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藤谷文子加濑亮伊藤步德尼·拉旺
类型:喜剧剧情奇幻导演:米歇尔·贡德里莱奥·卡拉克斯奉俊昊 状态:正片 年份:2008 地区:法国 语言:日语 豆瓣ID:2004482热度:0 ℃ 时间:2024-06-11 16:35:46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金臂小子
面孔
音乐奇缘
临时保姆
第一名
机不可失
在芭比乐园里,各种各样的芭比和肯每天都过着童...
播放指数:1306℃
同样是以城市为背景和主题的命题作文电影,短篇电影集《东京!》比起在全球知名大热的“城市之爱系列”(《巴黎,我爱你》、《纽约,我爱你》)来说,要显得独特另类很多。城市本身的魅力被削弱表现,城市下人群的生活状态被放大,不仅仅表现情感,更多的表现出了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米歇尔·冈瑞、莱奥·卡拉克斯、奉俊昊,一个美国人,一个法国人和一个韩国人眼中的东京究竟是什么样的呢。如果说,“城市之爱系列”这个命题作文的框框条条还太多(必须有爱情故事),那么短篇电影集《东京!》则完全没有任何限制了,这三个导演(以米歇尔·冈瑞为首的,大多活跃在独立电影界)都是不可小看的牛人呢,在他们看来,东京只是一个特定的地点,拍一个独特另类的故事才是王道。
影片分为三个小故事,每一个故事都风格迥异,每一个都耐人寻味叫人深思。
米歇尔·冈瑞——《室内设计》
关键词:幻想、怪诞、艺术青年、边缘化
《暖暖内含光》和《科学睡眠》基本代表了米歇尔·冈瑞影片的特点,极致的疯狂的幻想,仿佛梦境一般的影像风格,故事更是充满了想象力。看此君的电影,有如看一幅幅想象力天马行空的插画一般。
在米歇尔·冈瑞的东京故事里,有一对初到东京闯荡的小情侣,男的是一个拍独立影片的艺术青年,女的是他的助手。两人希望通过展示他们的作品,从而获得在东京艺术方面工作的机会。无奈,梦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首先面临的是租房找房住下的问题,其次面临着工作赚钱糊口的问题,最后也许是面临着两人感情的问题。
像世界上任何一个大都市一样,东京张开怀抱迎接着日本各地有志向有梦想的年轻人,机会很多都留给有准备的人。来到东京这样的大都市,激烈的竞争残酷的淘汰赛,每一个人都在寻找自己的位置,“我到底是谁?”、“我到底为谁而活”、“我到底有什么用”,这样的疑问存在于每一个初到东京,并希望在这里立足的年轻人心中。
在三个故事中,米歇尔·冈瑞的这个故事要算最普通最俗套的,但是他极致的幻想力则把这个普通的故事包装的生动有趣让人印象深刻。
连续几日找不到租住的房子和工作的女主角,感到徘徊到感到自己很无用,于是,一觉醒来竟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把椅子。在东京这个诺大的城市,人们快速地穿过斑马线,没有人愿意停下来稍微休息片刻,所有人都在为生计奔忙。于是,街边突然出现的一把干净的木头椅子,格外地引人注意。
一把椅子的作用——为他人提供休息。自从莫名其妙地变成了椅子之后,女主角觉得自己有用多了。通过这样怪诞的方式,米歇尔·冈瑞向人们讲述了一个在大城市寻找自己位置的年轻人的故事。
莱奥·卡拉克斯——《美尔德》
关键词:战争、人性、变态、赤裸裸
