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讽刺开发商:跟天朝相似,大英的开发商同样惹人讨厌(且多是俄罗斯背景 跟ZF官员勾结),逼迁老年之家是整个故事的源头,从因贪财丧命的两个倒霉施工人员到在老年之家测量的无赖男,再到“包工头”跟银行经理的通话,都在做衰这一帮人的形象;最后众人扫射测量男登船,Alan Ford在船上大吼“Get the fuck out of my East End!” 赤果果地表明主题...
我不是语言学家,只能说一些自己的经验。大家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可以留意下非proper english口音的特点。 比如:t发音很轻,put,get这种, er部分发音很轻,t+er简直是挑战我听力极限,Cockney口音的butter之类的 i的发音非常非常独特。看过赫本的《窈窕淑女》的话应该对这句话有印象“下等人连最基本的元音都发不清楚”。赫本那个角色有一段用非proper english说的a、e、i、o、u就是纯粹读字母,具体看那个才会明白元音对Cockney人民有多难。不记得是13分还是30分开始的。 油管子上导演采访的网友评论:I'll bet the producers saved a lot of money on printer toner, considering none of the Cockney lines needed the letter "h."(导演打印剧本省好多钱啊,Cockney口音h都不用打印出来)
而那边厢老人院,僵尸的战斗力明显不如老人,要不是靠着人海战术和外表恶心,根本无法取得优势。尤其是和瘸腿老爷爷的龟兔赛跑更是让人吐槽无力,东伦敦人得弱成什么样子才能让这种生物屠了城。
为什么说这部电影好,它的娱乐元素结合的巧妙。首先是语言上的幽默,它巧妙的把英式黑色幽默的语言植入到剧情,让整个电影人们的关注度由情节转向了台词。 甚至会去期待哪个角色的出现。第二是人物上的塑造。太多失败的娱乐题材僵尸电影,全是失败在人物上,性格的呆板,导致了剧情发展越来越俗套化。而这部电影刻画的惟妙惟肖,人物性格的各异,和关键人物切人的恰到好处给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最为成功的是对那群敬老院老人的刻画。性格各异,身体有不同的残疾,却团结在一起击退僵尸,表情夸张形态各异。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汗米顿与僵尸赛跑的那一幕,简直是笑喷了...
期待更多元素的僵尸类电影的出现,从新颠覆我们对这个题材的认识。
好在,影片最后还是给了我们一个美好结局,军队来了,政府没有放弃东城区,所有人都会回到这片伤痕累累的土地,向倔老头一样对着那些不应该存在于社会中的东西大吼:"臭虫,滚出我的地盘!"
个人觉得不比《僵尸肖恩》差多少。
另外总结一下这部片子吸引我的地方:
1) 英式幽默:男一男二一开口已经感觉想笑;老爷爷跟丧尸赛跑那段好经典;球迷丧尸互掐也很搞笑
2) 帅气女主:能开锁能爆头,孝顺老人爱心十足
3) 讽刺开发商:跟天朝相似,大英的开发商同样惹人讨厌(且多是俄罗斯背景 跟ZF官员勾结),逼迁老年之家是整个故事的源头,从因贪财丧命的两个倒霉施工人员到在老年之家测量的无赖男,再到“包工头”跟银行经理的通话,都在做衰这一帮人的形象;最后众人扫射测量男登船,Alan Ford在船上大吼“Get the fuck out of my East End!” 赤果果地表明主题...
4) 你们不觉得拿着机枪的老爷爷老奶奶们很萌吗!! 比《哈里布朗》里的Michael Caine更加酣畅淋漓吖 ><
所以,本来想给3星最后给了4星。
其实这是一部东伦敦人表现对家园热爱和善良勇敢为自己的一贯形象平反的电影。
首先要清楚历史背景:伦敦东部至少从维多利亚时期开始就历来是贫民窟,一大堆社会最底层人士在那里扎根几百年了。现在虽然称不上贫民窟但也是乱七八糟罪案多发地带。震惊世界的开膛手杰克就是在东伦敦发生的,还有伦敦1950-60年代历史上有名的一对双胞胎兄弟的大黑帮也是东伦敦白手起家的。
所以东伦敦人民的形象一向不好。东伦敦可以大致看做地理上的伦敦东部。
片名将Cockney翻译为伦敦佬并不准确,Cockney是东伦敦人,东伦敦口音。英国这种高贵冷艳(几百年来将装逼体现在方方面面)的国家,是以口音来区分等级的,虽然现在口音=等级的观念逐渐淡化,大家还是普遍认为诸如Cockney口音是“不会说proper english的表现”。这个不proper english实在很难翻译,请自行体会上海人北京人任何城里人鄙视乡下人外地人的感觉。(举例而已请自己人不要展开地域争论)。
