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演:谢霆锋张家辉黄奕蔡卓妍刘洋佟大为何家劲郑皓原郑逸桐
类型:喜剧动作悬疑古装导演:王晶 状态:HD 年份:2011 地区:中国大陆,中国香港 语言:汉语普通话,粤语 豆瓣ID:4707596热度:1 ℃ 时间:2023-08-13 16:26:22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财神客栈》,这是一部很搞笑的片子,以旷世之宝白玉观音为线索,讲的是龚少爷与老巴以及其他人一起进行对盗贼金不二的追捕,结果龚少爷发现他一直崇拜的金衣捕快竟和金不二是一伙,不过还是龙卷风带走了一切!
在欢笑后,我过多的则是对这个电影的思考。龚少爷是一个怀才不遇的高手,他有精明的头脑,也有高强的身手,却因家境不显贵,而去做最低级的小衙役。而那个愚蠢的家世显赫的人却当上了县太爷,而且这个愚蠢的县太爷因为嫉妒龚少爷还诬陷他是金不二的同伙,在金衣捕快来查此案时,他竟然怕案发现场脏,派人去打扫再查案,可见他是一个多么愚笨的人,但一个人却能的人却能当上县令,可见当时用人之腐败。
还有那个金衣捕快,他倒是一个聪明的人,武艺也十分高。但他最后为什么变成和盗贼一伙的人呢?他说,他一直勤勤恳恳,正直清廉,可每年的俸禄只有朝廷发下来的一千两银子,除此之外,他获得的是仇家满天下,他的妻子儿女全被仇人杀死,他自己也天天提心吊胆着生活。他过够这种生活了,于是他便投了叛贼。这样一个人也着实可怜,前半生清廉,后半生却因实在忍不了而变成贼。试想,在当时又有多少贼是这么形成的呀。
记住这些,也前往不要让这种事再重演。
金臂小子
面孔
音乐奇缘
临时保姆
第一名
机不可失
在芭比乐园里,各种各样的芭比和肯每天都过着童...
播放指数:1306℃
《武侠》的宣传主打“医学武侠”的概念,而短短八分钟的片花显然不足以将这个噱头说尽道明,而影片本身的卡司并不如乍看下强大:老甄近期野心勃勃的两部片《精武风云》和《关云长》均遭遇票房和口碑的滑铁卢,人气骤降;金城武虽然在大陆粉丝众多,但此次突破性戴眼镜胡子拉碴讲四川话,形象未必能在粉丝中讨了好去;汤唯姐姐更是因某种众所周知的原因并不获院线方重视;而老将王羽呢,除了笔者这样忠实于看邵氏和嘉禾老动作片的观众,还有几个人记得这位独臂耍过刀法拳法的大侠呢?至于导演陈可辛,虽然名头很响,但那是在影迷圈子里,不常关注影坛的普罗大众,怕是对这位大导闻所未闻。
那么,《武侠》要如何扭转宣传上不利的颓势呢?八分钟的预告片已经是极限了,再加长就荒唐了,而且吃力不讨好。那么,何不换一种形式,用一种新颖的方式来制作一部长度没有限制的“预告片”呢?《财神客栈》正是在这样的情势下应运而生的。
首先,《武侠》不是缺少有吸引力的明星吗?不怕,《财神客栈》有!新科影帝谢霆锋,刚在《线人》中以命运坎坷的小混混形象称帝,风头正劲,转头就恢复奶油小生,与同样扮嫩的蔡卓妍极尽90后喜闻乐见的撒娇打闹之能事,直令看片的小情侣心口小鹿乱撞。老搭档张家辉亦戴上牙套来个丑角式亮相,正与黄奕的火爆个性相得益彰。佟大为堪称香港导演最乐于合作的大陆男星之一,之前就参与王胖的《零零狗》,在《财神》中的发挥更契合本色,不苟言笑的一本正经,念教科书式的对白风格,乍看下令人出戏,但实则制造了强大而罕见的冷幽默,与片中其他角色瞎扯胡闹式的搞笑相比,正有一冷一热的绝妙调和。而何家劲则是从头至尾情节最重要的推动者,在其他所有人或谈情说爱、或插科打诨、或洋相百出的当口,他是唯一一个沉得住气,能令故事不至于迷失在一场场小品式的胡搅蛮缠中的人,同时,他也是全片最能甚至是唯一可以吸引中年人票房的明星。既然明星充足,这支预告片已经有了足够的观众群。
