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除去情节。电影整体的美术非常出色,风格化十分漂亮细腻,美轮美奂的笔触让部分画面颇有莫奈的印象之风。像是萝斯触碰蝴蝶墙壁,大雁离去时宏大的场景,海下的金门大桥,还有萝斯孤独坐在崖边的落寞。电影的配乐也很是宏伟大气, 我很喜欢练习飞行时所配的Maren Morris演唱的Kiss the sky,既是说小不点也是说萝斯,更是唱给每一个人的拥抱自我。
You can find a piece of you that you've been hiding, you've been hidingn你能找到隐藏的自我
What if you chase your heart up to the edgen为何不去追寻心之所向直到天边?
Rewrite your stars and be brave insteadn改写你的命运,勇敢是你新的座右铭
原本以为《荒野机器人》会讲一个孤独的故事,去电影院看了以后才发现,它讲的是母性。
“母性”这个词,在这个时代提是不是有些保守?应该更多去谈父亲的责任,或者让母亲去做她们想做的事——许多电影已经在往这个方向努力了。但我理解的电影主题中的“母性”,不是一个有关性别的词,而更广义地包含养育和爱护。只不过原本中性的机器人主角由女性声音扮演,那么自然而然,我们联想到这是一个母亲的角色。——但如果它的声音是中性的,它释放的情感并不仅仅关乎父亲还是母亲,而是一个养育者如何在养育过程中自我成长的故事——孩子飞去哪里、能飞多远并不是故事的归宿,而是这位机器人,在抚养孩子的过程中得到了什么。这才是电影中最为闪光的部分。
传统的爱的故事,一定会在孩子长大那刻结束。机器人教会了他吃饭、游泳、飞翔,他应该具备的求生、安全、自我价值全部得到实现,养育过程到此告一段落。但《荒野机器人》没有,恰恰出人意料的是,这里不过是“旅程”的中点。正如我们日常所见的父母,孩子考上大学或成立自己的家庭之后,他们不再重要。他们去了哪里,之后还会干什么?也无人关心。更多人关心孩子得到了什么成就。
萝斯(Roz)鼓励小布点儿(Brightbill)飞走后,她坐在悬崖边的一幕,深深打动了我。孩子长大了,但“我”这段旅程是否就此结束,“我”是否失去了价值?恐怕是许多家长曾经有过的困惑。
正如我自己,在孩子长大的这十年间,屡屡以她考上大学作为我养育的终点。“等她上大学了/等她工作了/等她飞出去了”,我会去干点什么,我好像总是这样期待并一点一点度过我们共同的时光。
但《荒野机器人》提醒了我,养育者在孩子独立之后,我们作为养育者的性质并没有因此自然终止。也许有那么一阵子会感到孤独、离开了孩子无所事事,但更大的一种可能是,在这么多年养育的过程中,我们自然而然收获了原本没有的品质。比如习惯性地去为他人着想,比如习惯性地去关爱并不相干的人和事,从中延续我们被孩子培养出来的情感模式……在萝斯身上,当她试着把冬眠中瑟瑟发抖的动物全部拉到自己家时,她在延续这种独特的情感。
也许有人觉得萝斯的行为过于理想甚至不可理喻。但细想一下我自己的成长过程,从孩子出生时对她并没有什么期待、对自己也没有什么期待,到现在渐渐我有了强烈的使命感(没错,是这个很高大的词“使命感”)。常常我不觉得将她送去何方是什么应该到达的终点,但只要我们共同生活在一起,我希望她能得到高尚的品质,诚实的、美好的、正直的、与人为善的,种种——过去甚至并没有期待我自己达到的一些品质,我对她有了强烈的期待。
因此我会对自己更加严苛。保持学习的状态,保持运动的习惯,在公共场合注意照顾别人的感受,对约定的事情信守承诺……许多原本没有觉得是自己必须做到的事情,我都在强烈要求自己先做到,然后才能传达给孩子。久而久之她得到信号,她应该打开心扉,她应该坚持自己所喜欢的事,她应保持专注,她为了梦想可以努力地够一够、跳一跳,得到那喜出望外的结果。
