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主题不明确,废话撑场面 不能把电视剧跟电影比,电影可以拍成《在西尔维娅城中》那种城市风情,也可以拍成《重庆森林》那种氤氲的情绪感,电视剧如果没个故事主题,就太配不上这动辄四五十集的长度和广告商一如既往的支持了。前阵子刚好看了一枚日剧《going my home》,也是广受争议的片,被批评骨架松散,线条模糊,导演恣意的强调镜头,不注意剧情,把电视剧当电影拍。再回顾一下咱的国产,看起来热热闹闹的,实在都是唠嗑加废话,咱是把电视剧当小品拍,随便开哪个卫视的台,电视剧都是京腔抖段子斗贫嘴,偶尔出来一个广东话大叔,都被设定为有钱猥琐,偶尔出来一位东北话大妈,都被旁敲侧击成农村亲戚进大观园。 且说中国如此大疆土,你敢不敢拍个地方方言多点的剧,咱敢不敢别以为全中国人民都喜闻乐见京腔。咱敢不敢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一把?
还有飞机上的乘客群演,看热闹的心理表现得那叫一个淋漓尽致,有一个大娘的表情我实在是。。。墨镜哥咱就不说了,任重旁边的外国友人倒是很紧张,难不成是真来坐飞机的?
任重发飙那部分尤其。。说好的一起工作呢?怎么到他这儿就成了一起生活了?!说狠话可以理解,但可不可以不要加回声,更不要一边加回声做怒发冲冠状一边摆事实讲道理。只是两个字(fen)分(shou)手,掰开了揉碎了讲了不下十遍。知道的您是在分手,不知道的以为您在演戏呢!!假装打电话时请不要给正面朝上放在桌面的亮着屏幕的手机特写,知道的您是想告诉智商不高的观众朋友们:这是在假装打电话,不知道的以为女主已经发现了呢!!(PS.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之一:为什么电视剧里打电话的人结束通话之前都不说byebye呢?)
后面的剧情基本就是在神展开+猛插广告
沈画绝对是在凑戏无疑。“我以为你不会接我电话。。”“我以为你不会再见我了。。”那咱们,就别耽误彼此的时间了,好么,亲?明明一个骗钱骗感情的第三者,诡计败露之后竟然不是立马换下家,而是长期占用一酒吧吧位,借酒消愁外加哀叹自己一无所有,再加走马灯似的见人求原谅,我都要相信爱情了好吧!!还有这姑娘一说话就自带哭腔是怎么回事?
哦,对了。任重对自己深爱的女朋友都可以歇斯底里大喊大叫,对沈画倒是温柔有加,之前他还力劝姚笛原谅她。。所以这就是真相么?
凯丽和她老公说要去旅游那段被打那一巴掌是怎么回事?感觉前后她都在忧心忡忡,就那段突然喜笑颜开。。果然还是老公最重要么?有没有人发现其实大叔后来说自己做的那一桌子菜就是之前姚笛做的那桌。。根本没撤,鱼旁边就是花生米。。所以他其实只是到厨房盛了两碗饭而已。凯丽心里想:我换身衣服的工夫,你又把菜热一边端出来有意思么?!
姚笛在幸福车站那段的闪回里,任重问她:如果我没钱了,你还愿意跟我一起坐公车么?合着他问过这一题啊!那现在的情况是,有钱的时候希望女方爱他这个人,没钱的时候就不成么?!
最关键的,说好的自带砖头的讨债人呢?为啥姚笛一走任重都有时间看非诚勿扰了呢?还有时间做欲哭无泪状,在大提琴的映衬下弹钢琴,用大上海风格的麦假唱,回忆过去种种??
好,现在来整理一下
我强烈的怀疑这部剧的导演or编剧(or以上both)大男子主义情结十分严重!具体事例不胜枚举。
尤其是最后两三集,一次又一次提到男生的自尊问题。怎么着?只有男生有自尊么?