这个法国人用最赤裸裸的手法,表现了他心目中的东京,或者说是他心目中的日本,不再是时尚的国际都市,而是战争侩子手,人性泯灭的代表。首先是哥斯拉式的怪物,其次是对战争的控诉,最后是对大都市下冷漠人性的诘问。这个故事,算是全片三个故事中,最变态最荒诞也是最具有深意的一个。
光鲜繁华的大都市的下水道中,隐藏着一个身穿绿色衣服长者红胡子的怪人。一只眼睛没有眼仁,行为怪异癫狂,会偶尔从小水道里爬到东京大街上,吓唬行人,靠吃鲜花和钞票为生。某一日,他在下水道里发现了二战时期日军留下的手榴弹,于是,他又一次走上大街狂暴地向人群仍手榴弹,造成了大量的平民伤亡,引发了东京当局和平民的恐慌愤怒。
当面对法官的质问,为什么要杀害那么多无辜平民时,美尔德说:“日本人是世界上最恶心下流的民族。”赤裸裸啊,赤裸裸地抨击啊,当法官判美尔德死刑时,他说:“我不想死,我讨厌人类,但是热爱人生。”这里则是借一个怪物之口,表现出日本人极端的民族主义心态。从美尔德被逮捕直到他被实施绞刑到最后神化的故事结局可以看出,莱奥·卡拉克斯已经非常明显地摆明了自己的立场,在他的心目中,美尔德虽然是肮脏的怪物,但是他的行为却应该是英雄式的,他用极端的方式试图让生活在陆地上,生活在东京这个光鲜浮华的大都市下的日本人面对战争时期犯下的罪孽,不应该忘记历史,更不应该只为同类的存活利益而剥夺他人的生存权利。
莱奥·卡拉克斯在故事中安排了一个与美尔德形象几乎一样的法国律师,他为美尔德的行为辩护,这个人物设置的很有趣,他是另一个美尔德,活在人群中的美尔德,托他之口,传达了莱奥·卡拉克斯的控诉。
个人不是很喜欢这个故事,虽然这个小小的故事反应了深刻的历史问题、人性问题,但是它的态度和立场过于偏激了一些。用丑陋去抨击丑陋,用暴力去报复暴力,在我看来并不值得推崇。
奉俊昊——《震动东京》
关键词:宅男、宅女、孤独、异己感
奉俊昊的故事,比起之前的两个故事,则要温情许多,他也算是三个导演中,唯一能够很好的抓地方特色讲故事的人。在经历了怪诞的椅子少女和变态的下水道大叔之后,终于见到最能代表东京特色的产物了——宅男!
作为全球宅男年产量最高的国度日本,人家宅男的标准和定义可远远高于你我所认识的范畴,如果当你自以为自己已经够宅,却偶尔还是会出门溜溜狗见见网友啥的,那么在东京,那儿的宅男可是有长达十年不出门的记录。不能见光,不能正常与人交流,更不用说参加集体活动约会什么的了,基本靠外卖和方便食品为生。
这是全片最有趣的一个故事,蜗居家中长达十年的男主角爱上了一个送披萨外卖的女孩。可是,女孩却辞职回家作起了宅女。当宅男爱上宅女,为了见心上人一面,在不知道彼此的任何网络电讯联系方式的情况下,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对于宅男来说则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奉俊昊没有用任何表面的花里胡哨的形式,通过一个典型的东京宅男的视角,表现出了他眼中的东京。人群熙熙攘攘但是每一个行走在这个大城市中的个体都觉得孤独,而巨大的生存压力让很多人选择了逃避,他们把自己关在家里啃老,用网络电玩漫画书籍等等等爱好打发消磨人生。宅,是东京这样的大都市,人群中蔓延传播开来的最普遍的慢性心理疾病。
镜头下,夏日的阳光刺眼,街道上没有一个行人,每个人都卷缩在自己的房子里,发呆睡觉做自己做的事情,他们的表情呆滞迷茫。每天奔走的送外卖的工作人员,羡慕每天能在家里舒舒服服坐着的宅男宅女。于是,干脆发明送快递的机器人好了,如果有一天东京所有的人都不能够出门了,那么只有机器人能够继续替人类工作了。