而当她达成所愿时,我对自己的期许也有了镜子般的映照——仿佛我重新养育了自己,我变得更好了,我更加热爱阅读和运动,我更加关注公共议题,我保持乐观的心态面对自己受到的挫折和挑战,我继续坚持,只因我重新养育了自己,形成了新的惯性。
《荒野机器人》打动我的,正是这样一种难以言说的情感。而无数次我和朋友聊天时说道,养孩子的过程,是重新养自己。我们不可能期待孩子在某一方面达成自己所愿,比如你期待她成为一个学霸,她不可能像个发条拧好了就能达到拔尖的水平。但你可以期待她拥有珍贵的品质,热忱地拥抱世界,做有趣的事,看到更广阔的天地——而这些,你都可以在养育她的过程中随之习得。
如果要用镜头来表现的话,我想正是通过萝斯看向小布点儿的那些时刻。她的眼睛,聚焦到这个小小的生物上,她注视他的变化,感受他。从萝斯眼中看到的荒芜世界,因为有了一个焦点而有了为之奔赴的意义。她不再碌碌无为,她有了基本的目标和期待。而这些期待反过来使她变得情感充沛,也更敏锐地察觉到人世间的欢喜悲哀。
几个通过萝斯眼睛看向孩子和世界的镜头,都让我感动流泪。电影并不是要讲孩子飞去了多远的地方,而要讲萝斯眼中的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当她再次看到回来的孩子时,她脑中闪现孩子每一成长阶段的蒙太奇,他会吃饭了,他会游泳了,他会飞了……那些动人的时刻回馈给这段关系真正的养分。这些共度的时光,终于形成了记忆和时空纪念,变得如此珍贵。
曾经我在一本关于时间的书中读到,物理学家理解的“时间”,是一种物质。这说起来有些抽象,但放在《星际穿越》中,当马修·麦康纳去触碰另一维度孩子所处的空间时,他所触碰的正是一种包含时间和空间的物质。
在电影里,我们更能直观感受到,时间并不是虚无的存在。萝斯与小布点儿重逢,她的眼看去的、她的脑中浮现的,都是如此具体的画面。电影将虚无的情感和品质附着在具体维度的时空上,蒙太奇,终于跨越了抽象的边界,带我们如马修·麦康纳一般,进入多维时空——而当我们自己回忆时,并没有如此具象的感受。
我之所以感到《荒野机器人》中的“养育者情感”微妙无法言说,因为似乎只能通过萝斯的眼去实现蒙太奇的时刻,能准确表达这种虚无的情感。它最终可能还会流向孤独和死亡,但它曾经真实地存在过,它伴随了我们很长一段时间,和孩子一同成长的时刻。我们感受到了那种超越个人维度的变化。
如果萝斯由一个男性声音扮演,它也会传递父亲养育孩子过程中的微妙感受。相应地,这个女性的声音,唤醒了我抚养女儿时一些复杂的心绪。但归根结底,我们的期待是一种责任、一种爱的传递,如果要图什么回报,我们只是希望,孩子能做得比我们自己更好,用更广博的爱去拥抱更宽广的世界。
在电影到中途时,我意识到机器人的死亡会是这段旅途真正的终点。她也许会没电了,她也许会变成一堆废品,正如我们作为养育者自然的衰老和死亡。但当有那么一天真正来临,畏惧也不会占领我们完全的心智。因为这段关系已经给予了我们足够的无悔——孩子长大了,他们变成更好的人去传递高尚的品质。锈迹斑斑只是生命的表象,但在另一个维度空间,光和梦永存。
海浪汹涌的岸边,一个白色机器人从破烂的货箱中醒来。它知道自己是谁,萝斯7134,人类强大科技制造出来的智能机器助手。但此时它并不知道自己身在何处,台风把运输船打落至此,大海中伫立的小岛上没有一丝人烟,野生动物是这里真正的主人。
生来就为完成任务的萝斯问了一个又一个动物,甚至学习了它们的语言,却也没有任何动物愿意接纳它。在被棕熊袭击时,萝斯滚落山崖意外杀死了一只大雁并毁了它的鸟巢。看着仅存的一颗鸟蛋,萝斯将其细心的保管起来。随着小灰雁小不点破壳而出,萝斯找到了新任务,它要和狡猾的狐狸芬克一起把小不点抚养成合格的大雁,让其能与大雁队伍一同飞离......
