人一个个与时代擦肩而过,沦为符号化的噱头。但浪人之所以在今天还值得认真对待,是因为他们身上曾背负着历史与个体巨大的矛盾与对峙,而这种困境不是东方主义叙事能承载的。山田洋次说:“浪人一人走在路上,几乎所有的人都骑马。快速到达不是目的,比浮云还慢也无所谓。因为,浪人要感受这个星球所带来的一切。”且让我们返身日本电影,看镜头里的浪人如何感受。

    弃武·天下大治
    浪人之浪,取浪迹天涯、飘零人世之意,指的是那些脱离藩候、离开户籍地,在外流浪的武士。从武士到浪人,这些佩刀之士所要面对的,不仅是生活的变故,更是一个时代的创痛。日本的武士阶层起源于江户时代,他们原本帮着贵族看家护院,但后来渐渐壮大起来,壮大到可以称为一个阶层,而他们的权力差不多也就跟一些贵族不相上下。当然,武士还是个笼统的称谓,其中还能按职务高低与身份贵贱,次第分为“侍”、“徒士”、“乡士”和“足轻”。不过,在高级武士眼里,最低一等的“足轻”实在是跟平头百姓没什么区别,不过空有头衔罢了。
    说到浪人的大量涌现,就不得不提德川幕府的衰败。1853年,美国人开着大军舰驶入浦贺港,强烈要求幕府大开国门,招商引资,史称“黑船事件”。这下搞得幕府坐立不安,跟美国佬当然没实力硬碰硬,于是只好把枪口转向自己人——天皇和藩侯,跟他们搞搞宫心计。但谁会傻到主动扛下卖国的罪名呢,这下搅得全国人心惶惶,各种思潮兴起,各种势力抬头。什么尊王派、倒幕派、攘夷派全都一股脑儿地钻了出来,而浪人的身影便不时闪现在幕府末期这一系列的历史巨变之中。比如1869年的春天,幕府大佬井伊直弼在前往办公室的途中,突然被一群不明身份的刺客刺杀身亡,这就是著名的“樱田门外之变”,而这些刺客的真实身份,其实就是脱离水户藩的浪人。当然,浪人也不全是倒幕派,也有坚定地站在就快被历史浪潮吞没的幕府一边的。这之中最响当当的,自然要数新选组。说起来,新选组的创始人清河八郎也是浪人一枚,当时幕府官僚屡屡被人暗杀,于是清河桑变向上级提议,招募浪人组成护卫队,保护幕府要员的生命安全。所以,像是新选组中日后名垂青史的土方岁三、近藤勇,在当时的老百姓眼里,充其量只是混口饭吃的落魄浪人而已。
    真人版[浪客剑心]的伊始,说的就是鸟羽·伏见战役,交战的双方是有新选组加盟的幕府军和明治新政府军。电影里始终像阴魂一样缠着剑心的斋藤一,正是新选组的三番队队长,而剑心早年间正是倒幕派令人闻风丧胆的人斩(亦即刽子手)拔刀斋。但杀人杀多了,剑心越来越觉得杀人并不能换来真正的拯救——无论对民众还是新时代而言,于是自称“浪客剑心”闯江湖,唯一的宗旨就是“不杀”,与之匹配的,则是他随身携带的那柄“逆刃刀”(刀刃开在刀背上)。不过,像这么超然的浪人,在斋藤一看来,终究是自欺欺人,甚至后果很严重。因为血流成河的历史,并不因你的不杀而放缓脚步,譬如剑心的女神小熏就差点因为剑心的不杀主张,命丧黄泉。虽然最终爱的力量取得了暂时的胜利,但说真的,在动荡的大时代里,像剑心这样的浪人,只能是理想主义的异数。

