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电影  »  剧情片  »  快乐燕子

快乐燕子  快乐王子 The Happy Prince2018,快乐王子 The Happy Prince

722人已评分
很差
0.0

主演:鲁伯特·艾弗雷特科林·费尔斯艾米丽·沃森科林·摩根埃德温·托马斯汤姆·威尔金森安娜·钱斯勒朱利安·沃德姆碧翠斯·黛尔安德烈·彭文约书亚·麦圭尔克里斯蒂安·伯恩查特奥利弗·凯特罗纳德·皮卡普约翰·斯坦丁本杰明·瓦赞丹尼尔·韦曼

类型:剧情同性传记导演:鲁伯特·艾弗雷特 状态:HD 年份:2018 地区:英国,比利时,意大利,德国 语言:英语,意大利语,法语 豆瓣ID:11524958热度:1 ℃ 时间:2023-08-15 10:08:02

简介:详情奥斯卡·王尔德传记片,鲁伯特·艾弗雷特自编自导自演,该片在圣丹斯电影节及英国上映好评如潮,被赞为鲁伯特·艾弗雷特职业生涯最佳,主演还有科林·费尔斯、科林·摩根、艾米丽·沃森和汤姆·威尔金森等。本片讲述奥斯卡·王尔德(鲁伯...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奥斯卡·王尔德传记片,鲁伯特·艾弗雷特自编自导自演,该片在圣丹斯电影节及英国上映好评如潮,被赞为鲁伯特·艾弗雷特职业生涯最佳,主演还有科林·费尔斯、科林·摩根、艾米丽·沃森和汤姆·威尔金森等。本片讲述奥斯卡·王尔德(鲁伯特·艾弗雷特饰)在人世间最后的日子里鲜为人知的悲剧。他以旁观者的角度冷眼审视着自己的失败,以超然而幽默的方式看待着自己人生中的不幸
  • 头像
    哲学家都是驴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只知道享乐的王子,从来不关心不打听外面的世界,人们都叫他“快乐王子”。在他死后,人们把他的雕像立在城市中,却让他看见了城里的一切丑恶与苦难。有一天,一只准备去埃及过冬的小燕子爱上了他,快乐王子希望它能把自己剑柄上的红宝石送给生病的小男孩,减轻他的痛苦。

    而在第二天,燕子准备再次启程,在王子的哀求下,它不得不哭着将王子的眼睛送给穷困潦倒的年轻人,把王子仅有的另一只眼睛送给了卖火柴的小女孩。燕子做完这些,决定永远陪着自己深爱的快乐王子。而王子又再度请求它把自己身上的纯金箔送给穷苦的人,王子的雕像顿时失去了所有的光彩。这个时候燕子终于也被严寒逼迫到了生命的尽头,它在亲吻了快乐王子的嘴唇之后,死在了他的脚边。

    当快乐王子看到小燕子死在自己的脚下,他的铅心瞬间裂成了两半。失去了任何装饰的快乐王子终于被市民们抛弃了,工人们把他放在炉子里熔化,将无法熔化的铅心扔在了垃圾堆里。

    这篇著名的童话名叫《快乐王子》,出自于英国唯美主义作家奥斯卡·王尔德。而我们今天所说的电影,同样也叫《快乐王子》,是一部以王尔德为原型,由鲁伯特·艾弗雷特自导自演的传记片。

    王尔德曾是一个闻名遐迩,出入于上流社会的剧作家和诗人。却在1895年被昆斯伯理侯爵发现其与自己的儿子阿尔弗莱德·道格拉斯(昵称“波西”)长达四年的“不正当交往”而控告王尔德,最终被英国法院以“与其他男性发生不道德的行为”而被判处两年徒刑。

    而出狱后,王尔德早已风光不再,饱尝人间冷暖。他曾想与自己的妻子康斯坦丝复合,但波西却主动来和他见面,表示想与王尔德一起私奔去那不勒斯,王尔德选择了波西。好景不长,不久两人就因为时光不再,各奔东西。

    最终在1900年11月30日,王尔德终于因为脑膜炎在巴黎的阿尔萨斯旅馆去世,终年46岁,死时只有他的第一个情人罗比与另一个朋友陪在他身边。可以说结局是非常令人唏嘘了。

    电影的名字叫做《快乐王子》,电影中的王尔德从开始到结束才说完这个故事,可是他真的快乐吗?

