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电影  »  剧情片  »  失恋排行榜

失恋排行榜  高保真,高度忠诚,失恋排行榜 High Fidelity

130人已评分
很差
0.0

主演:约翰·库萨克艾本·叶尤托德·路易斯杰克·布莱克凯瑟琳·泽塔-琼斯蒂姆·罗宾斯莉莉·泰勒

类型:剧情喜剧爱情音乐导演:斯蒂芬·弗雷斯 状态:正片 年份:2000 地区:英国,美国 语言:英语,丹麦语 豆瓣ID:1299786热度:1 ℃ 时间:2024-01-01 09:02:05

简介:详情罗伯(约翰·库萨克JohnCusack饰)是个音乐狂热爱好者,他经营着一家唱片店,店里的两名店员迪克和伯利都是音乐爱好者。一天,罗伯的女友罗拉(艾本·叶尤IbenHjejle饰)跟他提出分手,他甚至搞不清楚原因。为此他做...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罗伯(约翰·库萨克JohnCusack饰)是个音乐狂热爱好者,他经营着一家唱片店,店里的两名店员迪克和伯利都是音乐爱好者。一天,罗伯的女友罗拉(艾本·叶尤IbenHjejle饰)跟他提出分手,他甚至搞不清楚原因。为此他做起自己的“失恋排行榜”,回顾一路以来失败的恋爱。他发现自己总是充当被甩的一方,于是他决定重新联系这些前女友,询问她们当初选择分手的原因。与此同时,罗拉因为要搬出罗伯的住处而与他一直保持着联系。一次,罗伯从罗拉的朋友口中得知,罗拉居然开始和住在自家楼上的伊安(蒂姆·罗宾斯TimRobbins饰)约会。这让罗伯大受打击,他开始不停地打电话骚扰罗拉和伊安,在他们楼下徘徊。终于有一天,转机到了,罗拉告诉罗伯,她父亲去世了…
  • 头像
    眉间尺




    其实一直以来我都很喜欢那些低成本的另类电影,就是那类用创意故事和精妙语言组织成的电影,说它另类其实也并不是非常另类,不过对中国观众而言相对有些偏门而已,在西方也是有不错的口碑,但并非那种未映先红砸大钱的商业电影大作。这么说,可能仍会有些概念模糊,举个例子来说,比如查理考夫曼编剧的电影《改编剧本》、《成为约翰马尔克维奇》、《美丽阳光的永恒心灵》,还有就是《缘份天注定》、《摇滚校园》这样的电影。其实说倒底就是看故事讲得够不够好,商业成份多还是艺术成份多其实并不重要。

    最近找到一部此类型的电影,因为早先很喜欢欧美摇滚乐,所以也曾听说过这部关于乐迷的电影《高保真》,能够找到自然是不肯放过。更何况里面的两个演员约翰库.萨克和杰克.布莱克是我非常喜欢的演员,我一直觉得约翰.库萨克是一个拥有非常独特气质的演员,可他在好莱坞就是难以大红大紫起来,他身上那份慵懒和诗人般的气质则非常对我的口味。而杰克.布莱克则象个另类的喜剧天才,他无比丰富的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常常能够夸张地表现出人物某种偏执特性,在他后来的电影作品《摇滚校园》中就有他精彩的表现。他们两人在影片中分别出演了一家二手唱片行的老板和伙计,同样也是两个资深级乐迷。

    《高保真》是一部有着不凡音乐品味的电影,因为在这部关乎失恋主题的电影中涵盖了相当丰富的流行乐知识。如果说你是一个欧美乐迷的话,那么你肯定会喜欢这样一部电影,在影片角色之间大量的对话中无时不透露着一种关于音乐的慧黠。当然如果要很出色完成这样一部影片,必须要对音乐有相当程度的了解,不然很难表达一些专业上的比喻和笑话,而出演主人公罗伯的库萨克和出演伙计的布莱克在生活中正是两个狂热的资深乐迷,而布莱克还有自己的乐队且出过唱片。