我不是语言学家,只能说一些自己的经验。大家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可以留意下非proper english口音的特点。
比如:t发音很轻,put,get这种,
er部分发音很轻,t+er简直是挑战我听力极限,Cockney口音的butter之类的
i的发音非常非常独特。看过赫本的《窈窕淑女》的话应该对这句话有印象“下等人连最基本的元音都发不清楚”。赫本那个角色有一段用非proper english说的a、e、i、o、u就是纯粹读字母,具体看那个才会明白元音对Cockney人民有多难。不记得是13分还是30分开始的。
油管子上导演采访的网友评论:I'll bet the producers saved a lot of money on printer toner, considering none of the Cockney lines needed the letter "h."(导演打印剧本省好多钱啊,Cockney口音h都不用打印出来)
扯远了,其实也没有太远啦,之前的是铺垫。
来说这个电影,首先是为Cockney东伦敦人民的一贯形象平反。几个孩子是抢银行了犯罪了,但他们是为了爷爷的养老院,目的是好的。而且可以看出来他们本性不坏(安慰银行人质的姐姐变僵尸,抢银行之前反复说枪只是吓唬人的不许开枪)。
片子一开始好人坏人就已经开始有鲜明特色了。
还有,影片逻辑上的坏人都死光光了。
1比如铁头黑人他开枪了违背了3个少年的初衷,所以被手榴弹口暴了。
2银行人质男职员一直说要把他们交给警察,但情节设定是3个少年本性善良,这种把人闭上绝路的家伙很该死。
3少年的胖子好朋友被银行男职员失手打死,因为他不是“本性善良”,他说了抢钱只是需要钱来付房租改善生活顺便跟着抢而已。
4银行人质女职员。虽然她只是想哄劫匪开心最好一开心就放了她,至少说的话都是真的,姐姐病了是真的不是为了脱身的谎言,要不然她不会冒着一群僵尸的危险坚持要少年开车去姐姐家。
5抢劫团一共活下来4人,3个是想要帮爷爷的亲属,偷车技术一流的彪悍大姐是他们表亲。还有一个理解少年们的人质。
所以说坏人都死光了,欧耶!
为什么说热爱家园呢?这个不用我多说了,看最后上船之后他们说的话。爷爷说这是我们的故乡我们不会放弃不会离开,还有之前彪悍大姐问:谁会来救我们呢?其实他们自己救了自己。
东伦敦人民想说就算这是你们眼里的一块烂地方我们依旧爱自己的家园,少年也说爷爷不想去北部是因为他从小就是在这里长大的。
矮油这片子我怎么看都是满满的爱啊,大家怎么都看僵尸去了,僵尸真的不是重点啊!这个片子和僵尸肖恩不一样的。
中国人的爱国让人觉得有洗脑嫌疑,英国人的爱国还有爱家乡是发自内心的一种爱,虽然他们整天吐槽自己食物天气国家小,那些都是爱。跟他说把你扔拉斯维加斯弗罗里达长岛袋鼠国绵羊国之类的地方行不?阳光好食物佳说英语。他们肯定不愿意,还是喜欢自己国家。旅游可以换国籍什么的只是说说而已。中国人不一样,都想往外面跑,所以爱国都不是真爱。爱的是中国这个符号,那么多人老婆孩子钱全往美国送。
和中国大城市比伦敦才多大地方?伦敦东区能有多大地方?但是他们的爱就是小小的,爱自己住的地方,爱自己从小长大的地方,其实这种对故乡的小范围感情远比说热爱整个国家更真实更让人感动。
不过这也是他们国家国情决定的,本来就不像中国,英国都不是整个的一块。苏格兰英格兰北爱整天鄙视来鄙视去的,民族划分自然就越来越小了。Cockney简直自成一个民族了。
郑重提示请不要跟着英国人一起批评食物天气!!中国人扎堆吐槽没问题,闷骚英国人表面上笑笑笑其实有人心里很不爽的。就像邻居跟你说我儿子真笨考试老拿第二,你要也一脸鄙视跟着说是啊你儿子笨死了我儿子就老拿第一,那你们邻里关系肯定完蛋了。英国人与邻居同理。
爷爷的演员可以说是“东伦敦专业户”,总是演黑帮片的。盖里奇的《偷拐抢骗》里面他是黑帮老大,现在一说黑帮我就想这不东伦敦么,就算他的电影里没有说这个黑帮角色是东伦敦我也会自动给他对号入座了。
导演说选择僵尸的原因是东伦敦人历史上打跑了很多入侵者,僵尸没打过那这次就给他们玩玩僵尸。所以说本质上这部片子是体现Cockney人民保卫家园的精神的。
有条件的可以去看油管子上导演的采访http://www.youtube.com/watch?v=a_HYYr9O4mw
我感觉导演的口音非常奇怪,是不是在掩饰自己本来的口音??
很多胡扯的一篇影评。。。看看就好,求你们评论别来爱中国主义教育,别来地域攻击。我没说中国人差到0也没说英国人好到1000000.师夷长技以制夷,欣赏你不待见的人的优点。希特勒这样的还上过时代杂志封面呢,说明他也有很牛逼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