其实我对这部电影的期待就只到这里,我以为这会是一场无趣的母亲机器人单调视角下子女成长的小故事。不过当我真正观影时,才发现这些情节放完也就刚到40分钟左右。后面接近1小时的内容才真正完成了电影对萝斯这一角色与羁绊的诠释。要理解萝斯的故事很简单,我们只需要把前文中的它变成她,去理解她是谁和她的两次归宿。
从货箱中苏醒,懵懂的面对未知的世界,毫无疑问这代表了萝斯的出生,意外的来到这个岛屿世界上。萝斯作为机器人,她的父母是人类,一切早已镌刻进她的大脑。这里是一个非常巧妙运用的机器人设定,快速的完成了人类生活中的出生与早期家庭学习。之后萝斯步入社会,人类教给她的东西让她格格不入,她试图融入进这个荒野大家庭,但却沦为动物口中的怪物。机缘巧合的悲剧下,她初为雁母,就这样萝斯步入了其人生的下一阶段,也是小不点的雁生起点。
让我们去看小不点的成长,发育不良的他意外来到这个世界,在萝斯蹩脚不适合的教育下,他成为大雁们的笑柄,难以融入这个自己成年后本该加入的社会。所以,萝斯与小不点的成长经历其实是完全对照的。父辈的代际问题对子女教育的深远影响,有毒的教育几乎代代相传。
但面对小不点,萝斯抛开了代码的控制,抛开了她的父辈,也就是人类的条条框框,也放开了对小不点的溺爱与束缚。她让小不点拥抱新的生活,跟随鹰去飞翔,跟随大雁离开,去亲吻天空。这是对小不点的爱的升华,也是萝斯从父辈中脱离的自我救赎,打破程序与传统去寻找新我。芬克童年缺爱的设定也是三个角色相互关爱成长的点睛之笔,他们都在学习什么叫爱。
小不点当然成功融入了他所归宿的社会,如果电影到此结束,那一切可太糟糕了。面对小不点的离去,萝斯感到孤独和空虚。这对应了人类社会中经常出现的空巢老人,当自己一生为之奉献的子女离开时,老人似乎不知所措。
但岛上的这个冬天极其艰难,动物们已挨不过这寒风的侵袭。萝斯选择出手相救,帮助这些荒野动物们生存了下来。如果成为母亲和拥有家庭是萝斯的第一层归宿,那么回归自我的善良就是她的第二层归宿。家庭不是人的唯一,母亲不是唯一的身份,人们有更多的选择与归宿去拥抱自己。
就这样,萝斯一直撑到第二年来春,她好想看到小不点回来,她有好多话想和小不点说。但面对已经独立的小不点,她退缩了。在萝斯看来,她已经成为了负担。此时,萝斯的人生已经步入最后的阶段,离去。人生就是这样,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小不点有好多话想告诉妈妈,像小孩子放学一样告诉妈妈自己的冒险,忘却昨日的争吵和妈妈重归于好,以及说出最重要的我爱你妈妈。萝斯第一次踏上飞船准备离去时,她已经准备好接受死亡。还好这是一个美好的童话故事,死亡可以反悔,爱也可以永恒。在和公司的战斗机器人一番大战后,萝斯完成了与小不点和荒野大家庭的告别,但她的心永远不会忘记。这是一场绚烂的人生之旅,关于生命的价值,关于爱。
萝斯是谁?在小不点眼里她是妈妈,在芬克眼里她是好友,在荒野大家庭眼里她是善良的机器人朋友。这就是她,这就是萝斯,编号7134、妈妈或者怪物都代表不了她,没有一个身份能单独的代表她。这同样也是电影所赞美的复杂人性,有错有对,有懵懂有成长,有各种各样的身份,也有爱。
