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电影  »  动画片  »  哪吒之魔童闹海

哪吒之魔童闹海  哪吒2 / 哪吒2之魔童闹海 / Ne Zha 2

410人已评分
较差
4.0

主演:吕艳婷囧森瑟夫瀚墨陈浩绿绮张珈铭杨卫雨辰周泳汐韩雨泽南屿零柒良生

类型:剧情喜剧动画奇幻动画片动漫电影导演:饺子 状态:HDTC国语 年份:2025 地区:中国大陆 语言:汉语普通话 豆瓣ID:34780991热度:12 ℃ 时间:2025-04-06 21:26:02

简介:详情天劫之后,哪吒、敖丙的灵魂虽保住了,但肉身很快会魂飞魄散太乙真人打算用七色宝莲给二人重塑肉身。但是在重塑肉身的过程中却遇到重重困难,哪吒、敖丙的命运将走向何方?...

温馨提示:[DVD:标准清晰版] [BD:高清无水印] [HD:高清版] [TS:抢先非清晰版] - 其中,BD和HD版本不太适合网速过慢的用户观看。

    天劫之后,哪吒、敖丙的灵魂虽保住了,但肉身很快会魂飞魄散太乙真人打算用七色宝莲给二人重塑肉身。但是在重塑肉身的过程中却遇到重重困难,哪吒、敖丙的命运将走向何方?
  • 头像
    owl

    看完走出电影院 问妈妈:好看吗

    妈妈:好看

    过了两分钟

    妈妈:这电影是给你们这辈看的 也是给我们这辈看的

    最聪明的妈妈即刻拿捏精髓

    对父母来讲 我们都是魔丸 别人家的小孩纵然是灵珠 无论如何 他们爱的还是我们 虽然说失去了才知道珍惜是句名言 可导演还是在努力告诉我们 不要等到失去才知道珍惜

    有的父母希望自己家的孩子终成灵珠 在身上肩负了太多期待 太过渴望让孩子将自己所得到的教训吸取了去 却没想过这教训是否还适用 被枷锁套住了多年的孩子 也多么希望从父母口中听到那句“去做你心中所期望去做的吧”

    感悟来自哪吒母亲和敖丙的父亲

    ps 最爱的还是哪吒最后说的

    “我想试试 我也知道你会回来 因为我们都太年轻 不知道天高地厚”

    看啊 他还有朝气和期望 不怕失望和失败 真好

  • 头像
    搬砖侠

    当银幕上哪吒在天元鼎内完成涅槃浴火重生时,相信所有人都会赞同,这绝不是一部普通的续作。时隔六年,导演饺子用这部期待已久的《哪吒之魔童闹海》,再次向观众证明了什么才是国产动画电影的王炸级天花板。

    无论是从故事构思、角色内心挖掘、世界观构建、主题表达等剧作软层面,还是制作水准、视觉效果等技术硬实力,《哪吒2》都做到了全面升级。这里既有踏碎凌霄的叛逆热血,又有劈波斩浪的视觉核弹,更藏着国漫工业化进程中最凶猛的野望。

    前作当中,烟熏妆下的哪吒不再是传统叙事中那个正义凛然的英雄,而是一个被偏见与歧视所困的"异类"。这种形象的重构极具颠覆性,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呐喊,道出了影片的核心主题,探讨了自我认知与社会认同的关系,这种思考具有普世价值。

    正如导演饺子所说:哪吒永远是我们心目当中的一个力量的代表,他永远不会妥协。之所以这个故事能流传,千年都不衰,正是因为大家就喜欢他这种精神。

    如果说《哪吒之魔童降世》是向父权掷出的叛逆匕首,《哪吒之魔童闹海》则是将刀刃转向了整个天地。这部被期待值拉满的续作没有选择安全模式,编剧团队再次颠覆和解构了传统神话中的“哪吒闹海”的故事,同时延续了前作“反抗”的精神内核,却以更宏大的叙事格局、更深刻的时代隐喻和更丰满的角色塑造,将“哪吒”这一具有反叛精神的角色符号从个体命运的桎梏中解放,转而成为一代年轻人对权力压迫与虚伪秩序的集体控诉与反击。

    本片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剧作颠覆是让哪吒的反抗从“弑父”走向“弑神”,从对抗个体权威转向挑战整个权力结构的虚伪性。