    他快乐吗?我想不是。从天堂掉到地狱的感觉,一日浮华荣耀全都离他而去,他就像一只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因为自己的性取向被所有人唾弃。就连妻子孩子都已远去,曾经私奔的爱人也有了新欢,他身无分文,只能靠朋友救济生活。

    他快乐吗?我想是的。面对自己悲惨的境遇,他就像一个全然无关的旁观者一般,只是看着,当别人问起,他却以轻松幽默的语气,谈论着自己的不幸。

    这部电影并不能算是传记片中的上乘之作。全片采用一种插叙的叙事顺序,因为主要是以王尔德的晚年为重点,前期他所取得的荣耀只是在故事中偶有一闪而过,因此这种反差并不太能让人感同身受。而在人物刻画方面,因为没有铺垫,在观众看来,王尔德与罗比、波西的关系也不甚明了,因此关于个别人物形象刻画的并不深刻。但难能可贵的是,在气氛烘托方面,导演始终在灰暗和美好之中保持一种张力,让悲伤和快乐相伴而行,使得故事始终保持着戏剧性。而台词也大多以诗句以及表白的形式表现,真情流露,充分表现了王尔德的浪漫唯美。可以说,本部影片在塑造王尔德的形象方面已经很成功。

    不管是在这部电影还是在《快乐王子》的故事里,我们都可以看到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社会的缩影:收入低下的底层人民和上流社会人士的极端两极分化,一边是陷入绝境的挣扎,一边是纵情声色的娱乐。而王尔德在这个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代,就始终如同一个旁观者一般,扮演着“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角色。我想,除了他浪漫至死的追求,这也是造就他悲剧的一个原因吧。

    如果你也曾听说过《快乐王子》的童话,也想了解这个传奇般的诗人,不如去看看这个“快乐王子”的故事吧。

  • 头像
    stardust

    看到豆瓣评分高达八点五分,吓得我颤巍巍赶紧去刷片。但看完之后,更吓到魂不守舍。开玩笑啦,没有那么差~稳定到七分出头可以,八分绝对高估了。

    说说缺点吧。。毁人物。Rupert年轻时的容颜我可以舔屏无数遍,他的桀骜不驯也让人惊叹。本以为由他诠释王尔德真是不二人选,但不知道他对王尔德有什么怨念,生生把我的那衣着浮夸的美貌段子手呢塑造成了油腻大爷,小娇妻constance搞成中年大妈。Constance死时39岁,如果稍微看过画像,都应该被她的颜值震撼,熟女人妻的风韵和柔情。王尔德死时46岁,精干智慧妙语横生的盛年大叔,从来没有舔着肚子,更没有嫩牛五方脸。这令人扼腕的美人儿们竟被演绎成了老年大爷大妈,油腻肥胖……

    传世的bosie和wilde的照片中,玩世不恭但沉稳的大叔和清秀俊朗的活力小生,绝配一脸。但是这电影版的,怎么看都像被包养的牛郎和暴发户金主。Wilde冲bosie说一句,你不给他钱,你以为每个人都跟我一样,x你只为取乐么?我的冰淇淋差点喷屏幕一脸,拜托大叔,就你这油腻样,我觉得应该只有你给钱,别人不给钱才公平啊。

    这是一场rupert的独角戏,如果你想看萌神的颜,还稍微有一点,但是想看脸叔或者watson的话,恐怕要失望死了。。。他们的角色只有脸谱,没有演出。

    画面,音乐,摄影是英式的一贯精致与柔情,慢调的节奏,所以注定分不会太低,因此给打三星半。油画般的质感美丽细腻,尤其是意大利的廊柱和男人们的派对,那胴体,似乎张张都是卡拉瓦乔笔下的美男子(尤其是考虑到卡拉瓦乔晚年流放Naples,我怀疑导演是故意的)。摄影方面社缺点嘛,特写太多。虽然老戏骨们不怕特写,但是特写就好比大写的惊叹号,全片一直惊叹,这个强度,有点吃不消...全景基本都是低机位风景,所以还是一棵一棵虚化的草在眼前跳,跳的人眼睛痒痒。