是爱情,让一个宅了十年的男人鼓足勇气走出了家门。是一场小小的地震,让宅男宅女因为求生的本能跑出家门。“快出来啊,要是你现在不出来,就再也出不来了。”是一句很有深意的台词,表面上是地震来了,如果再不出来房子垮了就会被压住了,往深层次看,则是男主角希望才开始宅的女主角能够走出房门来,不然可能就真的和自己一样一宅就是十年了。
可惜,当地震过去了,宅男宅女们又迅速回到房子里去了。而被爱情击中的宅男不顾一切地拉住了宅女的手,是否生命从此不再孤独?我们不得而止,故事戛然而止。奉俊昊为东京奉上了一个温情浪漫又颇具有深意的现实题材的小片段,也为这趟另类独特的东京之旅划下了一个还算美好的句号。
耶稣基督为何要死?先知以赛亚说他是为我们的过犯而被打死的。那就是说,他受死是因为我们故意违背神的命令。他为我们的罪孽被压伤。那就是说,他死得如此惨烈是因为我们违抗神的真理!他受罚不是要减轻我们的罪债,而是要为我们的过犯付上代价。耶稣基督不但为我们受死,更是代替我们受死!借着死,把我们的罪搁在他自己的身上,搁在十字架上,他又代替我们忍受罪的责罚!因此,我们所有相信他的人,不再被定罪,而是在神眼中被看为公义,并且与神和好了。耶稣基督“代替性的死”赐给我们“神的平安”,那就是说,他赐给我们完全的救恩、祝福和快乐。
人所造成的创伤为我们带来“神的医治”,那就是说,这些创伤为我们带来他的救恩,叫我们从生活中的各种愁烦痛苦中得释放:愁烦痛苦是因我们的罪而有的。以赛亚书53章第 6节说耶稣是因我们各人偏行已路而受罚。我们拒绝跟从神,我们各人走着不同的路,是我们自己发明、自己选择的路。这些不同的路有一个共通点,就是远离神的!耶稣基督就是为这些罪而受死!
借着他的受苦与受死,神奇妙的计划得以成就!耶稣的死,一方面是由于属世法庭不公正的裁决,另一方面是由于神对世人的罪有公正的裁决。
分析圣经中的这段话耶稣下凡布的“人性恶”之道,警醒世人不要忘记自己的罪恶,必然被无法接受自身有罪的世人所不容,所以耶稣之死是一种替世人赎罪的牺牲精神。
再看本片,阴沟怪人“梅德”的名字是大便的意思。“耶稣”希伯莱语的救世主,而片中的“大粪”就像当于圣经中的救世主影射宗教的虚伪和日本精神。以菊花与钞票为文化精神内涵的日本栖居在被繁华掩藏的军国主义的阴沟里。耶稣传教的原因是来警醒世人有罪,片中日本“大粪”抛掷手榴弹是一种类似于耶稣传教的警世行为(不要忘记自己的罪恶即日本所犯的军国主义罪行),而同样这也是耶稣被审判最终被杀死的原因,而“大粪”被关押期间日本群众的各种反映主要是暗示历史上因宗教引发的战争和人们的宗教狂热(兼有讽刺世人低智)。最后连耶稣复活都搬演一遍。至于片中说全世界懂这种语言的只有三个人而出现的只有两个,- -!第三个人自然是Carax自己。最后一个林肯的玩笑是导演将耶稣之死总结成了一种结构(替世人背负罪恶反被世人所杀)同时讽刺宗教的低级和世人的愚昧。
开着辆破车在大雨天的夜晚赶到东京来圆导演梦的一对年轻情侣,挤在已成上班族的高中同学one room的寓所。说是只呆一两天,可东京把他们吓坏了,没地停车,房租贵得吓人,便宜的肮脏破败,地板上爬满虫子窗外躺着死猫血淋淋的尸体。男朋友是个充满幻想的乐天派,边走路边和街景对话;女朋友在现实的重压下哭了起来,「我不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 她边哭边说,倍感寂寞,。
