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里德·伯尼康斯坦斯·舒尔曼肯塔克·奥德利格雷丝·格洛威克艾伯特·伯尼PennyFullerLinasPhillipsEphraimBirney
类型:冒险喜剧导演:肯塔克·奥德利艾伯特·伯尼 状态:HD 年份:2021 地区:美国 语言:英语 豆瓣ID:35288810热度:1 ℃ 时间:2022-03-18 23:14:57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我心中的剧情梗概:老太太知道自己死期将至,要把发现的植入广告秘密传下去,于是引导男主觉醒。全片核心台词应该是老太太和男主烛光晚餐时的对话:“你相信梦可以被人力改变吗?”“当然不能。”“呵呵。”
然后老太太开始了一系列唤醒男主的操作。
大胆揣测以冰淇淋为起始,男主进入了老太太设计的一个梦境,大梦境里嵌套了好几个逐步触发男主觉醒的小梦境片段。进入最外层梦境后,男主先套上“编钟”看了一段小梦境,返回第一层他以为是现实的梦境和角落里的蜘蛛聊了聊,又继续看了几段小梦境。大致像这样:
抛开令人挠头的设定,电影内容有不少有趣的点。
一、梦境隐喻现实。
最直观的一层表达是电影里直接说出的ads。消费主义陷阱横行,你的欲望和行为是不是被资本操控/引导的?这一点非常明显,粉红小屋就是男主的意识,手拿各种肥宅快乐商品的老朋友就是商家派去的植入。后面也多次点题,不作赘述。
再往深想一层,那些你“以为自然的发生”、你的“自由意志”,有没有可能是被外界力量把控的?甚至更可怕,这“外界力量”有没有可能是人为的?
这一层有点发散,但也不是毫无依据,主要看老太太门帘上的中文字。是不是“缘”?如果是,就make sense(不过看着也像禄?)。“缘”做为一种必然,代表着客观决定论,即一种相信有外力规定/决定/必然导致了某事的发生发展的信念(比如婚恋话题中常见的那句“我在等我的有缘人”,就是“我在等那个和我注定/被决定会发生姻缘关系的人)。
这部电影里,男主最初对梦就抱持着这样一种决定论,坚信“人力不可更改”。然而随着情节的进展,几次对这个字的特写镜头值得注意:男主拨开帘子从中穿过,“缘”字随之被分得支离破碎。有没有可能暗喻了这样一种过程——在老太太的引导下,男主像打散这个字一般打散了最初的决定论信念?当最底层“梦不可能被改变”的信念被打破,相信自己被植入广告、生发出力量战胜广告,就合乎逻辑地一步步得以实现了。
二、梦境中的意象
被青草包裹的人:最初在男主买完chicken shake后于汽车前闪现,男主觉察到并感到困惑。后来多次出现在男主和Bella相处时的梦境中。我倾向于认为它是男主的自我意识,或者弗洛伊德架构中的“本我”,处于潜意识深层,偶尔浮现出来,作为意象反映潜意识的变化。
它第一次在现实中的闪现意味着男主偶尔会收到潜意识示警——你的意识状态不太对劲哦!可惜这青草人不够强大,不足以让男主捕捉并在意识层面理解发生了什么。直到老太太出现,帮助男主剥开青草,露出真容,释放出能量。后面几次在男主梦中和Bella相处时出现,更接近于性欲(力比多)的化身,作为强大的原始驱动力,带着男主的本我和自我冲破意识的桎梏。在电影叙事方面,它又像一个“计量工具”,可以用男主露出真容的程度揭示他的觉醒程度。
还有一幕群体意象也很有意思。男主和Bella为了回火场救身体而进入一个房间,里面所有出场过的(奇奇怪怪的)意象夹道欢迎她们,起舞奏乐,连坏人CEO也和蔼可亲地像个好人……但男主从空中往下看的时候发现,狼还是狼,CEO还是那张坏脸。这就是人潜意识中的各种意象,有些是你自己的(比如以男主为captain的两个小老鼠手下),有些是外来的(比如坏人CEO),它们时常混杂在一起,面目模糊,很难分辨哪些是自己的,哪些是外来的;哪些是善的,哪些是恶的。
三、一个疑点
有一点我没想明白,老太太的死究竟发生在现实中还是男主梦中?
如果按照以冰淇淋为标志起始的闭环看,老太太是在男主最外层的梦里“死了”,那么现实中她去哪了呢?如果那一段发生在现实,吃冰淇淋进梦——回到现实,那男主什么时候又进的梦呢?