    但是被rupert的剪辑和凌乱的故事节奏毁了一部分。这部剧已经无关王尔德的同性之爱,而是rupert对那个年代身为同性恋的控诉。所以小混混跟踪,被吐口水,这些占了很多篇幅的支线剧情占了很大比例,但拿掉也无妨。尤其是相对一带而过的牢狱之灾,流放之苦,疾病之痛,身无分文的艰难,显然喧宾夺主。Bosie对耗子的小题大做,gay派对,虽然同样服务大主题的小细节,但是总是目的太单一,手法薄弱。细节是电影的灵魂,但是花太多时间渲染这些不能推动剧情的故事就是琐碎了。相反,每次到了转折点,都一带而过,几乎个个都是暗度陈仓的隐喻式烧脑转场。这样的转场不是不可以,一个两个,算是炫技,整片都是,就是轻重不分了。像一些传统技法的悲喜对比,比如圣诞节的意大利gay派对,和constance家中Good King Wenceslas的清冷,速度和节奏都不对,完全建立不起来对比。

    咕……考虑到是rupert导演处女作,这样就还算不错啦,希望以后有更好的作品。不过考虑到他的个性,而这部作品也几乎是他的王尔德,他的快乐王子,应该是酝酿了许久的,那会不会有以后就不得而知了。

  • 头像
    这胖子爱看电影

    美不是为了满足一己的功利,而是超私欲、超功利的。在王尔德的“唯美主义”文学思想中,他认为:作品的价值在于艺术形式的完美,而与社会伦理道德无关。文学本就应该“为艺术而艺术”!百年之后,奥斯卡王尔德依然是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作家与艺术家之一。

    他的一句,

    生活在阴沟里,依然有仰望星空的权利。

    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在绝望里探寻希望,在颓废中奋勇而起。王尔德的传记电影不算少,但最近这部《快乐王子》却十分特别。

    首先,该片的导演鲁伯特·艾弗雷特是绕不过的话题之一。鲁伯特·艾弗雷特出身于英国的特权阶级,但是愤世嫉俗。少年成名,却因为狂傲的性格而备受冷落和排挤。早在1989年他就宣布了自己的同性取向,这一度令他的声名和事业陷入低谷。但一些列优秀到让人心悦诚服的影视作品问世后,所有人都难以无视他的才华和美貌。

    他以自己的成功打破了影视界“一个天才演员逃不过公开承认自己同性身份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这一怪论。《快乐王子》是他首部转型导演后的长片,他一人独揽了导演、编剧,并主演了奥斯卡王尔德。片中王尔德的经历和现实中鲁伯特·艾弗雷特的遭遇发生了强烈的互文关系,令影片本身围绕着迷人且耐人寻味的丰富文本。这是王尔德的传记片,也是鲁伯特·艾弗雷特自己的生活和性格隐喻。片名“快乐王子”取自王尔德久负盛名的同名童话小说。

    故事讲述了生前不知忧愁为何物的快乐王子死后目睹种种人世间的苦难,和燕子牺牲自我,企图唤醒社会,帮助他人的故事。《快乐王子》勾勒的城市是维多利亚时期英国社会的缩影,王尔德把在真实社会中发生的种种丑恶现象揉入故事中,对当时冷酷的社会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和揭露,对于富有同情心的快乐王子与燕子对社会底层人的慈善救济活动和他们最终的失败寄予了深切的同情。

    在故事的结尾,上帝让天使去取城市里最珍贵的两样东西,天使带来了死去的燕子和化为雕塑的王子的铅心,尽管王子和燕子在俗世间死去,他们的灵魂将在天堂里获得永生。在一则童话故事里,社会上层对社会底层人民的冷漠态度反映了当时在英国盛行一时的“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影响力。

