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布丽·拉尔森艾米莉亚·克拉克布莱德利·库珀杰森·莫玛LadyGaga泰莎·汤普森詹姆斯·麦卡沃伊迈克尔·B·乔丹丹娜·奎里拉查理兹·塞隆克里斯·埃文斯劳拉·邓恩梅丽莎·麦卡西丹尼尔·克雷格塞缪尔·杰克逊莎拉·保罗森艾莉森·珍妮保罗·路德詹妮弗·洛佩兹山姆·洛克威尔阿曼德拉·斯坦伯格加里·奥德曼麦克·梅尔斯艾米·波勒杨紫琼哈维尔·巴登吴恬敏海伦·米伦奥卡菲娜玛娅·鲁道夫迭戈·卢纳克里斯滕·里特查德维克·博斯曼迈克尔·基顿弗兰西斯·麦克多
类型:真人秀欧美综艺导演:格伦·维斯 状态:已完结 年份:2019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豆瓣ID:30395844热度:1 ℃ 时间:2022-04-19 18:43:23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争议不断的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昨天落下帷幕,走神君预测的八个奖项命中了一半,看完直播只有一个感觉——今年奥斯卡可真黑!
这不是说评奖不公正,而是指奥斯卡展现了关注种族议题的强烈倾向。
最佳影片:《绿皮书》n 最佳原创剧本:《绿皮书》n 最佳改编剧本:《黑色党徒》n 最佳男配角:马赫沙拉·阿里 《绿皮书》n 最佳女配角:雷吉纳·金 《假若比尔街能说话》
最佳导演奖授予阿方索的《罗马》,虽说是名副其实,但确实是有点伤斯派克的心。一边是六年内五次授予墨西哥三杰,一边是几十年第一次被提名,已先拿到奥斯卡终身成就奖的老李肯定是心有怨言吧。
最佳女主角奖同样如此,格伦·克洛斯七次提名、众望所归,结果被科尔曼意外夺爱,看来学院真是不愿意论资排辈。格伦和艾米要想量变到质变,恐怕得拿出小李子那般的自虐狠心了。
两项剧本奖项都授予了种族议题的电影,加持了《绿皮书》的光环,安抚着斯派克·李的不甘。这四个是我预测失误的奖项,如果两项剧本奖是我眼光有限,那么另两个则很难不被理解为学院评委的明显偏心。
否则,多年的媳妇早该熬成婆了!
经历了2016年“奥斯卡太白”的舆论指责,2017年学院有惊无险地选出了《月光男孩》,所以当去年再次缺少非裔获奖者后,今年奥斯卡不出意外地偏向展现种族议题的影片,《黑豹》和《黑色党徒》就是最佳证明。
学院本来希望新增“最受欢迎流行电影奖”来单独安置《黑豹》,但由于巨大舆论压力而直接提名最佳影片,虽有点赶鸭子上架,但很好地说明了奥斯卡在种族议题上面对的压力及愿意妥协的程度。
《黑色党徒》被提名是对斯派克·李迟来的认可,也是艺术反映现实的支持肯定。影片把三K党的威胁摆到所有人面前,学院如果不赶紧站队表态,恐怕会无法避免地被指责为种族歧视。
这两部黑字当头的重磅提名,预示了本届奥斯卡的主题色调。
在2017年那届大闹乌龙的奥斯卡上,非裔影片同样拿下了最佳影片、改编剧本、最佳男配、最佳女配等奖项,与今年高度相似。
从《月光男孩》到《绿皮书》,学院一旦认准便不予吝啬,给予剧本、表演、制片“三位一体”的肯定,毫不掩饰对种族议题的重视与宣扬。
如果刨去墨西哥裔的阿方索和中东裔的马雷克,今年八项大奖中只有最佳女主颁给了白人演员,可以说是近些年来“最不白”的一届奥斯卡。
八分之一白,算是真黑了吧!
美国国会众议员、著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约翰·刘易斯(John Lewis)重磅出席了颁奖礼,以传奇经历印证种族议题的历史性与重要性,用动人演说加持最佳影片《绿皮书》,将黑人力量推到了最高潮。
学院策划这样政治色彩浓厚的一幕,实在是赚足了政治正确的分数,要不是黑人喜剧明星凯文·哈特辞去了主持人一职,奥斯卡今年就面面俱黑了。
少了喜剧、多了政治,不仅是人选上的区别,更应和了今年奥斯卡的整体气质,看来小金人再也做不了学院温室里的花朵,经历社会政治的风吹日晒后难免会变黑。
黑金两色搭配,果然是流行!