美国独立电影界人才济济,永远都有让人想象不到的意外惊喜,持续为影坛输出新鲜血液。虽说肯塔克·奥德利和艾伯特·伯尼这两位导演的作品我从没看过,但是今年他们合导的新作却让我如获至宝。喜欢诺兰的盗梦题材、米歇尔·贡德里那种梦幻MV式作品(《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科学睡眠》)的影迷肯定会对这部《草莓公馆》有出奇的好感。
虽说电影的背景设在2035年,这却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复古科幻片,或者说是手工制作的奇幻喜剧。整体创意十足,梦境稽查员和广告植入梦境的构思惊艳,大胆而具有启发性,虽比不上《盗梦空间》的精巧复杂,却有着一种充满童趣与朴素的简洁感。粉红色的室内布置、稽查员的笨拙头盔、带上动物面具的角色,其简陋粗糙感让人觉得是在看童话故事,同时也散发着怪诞的意味,偶尔让我联想到大卫·林奇的作品。不过,这里面完全没有阴森诡异感,换上了一派欢乐诙谐的氛围。
然而,相比起各种天马行空的创意和美轮美奂的怀旧美学,叙事稍显单薄了一些。尤其是后半部分男主角被袭击昏睡至最终醒来的一幕,这一大段情节的编排与设计更像是小孩的睡前读物,内容太过低幼而缺乏戏剧性。广告植入梦境的情节尖锐地指向了现代社会里资本和商业化带来的潜在危险,但是主题重点并不是老生常谈的消费主义批判。导演更倾向于在这个童话般的故事里寻觅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特别是在当下这个浮躁纷乱的时代,男女主角那种纯真的感情已不多见,所以显得弥足珍贵。
要是有个小孩跟大人讲一个他瞎编的故事,混杂着可乐汽水冰淇淋,青蛙侍者,穿水手服的老鼠,吃坏小孩的老巫婆,妖怪,坏人编织的阴谋,王子与公主。大人多半会耐心的听完并真诚的羡慕这个孩子有我们成人已不再有的纯真和想象力。但如果换做一个成年人跟我们讲述同样的故事,我们肯定会觉得他脑子出了毛病。这部电影给人的感觉就是这样,一堆成年人超认真的瞎编了一个冒着傻气的故事,混杂着部分残酷现实,部分荒诞梦境,部分缤纷想象,部分童真游戏,
现实世界中的主人公普雷布是个税务审计员,他来到草莓公馆向贝拉老太追讨欠缴多年的梦内税款。贝拉老太是个做梦大户,经年累积下来了几千盘梦境录像带。普雷布不得不暂住在贝拉家里逐盘审计应缴税款。住了几天之后,贝拉老太死了,她的儿子来处理贝拉的身后事,儿子一家三口面丑心恶,为了逃避税款追缴,最终向普雷布施暴行凶。不过普雷布最终逃出生天,平安回到了自己家中。
梦世界中的普雷布则完成了两件大事:发现并击破了广告商的商业骗局,找到了跨越几个世代的爱情。
在自己的梦中,普雷布成为广告商的囚徒,梦里的他总会遇到一个好哥们为他提供炸鸡汽水和止痛药片,普雷布的梦痛苦而乏味,他被囚禁在对这些商品的渴求中,根本没有办法做其他的梦。他的梦在某种意义上已经不是他自己的,广告商的营销无孔不入,商业阴谋侵入到人的梦(意识)中并在现实世界中达成销售。
普雷布在审计贝拉老太的梦的时候,他被贝拉美丽多姿丰富美好的梦深深吸引。贝拉的梦里有亲朋好友,有田野树木,有动物花草,还有一个神秘的苔藓人。慢慢的,苔藓人的身份被揭秘了,原来竟是普雷布。普雷布与年轻的贝拉相遇,并爱上了她。自此,普雷布的梦与贝拉的梦开始有了交集,现实与梦境再也难分辨。过去、现在与未来交织在一起。