电影最让我动容的是萝斯一幕幕回忆过往,之后从容的准备离去,但面对小不点的追寻,她幡然悔悟,想面对面与小不点袒露心声,想继续活下去。一次意外,让你我相遇,但爱却不是意外,没有什么比超越死亡的爱更加有力。
另外,除去情节。电影整体的美术非常出色,风格化十分漂亮细腻,美轮美奂的笔触让部分画面颇有莫奈的印象之风。像是萝斯触碰蝴蝶墙壁,大雁离去时宏大的场景,海下的金门大桥,还有萝斯孤独坐在崖边的落寞。电影的配乐也很是宏伟大气, 我很喜欢练习飞行时所配的Maren Morris演唱的Kiss the sky,既是说小不点也是说萝斯,更是唱给每一个人的拥抱自我。
You can find a piece of you that you've been hiding, you've been hidingn你能找到隐藏的自我
What if you chase your heart up to the edgen为何不去追寻心之所向直到天边?
Rewrite your stars and be brave insteadn改写你的命运,勇敢是你新的座右铭
前面是我个人对电影的所想,最后要说点题外话。首先关于母职,其实大家平时完全分得开所谓职业和精神的区别,我们应该赞美优秀的教师而不是单纯的教师职业。《荒野机器人》所赞美的毫无疑问并不是母亲这个贫瘠的血缘称呼,而是伟大的母爱。这种爱是萝斯身上体现的光辉,我个人觉得一个美好童话所展现出来的纯粹的爱并无什么可批判的。
还有一个则是无厘头的白左骂名,其实这两种质疑是完全割裂了萝斯拯救荒野大家庭对她的个人意义,对其母亲身份背后个人价值的丰富,而单纯的把这部分无视或者单拎出来强行分析。2016年的《疯狂动物城》讲了什么?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欢聚一堂,全动物的美好乌托邦。
请问这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是不是白左?在2016年,就不会有人用这种网络词去审判一部简单的动画。我只会说双标和上纲上线这种行为,这已经就是个白左了。还是希望大家能纯粹享受一部电影,一场关于人生和归宿的美好童话之旅。
憋了几天,开分之后决定不吐不快。短评区里秀理解的豆红们,你们真是差不多得了,细心斟酌的遣词造句,像精英一样在部动画电影里去宣泄政压抑,实在是太可笑了点。
一.白左取代食物链?断章取义,上纲上线
说实话,非常可笑的解读和上纲上线。按照这种说法,2016年的《疯狂动物城》塑造的Zootopia世界简直是白左到没边了。不说这个物种大和谐,就是最后电影告诉你种族歧视可以化解,解决了这种白左最爱的社会议题之一,你说圣母不圣母吧。《冰河世纪》,自然历史上最擅长吃人的剑齿虎和人类小婴儿一同冒险,这种超越现实的大和解够不够虚伪,够不够白左不切实际的幻想?
你们这些天天自诩进步的豆红影评人啊,真是电影看得越多,就越极端越优越。我曾经只见过课堂上的老教师还在孜孜不倦的分析外国电影的价值观属性,它们都是老美的玩意罢了,没想到现在豆红都混到这层面了啊。把所有真善美全部打成白左势力,把社会和谐把包容都打成虚伪,太进步了。还有萝斯是个理想形态的人,她在原本教育下难以融入社会和在教育过程中的失败与成长是没拍吗?