奥斯卡不仅是好莱坞的盛事,更是社会、政治、艺术各界关注的焦点,近年来随着政治文化运动的风起云涌,学院也愈加背负起反映甚至引导社会议题的重任。
而近两年风头正劲的女权主义,在本届没能完全大放异彩,虽有很多的女性电影人荣获各类奖项,但最重量的最佳影片、最佳导演仍是须眉当道,《宠儿》内斗,《贤妻》隐忍,恐怕需要一部《黑豹》式女性电影才能嗨爆天花板。
除此之外,学院更面临来自流行文化、新兴科技等多方面的观念与利益挑战。漫威与网飞两大巨头今年取得重大的突破,但能否连续稳定发挥,还有待时间检验,这将是奥斯卡接下来最值得关注的看点。
不知在今年星光闪耀的夜空中,你看出了什么颜色?
n
小年罢了,红毯也没什么星光度。有人骂绿皮书,但罗马拿三个奖也不错了,何况绿皮书也是除了罗马外最好的电影,黑豹的几个技术奖也真的不弱啊……说到底还是因为小年,再加上确实有的zzzq因素,但若是为了避zzzq的嫌把奖发给还不如这部片的电影,也是一种zzzq吧?
每年的颁奖季,都有大量的遗珠落选奥斯卡,或许是因为票房不行,热度不够,抑或发行方压根没打算公关这部片子而仅仅把它挂在fyc名单上……无论何种原因,这些影片终究未能如愿奥斯卡。但这是否就代表其质量不足以提名或者得奖?未必。但又为何不能?因为这是奥斯卡。
因此有人抱怨该提的没提该拿的没拿,但这毕竟是奥斯卡,一场公关游戏,一场宣扬美式主流价值观的游戏,也没必要对名单过分在意,因为,这毕竟是奥斯卡。
今年轮到我了!
好了,今年的奥斯卡颁奖礼结束了,去年小鲜电影关于最后的颁奖结果写了这么一篇稿子《比上届奥斯卡更无聊的,是这一届!》。n
那今年就应该是《你以为去年无聊么,今年才叫真·无聊》。
《波西米亚狂想曲》是最大赢家,拿的最多,4个奖:影帝、最佳混音、最佳音效剪辑、最佳剪辑。
从颁奖季就开始的《绿皮书》与《罗马》之间的大战,以《绿皮书》拿到了最佳影片而告终。要论数量,二者打平,同为3个奖。n
《绿皮书》:最佳影片、最佳原创剧本、男配;《罗马》:最佳导演、最佳外语片、最佳摄影。
Netflix可以安心办庆功宴了。前几天,法国艺术院线联盟还给Netflix写一封声情并茂的公开信,逼接着撕,奖还得拿。
卡隆在奥斯卡可谓战绩彪炳,手握5个小金人了,《罗马》3座,《地心引力》2座(最佳导演、最佳剪辑)。
要是爆冷嘛,也不能说没爆,也就是小小的爆了一点。《黑豹》拿了最佳原创配乐还真的有点意外,竟然不是《登月第一人》,实名不服!漫威的电影什么时候有配乐了?!