现实中的贝拉老太提醒普雷布,人们的梦是并不一定是自己的,而梦境中的年轻贝拉则试图闯入普雷布被广告商囚禁的梦中拯救普雷布,之前的总是雪中送炭的好哥们之梦逐渐动摇瓦解,普雷布终于发现原来消费社会的广告已经渗透到公众的梦境中。广告商在梦中制造消费欲求,政府从中抽取税款,而梦醒来时人们还会潜意识的去购买这些商品,厂商,消费者,政府,并不需要的消费品,被篡夺意识的消费者,里外里抽税的公家,共同达成资本主义消费社会的完美闭环。
影片敏锐而成功的以梦的无序结构和荒诞方式来呈现,梦的元素是纷杂而不断变化的,并不是每件事都合乎逻辑,除了商业阴谋与爱情主线,更有孩童时代听闻的各种童话角色与无意识的欲望进入梦中,青蛙侍者,老鼠水手,森林里煮小孩汤的老巫婆,海滩上的游戏,担任船长,飞向外太空。影片本身就是一个古怪,有趣,可怕的梦,但也非常真实,一个必将到来只是暂时尚未成真的世界。
要怎么看这部电影呢,导演曾在一个采访中说这部电影旨在探索“有机与合成”之间的平衡,在我看来,影片确实完美的在诸多元素中达成了平衡,是一个有效且富于吸引力的叙事。它既有对消费社会的严肃批判,尖锐的提出了商业和算法对人类意识的入侵,也有王子公主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的无脑爱情,更有从粗糙的手工劳动到电脑特效来完成的有趣视觉游戏,比如疲惫的普雷布被困于夸张的全粉色娃娃屋,后来还被掩埋在彩色硬纸壳做成的各种日常消费品中,带着纸糊的青蛙头的嗓音性感的餐厅使者,普雷布和贝拉化身疾驰在宇宙间的人面大火球,。。。影片里那些粗糙和可笑,正如梦一般,不合逻辑,破洞百出,但是谁又在唱:人生不过梦一场。
影片描绘了一个令人窒息的未来:元宇宙和物理世界双重压迫着人类,对梦境收税现在看来难以置信但在未来并非不可能,科技与政治精英们无论发明何种精神上的控制,目标仍是金钱和货币。普通人何以对抗?影片给出的答案,居然是,爱情! 影片末尾,普雷布和贝拉手挽手走向草莓公馆。贝拉的草莓公馆,有着我们迄今仍熟悉且热爱的一切,书籍,花园,针织,小动物,手造草莓冰淇淋,老旧的电器,拒绝更新的电脑系统。希望那玫红色的房子是他们的城堡,坚不可摧,在那里,可以自由做梦,躲开世间一切欺骗与压榨。
维拉和其他人的快乐
Not an Artist
合家欢
卡萨诺瓦
金臂小子
面孔
在芭比乐园里,各种各样的芭比和肯每天都过着童...
播放指数:1305℃
我心中的剧情梗概:老太太知道自己死期将至,要把发现的植入广告秘密传下去,于是引导男主觉醒。全片核心台词应该是老太太和男主烛光晚餐时的对话:“你相信梦可以被人力改变吗?”“当然不能。”“呵呵。”
然后老太太开始了一系列唤醒男主的操作。
大胆揣测以冰淇淋为起始,男主进入了老太太设计的一个梦境,大梦境里嵌套了好几个逐步触发男主觉醒的小梦境片段。进入最外层梦境后,男主先套上“编钟”看了一段小梦境,返回第一层他以为是现实的梦境和角落里的蜘蛛聊了聊,又继续看了几段小梦境。大致像这样:
抛开令人挠头的设定,电影内容有不少有趣的点。
一、梦境隐喻现实。
最直观的一层表达是电影里直接说出的ads。消费主义陷阱横行,你的欲望和行为是不是被资本操控/引导的?这一点非常明显,粉红小屋就是男主的意识,手拿各种肥宅快乐商品的老朋友就是商家派去的植入。后面也多次点题,不作赘述。
再往深想一层,那些你“以为自然的发生”、你的“自由意志”,有没有可能是被外界力量把控的?甚至更可怕,这“外界力量”有没有可能是人为的?