    我承认我不是一个死忠的乐迷,至少现在我已经很少听摇滚乐了,不过我仍然很欣赏那些狂热的乐迷,他们一生坚持着对流行音乐的无上崇拜,他们可以如数家珍地说出不同时期每支乐队的来龙去脉,甚至很激动地评论每支乐队每个时期的优劣。他们非常骄傲,对那些外行乐迷嗤之以鼻,就象布莱克演的那个唱片行伙计对低俗品味的顾客大加讥讽,不愿意做他的生意。很生动很鲜活,或许我正是从他们身上看到自己曾经有过的时光,一样的骄傲和愚蠢。

    根据尼克.宏比的小说改编的这部电影有另外一个恶俗的香港译名《失恋排行榜》,这个名字远不如《高保真》来得一意双关,不过它很直白,也点出了影片的故事。主人公罗伯的人生不算成功,他渴望成为一个音乐人,但最终他只是开了一家二手唱片行,人生的最低目标。不过他的爱情上似乎也很失败,曾经被多个女友甩过,连现在的女友罗拉也要离开他了,于是痛苦之余他开始根据TOP.5的音乐排行,列出了自己最痛心的五次失恋排行榜,面对屡番失恋的经历,这个一直活得迷迷糊糊的家伙开始思考原因。于是他开始寻找自己过去的感情生活,很有点象王朔的那部长篇小说《玩得就是心跳》,他开始去找他失恋排行榜中的前五位女友,希望找出问题所在。这个活得颇有些失败的男人在整个重温过去的旅程中发现原来一切原因都集中在自己的身上。库萨克的演出了主人公罗伯的缺少自信、没有责任感、不懂浪漫还特别自我的特性,不过同样也展现出罗伯这个资深音乐发烧友不俗的音乐品味,而正是这个优点能吸引着身边的女人。虽然罗伯这个混蛋毛病不少,但是我们没来由的会喜欢上他,库萨克的确赋于了这个人物不一般的气质。

    影片最终给了罗伯一个很好的结局,他的女友最终还是回到了他的身边,他也渐渐懂得了自己的缺点,也在改变着自己对爱的态度,虽然结局难免俗套,但作为观众的我们都非常乐意看到,毕竟不是太过严肃的电影。

    在这部影片中很多值得注意的演员,而杰克.布莱克也是本片中的一个亮点,我是看了《摇滚校园》后开始喜欢上他的。在本片中,布莱克的确为本片添加了大量的幽默元素,这个偏执的音乐狂巴利全身上下都是戏,全身抖抖都能让人感到这个胖子真是天才的喜剧角色。他也正是从本片开始大受关注,象这种颠狂略有些白痴的疯狂角色舍他其谁啊。另外有两个配角也是现如今赫赫有名的大腕,大美女泽塔.琼斯和老戏精蒂姆.罗宾斯在这部影片内戏份不多,但是却也透着彩。除了这几位演员外,我们还在影片中看到了摇滚巨星布鲁斯.斯普林斯丁,真是部精彩的欧美流行乐电影。

    除了对罗伯爱情经历的探究外,全方位展现乐迷们的生活环境也是个这部影片最吸引人的特色,这些人群看起来都挺有意思,在二手唱片行里淘一些稀有的黑胶唱片,如此痴迷。换位思考一下,就象我们中国的碟友们在地下碟店里淘到自己一直寻找的影片后的那份欣喜,彼此之间边淘边相互交流心得,甚至还能装成资深碟友对那些菜鸟面前摆摆谱,讥讽一下他们的品味和无知,呵呵,异曲同工。

    另外,关于这部影片最值得称赞的就是影片的音乐,那些七十年代的摇滚音乐被精挑细选出来后在影片中承情节而放,的确运用得非常之棒,据说是男主角库萨克亲自挑选出来的,看起来他的确和主人以罗伯很相似。


    文:眉间尺

    网易娱乐
  • 头像
    路人X
    在开始胡扯这部电影之前,请容许我先列一下片中出现的我中意的乐队:The Thirteenth Floor Elevators,老迷幻乐;Elton John,大流行&钢琴牛牛;Belle & Sebastian,我的最爱,小民谣味流行英式;Bruce Springsteen,蓝领之友,健康摇滚;Love,老迷幻,老摇滚;The Velvet Underground,老变态;Queen,老艺术摇滚,华丽;Elvis Costello,老伪朋克+另类;Bob Dylan,老头;
    Stereolab,不算老的后摇;The Kinks,老大不列颠入侵乐队。其余不中意的人略过。