再看,《武侠》不是要将“医学武侠”大肆发挥吗?《财神客栈》可给你全方位山寨版的前瞻!命案现场,鸡犬不留(不得不说这个太冷了,亏王胖想得出来),受害者究竟因何而死,有名侦探谢霆锋为您现场解答。案情推演伴随着闪回,一如《武侠》预告片中所演绎的,这段应该让陈可辛或金城武客串一个角色,做个笑而不语的表情,暗示“大家都看到了,医学武侠,大概就是这样子滴,当然,《武侠》中的会精彩细致牛逼的多哦亲,要到影院给好评哦亲”,这样就完美了。
接着,《武侠》不是强调不吊钢丝、不用替身、拳拳到肉的写实武打和跑酷吗?《财神客栈》就先给观众一点截然相反的,把你们对于特技武打的胃口全填饱了,自然就有兴趣看《武侠》换换口味。所以《财神》中的俊男靓女和丑男毒女全是神乎其神的武林高手:谢霆锋的刀在空中用电脑特技飞速闪动,将一只鸡切成齐齐整整三十六块;暗器高手一出手就是《英雄》式漫天的数码针,音波功和狮吼功的对决直接拷贝了《功夫》的破坏效果;人人都吊着钢丝在客栈那点不大的地方上下翻飞,打架和恋爱都要在空中进行;而结尾的解决方案更是依靠天外之力龙卷风和炸药(是墨子的后人吗),特效的作用被放到了极致,真功夫成了可有可无的附属品,否则,展昭大侠怎会不敌谢霆锋呢?
所以《财神客栈》是一部值得尊重的作品,虽然从表面看来,它一如既往的延续并满足了大家对于一部新世纪之后王胖电影的期待,但若要从一部预告片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影史上最众星云集、制作精良、情节完整、卖点充足的,至于它是否成功并有效,我们不该看它的票房,而该以《武侠》的票房衡量之。
文/方聿南
《财神客栈》,这是一部很搞笑的片子,以旷世之宝白玉观音为线索,讲的是龚少爷与老巴以及其他人一起进行对盗贼金不二的追捕,结果龚少爷发现他一直崇拜的金衣捕快竟和金不二是一伙,不过还是龙卷风带走了一切!
在欢笑后,我过多的则是对这个电影的思考。龚少爷是一个怀才不遇的高手,他有精明的头脑,也有高强的身手,却因家境不显贵,而去做最低级的小衙役。而那个愚蠢的家世显赫的人却当上了县太爷,而且这个愚蠢的县太爷因为嫉妒龚少爷还诬陷他是金不二的同伙,在金衣捕快来查此案时,他竟然怕案发现场脏,派人去打扫再查案,可见他是一个多么愚笨的人,但一个人却能的人却能当上县令,可见当时用人之腐败。
还有那个金衣捕快,他倒是一个聪明的人,武艺也十分高。但他最后为什么变成和盗贼一伙的人呢?他说,他一直勤勤恳恳,正直清廉,可每年的俸禄只有朝廷发下来的一千两银子,除此之外,他获得的是仇家满天下,他的妻子儿女全被仇人杀死,他自己也天天提心吊胆着生活。他过够这种生活了,于是他便投了叛贼。这样一个人也着实可怜,前半生清廉,后半生却因实在忍不了而变成贼。试想,在当时又有多少贼是这么形成的呀。
记住这些,也前往不要让这种事再重演。
剧情:6分。
本片王晶又是集编剧与导演于一体,不过,总算讲了个还算规矩的故事,没有太离谱,够及格分了。本片延续王氏喜剧的通俗路线,剧情上追究的过深也没必要,能够自圆其说已经实属难得。由于主线清晰明朗,再多的荒诞不羁都可以在最后的时候拉回来。放得出去,收得回来,这次王晶算是稍微认真了一回。
动作戏:8分。