我就特不明白山山为什么非要跟刘旭刚结婚?一个男的现在没有能力,结婚后也还是没有,更何况还有一个重病的前女友在中间横着。再说了,同甘共苦并不一定非要是夫妻,一张纸什么作用都没有。关键刘旭刚还一副我虽然一无所有,但我有自尊,我骄傲的样子。这种男生实在是很惹人嫌。山山说不愿意每次都是自己低头,最后还不是整了一出简陋版非诚勿扰,竟然还求婚?!女性尊严何在?
在飞机上尤其是。姚笛不是哭得都哽咽了么?不是都亲眼看见人俩抱一块儿了么?不是在日历上画叉要开始新生活了么?不是都去参加非诚勿扰了么?不是都牵手成功马上就要双宿双飞爱琴海了么?怎么就人家一句话:那你要跟猪做游戏么?您!就!乐开花儿了呢!难不成这是什么通关密语么?!关键那牵手男呢?做了这么多广告,最后证明非诚勿扰是一个非常不靠谱的相亲节目。。
百思不得其解问题之二:拥抱又能代表什么呢?
经相关人士证实,这部剧里没有一个亲吻镜头。。那基本上拥抱在这部戏里就能代表一切了呗==
剧里唯一觉得有些触动的是邓小可和沈画这对儿闺蜜的关系刻画,从挤一床被子到翻脸反目,虽然反目的情节设计上真不是一般幼稚,结局握手言欢也没什么说服力,但两个姑娘的角色设定还是挺有代表性的,比起剧中那两对儿剑走偏锋极不现实的爱情来说,好看多了。
姚笛饰演的邓小可是典型的孔雀女,老爸是医学界大拿,老妈退休在家专职围着她转,学生时代青梅竹马的恋人在麻省理工读博士,现在的追求者是有才有钱有真心的广告界新贵,姑娘自个儿也外貌出众,简单善良,打小儿在温室里呵护出来的真善美,毕业了也不愁生计,有一搭没一搭地找着工作,面试迟到也因为被男主管垂涎美色而破格录用,总之是要啥有啥一马平川。
不怪剧里小可的闺蜜沈画嫉妒她,总是挂在嘴上说真羡慕小可命那么好,除了她沈画拼了命地机关算计也得不到的那些名利和感情,她最嫉妒的怕是小可坐拥这一切反而无欲无求的淡然样子吧。《康熙来了》有期杨宗纬来PK唱歌,同一句转换音小S绷住全身运好气才勉强唱好,杨宗纬翘着二郎腿悠哉地哼了出来,小S怒嗔他凭什么那么气定神闲。是啊,胜利的姿态有时候真气人,最怕牟足了劲儿的遇上无心插柳的,被甩几条街后人淡淡地来一句,我就是来打酱油的。
沈画这个人物的设定很多人都说是《非诚勿扰》里那位著名的标榜“宁在宝马车里哭,也不在自行车上笑”的女嘉宾马诺,这姑娘确实从第一集出现开始脸上就写满了“钱”字,目的之明确下手之迅速的,不得不赞她一句够坦白够直接,比起那些既要当什么又要立什么的女人,起码要真实可爱的多。她没有小可优越的家庭环境,打小儿就是苦孩子,一心想出人头地,但偏又把这关乎未来的赌注全部押在男人身上,渴望着一朝一夕就能飞上枝头变凤凰。所以她处心积虑地杀红了眼地找优质男人,不仅要财富还得要爱情,甚至盯上了闺蜜小可的男友,不惜使劲一切损招占为己有。当然,也不排除这是她内心嫉妒小可想在她面前表现一回优越感的虚荣心作祟,但她却从始至终都忘了一件事,她从头到尾连半点真心都没付出过,岂不是空手套白狼,焉能成功?