男女朋友走投无路同时去礼品屋应聘打小时工,女朋友意外没被采用。男朋友的私人制作小电影终于在一家色情电影院上映,去看的观众最后是可以拿到一听啤酒作纪念的。反响似乎不错,负责发配啤酒的女朋友被询问,你也是参加了电影制作的吗。女朋友支支唔唔,一瞬间怅然若失,「我只是导演的女朋友。」她小声地说。
这天夜里,失眠的女朋友无意中听到高中女友与高中女友的男友互发牢骚,男友说,他们怎么住着还不走,我到东京来看你一次这么不容易,四个人挤一个屋里睡什么事儿! 高中女友说,朋友当然要互相帮忙了,他们现在不是没办法吗。不过那个女朋友倒是什么都没做,整天晃晃悠悠的,不知道在干嘛。
女朋友早上神情沮丧地起床,却惊恐地发现自己成了空心人。心脏的部分长出了竹子。她慌慌张张跑出去找男朋友,正在工作的他听不见她的哀号。回家的路上,女朋友的鞋子脱落了,脚也成了竹子,先是一只脚,然后变成两只,她像走高跷般在街头踉跄而行,最后瘫倒在地,变成了一把披着衣服的椅子。
故事没有完,一把椅子的生活从此开始。。。。一个热爱音乐的男人在下班途中把椅子搬回了家,每天女朋友隐形成椅子伴随他看书,上网,听他弹吉他;男人上班后,女朋友变回自己,帮他做家务,看他的书,穿他的衣服,晒太阳,日子幸福而悠闲。没人再在说她多余,没有了做人的压力。
或许这个故事能够让人联想到卡夫卡的变形记或着村上春树的作品,有一种城市寓言的味道。剧本也由米歇尔·冈瑞所写,短片,不到一个小时。片中的镜头大多出现跟拍,感觉主人公特别身边,特别晃悠,和我们大多时候相似。
米歇尔·冈瑞被称为music clip界的鬼才。在「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 (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 ,「恋爱睡眠」(2007年)中能够领略到他充满奇想的独特的浪漫风格。这个短片继承了他一贯的特色,奇幻诡异,温情藏而不露。有意思的是,在剧中男女主角寻找公寓,居然找到了去年秋天去世的建筑师黑川纪章在1972年建在银座的代表作---中银胶囊大楼。
胶囊大楼在影片中只有一两秒钟的镜头,而在影片的海报中却以隐喻个体与都市的关系被频繁重用。胶囊大楼在设计之初,每个单间unit,隐喻为组成母体的细胞。作为60年代都市建筑metabolism(新陈代谢)运动的重要成员之一的黑川纪章,时值38岁,胶囊的设计体现了他在metabolism上的主张。在设计理论上,每个单间unit在衰败或遭到破坏时,可单独更新重建,(整个大楼)母体的生命在每个个体细胞的自我代谢中得以继续。然而,事实似乎并没有这么简单。正如影片中所暗示的男女主角寻找的是便宜破旧的地方,这个名作最近也要被整体地拆除了。
《Tokyo!》是一部让人看了会眼前一亮的电影,很多奇妙的想法,三个导演把对东京的感觉和印象分别以三个故事表现出来,很多看过的人会讲,很难看出这三个故事彼此之间有多大的联系,其实这部片子应从宏观来看,就像要用广角镜来拍一幅有很大场景的片子一样,对事物对城市对住在里面的人来讲,认识可以是很多方面的,众多纷杂的角度只能选择几种去表现,这本身就具有局限性。但看过后仍会感受到许多关于日本东京,甚至牵涉到更多的其他领域的人们,也可能还包括我们自己对待事物习以为常的惯性认识往往却是致命和失控的。
三个故事都颇具特色,第一个故事我称其为“椅子的故事”。