而且单说《荒野机器人》这部电影,萝斯在冬日拯救荒野动物就只是个社会议题?这段完全是和前面所对应的,没了小不点所代表的家庭,萝斯一样可以有自己的生活和归宿,这是对萝斯个人价值的发掘和扩展。抛开前后,单拎出来这一段进行解读,仿佛电影的主题就是这个,这如果不是断章取义,我想问问什么叫断章取义。
二.虚伪的不是电影,是人
白左这个网络词汇,一开始诞生时的极端意就不谈了。现在这个词已经非常宽泛,可以说对于女权、环境保护、LGBT和少数族裔,这个词都带有一定包含。就像FOX NEWS解读的,白左热衷于移民、少数族裔、LGBT,沉迷政治正确,双重标准。这2020年的解释甚至都是落后版本了,现在只会更广泛。
所以,你瓣这些人是不是太虚伪了。你们根本就不敢对白左这个词最主要的方面说一个字。就像《水形物语》里的黑人和同性元素,在豆瓣外一样被喷过是政治正确,你们敢拿着放大镜去分析吗?为了保证粉丝基本盘而已,毕竟被反白左狂喷的巴黎奥运会开幕式在豆瓣广受好评,大家都懂你们有多虚伪。
但在一部动画电影里开始疯狂宣泄,全然不管上下文,甚至是拿白左讨论里热度不高的傲慢殖民,why?你们也不会拿着白左放大镜去解读《疯狂动物城》去批判《水形物语》。难不成这个网词你们还有个人专属定义?别太搞笑。如果到处开黄腔的是性压抑,我愿意管你们叫政压抑。如果双标的圣母是白左,我愿意管你们这些双标的虚伪者叫瓣左。
总而言之,差不多得了。说出这个烂大街的网词,表现出痛心疾首的做作姿态不会让你们看上去心系社会家国,这词只是帮助你们从伪人变成伪君子罢了,而且你们简直就是网络环境恶化的扣帽子大师之一。
这一部充满矛盾冲突的影片,由一个机器人带领着众多小动物让你不停的在思索这样一个哲学问题:我是谁?我想要什么?我该遵循还是超越本性。
先笼统总结8个字:特别、特别、特别精彩!
第一个特别:给整个岛上的所有卖萌小动物。
近几年的动画电影,几乎每一部都少不了一两个毛茸茸的角色在片子里承担着卖萌治愈的任务,没想到这个片子里面的动物(不管肉食的还是草食,甚至连小螃蟹一类海鲜在内)居然是全员萌翻天,数量多的觉得眼睛不太够用,干脆就直接萌戳到心坎里
第二个特别 绘画风。
我自己就是职业插画师,所以对于画风就特别在意,形象可爱、用色犀利、构图有张力、光感氛围……神马的,随着时代发展,这都变成动画电影的画风基础要求了。哎、真可怕)。
这一堆都好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地让人眼前一亮的东西居然是:环境笔触笔刷!!
我大概解释下哈,从人们PS画画阶段开始,各种大神们开始凭借自己对光的理解,不再用平涂和单线上色,而是用常说的一种“厚涂”的方法来“刷”色,简单说就是找到合适的笔刷,高光的地方蹭几下,阴影的地方蹭几下,就完成了。特别是树和草一类的自然环境,看似寥寥几笔,(每一笔都就是一堆点点,没有一个点是树叶子形状的),但大神蹭两笔,你就能看到天空、阳光、和树影婆娑。
能画这种画风的人,说明对光的理解更为透彻,手法也娴熟,绝对有资格被同行仰视!
但我万万没想到居然在动画电影里看到可以在风中摇曳的笔触画风!既让人耳目一新,又带着插画师的手工笔触痕迹!看的作为插画师也是观众的我特别勾魂!