    鲁伯特·艾弗雷特改编了《快乐王子》,他没有在影片中大量批判当时的社会,而选择了缩小视角,从王尔德“最后的日子”里切入,一窥伟大作家失落之时,社会对他的看法,反过来探寻当时社会的风貌。19世纪末,王尔德已是整个英伦最具影响力的人,但他和昆斯伯理侯爵儿子波西(Bosie)的同性之爱触怒了他。两人对簿公堂,王尔德沦为阶下囚,失去了所有,包裹家庭,事业,还有他的未来。影片从王尔德出狱后开始讲述。远赴法国,改名后企图重新开始的王尔德如何再次堕入地狱的经历是影片的故事主线。

    看着如快乐王子一般,原本“金箔镀身”,受人爱戴,却一步步沦落为人人唾弃的“性少数”边缘人,我们不得不感叹造化弄人。王尔德和波西的情爱纠葛是情节的张力所在。原本可以重新开始的王尔德,因为波西“重归于好”的要求,而再度沉沦。两人逃离到意大利的小镇上纵情声色,过着荒淫无度的生活。虽然快乐,但却消沉。很快两人再次一拍两散。波西贪婪,势力,靠着母亲的救济度日,是毫无生活自理能力的富二代。在他的盛世美颜之下,只有一副溃烂着的内心和一具病态的灵魂。他亲口告诉王尔德,“如果你已不是高高在上的那个王尔德,你们就没必要生活在一起了”。可见其绝情寡意。

    但占有的欲望把王尔德推向了“飞蛾扑火”的绝境中。好比他自己童话中的“快乐王子”,我们看着这位大文豪在波西面前哭成泪人,好像依偎在爱人怀里的小孩子的少年;我们看到他因为一封波西的信而勃然大怒,因为他的笑又瞬间融化,波西是他的软肋,是他的致命要害。这最终要了王尔德的命。

    当然,导演鲁伯特·艾弗雷特在影片中多处结合自己的经历加入了当时社会对于王尔德的苛责。在转移监狱前,官方“别有用心”的为他安排了一场精神凌迟般的游街示众。在火车站,他穿着邋遢的囚服,被剃了光头,他被打落神坛,他是失去了“金箔”外衣的“快乐王子”,遭到众人的围观,唾骂。

    在这一刻,那个骄傲的王尔德已经死去了。这为他后来不顾一切,朝着毁灭一路狂奔的悲剧性人生埋下了伏笔。在他万丈光芒的时候,那些上流人士,爱人波西都视他为神;可他当因为同性身份沦为阶下囚,失去地位和财富后,人人都视他为恶疾和疾病一样远远避开、嗤之以鼻。

    不过,还是有人爱他的,对他一直不弃不离的爱人罗比,影片中来自底层的流浪兄弟,还有酒馆中,那些为他的才华而侧目的陌生人。

    他们因为他的老态的外表,落魄的现状而排斥他,羞辱他,无视他,相反,这些底层的陌生人才是王尔德当时最贴心的观众和崇拜者。没有太多学识的他们反而领悟了“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的关键核心。作为鲁伯特·艾弗雷特的首部长片,《快乐王子》的叙事剪辑方式遭受了一些非议。影片在构图取景,人物造型,场景设计上都极具古典气质,奢华且颓废,有着令人沉醉的美学观赏性。但带一点“意识流”处理方式的剪辑和叙事模式却让故事有“形散”的诟病。

    没有规律的穿插进主线故事中的回忆性叙事让跳切显得生硬。但我却恰恰认为这是影片最大的形式主义美学价值之一。看似杂乱且生涩的情节切换,剪辑推进,正如王尔德酒醉之后,潦倒度日一般有着一种难以一言而概论的形式美。的确,好比,王尔德和波西在火车站久别重逢,王尔德和波西在别墅的裸体派对,还有王尔德几次于教堂之中的不同的行为,以及贯穿全片的车站受辱,都是为了情节而设置,并非完全为了叙事。

    先形式,后故事,这契合了王尔德的美学观点。王尔德,“快乐王子”、鲁伯特·艾弗雷特彼此之间的高度互文关系本就耐人寻味,自带几分颓废的唯美主义气质。

    特别喜欢病重的王尔德,于小酒馆内的最后一场表演经历。他命不久兮,却纵情表演,在酒精的作用下,他恢复了往日的状态,他还是那个风趣又迷人,情深且诙谐的王尔德。他的舞台虽然只有小小的一张餐桌,可台下的观众依然视他如神,爱戴他,憧憬他。

    毕竟,他是奥斯卡王尔德。“我们都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We are all in the gutter,but some of us are looking at the stars.)