我在1月份的时候,做了一个奖项预测,7选中3,中的3个全是《罗马》,其实我还不是很喜欢《罗马》。
小年真的是小年,如果按照以前的标准,《绿皮书》可能连最佳影片的门都摸不到。
今年的颁奖礼可以说是雨露均沾,几大热门都没有空手而归。
在颁影后的时候,编辑部都在说《宠儿》再不拿,就真没机会了。
好悬啊,奥利维娅·科尔曼喜提了一个影后,《宠儿》没有重复当年《美国骗局》的惨案。导播切画面的时候,还看到了兰斯莫斯泪流满面。
01
一届雨露均沾的颁奖礼
几大热门全部分到了猪肉,大家只要来了就有奖拿。
第一梯队:《波西米亚狂想曲》,4个奖。
第二梯队:《绿皮书》、《罗马》、《黑豹》,3个奖。
第三梯队:《黑色党徒》、《一个明星的诞生》、《宠儿》、《登月第一人》、《假若比尔街能说话》、《副总统》,1个奖。
《黑色党徒》给斯派克·李带来了一个最佳改编剧本奖,这是老李导演生涯的第一座小金人,难怪他激动地直接扑到了神盾局局长的怀里。
他上台之后,说“都别TM给我计时间啊”,可见是有多高兴。今年戛纳主席说不定就会是老李了。
落选了最佳影片的上上届双子星,巴里·詹金斯与达米恩·查泽雷,各拿一奖。
《登月第一人》拿了最佳视觉效果,实至名归;《假若比尔街能说话》拿了女配。
巴里·詹金斯现在已经是最佳配角制造机了,《月光男孩》的时候,就出了最佳男配角。
说到当时拿了男配的马赫沙拉·阿里,这一次凭借《绿皮书》再次拿了男配,实现了一回“连庄”。
《一个明星的诞生》最后8题1中,Lady Gaga虽然没能拿到影后,但还是凭借《Shallow》拿到了最佳原创歌曲。
毕竟是她自己的领域嘛,泪洒当场,去格莱美都没这么激动,看这哭的。
她与布莱德利·库珀在现场合作了一首《Shallow》,感觉好像穿越到了影片当中,艾莉与杰克一起作为表演嘉宾来到了现场。
02
今年的颁奖礼,啥都没发生
不得不说,今天是奥斯卡的小年,一片的安静祥和。
虽然今年的现场没什么料可以嗑,但颁奖之前可是出了一堆的事儿。
《绿皮书》的导演彼得·法雷里被人挖出20年前在片场的露鸟丑闻,主演维果·莫腾森曾在宣传期间说了一些N字开头、带有种族歧视色彩的词汇。
今年的学院也是被频频打脸,想玩些改革,可是一个都没完成。
本来计划把最佳摄影、剪辑、化妆和造型、真人短片四个奖项放在广告时段颁发,由于遭到了抗议,不得已改回去了。
本来计划增添一个最佳流行电影的奖项,由于遭到了抗议,不得已又改回去了。
本来计划在“最佳原创歌曲”提名的五首挑两首在颁奖礼上演唱,由于遭到了抗议,不得已双改回去了。
本来计划不找上届得奖者为本届颁奖,由于遭到了抗议,不得已叒改回去了。
再加上,之前凯文·哈特的反同言论,这届的奥斯卡不设主持人,不过这样也有个好处,没人串场,颁奖典礼进程快得跟去年北京卫视春晚一样。
如果说颁奖礼有瓜可以吃,那么主要几个大奖就真的是意料之中了。
我身边只要看过《绿皮书》的,都押它拿大奖,至于最佳导演肯定是卡隆的。
最佳男主,本来大眼就是今年的大热门,演得好不好先不说,题材取胜嘛,第一次入围就拿影帝,不知道拿影帝衰三年的魔咒会不会落在他的身上。
最佳女主,非科尔曼莫属,表演真是棒,活脱脱一个安妮女王嘛。
03
政治不正确,就不是奥斯卡
今年的奥斯卡又是“政治正确”的一年。
看看今年奥斯卡提名最佳影片的八部电影,涉及到了黑人、拉丁裔、LGBT、艾滋病、女权各种社会议题。
《绿皮书》讲一个意大利裔的司机和一个非洲裔音乐家之家的友谊。
《罗马》讲一个墨西哥原住民如何在一个上层社会当女佣。
《黑豹》讲一个“黑人王二代”如何成为国王的。
《黑色党徒》更直接,讲的是三K党。
《宠儿》三个女人一台戏,一个女王+两个争宠者。
《波西米亚狂想曲》讲皇后乐队,艾滋病+LGBT。
《一个明星的诞生》讲一个比丈夫牛逼的“女星”是如何诞生的。
《副总统》这个政治不正确的话,谁会正确?