这一层有点发散,但也不是毫无依据,主要看老太太门帘上的中文字。是不是“缘”?如果是,就make sense(不过看着也像禄?)。“缘”做为一种必然,代表着客观决定论,即一种相信有外力规定/决定/必然导致了某事的发生发展的信念(比如婚恋话题中常见的那句“我在等我的有缘人”,就是“我在等那个和我注定/被决定会发生姻缘关系的人)。
这部电影里,男主最初对梦就抱持着这样一种决定论,坚信“人力不可更改”。然而随着情节的进展,几次对这个字的特写镜头值得注意:男主拨开帘子从中穿过,“缘”字随之被分得支离破碎。有没有可能暗喻了这样一种过程——在老太太的引导下,男主像打散这个字一般打散了最初的决定论信念?当最底层“梦不可能被改变”的信念被打破,相信自己被植入广告、生发出力量战胜广告,就合乎逻辑地一步步得以实现了。
二、梦境中的意象
被青草包裹的人:最初在男主买完chicken shake后于汽车前闪现,男主觉察到并感到困惑。后来多次出现在男主和Bella相处时的梦境中。我倾向于认为它是男主的自我意识,或者弗洛伊德架构中的“本我”,处于潜意识深层,偶尔浮现出来,作为意象反映潜意识的变化。
它第一次在现实中的闪现意味着男主偶尔会收到潜意识示警——你的意识状态不太对劲哦!可惜这青草人不够强大,不足以让男主捕捉并在意识层面理解发生了什么。直到老太太出现,帮助男主剥开青草,露出真容,释放出能量。后面几次在男主梦中和Bella相处时出现,更接近于性欲(力比多)的化身,作为强大的原始驱动力,带着男主的本我和自我冲破意识的桎梏。在电影叙事方面,它又像一个“计量工具”,可以用男主露出真容的程度揭示他的觉醒程度。
还有一幕群体意象也很有意思。男主和Bella为了回火场救身体而进入一个房间,里面所有出场过的(奇奇怪怪的)意象夹道欢迎她们,起舞奏乐,连坏人CEO也和蔼可亲地像个好人……但男主从空中往下看的时候发现,狼还是狼,CEO还是那张坏脸。这就是人潜意识中的各种意象,有些是你自己的(比如以男主为captain的两个小老鼠手下),有些是外来的(比如坏人CEO),它们时常混杂在一起,面目模糊,很难分辨哪些是自己的,哪些是外来的;哪些是善的,哪些是恶的。
三、一个疑点
有一点我没想明白,老太太的死究竟发生在现实中还是男主梦中?
如果按照以冰淇淋为标志起始的闭环看,老太太是在男主最外层的梦里“死了”,那么现实中她去哪了呢?如果那一段发生在现实,吃冰淇淋进梦——回到现实,那男主什么时候又进的梦呢?
美国独立电影界人才济济,永远都有让人想象不到的意外惊喜,持续为影坛输出新鲜血液。虽说肯塔克·奥德利和艾伯特·伯尼这两位导演的作品我从没看过,但是今年他们合导的新作却让我如获至宝。喜欢诺兰的盗梦题材、米歇尔·贡德里那种梦幻MV式作品(《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科学睡眠》)的影迷肯定会对这部《草莓公馆》有出奇的好感。
虽说电影的背景设在2035年,这却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复古科幻片,或者说是手工制作的奇幻喜剧。整体创意十足,梦境稽查员和广告植入梦境的构思惊艳,大胆而具有启发性,虽比不上《盗梦空间》的精巧复杂,却有着一种充满童趣与朴素的简洁感。粉红色的室内布置、稽查员的笨拙头盔、带上动物面具的角色,其简陋粗糙感让人觉得是在看童话故事,同时也散发着怪诞的意味,偶尔让我联想到大卫·林奇的作品。不过,这里面完全没有阴森诡异感,换上了一派欢乐诙谐的氛围。
然而,相比起各种天马行空的创意和美轮美奂的怀旧美学,叙事稍显单薄了一些。尤其是后半部分男主角被袭击昏睡至最终醒来的一幕,这一大段情节的编排与设计更像是小孩的睡前读物,内容太过低幼而缺乏戏剧性。广告植入梦境的情节尖锐地指向了现代社会里资本和商业化带来的潜在危险,但是主题重点并不是老生常谈的消费主义批判。导演更倾向于在这个童话般的故事里寻觅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特别是在当下这个浮躁纷乱的时代,男女主角那种纯真的感情已不多见,所以显得弥足珍贵。