  • 头像
    Helen

    这不是Wilde的传记,这是Rupert的自传。Rupert也是个艺术气息十足的人,也因为出柜而经历艰难时日,不得不到欧洲大陆谋生,出版了两部小说。那个时候他就在酝酿《王尔德的最后时日》了。所以这部电影感觉不是老王活不下去了,而是Rupert要活不下去。故事讲得很平常,因为老王出狱后的日子确实很平常,相比他灵气四溢的辰光,潦倒颓废就是普通。Rupert既忠于事实,又演得过于卖力,特别是为了看上去像老王而一直吊着下巴,着实令人抓狂。整部片看下来我脸抽筋了。Rupert不适合演王尔德(为了身形像患有巨人症的老王,他竟然养了一身恐怖的肥肉出来),他是王尔德作品中的人物,An Ideal Husband,Rupert之后不会再有第二个Lord Goring(虽然对编剧乱改原著最华彩片段十二万分不满)。至于Ernest,在本片中还有这重双关,既是向老王致敬,也是戏谑了一把自己和Colin Firth为了玩儿而演的那部电影版。

    演员班底简直是《乌龙女校》再现,除了叽叽喳喳的女孩儿们。一众老友前来支援的义举,倒也像极了Reggie Turner和Robert Ross对老王的情义。拍摄上一些镜头的处理很生涩,不够连贯。但是当Bosie在车站出现的那一刻,golden boy还是惊艳了一下的(如果不是恰好想起梅林大法师假扮老太太训斥亚瑟的那一幕)。良心讲,科总在本片是很亮眼的,对得起美少年Bosie,只是本人是柔美,而科总棱角分明了些。Bosie在老王死后的所作所为,是与其天使般的面孔毫不相称的扭曲丑恶,是活脱的道林·格雷。老王从美之中看到了人必然毁灭的路径,一语成谶。

    Robert Ross,这个加拿大人,在王尔德死后偿还了他全部的债务,致力于整理出版他的作品,同时为了捍卫王尔德的名誉同黑市流行的以王尔德之名传播的低俗小说作斗争,还时不时地遭受来自Bosie的人身攻击和道德陷害。他请爱泼斯坦给老王设计了现在老王墓的斯芬克斯雕塑。在伦敦,阿德莱德街多了一座老王的雕像(爱尔兰民族主义者也是很大方)。

    去年到巴黎第一件事,涂上妖艳的兰蔻玫瑰,挑花店里最红的一支玫瑰,去老王坟前献花献吻,结果发现自2011年起被玻璃罩子给圈上了,据声明称是应其后人要求。不过照Rupert讲的这个故事,老王对家人是愧疚的。那么尘归尘、土归土,也许他愿意看到的恰是这个大玻璃罩子。从老王后代遭受的不幸角度考量,也许这是最好的。Rupert选择快乐王子来讲述老王的最后岁月。如此看来还是Robbie最懂老王,斯芬克斯,那关于人的谜语,才是老王最后的感受。

  • 头像
    《看电影》

    所有荒废的韶华,所有恣意的荒唐,所有疯狂的大笑,所有不堪的羞辱,全是一场零落的梦而已。

    没有理由不期待[快乐王子]。

    因为它说的是王尔德的故事啊。谁会不喜欢网红王尔德呢?

    黑社会干活前都要拜关二爷,我觉得新媒体狗开电脑前应该先供奉老王。

    反正我喜欢他够狂够浪。

    他叫嚣着时尚就是一种丑,丑得令人无法忍受,才不得不每六个月换一次新潮流。

    多本质,多恰到好处的煞风景。

    他兜售着黑化白莲花的处世哲学,教人永远宽恕敌人,因为这才叫敌人恼羞成怒,郁结于心呢。

    多贱多贫,多鬼斧神工的报复心。

    话说到这,必须打印出来,贴编辑部墙上

    也因为王尔德的故事,是由鲁伯特·艾弗雷特来说。

    谁能比他更适合说王尔德的故事呢?