弘子和怀揣导演梦想的男友阿明来到大都会东京,手头拮据的他们只得暂住在弘子好友清水朱美的公寓中。为了生计,两人四处寻找工作和住处,却一路坎坷。阿明的作品终于在一家小影院上映,望着男友喜悦的样子,弘子愈发感到自己的一无是处,就像一把被人丢弃的椅子一样。当一次起床时发现自己的心脏是空的,中空可以看到支撑身体的木头架子,接下来无法接受事实的弘子走在大街上,身体逐渐从腿到整个身体都变成木头,最后变成一把椅子,被一个音乐师捡回家。于是音乐师在家的时候,弘子的身份是一把普通的木椅子,音乐师不在家的时候,弘子又回到一个女人的身份,收拾房间,浇花,写信……至此,第一个故事结束。
也许这看起来像一个童话故事,神奇而又美好,从此,音乐师无意中发现了这个秘密,与他捡回来的椅子女孩相爱,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但事实远没有如此轻松愉悦,此故事的导演并不是在让作为成年人的我们意识到现实生活中的美好童话。椅子的故事,如果从细节去观察,就会发现,这最终的结局也只是一种逃避和妥协。从在朋友家里寄住的尴尬,到为男朋友的放映机不惜牺牲自己的形象,狼狈地走在地铁站里,再到与作为独立电影人的女朋友所承受的种种压力,这是一种一直处于压抑状态中所产生的全身心崩溃。这恰恰反映了日本人的某种现实状态,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城市中各种信息力量的急速爆炸,给人所带来的是极端的压制和疲惫。弘子的男朋友说她没有雄心大志,而弘子却总是把自己的所谓的爱好与事业价值看做雄心壮志,仍然一味地为男朋友付出,却从未想过要好好发展自己的摄影和艺术方面能力,也许作为一个日本女人,最大的希望也就是辅助自己的男人好好发展他的事业。到后来与音乐师的奇妙同居,也同样是与有关艺术方面的人一同相处,似已找到自己最向往的舒逸生活,可却往往在忽略自己的同时迷失了自己的责任感和面对现实的逃避心理。这是很悲哀的。椅子的故事也许就是很多个到大都市东京淘生活的年轻人所正在经历的比喻,在电影开头,弘子的男朋友讲述的那个很科幻的人类进化为两栖动物的故事,还有她男朋友的电影中在整部片子里重复过两次的台词(“未来有太多的生命,假如我们还没有首先自我毁灭,太阳系完了我们还可以继续存活,随着新灵魂的无穷创造,有人重新变成我是完全可能……”)这些表面上荒诞无稽,没完没了的重复幻想,却在这个故事中暗喻了现实中每个人的脆弱和无能,社会关系的脆弱以及个人价值的淹没。往往一个新奇的比喻通常比残酷的现实更让人容易被欺骗和接受。
第二个故事是“阴沟怪人”梅德的故事。
身形扭曲、举止怪异的狂人梅德从下水道钻出,暴走街头,骚扰路人。几天后,他拿着偶然找到的二战时期的手雷出现,并将其一一掷向人群。军方将其抓获,开庭审判。而与此同时,要求处死梅德和要求释放梅德的呼声此消彼长。这个怪异之人俨然成为了狂热时代的偶像……这个故事我很喜欢,有很多符号值得回味和思考,这是个很有趣的事情。
首先从他的饮食讲起,这个很有意思,他只吃菊花和钞票。这是众多符号中的其中两个。经过个人查找资料,发现“菊”本是日本皇室家徽,象征着日本社会的等级制及有关习俗,而钞票则意味着日本的经济膨胀,他吃这两种东西,一方面可以理解为他以此为生,离不开就得死,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是嘲讽日本对固化已久的社会制度,根深蒂固的文化习俗观念以及表面似已非常繁荣的经济的过分依赖,就如同食物一样,不可缺少和拒绝;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为梅德以这两物为食,是想吞掉这种令他厌恶的这个国家的制度和经济,(从故事后面的发展可以了解到他对日本的憎恶)吃掉这些然后消化排泄掉。总之,菊花和钞票在日本来说,意味着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梅德的此特殊爱好恰恰也是导演的别具用心,一种日本矛盾而又统一的困顿状态。