    再列一下演员:
    John Cusack,半红不红,喜欢他是因为同年轻的Kevin Spacy有点像,Identity之后才开始对他有所关注。片中出演一个老失恋的摇滚唱片店老板兼资深摇滚中年。
    Jack Black,我不大喜欢的一个喜剧演员,大体上是觉得他有损摇滚青年的形象,嘿嘿。演Cusack手下的店员。
    Tim Robbins,哦,刺激1995的主角。演cusack的情敌。
    Iben Hjejle,女主角,没关注过,张得同Uma有点像。
    Catherine Zeta-Jones,女配。
    Bruce Springsteen,龙套,演自己。

    这部电影根据Nick Hornby的同名小说改编(现在大街上正在卖),讲述一个摇滚中年在一次重大感情挫折后回忆自己失恋历程的点点滴滴,顺带给几位前女友作了排行。显而易见,内容是这个该死的中文译名的来源,如果不是同学大力把这推给我,我会一直忽略它(或许他不忍看到我迈向失意摇滚中年?)。这是一部比较出色的喜剧作品,当Cusack回忆失恋往事时,我也会想起过去的一些东西,加上常常跳出熟悉的乐队名,让我感受有点杂,几种情绪一起上。不过对于一般人,我想大多能尽情享受其中的欢乐,这是一波三折走向美好的故事。或许它也能让单身的光光们好好思考一下自己的处境,迈出“脱光”的有效步伐,为社会稳定做出应有的贡献。
  • 头像
    nowherepuppy
    如果你已经收集流行唱片超过五年,听过上千张专辑,有十数组中意的乐队,有一个吵吵闹闹心醉又心痛的女友或老婆,每日梦游,年暨三十仍觉青葱岁月就在昨天,那么,这就是属于你的故事。
  • 头像
    dirtyme

    这是一部标准的闷骚品,就是那种死缠烂打地拽着你的衣服喋喋不休之后一语道破天机的片子。down了很久,所以看的时候也耐心一些。完了我想或许所有恋爱的和旁观他人恋爱的人都应该反省。正如电影中一句独白提出的问题,如今在我们周围的人群中很容易嗅到失恋的气味,每天都有人会因失恋死掉无数脑细胞,耗掉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没有目的的挣扎上,但我们究竟是从哪里开始得到失恋的体验的呢?事实上,世界上的第一批被人一腿蹬掉的人当中极其脆弱敏感的一小撮人,发明了“失恋”一词,以便于这种难以言状的情感能简洁迅速地在人群中散播开来,脱口而出一个“失恋”就能让局外人心领神会。与此同时,他们以此为主题写书、写歌、拍电影等等等等,无恶不作。最终尘埃落定,全民开始传宗接代的骚乱,死伤无数,世界毁了。失恋被美化后投入生产线,大批量地投放市场,也造成了人类这一普通的情感被无限放大,而同时它也在被滥用,使得了这件事整个的处在社会的一个低层次上,越来越贬值,也导致了社会不安定因素的整体提升。试想一下那些在形成完整价值观之前就受到外界怂恿唱着“求求你给我个机会,不要再对爱说无所谓”的小朋友们,他们今后长大了能侥幸避免失恋的几率有多大?说到这里或许你已经觉察到了失恋情绪的传播和“咒怨”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了吧。n 从反面试想一下,假如失恋根本就不存在,假如第一个失恋(我们姑且这么称呼)的人坚强一些,把失恋的感觉等同于饿了或是渴了或是肚子胀气想放屁,从而将这种病菌轻易克服并扼杀在摇篮之中,或许今天的我们将会少掉很多麻烦。暖饱的人们哪,当你们吃饱了喝足了,应该去想想非洲每天还有很多人饿死,而不是挠破脑袋地琢磨:“为什么她不爱我了?”

本网站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即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1-2025  合作邮箱:ystousu@gmail.com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