3个涉及黑人,2个涉及女权,1个涉及拉丁裔,1个涉及LGBT,1个涉及意识形态。
除了移民没讲,该涉及到的议题几乎都涉及到了,这些都是美国当下最热的议题。
就像《绿皮书》与《罗马》颁奖季一路以来的大战,为什么《绿皮书》最后赢了,还不是因为它讲的是美国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而且还是黑与白之间的关系。
《罗马》再好,讲的还是一个外族的家族史。即便里面的问题,可以直接移植到美国社会。
至于是不是因为大家对于流媒体的抵制,导致《罗马》错失最佳影片,可能有吧。
至于奥斯卡是不是保守的奥斯卡,答案是肯定的。
就像此前在编剧工会奖上爆冷拿到最佳原创剧本的《八年级》,并没有出现在最佳原创剧本的提名中。
虽然它拒绝了像《八年级》这样的新人新作,但它会向《宠儿》、《冷战》这样的艺术片招手。
只能说对于一个保守惯了的奥斯卡,想要进步,不可能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事情。
04
不要忘了我们的华裔军团
就像今年柏林电影节庞大的中国军团,奥斯卡颁奖礼上也不缺乏华裔的身影。
这其中有刘冰执导的《滑板少年》,金国威执导的《徒手攀岩》同时入围了最佳纪录长片奖;石之予执导的《包宝宝》入围了最佳动画短片奖,如果来自武汉的《冲破天际》也算的话,那就是四部了。
虽然主要几个大奖没看到华裔的身影,不过杨紫琼与一同出演《摘金奇缘》吴恬敏都以颁奖嘉宾的身份来了。
之前还挺期待《滑板少年》可以拿最佳纪录长片的,可惜它败给了拍摄难度更大的《徒手攀岩》。
不过还好啦,手心手背都是肉,都是华裔导演的作品,《徒手攀岩》是金国威与他妻子共同完成的作品。
对于有恐高症的人来说,看《徒手攀岩》跟看一部恐怖片几乎没什么区别。
另外,石之予的《包宝宝》不出意外地拿下了最佳短片短片,去年这部以物言情的短片就火遍了整个网络。虽然我个人觉得《周末》更好,谁让人家是皮克斯出来的呢~
希望明年不是小年。
【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完整提名名单】
最佳影片:《绿皮书》n《宠儿》n《黑豹》n《黑色党徒》n《罗马》n《一个明星的诞生》n《副总统》n《波西米亚狂想曲》n
最佳导演:阿方索·卡隆《罗马》n斯派克·李《黑色党徒》n帕维乌·帕夫利科夫斯基《冷战》n欧格斯·兰斯莫斯《宠儿》n亚当·麦凯《副总统》n
最佳男主角:拉米马雷克《波西米亚狂想曲》n克里斯蒂安·贝尔《副总统》n布莱德利·库珀《一个明星的诞生》n威廉·达福《永恒之门》n维果·莫滕森《绿皮书》n
最佳女主角:奥利维亚·科尔曼《宠儿》n格伦·克洛斯《贤妻》n梅丽莎·麦卡西《你能原谅我吗》nLady Gaga《一个明星的诞生》n雅利扎·阿巴里西奥《罗马》n
最佳男配角:马赫沙拉·阿里《绿皮书》n亚当·德赖弗《黑色党徒》n山姆·艾略特《一个明星的诞生》n理查德·E·格兰特《你能原谅我吗》n山姆·洛克威尔《副总统》n
最佳女配角:雷吉娜·金《假若比尔街能够讲话》n艾米·亚当斯《副总统》n玛琳娜·德塔维拉《罗马》n艾玛·斯通《宠儿》n蕾切尔·薇姿《宠儿》n
最佳原创剧本:《绿皮书》n《宠儿》n《第一归正会》n《罗马》n《副总统》n
最佳改编剧本:《黑色党徒》n《巴斯特歌谣》n《你能原谅我吗》n《假若比尔街能够讲话》n《一个明星的诞生》n
最佳动画长片:《蜘蛛侠:平行宇宙》n《超人总动员2》n《犬之岛》n《未来的未来》n《无敌破坏王2》n
最佳外语片:《罗马》n《无主之作》n《小偷家族》n《迦百农》n《冷战》n
最佳纪录长片:《徒手攀岩》n《黑尔郡的日与夜》n《滑板少年》n《恐怖分子的孩子》n《鲁斯·巴德·金斯伯格》n
最佳摄影:《罗马》n《冷战》n《无主之作》n《宠儿》n《一个明星的诞生》n
最佳剪辑:《波西米亚狂想曲》n《黑色党徒》n《绿皮书》n《宠儿》n《副总统》n
最佳音效剪辑:《波西米亚狂想曲》n《黑豹》n《罗马》n《寂静之地》n《登月第一人》n
最佳音响效果:《波西米亚狂想曲》n《黑豹》n《罗马》n《一个明星的诞生》n《登月第一人》n
最佳艺术指导:《黑豹》n《宠儿》n《登月第一人》n《新欢乐满人间》n《罗马》n
最佳服装设计:《黑豹》n《巴斯特民谣》n《宠儿》n《新欢乐满人间》n《苏格兰的玛丽女王》n