    艾弗雷特,导演处女作,自导自演王尔德

    王尔德因同性取向入狱,甚至送命——牢狱生活对他的身心造成重创;

    艾弗雷特因同性取向葬送八年职业生涯,险些一蹶不振。

    但他们依然我行我素。

    他们相似得像是投胎转世,像是宿命轮回。

    1999年,《华盛顿邮报》就惊呼:“艾弗雷特怕不是生来就为了演王尔德戏剧吧?”

    那是看过改编自王尔德戏剧的[老公不及格]后

    评论界先前就给他称号——“偷走整场戏的人”。

    可连他们也没想到,[老公不及格]里有大魔王凯特·布兰切特,有喵姨朱丽安·摩尔,艾弗雷特依然是一举一动牵动观众视线的那个。

    一个能演出王尔德戏剧精髓的人,应当是懂王尔德的灵魂的。

    可是看了[快乐王子],却大失所望。

    虽说,形象还是神似

    暖黄的灯光下,仍风度翩翩的王尔德,对着孩子说着《快乐王子》的故事。

    影片开头,优雅的王尔德

    两个孩子躺在床上,金发碧眼,肉嘟嘟的,像两个小丘比特,咧着嘴笑。

    像古希腊的小天使

    下一刻,便是凄风冷雨,落魄的王尔德逼视镜头——

    都是梦

    优雅快乐都是回忆都是幻境。现实是,此时,王尔德已经度过两年的牢狱生活,但外界不过是个更大、甚至更凄惨的牢笼。

    [快乐王子]就聚焦他生命最后的时光。

    却在这梦境中不断闪回,又插叙

    分开看都是心灵的撕扯,拼成一部电影,却支离破碎,千头万绪。

    我想到了一个可怕的可能性:

    对于创作者来说,距离创作对象太近,不一定是好事情。

    有可能,越是眼底心头的故事,越是不知从何说起。

    美的果子

    他们太像了。

    他们都年少无忧,只吃甜美的果子。

    2004年版的《王尔德狱中记》(即De Profundis,又译《深渊书简》,《自深深处》)中,译者孙宜学在序言里这么说:

    父亲替他付学费,学校把他和社会隔离,只给他知识与美,而他则可以自由选择可爱、精美的一切,拒绝一切可厌、病态、粗鲁的生活。nn他想吃到生活中所有美的果子,他想只走在有阳光的路上。

    王尔德出生在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小小年纪就说了一口流利的法语、德语。

    大学没毕业,就拿了文学奖。

    27岁,就被请去在全美巡回演讲。

    他的戏剧,座无虚席;街头巷尾,都在谈论他的小说。

    [快乐王子]中,王尔德回忆里,都是鲜花和掌声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艾弗雷特也出生于一个显赫的家庭。

    外祖父是个爵士,外祖父的叔叔拿过维多利亚十字勋章,外祖母是男爵后人。

    凭[同窗之爱]成名之际,他才25岁。

    次年,他就与年少时的偶像朱莉·安德鲁斯共演[春天里的二重奏]

    接下来,1987年,他和鲍勃·迪伦合作了[烈火之心(Hearts of Fire)]

    他和安迪·沃霍尔吃晚餐,和大卫·鲍伊压马路,奥逊·威尔斯钦点他来好莱坞……

    他才25岁而已。

    放浪形骸

    他们都放浪形骸,世俗却拳脚相加。

    1885年,英国刑法修正案将“男性之间的严重猥亵行为”定为刑事犯罪。

    王尔德却把波西给睡了。

    王尔德(左)与波西(右)