有空二刷的人,追情节之余,多看看周围的树和草你就明白我说的是啥!这种感觉很奇异,因为有些叶子明明就没长在树上,但你就能通过你的眼睛把它们还原成一棵树、一堆花!真的,太特别了!
第三个特别:献*给*剧*情!
这个我得好好说说,没看过片子的人,求先去看哈,看完了再进来看我影评。我是个实打实的话唠,能把这个电影好看的地方给你剧透成电视连续剧!
才102分钟的电影,我却感觉看了一部透彻的讲人生成长真谛的电视连续剧。
它不太像传统的电影,基本上所有人物都围绕着一个单独的故事推进起因、发展、高潮斗大恶什么的,更像是把几个环环相扣的成长小故事串在一起,更像是娓娓道来主角萝斯的一生。
从出生(激活)到成长;
从初为“人”母到儿女叛逆再到空巢失落;
从被视作异己到受“人”爱戴;
从无从定义自我到找到真我;
……再到为了心中珍爱而放弃一切大隐于市。
在整个故事里萝斯从“它”变成了“她”,不停改写自己的编码为了成为更好的自己,她改变了自己的同时也影响并改变了周围。
但每一段的成长历程,都围绕着这个哲学问题:我是谁?我想要什么?我该遵循还是超越本性。
第一幕故事——艰难成长:荒岛激活、仿生学步、探索学语,一直到她遇到蛋。
这个影片一开始,就让人联想起一部超级经典的影片《荒岛余生》,不过这次的主角倒不是汤姆汉克斯,而是他的排球——威尔森先生。
当然了,主角萝斯是个女排球。但这个时候还只能用“它”来形容。充其量也就是个先天就设置好的家庭辅佐型助手机器人。荒岛上还被意外激活了,它所使用的一切出厂设置,包括语言存储(英语、法语、西班牙语啥的)在这个岛上都毫无意义。
虽然萝斯看起来友好又好学,但这个人类现代高科技产品与荒野小岛的环境却格格不入。
当然,让人惊叹的是萝斯的学习能力,
它登场后的第一个为了求生的学习行为就让人叹为观止!
就这几秒钟的螃蟹爬,这是她向“荒野机器人”迈出的第一步。
很快她无师自通的掌握了所有动物的语言。好了,从现在开始,动物们更加不可爱了!
你可以清楚的听到他们嘴里的“不善”,他们好奇与恐惧并存,带着躲避伴随着排斥与嘲笑的态度,每个动物都称呼萝斯“怪物”。
不要说找到需要她的客户了,连融入这个岛上社会对萝斯来说都非常艰难。
萝斯的问答题
………………
Q:我是谁?
A:家庭辅助性机器人
Q:我想要什么?
A:找到订购客户并完成客户任务。
Q:我该遵循还是超越本性。
A:我的出场程序和环境不符,我正在探索。
………………
一直到她遇到蛋,第二幕故事开始了:初为“人”母。
这是它的机器人人生旅途巨大的变革,这里有三个与群众们完全不同的重要人物(动物)走进了它的人生。也正是他们让“它”变成了“她”。
首先是狐狸芬克。
为了抢蛋,芬克不逃不躲,甚至纠缠不休。
这里的对白超级重要,
萝斯问他为何一定要如此,芬克的回答是:这是我天性!
萝斯说:原来你的预制程序是这样的。
其实这两句话看似普通,其实第一次点到了这个“我是谁”的哲学问题。
想想看,我们人、动物所有的所谓天性,换成机器人的语言说白了就是出厂设置的预制程序!它决定了“我是谁”。这个是大自然造就我们的时候设定在DNA里的,让我们有这样的天性与性格,在这一点上,人、动物其实和萝斯这个机器人都一样。
萝斯遇到的第二个动物,是小灰雁。
他同样也是对萝斯纠缠不休,不过以更萌更可爱的方式。而且他是萝斯在这个荒岛上遇到的第一个愿意真心与她亲近的动物。(当然也因为他的天性设定:他把出生见到的第一养生物认作母亲……)
这让萝斯不知所措,因为她还没准备好。一直到她遇到第三位动物:负鼠妈妈。给了她机器人生的第一个重要任务————为人母,养孩子!