最佳化妆与发型设计:《副总统》n《边境》n《苏格兰的玛丽女王》n
最佳视觉效果:《登月第一人》 n《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n《克里斯托弗·罗宾》n《游侠索罗:星球大战外传》n《头号玩家》n
最佳原创配乐:《黑豹》n《黑色党徒》n《假若比尔街能够讲话》n《犬之岛》n《新欢乐满人间》n
最佳原创歌曲:“Shallow”《一个明星的诞生》n“When A Cowboy Trades His Spurs For Wings”《巴斯特民谣》n“All The Stars”《黑豹》n“The Place Where Lost Things Go”《新欢乐满人间》n“I’ll Fight”《鲁斯·巴德·金斯伯格》n
最佳动画短片:《包宝宝》n《动物行为》n《午后时光》n《冲破天际》n《周末》n
最佳纪录短片:《句号。句终。》n《黑羊》n《终结游戏》n《救生艇》n《花园一夜》n
最佳真人短片:《肤色》n《羁押》n《困兽》n《玛格丽特》n《母亲》
-FIN -n公众号:小鲜电影(xiaoxianmovie)
颁奖阶段产生的记录——
0. 最佳影片《绿皮书》没有拿到最佳导演的提名。这在奥斯卡历史上仅有5部电影是这种情况,包括上上次的《为黛西小姐开车》。有趣的是这两部电影都是讲了一个司机和雇主的故事。揭晓最佳影片时,斯派克·李立即转身立场,随后评论 “Every time somebody's driving somebody, I lose."
1. 《波西米亚狂想曲》赢得了除最佳影片以外的全部获提名的奖项,这在奥斯卡历史上仅有15部电影是这种情况。
2. 《波西米亚狂想曲》是本届获奖最多的影片,共4项。
3. 《罗马》是首部获得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的墨西哥电影。
3.1 罗马的导演是史上第一次凭借外语片获得最佳导演奖。
4. 《黑豹》为漫威影业赢得首座奥斯卡金像奖。
5. 马赫沙拉·阿里(《绿皮书》)是获得奥斯卡最多的非裔演员,与丹泽尔·华盛顿并列获得2枚。
6. 拉米·马雷克(《波西米亚狂想曲》)是首位阿拉伯裔美国人和/或埃及裔美国人影帝。他通过假唱拿到了影帝,不知道这也算不算个记录。
7. 石之予导演的《包宝宝》是首位女性导演的最佳动画短片获奖作品。
8. 最佳动画长片奖首次提名并颁奖给非裔导演:Peter Ramsey《蜘蛛侠:平行宇宙》。
9. 最佳服装设计奖首次颁发给非裔设计师:Ruth E. Carter《黑豹》。
10. 最佳艺术指导奖首次颁发给非裔设计师:Hannah Beachler《黑豹》。
提名阶段产生的记录和趣闻——
1. 本届奥斯卡奖颁奖典礼没有人接任主持人,上次发生这样的事是30年前的第61届。
2. 《一个明星的诞生》的男主角和男配角,是本届10个男演员提名里仅有的两个虚构的角色,其余全部改编自真人。
3. 《一个明星的诞生》(2018)此前有同一故事蓝本同名电影(1937)也获得最佳影片提名。该故事的三个同名电影版本(1937,1954,2018)的男、女主角均获得表演奖提名。
4. 共有4位饰演音乐人角色的演员获得本届表演奖提名。
5. 《罗马》收获10项提名,并列《卧虎藏龙》是史上提名最多的外语片。
6. 《罗马》和《宠儿》获得本届奥斯卡最多提名数量,均为10项。
7. 《罗马》的导演阿方索·卡隆以五重身份获得奥斯卡5个奖项的提名:最佳影片(制片人)、最佳导演(导演)、最佳原创剧本(编剧)、最佳摄影(摄影指导)、最佳外语片(导演身份代表墨西哥)。他也亲自担任该片的剪辑师,但未获提名。
8. 黎巴嫩电影连续两年(也只有这两年)获提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7. 戛纳和柏林电影节2018年的部分获奖作品或导演也在本届奥斯卡获得提名。此前奥斯卡与戛纳选片相互设有壁垒,近两年有减弱趋势。
9. 本届奥斯卡共有7位东亚电影人获得提名,4位华人共获5项提名(国籍美国、加拿大、新加坡),3位日本人共获2项提名(国籍日本)。
10. 本届外语片角逐中国大陆选送《邪不压正》,香港《红海行动》,台湾《大佛普拉斯》,均未进入12月短名单。优秀韩国电影《燃烧》在颁奖季未获得广泛关注和认可。戛纳金棕榈奖日本电影《小偷家族》获得提名。