    影片中的冲突矛盾不再是简单的正邪二元对立,而是以“反抗”为刀,剖开传统神话叙事的表皮,融入颇具现代性的隐喻和思考。导演试图在这个少年热血故事当中注入更为复杂深邃的主题,片中的反派对立阵营不再是东海龙族,哪吒的“不服”因此被赋予了新的意义——他反抗的不再是某个具体的敌人,而是整个社会默认的“游戏规则”,那些根深蒂固的、以规训为目的的旧秩序,那些披着“天地有序”外衣的阴谋与谎言。

    也因此,片中哪吒的反抗被编导升华成为了一种勇气和信念的象征,是一种理想主义式的少年热血,是被世俗规训后的我们最向往的一种精神状态。而这种对传统角色的解读与挖掘,恰恰是影片最动人的地方。

    这种反抗的进化,与当下年轻人的生存境遇形成强烈共振。哪吒不再仅仅是神话中的英雄,而是化身为一面旗帜,映照出当代青年在精神困局中的挣扎与突围——真正的反叛从不是对抗某个具体的存在,而是敢于质疑那些被奉为真理的"天道"。

    另一方面,影片的剧作完成度很高,导演在前作基础上,继续深挖每一个角色的内心世界,电影中的所有角色无论主角还是配角都有自己的意志,全员没有工具人,小到龙套妖怪海夜叉,都在故事中寻找各自生命的出口,并在故事的最后获得了内心成长和自我救赎。

    最典型的例子是与哪吒作为“一体两面”的敖丙,前作中一直活在父亲枷锁和控制下的敖丙,在本片中同样完成了打破枷锁的“精神解放”,他在结尾大战之后没有选择跟父亲一起走,而是踏出了自己坚定的一步。

    与之相呼应的是敖丙的父亲东海龙王,从第一部望子成龙,到这一部的放手让孩子自己去闯,这种父辈的退让与妥协,恰恰映射了当代东方家庭中子女与父母之间代际关系的微妙转变:老一辈逐渐意识到,与其将下一代困在自己编织的牢笼中,不如让渡出改变世界的可能性。

    或许可以这么评价,这种妥协与退让,既是一种“父权的让步”,也是“父爱观念的进步”。

    站在这个角度来看电影,其实片中的妖魔大战、神仙斗法只是表象,归根究底是在用哪吒的故事讲述现代人的困境,从而引发观众的思考和共鸣。

    比起前作的热血燃情,《魔童闹海》的世界观更为庞大,登场角色更多,涉及妖族(龙宫)、人间(陈塘关)和仙界(玉虚宫)三方势力的冲突。影片通过群像叙事,将个体困境升华为时代症候:当仙翁的藤蔓渗透每个角落,当捕妖队沦为没有思想的工具人,当鹿童鹤童为改变命运甘当鹰犬,规则对人的异化已深入骨髓。

    而哪吒们的反抗,本质上是一场对“被规训的合理性”的集体反叛——就像海底妖兽们拔出定海神针的壮举,底层反抗从来不是英雄史诗,而是无数微小个体在认清规则谎言后的自发集结,从哪吒的个体反抗升级为无数小人物的集体抗争,这种小人物逆袭的热血燃爽感带给观众无限感动。

    电影最后结尾大战中仙翁操控的藤蔓根系,恰如现实中盘根错节的利益链条;天元鼎炼化万物的场景,正是社会大熔炉对个体生命力的吞噬。全片最高光的时刻,是哪吒以三昧真火焚毁天元鼎时,观众看到的不仅是神话场景的视觉奇观,更是对“规训机器”的象征性爆破——那些要求我们“成为世界喜欢的样子”的规训,终将被“把世界变成自己喜欢的样子”的勇气击碎,这无疑是国产动画电影中最然的一幕。