元奎作为本片的武导,在动作戏上下足了功夫。虽然是部喜剧电影,但本片的动作戏相当出彩。谢霆锋是动作戏的主要承担者,由于谢在此前诸多电影中尝试过动作戏,这次拍起来自然也是得心应手,一招一式都可圈可点。同样,为了使电影的观赏性进一步得到提高,元奎分别给不同的演员设计了不同的动作套路,都是非常不错的。在王晶的电影之中,能够看到有味道的动作戏份并不多见。当然,动作戏中夹杂着笑料这是不可缺少的,有些地方表现的极为夸张,在影院中引起笑声阵阵。细究起来,肯定会觉得笑点过俗,有着动画片的夸张与过分演绎,但确实效果很好。
笑料:7分。
熟悉王晶电影的观众们,就不要对他的喜剧期待得到什么思考与反思了。王晶所擅长的喜剧套路便是大低大俗,有时候你不得不承认只带避雷针是无效的。这次在《财神客栈》中雷点也不少,夸张到极致的例子也不胜枚举,但能够起到良好的效果,倒让人有些刮目相看。王晶这些年并没有怎么创新,一直在吃自己的老底,一直在模仿着此前香港喜剧电影的诸多因素。本片同样如此。比如张家辉饰演的老巴习惯性地掏出梳子梳头,会说“最讨厌别人弄乱我的头发了”之类,而且他的大牙造型也与李连杰版《黄飞鸿》中的牙擦苏有着异曲同工之处。不过,很多地方的笑点确实意想不到,而且非常自然,不刻意造作,这次王晶真的尽心尽力了。
创新度:5分。
本片并没有什么创新,整体架构与《新龙门客栈》并没有太大的区别,灭门惨案、大漠狂沙等都似曾相识,最最重要的是有个沙漠客栈,而且老板娘还是位漂亮的女子。大的架构上的模仿,我们不得不承认王晶体胖的原因是什么了。心太宽,不喜欢动脑子设计新的架构,“拿来主义”用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中国大地上也就王晶一人了。同样,喜剧效果上延续了王晶自己的炸雷风格,有些场景上面也提到过。即使是动作戏中的音波功也与《功夫》中的以琴杀人有些相像,只是本片中换成了琵琶。同样,《功夫》中的神雕侠侣夫妇会狮子吼,本片中佟大为也会,不过叫“童子功”。在最后破音波功的阶段,佟大为用的是一对锣,而《功夫》中为加强狮吼功的效果曾用大钟。当然,一对锣的效果是直接导致观众爆笑不已,这估计是有心设计,不是无心插柳之作。
深度:1分。
其实,我想打零分的,但终究下不了狠手。要想从本片中考究深度,我奉劝各位还是把钱放兜里,去买几本哲学著作细细品读吧。本片纯粹是赶在暑期档,逗众君一笑。不被人批的狗血喷头,赚足了钱两,便足矣。电影中没有什么高深的东西,也不去刻意装深沉,它从一开始就是个破烂形象,这反而最后惹得人们对其有些刮目相看了。
演员表现:7分。
谢霆锋鲜有演喜剧的经验,在本片中明显看得出放不开手脚。所以,他主要负责耍酷。喜剧的主要担子落在了牺牲形象的张家辉身上,他也成功地完成了自己的任务。在电影中插科打诨,逗得观众乐不可支,不得不佩服张家辉戏路的宽广,连这样的角色都能让他刻画的入木三分,影帝的名头不是捡来的。阿sa与黄奕则是扮演着两个花瓶加花痴的角色,这样的角色不需要什么发挥了,摆好造型,走走过场就可以了。刘洋的表演让人眼前一亮,她所绎演的老板娘有着独特的味道,还是不错的。
整体:7分。
如果从影院现场的效果来看,综合以观众的欢笑度,本片可以打8分。看完之后,有许多掌声响起,也可能是为了应景,但还是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观众们的认可。我与朋友一起去看的提前映场,二人都觉得本片在消暑缓解情绪方面很有成效。没有压力,没有深度,纯粹的爆米花,咬起来嘎嘎响就是不错的了。最后再提一点,影片最后龙卷风那段特效做得不错。
(“枪手!”
“我不信!”
……)
不信就不信。不过,这个标准很高吗?