    在遇到波西之前,王尔德疯狂地追过妹子,结了婚,生了俩娃。但也歌颂过古希腊的男男情谊。

    罗伯特·罗斯(罗比·罗斯)“铁了心要勾引他”,王尔德便在男色路上一去不返。

    24岁的罗比和人到中年的罗比

    [快乐王子]中的罗比

    哪怕男色是上流社会房间里的大象,也没有人会做戳穿皇帝新衣的小孩。他却冒天下之大不韪,把同性情节写进小说。

    《道林·格雷的画像》里,那个满嘴胡说八道的亨利勋爵,和当时公众眼里乖张的王尔德如出一辙。

    在2009年的[道林·格雷]中,艾弗雷特的好基友科林·费斯出演亨利

    他把道林·格雷当成了实验对象,向这张白纸灌输享乐主义的歪理邪说,句句都像王尔德的段子:

    只有浅薄的人才不以貌取人。

    可事实上,王尔德是那个画出道林·格雷画像的巴兹尔。

    他太容易迷恋上美,那些甜美的果子,一个都不想错过,而这迷恋那么纯粹:

    道林,从我遇到你的那一刻起,你的人格对我产生了非同寻常的影响。nn我的灵魂,我的头脑,我的精力都被你所左右。nn你成了我看不见的理想的可见化身,那种理想像一个美妙的梦,在我们艺术家的记忆中拂之不去。

    太像王尔德对波西赤诚而纯粹的迷恋。

    波西认识王尔德之前,《道林·格雷的画像》已经出版。所以这当然不是一部自传,却像一则预言。

    不然为什么,后来每部电影版里的道林·格雷,都有波西的影子?

    1945年[道林·格雷的画像],赫德·哈特菲尔德

    1961年《道连·格雷的画像》,约翰·弗拉瑟

    2009年[道林·格雷],本·巴恩斯

    他们都似波西般粉雕玉琢:

    波西(左)与哥哥弗兰西斯(右,因与总理的同性绯闻,尸陈阴沟)

    [快乐王子]中科林·摩根版波西

    艾弗雷特也一定同意我的看法:

    [快乐王子]中,科林·费斯饰演王尔德的好友雷吉

    当科林·费斯版的雷吉、似道林·格雷的波西、王尔德站在一起,王尔德天然地成了画家巴兹尔。

    在道林·格雷的预言里,巴兹尔的故事是这样:

    巴兹尔,怀着对道林美的渴盼,创作了惊世的画像,可他最终会发现画像的秘密——

    道林心灵所有的邪恶,外表所有的衰老,都由画像承担。

    而道林,会用利刃划破巴兹尔的脖颈。

    波西带着王尔德,深入维多利亚时代隐秘的同性恋卖淫场所,带着王尔德,卷入他的家庭纠纷。

    波西和老爹昆斯伯里侯爵关系不善,围绕着他的同性恋传闻,更是让老爹暴跳如雷。

    侯爵找上门打官司告王尔德猥亵,王尔德却要反诉他诬陷。

    最后把自己坑进了大牢。

    他在庭上,却仍与世俗对抗到底:

    1997版[王尔德]

    他后来说:

    一个因爱国而被投进监狱的爱国者是爱自己的国家的,同样一个因喜爱男孩子被投进监狱的诗人,也照样是爱男孩子的。

    虽经受这世道的拳脚相加,我该浪,还是得浪。

    1981年,因为艾滋的爆发,外界好不容易对同性恋的松动态度,又紧张了起来。

    1989年,艾弗雷特顶风出柜。

    如果用电影语言来表现,这里应该全世界安静一秒钟,然后掀起飓风。

    之后八年,他再没有接到好莱坞或英国的片约。

    毕竟,几十年电影史,谁出柜谁就糊,这是金科玉律。

    如日中天之时,艾弗雷特的星光黯淡下来。

    还好时代已经不同了。1997年,艾弗雷特凭[我最好朋友的婚礼],重回主流视线。

    虽是配角,却一出现就是全程焦点

    但他的放浪形骸不减。翻红当年就向《美国周刊》自曝:

    当年刚逃学出来想演戏,没钱花,就去做援交了,挣点钱,顺便还嗑点药。

    EXO me???