11. 《黑豹》是第一部获提名最佳影片的超级英雄和/或漫画改编电影。
12. 《黑豹》除了最佳影片提名,没有获得其他主要奖项提名(导演、主演、剧本)。这在奥斯卡历史上仅有29部电影是这种情况。
13. 学院原宣布将于本届加入最佳流行电影奖,但随后宣布暂缓以进一步检验。上一次新增奖项是2001年的最佳动画片奖。2004年至今颁发的最佳影片均未进入美国票房前十。
14. 雅利扎·阿巴里西奥凭借处女作饰演《罗马》女主角获得个人首个奥斯卡表演奖提名,她此前没有任何表演经历,职业也不是演员。
15. 本届奥斯卡中场音乐演出除了通常只被提名最佳原创歌曲的作者参与外,还有“皇后乐队+”也参演。皇后乐队的传记故事电影《波西米亚狂想曲》获本届含最佳影片共5项提名,它也是日本2018年度票房冠军。
电影的历史至今已过百年,而无人不知的奥斯卡也办了90多届了。在过去的漫长岁月里,这门大众喜爱的艺术和这座最耀眼的奖杯收获了世界范围内无数的关注度。电影是造梦的,而在如今梦和理想似乎越来越难指挥普罗大众的生活,奥斯卡的收视率也连年走低。时代飞速前进的同时,一成不变的电影处于饱受自媒体和流媒体的双面夹击的处境;而曾被韦恩斯坦主宰的奥斯卡,在这位统治者因丑闻倒台之后,又将呈现怎样的面貌?我们不难观察到,在这个数字媒体狂欢的时代,电影像是慢了半拍,那么电影是否也像其他有年代感的艺术一样,慢慢淡出主流视线呢?
0. 前言:奥斯卡的意义?
评选机制以及中立的第三方评价机构是产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无论是实体产品还是文化消费,在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丰富产品中,沟通了生产者将产品信息传达给目标消费者。
评价机制可能被权势一方一时支配,但是消费者也反向验证这些中立评价的可信度迅速而直接。现在不论哪个领域都会有几个奖,但有credit是少数,大家说买奖买榜,也就是骗外行人以及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是没什么底气,一两回以后再也无法吸引他人的关注的。
奥斯卡的评奖体系决定了它兼顾专业性和大众性的特点,学院的评委成员来自于电影相关行业,人数众多,覆盖面广。与流量式票选奖项相比,避免了跌落人气就是一切的多数者保证;与欧洲三大相比,少一些先锋性和争议性。
1. 甄选导向谁占上风:大众心目中的好电影 or 表彰演员的舞台?n
千禧年之前,泰坦尼克号、指环王此类兼顾宏大艺术叙事,并且观众覆盖全球的电影是颁奖季最叱诧风云的;这一迹象来源已久,无论是乱世佳人还是宾虚,大明星、高票房、史诗感、奥斯卡最佳影片是一个默契的标配组合。
而千禧年之后,所谓票房派和学院派的界限越来越清晰,动作/特效大片的定位是为了赚钱;而独立影片票房寥寥,覆盖成本已经不错了,韦恩斯坦更是重新定义了颁奖季的生态,他的做法是出品名人传记片,此类电影给了演员很大的发挥空间,更有这部片子是为了哪位演员冲奥而量身定制的说法;但是一个遥不可及的、通常是上流社会的历史人物,在如今这个年代是缺乏观众缘的——这个局被培养了十几年,奥斯卡似乎越来越脱离大众基础,已经是个自娱自乐的行业内部表彰大会了。
韦恩斯坦的垄断力量不仅是对学院评委们保守品味的投其所好,同时也助长了后者的固步自封;外界对此批评不断,因为这意味着排除了其他类型的好电影获奖的可能性。观众们为诺兰没有得过奥斯卡而屡屡打抱不平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位大导演的名声和上乘的作品质量为他挣得一个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的提名没什么疑问,但更进一步便很困难了。
但这位颁奖季巨头并不是以这类电影起家的,他最初成名于其对于独立电影的发掘和推广。韦恩斯坦与昆汀的互相成就是段佳话,两人的合作从这位鬼才导演的成名作落水狗就开始了;大家可能更不知道的是,韦恩斯坦的Miramax影业(后被迪士尼收购)也是卧虎藏龙的北美宣发方。可以说,韦恩斯坦有一种优秀的直觉,极具发掘性的精准眼光。