不管王晶的趣味是否真的过气,也不管他当年全盛时期的功力还剩下几成,很明显,王晶这次是打醒了十二分精神来拍这部《财神客栈》。思路改不了,但桥段的设计和编排上的确用了心思,不再纯粹如从前《大内密探零零狗》般涎着脸半死不活地炒冷饭了。
所谓“用了心思”,主要在两个方面:
一是快,不逗留。就像电影里谢霆锋说的:“唯快不破。”王晶那一套螳螂拳,打了几十年,就算拳招翻新,拳理总还是那几样,熟悉他的,几乎都能见上句接下句了——其实威力还是有,但仍执着地把它当独门秘器使,一个旧段子,还非要三翻四抖,不耍到人憎鬼厌不肯罢手,那就太失策了。好在这次王晶注意了收敛,没把整铺赌注全下在桥上,宁把宝当草,不把草当宝,讲快,讲变化,挠着你就走,尽可能抢在观众过桥之前主动抽桥,另换新桥,始终靠加快节奏、每个段落多做一两点变化来抢先手,抢主动。这样一来,拳理虽旧,但从头至尾,总还是保持了一定的新鲜度。
二是加重了武戏的比例。这一点,对王晶来说,其含义是和别家不同的。别的导演是文戏讲故事,武戏出噱头,但王晶是反过来,用武戏搭架子,出故事,营造出正邪双方角斗的张力,接下来在文戏里贩卖他各种或高级或低级的趣味才是王晶电影的看家法宝。其实《财神客栈》的故事比之王晶之前的作品,比如《零零狗》,真就不见得高明多少,但《零零狗》是通篇噱头(好赖那也不必多说了),重外表而轻内养,直把电影弄得腰软了,一旦那些噱头打不到你,电影立刻不知所云,软趴趴到不堪。《财神客栈》就不同。武戏在这里是手段,重要的是通过武戏树立故事的存在感和保持其危机感,用武戏来正住骨,正住气(而元奎的动作设计本身也偏于正剧一路)。故事正住了,力就有了根,有了本,无论桥段还是人物,就算儿戏得过了头也有得救。
《财神客栈》做得好的,我看主要就在这里。
《财神客栈》或许会卖座,但即便如此,属于王晶的问题还是一样在。
很多人讲王晶的迎合,讲他电影的低俗甚至反文化,讲他的本质是一个电影商人,如何只在乎于商业计算……等等。其实这都不是问题。评论者往往很难站到作手的角度去看待其利病。一部电影的成功可以靠迎合,下一部电影的成功或许也可以……但十部?几十部?王晶的成功是迎合不出来的。就像费里尼说的,斯皮尔伯格的幸运,在于他喜欢的,恰好全世界观众都喜欢。王晶也是。电影的桥段可以靠计算,但那种喜欢,是无法计算的。那些赌马打雀,那些不忌口的、带有强烈草根性的趣味和桥段,首先是王晶喜欢,其次才是他喜欢的,正好香港观众也喜欢,于是自娱娱人,相得益彰。
这不是问题。
问题在于——王晶老了。
在我心目当中,王晶是一个很矛盾的存在。论到创造力,电影界群雄辈出,王晶排不上号。但论到眼光,论到“懂电影”,环视整个影坛,我也不认为真有几个人能和王晶相提并论。我一直都认为,正是王晶的太聪明、太顺遂和把电影看得太通透,限制了他在电影上获得更大成就的可能。假设,王晶不是一起手就通过《千王之王》的剧集获得了成功;假设,王晶进入影坛之后不是顺风顺水,以至一度片片卖座,而是在他最重要的成熟阶段有过如吴宇森那般的挫折期的话,或许他能够达到的高度,是今天那些已经厌倦甚至唾弃他名字的人想象不到的。
可惜,这只是假设。
好的作品,永远是在导演处在对电影透与不透的那个阶段做出来的。惟其能透,所以明白如何运转这一体系里的所有手段为我服务,以达成目标;惟其不透,所以依旧怀着要洞察到底的好奇心,所以非将自己彻底地投入进去不能成功。王晶的问题,正在于他太聪明,太早熟,又是从小从电影的背后成长起来,早早地便对它失去了敬畏感(对每一个有志于献身电影的人来说,这种敬畏感是需要他用浑身的解数,甚至一生的时间去打破的,一旦打破,才可以谈得上脱胎换骨,才有机会真正去谋求“得道”——但王晶的短处正在于,这种敬畏感在他身上几乎从来不曾存在过)。他太早把电影看“透”了,太早地把一切的欢喜、一切的悲伤、一切的卑微、一切的梦想都看成桥段,以至于永远错过了把“我”放进去的机会。对别人,是电影放飞他们的梦想;对王晶,电影却是他保持童真(尽管他的趣味对于童真来说有点不文)的玩具。在他的世界里,电影永远停留在了那个阶段,他也永远停留在了那个阶段。
所以王晶电影最最核心的品格,不是喜剧,不是无厘头,更不是屎尿屁,而从来、一直、始终……都是“青春”这两个字。
想想看吧,王晶电影里的那些英雄、那些浪漫、那些肤浅、那些幼稚、那些荒诞、那些自说自话不切实际,那些肆无忌惮无视规则世故,还有那些总带着犹如小男生般躁动不安的心态去窥视异性的情色视角……把这些组合起来,难道不正是最真实的青春吗?