    没什么拳头能阻止你。

    左右摇摆

    他们左右摇摆,终于怀疑人生。

    在狱中,王尔德等啊,怨啊,想啊,盼啊。

    那么骄傲的一个人,他想不通。

    他洋洋洒洒给波西写了一封长信。

    即后来的《深渊书简》([快乐王子])

    他痛斥,你生病时,我为你端屎端尿;我生病时,你从我身上搜下最后一个铜板,穿得花枝招展出去蹦迪。

    他质问,你是不是魔鬼给我送来的劫难,为的就是诱惑我花天酒地,破坏我的艺术创作,你是不是该向全人类谢罪。

    无怪罗比这么说([快乐王子])

    他却又由此深思,艺术到底是什么,美到底是什么。

    他问痛苦会不会净化灵魂?可从前的他分明说,感受了痛苦,会破坏对美的体验。

    他最终还是选择爱波西。因为波西就是艺术,就是美,就是他的玫瑰他的花。

    一封由谴责始的书信,到最后竟充满了肉麻的情话:

    我甜蜜的玫瑰,我柔美的花儿,我百合花中的百合花,或许正是在监狱里,我才能检验爱的力量。nn我要看看自己是否能用对你强烈的爱,把酸苦的水化成甜美的琼浆。nn有时我也想,我们分开更明智些。nn哦,那是在我软弱和疯狂的时候啊!nn现在我才明白,那样做,只会把我的生活弄得残缺不全,只会毁灭了我的艺术,只会打破让人心灵完美和谐的韵律。

    出狱后,他对每个人说,要和妻子康斯坦丝和好。

    浪子竟说要回头

    可又奋不顾身,触犯众怒去找波西。

    他对罗比这么说([快乐王子])

    他时而想活得坦诚点,时而又想活得容易些。

    一切想法,矛盾共生,这样一个浪子,竟然是自己不肯放过自己。

    艾弗雷特成了打破演艺圈出柜诅咒的人。

    结局凄惨的王尔德,在这个年代,成了同志ICON。

    同样是这个年代,艾弗雷特因为出柜更红了。

    他“抱怨”:

    我对两性来说都是性幻想对象,我精尽人亡,我需要睡眠。
    他给圣罗兰袒胸露乳拍写真

    他和王尔德的命运似乎开始分叉,但其实,只是换了另一种方式,去左右摇摆,去怀疑人生。

    因为性取向而加分或减分,都是一样可笑。

    他曾经以过来人身份掏心窝子:

    我不建议任何年轻演员出柜。nn一个25岁的同性恋者,过去不能,现在也不能,在英国电影圈,美国电影圈,甚至意大利电影圈打出一片天。nn行不通的。你总会在某个时刻结结实实地栽了。

    他又说,我绝不后悔:

    我喜欢做同性恋,喜欢泡吧,我不可能过双重生活。

    左右摇摆的,究竟是人心,还是见风使舵的现实?

    幻梦一场

    当一部作品,投射了自己太多情感,行文间的慌乱,骗不了人。

    王尔德这么说过:

    不够真诚是危险的,太过真诚则绝对是致命的。

    [快乐王子],是一部情绪化的作品,以致于已经不能理性地表达。

    这不是奥斯卡·王尔德,而是鲁伯特·王尔德。

    王尔德所见观众席上的放声大笑,是鲁伯特曾加冕的万丈荣光;

    车厢中对王尔德的指指点点,是鲁伯特面对过的流言蜚语;

    王尔德面对攻击的反抗,是鲁伯特心中的熊熊怒火;

    两个穷孩子对王尔德的慰藉,是鲁伯特梦想过的温柔缱绻。

    观众为他疯狂

    世人对他唾弃

    他愤然反击

    他对穷孩子说心事

    一切体验都太私人了,快60岁的RE,一时竟不知手脚往哪里摆。

    这个故事又该从何说起,以什么结束。

    近乡情更怯,欲语泪先流。

    只当一切是梦吧。

    所有荒废的韶华,所有恣意的荒唐,所有疯狂的大笑,所有不堪的羞辱,全是一场零落的梦而已。

    我做给你看

    -

    文:姜不停

    文章源自微信公众号:电影解毒

本网站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即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1-2025  合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