上世纪80年代以圣丹斯电影节为代表的一批独立电影节的兴起,其背后动力是更多的导演寻求自我表达的机会,而不仅仅作为各大垄断电影公司命题作文的候选者。作为出品方,韦恩斯坦构建了优秀作品与市场的沟通。
但韦恩斯坦最成功的一点在于,他让全世界最权威、最具知名的电影界评奖系统服务于他的顾客。挑好作品仅仅是个起点,韦恩斯坦的企图心大得多;从这里开始,事情就不只是讲好一个故事这么简单了;在这个名利场中,韦恩斯坦把心仪的独立导演和演员推向了一个极具诱惑力的道路,他们的面前是业界的最高荣誉,随后可以预见的是大制作高片酬的热情邀约。
我以前说过,奥斯卡的关注度远胜于其他奖项,除了漫长的前哨奖项的持续曝光,本质性的一点是,奥斯卡对参赛影片的规定是必须当年在美国商业院线上映;而参选同样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欧洲三大的参赛影片一般是未公映的。然鹅发展到如今,韦恩斯坦成功改造之后的奥斯卡,已经离它的创办初衷渐行渐远了。
其实在近些年,韦恩斯坦作为出品方的电影在奥奖的占有率已无早年风光之势;学院无论是出于有意平衡业内各家利益,还是挽救收视率的目的,韦系冲奥片只是一种赢得短暂胜利的讨巧的捷径,无法在一个运行体系完备的奖项中一路高歌下去。
韦恩斯坦作为一个在颁奖季呼风唤雨的男人,在这个新的成功体系中,他个人的权力也达到了顶峰,他和他的厂牌不仅是得奖的保证书式的承诺,也是从业者们开启成功事业的重要一环;然鹅权力的跌落也不过寥寥数月,其实不难理解,艺术判断是相对主观的,即使韦恩斯坦的艺术嗅觉非常出色,但这种集权式的成功通道给了他太大的权力,并且非常不幸的是,韦恩斯坦也毫无克制地掉落了这个独裁者的陷阱。在互联网时代,这一体系看似强大实则脆弱,许多失意者和牺牲者,得以前所未有地团结起来;或许韦恩斯坦在做这些事时抱有一种侥幸心理,毕竟他成就了一批名人,而权力总是互相照顾的,但在如今民意大发酵的年代,在政治正确面前名人都是人人自危,更不用说会去力保一个犯大错的人了。
2. 颁奖礼收视率困境:被社交媒体压缩的空间——看电视的人少了
美国梦最热烈的时代,也正值家用电器红红火火进驻千家万户,同样是多样化的商品充斥时长,既而谋求营销出路。同样是冬日的周日晚间,全家坐在沙发上共同见证这一年一度的晚会,有一丝节日般的隆重,更是家庭欢乐的体现。
有广泛接受的媒介,就有传播,也就有了广告。你甚至无法说明白这其中的先后顺序,有了广告的收入的guarantee,才有了预算投入。金球奖和奥斯卡远不止一份获奖名单,你可以看到现场live表演、各路名人红地毯的恩怨情仇。不过呢,这份获奖名单不会那么顺利地被念完,广告cut会有无数条,时长几乎与正片媲美。这也是最会做生意的美国人的电视live秀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看看隔壁NFL,在插播广告的形式上一模一样。
但现在,不同于过去在第二天晨间才能收看的报道,如今社交媒体上能做到随时更新获奖名单,以及场内各种好玩状况的短视频,既保留了揭晓一刻的兴奋刺激不减,又能随时随地、高效地跟进动态——真正关心获奖动态的受众有了一个不用看广告的选择。
3. 百花齐放:电影在新文娱时代过时了吗?——娱乐的方式也越来越多
一个成年劳动力的24小时的2/3给了生活中最重要的事情,也就是工作和睡眠。文娱体育活动更像是发挥平凡生活的调剂品的功能,在这里,我们得以表达被束缚起来的种种情感,或是体验惊喜,或是感慨美好,或是共鸣于惆怅失意,也表达愤怒。还有一类,很少在明面上提出来,美化的说法是感受明显的戏剧冲突,比较极端的说法则是选择站队的撕逼。
替人们实现以上各种情感的表达是形成一门生意的出发点,得益于新媒体时代,每个人最初是表达者,同时也是初级的创作者,五花八门的文娱产品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形成了。因而在当前,电影面临的竞争对手远不止于电视剧了;而业余的文娱生活的时间是最优先被压缩的,只要能替观众表达这些情感,便对电影的市场占有率构成了直接威胁。悬疑体验类的综艺节目,美妆美发类的教学与欣赏视频,豪门生活题材的撕x真人秀,各类vlog,观众真的还需要看电影去了解和体验不同于自身的精彩生活吗?