    独行·逆恩背叛
    更多时候,浪人的特立独行,并不体现在“止戈”这样伟大的理想上,而是他们对长期效力的藩侯的背弃。[御用金]就为浪人孙兵卫设置了这样一个命题,到底是效忠幕府还是自己所属的鲭井藩。故事的由头是这样的,因为入不敷出,既要养活自己人,又要向朝廷交税,鲭井藩于是打起了“御用金”的注意。所谓“御用金”,当然是幕府将军享用的金子,从佐渡运出的800根金条,历经海上的三天漂泊,最终送达江户。但这不长不短的三天并不好过,除了要面对海上的暗礁狂流,还要面对鲭井藩的黑手。鲭井藩想出了“神隐”一招,就是不但要半道劫下这批御用金,还要利用“神隐”(古时日本民间认为,失踪人士之所以下落不明,是因为神明将其隐藏了起来)这种怪力乱神的幌子杀人灭口,当孙兵卫得知当地村民因此被尽数杀害后,便决定脱离鲭井藩。所以,成为一名浪人,实际上已经表明了孙兵卫对武士道的某种背叛,因为对藩侯的忠诚无疑是下属武士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
    但导演为我们描述的孙兵卫是这样的,当他得知鲭井藩打算故伎重演的时候,他就坐不住了。坐不住的原因,一方面是鲭井藩怕他泄密,派人暗杀他,所以孙兵卫必须和鲭井藩做个了断,另一方面,虽然他偏离了武士道,但他仍坚守着武士精神,对滥杀百姓这种事,孙兵卫再怎么也无法坐视不管。在这里,电影还为这一抉择,多加了一个人情砝码,那就是一手策划偷金杀人的六乡带刀,还是孙兵卫的姐夫。所以,孙兵卫的武士刀,其实不仅指向了鲭井藩,也指向了自己的家人。换句话说,电影标举的浪人形象,虽然抛别至亲,背叛藩侯,但其恪守的道义却依然值得称颂。
    再看[用心棒]里的浪人三十郎,随遇而安,大大咧咧,行路的方向完全靠丢木棍决定。就像酒馆老板一开始误会的那样,三十郎似乎和横行小镇的两股恶势力没差别,一样喜欢打打杀杀。不错,三十郎和他所反对的敌人,选择的同样是暴力,但他最终的目的,却不是从中捞油水,而是让清兵卫和丑寅两方速战速决,同归于尽,在最短时间内恢复小镇的平静。值得注意的是,[用心棒]里的浪人形象无疑更含混,“三十郎”不过是他胡诌的名字,他从哪儿来,到哪儿去,我们一无所知,我们不知道他为什么脱藩,也不知道他为什么选择四处流荡,就像[七武士]的最后,墓碑上无名无姓,坟头徒留武士刀。三十郎也类似,重要的不是他的过去,而是他试图靠一己之力,兼济天下。

    哀悼·舍身取义
    对许多没了藩侯依傍的浪人而言,最难的事不是摆脱武士的光环,而是生计。我们在电影里看到到一个个浪人潇洒而来,潇洒而去,但他们的家人怎么办,这时候,浪人怎么过日子就成了一个问题。[切腹]告诉我们,不少浪人居然打着切腹的名号,以此要挟藩侯,性质就跟碰瓷差不多,无非是想借此捞点银子。这下可好了,武士道彻底成了讹诈的工具,整个时代开始崩塌,浪人们抱着投机取巧的心态,登门敲诈藩侯,而藩侯呢,抱着看好戏的心态,看浪人怎么“大义赴死”。有一天,一个叫千千岩求女的浪人造访井伊家,他无意切腹求死,不过为了求财,为了给发烧的儿子买药看大夫,但井伊家的家老和一班家臣却打算将计就计,强逼千千岩求女切腹。后者苦求家老宽限一两天,两天后一定回到这里,履约切腹。不过,家老却对此无动于衷,更要命的是,留给千千岩求女切腹的并不是一把削铁如泥的武士刀,而是一把竹刀。就这样,千千岩在痛苦中死去,为了藩侯高谈阔论的“武士道”。
    不知过了多少天,一个叫津云的浪人也来到了井伊家门前,要求和千千岩一样——切腹。原来,他正是为千千岩之死而来,他对家老说:“他本该像个男人一样面对死亡,不应该有任何借口,应该像一名真正的武士……武士也是人,有血有肉,不能活在空气中……如果你没体会过养家糊口的压力,那就无法理解他在面对死亡时的犹豫。”在武士阶层衰落的年代,武士道也就成了美好而空洞的象征,它可以拿来标榜,也可以拿来谋生,但它很难再成为一个武士身体力行的准则。在三池崇史的翻拍版[一命]里,千千岩的妻子,在死去的丈夫身上找到了一块糕饼,可以说,浪人千千岩既为一块糕饼而死,也为武士道而死,那么,他的死究竟是轻于鸿毛,还是重于泰山?(by 淹然)

    原载《看电影·午夜场》
本网站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即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1-2025  合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