    不仅如此,《哪吒2》在技术层面的探索与进步同样值得称赞。影片的视觉效果更加震撼逼真,每一帧画面都极致细腻看得出经费在燃烧,玉虚宫的飘渺仙气与天元鼎内的冤魂嘶吼形成强烈对比,尤其是美术设计堪称东方美学的暴力输出。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片中的海底妖族大军,不仅登场角色众多,而且每一个角色的造型设计都细节满满,章鱼、鲨鱼将军在融合生物特点基础上融合中国传统纹样与绘画方式,同时因为他们曾经是龙宫将领的身份,所以要有华丽的铠甲凸显地位,但因在海底炼狱囚禁多年已经落魄,铠甲上的鳞片会锈迹斑斑,身上的布料边缘也已破破烂烂,这种极致考究的造型设计和对细节的重视彰显了编导的诚意乐野心,这些瑰丽想象不是简单的元素堆砌,而是用当代审美对传统文化进行了一次夺目的二次创作。

    更难能可贵的是,影片没有滥用特效,而是用“拳拳到肉”的物理打斗取代玄幻仙侠的“光波对决”,每一招式的设计都暗含角色性格:敖丙的冰棱冷冽中藏着被压抑的暴烈,哪吒的火尖枪横扫间尽是混不吝的野性。这种对动作逻辑的极致追求,让观众看到的不仅是特效的震撼,更是血肉之躯与冰冷规则的真实碰撞。

    所以《哪吒之魔童闹海》的成功,不仅在于其精良的制作,更在于导演通过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将传统与现代、神话与现实巧妙融合。这种融合不是简单的拼贴,而是通过精心的叙事设计和视觉呈现,让古老的故事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同时这部电影其他动画电影难以企及的主题深度,整个故事都蕴藏着对人性深度的挖掘和对时代精神的把握。在这个价值多元的时代,影片通过一个叛逆者的故事,叩击着每个观众的心灵。

    正如电影结尾,哪吒在三昧真火中的重生,真正的觉醒,永远始于对疼痛的直面与对枷锁的撕裂。它告诉我们,真正的成长不是顺从,而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能够坚持自我、勇敢前行。

    公众号:迷影映画

  • 头像
    猪Q

    这根本就是一部不该存在的续集,不过魔童降世实在太太太成功了,能怎么办呢。

    结果就是,哪吒第二部不仅没有一个很明确的主线故事,也没塑造好任何一个新角色,其中反派也不难猜,反正想搞大事情的神仙没几个好东西。

    这一部的故事甚至无法用一句话概括出来。一会儿龙宫复仇,一会儿哪吒考公,一会儿神仙搞事,明明时长比第一部长,但几乎没啥让我印象深刻的场景,最后全凭主角喊口号的“中心思想”表达,真的尬死我了。觉得第一部“我命由我不由天”特别带感,所以第二部一定要多喊两句量大管饱吗?

    而这种第一部的“成功元素”叠加放大在第二部,还不止这个。

    第一部一改哪吒割肉剔骨的反叛形象,变成父爱母爱双全的孩子,父母亲情催泪好使啊——这点虽然有争议,但我个人并没有不喜欢。

    上一部讲父爱,这一部就放大母爱,哭,都给我哭,不哭不准出电影院。

    第一部申公豹作为豹子精修炼成仙的一句肺腑之言“人心中的成见是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都无法撼动”成为金句。

    这一部就放大申公豹妖精成仙的形象,让他有同样努力的爹和超可爱的弟,还有救主角爸妈的大功德,哪个观众不被这样丰满的前反派打动啊。

    还有哪吒和敖丙,哎上一部说没让两个大号版拉手,这次绝对拉个够,还搞误会反目,让你们同人女嗑生嗑死……

    真的,真的,真的大可不必。

    而且本片笑点主要是屎屁尿笑话就算了,一些笑点的出现甚至让我觉得很不合适。比如被封在大罐子里时,海鲜妖怪自己吃自己,好嘛,姑且还算缓解一点紧张恐怖的氛围,毕竟小孩观众那么多呢。

    但结尾彩蛋针对大反派的笑点我是真笑不出来。把一城百姓当草芥,视妖命为无物,作恶多端的老匹夫,被自己徒弟打两下而已,算得了什么呢。

    我最最失望的大概是导演饺子,第一部当时横空出世是多惊艳绝才的神作吗,不是,而是非常流畅、成熟、耐看的商业片代表。

    这一部连基本的剧情流畅都没做到,动作戏更是乏善可陈,最后还是要拼对波嘛。

    总之, 谁爱喜欢喜欢,反正我不喜欢第二部。

    ——关于结尾彩蛋,评论区出现一条让我拍案的回复,特别贴在这里——

    “ 正常,话语权在阐教手里不在截教手里,或者说无论在谁手里不影响最终吃苦的都是平民百姓。 ”