在互联网之前,官方渠道和垄断力量强得多,而产品既单一,但为了争取更可能覆盖各种情感受众,在内容上又蜻蜓点水般都略提一笔,独立电影兴起前,各大电影公司通过制片人制度保证各类电影工作人员几乎没有创意发挥的空间,完全是以完成一个绝对市场化的成熟商品为目的的。其实当前的高票房超英片也是完全符合这个特点的。
上述分散的媒体社区是个一去不复返的趋势,似乎电影已经如临大敌了。但也别忘了我们的Netflix and chill. Netflix和一众流媒体目前的角色更像是直接接管了影院观众。起家于碟片租赁业务,被视作未来的希望之星和行业搅局者,Netflix是资本的宠儿,倒是钱也没有被一通乱砸,Netflix在作品上的敬业程度对比老牌制作方丝毫不减。对于观众而言,同样是躺沙发上看片子,这是一部电影还是一部电视剧(以及电视剧的具体集数限制)就不那么重要了。带来最直观的变化是,电影和电视剧在题材和作用上的边界越来越模糊。Netflix更像是行业洗牌式的角色,越来越多的电影导演和明星参与制作了Netflix的自制剧。
而今年最佳影片的最大热门罗马,因为其Netflix出品的身份,不符合戛纳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影片需在法国院线发行的条件而被撤下。传统院线和流媒体的不可调解也是谁也不愿让步的结果。
再把话说回来,来回答一下标题提出的何去何从。这届奥斯卡已经没有主持人了,学院邀请了一些妇联的演员出席,在韦恩斯坦的权力塌陷之后,奥斯卡重建的第一个步骤是选择回归大众视野。但这是一件好事吗?很难说。在大众关注度和独立性之间保持一个平衡,是学院当前要好好考虑的事情。每个人都有发言的权利,这自然不是一件坏事;但可以预见的是,一人一票的民主制度走向表态类游戏,一种对流于表面的对正确性的极端追求。而这样的票选结果对于为观众提供观影指南是毫无意义的;对于创作者的导向激励更是颇失公允。
说到颁奖礼呢,以后无论是重要性和关注度,大概就只是单纯地揭晓一份名单了;到再之后呢,或许我们会想这样的大奖存在的价值究竟是什么,除了体现美国电影发展的历史,似乎也没有其它了;然鹅,当在新的生活方式中,再也没有时间和空间留给它时,历史终究会被尘封。但也没什么好担心的了,现在也已经有IMDB/烂番茄以及国内的豆瓣了呀。
如果觉得我的努力成果还不错的话,请多留言与我互动,或者按「好看」帮我推送给更多的朋友,thx!!!
我也要说一句,不过真是真心话,
「你的支持是我最大的动力」
欢迎扫码/解码关注我的两个公众号:
阅读往期文章:
影评类n「水形物语」n
「三块广告牌」
「银翼杀手2049」
「天才枪手」和「王牌特工」
「敦刻尔克」
「爱在黎明破晓前」
「神奇女侠」
「美女与野兽」
「海边的曼彻斯特」
「 爱乐之城」
「午夜巴黎」
「毒枭」上/「毒枭」下
摘金奇缘 上/ 摘金奇缘 下
混剪类
情人节放送——爱情电影混剪「Love Looks Likes」
A New Year Salute 跨年电影镜头混剪
经典西部片混剪:「Wild We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