其次是梅德在下水道里意外发现二战期间遗留下来的手雷,再次重返东京街道,到处扔手雷,导致东京街头死伤无数,当被日本警方抓住后,却因语言不通而请来自称能与梅德沟通的法国人,并据日本媒体介绍,世界上只有三个人所掌握这种语言,这里出现了一个疑点,算上梅德和那个法国人一共是两个,那第三个是谁?而且那个法国人与梅德的共同点再次作为重点的符号出现,他们都只有一只眼睛,指甲长而弯曲,语言和交流手势中可以看出轻微的自虐以及宗教仪式性的行为。这些暗示着什么?还有梅德反日的有些偏左倾激进的思想,以及他所述的神的旨意,后面受审判时讲到他母亲是圣女,到最后神秘消失等种种具有强烈而明显宗教的倾向,各种符号大量的涌现,似在说明梅德所处的阶级或是信仰态度,是强烈反对日本的某种宗教旨意。在某种程度上也可理解其现实意义是对日本军阀主义,以及其顽固执守的愚蠢文化的抨击和嘲讽。最大的暗示是在后面,当梅德消失时屏幕上出现“梅德在美国的经历”的标题。这也许暗示了导演对帝国主义,或是霸权主义的一种极端宗教倾向的反对的讽刺。
最后关于这个故事中频繁出现的几种符号阐述下----
梅德的“阴沟“情结,从他出场就是从井盖下出来,到最后他望了一眼下水道的入口随即神秘消失,暗示阴沟是他至始至终的归宿。这种阴沟意味着见不得人,阴暗潮湿,阴谋而危险的生存,偏执而又疯狂,也许还隐喻着某种程度上宗教方面的仪式化,抑或是修行的方式。
故事结尾,梅德被日本官方判为绞刑处死,在法医鉴定已死亡后,仍用手挠痒痒,从容地拿下眼罩,念念有词,这一神秘复活,也同样意味着这种现象,或是这种精神、行为,不会消失,不会消亡,会随着他所反对的东西的存在而继续存活下去。
有个会在每次打开梅德牢房出现在影片中的警察,他摘下警帽挠头的动作在影片中出现了两次,同样也反应着,代表日本军国主义的警方,在面对其反动者内心的不安和紧张,下意识的挠头动作无意中暴露了自己的弱点和恐惧。
可以说导演很注重细节,善用符号表现主题。很多想要表达的只是点到为止,更多的则是让观影者自己去观察理解,也许还有很多颇具用心的细节符号还没发现,但梅德的故事足以让人了解日本这个矛盾的国家,很多制度上的矛盾冲突,文化符号的根深蒂固。从大的方面来表现一个国家,一个大都市的可怜可悲之处。
第三个故事是关于“宅人”
某男是一个十年未走出家门的御宅族,他讨厌阳光,害怕与人接触,成堆的书籍构成了他全部的世界。某天,他偶然瞥见送货女孩的面容,突如其来的地震更将封闭的二人拉近。某男发现,他无法继续呆在家中,突破自己内心的挣扎去追寻自己的爱情。
都说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当现代经济的迅速发展,快递、外卖、电话、网络等完全可以实现一个自我世界,别无他人的境界,人从此以非常态的状态,远离社会关系生存。此故事讲述的就是这一一个似人非人的“宅”生活。摆满这个墙壁的外卖披萨盒子,卫生间一墙的卫生纸纸筒,架子上整齐有序地堆放着大量的矿泉水瓶,满屋子一大摞一大摞的书籍,一个可以在马桶上睡着的人,一个从不会看外卖员快递员眼睛的人,一个在阴影处可以看阳光在地板上慢慢移动的人。