老话儿说“闺女得富养”,说的真没错,小可什么都有,所以她不会在名利面前低头,不会渴求能带来任何附加价值的爱情,因为她自己都有,她在乎的只有快乐。沈画曾经问过她对自己想找有钱人的看法,小可说她觉得快乐最重要,如果钱能让她快乐,她也会找个大款才能满足。从台词来看,这人物还挺实在也接地气儿的,没有假大空地来一番道德评判,就是说出了很多姑娘的心声,我们没有想标榜自己多么清高,我们只是更在乎自己。
小可们和沈画们还有千千万万,为了男人反目的闺蜜们也有千千万万,爱情与金钱这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不知道还会衍生出多少部电视剧,希望有一天能看到为了争夺优质女人而展开的“小狼狗”大战,那时候的姑娘们都可以坦坦地说:
只要令我笑,自行车还是宝马车才是次要的。
这个男人有着传统男人的特质:事业心,体贴,幽默,成熟,圆滑,同时对爱情一往情深,有一点大男子主义,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是我心目中完美男人的标准。不禁来这里发表下自己的感慨,现实生活中真得有这种人么?还是需要哦从小说中才能创作出来。
小可身上有着新一代女性的漂亮、大方、独立,渴望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
很多作品不正是寄托着人们美好的希望才深入人心。创作本身或许就是为了弥补现实中的不完美吧。
沈画好端端的,怎么就突然看上郑海潮了呢?自己姐妹的男朋友啊!之前俩人的情真意切、忠肝义胆上哪儿去了??
对于编剧的狗血功力,我不得不五体投地。拜托在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好歹也敬业点,好吗?
话说沈画之前被山山误会,直接甩下2000块钱,那是何等的大义凛然、威武不屈啊,可现在怎么突然倒打一耙,背叛自己最好的朋友呢?沈画不应该是这样一人物形象啊!
看得我直想骂人‘*&¥#!&**%¥¥¥*&……%%。。。
总是喜欢吐槽,呵呵呵。。。
前几年吧,流行抄日韩剧, cosplay出了品质,cosplay出了性格,还cosplay出了一个文艺范儿的女明星徐静蕾。由于90年代我国的发展情况突飞猛进,价值观瞬息万变,所以很难消化日剧暧昧矜持的资产阶级爱情观和工作狂的社会价值核心,亦无法驾驭英剧又腐又萌深沉中带着幽默乐呵中不乏惆怅的精髓,所以也在模仿的路上摸索出了属于自己的路——婆媳斗兼容偶像爱情剧!该剧种综合了台剧八点档的狗血,韩国家族伦理剧的长度,承继港片开心也是一天不开心也是一天何不潇洒每一天的精神内涵。主题纠缠不清,以小三为核心,婆婆妈妈缺心眼为基本点,展现了祖国的花朵成长为烂菊花烂桃花之低能幼稚早衰精神风貌,综合震撼观众的人生价值观和审美感觉。本人一度誓不看国产,在同事朋友大力推荐下,陆续欣赏了《离婚潜规则》《新恋爱时代》等等广受群众喜闻乐见的大片,今作出观赏报告如下。
1,主题不明确,废话撑场面
不能把电视剧跟电影比,电影可以拍成《在西尔维娅城中》那种城市风情,也可以拍成《重庆森林》那种氤氲的情绪感,电视剧如果没个故事主题,就太配不上这动辄四五十集的长度和广告商一如既往的支持了。前阵子刚好看了一枚日剧《going my home》,也是广受争议的片,被批评骨架松散,线条模糊,导演恣意的强调镜头,不注意剧情,把电视剧当电影拍。再回顾一下咱的国产,看起来热热闹闹的,实在都是唠嗑加废话,咱是把电视剧当小品拍,随便开哪个卫视的台,电视剧都是京腔抖段子斗贫嘴,偶尔出来一个广东话大叔,都被设定为有钱猥琐,偶尔出来一位东北话大妈,都被旁敲侧击成农村亲戚进大观园。
且说中国如此大疆土,你敢不敢拍个地方方言多点的剧,咱敢不敢别以为全中国人民都喜闻乐见京腔。咱敢不敢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一把?