要是有个小孩跟大人讲一个他瞎编的故事,混杂着可乐汽水冰淇淋,青蛙侍者,穿水手服的老鼠,吃坏小孩的老巫婆,妖怪,坏人编织的阴谋,王子与公主。大人多半会耐心的听完并真诚的羡慕这个孩子有我们成人已不再有的纯真和想象力。但如果换做一个成年人跟我们讲述同样的故事,我们肯定会觉得他脑子出了毛病。这部电影给人的感觉就是这样,一堆成年人超认真的瞎编了一个冒着傻气的故事,混杂着部分残酷现实,部分荒诞梦境,部分缤纷想象,部分童真游戏,
现实世界中的主人公普雷布是个税务审计员,他来到草莓公馆向贝拉老太追讨欠缴多年的梦内税款。贝拉老太是个做梦大户,经年累积下来了几千盘梦境录像带。普雷布不得不暂住在贝拉家里逐盘审计应缴税款。住了几天之后,贝拉老太死了,她的儿子来处理贝拉的身后事,儿子一家三口面丑心恶,为了逃避税款追缴,最终向普雷布施暴行凶。不过普雷布最终逃出生天,平安回到了自己家中。
梦世界中的普雷布则完成了两件大事:发现并击破了广告商的商业骗局,找到了跨越几个世代的爱情。
在自己的梦中,普雷布成为广告商的囚徒,梦里的他总会遇到一个好哥们为他提供炸鸡汽水和止痛药片,普雷布的梦痛苦而乏味,他被囚禁在对这些商品的渴求中,根本没有办法做其他的梦。他的梦在某种意义上已经不是他自己的,广告商的营销无孔不入,商业阴谋侵入到人的梦(意识)中并在现实世界中达成销售。
普雷布在审计贝拉老太的梦的时候,他被贝拉美丽多姿丰富美好的梦深深吸引。贝拉的梦里有亲朋好友,有田野树木,有动物花草,还有一个神秘的苔藓人。慢慢的,苔藓人的身份被揭秘了,原来竟是普雷布。普雷布与年轻的贝拉相遇,并爱上了她。自此,普雷布的梦与贝拉的梦开始有了交集,现实与梦境再也难分辨。过去、现在与未来交织在一起。
现实中的贝拉老太提醒普雷布,人们的梦是并不一定是自己的,而梦境中的年轻贝拉则试图闯入普雷布被广告商囚禁的梦中拯救普雷布,之前的总是雪中送炭的好哥们之梦逐渐动摇瓦解,普雷布终于发现原来消费社会的广告已经渗透到公众的梦境中。广告商在梦中制造消费欲求,政府从中抽取税款,而梦醒来时人们还会潜意识的去购买这些商品,厂商,消费者,政府,并不需要的消费品,被篡夺意识的消费者,里外里抽税的公家,共同达成资本主义消费社会的完美闭环。
影片敏锐而成功的以梦的无序结构和荒诞方式来呈现,梦的元素是纷杂而不断变化的,并不是每件事都合乎逻辑,除了商业阴谋与爱情主线,更有孩童时代听闻的各种童话角色与无意识的欲望进入梦中,青蛙侍者,老鼠水手,森林里煮小孩汤的老巫婆,海滩上的游戏,担任船长,飞向外太空。影片本身就是一个古怪,有趣,可怕的梦,但也非常真实,一个必将到来只是暂时尚未成真的世界。
要怎么看这部电影呢,导演曾在一个采访中说这部电影旨在探索“有机与合成”之间的平衡,在我看来,影片确实完美的在诸多元素中达成了平衡,是一个有效且富于吸引力的叙事。它既有对消费社会的严肃批判,尖锐的提出了商业和算法对人类意识的入侵,也有王子公主历经艰难险阻终于幸福的生活在一起的无脑爱情,更有从粗糙的手工劳动到电脑特效来完成的有趣视觉游戏,比如疲惫的普雷布被困于夸张的全粉色娃娃屋,后来还被掩埋在彩色硬纸壳做成的各种日常消费品中,带着纸糊的青蛙头的嗓音性感的餐厅使者,普雷布和贝拉化身疾驰在宇宙间的人面大火球,。。。影片里那些粗糙和可笑,正如梦一般,不合逻辑,破洞百出,但是谁又在唱:人生不过梦一场。
影片描绘了一个令人窒息的未来:元宇宙和物理世界双重压迫着人类,对梦境收税现在看来难以置信但在未来并非不可能,科技与政治精英们无论发明何种精神上的控制,目标仍是金钱和货币。普通人何以对抗?影片给出的答案,居然是,爱情! 影片末尾,普雷布和贝拉手挽手走向草莓公馆。贝拉的草莓公馆,有着我们迄今仍熟悉且热爱的一切,书籍,花园,针织,小动物,手造草莓冰淇淋,老旧的电器,拒绝更新的电脑系统。希望那玫红色的房子是他们的城堡,坚不可摧,在那里,可以自由做梦,躲开世间一切欺骗与压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