    依然是在评论区看到的,这句话本身,我也可以找角度“反驳”,比如只是觉得好笑就笑了,没有原谅没有消失也没有遗忘,或者说春节合家欢如何如何的,但究其深层含义,似乎确实是我感到不舒服的原因:

    “ 一个罪大恶极的恶人,在这种玩闹般的小小惩罚中,他的恶就仿佛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而被原谅、被消失了;每个人的笑声都代表了某种程度的“原谅”,和对恶的遗忘。把恶解构成一种可原谅、可亲近、可玩笑、可消失的笑点。”

  • 头像
    Forrest

    作为《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续作,《哪吒之魔童闹海》无疑承载了观众对国产动画的极高期待。影片延续了前作的视觉奇观,以极致的特效与宏大的场景堆砌出一场视听盛宴,然而在叙事节奏、角色塑造与主题表达上的失衡,却让这场“闹海”显得浮华有余而内核不足,最终沦为一部披着东方神话外衣的流水线式商业大片。

    特效轰炸与叙事失焦:一场视觉疲劳的狂欢

    影片最突出的优点仍是其顶级的工业水准:从蒸汽朋克风的机械巨兽到仙魔混战的粒子特效,从霓虹闪烁的赛博龙宫到水墨渲染的幻境空间,每一帧画面都燃烧着经费的痕迹。然而,当观众从最初的震撼中抽离后,便会发现这些场景的堆砌更像是技术团队的炫技表演,而非服务于叙事的情感载体。密集的动作戏与爆炸式转场挤压了文戏的生存空间,导致人物动机潦草、情感转折生硬。例如,主角与反派的矛盾冲突往往被简化为“一言不合就开打”,缺乏前作中细腻的情感铺垫。这种“为打而打”的设计,让影片的叙事节奏陷入“高潮即日常”的疲惫循环。

    笑点尴尬与角色工具化:喜剧外衣下的创作惰性

    导演显然深谙商业片的票房密码——用密集的笑点讨好观众。遗憾的是,本片的喜剧桥段大多停留在低幼的肢体搞笑与网络烂梗的拼贴上:方言谐音梗、夸张颜艺、甚至刻意扮丑的配角设计,让影片的幽默感显得廉价且过时。更令人遗憾的是,女性角色在片中彻底沦为工具人:母亲被简化为“无私奉献”的刻板符号,而新增的女性配角则要么是花瓶式的颜值担当,要么是推动剧情的功能性牺牲品。这种对性别叙事的敷衍,与前作中李夫人兼具英气与柔情的形象相比,无疑是一种倒退。

    主题空洞与价值观割裂:神话解构的未竟之路

    前作“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热血呐喊曾引发广泛共鸣,而续作试图探讨的“规则由谁而定”“个体与制度的对抗”等命题,却因表达方式的混乱显得力不从心。影片既想延续反叛精神,又试图融入家庭温情与社会批判,结果却是每一条线索都浅尝辄止。反派角色的黑化逻辑潦草如PPT,正派阵营的觉醒则依赖机械降神般的设定反转,导致主题的严肃性被消解为口号式的鸡汤。当片尾试图用一场全员热血的群像戏点燃情绪时,观众却已因前期的叙事断裂而难以共情。

    结语:技术跃进下的创作迷失

    《哪吒之魔童闹海》像极了片中那座金玉其外的龙宫:外表璀璨夺目,内里却空荡无物。它证明了国产动画在技术上已跻身世界一流行列,却也暴露出创作团队对故事内核的轻视。当“大场面”成为掩盖叙事短板的遮羞布,当“笑点+泪点+燃点”的公式化创作成为行业标准,中国动画或许正在重复好莱坞工业的迷失老路。给这部影片2.5星,并非否定其技术成就,而是对“重特效轻文本”的行业倾向敲响警钟——若神话只剩皮囊,再多的“魔改”也难逃速朽的命运。