2.语言粗俗化,情绪暴躁化
说脏话也有说的妙趣横生的,说黑话也有说的有格调的。咱们这婆妈戏里的大妈,不论设定为何种家庭背景,上一辈的女性一定是磨磨唧唧神神叨叨统一处于更年期的。大爷大叔则一定是喝茶看报三不管型的,毫无个性主见,而男孩一定是贫嘴兼情话谎话连篇,女孩一定个个都拿自己是个豌豆公主。且不提漂亮外表下面的个性肤浅粗陋,咱光听声音,真的分不清是看的哪一部,国产剧一定比英剧日剧要高至少两个八度,动辄砸锅砸铁就吵个不停马景涛算什么,马景涛只是霸气外漏,咱们现在的男女演员都是霸王派头,难怪在咱国家大街小巷看见的民众都像打了鸡血一样的昂扬激动。都是给电视剧闹腾的。真想告诉导演,有理不在嗓门大,咱们好好说人话行不行呢?咱好歹也有过礼义廉耻的年月,情绪可以收敛一下吗。
3,场景粗陋化,服饰打扮淘宝化
剧情如果设定家境好的男孩女孩,屋里一定是达芬奇式家具撑门面,如果设定是家境不好的,一定是朝着最低配置来组合家具,女主如果是职场大姐大,一定是10cm以上高跟鞋搭配浓丽晚宴妆容,如果是为爱痴狂型,则一定是齐刘海淘宝爆款,如果是文青,则一定是白球鞋加波西米亚长裙。男孩的打扮就更不必说,我们的男演员既穿不出西装的正式潇洒,也搞不定休闲装的放松时尚。总之整个充斥眼球的都是不吻合年龄的雷同化打扮,颜色既不美,轮廓也粗鄙,耳濡目染,有碍观瞻,一片混乱。
一个电视剧如果把演员的服饰搭配的好看,场景自然也不会取的太差,审美都是相通的,人物都做不到漂亮,场景自然也是越便宜越好,其实便宜的东西也可以不廉价,也可以非常漂亮,比如《最佳离婚》设定的四位主角,只有一个算是有稳定职业,但是家庭布置,街头巷尾都充满了生活氛围和感情,演员总共没换几件衣服,还都是家常的优衣库样式,但照样可以拍的有情调。把美拍的不显山露水不炫耀,是真的高级和漂亮,我国偶像剧是连韩剧那种浮在水上的漂亮都达不到。
4,职业品种单一化,价值观雷同化
拍电视剧的工作者们可能真的不大了解劳苦大众的生活,男的行业通常是金融销售,女的行业通常是文秘广告,咱敢不敢拍个技术工作者呢?不过想到《白色巨塔》的主役唐泽寿明曾经为演医生实地学习过动手术手法,《交响情人梦》上野树里曾配备专门钢琴老师,我还是觉得,作为缺钱的我国电视剧剧组,果然文秘广告销售金融是可以混充省钱的模式。稍等,咱们国家还有一个最喜欢拍的职业:老板。敢不敢去拍个城管公务员男青年爱上摆地摊自强不息女青年?那才叫情深深雨蒙蒙。
。
作为价值导向这东西,电视剧没那么崇高,可以引领一拨儿人弃暗投明或者弃明投暗,但至少反映了一段时期普罗大众的主流想法。比如不结婚的谈恋爱就是耍流氓——照这话看,日剧英剧美剧里集体都在耍流氓。咱们的价值观宣传的是,结婚了一切都大团圆,离婚了一定得是有人出轨,既不敢像英美一样名目仗胆的就同居或者一夜情,根本不提结婚,也不敢像日剧一样,广泛支持不结婚主义者,认为单身也有理,完成自我为最高。所有不合理的在一起都可以解释为因为爱情。所有不靠谱的对爱情负责的办法,都是咱去领个证。
结婚不是主要目的,奴役才是,咱们的电视剧价值观无非是,我占有你,你得听我的,你得从身体到心灵属于我,于是乎咱们的偶像剧,有了对象的就一天到晚防火防贼防被抢男人(女人),没有对象的就垂头丧气的求男人女人。一个人生活有一个人生活的快乐,两个人生活有两个人的温暖,敢问国产剧,你敢不敢拍一个,男女在同一条路上惺惺相惜,还不一定走到一起的戏?果然单身有害,婚姻可悲,咱们的戏就是自觉27层净化到王子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补充一下,不打1分是因为,海内外片不在一个档次线上。更因为我的脑残,自投落网的看了这烂片
ps,感谢大家观看评论和回复,就不一一表示感谢了~