也许我们很多人虽没像此人一般,如此程度的宅,却有着不同程度的相似处。“宅”一词也同样起源于日本,漂洋过海来到台湾,又传入大陆,称呼一些“年纪轻轻就嫌恋爱麻烦,宁愿窝在家里大口自在喝啤酒,很少跟家人同事相处”的人们。这种状态其实更多的是一种逃避现实,拒绝外界的自闭心理,日本巨大的经济压力以及大量人口挤居在狭小空间的寻求安全感的心态逐渐让更多的日本人想要做个宅人。导演用这一现象表达出社会关系的边缘化以及逃避,不负责任的回避心态。这是我们每个人都不能忽略的问题,就在我们身边,也许正发生在我们自己的生活中。也许一个人的生活很安静,很美好,能仔细看花开花落,感受生活中每一个常常被忽略的美好细节,但这不是绝对的,看不到出口和真正阳光的寄居蟹一样的生活,会丧失更多接触自然接触现实的机会。你也许感受不到大汗淋漓后痛快洗澡的畅快心情,也许感受不到被自然风吹着踏在真正的土地上是什么感觉,也许更感受不到朋友们聚会欢畅的快乐。这样生活就会有缺陷,人也变成了一种不堪一击的可悲动物。
这样一部电影,奇妙想法背后是引人深思的日本现实,以及更多我们个人生活的折射,不需要美国励志影片的明朗和积极向上,也不需要一些其他文艺片颓靡的暗示,这是些很有灵光的小故事,真实而又荒诞,奇异,诡异,干净,很享受的思维模式后面是我们不得不要正视面对的现实。
有趣的是,三位参与的导演倒没有一个日本人,但是名声都不小,其中,最为中国观众熟悉的应该是韩国导演奉俊昊,他那部《杀人回忆》在我看来放在世界影坛都能在犯罪片,黑色电影领域排在前列,何况他还有部知名度很高的《汉江怪物》。还有法国导演卡拉克斯(Carax),《坏血》和《新桥恋人》都是知名文艺电影。另一位冈瑞(Michel Gondry)名声小些,但是也有《暖暖泪含光》和《科学睡眠》这样的知名度不小的作品,实力自不必说。看得出,拍这套短片集的时候,三位导演估计也没什么商业压力,所以他们拍的很放松,很尽兴,很自如,一不小心就倒腾出这么有趣的作品。片中,你可以看到一个女人如何变成一把椅子,一个男人如何在东京地下潜伏并突然跃上地面用暴力成为人们的偶像,还有很日本风格的宅文化,虽然这样的文化已经在世界流行,但是猛的看到一个人能宅十年还是让人惊愕。
在我看来,三位导演尽管各自选取了不同的角度展现东京,却正好展现了大都市中的三种情绪。在Gondry拍的《室内设计》一段是最契合他天马行空想象力的一段,它表现了大都市对人们的感召和抛离,片中,一对恋人,弘子和阿明来到东京寻找梦想。和千千万万告别家乡的人一样,他们对大都市心怀梦想,相信凭借自己的打拼,能创造美好生活,能打造自己的幸福家庭。然而,现实总是打磨这城市中漂泊的人们的理想,他们试图融入这个城市的生活,却发现步履维艰,成功的只是少数,那份艰难与失落只能自己吞咽。终于,阿明那充满Cult风格的电影引起人们的注意,弘子却感觉与男友渐行渐远,城市就是这样的场所,它总是让未进入的人感觉自己应该可以成为那在其中光鲜成功的一员,却在进入后很快被抛离出中心。在跌跌撞撞中,弘子上演了神奇的一幕,她慢慢四肢变成木头,然后身子逐渐缩小,最终变成了一把椅子!这是神奇的变异,当我们为弘子黯然神伤,感觉这是她的悲剧时,却发现变成一把不起眼的椅子后,她反而获得了意想不到的自如。椅子不起眼之下,却又是人们不可或缺的室内设施,于是弘子成了可以在人形和椅子间自由变化的人,最终,她被一个男子拣入家中,伴随着他吃饭、办公、看电视,平静的享受她的生活,很多时候,被抛离并不意味着失败,放下追逐成功的那份疲惫也是一种享受,或许,导演让弘子变成一把椅子,也是在提醒我们,忙碌了这么久,也该好好坐下歇歇了。