“青春,没有什么不可以”,这种尽皆过火,尽皆癫狂背后的意兴飞扬,才是当年王晶全盛期电影里最最迷人的东西。
这样才可以说回到上面的那句话——王晶老了。
老,对王晶很致命。别的导演老,他们的电影可以跟着他们一起老。但王晶不愿意。
他强迫自己年轻,继续年轻,一直年轻。这让他的电影越来越明显地流露出疲态。
这疲态,一是来自于他的不自信。王晶电影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非常有针对性的代入感。大明星可以帮助强化这种代入感,但归根结底,它需要的是与年轻人的共鸣。年纪的增长,和北上内地“在南为桔在北为枳”的担忧,让他电影的气质,从当年的嬉笑挥洒变成了现今的亦步亦趋。从前他不需要迎合,现在他需要。他怕自己没有共鸣。这种小心翼翼,让他在失去他电影里最迷人的东西。
二是,正是这种不自信放大了他对于桥段的迷信。他的电影有一种突出的倾向:故事是皮毛,重要的是要分分钟够好笑。从前无所谓,当时连周润发都还年轻,更不用说刘德华、梁朝伟、周星驰……当然还包括王晶。那股气在,那种迷人的东西在。从台前到幕后,大家卯足了劲地玩,这次玩疯了,下次玩得更疯……但是,当时间渐渐流逝,当肆无忌惮变成了可以被因循、被一再复制的程式,当一往无前变成了照猫画虎,当开拓变成了守成,当后起的演员无法同当年风华正茂的周润发刘德华的逼人魅力相比(王晶的很多桥段其实都是利用大明星的过人魅力做反差,以及靠它消除掉很多段子里可能会有的令人不适的部分)以致王晶电影里种种经不起推敲的短处日渐暴露,当各种经典叙事被毫无心肝地一用再用,当本该令人瞠目击节的结尾大反转变成每期必有的固定节目而所有的反转又都在观众意料之中的时候——“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桥段失去生命力是迟早的事。
说《财神客栈》拍得不错,充其量也不过是王晶在近期作品的一贯颓势下一次高度有限的复振。他有一点点从对桥段的迷信里跳出来,注重了讲故事,制作上也算得精良——但是,无论对王晶还是对熟悉他的观众,这都不够。
王晶一直都是我最服气的几个香港电影人之一。我喜欢他看他的电影,喜欢他对电影的通透。所以我真的不希望王晶一再重复自己。无论《财神客栈》拍得麻麻、不错、好……对王晶都没有一点挑战。这里面所有的,都是他这几十年来拍得最顺手的东西。他是在屋下架屋——虽然这屋,从前也是他自己一手造起来的。
我怀念从前看王晶电影会有的那种“哇!这也行?!”的感觉。我相信王晶也怀念。但这种怀念不可能靠重复得来——王晶需要的是一次真正的改变。他对电影太“透”了,他需要的是为自己找到另一块“不透”的空间。他电影的成熟期是在近三十年前,而且一旦成熟就基本没有变化过,这让他拥有巨大的变的余地。他要做的,其实只是放下自己现在有些无谓的努力——“伪装自己永远25岁”——而去直面那一个真实的、中年的王晶。我相信,那里才藏着新王晶电影的真正的惊喜。
只看你想不想。
“哇!这也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