从此萝斯的存在才有了真正的意义。“它”为了养娃变身成了“她”。
初为人母的机器人和大多数父母一样“没有准备好”。
她简单直白的说出了:可我没有这个程序啊?
负鼠妈妈说:没有哪个母亲是一开始就知道怎么养孩子的,都是反复摸索。
其实这里的对话,已经和后来他不停改写自己的程序相对应了。
在一次次的为人母的探索中,萝斯成了拥有感知和感情的机器人。
萝斯的问答题
………………
Q:我是谁?
A:小布点儿的母亲
Q:我想要什么?
A:教会他吃饭、游泳、飞翔,确保秋天前他能飞走过冬
Q:我该遵循还是超越本性。
A:我没有做母亲的程序,我正在改写程序,不停探索,我必须超越!
………………
故事总归是有矛盾才好看,就像人生一样,我们的人生总是矛盾重重,才更加精彩。
教小灰雁游泳和飞翔这两项任务是萝斯的一个质的飞跃。
游泳其实还是挺失败的,哪有鸟孩子在水里游人类自由泳的啊!也难怪所有群众都认为小布点儿是溺水挣扎式游泳法。
从游泳到飞翔,萝斯有了质的飞跃,她从自我超越本性又跳回了让小灰雁“回归本性”。
不管是扫描真实灰雁的飞行动作,并且还找了老鹰技巧顾问,萝斯的思路再次回到了“鸟的飞翔本能”这个基本路线上。只有让小灰雁回归作为灰雁的动物本性!,才能融入雁群社会一起迁徙飞翔。
但萝斯的超越自我的性格也传授给了她的孩子,
也正是如此,迁徙分别前,芬克才能坚定的和小布点儿:“要飞的像你自己,不要像他们别的鸟”。
这个时候,小灰雁开始第一次找到自我,开始飞出自己的方式!也正是他的这种独特的飞行方式后来造就了他在群鸟中的社会地位
小布点儿的问答题
………………
Q:我是谁?
A:萝斯的孩子,小布点儿
Q:我想要什么?
A:不服萝斯的期望和雁群一起迁徙
Q:我该遵循还是超越本性。
A:我一开始就和其他鸟不一样,但我能比他们飞的更特别!
………………
第三幕故事:寒冬深雪救全村! 不再迷茫,不再孤独
这部分故事线很简单直白,但里面有一段很令人深思。
按说全村大英雄回到屋里应该一阵掌声雷动才对啊!没想到看到的是鸡飞狗跳,面对虚弱的萝斯,无人理会。
这时萝斯对芬克提出了第二个关于本性的问题:为什么会这样?
芬克的回答也很实在:因为你把所有不同食物链的动物放在一个屋子里,他们天性如此!
在芬克的劝说下,动物们决定克服性和平共处,共求生存。虽然这个看似是动画片里才有的动物们改变天性共渡难关,但自然界里真的就有过类似的事件:
前几年澳大利亚的山火,烧死了无数的袋鼠和考拉,但有位动物英雄,挖了足够长的地道,让躲避山火的各种动物进洞避难,在对火灾的恐惧以及求生意识下,很多的动物都暂时放弃了所谓的食物链天性而共同躲在地洞里直到大火过去,安全逃脱。
所以大雪救众的这一段看得人心里暖烘烘的,因为不光是萝斯在改写自己的编码,全体动物都在萝斯的影响下,决定克服天性改变自我。
动物们的问答题
………………
Q:我是谁?
A:某某(食肉或食草)动物
Q:我想要什么?