Carax演绎了一段疯狂东京,一出名为《梅尔德》的狂想曲。片中梅尔德是一个生活在地下的异类,就如他名字的含义“粪便”一般,当然只能在地下。与他同时在地下的还有一段日本昔日的历史,我们可以随着梅尔德看到,那是二战的兵器,甚至包括南京大屠杀的符号,这些历史随同梅尔德一起被埋藏在地下,与地面的东京繁华显得相映成趣又格格不入。梅尔德时常到地面骚扰人们的正常生活,慢慢的越积越多,他终于在一天跃出地面,用二战的炸弹制造了21世纪的城市惨剧,但是,当他被审判时,激起的确是城市中强烈的狂热气息,到了被行刑的时刻,他却突然不见踪影。看这段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今敏的《妄想代理人》,与其相似的是,现代社会看上去那么有序,那么文明,仿佛过去的狂热与血腥不会再现,却轻易的就被一个人搅的大乱。秩序的失范是末世电影常见的背景,而本片中,梅尔德就如同日本二战那段狂热巅峰历史的化身,他潜伏于地下,让生活在太平盛世的人们感觉不到,认为那只是“历史”。但是,这样的癫狂总是会不是浮现,如同梅尔德不时骚扰市民一般,如奥姆真理教,如右翼军国分子不断的鼓噪,终于有一天,他可能从地面一跃而出,造成一场更大的灾难和狂躁,让人疯,让人傻,让人狂,让人慌,当然,也会让人死。但是,当一切渐渐平静,你准备将之清算时,梅尔德却突然不见了,那种狂热却突然消失了,但是,请注意,他还在那儿,还潜伏于地下,随时可能重来,作为也有过很多段狂躁历史的中国,梅尔德也值得我们警惕。
与两位欧洲人天马行空,热闹非凡相比,奉俊昊的《震动东京》要显得内敛和温情很多,本来嘛,片子讲述的是宅男的故事,他们本来就是内敛的一群人,但是实际上又有着丰富的内心,需要一点震动,才能喷发出来。片中的宅男境界很高,十年零十个月不出门,靠叫外卖披萨饼度日,以至于家中披萨饼的盒子都堆积如山。他甚至都不会与送外卖的人有眼神交流,直到一天,他突然看了送外卖的女孩一眼,这一眼,天摇地动,东京地震。其实,这场地震也是蕴含着对一个孤独的人与外界交流的那一刹那间的隐喻,面对昏倒的少女,他的惊慌失措和无助正表现着现代人对交流的惰性和恐惧。常常,在平时生活中,我们总是感叹人心的冷漠和势利,非要到了如瘟疫、地震等灾难来临时,却才放心我们原来可以靠的那么近,团结的那么紧,融合的那么深。当宅男走出那已经藤萝丛生的屋子时,才发现地震的一刻,那么多宅男宅女们都走了出来,但是片刻又回到屋中。而他却不能再呆在屋中,他要走出去,寻找那个送披萨的女孩,那是生活中美得象征,值得走出自己的空间,去奔走,让这个城市更有活力。
三部短片中,城市都不是那么完美的意象,它显得充满诱惑又常常冷酷的将人抛离;它显得井然有序又常常癫狂的那么可憎;它显得人流如织却让每个个体孤独的害怕阳光。东京有东京的烦恼,其它城市也自有其它城市的困惑,但是,这终究是那么多人生活的城市,所以大家总会以自己的行动让它充满人的气息,而非钢铁混凝土怪兽。哪怕变成一把椅子,也是有灵性的椅子;哪怕狂热弥漫城市,也有消散的一天;哪怕我曾经不敢对你开口说声“你好”,也可能在有一天热情的把你寻找。正如片名《东京!》后面那个惊叹号,这就是城市,它有无奈和感伤,也充满了惊喜和活力!
http://hi.baidu.com/doglovecat/blog/item/9cd94390689e3084a877a41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