  • 头像
    nothing纳森

    作为第一批走进电影院的观众,趁着热乎劲儿,如实叨叨,等待了五年之久的《哪吒2》,整出了啥绝活。

    先用一句话总结,从价值观构建 、视效制作、创意发挥三个层面,《哪吒2》确实是做到了在《哪吒1》基础上的全面迭代。

    先说价值观构建,从人物观塑造来讲,如果说《哪吒1》的母题是围绕着哪吒是魔丸还是灵珠,我到底是谁由谁来定义展开,这是讲得我和自己的关系。那么《哪吒2》的迭代在于, 往“我是谁”基础上更前进了一步,它主要讲述得是我和环境的关系。

    当这个强大却糟糕的世界想改变我,我是屈服还是懦弱,我有没有勇气对它说不。

    依附强者会在一定意义上让“我”变得更强大,表面上看,这对我有着实打实的好处。

    但他扭曲了我的本性。

    魔只是外界的定义,我不再被外界概念套住,只有我的心才能决定我是谁,若我不再忠实我的内心,那么我的强大有何意义,我又还是我吗?

    从更大的世界观来看,《哪吒1》讨论得是好人和坏人如何定义,一个人的出身是否可以决定它一定是好人或者坏人。《哪吒2》对好和坏的理解更加深刻,它颠覆了出身论的好坏结论,出身是一种皮相,人们对于好坏的定义更是浅陋。

    慈眉善目的仙翁在仙界有着被人尊崇的地位,是魔道和仙道都尊崇的好人、圣人,而实际他却打着修仙强教的幌子,干得是伤害无辜、涂炭生灵的龌龊事儿。

    一惹就上火的哪吒是被外界定义的魔身,但他坦荡无畏,为唯一的朋友重得肉身,经历仙界重重考验,换取得以塑身的琼浆玉液;也为救亲生父母,愿自了性命,换取一线生机,逃出火狱金鼎;为陈塘关被无辜杀害的百姓,与友情决裂,大闹龙宫,向来爱憎分明。

    魔和仙能代表什么,不过只是一层脆弱的外衣,好和坏终究禁不起深层的推理,唯一能够决定我们是谁得是,在无数次冰与火的考验里,自私与利他的两重选择下,我们做出了什么样的行动,是掉入自利贪欲的牢笼,还是心系苍灵,依然怀揣最大善意对待这个曾中伤我的世界。

    最后,面对已经根深蒂固被强权控制的这个世界,前辈龙王质疑,难道你还想改变它?难道你有勇气改变它?

    哪吒轻轻得说,我想试试看。

    若天下无路,我就开出一条路。

    若天地不容,我就扭转乾坤。

    这让我想起李白的那句,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这才是《哪吒2》的魂,这是属于全新一代的哪吒形象,成见压不倒他,强权威逼不了他,他是谁由他自己决定,带着这份勇气和初心,他会继续前行,直到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来临。

    再说视效制作,这绝对是一部可以媲美好莱坞工业大片视效水准的作品。相比于1, 2在大场景动作漫画视效层面制作,毫不夸张,是惊为天人的烧钱做法。

    修仙天堂天虚宫在镜头里以仙气飘飘美轮美奂唯美呈现,数万海兽围攻陈塘关、千万锁链层层交错、人海战术的捕妖队阵型变换、龙王家族内部缤纷酣战、哪吒的火身与敖丙的水身合二为一绝美融合,二个半小时,几乎大场面大视角的画面没有中场休息的时间,看完或许能明白,为什么哪吒2,它足足花了五年时间,因为这些确实真的很费时间。

    在创意发挥的层面,有很多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和再创,比如,最后九死一生之下,仙翁利用他人性的弱点,提出可以以哪吒一人之命救父母的命,哪吒毫不犹豫赴死,但母亲最终救下哪吒,母亲牺牲激发了哪吒的潜能,肉身得以完成圆满,传统哪吒故事里的“剔骨还父割肉还母”此时变成了母亲用爱托举,催化了哪吒置之死地而后生的起死回生; 再比如,小妖和各地方言的奇妙结合,让每个妖怪都有了立体化的形象和人格化趣味,在人物台词和片尾曲的设计上,也多次加说唱表演、快板等传统艺术文化呈现,如此将国风轻喜动漫与传统文化进行合时宜的融合,形成一种新颖别致的现代新国漫风格,在这方面,哪吒2相较1也进行了更勇敢和多元的尝试。

本网站所有资源均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即时联系我们删除
Copyright © 2011-2025  合作邮箱:[email protected]  备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