A:在这个冬天活下去
Q:我该遵循还是超越本性。
A:为了活下去,我必须克服天性。
………………
第四幕个故事 萝斯和全体动物的奋起反抗
这部分故事更加符合我们作为观众所需要的故事高潮“斗大恶”,所有动物和萝斯团结一心,初战告捷。
这也激发了萝斯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也就是“荒野机器人”这个真我。
小灰雁离家时,她已经有了感情,却不明确那个就是“爱”。
而面对回收工厂派来的“同类”,她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我是荒野机器人”!这个词是她给自己的定位,她找到她的归属以及她的家人。
这个更像是我们人类自己的写照,奋斗了大半生,终于在跌跌撞撞的不知所措中找到的属于自己的位置与真我,而且开始心甘情愿的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努力维护一切来之不易的东西。
大战其实场面很精彩,但更有深意的是大战后的重建中,一脸乐观的全村动物与若有所思的萝斯。
动物们肯定打不赢人类高科技,随便几个炸弹就能少了半个岛,认清事实并决定舍弃小岛生活的萝斯才更了不起!
萝斯已经完全领会了自己的得与舍,只有她回到生产厂家,才能保住她的岛、她的家还有她的家人们——岛上动物。
大隐隐于市,带着对小灰雁、狐狸以及全岛动物的守护,最终萝斯成为了一个普通的人类社会服务性机器人,没有人知道她的感情和秘密。只有小布点儿现的时候,她才会坦露真心。
萝斯的问答题
………………
Q:我是谁?
A:萝斯,外表是人类辅助机器人,但内心是荒野机器人
Q:我想要什么?
A:保护我的家人,让小布点儿在内的所有动物安全的生活下去
Q:我该遵循还是超越本性。
A:在人类面前遵循出厂设置,但我早已超越了这个程序。
………………
服了有的差评了 学了点高端词汇就爱现 一个动画片看出政治教育宣传片的效果了
1:女权问题
这部电影不存在女权问题。首先roz是机器人,是机器人,是机器人,电影里有真人的,有活着的女的,那些女的都在工作!出现的主要的活人工作镜头基本都是女性!
说到母职问题,轻轻笑了,这部电影讲的确实是母亲,但难道不是向观众传达母爱的美好吗?难道逼婚逼生了?roz对于小布点亦师亦母亦友,看不到其他感情是吗?
就凭roz用的是女性代词、女性声音,就说这是在洗脑小女孩,叫小女孩当妈?难道不是因为母亲就是女的吗?要是把roz的声音改成男的,岂不又要说明明现实都是妈带小孩,怎么动画改成男的,是不是歧视女性、剥夺女性的功劳?
2:“左翼”问题
我滴妈,看个明显也面向小孩的动画电影还看出左翼来了,这敏锐度不去高层干干那是可惜了。
说把所有动物塞进一个房子里和平共处不合理?那他们还能说人话呢,合理吗?(虽然是roz学习了语言,但不同种类的动物语言都一样还能交流呢,合理吗?)疯狂动物城合理吗?小鹿斑比合理吗?冰河世纪合理吗?狮子王合理吗?也是服了,动画片,懂啥意思吗😅
要看食物链去看纪录片,绝对真实不左。
说roz是人类的代表?拜托了,这电影里要是没有活人也就算了,是有活人的好吗?而且活人设计了会攻击的机器人,直接攻击大雁群,害死雁长老,形象根本算不上正面吧。roz全身tmd哪里像人了,什么他有四肢还会说人话?这不废话吗这玩意人类设计的啊……
有的人啊,自己小时候看动画片什么迪迦奥特曼猫和老鼠喜羊羊看的一套一套的,稍微长了点智商就开始转过头来对动画片秀思考秀深度,请尊重孩子的世界和单纯美好的童话故事,这也是尊重当年啥都不懂却还是能从动画片里收获快乐和幸福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